Workflow
Talkie
icon
搜索文档
HER来了吗:AI社交的热潮与沉思
36氪· 2025-11-04 20:52
AI 社交陪伴自 2023 年起快速升温。根据 QuestMobile 报告,至 2025 年春,AI 社交互动已超越短视频和游戏,成为移动互联网中人均使用频率最高的赛 道,单月人均使用次数达到 167.9 次。头部应用如 Character.AI 和 Replika 的月活用户均突破千万。ARK Invest等投资机构甚至预测,乐观情境下, 2030 年全球 AI 社交陪伴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1500 亿美元。 | | | The Top 50 Gen | AI Web | | Products. | | by Unique Monthly Uisi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atGPT | 11. | remove Dg | ST | IIElevenLabs | 31 | 8, manus | | replit | | 2 | Gemini | 12 | 1 Doubao | 22 | 5 Hugging Face | 35 | CINITHI | 45 | candy ai | ...
比AI更懂老外的,可能是中国人
创业邦· 2025-11-01 11:18
全球AI应用市场趋势 - 全球AI应用市场正从概念炒作进入落地应用的黄金期,AI工具全面融入日常生活[6]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达5.15亿人,半年内增长2.66亿人,普及率升至36.5%[7] - 生活场景成为AI企业主战场,实用指导、信息查询、写作辅助三大场景合计占比近80%[8] 中国AI应用优势与机遇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市场和AI应用市场,亿级数据红利是海外市场无法复制的优势[7] - 中国完善硬件供应链和开源大模型大幅降低了AI创业门槛[6] - 2025年全球AI应用出海访问量突破76亿次,中国企业占据约50%份额[8] 情感陪伴类AI应用出海 - 情感陪伴类AI应用Talkie上线一年后全球月活用户突破1100万,2024年营收达7000万美元[9] - 该赛道成功因素包括:满足Z世代情绪需求、借鉴游戏出海经验、采用“广告+内购+订阅”商业模式[11][12] - 受国内监管政策限制,情感陪伴类产品更倾向于在海外市场运营[12] AI教育应用出海 - 2025年第三季度AI教育学习赛道月活用户达1.05亿,迎来67.51%爆炸性反弹[14] - 中国教培公司凭借应试教育经验填补海外市场“即时解题”工具空白[14][15] - 字节跳动旗下Gauth于2025年10月登顶美国App Store教育免费榜,预计年流水超1400万美元,90%营收来自美国市场[16] 中国企业出海策略 - 中国企业出海思路已完成从“全球化”到“全球本土化”的范式转移[13] - 在消费端博弈中,将技术嵌入用户最高频场景、打磨最佳体验、培养付费习惯是关键[13] - 为应对合规风险,中国AI企业需在海外当地寻找盟友处理市场拓展和合规事务[20]
比AI更懂老外的,可能是中国人
36氪· 2025-10-30 21:12
全球AI应用市场趋势 - 全球AI应用市场正从概念炒作进入落地应用的黄金期 AI工具正摆脱“硬核科技”标签 全面融入日常生活 [1] - 生活场景已成为AI企业竞争的主战场 操作简单的“低门槛”AI应用使得日常愿意拥抱AI的人群规模显著扩大 [2] - 实用指导 信息查询 写作辅助三大场景合计占比近80% 构成市场基本盘 [2] 中国AI应用市场优势 - 截至2025年6月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半年内增长2.66亿人 普及率升至36.5% [2]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市场和AI应用市场 亿级的数据红利是海外市场无法复制的优势 [2] - 中国的人口基数和制造业优势 能够帮助在基础模型研发领域暂时处于后发位置的中国企业实现突围 [2] 中国AI应用出海表现 - 2025年全球AI应用出海访问量突破76亿次 中国企业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 [3] - 在a16z发布的移动端Top 50生成式AI应用榜单中 中国开发者的产品占据了22席 [2] - 中国AI应用在海外市场已打出招牌 例如Talkie在Google Play多国娱乐免费榜持续霸榜前10位 [4] 情感陪伴类AI应用 - 情感陪伴类AI应用热度高涨 例如Talkie上线一年后全球月活跃用户突破1100万 主要用户来自美国市场 [4] - 2024年Talkie的营收达到7000万美元 其成功得益于定制化情感交流和卡牌游戏形式的“广告+内购+订阅”商业变现模式 [4][8] - 情感陪伴类产品因国内监管风险较高 许多公司选择出海 并借鉴中国游戏行业出海经验及付费机制 [7] AI教育应用出海 - AI教育学习赛道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67.51%的爆炸性增长 月活用户数达1.05亿 [12] - 国产教培应用如CheckMath Gauthmath QuestionAI AnswerAI等填补了海外市场“即时解题”工具的空白 [12] - Gauth于10月登上美国App Store教育类免费榜榜首 预计今年流水超过1400万美元 90%营收来自美国市场 [14] 成功案例与商业模式 - MiniMax旗下Talkie成功出海后 反哺国内市场推出中文沉浸AI社交应用星野 [10] - MiniMax于7月完成近3亿美元的C轮融资 公司估值升至40亿美元 并计划在年内上市 [11] - 成功的AI应用注重将技术嵌入用户最高频场景 打磨最佳使用体验 培养用户付费习惯 [8] 技术发展与产业环境 - 得益于中国完善的硬件供应链和开源大模型 AI创业门槛大为降低 [1] - AI模型性能高度依赖于高质量数据和用户反馈 用户规模增长与技术迭代可形成正向循环 [1] - Web 30时代中国企业在出海思路上完成从“Global”到“Glocal”的范式转移 注重本地化运营 [8]
MiniMax“版权劫”:好莱坞重拳下负重前行?
