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Cake

搜索文档
“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可食用机器人开启舌尖上的新科技
机器人圈· 2025-05-16 17:56
可食用机器人的创新应用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发的水上机器人长5厘米、重1.43克,由冻干鱼饲料制成,通过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化学反应产生推力,最快每秒移动3倍身长,所有组件可生物降解并最终成为鱼群食物 [2] - RoboCake是可食用机器人婚礼蛋糕,顶层为石榴味明胶软糖机器人,底层嵌有维生素B2、槲皮素和巧克力制成的可食用电池,能为LED供电 [2] - "机器食品"(RoboFood)项目获欧盟350万欧元资助,已开发可食用流体电路、导电油墨等成果,目标覆盖食品保鲜、紧急营养补给等领域 [2] 技术原理与环保价值 - 水上机器人动力机制依赖水触发化学反应:二氧化碳气体压力迫使丙二醇喷出,降低水面张力形成推力,可持续运动数分钟 [2] - 可食用机器人设计理念可缓解电子垃圾问题(全球年产量4000万吨),实现"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的环保闭环 [5] - 主体材料采用冻干鱼饲料、明胶等可生物降解成分,任务完成后会吸水软化沉入水中 [2] 多领域应用潜力 - 医疗领域:可沿食道移动递送药物,辅助吞咽困难患者,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或用于消化道健康监测 [4] - 环境管理:模拟野生动物食物外形,内置疫苗和定位系统吸引野猪等动物接种疫苗,控制疾病传播 [5] - 水产养殖: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水体污染;革新投药方式 [4] - 食品创新:RoboCake通过电解质微酸刺激实现"变味"体验,拓展美食科技可能性 [5] 技术挑战与发展瓶颈 - 智能计算系统需突破传统晶体管限制,现有可食用生物分子(如类胡萝卜素)信息处理能力有限 [6] - 安全性验证不足:多种可食用成分交叉反应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不良后果 [6] - 小型化与质量控制难题:医疗用途需微型化,组件协同故障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6] - 保质期与口感优化:需延长保存时间并提升味道吸引力 [7]
可食用机器人开启舌尖上的新科技
科技日报· 2025-05-16 06:29
可食用机器人技术发展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研团队以鱼饲料为原料打造出水上机器人,长约5厘米,平均重1.43克,在水中最快每秒可移动3倍身长 [3] - 机器人主体结构由冻干鱼饲料构成,动力源自水触发的化学反应,所有组件均可生物降解 [3] - 弗洛雷亚诺教授主导的"机器食品"项目于2021年启动,获欧盟350万欧元资助,已研发多项创新成果如可食用流体电路、可食用导电油墨等 [3] 产品创新与应用 - 最新研发的RoboCake三层婚礼蛋糕顶部装饰着石榴口味的明胶软糖机器人,底层嵌有由维生素B2、槲皮素和巧克力制成的可食用电池 [3] - 水上机器人可为环保监测提供新思路,革新水产养殖业的投药方式 [5] - 可食用机器人有望在医疗保健领域实现精确药物输送和体内健康监测 [6] 市场潜力与环保价值 - 可食用机器人特别适合野生动物救援,在水产养殖中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水体污染 [6] - 移动式可食用机器人可模拟野生动物喜爱的食物,内置疫苗和定位系统,主动吸引野生动物接种疫苗 [6] - 在全球每年产生4000万吨电子垃圾的背景下,可食用机器人"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的设计理念重新定义科技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