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
搜索文档
 从银行视角看年内“双降”
 天风证券· 2025-10-22 22:4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并维持该评级 [7]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行为视角看,年内降准有一定可能性,可能在12月落地,但降息的必要性不大 [2][13]   央行注入中长期资金的必要性 - 2021年以来平均每6个月开展一次全面降准,目前距离上一次降准已5个月有余,按历史规律预计第四季度降准落地较为合理 [2][14][16] - 截至2025年9月末,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工具余额已突破11万亿元,加剧了银行司库流动性滚动续作难度和净亏损压力 [2][20][21] - 银行负债端主动降低久期明显,存款增量平均久期从2023年上半年的1.80年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1年,且9月M1增速提升至7.2%,存款活期化趋势显著 [2][27][28][29] - 需要通过降准未雨绸缪应对2026年开门红的资产负债缺口压力,手工补息整改后每年第一季度银行资产负债缺口会超季节性恶化 [3][36][37]   年内下调LPR的必要性 - 近5年来,11-12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的概率较低,2020年以来的12次下调中仅有1次发生在11-12月 [4][38][39] - 第四季度是信贷小季,金融机构第四季度信贷增量占比已从2021年的16%降至2024年的11%,通过LPR下调刺激11-12月信贷投放意义不大 [4][40] - 当前更倾向于采取财政贴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进行变相降息,2025年5月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25个基点,幅度比LPR更大 [5][41] -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最大痛点在于资产再配置压力,存量对公贷款与3.1%的新发贷款利差维持在10-70个基点,若再度下调LPR会加剧资产到期后的再配置压力 [5][42][46]   存款降息的必要性 - 自2025年5月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以来,目前暂无开启新一轮下调的迹象 [6][45][48] - 受益于2022-2023年吸收的大量2-3年期高息存款陆续到期,银行负债成本大幅改善,测算显示2025年下半年高息存款到期仍将改善负债成本4个基点,此趋势或将延续至2026年 [6][51][52] - 相较于其他主流金融资产,目前各期限存款利率皆缺乏投资吸引力,若年内再度降息可能加剧一般性存款脱媒压力,不利于资金面平稳跨年 [6][53][57]
 银行:14天OMO、MDS、MLF的定价
 天风证券· 2025-10-11 15:3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且维持此评级 [5]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在于分析央行14天OMO、MDS和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新定价机制,其利率具有“随行就市”的特点,并非传统政策信号 [2][11] - 投资者判断MDS和MLF利率是否下调,只需关注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变化即可 [3][13] - 各类工具的单月加权平均中标利率环比下调,并不意味着央行释放降息信号,降息与否更多应看7天OMO利率 [2][11]   货币政策工具定价机制 - 14天OMO、MDS、MLF均为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模式,央行不再统一公布定价 [1][9] - 银行司库申报利率时主要考虑四点:政策利率、市场利率、自身头寸、同业情况 [2][10] - 理论上这些工具因有央行信用背书,定价应低于同期限市场利率,但因弱化政策属性,各家机构中标利率不统一,甚至可能高于市场利率 [1][9]   具体工具利率预测 - 预计14天OMO利率维持在1.45%左右,其定价区间在1.4%-1.55% [3][11][12] - 预计10月9日投放的1.1万亿3MMDS利率维持在1.5%左右,环比9月5日下调5bp [3][12] - 预计9月15日投放的6000亿6MMDS利率维持在1.65%左右,若同业存单利率稳定,10月中旬询价时有望同步下调5bp至1.6%左右 [3][13] - 预计9月25日投放的6000亿1YMLF利率在1.70%左右 [3][13]   定价机制特点与关注点 - 预测利率为加权平均利率中枢值,各家银行的实际报价和中标利率存在差异,例如3MMDS利率可能分布在1.45%、1.50%、1.55% [3][13] - 若市场利率大幅上行,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因“阻尼效应”可能按兵不动或仅非对称小幅抬升,而非完全同步“加息” [4][14] - 从7天OMO到1YMLF的期限利差并非恒定的“等差数列”,其变化更多取决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