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H301(童颜针)

搜索文档
豪赌“童颜针”!东方妍美赴港IPO:估值15亿却称可能永远不赚钱
凤凰网财经· 2025-05-30 20:32
行业概况 - 2023年中国美容行业市场规模达2804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38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2] - 医美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催生多家巨头公司,如锦波生物股价两月暴涨140%,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等企业市场关注度高[2] - 再生医学材料(如童颜针)被视为技术升级方向,部分机构认为其可能替代传统玻尿酸产品[10] 公司基本面 - 东方妍美成立于2016年,主营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和特医食品,2024年5月递交港股IPO申请,建银国际为保荐人[3] - 核心团队为医药行业背景,董事长张新明曾任华润三九等药企高管,团队平均年龄超50岁[4] - 已完成三轮融资,投后估值15亿元,投资方包括深创投、深圳高新投等机构[6]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负债1.96亿元,净资产-3708万元,资产负债率123%,流动性风险突出[5][6] - 2024年营收1452万元,毛利率仅2.6%,净亏损6938万元,经营性现金流仅158.7万元[7][9] - 现金及等价物3319.7万元,违约银行借款2002.2万元,现有资金仅能维持16个月运营[7] 研发与产品管线 - 2019-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9067.6万元,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超300%[5][8] - 核心产品XH301(童颜针)处于注册审评阶段,临床试验显示疗效优于进口透明质酸产品[10][11] - 当前13款在研产品均未贡献收入,医疗产品销售连续两年负毛利[6] 市场竞争与风险 - 国内已有5款童颜针产品获批,2025-2026年将迎四环医药、昊海生科等竞品密集上市[11] - 招股书明确提示"可能永远无法盈利",风险因素陈述达60页[12] - 港股上市规则要求30个月内证明商业化能力,否则面临退市风险[14] 商业模式分析 - 收入依赖非核心业务(医药中间体、面膜等),医疗研发咨询服务收入占比从22.6%降至10.9%[6][7] - 行政开支2024年激增113%至1624万元,销售成本同比增23%至1.41亿元[8][9] - 资金链问题源于过度依赖研发投入与外部融资,缺乏自我造血能力[9]
东方妍美冲击港股资金链成拦路虎 负债率123%银行借款2002万违约现金告急
长江商报· 2025-05-26 08:57
公司概况 - 东方妍美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1] - 公司构建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及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两大产品线 [1] - 截至2025年5月5日,拥有13款主要候选产品(均属第三类医疗器械),包括核心产品XH301("童颜针")及XH321 [3] 财务表现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88万元、1452万元,净亏损6350万元、6938万元,两年累计亏损1.33亿元 [2] - 2024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11.39%大幅下降至2.61% [2]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2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3319万元 [1][6] - 2023-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572.6万元和4495万元 [2] 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XH301("童颜针")于2024年11月递交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注册 [3] - XH321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需完成至少3年临床试验,商业化周期预计延至2028年后 [3] - 13款在研产品中仅XH301和XH305进入注册审评阶段,其余11款处于早期研发 [3] 收入结构 - 2024年非核心业务(医药中间体、面膜等)收入755.1万元,占总营收52% [5] - 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2023-2024年收入均为360万元,占比27.9%、24.9% [5] - 特医食品2023-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3%、12.2% [6] 行业竞争 - 国内"童颜针"领域已有五款产品获批上市,形成"五强争霸"格局 [5] - 特医食品领域雀巢、雅培、纽迪希亚等占据主要市场地位 [6] - 再生医学器械平均审批周期为3-5年,行业审批壁垒极高 [3] 资金状况 - 2024年流动总负债1.93亿元(同比+108.27%),流动净负债1.43亿元(同比+286.49%) [6] - 2024年末净资产-0.37亿元,2023-2024年分别有1081.2万元、2002.2万元银行借款违约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