36氪· 2025-10-08 08:41
诉讼核心事件 - 2025年9月16日,华特迪士尼、康卡斯特旗下环球影业及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联合向加州地方法院提起针对MiniMax及其图像视频生成服务“海螺AI”的版权诉讼 [1] - 起诉书长达119页,指控公司建立“盗版商业模式”,系统性地复制其最有价值的受版权保护角色来训练AI系统,并通过生成包含这些角色的未授权视频获利 [1] - 诉状指出,用户输入如“达斯·维德在死星上行走”等提示词,即可获得包含这些受版权保护角色的高质量视频,好莱坞方面已发现包含蜘蛛侠等顶级IP的演示视频 [2] - 原告方曾向公司发送停止侵权信函,但公司“没有对原告的信函作出实质性回应”,此态度可能导致了联合法律行动 [2] 具体侵权指控与潜在后果 - 原告指控公司使用知名角色宣传海螺AI,称其为“口袋里的好莱坞”,并通过生成内容进行推广宣传 [2] - 原告诉求是让公司交出因侵权所得利润并赔偿损失,或按《美国版权法》对每一项被侵权作品判处最高15万美元的法定赔偿金 [5] - 若败诉,公司潜在赔偿金额可能达到数亿美元级别,对公司约7000万美元的年营收构成巨大压力 [6] - 更严重的后果是可能面临永久禁令,即被禁止继续使用原告作品训练AI,并禁止其服务生成相似IP内容,这意味着海螺AI若想继续在美国运营,需彻底清洗训练数据并重构模型 [6] MiniMax的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产品已覆盖超1.57亿个人用户,遍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公司采取国际化战略,其AI虚拟陪伴应用Talkie在海外增长迅速,据Sensor Tower数据,2024年月活已超过1100万,过半用户来自美国 [3] - 据2024年10月报道,公司实际年营收大概率能超过7000万美元,主要收入来源来自Talkie [3] - 2025年7月,公司被报道已接近完成近3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融资完成后估值将超40亿美元(约300亿元) [4] 融资历程与上市前景 - 2024年3月,公司获6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25亿美元,由阿里巴巴领投,此前投资方包括腾讯、明势资本、米哈游等 [4] - 2024年年底公司曾完成一轮估值30亿美元的融资 [4] - 行业竞赛点从融资转向上市,市场对MiniMax有高期待,认为其有可能成为中国“基础大模型公司上市第一股” [4] - 此次诉讼给公司的融资和上市计划蒙上阴影,可能成为其上市之路上的“绊脚石” [9] 行业背景与潜在应对 - 科技与版权的碰撞并非新鲜事,从早期的Napster到如今的MiniMax,技术革新常与现有版权体系发生摩擦 [1][9] - 全球司法系统对“AI学习算不算合理采用”仍存在争议,美国法官们对此意见不一,这可能给案件结果带来不确定性 [7] - Anthropic最近的类似案例可能为公司提供参考,2025年9月25日,美国联邦法官批准Anthropic支付15亿美元(约合117亿港元)进行和解,以解决因利用盗版书籍数据训练AI而面临的集体诉讼 [7] - 与Anthropic相比,公司面临一个特殊挑战——它是一家在美国市场快速扩张的中国AI公司,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案件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 [8]
版权诉讼下的MiniMax:AI独角兽的上市迷途
36氪· 2025-09-28 17:19
AI产业的终极竞争,终将是技术创新与规则适应能力的双重比拼。 此次诉讼的核心指控直击MiniMax的商业模式根基。原告方举证显示,用户通过海螺AI输入"达斯·维德在死星上行走"等提示词,即可生成包含蜘蛛侠、 蝙蝠侠、小黄人等受版权保护角色的视频内容,而这些角色分属三大影业的核心IP资产。更致命的是,原告指出MiniMax在收到停止侵权函后未作实质性 回应,构成"系统性盗版商业模式",依据《美国版权法》每项侵权作品最高可索赔15万美元,潜在赔偿或达数亿美元级别。 对正冲刺上市的MiniMax而言,这场诉讼的打击具有毁灭性。资本市场对存在重大法律风险的企业向来保持警惕,尤其是拟上市公司的合规性更是监管审 查的核心。此前MiniMax已明确推进港股或A股上市计划,并聘请财务顾问启动筹备工作,而版权纠纷的爆发直接触碰了上市审核的"红线"。对于年营收 仅7000万美元的MiniMax来说,即便不考虑巨额赔偿,诉讼引发的收入不确定性已足以让投资者却步——海螺AI作为核心增长引擎,若因法院禁令被迫重 构模型或下架功能,将直接切断主要收入来源。 融资层面的冲击同样立竿见影。AI企业的持续发展高度依赖资本输血,MiniMax的 ...
