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PD综合能源智能监管服务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广交会智能化产品“井喷”,供应链铸就全球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10-17 09:07
行业智能化趋势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显示,智能化产品呈现“井喷”态势,智能化技术正在各行业中全方位蔓延[1] - 中国智能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优势得益于多年来积累的软硬件协同发展以及供应链优势[1][3] - 在机器人等热门领域,中国的硬件制造能力优势明显,聚集了大批顶尖人才,能够从基础设施做起并叠加AI能力解决具体问题[3] 企业案例与市场表现 - 辽宁兴广电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综合能源智慧管理系统受到境外采购商青睐,已与以色列和巴西水电厂客户达成合作意向[1] - 杰尔古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杰宝智控物联网平台专为食品加工企业研发,融合数字孪生、物联网和AI三大能力,具备五大核心功能[2] - 有公司反馈其海外市场主要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及非洲地区,今年截至目前公司业绩同比增长超40%[3] 技术优势与供应链基础 - 中国在研发、供应链、服务等方面具备优势,产品维护和更新迭代响应迅速[3] - 珠三角地区可一站式购齐95%以上的零部件,供应商能快速响应,一小时即可到场交流新需求,这是国际同行难以做到的[3] - 国家多年发展培养了众多研发型人才,能够快速将跨专业技能应用于同一产品,实现高度集成和协同[3] 当前挑战与发展阶段 - 尽管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推动各行业智能化全面铺开,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仍有巨大提升空间[4] - 受限于技术发展,当前机器人等产品主要能处理结构化和确定化的场景,在场景拓展或切换操作目标方面仍存在局限[4] - 市场对更智能、更灵活且能高效协同的新型生产单元需求迫切,以应对工业自动化进入以“柔性生产”为核心的新阶段[4]
广交会智能化产品“井喷”,供应链铸就全球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10-17 08:3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智能化产品在第138届广交会上呈现“井喷”态势,技术在各行业快速蔓延 [1] - 中国智能化产品的竞争力源于长期积累的软硬件协同发展及供应链优势,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发展初期 [2][3] - 尽管市场需求旺盛,当前智能化技术尚存局限,需在跨场景适应与灵活性方面继续提升 [4][5] 智能化产品应用与市场反馈 - 辽宁兴广电力公司的综合能源智慧管理系统获以色列和巴西水电厂客户合作意向,其SPD系统提供24小时秒级远程监控、设备健康度评估及能源成本优化等功能 [2] - 杰尔古格智能科技的物联网平台融合数字孪生、物联网和AI技术,为食品加工企业提供设备管理、能耗管理等五大核心功能 [2] - 部分公司海外市场表现强劲,例如有公司业绩同比增长超40%,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及非洲地区 [3] 中国智能制造的竞争优势 - 在机器人等热门领域,中国在基础设施与AI应用结合方面具备优势,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 - 研发层面拥有大量跨学科人才,可快速集成声、光、物理、化学等多领域技术于同一产品 [3] - 供应链优势显著,珠三角地区可满足95%以上零部件的一站式采购,供应商响应速度极快(如1小时内到场) [3] 智能化发展阶段与挑战 - 当前智能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产品仅能处理结构化、确定化场景,在任务拓展与多目标操作方面存在局限 [4] - 行业正转向以“柔性生产”为核心的新阶段,传统单一功能机器人在跨场景适应与多机协同方面面临挑战 [5] - 部分企业已开始研发更智能、灵活且能高效协同的新型生产单元以应对市场需求 [5]
广交会智能化产品“井喷” 供应链铸就全球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10-17 02:37
智能化产品趋势 - 本届广交会上智能化产品出现“井喷”现象,智能化技术在各行业中全方位出击 [1] - 中国智慧能源尤其是智慧电力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受到境外采购商青睐 [1] - 越来越智能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更强,得益于中国强大的软硬件协同优势 [2] 公司产品与业绩 - 辽宁兴广电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的综合能源智慧管理系统获得以色列和巴西水电厂客户合作意向,其系统提供24小时秒级远程监控及能源分析优化等功能 [1] - 杰尔古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杰宝智控物联网平台融合数字孪生、物联网和AI三大能力,公司业绩同比增长超40% [2] - 普渡机器人从基础设施做起再叠加AI能力解决具体问题,认为在此方面具备很大优势 [2] 行业竞争优势 - 中国高科技设备增长迅速,优势在于研发、供应链、服务等多方面,能快速响应产品维护和更新迭代 [3] - 珠三角地区可一站式购齐95%以上零部件,供应商能在一小时内到场交流新需求,这是国际同行无法做到的 [3] - 国家培养了大量研发型人才,能快速将跨专业技能集成于同一产品,具备高度协同能力 [3] 行业发展阶段与挑战 - 目前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 - 受限于技术发展,当前机器人只能处理结构化、确定化的场景,无法实现跨目标操作拓展 [3] - 随着工业自动化进入以“柔性生产”为核心的新阶段,市场迫切需要更智能、更灵活且能高效协同的新型生产单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