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M32微控制器
icon
搜索文档
ST深耕中国四十年再出发: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沪上启新篇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17:55
公司本地化战略 - 公司推进"在中国 为中国"本地化战略 围绕中国设计 中国创新 中国制造三条主线展开[7] - 中国设计指组建本地研发团队精准把握市场脉搏 中国创新指建立7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封测创新中心 中国制造指实现碳化硅和STM32微控制器等关键产品完全本地化供应链[7] - 公司已构建近5000名员工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建联合实验室 形成技术-产品-制造-服务完整闭环[9] 汽车半导体行业趋势 - 汽车半导体含量从十几年前300-400美元跃升至目前超1000美元[14] - 汽车市场围绕更安全 更环保 更智联三大方向演进 ADAS辅助驾驶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车联网和智能座舱成为竞争焦点[18] - 汽车厂商成为生态圈核心 半导体企业与整车厂 一级供应商深度协同定义产品创新方向[18] 技术布局与产品优势 - 公司提供电动化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管理 功率转换器 车辆控制单元 热管理 电驱逆变器和多合一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具备可扩展 创新功能 降低成本 优化体积等优势[22] - Stellar系列MCU基于28纳米ARM架构开发 采用PCM工艺使存储密度比上一代高一倍 支持环网架构并集成网络Switch 具备先进边缘AI能力[29] - STi2Fuse电子保险丝替代传统熔断保险丝 配电箱比机械保险丝减重25% 具备先进诊断功能 在故障时能在小于100微秒内快速切断[28][33] 本地化制造进展 - 与三安光电在重庆成立8英寸碳化硅晶圆合资制造工厂 成为率先实现完整本地化部署的国际半导体公司[12] - 委托华虹宏力代工40纳米节点STM32微控制器 实现STM32供应链完全本地化 成为唯一提供双供应链模式的MCU大厂[12] - 投资扩建深圳后端封测厂 该工厂贡献公司超过50%的后端产能[12] 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 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配备全套设备和实验能力 覆盖系统方案开发与芯片验证[35] - 自2019年以来已推出34套电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包括OBC VCU 充电机 智能钥匙等[37] - 为中国市场定制化开发芯片 包括电动化领域BMS的AFE芯片(已开发四代) 自动驾驶电源系列芯片和汽车MCU芯片[37]
【招商电子】意法半导体25Q2跟踪报告:工业市场处于上行周期,指引汽车终端收入逐季环比提升
招商电子· 2025-07-27 19:07
财报核心数据 - 25Q2营收27.7亿美元,同比下滑14.4%但环比增长9.9%,超指引中值5600万美元 [1][8] - 毛利率33.5%,同比下降660个基点,环比微增10个基点,符合预期 [1][8] - 净利润亏损9700万美元,同比恶化4.5亿美元,营运现金流同比腰斩至3.54亿美元 [1][10] - 库存32.7亿美元环比增加2.6亿美元,周转天数166天环比改善1天 [1][11] 业务板块表现 分部门 - AM&S部门营收占比41%达11.3亿美元,MEMS实现两位数增长但被模拟产品拖累 [2][8] - EMP部门营收占比31%达8.5亿美元,定制处理器业务疲软 [2][8] - 汽车电子营收占比40%达11.1亿美元,同比下滑24%但环比增长14% [2][8] - 工业应用营收占比22%达6.1亿美元,同比下滑8%但环比大增15%,BB Ratio高于1 [2][14] 分区域 - 汽车业务增长由亚太(不含中国)和美洲驱动,但BB Ratio因特定客户调整跌破1 [12] - 中国工业渠道库存已恢复常态,亚洲其他地区接近正常化 [14][32] 未来指引 - 25Q3营收指引中值31.7亿美元,环比增长14.6%,除汽车外所有终端市场同比转正 [3][19] - 预计25Q4库存周转天数降至140天,全年资本支出维持20-23亿美元 [3][19] - 汽车业务预计25Q3/Q4连续环比增长,工业处于上行周期 [3][24] - 碳化硅业务仍目标保持30%市场份额,中国本地化生产今明交接之际启动 [30][38] 战略进展 - 与NVIDIA合作开发800V数据中心电源架构,整合SiC/GaN及隔离驱动技术 [14][36] - 中国战略聚焦功率器件和MCU,本地收入占比13-14% [35] - STM32开发者社区活跃用户达150万,年增20万 [15] - 碳化硅获中国头部车企one-box制动系统订单,第三代安全气囊方案获批量订单 [12][13] 运营效率 - 25Q2产能闲置成本拖累毛利率370个基点,预计25Q3降至340个基点 [21][31] - 制造效率改善但未达最优,产品组合中工业类占比20-21%低于正常水平 [34] - 汇率影响显著,欧元兑美元每变动0.01影响毛利率120-140个基点 [34]
拆解特斯拉L2家用充电桩,用了哪些芯片?
