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嘉医疗(09996)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3 15: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在2022年增长83.7%,其中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7.5% [9] - 毛利润随收入增长而增长,毛利率有上升趋势 [9] - 研发费用相对可控,剔除非经常性支出后保持12%左右的健康增速 [10][11] - 销售费用率较高,主要由于作为后来者需要大量投入建立销售团队和市场推广 [10][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下降,但公司仍有充足的现金储备支持业务发展 [12][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半导体业务收入增长迅猛,占比不断提升 [9] - 神经介入业务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收入占比和毛利率均有提升 [33] - 公司在头部医院和广覆盖医院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1][2][19][20][44][4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上海等地区医保纳入后,公司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有大幅提升 [74][75] - 公司在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 [74][75]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2%-25% [4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管线产品不断推进临床 [27][28][29][30][31][62][63] - 加快国际化进程,海外临床试验和注册申请有进展 [4][5][8][28] - 持续优化商业化团队,提升学术推广和市场覆盖能力 [6][7][16][17][58] - 扩大生产能力,为未来业务发展做好准备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对半导体市场保持乐观,认为国产替代趋势明确 [19][20][21][22][23][24][25][26] - 对神经介入业务保持高增长预期,并有信心在集采环境下保持增长 [33][34][35][36][39][48][49] - 认为公司在产品创新、商业化能力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58][59][60][61][67][68][69][70][71][72] - 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业务增长 [15][16][17][18][5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Yolanda Chen 提问** 询问公司2023年一季度的销量情况以及与行业的对比 [38] **Lei Chen 回答** 公司2023年一季度销量达550台,已超过2022年全年,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公司预计全年市场份额有望达到22%-25% [40][41][42] 问题2 **Xin Shi 提问** 询问公司在神经介入业务集采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39][48][49] **Lei Chen 回答** 公司认为集采政策对国产企业有利,公司有信心在集采环境下保持收入增长。同时公司将通过产品创新和学术推广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48][49][50] 问题3 **Shuang Bai 提问** 询问公司对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判断 [66][67][68][69][70][71][72] **Jiazhen Zhao 回答** 公司认为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有限,国产企业凭借创新和商业化能力有望保持领先地位。公司将专注于自身产品和团队建设,不过多关注竞争对手 [67][68][69][70][71][72]
粤海置地(00124)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3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收13.7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7.1% [1][2] - 2022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93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77.72% [1][2] - 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489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5.64% [2] - 2022年末负债率275%,较2021年末有所上升,预计2023年将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 [2][21] - 公司融资成本平均利率4.25%,较低,通过调低存量贷款利率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21][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早期已竣工项目如深圳粤海城西北地块、广州石桂府和如荫居项目,销售和交付情况受大环境影响有所放缓 [3][4] - 2022年内竣工的项目包括深圳粤海城北部地块、江门三号地块和成人路项目 [4] - 在售项目如广州云港城、江门陈源路和甘化项目、珠海金湾项目和佛山石桂府项目,销售和认购指标领跑区域市场 [4][8] - 2022年全年签约物业总面积16.9万平方米,交付7.6万平方米 [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广州云港城项目2022年7月开盘,截至年底已签约面积2.63万平方米,占总可售面积5.2%,获得2022年下半年白云区销售冠军 [8][9] - 深圳粤海城项目西北地块已签约和交付面积占总面积87.5%,第二期北地块商业和写字楼已竣工,南地块预计2023年底开业 [9][10] - 深圳天河城购物中心已于2022年底开业,区域首店品牌占比超40%,出租率和开业率均超90% [6][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立足大湾区,坚持以广深为大本营,重点拓展湾区内中心城市项目 [12][13] - 