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塑菲
搜索文档
中产女性不买单,又一暴利行业崩塌
商业洞察· 2025-10-29 17:29
行业整体状况 - 消费医疗行业曾被视为暴利且混乱的生意 一度出现“牙茅”“医美茅”“疫苗茅”等知名企业 [4] - 受行业竞争和消费观念变化影响 医美板块四年未走出结构性调整阴霾 全行业面临生存焦虑 [4] - 2025年上半年 63%的医美机构营收出现下滑 实现增长的机构比例仅为14% [32] - 行业竞争白热化 价格战激烈 利润越来越薄 转型困难 [32][33][35] 爱美客公司分析 - 公司动态市盈率从2021年巅峰时的300多倍大幅回落至30倍左右 [4] - 截至10月27日 公司总市值约500亿元 较巅峰时期跌去约1200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63亿元 同比下降17.9% 归母净利润约4.44亿元 同比下降15.87% 为近5年来首降 [3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12.99亿元 同比下降21.59% 归母净利润7.89亿元 同比下降29.57% [31] - 公司营收增速在2024年已显疲态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仅5.33%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2% 远低于2023年47.08%的增速 [32] - 公司频繁跨界寻找新增长点 包括切入毛发医疗领域推出米诺地尔 并获得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5] 艾塑菲代理权争夺战 - 争夺核心是韩国REGEN公司生产的童颜针艾塑菲 该产品单支售价达2万元 [11] - 江苏吴中年报披露 2024年艾塑菲在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 2025年一季度为1.13亿元 [11] - 2025年3月 爱美客斥资1.9亿美元(13.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的股权 上市公司最终持股59.5% [17] - 收购后 爱美客旗下韩国子公司REGEN向原中国大陆独家代理商达透医疗(江苏吴中控股孙公司)发出《解约函》 [8][16] - 爱美客指控达透医疗违约转让独家经销业务给其控股股东吴中美学 [8][17] - 江苏吴中否认指控 并指出爱美客在收购时曾公开承诺“现阶段不会在中国市场自行销售艾塑菲” [36] - 双方纠纷已分别由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深圳国际仲裁院立案受理 [8][10] 爱美客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前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 2005年改名爱美客 [21][22] - 2009年推出首款自主研发产品“逸美” 是国内首款获Ⅲ类医疗器械证的玻尿酸 [23] - 2009年至2019年为公司高速发展期 产品毛利率均在90%以上 营收从2016年1.41亿增长至2019年5.58亿 年复合增长率超40% [24] - 2020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市值一度突破千亿 获“医美茅台”称号 [25] - 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主打“再生”的“濡白天使”产品 [25] - 至2023年 公司总资产飙升至68.52亿元 在透明质酸填充剂、肉毒素等领域站稳脚跟 [28] 市场环境变化与挑战 - 医美市场渗透率不高 主力消费群体集中于一二级大城市的中产女性 [33] - 近年来中产女性消费力下降 医美项目消费趋于谨慎 [33] - 渠道增量消失 价格战激烈 依靠爆品盈利的时代已结束 [33] - 收购REGEN可补强公司在聚乳酸再生材料领域的技术 并利用其全球分销网络打开出海大门 [28]
中产女性不买单,又一暴利行业崩塌
创业邦· 2025-10-28 18:23
以下文章来源于盐财经 ,作者闰然 盐财经 . 洞察趋势,睿智人生。《南风窗》旗下专业财经媒体。 消费医疗行业,曾被视作中国最暴利也最混乱的生意之一,受到无数中产女性的追捧,行业内也一度 出现了"牙茅""医美茅""疫苗茅"等知名企业。 不过受到行业竞争、消费观念变化等因素影响,四年过去,医美板块仍未走出结构性调整的阴霾。曾 经的高光时刻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全行业的生存焦虑。 如今,这些企业正在遭遇滑铁卢。且不说小企业,许多头部企业也陷入了窘境。它们业绩缩水,股价 也随之应声下跌。 以"医美茅台"爱美客为例,其动态市盈率已从2021年巅峰时的300多倍,大幅回落至30倍左右。截 至10月27日, 爱美客总市值约500亿元 ,虽然仍位居A股美容护理板块市值TOP1,但较巅峰时期跌 去约1200亿元。落差之大,令人咋舌。 来源丨 盐财经 ( nfc-yancaijing ) 作者丨 闰然 编辑丨 江江 图源丨Midjourney 或许是急于寻找新增长点,爱美客近期频繁跨界,不仅在9月底宣布切入"毛发医疗"领域推出米诺地 尔,还在10月 获得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试图在红海之外另辟蹊径。 然而,真正牵动市场神经的, ...
