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OCs治理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烟气净化设备‌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技术双轮驱动,行业迈向低碳智能新时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9:10
行业概述 - 烟气净化设备涵盖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及多污染物协同净化等类型,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领域 [1] - 2023年市场规模达1258亿元,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1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8% [1] - 行业正经历技术向高效化升级,业务模式向全产业链服务转变,市场重心向非电领域转移 [1] - 主要技术路线包括静电除尘、湿法脱硫、SCR脱硝以及活性炭吸附/VOCs催化燃烧等 [4] 技术路线比较 - 电除尘器处理风量大但受粉尘特性限制,适用于燃煤电厂、水泥窑 [5] - 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高(99.9%)但滤袋寿命有限,适用于钢铁、垃圾焚烧 [5] - 湿法脱硫效率高(>95%)但系统复杂,适用于大型燃煤机组 [5] - SCR脱硝效率高(>90%)但催化剂成本高,适用于大型燃煤机组 [5] - SNCR脱硝投资低但效率较低(30-70%),适用于中小型锅炉、水泥窑 [5] 政策环境 - 政府密集出台《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推动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 [6]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 [7]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7] - 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主要包括钢材、催化剂、滤料等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供应 [9] - 中游为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环节,涵盖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等设备的研发生产 [9] - 下游应用领域以电力行业为主,钢铁、水泥、化工等非电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9] - 产业链呈现纵向整合趋势,部分中游企业向上游延伸布局核心材料生产 [9] 市场格局 - 除尘设备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约占市场50% [12] - 电除尘器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袋式除尘器在钢铁、水泥行业快速渗透 [12] - 脱硫脱硝设备市场受超低排放政策驱动,非电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12] - VOCs治理设备年增速预计保持15%以上 [12]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为龙净环保、清新环境等头部企业,营收规模超50亿元 [14] - 第二梯队为菲达环保、远达环保等企业,营收规模在10-50亿元之间 [14] - 第三梯队为同兴环保、青达环保等中小企业,营收规模低于10亿元 [14] - 龙净环保占据电力市场主导地位,菲达环保专注除尘设备出口40余国 [16] 发展趋势 - 行业加速向非电领域和新兴市场转型,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成为主要增长点 [19] - 碳捕集技术加速商业化应用,推动高耗能行业向"零碳"转型 [21] - AI、5G等技术与环保装备深度融合,催生智能化"一站式"治理解决方案 [22] - 预计2025年协同治理技术市场份额将突破40%,智能化运维服务收入占比超30% [22]
研判2025!中国城市环保行业产业链、市场现状、竞争梯队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城市环保建设工程加速推进,行业规模加速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7 09:20
行业概况 - 城市环保行业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升生态质量的综合性产业,涵盖自然资源开发保护、节能降耗技术、废污物循环利用及环境监测治理四大领域[1] - 行业细分市场占比:节能减排35.81%、污染治理29.96%、循环利用20.91%、自然资源保护13.32%[9]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49万亿元,较2019年1.01万亿元增长47.5%[1][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环保设备制造与原材料供应,包括膜材料、催化剂、吸附剂及大气/水/固废处理设备[3] - 中游:代表企业包括光大环境、首创环保、中国天楹等,提供环保产品及服务[3] - 下游:需求方覆盖市政、工业制造、石油化工、医疗建筑等领域[3] 产业驱动因素 - 城镇化率从2023年66.16%提升至2024年67%,城市常住人口达9.44亿,29个城市人口超500万[5]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环保工程加速推进[1][7] - 政策支持如《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意见》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18]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光大环境(年营收超200亿元)、北控水务、首创环保、格林美[11] - 第二梯队:盈峰环境、瀚蓝环境(2024年营收118.86亿元,同比-5.22%)、龙净环保(营收100-200亿元)[11][13] - 第三梯队:碧水源、重庆水务、中国天楹(2024年营收56.67亿元,同比+6.46%)[11][15] 技术发展趋势 - 物联网、AI、大数据推动智慧环保平台普及,数字孪生、区块链技术将应用于环境监测[17] - 膜生物反应器、VOCs治理技术国产化率提升[17] - 国际化布局加速,中国环保企业通过EPC模式输出垃圾发电、海水淡化技术至东南亚、中东市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