在项目结构上以销售型项目为主,结合少量持有型项目,并关注短期可销售项目占比 [12][13] - 在经营策略上发挥国企优势,加强多元化拿地和优质项目拓展,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地产等新业务 [13][18] - 在营销方面创新营销多措并举,加快存量项目销售,在运营上完善精细化管理,加大降本增效力度 [13] - 行业整体预计将进一步分化,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热度持续回升,但全面回暖难度大 [15][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3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有回暖迹象,但可持续性和回暖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14][15][16] - 政策层面房住不炒基调不会动摇,房地产仍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将回归平稳发展轨道 [16][17] - 融资环境持续向好,国企和优质民企优势明显,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 [16][22] - 公司对大湾区市场保持信心,将继续深耕区域,同时适度拓展长三角等其他潜力区域 [17][1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2023年房市有回暖的迹象,公司管理层如何看待未来地产行业发展 [14] **管理层回答** 2023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有回暖迹象,但可持续性和回暖程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采取多措并举应对 [14][15][16][17]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近几年地产市场大环境较差,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有什么应对策略 [18][19][20] **管理层回答** 公司在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两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包括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产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等 [18][19][20]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如果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仍未明显改善,公司有何应对计划 [30][31] **管理层回答** 对住宅项目仍保持信心,将继续推进销售;对商办项目则有备用方案,如考虑部分出租以维持资金平衡 [30][31]
新城发展(01030)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3 13: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165亿元,同比下降33.7% [3] - 2022年实现毛利润约人民币159亿元,毛利率为13.7% [3][4] - 2022年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7.4亿元,其中规模净利润约人民币2.8亿元,实现核心净利润约人民币4.13亿元 [3] - 截至2022年底,公司净负债权益比为49.9%,平均债务成本约6.45% [4][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房地产开发收入约人民币1049亿元,同比下降33.7% [3] - 商业物业管理收入约人民币39.2亿元,同比增长14% [3] - 租金收入约人民币50.9亿元,同比增长18% [3] - 非房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10%,较2021年提升3.7个百分点 [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长三角、中西部、环渤海及大湾区分别占比为48%、28%、17%及7% [12] - 一二线城市及长三角地区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占比达62% [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轻重并举,在轻资产业务上有所发展,2022年管理输出的五月广场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约人民币7亿元,占比7% [7][8] - 公司从空间运营转变为用户运营,从招商思维转变为经营思维,以消费者为核心满足多方价值诉求 [10] - 公司积极调动资源推进项目进程,全年交付13.1万套住宅,给予行业积极信心 [13] - 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2年底已有29个商业项目和8个住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认证 [14][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行业面临需求下滑压力,但公司坚持初心,确保产品交付和信用承诺 [1][2] - 中国经济韧性强,发展潜力大,公司坚信在寒冬中坚持下来的企业仍有很好发展空间 [2] - 政策端利好频出,有利于行业信心恢复,公司将以务实谨慎的态度面对未来挑战 [2] - 未来10亿平米以上的住宅需求仍在,公司有信心在这个大市场中获得机会 [2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提问内容** 公司如何应对行业巨变和流动性压力 [16] **回答内容** - 公司较早做好最坏打算和最好准备,统一全员思想目标,坚守财务纪律 [16][17] - 公司有充足的资产抵押和未抵押资产,可通过销售回款、物业融资等方式化解流动性压力 [29][30][31] - 公司还将通过定增、REITs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支持未来发展 [31][32] 问题2 **提问内容** 公司商业深度运营的具体举措 [33] **回答内容** - 从组织架构、考核机制、优秀案例分享等方面调整,将重心从空间运营转向用户运营 [33][34] - 与品牌方联动,提升会员权益,利用数字化分析优化客户服务 [34] 问题3 **提问内容** 公司境内外融资计划 [35][37] **回答内容** - 2022年公司积极开展多渠道融资,包括供股、中票发行等,获得银行等机构大力支持 [35][36] - 2023年到期债务可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等置换方式偿还,公司有信心应对 [36] - 未来将继续推进中票、定增、REITs等融资计划,优化资本结构 [37][38][40]
