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ert Mondavi
icon
搜索文档
Should You Join Buffett and Invest in Constellation Brands?
MarketBeat· 2025-08-23 01:46
市场轮动与防御板块表现 - 过去五个交易日市场从成长股向防御性板块轮动 必需消费品板块上涨0.71% 房地产板块上涨1.16% 医疗保健板块上涨3.16% [1] - 防御性板块资金流入既可能预示反弹基础不牢 也可能表明反弹具有持续性并覆盖所有行业 [2] 星座公司基本面 - 公司是全球酒精饮料生产商和分销商 旗下品牌包括科罗娜、Modelo、Kim Crawford和罗伯特蒙大维 [3][5] - 2026财年第一季度实现合并净利润5.238亿美元 较2025财年第四季度3.706亿美元亏损显著改善 [11] - 季度物业厂房设备投资1.928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从2018财年8.797亿美元增长至2025财年19.73亿美元 增幅达124.28% [11] - 当前股息收益率2.44% 已连续九年增加股息 五年平均增长率6.00% 十年平均增长率13.67% [2][9] - 机构持股比例达77.34% 当前远期市盈率仅13倍 [10][12] 伯克希尔增持动态 - 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第二季度13F文件中披露持有星座公司1340万股 总值22.1亿美元 [3][7] - 第一季度增持1200万股使持仓翻倍 占公司市值约6.6% 第二季度继续增持11.6%即139万股 [7] 酒精饮料行业前景 - 全球酒精饮料行业2024年估值17.62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3015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9.7% [5] - 北美市场占全球份额33.5% 2025-2030年预计复合增长率9.3% [6] - 硬苏打水市场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5.8% 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市场对精酿烈酒需求上升 [6] 技术指标与估值 - 相对强弱指数(RSI)为39.03 趋向超卖区域 股价在164美元附近测试支撑位 [13] - 若从支撑位反弹 可能上探194美元阻力位 潜在涨幅18.29% [15] - 24位分析师给出平均12个月目标价213.74美元 较当前股价有近30%上涨空间 [2][15]
Best Stock to Buy Right Now: Constellation Brands vs. Altria
The Motley Fool· 2025-07-12 16:25
公司对比 - Constellation Brands和Altria均为稳定的蓝筹股,前者为全球领先的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生产商,后者为美国最大烟草公司 [1] - 过去三年Constellation股价下跌近30%,而Altria股价上涨超40%,表现差异显著 [2] Constellation Brands业务分析 - 收入主要来自啤酒业务(Modelo、Corona等品牌),葡萄酒和烈酒占比较小,市场集中于美国 [4] - 面临三大挑战:年轻消费者啤酒消费减少、低端葡萄酒销售下滑、特朗普政府关税导致墨西哥啤酒进口成本上升 [5][6] - 应对措施包括推出新品类(如硬苏打水)、剥离低价葡萄酒品牌、调整包装(玻璃瓶替代铝罐),但39%的啤酒仍使用铝罐运输 [5][6] - 2024-2027年预计收入从102亿美元降至99亿美元,EPS复合增长率7%,当前市盈率14倍,股息率2.5% [8][9] Altria业务分析 - 收入主要依赖万宝路香烟,同时布局电子烟、鼻烟等无烟产品,市场集中于美国 [10] - 通过提价、成本削减和股份回购抵消销量下滑,并斥资28亿美元收购FDA批准的电子烟品牌Njoy [12][13] - 2024-2027年收入(净消费税)预计从204亿美元微降至202亿美元,2025年后EPS复合增长率5%,当前市盈率12倍,股息率近7% [14][15] 投资结论 - Altria因业务稳定性更高、股息更优厚、估值更低,被视为当前更佳投资选择 [16]
Can Constellation Brands Deliver In Its Next Earnings Report?
