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达电影20240719
-· 2024-07-22 09:37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影院票房、内容制作和发行、以及非票务收入三大板块 [1][6][7] - 影院票房收入占比最高,约50%-60%,毛利率较低在8%-12%区间 [6][7] - 内容制作和发行业务包括电影、电视剧和游戏,收入占比较低,波动较大 [7][15] - 非票务收入包括卖品和广告,占比20%+,毛利率高达60%-70% [7][14] - 公司还有其他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轻资产影院模式 [8][9] 公司经营情况 -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50%,恢复至疫情前94%水平,实现扭亏为盈 [9] - 公司院线市占率从疫情前14%提升至2023年的16.7% [9] - 公司院线单萤幕票房、单影院观影人次等指标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1][12] - 公司未来将通过外延并购和下沉市场拓展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12][13] - 公司非票务收入占比较高,有助于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14] 内容板块发展 - 公司电影、电视剧业务收入波动较大,取决于是否有爆款作品 [15] - 新股东如意加持后,有望提升公司内容制作能力,带来业绩增长 [10][15][16] 行业及市场展望 - 2023年电影票房有望达600亿元左右,下半年有望恢复良好 [4][5] - 公司当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 [16][17]
松井股份深度
-· 2024-07-22 09:37
公司概况 - 公司是3C消费电子涂料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开始发力汽车涂料业务 [1][2][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3C消费电子涂料和汽车涂料,下游应用于手机、电脑、家电等3C产品以及汽车内外饰件 [3][4] - 公司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投入,每年都有新产品推出,是一家注重研发的新材料公司 [4][17] - 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等3C品牌以及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 [4][5][6] - 公司在越南、印度等地设有子公司,布局全球市场 [6] 业务发展 - 公司3C消费电子涂料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受益于消费电子需求复苏 [7][8][10][11] - 公司汽车涂料业务正处于快速放量阶段,订单增长迅速,未来增长空间大 [5][12][13][14] - 公司正积极布局动力电池绝缘涂层等新兴应用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15][16] 行业格局 - 国内涂料行业整体仍被国外品牌主导,但国产企业正逐步缩小差距 [9][12][13] - 汽车原厂涂料领域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企业正在进行技术突破 [12][13] - 汽车零部件和修补涂料领域国产企业正在不断提升竞争力 [13][14] 公司优势 - 公司持续高投入研发,产品创新能力强,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7] - 公司与下游客户保持深度合作,采用定制化营销模式 [17][18] 风险提示 - 消费电子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20] - 汽车涂料订单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20] - 行业产能大幅扩张加剧竞争 [20]
赛力斯深度20240721
-· 2024-07-22 09:37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从2019年开始与华为合作探索智能汽车领域 [1][2][3][4] - 公司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与华为的合作取得初步成功,推出了问界品牌及M5、M7等车型 [12][13] - 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期间,公司面临来自理想、特斯拉等新势力的外部压力,M5和M7车型销量承压 [14] - 2023年9月开始,公司推出M7第二代车型后,问界品牌开始稳步增长,销量和订单表现良好 [14]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 分析师认为公司抓住了行业高端化和国产替代的机遇,有望在未来的高端化市场保持领先优势 [15][16][17][18] - 分析师认为公司与华为的利润分配问题不存在重大问题,未来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19] - 分析师预计公司今年业绩约50亿,明年可达80亿,当前估值合理 [20]
科博达20240719