中石化油服(01033)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3 09:00
公司业绩 - 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37.7亿元,同比增长6.1%[3] - 公司2022年净利润达4.6亿元,同比增长158%[3] - 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7.8%,比上一年增加了0.6%主要得益于海外收入增加了35%[9] - 公司全年新签合同额810亿元,同比增加101亿元,增幅14%[3] - 公司在中国石化市场新签合同额504亿元[3] - 公司在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23.23亿美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3] - 公司2023年计划新签合同额为780亿元,其中海外市场计划新签合同额为21.4亿美元[7]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额计划为5到10亿元,收入为5亿元,利润约为5000万左右[20] - 公司2023年力争实现现金流由负转正,通过加强清收和管控来提高现金流[22] 技术研发 - 公司持续完善研发体系,获得授权专利787件,创施工性肌肉579项[4] - 公司2023年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数字优势,加快高温高噪斜旋轮导向的开发[7] - 公司成立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支持CCOS的氢能领域前端研究[11] 市场拓展 - 公司在沙特和非洲、南美等地区中标了大型项目[15] - 公司在沙特和科威特市场份额约为30%[17] - 公司计划在沙特扩大非常规项目和技术服务[17] - 公司2023年将继续把国外市场拓展作为重要增量空间[27] - 公司借高油价机遇不断投标新工程,拓展国外市场[27]
阜博集团(03738)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4-02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总收入达到14.4亿港元,同比增长110% [1][2] - 经调整的EBITDA占收入比达到20.8%,连续两年有持续提高 [1] - 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5810万元,净利率为4% [1][5] - 经营费用占比从2021年的49%下降到2022年的31%,有18.3个百分点的下降 [1][6][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订阅业务收入为5.5亿港元,占比38%,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2] - 增值业务收入为8.9亿港元,占比62%,同比增长86% [2] - 中国地区收入达到7亿港元,同比增长320%,占比提升至48% [2][3] - 美国地区收入达到7.4亿港元,同比增长44% [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24%提升到2022年的48% [2][3] - 美国市场收入达到7.4亿港元,同比增长44% [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定位为中国领先的数字文化创新技术服务商,未来5年内要成为中国数字文化赛道的排头兵、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者和中国文化出海战略的旗舰队 [12][13] - 在文化数字化、数据要素、文化出海和AIGC等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在内容确权、智能运营、文化出海等方面的能力 [14][15][16][19] - 公司在美国佛罗里达设立研发中心,加强与佛罗里达大学在AI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合作 [23][2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中国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公司有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发展 [41][42] - 管理层认为AIGC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凸显内容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 [28][29][30][31] - 管理层表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现有业务的规模效应,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33][34][3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周良九提问** 提问了AIGC对公司中长期业务的影响,以及2023年公司增长的确定性 [27] **王杰回答** 认为AIGC短期可能被高估,长期会推动创意价值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发展 [28][29][30][31][32] 表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在中国市场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3][34][35][41][42] 问题2 **朱良提问** 提问了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和占比情况,以及在中国数字资产变现方面的规划 [36][37] **李青回答** 表示公司在海外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模式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49][50][51][52] 公司在中国市场将着重于数字资产的确权、流通和定价,帮助内容创作者实现更好的变现 [45][46][47][48] 问题3 **杨斌补充回答** 强调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方向非常重要,团队执行力也是关键因素 [51][52][53] 表示公司在地缘政治等方面不存在重大风险,业务发展符合国际共识 [54][55]
