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H815
icon
搜索文档
康弘药业召开业绩说明会:将集中资源推进新药研发进程 构建多元化研发体系
证券日报网· 2025-05-16 14:12
公司战略与研发方向 - 2025年将继续集中资源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大投入和研究创新持续推进在研产品系列的研发进程 [1] -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战略布局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体现在上市产品布局、在研产品布局、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人才储备、国际化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 [2] - 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品质为生命"的经营理念创新与合作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以产品创新和产业合作双驱动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 产品与研发管线 - 已有21个在销药品其中10个是独家17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10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1] - 构建了覆盖中成药、抗体药物、基因治疗(AAV)、小分子化药等的多元化研发体系 [2] - 眼科领域建立抗体药物(含高浓度剂型)、基因治疗、滴眼液的梯度管线精神/神经领域推进舒肝解郁胶囊焦虑症Ⅲ期临床及KH607抑郁症Ⅱ期临床、KH110阿尔茨海默症Ⅲ期临床等项目肿瘤领域有KH617胶质母细胞瘤(Ⅰ期)、KH815新型双载荷抗体偶联药物(Ⅰ期)持续推进 [2] - KH815是全球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双载荷ADC新药由人源化的IgG1抗体(hRS7)组成直接针对TROP2结合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TOP1i)和RNA聚合酶Ⅱ抑制剂(RNA POL IIi)具有双效协同机制已获得澳大利亚和中国临床试验许可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53亿元同比增长12.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增长14.02% [1] -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7.09% [1] 发展历程与定位 - 成立于1996年致力于生物制品、中成药、化学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从最初的中药新药、首仿化学药到生物Ⅰ类新药的引入再到建立创新药物筛选体系和研发管线布局研发能力不断升级 [2] - 核心发展战略是立足于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的专业创新 [2]
康弘药业(002773) - 2025年4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8 17:38
产品市场与销售 - 康柏西普稳居中国眼科抗VEGF市场领导地位,对手为Top10全球公司一线品牌,是“自主创新、进口替代”标志性成果 [2] - 眼科抗VEGF产品5大适应症发病率基本稳定,康柏西普放量趋势与中国抗VEGF市场大盘增长趋势类似 [2] - 若获国家注册审批部门批准,公司可能在未来合适时机考虑AAV疗法和康柏西普的产品组合策略 [2] - 2025年经国家医保谈判,眼科抗VEGF产品有4个创新药和2个生物类似物进入目录,市场竞争激烈 [5] - 舒肝解郁胶囊2024年同比两位数以上增长,超抗抑郁整体市场增长,焦虑症临床试验于2025年4月完成Ⅲ期入组 [7] 研发布局 - 公司集中资源在眼科、精神/神经、肿瘤等领域加大投入,构建多元化研发体系,形成三大核心领域布局 [3] - 眼科建立滴眼液、抗体药物至基因治疗的梯度管线;精神/神经领域推进“舒肝解郁胶囊”焦虑症Ⅲ期临床及KH607(Ⅱ期)、KH110(Ⅲ期)等项目;肿瘤领域持续推进 [3] 产品数据与进展 - 公司将通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会议等披露2代基因治疗产品数据 [4] - 两款基因治疗药物临床初步结果显示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疗效方面恒河猴模型稳定表达超190周,临床试验各剂量组有治疗应答,患者抗VEGF药物注射频率下降,部分患者两年未补救治疗 [4] - 基于双载荷偶联平台开发的双载荷ADC分子KH815(TROP2),RNA转录抑制剂协同TOP1抑制剂可增强肿瘤应答率,食蟹猴毒理实验安全耐受 [4] - 基因治疗产品KH631中国启动Ⅱ期临床、美国处于临床I期;KH658中美均处于临床Ⅰ期,二者治疗分子和给药方式有特色,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5] 集采政策影响 - 公司坚持创新药、中成药、化学仿制药共同发展,创新药销售占比提升,化药仿制药占比下降,整体销售增长 [4] - 公司化学药大部分进入国家集采并中选,中成药松龄血脉康胶囊已累计进入全国23个省集采目录并中选 [4] - 公司关注新集采方案,将在各类型药物上加大研发投入 [4] 公司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2024年审计后数据同比增长5%-15%,该指标为内部管理控制指标,需股东会审议批准,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6][7] 人才与合作 - 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结合基因治疗战略构建复合型人才梯队,实现人才储备与研发管线进度动态匹配 [6] - 公司将基于技术互补性、商业协同性评估外部合作机会,在基因治疗研发项目持续创新,加快其他慢病领域新产品开发 [6] ADC研发 - 公司ADC研发由生物新药研究院主导,组建专门部门,吸纳专业人才 [6] - payload选择较新机制、具有nM活性且与TOP1抑制剂协同增效的小分子毒素 [6] - ADC研发战略为开发双抗原双抗和双、多表位抗体双载荷偶联药物,以及新毒素组合双载荷平台 [6]