好莱坞三巨头,起诉MiniMax海螺AI侵权
虎嗅· 2025-09-17 15:23
诉讼事件概述 - 迪士尼、环球影业和华纳兄弟探索于9月16日向美国加州地方法院联合起诉中国AI初创公司MiniMax(稀宇科技),指控其视频生成服务"海螺AI"存在大规模侵犯版权行为 [1] - 诉讼核心指控包括MiniMax未经授权使用《星球大战》达斯·维达、《神偷奶爸》小黄人和《神奇女侠》等知名IP角色推广其"口袋里的好莱坞"概念 [2][5] - 制片厂指控MiniMax将大量未经授权的版权内容用于训练模型,使订阅用户可通过文本提示生成与版权角色高度相似的图像和视频,且输出内容带有MiniMax品牌标识 [4][10] 公司背景与技术实力 - MiniMax成立四年估值达40亿美元,被列为生成式AI浪潮初期"六小虎"之一(含智谱AI、月之暗面等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3][14] - 公司2024年营收超7000万美元,其中超70%收入来自出海C端AI应用Talkie,全球个人用户超1.57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7][22] - 技术布局涵盖视频模型video-01、音乐模型music-01及文本/语音/视频业务,产品包括海螺AI、星野及海外版Talkie [15][16] 产品表现与市场影响 - 海螺AI在2024年9月VBench第三方测试中综合排名第一,画面质量、连贯性等维度领先,官网访问量环比增长867%,位列全球AI产品增速榜第一 [19][20] - 视频模型video-01发布后参与"威尔·史密斯吃面"等病毒式传播,在国际市场建立知名度 [18] - 2025年6月以"每日一更"节奏发布5款产品,包括视频生成模型Hailuo-02,同期估值约为30亿美元 [21] 行业诉讼背景 - 2023年以来多家AI公司面临版权诉讼:Midjourney和Stability AI被控未经授权使用艺术作品训练模型;Getty Images起诉Stability AI非法复制数百万张图片;《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使用数百万篇文章训练模型 [12][14] - 2025年6月迪士尼和环球影业起诉Midjourney提供未经授权的AI生成版权作品副本服务 [14] - 2025年1月爱奇艺曾指控MiniMax使用版权素材训练模型并索赔10万元人民币,被称为"视频平台诉大模型侵权第一案" [11] 公司战略与定位 - MiniMax采取"模型优先"战略,产品发布侧重模型最小可用迭代(MVP),与豆包等产品侧较重开发商形成对比 [17] - 国际化布局较早且聚焦付费意愿更强的海外市场,新模型或产品均同步在海外上线并率先推广 [22] - 2024年3月将原综合AI应用更名为"MiniMax",单独命名音视频生成功能为"海螺AI"以强化品牌认知 [20]
MiniMax上市计划启动,为何“米哈游们”频频布局AI?