CANBRIDGE(01228) - 2022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4-01 0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头寸约为4.631亿元人民币 [24] - 2022年公司收入从2021年的3120万美元增至7900万美元,增长4780万美元,增幅达153%,主要归因于Hunt Rays和NERLYNX销售额的增加 [24] - 2022年研发费用从2021年的4.277亿美元降至3.112亿美元,减少约1.165亿美元,降幅为27%,主要是由于支付给许可合作伙伴的前期和里程碑付款减少,不过测试和临床试验费用的增加部分抵消了这一减少;不包括里程碑付款的研发费用从2021年的2.139亿美元增至2.517亿美元,增加了3780万美元 [25] - 2022年行政费用从2021年的1.45亿加元降至1.089亿加元,减少了3660万加元,主要是由于上市费用减少和专业费用的成本控制 [25] - 2022年报告期内亏损从2021年的10.77亿美元降至4.835亿美元,减少约1.935亿美元,降幅为55%,主要是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亏损和公允价值变动以及研发成本的减少;经调整后的年度亏损从2021年的5.813亿美元降至5.567亿美元,减少了1.246亿美元,降幅为21% [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药物管线业务 - 公司拥有领先的管线,包含14种针对罕见病且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药物资产,其中3种已上市,5种处于后期临床试验阶段,1种处于IND启用阶段,2种处于临床前阶段,另外3种基因治疗项目处于先导物识别阶段 [5] - CAN - 108(Live Marley):是一种口服、吸收极少的药物,旨在选择性抑制大中华区患者的回肠胆汁酸转运体(IBAT),用于治疗包括阿拉吉勒综合征、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和胆道闭锁等在内的罕见胆汁淤积性肝病,该药物已获得美国和欧洲FDA批准用于治疗阿拉吉勒综合征,公司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内地获得批准 [10][12] - CAN - 106:是一种新型长效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补体介导的疾病,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孤儿药称号,2022年公布了健康志愿者一期研究的积极顶线结果,目前正在中国开展PNH患者的Ib/II期研究,计划于2023年年中公布Ib期试验的顶线数据 [13][15] - CAN - 8:是一种糖基化CD95 Fc融合蛋白,处于II期临床,作为中国内地一种罕见脑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潜在一线治疗药物,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招募,预计年中进行中期分析 [17][19] - CAN - 103:是一种重组人葡萄糖脑苷脂酶,是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戈谢病的酶替代疗法,公司拥有其在中国和全球的开发和商业化专有权利,2022年7月对戈谢病1型和3型患者进行了首次给药,目前已启动II期注册试验的B部分,预计2024年年中提交新药申请(NDA) [19][21] 基因治疗业务 - 公司在基因治疗的下一代技术方面取得进展,2022年7月开设了下一代创新和工艺开发设施,2023年1月宣布从马萨诸塞大学陈医学院获得许可协议,并与LogicBio签署了全球许可协议,获得了包括庞贝病、法布里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和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在内的多种高价值基因疗法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7] - 公司展示了用于治疗SMA的下一代基因疗法项目的初步数据,该疗法具有更高效、更安全和更易于制造的潜力,计划2024年提交SMA的IND申请 [8][3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罕见病患病率几乎是美国或欧洲的四倍,但收入占比不到1%,公司认为这为其在中国开发罕见病产品并推向全球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 [4] - 2020年,全球罕见病治疗领域市场机会价值超过1350亿美元 [3] - 胶质母细胞瘤(GBM)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45%,中国每年约有5万例GBM新发病例 [17][4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愿景是打造一家以中国为基地的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治疗罕见和难治疾病的药物,针对中国和全球庞大且未得到充分满足的市场 [3] - 采用全球合作与内部研发能力相结合的商业模式,降低开发风险,同时组建了一支在关键市场开发和商业化罕见病疗法方面有成功经验的管理团队 [4] - 未来五年计划扩大大中华区的内部商业化团队,以支持新产品的推出 [7] 行业竞争 - 在GBM治疗领域,目前标准治疗方法是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联合放疗,此外还有一种名为肿瘤治疗场的设备,但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公司的CAN - 8作为现有标准治疗的附加疗法,目前没有明显的竞争威胁 [42][43] - 在抗C5产品市场,公司的CAN - 106与现有获批的抗C5抗体不同,获得了FDA的孤儿药认定,具有市场排他性,与未来可能上市的依库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相比,CAN - 106具有更长的给药间隔优势 [46][4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中国罕见病市场存在巨大且切实的机会,过去一年在业务建设和管线推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对未来充满信心 [4] - 2023年有望迎来多个重要里程碑,包括CAN - 108的批准、CAN - 106的Ib期研究顶线数据、CAN - 8的中期分析数据以及CAN - 103的II期注册试验进展等,这些将为股东带来短期和长期价值 [5][2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大部分后期项目已被列入中国首批罕见病目录,这不仅验证了公司的开发战略,也为产品获批后的商业机会提供了支持 [5] - 公司的首个产品Huntress用于治疗亨特综合征MPS II,其大中华区的商业团队在2022年实现了790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较上一年增长153% [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短期至中期的关键增长驱动力是什么,对来年的收入和利润有何预期? - 短期内公司将继续推广Hunt Rays以实现适度增长,预计CAN - 108(Lift