创新药10年变天
投资界· 2025-04-23 15:49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创新药行业处于少年时代,上市公司层面具有足够容错率和包容度,70家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含摘B)在资本寒冬中全部存活,市值最小的北海康成账上现金仅剩1亿元但管理层认为2025年仍有足够营运资金 [6] - 行业主要矛盾从同质化竞争的内部矛盾转变为中国生物科技崛起与美国维持领导地位的外部矛盾,创新模式转向以BD为导向的研发型企业,聚焦早研管线并追求全球前三靶点地位 [7] - 2024年港股18A生物科技合计可持续业务营收达598亿元,同比增长48%,较2019年增长超12倍,预计2026年将接近或突破1000亿元 [9] 商业模式转型 - 70%的18A企业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但通过早期项目低成本开发(如药明生物综合项目现况图所示)及BD交易实现管线迭代重塑,财务状况改善 [9] - License-out交易中I/II期临床管线占比从2019年17%升至2024年46%,临床前分子成为BD热点,如和铂医药、乐普生物、映恩生物等均达成未公布靶点或临床前分子的重磅交易 [9] - 生态平衡模式形成:首付款超1亿美元可支撑3年运营,Biotech通过持续输出BIC/FIC分子实现超长续航,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综合型药企也转向该策略 [9][10] 市场动态与交易数据 - 2025Q1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全年水平,首付款总额9亿美元已超过一级市场同期融资总额(48起/50.65亿元) [10] - BD交易成为市场化调节手段,推动行业避免同靶点扎堆竞争,倒逼原始创新,未来平庸管线将面临无法BD的风险 [10] 技术前沿突破 - 工程抗体设计(ADC、多抗)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如复宏汉霖TCE三特异性抗体平台解决细胞因子风暴问题,安全性提升使产品有望进入一线治疗 [12] - 双载荷ADC成为新方向:康弘药业KH815靶向TROP2双毒素ADC、信达生物IBI3020靶向CEACAM5、康宁杰瑞JSKN021双抗双毒素ADC(DAR值6)及药明合联超20个储备分子展现技术多样性 [13][14] -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商业逻辑验证:诺华两款RDC 2024年收入21.16亿美元,国内东诚药业、远大医药等企业在核素和靶点布局领先 [15] 新兴分子类型发展 - 大环肽药物因尺寸优势可靶向传统不可成药蛋白并提供口服剂型潜力,默沙东MK-0616(III期)、BMS第二代PD-L1大环肽采用GLP-1类似技术路线 [16][17] - 药明康德通过DEL筛选开发MDM2抑制剂,元思生肽与阿斯利康达成34亿美元合作开发口服大环肽,国内企业逐步突破技术壁垒 [17]
10款1类新药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来自翰森制药(03692)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4-19 10:29
创新药临床试验获批概况 - 本周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10款1类创新药首次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ND),涵盖小分子、抗体偶联药物(ADC)、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类型 [1] - 适应症覆盖晚期实体瘤、1型糖尿病、脊髓损伤、杜氏肌营养不良(DM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1] 翰森制药创新药进展 - HS-10529片:KRAS G12D小分子抑制剂,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临床前显示高选择性和良好药效活性 [2] - 另有两款1类新药获批IND:HS-20118片(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HS-10542胶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具体机制未公开 [2] 康弘生物ADC药物 - 注射用KH815:TROP2靶向双载荷ADC,含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和RNA聚合酶II抑制剂,通过双效协同机制抗肿瘤并克服耐药性,已在澳大利亚获批1期临床 [3] 信达生物ADC药物 - IBI3020:CEACAM5靶向双载荷ADC,针对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如肠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在Dxd耐药模型中显示疗效 [4] 信念医药基因疗法 - BBM-D101注射液:AAV基因治疗药物,通过工程化衣壳递送基因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单次静脉输注可实现长期疗效,临床拟用于4~9岁患儿 [5] 智新浩正细胞疗法 - 异体人再生胰岛注射液(E-islet 01):利用细胞重编程技术将供体血液细胞转化为再生胰岛,模拟健康胰岛功能以治疗1型糖尿病 [6] 士泽生物干细胞疗法 - XS228细胞注射液:通用型iPSC衍生神经前体细胞,针对亚急性期脊髓损伤(SCI),此前已在美国获批渐冻症(ALS)适应症 [7] 百利药业ADC药物 - 注射用BL-M09D1:与BL-B01D1共享小分子技术平台,针对晚期实体瘤,具体机制未披露 [8] 人福医药生物制品 - HWS116注射液:生物制品1类新药,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具体作用机制未公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