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 3.0系列盲盒

搜索文档
Labubu不拉存款,银行揽储别内卷|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24 18:29
泡泡玛特Labubu热潮 - 泡泡玛特旗下潮玩Labubu凭借独特设计和明星助推在全球范围掀起热潮,成为Z世代追捧的潮流新宠[2] - Labubu系列产品价格飙升,新款盲盒从99元原价普遍加价200至600元,隐藏款超2000元,联名款更高[2] - 6月香港永乐拍卖会上,初代Labubu玩偶以108万元成交,限量棕色款以82万元落槌[2] 银行揽储活动 - 部分银行推出存款送Labubu活动,如平安银行要求新客户存入5万元以上6个月定期可获赠盲盒[4][5] - 活动吸引大量客户,银行网点门前大排长龙[6] - 该活动被监管叫停,因违反商业银行不得通过赠送礼物吸收存款的规定[7][8] 监管政策与行业影响 - 长三角地区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通知禁止银行通过赠送实物礼品吸收存款[8] - 专家表示此类活动会抬高银行负债成本,恶化息差走低状况[8][9] - 银行面临较大负债压力,希望通过短期活动稳定负债规模[8] Labubu市场价格波动 - 泡泡玛特6月18日多渠道大量补货Labubu3.0系列,消费者能以原价购买[11] - 补货导致二手市场价格崩溃,热门款价格两周内遭遇"腰斩"[11] 行业建议 - "IP+金融"营销需把握合规与创新平衡,避免简单粗暴的促销方式[18] - 建议开发联名信用卡或潮玩分期等特色金融服务,实现可持续合作[18] - 银行应真正理解年轻客群需求,将IP价值转化为有温度的金融服务[18]
Labubu大量补货后二手报价腰斩,知情人士回应补货节奏和产能情况
第一财经· 2025-06-19 18:00
产品补货策略 - 泡泡玛特Labubu 3 0系列近期补货 预售期最长至9月22日 消费者等待时间可能长达三个月 [1] - 补货导致小程序因抢购人数过多出现系统卡顿 [1] - 公司表示补货不呈现规律性 旨在规避黄牛影响 [1] 市场需求与供应链 - Labubu前方高能系列在全球收获超高热度 各城市消费者反响热烈 [1] - 急剧增长的需求使公司感受到供应链压力 从春节开始紧急扩充产能 但市场需求仍远超供应链反应速度 [1] 二手市场价格波动 - 补货后二手市场Labubu 3 0价格下跌 一端价格从1100-1500元降至600-900元 [2] - 提货时间越往后 二手价格越便宜 [2] - 千岛app显示Labubu 3 0系列成交价近2个月呈直线上升 6月16日达最高点 近两日有所回落 [2] 股价表现 - 6月19日泡泡玛特股价跌超5% [4] - 3月至6月中旬股价涨幅达100% [4] - 2024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过11倍 [4]
泡泡玛特卖“阴间丑娃”,把迪士尼打懵了
新浪财经· 2025-04-29 09:28
文章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Labubu 3.0系列线下发售引发抢购热潮,二手市场溢价严重,但口碑疑似“翻车”;Labubu靠独特形象、运营机制和奢侈品文化交集爆火,为公司带来高额收入;泡泡玛特与迪士尼运营逻辑不同,在IP价值长线构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 [28][51] 分组1:Labubu 3.0系列发售情况 - Labubu 3.0系列线下发售引发空前抢购热潮,线上抢到盲盒线下提货也要排近两个钟 [1] - 官方小程序显示3.0系列新品为6月15日发货的预售且不一定能排到,二手交易平台出现“全新转让”现货并溢价,原价599元的端盒被炒到1000 - 2000元,单个99元的盲盒溢价20 - 60元,隐藏款卖家出价1220元一个 [5] - Labubu 3.0系列口碑疑似“翻车”,网友称实物与宣传片差距大,造型被吐槽像杀马特葬爱家族回归 [9][23] 分组2:Labubu过往情况及爆火原因 - 去年Labubu与Vans联名款发售价599元,二手市场最高涨到3万元左右一个 [7] - 去年Labubu带来30.4亿元收入,同比暴增7倍多,超过公司最知名IP Molly [28] - Labubu外表“阴暗”内心善良,反差感契合Z世代审美,多样化设定为“隐藏款”饥饿营销提供土壤 [30][32] - Labubu重点推大娃、萌粒、周边等产品形态,搪胶毛绒系列有独特手感和玩法 [34] - Labubu搭上“奢侈品包挂”流行风,与奢侈品遵循相同消费逻辑,热门款需支付溢价,消费者愿意买单 [36][38] - Labubu获得潮流名人青睐,在名人效应加持下从东南亚火到欧美市场 [40][42] 分组3:泡泡玛特与迪士尼对比 - 泡泡玛特愿景是“做中国的迪士尼”,但现状走了与迪士尼相反的道路 [43] - 迪士尼经典IP依托完整深厚叙事体系,角色形象承载深刻内涵,成为情感共鸣载体 [44][46] - 泡泡玛特在IP内核构建上投入精力少,角色内涵单薄,线下场景体验断层,难以形成稳固用户忠诚度 [47][49][51] - 泡泡玛特以视觉设计结合饥饿营销策略快速扩张,依赖即时性消费刺激,与迪士尼依靠文化内涵沉淀的运营逻辑本质不同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