Marley)将在一个月左右获批并于年底推出,有望在中期带来良好增长,长期来看,公司还有多个临床数据读出和基因治疗项目 [33][34] - 此外,CAN - 8的成功与否也会影响公司的增长,取决于其GBM II期潜在注册研究的结果 [35] 问题: 公司今年最期待的关键数据读出和批准有哪些? - 2023年公司期待的高价值里程碑包括:CAN - 108(Libermarly)治疗阿拉吉勒综合征获得AMPA批准;CAN - 106在PNH患者中的Ib期研究顶线数据读出;CAN - 8用于GBM一线治疗的II期潜在注册研究的中期分析数据,该数据可能支持提前提交NDA;CAN - 103治疗戈谢病的注册研究进展,有望在2024年年中提交NDA [37][38] 问题: CAN - 8在GBM治疗中的市场潜力如何,与现有治疗方法有何区别? - 中国约有5万例GBM新发病例,该疾病在过去十年左右没有新的产品获批,假设按常规靶向疗法定价,CAN - 8可能带来4 - 5亿美元的市场机会 [40][41] - 目前GBM的标准治疗是TMZ联合放疗,CAN - 8是在此基础上的附加疗法,且公司公布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其具有较好的疗效 [42][44] 问题: 公司的抗C5产品CAN - 106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相比有何优势? - CAN - 106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设计和反向工程,抗体序列与现有获批的抗C5抗体不同,获得了FDA的孤儿药认定,具有市场排他性,且与未来可能上市的依库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相比,具有更长的给药间隔优势 [46][47] 问题: 请提供公司SMA基因治疗项目的最新情况,包括与马萨诸塞大学陈医学院的许可协议和潜在市场机会? - 通过与马萨诸塞大学陈医学院的合作,公司获得了第二代SMA基因治疗产品的全球开发权,该产品具有更高效、更安全和更易于生产的特点,计划2024年提交IND申请 [49][50] - 与现有获批的基因疗法相比,公司的产品在小鼠模型中消除了肝脏毒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更好的表达,有望成为SMA的同类最佳基因疗法 [55][56] 问题: 除SMA外,公司基因治疗管线的情况如何,有哪些有前景的候选药物或合作项目? - 公司还关注神经肌肉疾病和溶酶体贮积症领域,在神经肌肉疾病方面,正在开展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研究,与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 Chamberlain博士和Scripter公司有合作;在溶酶体贮积症方面,计划用基因疗法替代外源性酶替代疗法,重点关注法布里病和庞贝病,在法布里病的小鼠模型中已看到良好的底物减少效果 [58][59][64]
希玛医疗(03309)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收入增长55.7%,从110亿港元增加到170亿港元 [7][8] - 香港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超过90%,其中眼科服务收入增长48.1% [8] - 2022年亏损2190万港元,主要受内地业务受疫情影响 [10][11] - EBITDA增长22.5%,从18亿增加到22.5亿 [10] - 调整后利润从21亿增加到13亿,增长超过20% [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业务平均增长38.7%,未受疫情太大影响 [9] - 内地业务2022年受疫情影响,增长放缓至24.2% [9] -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收入下降超过20%,二线城市如珠海、惠州反而增长50%以上 [9][10] - 香港业务以整形、其他医疗和手术为主,内地业务以城市手术和销售产品为主 [9] - 香港手术量增39%,平均价格增5%;内地手术量减20%,平均价格增12%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业务占总收入63.7%,增长较快 [9][10] - 内地业务占总收入36.3%,受疫情影响较大 [9][10] - 香港手术量和平均价格均有较大增长 [10] - 内地手术量下降20%,但平均价格上涨12% [1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未来3年目标收入增长25%,2025年达到30亿元 [15][16] - 未来3年计划新增100家医院,主要集中在大湾区 [11][12][13] - 计划在2025年前在平山建立3家医院,包括2家眼科和1家口腔专科医院 [20][21] - 未来将重点发展眼科和口腔两大业务线,并在一个地点提供两种服务 [21] - 与香港和内地高校建立合作,引进国际专家团队,提升服务水平 [20][21][23] - 通过收购芯片设计公司等,向上游产业链拓展,提升自身竞争力 [13][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疫情影响已基本消除,2023年整体业务反弹势头良好 [16][17] - 香港和内地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16][17][18] - 公司在大湾区的品牌和规模优势明显,有望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19][20][23] - 未来将加强香港和内地医疗资源的协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21][22] - 公司管理层对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充满信心 [15][16]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公司未来在医疗消费领域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22] **管理层回答** - 目前主要集中在消费能力较强的深圳市场 [22] - 随着口腔和眼科业务规模扩大,未来将逐步向中高端客户群体拓展 [22][23] - 公司将根据当地医疗需求情况,适当调整服务定位和发展重点 [22][23]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是什么?如何赢得患者的信任? [23][24] **管理层回答** - 在大湾区拥有10年以上的业务积累,在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 [23][24] - 与香港、广州、深圳等地高校建立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24] - 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获得政策支持,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24] - 引进国际专家团队,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患者的信任度 [21][24]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未来3年公司的现金流和资本支出预测如何?未来融资方式有哪些考虑? [25] **管理层回答** - 未来3年公司现金流和利润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25] - 公司目前尚有2亿元银行贷款额度未使用,利率较低 [25] - 未来将根据发展需要,灵活选择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方式 [25] - 公司的目标是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收益 [25]