Forbes· 2025-06-27 17:35
公司业绩与财务数据 - 公司即将在2025年7月2日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师预计每股收益(EPS)为3.33美元,营收为25.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1%和4% [2] - 啤酒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4%,达85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40%,是葡萄酒和烈酒业务的两倍 [3] - 第四季度销售额小幅增长1%至22亿美元,但成本削减推动营业利润增长6% [3] - 公司调整中期营收增长预期至2%-4%,低于此前6%-8%的预测 [3] - 公司当前市值为300亿美元,过去12个月营收为100亿美元,营业利润为3.5亿美元,净亏损8100万美元 [3] 业务结构与战略 - 公司近期剥离非核心资产,反映出对高端产品的战略聚焦 [3] - 超过98%的销售额来自美国市场,新兴关税可能对利润率或需求造成压力 [3] 历史股价表现 - 过去五年中,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60%的情况下出现下跌,平均单日跌幅为3.3%,最大跌幅达17% [2] - 过去五年有20次财报记录,其中12次出现负收益,占比60% [5] - 近三年数据显示,财报后正收益概率降至33% [5] - 正收益的中位数为1.8%,负收益的中位数为-3.3% [5] 交易策略分析 - 历史数据显示1日、5日和21日财报后收益存在相关性,交易者可利用这种相关性制定策略 [6] - Trefis高质量投资组合自推出以来回报率达91%,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 [4][7]
Where Will Constellation Brands Stock Be in 5 Years?
The Motley Fool· 2025-06-11 16:08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生产商之一,旗下拥有超过100个品牌,包括Modelo、Corona、Pacifico等啤酒品牌,Kim Crawford、Robert Mondavi等葡萄酒品牌,以及Casa Noble龙舌兰、Svedka伏特加等烈酒品牌 [3] - 2025财年收入结构为啤酒占比83.7%、葡萄酒14.2%、烈酒2.1%,相比2020财年(啤酒67.3%、葡萄酒28.4%、烈酒4.3%)呈现啤酒业务主导性增强的趋势 [4] - 2020-2025财年总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4%,全部由啤酒业务驱动(期间啤酒收入持续正增长),而葡萄酒和烈酒业务持续萎缩 [4][5] 业务表现与战略调整 - 啤酒业务2021-2025财年收入增速分别为8%、11%、11%、9%、5%,呈现近两年明显放缓趋势,主要受墨西哥供应链限制、产能扩张受阻(Mexicali新厂建设被否决)以及美国啤酒市场整体疲软影响 [5][7] - 葡萄酒业务同期增速为-7%、-18%、-5%、-10%、-7%,烈酒业务增速为-8%、-25%、6%、-7%、-11%,公司通过剥离Clos du Bois等低利润率品牌聚焦高端产品线 [5][6] - 非GAAP口径下每股收益(EPS)2020-2025财年复合增长9%,但GAAP口径因Canopy Growth投资减值及品牌剥离减值导致2022、2023、2025财年出现亏损 [8] 短期挑战与应对措施 - 特朗普政府对墨西哥进口商品25%的关税政策直接影响公司39%的罐装啤酒业务(铝罐进口),可能使2026财年非GAAP EPS下降8%-11% [9][10][11] - 公司计划通过增加玻璃瓶装啤酒比例(避免关税影响)、继续优化葡萄酒/烈酒产品组合(提升高端品牌占比)来抵消部分压力,但提价空间受年轻消费者需求疲软限制 [11][12] - 管理层预计2026财年有机销售额增长区间为-2%至+1%,其中啤酒增长3%将抵消葡萄酒/烈酒双位数下滑 [10] 长期发展预期 - 分析师预测2025-2028财年收入将从102亿美元降至99亿美元(品牌剥离影响),但GAAP利润将在2026财年转正,随后两年EPS复合增长7% [13] - 若2026-2031财年EPS保持7%年化增长且估值维持14倍前瞻市盈率,股价可能在未来五年上涨45%至250美元 [14] - 公司需在关税压力下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但其表现可能仍逊于业务多元化的必需消费品股或标普500指数(历史年化回报10%) [15]
Warren Buffett's Berkshire Hathaway boosts bet on Constellation Brands, unloads Citigroup
New York Post· 2025-05-16 05:19
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组合变动 - 公司增持酒精饮料生产商Constellation Brands股份至约1200万股,较去年底的560万股增加超过一倍 [1][2] - 增持后公司持有Constellation Brands 66%股份,该公司旗下品牌包括Corona啤酒、Modelo Especial啤酒及多款葡萄酒 [2][4] - 同时减持花旗集团(Citigroup)和巴西金融科技公司Nu Holdings的持股 [1][2] Constellation Brands股权结构 - 公司通过增持使持股比例从年初水平显著提升至66% [2][4] - 当前持股数量达1200万股,涉及多个酒精饮料细分市场品牌 [2] 伯克希尔投资决策机制 - 季度持仓披露未说明具体交易决策者(巴菲特/投资经理/未来CEO) [3] - 交易行为可能来自多位潜在决策主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