中产女性不买单,又一暴利行业崩塌
盐财经· 2025-10-27 17:22
行业整体状况 - 消费医疗行业曾被视为暴利行业,出现如"牙茅"、"医美茅"、"疫苗茅"等知名企业[2] - 受行业竞争和消费观念变化影响,医美板块经历四年结构性调整,全行业面临生存焦虑[2] - 头部企业业绩缩水,股价应声下跌[2] 爱美客市场表现与战略调整 - 爱美客动态市盈率从2021年巅峰时的300多倍大幅回落至30倍左右[4] - 截至10月27日,爱美客总市值约500亿元,较巅峰时期跌去约1200亿元[4] - 公司近期频繁跨界,9月底切入毛发医疗领域推出米诺地尔,10月获得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备案[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63亿元,同比下降17.9%,归母净利润约4.44亿元,同比下降15.87%,为近5年来首降[30] - 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收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降29.57%[3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仅5.3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2%,远低于2023年47.08%的增速[33] 艾塑菲代理权争夺战 - 爱美客与江苏吴中围绕童颜针艾塑菲(AestheFill)独家代理权产生纠纷[6] - 2025年3月,爱美客以1.9亿美元(13.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上市公司最终持股59.5%[17] - 艾塑菲单支售价2万元,江苏吴中年报披露2024年该产品在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1.13亿元[12] - 爱美客指控达透医疗违约转让独家经销业务给其控股股东吴中美学[8] - 江苏吴中否认指控,称协议从未约定"关联方被处罚就能解约"[20] - 爱美客在收购时曾公开承诺现阶段不会在中国市场自行销售艾塑菲[38] 爱美客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前身北京英之煌生物科技于2004年成立,2005年改名爱美客[23][24] - 2009年推出国内首款获Ⅲ类医疗器械证的玻尿酸产品"逸美",实现国产替代[24] - 2009年至2019年为高速发展期,产品毛利率均在90%以上,营收从2016年1.41亿增长至2019年5.58亿,年复合增长率超40%[26] - 2020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亿,获"医美茅台"称号[27] - 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再生类产品"濡白天使"[27] - 截至2023年,公司总资产飙升至68.52亿元[28] 医美行业竞争环境 - 2025年上半年63%的医美机构营收出现下滑,仅14%机构实现增长[33] - 第二季度58%的机构业绩下滑,其中31%的下滑幅度超过20%[33] - 行业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激烈,玻尿酸降价30%,瘦脸针买一送一[35] - 医美渗透率不高,主力消费群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产女性,近年消费力明显下降[35] - 渠道红利消失,新产品难以通过渠道增量冲销量[35]
2999元,“平价童颜针”来了
财联社· 2025-10-03 11:43
行业核心观点 - 童颜针市场因新氧推出定价2999元的“塑缇妍”产品而进入“价格战前夜”,打破了该产品过去万元级的市场均价常态 [1] - 随着获批厂家数量增至九家,市场竞争进入“混战”阶段,产品降价已成为行业迈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2][3][7] - 尽管市场竞争加剧,但已上市产品如艾维岚、濡白天使、艾塑菲等均展现出强劲的销售表现和盈利贡献 [9][10]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获批童颜针产品达九款,形成“3款进口+6款国产”的竞争格局,具体包括艾塑菲、塑妍萃、Olidia、艾维岚、濡白天使等 [3] - 现有产品定价大部分以万元起步,例如艾塑菲优惠前价格为18800元,塑妍萃367.5mg规格售价约20000元,艾维岚340mg规格券后价约17000元 [3] - 新入局者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如乐普医疗的童颜针(PLLA)定价8800元,童颜水光(PLLA+HA)定价5800元,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 [8] 市场潜力与增长驱动 - 中国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空间预计到2027年可达约115.2亿元人民币,2025-2027年期间复合增长率约为31.2% [2] - 