-· 2024-07-22 09:37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作为优秀的汽车电子企业,能够把握汽车电子电池架构不断变化带来的新项目机会 [1][2][3] - 汽车电子从分布式ECU向集中式控制器演进,公司凭借优秀的汽车电子能力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大量新项目 [2][3][4] - 公司在传统灯控、转向控制等领域持续拓展,并切入预控制器、车身控制等新兴领域 [6][7] - 公司还在磁流变检测器等新兴产品上进行研发,有望获得更多软硬件控制器订单 [7][8] - 公司凭借新产品的创新性和高利用率,能够持续支撑业绩增长,预计今明年业绩分别为8.9亿和11.9亿 [8][9]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 分析师认为公司的主要逻辑在于能够把握汽车电子电池架构变化带来的新项目机会,与市场普遍观点不同 [1][2] - 分析师认为汽车电子向集中式控制器演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太可能出现所有车型都使用同一主控的情况,这为公司带来机遇 [3][4][5] - 分析师介绍了公司在灯控、转向控制、预控制器等领域的新项目拓展情况 [6][7] - 分析师认为公司在新兴产品如磁流变检测器上的研发进展,有望获得更多软硬件控制器订单 [7][8] - 分析师预计公司今明年业绩分别为8.9亿和11.9亿,对应25倍和19倍估值,认为公司股价仍有一定性价比 [8][9]
恒帅股份20240719
-· 2024-07-22 09:36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有两大业务:清洗业务和小电机业务,其中电机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1][2] - 清洗业务是存量业务,需要依靠客户拓展和市场范围提升来实现业务拓展 [1] - 电机业务近年来受益于车用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电机用量显著提升,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1] Robotaxi清洗系统 - Robotaxi清洗系统的落地速度超出预期,从L3直接发展到L4级别 [2][3] - Robotaxi清洗系统的技术方案主要有吹气式和液态喷水式,超声波清洗短期内产业化可能性较低 [2][3] - Robotaxi清洗系统的单车价值量预计将超过1000元,主要由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多个传感器清洗系统构成 [3][4][5] - 清洗系统采用集中式设计,通过中央水泵或风泵提供动力,通过管路和喷嘴实现清洗 [5][6]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外Robotaxi市场发展超出预期,政策放开加速了市场确定性 [30][31] - 特斯拉等主机厂和运营商在Robotaxi领域的投入和进展较快,将成为主要增量来源 [11][36] - 国内外Robotaxi清洗系统供应商较少,公司作为早期进入者具有一定技术和成本优势 [34][35][38][39]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电机业务将是未来主要增长点,包括尾门电机、充电门电机等新产品的放量 [22][23] - 清洗系统业务作为新增长点,收入规模目前较小,但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35] - 研发和销售费用增速预计将保持相对平稳,不会大幅增加 [32][33]
巨星科技20240719
-· 2024-07-22 09:36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在美国市场的生产布局,目前在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的产能占比分别为25.41%和20.56%,美国本土生产占9.8% [3] - 公司应对美国可能加征关税的策略,包括加快东南亚生产基地建设,与客户协商关税成本分担等 [4][5][6] - 公司认为即使美国加征高关税,也可能带来公司利润的提升,因为可以通过价格传导机制转嫁关税成本 [7][8] - 公司未来2-3年内计划实现对美国市场的全覆盖,并考虑在巴西等地建立新的生产基地 [9][10] - 公司认为东南亚和南美洲目前的产业配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公司自行投资建设 [26][27]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 提问1:公司未来对海外的产业扩充,各个区域的配套能力如何? [26][27] 回答:东南亚目前产业链还不完整,需要公司自行投资建设;南美洲如巴西有一定基础但规模较小,也需要新建产能 - 提问2:公司电动工具业务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29][30] 回答:主要得益于中国电动工具产业链的完善,以及公司在系统集成和优化方面的优势 - 提问3:公司未来是否还有较大的美国市场新客户渠道可以开拓? [30] 回答:美国市场的ODM业务基本已经饱和,未来收入结构中美国市场占比有望下降
机器人行业研究培训框架2024
民生证券· 2024-07-22 08:12
行情复盘 - 人形机器人行情经历两波大涨,第一波是2022年夏天,第二波是2023年5月 [4][5][6][7] - 2022年的行情主要围绕特斯拉机器人,2023年则是英伟达、苹果等科技巨头崛起 [7][10] - 2023年下半年可能会有更多机械小公司进入,但不会形成大的板块行情 [4] 人形机器人的现实意义 -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缺工严重,需要机器人替代人工 [12][13] - 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服务业,如咖啡店、餐厅等,不仅替代人工还可以提升客户体验 [13]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空间 - 根据调研机构测算,到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600多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 [14] - 以特斯拉工厂效率为标杆,全球汽车制造业每年需要200万台人形机器人 [15][16] - 除汽车行业,家电、制造等行业也有大量需求 [16]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优势 - 人形设计更易适应现有生产环境和工具,更容易进行视觉学习和训练 [18][19][20] - 人形机器人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商业价值,可应用于更多场景 [19][20][21] - 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有望实现"智慧涌现",未来可能超越人类 [21][22] - 人形机器人可应用于危险作业,保护人类生命安全 [23] 产业链分析 - 核心零部件包括无框电机、空心电机、斜波减速机、行星滚珠减速机、六维力传感器等 [42][43][47][48][49][50][51][52] - 软件和算法是人形机器人的最大壁垒,硬件方面中国企业有优势 [44][45][52][53] - 汽车行业是人形机器人最先落地的领域 [24][25][26][27]
盛科通信系列解读(一)深度报告:国内稀缺的以太网交换芯片
-· 2024-07-22 00:08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5年,深耕交换芯片行业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knowhow [7] - 公司产品从最初的交换芯片逐步拓展到交换芯片模组、Five芯片、白盒交换机和网络操作系统,覆盖工业、数据中心、园区和运营商等多个场景 [7] - 公司具备16核心的高性能架构技术,交换容量最高达到25.6T,产品系列丰富 [7][8] - 公司采用Fabless运营模式,主要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芯片进行生产 [8] - 公司股权结构中,中国电子等国有背景股东合计持股30.14%,管理层持股比例也较高 [8] 财务分析 - 公司营收规模由2019年的1.9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37亿元,年复合增速达52.5% [8][9] - 主营业务交换机芯片营收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达76% [9] - 毛利率方面,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毛利率较低的交换芯片业务占比提升所致 [9][10] -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较强,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 [11] -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由2019年的0.9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4亿元 [11] 行业分析 - 交换机行业经历了从集线器到交换机的发展,转发性能和功能不断提升 [12][13] - 交换机产业链上游包括芯片、光模块等元器件,中游包括不同应用场景的交换机,下游主要为云服务商和数据中心 [14] - 全球交换机市场预计2025年达2112亿美元,国内市场预计达574亿元,增速高于全球 [14] - 数据中心和园区交换机是主要应用场景,占比较高 [14] - 交换机成本中,芯片成本占比最高,达32% [15] 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的龙头,2020年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16] - 公司产品从接入层到核心层全面覆盖,高端芯片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8][19]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迭代能力强,有望缩小与国际先进产品的差距 [19][20] - 交换机芯片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客户粘性,公司深耕多年积累了先发优势 [19][20] - 公司作为本土企业,有望利用本土化优势深耕国内市场 [20]
松井股份深度报告:3C涂料龙头布局高端涂料业务,打造高成长曲线
-· 2024-07-22 00:08
公司概况 - 公司是3C消费电子涂料的龙头企业 [1][2] - 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汽车涂料业务 [2][3][4][5] - 公司在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18][19] 3C消费电子涂料业务 - 3C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正在复苏 [2][10][11] - 公司是3C消费电子涂料领域的龙头企业 [4][18]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等头部企业 [4][6] 汽车涂料业务 - 公司正在从汽车内饰涂料向汽车外饰涂料发力 [3][4][5] - 公司正在布局汽车原厂涂料等高端领域 [5][12][13][14] - 公司汽车涂料业务订单正在快速放量 [20] 行业格局 - 国内涂料行业整体仍被国外品牌主导 [9][12][13][14] - 但国产涂料企业正在逐步提升竞争力 [14][15] - 动力电池绝缘涂层是新兴应用领域 [16][17] 风险提示 - 消费电子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21] - 汽车涂料订单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21] - 行业产能大幅扩张加剧竞争 [21]
比亚迪系列深度二:从走向 驶向海外新纪元证券