芯世相· 2025-07-17 13:58
产品概述 - 第三代特斯拉家用充电桩属于Level 2充电器,支持240伏、48安培,功率为11.5千瓦,充电速度每小时可增加约44英里续航[5][15] - 与第二代相比,第三代充电电流从80安培降至48安培,并取消手动复位按钮,改为内部电路自动处理过压事件[5] - 用户体验优化包括灯光条显示充电容量、电缆集成车门/充电口开启功能、便捷线缆整理设计[5] 充电级别对比 - L1充电功率约1千瓦/小时,适合短途通勤用户,8小时充电仅增加40英里续航[10] - L2充电功率显著提升至11.5千瓦,适合重度用车家庭用户[15] - L3超级充电功率80-400千瓦,30分钟可从20%充至80%,主要用于公共场景[16] 硬件设计 - 外观采用玻璃面板+聚碳酸酯背板,模块化配色方案(基础款白色,可选红/蓝/灰等颜色,售价75美元)[17] - 防护设计通过聚碳酸酯盖子和聚氨酯胶条密封,类似4680电池组工艺,简化安装流程[19] - 电路设计遵循80%电气规范,需搭配60安培断路器实现48安培满功率充电[22] 核心组件分析 - 主PCB集成STM32L431RCT6微控制器(80MHz Cortex-M4,256KB闪存)和ADE7854AACPZ电能计量IC[37][41] - 通信模块采用AzureWave AW-CU300 Wi-Fi模组,支持802.11 b/g/n协议,72.2Mbps传输速率[45][50] - 安全元件包括NXP 7102 3105 I2C芯片,温度传感器采用红外/热释电技术监测线路异常[44][30] 制造与成本控制 - 材料选择以低成本聚碳酸酯和聚氨酯为主,总重量8千克(线缆3.1kg+电子元件0.89kg+外壳4kg)[63] - 装配设计符合精益原则,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组装,减少紧固件并使用注塑成型定位结构[63] - 线缆采用24英尺细径设计,集成数据电缆以支持北美充电标准[60]
【招商电子】意法半导体(STM)25Q1跟踪报告:汽车订单环比显著增长,亚洲地区推动整体工业库存改善
招商电子· 2025-04-25 18:27
意法半导体2025Q1财报核心分析 财务表现 - 25Q1营收25.2亿美元,同比下滑27.3%,环比下滑24.2%,符合指引中值25.1亿美元[2] - 毛利率33.4%,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3个百分点,位于指引中值33.8%±2个百分点区间[2] - 净利润5600万美元,同比下滑89.1%,摊薄后每股收益0.06美元[6] - 营业利润率从15.9%降至0.1%,营运现金流同比下降33.2%至5.74亿美元[6][7] - 库存30.1亿美元,环比增加3.2亿美元,库存周转天数167天,环比增加45天[2][7] 业务分部分析 按产品部门 - AM&S部门营收10.7亿美元,同比下滑23.9%,占比42%,主要受模拟产品拖累[2] - P&D部门营收4.0亿美元,同比下滑37.1%,占比16%[2] - MCU部门营收7.4亿美元,同比下滑29.1%,占比30%,主要因通用及车用MCU需求疲软[2] - D&RF部门营收3.1亿美元,同比下滑19.2%[2] 按终端市场 - 汽车收入9.8亿美元,同比下滑39%,占比39%,订单出货比大于1,订单环比显著增长[2] - 个人电子产品收入6.0亿美元,同比下滑11%,占比24%[2] - 工业收入5.3亿美元,同比下滑32%,占比21%,订单较24Q4有所提升[2] - 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外设收入4.0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区域表现 - 按出货地划分:亚太/EMEA/美国分别占比61%/22%/17%[2] - 按原产地划分:亚太/EMEA/美国分别占比30%/27%/43%[2] 未来展望 - 25Q2营收指引中值27.1亿美元,同比下滑16.2%,环比增长7.7%[2] - 预计25Q1为汽车和工业营收低点,工业库存亚洲地区改善明显[2] - 2025年资本支出维持20-23亿美元,用于优化制造布局[2] - 计划到2027年底实现每年数亿美元级别成本节约目标[2][12] 战略发展 - 与英诺赛科签署GaN技术开发和制造合作协议,加速GaN功率技术发展[10] - 持续推进"China for China"本土化战略,包括与三安光电、华虹半导体的合作[10] - 计划2025-2026年推出18条新产品线,采用40纳米及以下节点技术[10] - 制造布局重组计划预计未来三年全球至多2800名员工自愿离职[12] 汽车业务 - 持续推进汽车电气化战略,新增多款车载充电器与牵引逆变器设计订单[8] - 车用微控制器产品组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Stellar和STM32A系列将推新品[8] - 在ADAS领域取得突破,Mobili IQ6H方案被采用[8] - 预计2025年汽车业务收入较2024年进一步下滑[19] 工业业务 - 预计25Q1为营收低点,订单量较24Q4提升[9] - 智能工业领域库存改善明显,亚洲地区推动整体改善[9] - 功率器件在电机控制、工业传动等领域获得突破[9] 其他业务 - 个人电子业务表现略超预期[11] - 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外设业务符合预期[11] - 在低轨卫星和数据中心领域获得增长机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