童颜针凭借更持久的填充效果及规避传统玻尿酸痛点,被认为更安全自然,未来可能抢占部分玻尿酸市场 [2] - 国内童颜针存量市场预计在数百万支量级,尽管市场容量扩大,但供给端增长更为显著,参与主体可能增至二十家 [11] 公司财务表现 - 长春圣博玛的艾维岚累计销量达21.33万支,按18800元官方指导价估算销售额超40亿元 [10] - 爱美客的濡白天使在2024年推动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增至12亿元,同比增长5.01% [10] - 江苏吴中的艾塑菲在2024年度大卖3.26亿元,毛利为2.69亿元,成为其业绩核心驱动力并推动公司扭亏为盈 [10] 未来竞争关键因素 - 品牌需筑牢C端市场根基,凭借早期口碑和精准营销深化消费者心智教育以稳固份额 [13] - 构建B端专业壁垒至关重要,通过赋能医生形成使用偏好和信任来获取稳定市场份额 [13] - 产品选品标准聚焦C端市场口碑与验证、性价比匹配度以及厂商的履约能力和供货稳定性 [11][12] 行业生产与渠道特点 - 中国在童颜针生产制造领域具备强劲优势,拥有成熟高效的生产体系且核心原料生产无需占用大量场地 [11] - 童颜针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民营医院与连锁医美机构,产品临床应用对医生经验与技术有极高要求 [6][11] - 供给端规模扩大、具备操作资质的医生资源增加以及产品规格多样化共同推动了价格下降趋势 [6][7] 产品管线与赛道拓展 - 仍有多款童颜针产品处于上市排队阶段,包括杭盖生物的瑞博童颜针、东方妍美的XH301等 [13] - 华东医药的童颜针产品Lanluma已于2024年11月完成中国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入组 [13] - 国内还有三款以PCL为核心成分的“少女针”产品获批,使得再生注射剂赛道竞争更趋白热化 [14]
单支不到3000元 新氧再甩童颜针低价牌
北京商报· 2025-09-25 00:37
产品定价与市场策略 - 新氧发布新品奇迹童颜3.0,定价为2999元/支,击穿行业底价,创下童颜针史上最低价 [1][3] - 当前市场主流童颜针产品(如艾维岚、丽真然、斯弗妍)厂商控价或售价均在1.28万元至1.68万元/支以上,新氧定价显著低于市场水平 [1][3] - 公司采用持续降价的阶梯式策略,2024年4月上线1.0版本定价4999元/支,6月上线2.0版本定价5999元/支,最终将价格降至3000元以下 [3] 定价权与供应链合作 - 此次低价源于公司与上游厂商西宏生物的合作中掌握了定价权,西宏生物不干涉下游定价,产品为定制款 [1][5] - 公司于2023年7月与西宏生物达成合作,取得两款童颜针产品十年独家代理权,并于2024年7月展开定制生产 [6] - 此前因1.0和2.0版本定价远低于厂商控价,公司曾与上游供应商普丽妍、圣博玛发生摩擦,被要求下架产品 [6] 商业模式与盈利前景 - 公司采用低毛利策略,旨在将价格降至普通消费者可负担范围,以推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4][6] - 轻医美连锁业务增长迅猛,2024年一季度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营收占比达33.3%;二季度美容治疗服务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426.1% [9] - 公司创始人表示,若不考虑中后台成本,门店端已实现单月盈利,但整体业务因需覆盖中台成本仍处亏损,预计距离整体盈利“不会太久” [8]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行业评论认为低价策略可挖掘新消费用户,童颜针价格走低趋势将持续,但最终影响价格走势的是产品效果和用户价值 [4] - 法律专家指出,依据《价格法》,公司享有自主定价权,其通过规模效应和低毛利策略实现降价,若成本核算合理,则定价行为具有合规性 [6][7] - 公司举措被解读为意图以低价策略打破医美行业高价“恶性循环”,推动行业从“卖方市场”转向“大众消费” [6] 公司发展与门店扩张 - 新氧青春诊所门店扩张迅速,从2023年5月至2025年9月已开业37家,计划在2024年底超过50家,远期规划为“百城千店” [9]
2999元一针,“史上最低价”如何影响国内童颜针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9-24 22:04