36氪· 2025-08-27 21:09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独角兽MiniMax计划香港上市 估值超40亿美元 游戏公司如米哈游等通过投资AI企业积极布局AI赛道 驱动因素包括游戏开发降本增效及提升用户体验需求 [1][2][3][5][13] MiniMax公司概况与融资 - 成立于2021年 专注多模态大模型研发 属中国大模型六小龙之一 [6] - 融资历程:2025年7月C轮融资近3亿美元(上海国资母基金) 2024年5月B轮融资6亿美元(阿里巴巴) 2023年6月A轮融资超2.5亿美元(腾讯投资、绿洲资本) 2022年7月Pre-A轮(米哈游、明势资本等) [1] - 产品包括视频生成APP海螺AI(24年12月-25年2月登顶全球AI产品榜) 虚拟伴侣软件Talkie(年营收近7000万美元)及国内版星野 [8][10] 游戏行业AI投资布局 - 米哈游2018年成立逆熵研究部 2023年将AI嵌入《崩坏:星穹铁道》开发 2024年创始人蔡浩宇在美成立AI公司Anuttacon 2025年推出AI原生游戏《Whispers from the Star》 [2][3][5] - 2024年至今米哈游成立至少6家AI相关公司 2025年7月全资成立上海米哈游无定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 [5] - 莉莉丝投资启元世界(应用于《万国觉醒》等游戏) 三七互娱投资14家AI公司(包括月之暗面、智谱AI等) 巨人网络与完美世界亦有布局 [5] - 腾讯AI Lab覆盖游戏、社交等业务(如《和平精英》智能队友) 网易伏羲实验室实现《逆水寒》400+智能NPC实时交互 两家均采用自研+投资策略 [5] AI在游戏行业应用场景 - 降本:52%游戏开发公司使用AI工具 36%个人开发者用AI催生创意 顶级3A游戏研发成本达9000万-2亿美元 回本需售700万套以上 [13][15] - 人力成本涵盖策划、美术、程序等近20种职能 技术成本包括引擎授权费(数十万美元)、服务器租赁(月均数千至数万美元)及工具采购(年数十万元) 美术原画单张价格达数千至上万元 动画特效累计花费数十万元 [14] - 增效:AI应用于角色行为控制、3D建模调优、NPC台词生产(如《崩坏:星穹铁道》) AI队友提供战斗支持与情感陪伴(如《永劫无间》) AI实现场景生成(如《黑神话·悟空》运用AI技术去噪) [3][17][19] 行业风险与挑战 - 训练数据侵权问题:MiniMax于2025年1月遭爱奇艺起诉著作权侵权(涉图片视频素材训练 索赔10万元) 案件审理结果或成行业版权合规判例 [22][23] - 产品内容合规风险:AI陪伴类产品存在擦边、低俗内容(如Talkie因违规被美日应用商店下架) 需建立内容分级过滤体系及双重审核机制 [10][24]
腾讯米哈游押宝的中国AI应用,正在海外闷声发财
创业邦· 2025-08-14 11:41
核心观点 - Talkie作为中国企业Minimax出品的AI伴侣类应用,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2024年上半年下载量与行业龙头Character AI持平,并一度登上AI伴侣类对话产品免费榜榜首 [6][9] - Talkie去年营收接近7000万美元,有望成为年收入破亿美金的AI应用 [8] - Talkie的成功源于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成熟的商业化路径及对第五消费代际需求的精准把握 [9][15][18] 产品差异化 - **语言对话功能**:Talkie在两年前率先加入语音对话功能,比Character AI早半年推出,形成比较优势 [9] - **角色创建机制**:Talkie要求用户完善人物形象、背景、性格等细节,创建沉没成本更高,增强用户情感链接 [11] - **不预设使用用途**:Talkie不预设对话方向,提升自然语言表达的沉浸感,优于Character AI的预设用途设计 [10] - **不完美人物内核**:Talkie通过人物背景和性格设计,创造情感类赛道稀缺的"不完美人物",增强用户共鸣 [12] 商业化路径 - **多元化变现**:采用广告+内购+订阅组合,收入来源比纯订阅制AI产品更丰富 [15] - **广告变现创新**:用户需观看5个长广告才能解锁7天免费试用订阅方案,提升DAU变现效率 [17] - **增值服务设计**:借鉴第五消费代际成功模式,如抽卡机制(类似原神)、IP分层(类似泡泡玛特)、数字资产(类似Web3.0) [18] 市场表现 - **下载量**:2023年末在Google Play多国娱乐免费榜霸榜前10,2024年上半年下载量与Character AI持平 [9] - **用户粘性**:国内版星野在陌交软件排行第二,1-5月DAU稳定且用户评论活跃度高于竞品 [12] - **投流规模**:上半年在AI应用赛道投流额排名第一,显示商业化ROI表现良好 [6][8] 行业启示 - **娱乐驱动技术普及**:Talkie证明娱乐向AI产品能有效推动技术下沉,类似历史上PC游戏带动图形技术发展 [23][25] - **商业化模式创新**:结合传统互联网变现路径(广告+内购+订阅)是AI应用可行的商业化方向 [17] - **全球化布局**:Talkie先在海外市场验证成功,再推出国内版本星野,展现中国AI企业的全球化能力 [9]
DeepSeek-R2突传重磅!云计算ETF汇添富(159273)大涨超2%,连续4日揽金!机构:算力是“硬通货”!