民生证券· 2024-07-21 21:2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比亚迪(002594.SZ) - **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发展优势与前景 - **核心观点**:看好比亚迪规模化、高端化、全球化、智能化多重成长向上,有望成为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 [2]。 - **论据**:规模化上,凭借 Dm - i 5.0 技术 + 成本优势夯实国内 20 万元以下市场领先地位;高端化方面,腾势、仰望、方程豹三箭齐发;全球化表现为出口销量高增,全球化建厂加速;智能化则是持续研发投入,加速试点落地 [2]。 海外市场布局与策略 - **核心观点**:海外建厂、自建船队、渠道布局提升公司海外竞争力,重点区域布局有望打开远期出海空间 [2]。 - **论据**: - **海外建厂**:2022 年 9 月起先后宣布在海外五个国家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合计规划年产能超百万辆。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和泰国工厂已分别于 2024 年 1 月和 7 月投产,巴西工厂预计 2024H2 投产,印尼和匈牙利工厂预计 2026 年左右投产。海外建厂可带来成本效益和品牌影响力双重提升,规避部分贸易摩擦限制 [2]。 - **自建船队**:2022 年末订购 6 艘汽车运输船,总投资额 5.84 亿美元,预期运营至少 8 艘滚装船的出海舰队。首艘滚装船“EXPLORER NO.1”于 2024 年 1 月起航,可降低运输成本,保障海外市场快速交付与拓展 [46]。 - **渠道布局**:采用经销商模式,与海外本地经销商合作。截至 2024 年 6 月初,欧洲开店超 260 家,泰国 112 家,巴西 100 家。因地制宜选择合作策略,独家合作避免价格战,多方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47]。 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 **东南亚市场** - **核心观点**:新能源市场初起步,为公司最大投放区域,以泰国为中心有望加快出海 [2]。 - **论据**:2024Q1 市场规模 319.4 万辆,新能源渗透率 3.0%。日系车占主导,公司终端注册量增势明显,2024Q1 为 1.4 万辆,同比 +135.2%。泰国是主力市场,2024Q1 终端注册量 1.0 万辆,同比 +80.0%。泰国新能源渗透率迅速攀升,公司领跑泰国新能源市场,2023 年销售占比 35.3%,元 PLUS 问鼎 2023 年终端注册量冠军 [54][56][66][71]。 - **南美洲市场** - **核心观点**:新能源市场快速起步,公司深化本土扩张,随着巴西工厂投产有望打开市场 [2]。 - **论据**:2024Q1 渗透率 2.8%,同比 +2.6pts。公司在巴西 2024Q1 终端注册量 1.5 万辆,同比 +2,700.9%,2023 年终端注册量 1.7 万辆,同比 +52,297.0% [52]。 - **大洋洲市场** - **核心观点**:新能源加速渗透,零关税下澳大利亚空间可观 [2]。 - **论据**:2024Q1 渗透率 7.6%,同比 +1.8pts。公司在澳大利亚 2024Q1 终端注册量 0.4 万辆,同比 +113.6%,2023 年终端注册量 1.2 万辆,同比 +488.6% [52]。 - **中西亚市场** - **核心观点**:出口重要市场,元 PLUS 夺得以色列销量冠军,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已投产 [2]。 - **论据**:2024Q1 渗透率 7.6%,同比 +4.3pts。公司在以色列 2024Q1 终端注册量 0.7 万辆,同比 +24.1%,2023 年终端注册量 1.5 万辆,同比 +307.5%,2023 年元 PLUS 以色列销量位居全车型第一 [52]。 - **西欧市场** - **核心观点**:新能源市场进入平稳期,公司面临贸易摩擦问题,加速渠道布局和本地化生产,长期有望拓展市场 [2]。 - **论据**:2024Q1 渗透率达 19.2%,同比 +0.4pts,新能源补贴退坡。公司在西欧终端注册量相对分散,表现最好的德国 2023 年区域终端注册量占比 38.0% [5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核心观点**: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4 - 2026 年营收为 8,336.0/10,003.3/11,603.8 亿元,归母净利润 398.1/511.8/636.1 亿元,对应 2024 年 7 月 11 日收盘价,PE 分别为 18/14/12 倍,维持“推荐”评级 [2]。 - **论据**: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持续向上,加速出海,规模化、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共振 [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出口情况**: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超 300 万辆,夺得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2023 年乘用车出口批发销量 24.3 万辆,同比 +334.2%,2024 年 4 月单月出口批发销量突破 4 万辆,创历史新高。纯电汽车占据出口主导地位,2024Q1 海外终端注册量 4.2 万辆,占海外总终端注册量 83.7% [23][24][28]。 - **出海历程**:历经电池电子业务出海、新能源商用车出海、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出海、新能源乘用车产能出海四大阶段 [40]。 - **风险提示**:存在车市下行风险,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出海不及预期等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