新氧童颜针低价策略 - 新氧推出定制版童颜针塑缇妍 定价2999元 相比市面万元级价格被称为史上最低价 [2] - 产品通过与西宏生物合作获得 西宏生物母公司东方妍美已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2] - 塑缇妍为专门适合水光的定制型号 西宏生物不干预终端定价 新氧通过降低自身毛利率实现低价 [2][3] 童颜针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已有九款童颜针获批 包括艾维岚 濡白天使 艾塑菲等 其中三款为进口产品 [4] - 微整注射产品市场规模2023年达212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65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5.3% [4] - 再生抗衰类为增速最快细分市场 年复合增速达38.2% [4] 行业价格争议 - 新氧曾因低价策略遭普丽妍和圣博玛两次封杀 要求下架产品 [3] - 国内童颜针均价12800元/针起 韩国等地价格仅为内地三分之一 厂商控价导致价格高企 [3] - 新氧倡导医美价格回归大众 认为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3] 代理权法律纠纷 - 江苏吴中与爱美客就艾塑菲代理权存在争议 韩国Regen公司单方面解除独家经销协议 [5] - 深圳国际仲裁院要求爱美客子公司REGEN在仲裁裁决前不得自行在中国销售艾塑菲 [6] - REGEN提出反请求 要求确认代理权终止并索赔相关费用 [7] 产品特性与行业趋势 - 童颜针为聚乳酸面部填充剂 通过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实现抗衰效果 分为PLLA和PDLLA两类 [4] - 商业化争议反映市场巨大潜力 更多产品上市后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 [7] - 临床医生建议选择熟悉产品并注重注射机构专业性 效果与医生经验手法密切相关 [7]
2家上市公司的“童颜针”争夺战再升级
华尔街见闻· 2025-09-15 17:16
仲裁与销售限制 - REGEN Biotech被禁止在中国内地自行销售AestheFill产品直至仲裁裁决 并需继续向达透医疗供货[1] - 紧急仲裁决定为程序性临时措施 非强制执行结果 实际履行存在不确定性[2] - REGEN仍可能在内地自行销售AestheFill 因决定书属自愿履行性质[2] 产品销售与市场状况 - AestheFill已停售两个月 国内出现缺货现象 下游医美机构无货可拿[2] - 产品更名为"臻爱塑菲"上市 爱美客已向合作机构安排供货[2] - 北京地区仅2家机构使用新名称"臻爱塑菲" 多数机构仍沿用旧称"艾塑菲"[2][3] 品牌与价格体系 - 美团医美平台以"艾塑菲"作为AestheFill的中文名称[3] - 价格体系混乱:"艾塑菲"(200mg)最低8700元/支 "臻爱塑菲"(200mg)单价约2.1万元/支[3] - 爱美客需推进销售正常化并维持价格稳定[3] 医美机构示例 - 北京叶子整形美容医院为具备医疗资质的四星级机构 距离朝阳大悦城7.2公里[7] - 该院拥有16年执业历史 7名医师团队 获2500人收藏且入选2025北极星医美榜[7]
医美“爱马仕”,两万一针
投中网· 2025-09-02 14:33
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概况 - 中国大陆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到115.2亿元,童颜针(PLLA成分)为主力产品[6] - 抗衰类需求占比高达84%,成为医美市场核心增长动力[7][12] - 行业呈现消费升级与周期调整叠加态势,上游药企与渠道平台纷纷入场布局[7] 童颜针产品特性与市场定位 - 童颜针(聚左乳酸注射剂)通过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实现长效抗衰,效果延迟1-3个月显现,与传统玻尿酸填充形成差异化[10][13] - 官方指导价约1.8万元,实际价格区间5000-20000元,受仿制品和医生技术水平影响[10] - 主要客群为30-40岁女性,但20多岁年轻群体及男性需求快速上升,男性更关注下颌缘轮廓塑形[11] 市场竞争格局与品牌动态 - 中国市场已批准7款童颜针产品,其中国产艾维岚(长春圣博玛)和濡白天使(爱美客)于2021年首批获批,进口产品艾塑菲和塑妍萃(高德美)于2024年进入[15][16] - 77%机构认为欧美品牌仍是微整营收主力,但国产品牌凭借价格优势和快速上新蚕食韩系市场份额[16] - 头部企业通过收购布局国际化,如爱美客以85%股权控股韩国REGEN(艾塑菲产品方)[22] 渠道变革与价格竞争 - 新氧、京东健康、美团等平台通过低价策略切入市场:新氧推出5999元水光针(仅为艾维岚均价1/3),京东自营医美产品定价压至千元以下[18] - 出境医美需求升温,2025年计划出境比例提升,主要目的地为韩国、港澳和日本,但复购率偏低[17] - 私人诊所因个性化方案更受青睐,公立医院供给有限(如上海九院未引入童颜针)[18] 企业财务表现与战略调整 - 爱美客2025年上半年营收12.99亿元(同比降21.59%),净利润7.89亿元(同比降29.57%),核心产品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收入均下滑约24%[21] - 华东医药医美板块收入11.12亿元(同比降约10%),但二季度环比回升超10%,主推产品伊妍仕(PCL材料)合作医院超1000家[23] - 华熙生物二季度净利润逆势增20.89%至1.19亿元,医药级透明质酸毛利率维持85%-90%;锦波生物上半年营收8.59亿元(同比增42.43%),核心为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2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再生针剂具备高客单价和高利润空间,有望成为新增长引擎,但行业面临价格体系洗牌和代理权纠纷(如爱美客与江苏吴中艾塑菲代理权争议)[19][22] - 产品效果延迟导致消费者体验分化,部分消费者期待即时效果而失望[13] - 研发投入加大,爱美客研发费用率升至12.05%(同比增4.46个百分点)[21]