新浪财经· 2025-08-13 10:36
算力行业动态 - 云计算ETF汇添富(159273)单日涨幅超2%,连续4日资金净流入超1.2亿元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表现强势:华胜天成涨超7%,新易盛涨近7%,中际旭创涨超4%,阿里巴巴涨超2% [3] - 个股涨幅榜显示新易盛单日涨6.30%(近12.08%)、中际旭创涨4.21%(近11.09%)、腾讯控股涨2.50%(近8.92%)[2] 大模型驱动算力需求 - 模型迭代推动算力需求增长:训练规模扩大、推理复杂度提升、多模态适配均增加算力消耗 [3][6] - Token使用效率提升但总量激增: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达16.4万亿,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46.4% [9] - 端侧算力需求上升:本地部署OSS模型和Genie 3等实时响应模型推高消费级GPU性能门槛 [3] 国内AI应用生态 - Kimi的MAU达2622万,MiniMax海外产品Talkie月活2062万(国内版"星野"月活512万)[10] - 快手可灵全球用户2200万,ARR突破1亿美元,单月付费超1亿元人民币 [10] - 通义千问MAU数百万级,多模态扩展(如Qwen-Image)使单次任务Token消耗拉长 [10] 算力技术发展趋势 - 算力瓶颈从解码能力转向带宽与互联能力受限 [11] - 国产算力厂商聚焦互连技术创新与超节点架构,提供芯片到系统的全维度支撑 [1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中国AI芯片企业集群化解决方案能力 [11] 行业事件催化 - Eventbrite平台将发售DeepSeek-R2门票(窗口期8.16-8.31),该平台覆盖170国,累计售票2.03亿张 [2] - 中金公司预测DeepSeek等流量模型更新将加速算力与模型创新的正循环 [6]
大模型大逃杀:一山不容「六小虎」|深氪
36氪· 2025-08-05 18:38
大模型六小虎现状 - 六小虎平均创业两年 估值超200亿人民币 但在AI行业快速迭代中已落后于DeepSeek和Manus等新兴竞争者[6] - 2025年3月以来 百川智能裁员近1/3 涉及B端团队、模型、医疗等多个业务线[11] - 截至2025年7月 41.07%的六小虎员工在求职平台标注"求职中" 高管离职潮持续[13] - 月之暗面暂缓激进投放 零一万物解散预训练团队 MiniMax缩减B端业务 "六小虎"标签已失去光环[10] 战略失误与内卷 - 六小虎陷入Super App无效竞争 为迎合投资人制定不切实际的DAU目标 Talkie至今未达百万DAU[17][19][20] - 产品策略严重变形 零一万物放弃ARR近千万美元的PopAi 盲目复刻Kimi导致万知项目3个月即失败[24][28][29][33] - 月之暗面2024年12月单月投流预算达2亿元 但产品迭代滞后 除长文本外无新爆点功能[32][33] - 技术决策受股东压力干扰 百川和零一万物曾探索MoE架构与强化学习 但最终搁置导致错失先机[53][54][55] DeepSeek的冲击 - DeepSeek V3以600万美元训练成本超越GPT-4o R1开源模型性能比肩OpenAI o1 迅速占领政企市场[41][42] - 六小虎仓促应战 月之暗面提前半年发布K2模型 MiniMax被迫首次开源 智谱连续开源6款模型[46][48] - DeepSeek技术全面领先 自研MLA架构优化CUDA通信 训练成本仅为竞品1/10 引发行业震动[49][50] - 市场形成赢家通吃格局 客户主动要求接入DeepSeek 六小虎基座模型商业价值受重创[63][64] 转型与调整 - 月之暗面停止激进投流 算法团队集中研发K3模型 阶跃星辰转向多模态赛道[66][70][71] - 零一万物转型ToB业务 百川智能聚焦医疗领域 承认闭源模型商业模式难跑通[73][74] - MiniMax凭视频生成模型Hailuo 02保持竞争力 智谱GLM-4.5和月暗K2陆续登顶行业榜单[71][72] - 行业认知趋于理性 接受"六小虎可以失败" 但AGI长期竞赛仍未结束[7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