童颜针纠纷持续中报业绩承压,风波中的爱美客回应了
搜狐财经· 2025-08-22 15:05
核心法律纠纷 - 爱美客控股子公司REGEN于2025年7月18日宣布解除与达透医疗的艾塑菲产品独家经销协议,并撤销其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经销商授权 [2] - 达透医疗于2025年8月7日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确认独家代理权协议有效至2032年8月28日,并继续履行供应义务,否则索赔16亿元人民币及法律费用 [2] - 仲裁尚未开庭审理,对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司称未对核心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3]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4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3%,较2023年增速(营收增47.99%,净利润增47.08%)大幅回落 [5] - 2024年溶液类注射产品收入增4.40%,凝胶类注射产品收入增5.01%,较2023年增速(29.22%和81.43%)显著放缓,溶液类毛利率减少0.72个百分点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降29.57% [5] - 2025年上半年溶液类注射产品收入降23.79%,凝胶类注射产品收入降23.99%,毛利率分别减少0.83和0.23个百分点 [5] 产品与战略布局 - 核心产品包括"逸美""嗨体""濡白天使"等Ⅲ类医疗器械,应用于医美注射、填充和治疗领域 [5] - REGEN公司(含艾塑菲产品)于2025年上半年纳入合并报表,但业绩贡献尚待观察 [6] - 公司正拓展医疗美容、代谢疾病、大外科领域,加速研发肉毒素、减重减脂、胶原蛋白等新产品 [6] - 童颜针市场竞争激烈,竞品包括长春圣博玛的艾维岚、高德美的塑妍萃等 [6] 产品技术优势 - 艾塑菲采用REGEN独有的多孔性微球结构专利,可诱导胶原蛋白再生,具有均匀分布和复溶技术优势 [7] - 与竞品相比,艾塑菲在技术路径、适应症及市场定位存在差异化,安全性和效果经全球验证 [7]
核心产品失速 爱美客遇上市来最强考验
北京商报· 2025-08-20 00:1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下降21.59%,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下滑29.57%,扣非净利润跌幅达33.7%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5.45%,归母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增长5.33%,增速降至个位数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17.9%,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下降15.87%,半年报降幅进一步扩大 [3] 核心业务 - 溶液类注射产品上半年营收7.44亿元,同比下降23.79%,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4.93亿元,同比下降23.99% [1][3] - 溶液类核心产品"嗨体"面临华熙生物"润致格格"竞争,颈纹治疗领域垄断地位被打破 [4] - 凝胶类核心产品"濡白天使"面临华东医药少女针、圣博玛艾维岚等竞品挤压,再生针剂赛道价格战风险加剧 [4][5] 研发与并购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4.47%,占营收12.05%,完成专利申请22件 [6] -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已提交注册申报,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新产品"嗗科拉"5月上市 [6] - 2025年3月以1.9亿美元收购韩国REGEN公司85%股权,新增商誉13.16亿元,REGEN公司2024年前9个月营收仅7223.11万元 [6][7] 代理权纠纷 - REGEN公司单方面解除江苏吴中孙公司达透医疗的独家经销权,涉及赔偿金额16亿元,仲裁结果未定 [8] - 江苏吴中2024年凭借艾塑菲扭亏为盈,该产品占其营收20.42%,2025年一季度占比升至35.55% [9] - REGEN公司艾塑菲产品在中国大陆更名为"臻爱塑菲",已开始销售但仲裁未结束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