浦林成山(01809)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6:30
管理层介绍 - 会议管理层包括副总裁蒋西周、高级财务总监黄晓磊以及投资者关系秘书曹雪玉 [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无相关内容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无相关内容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无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无相关内容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无相关内容 其他重要信息 - 无相关内容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 无相关内容
优趣汇控股(02177)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5: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入同比下降超过20% [4] - 毛利率从2021年的29.7%下降至23.9% [6][15] - 净利润从2021年的3000万元转为较大亏损 [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B2B业务增速略快于B2C业务 [4] - 一般贸易占集团整体营收约60%,与2021年相近 [4] - 抖音业务年度增加值超过148%,拼多多业务增长超过23% [4] - 飞诺抖音海外旗舰店在跨境品牌排名第一,单场销售增速达30倍 [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抖音和拼多多等社交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和增长情况良好 [4][18][20][21][22][2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制定了以下未来发展策略 [9][10][11] 1) 夯实现有TP、JDP、DP等代运营业务,发展反向定制品牌、自有品牌等 [9] 2) 传统电商平台与社交电商平台并重发展 [9] 3) 在母婴、美妆等现有类目基础上,重点发展大健康OTC等新兴类目 [10][11] - 公司计划在2023年进一步加强抖音业务,预计完成28亿元目标 [11] - 公司将通过品牌共创、定制等方式向产业上游拓展 [11] - 公司将优化库存结构、压缩成本等防守措施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是不太容易的一年,但公司采取了多项减脂瘦身措施 [1][2][3] - 公司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方面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3][7] - 公司认为2023年毛利率有望提升,将继续优化库存 [15][16] - 公司看好抖音等社交电商渠道的发展前景,将持续加大投入 [18][20][21][22][23] - 公司将通过品牌共创、定制等方式拓展上游,并重点发展大健康OTC等新兴品类 [9][10][1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与品牌合作策略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终止了一些品牌合作,未来在品牌合作策略上有何考虑? [12] **管理层回答** 1) 公司主动终止了一些不盈利品牌,同时增加了一些高毛利、有技术含量的新品牌 [13] 2) 公司将重点发展大健康OTC等新兴品类,预计2022年该领域业务增长20% [14] 问题2: 公司毛利率下降 **投资者提问** 公司毛利率从29.7%下降至23.9%,未来如何改善毛利率? [14] **管理层回答** 1) 2022年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公司主动清理库存、计提跌价准备等所致,属主动调整 [15][16] 2) 2023年公司将继续优化库存结构,预计毛利率将有所提升 [16][17] 问题3: 公司抖音业务发展 **投资者提问** 公司在抖音业务发展上有何独到见解和侧重点? [19] **管理层回答** 1) 公司已深入理解抖音的内容驱动特点,注重内容生产能力建设 [20][21][22][23] 2) 公司在抖音业务取得了不错成绩,如资生堂海外旗舰店ROI达10倍以上 [23] 3) 公司预计2023年抖音业务将占集团营收10%以上 [18]
中国旭阳集团(01907) - 2022 Q4 - 业绩电话会
2023-03-31 14: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实现营收431.39亿元,同比增长9.57% [2] - 2022年实现毛利42.75亿元,同比下降22.7% [8] - 2022年实现规模净利润18.55亿元,同比下降29.02% [7] - 2022年总资产收益率4.49%,同比下降4.02个百分点 [7] - 2022年净资产收益率15.32%,同比下降8.51个百分点 [7] - 2022年末总资产461.03亿元,同比增长25.34% [7] - 2022年末负债率73%,同比上升2.84个百分点 [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焦炭业务 - 2022年焦炭分部收入163.68亿元,同比增长2.9% [8] - 2022年焦炭分部毛利24.76亿元,同比下降33.1% [8] 化工业务 - 2022年化工分部收入154.3亿元,同比增长14.1% [8][9] - 2022年化工分部毛利10.72亿元,同比下降11.4% [9] 运营管理业务 - 2022年运营管理业务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55.2% [9] - 2022年运营管理业务毛利0.18亿元,同比下降51% [9] 贸易业务 - 2022年贸易业务收入112.24亿元,同比增长15.8% [9][10] - 2022年贸易业务毛利7.09亿元,同比增长22%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焦炭总服务量1524.31万吨,市占率达到5% [3][4] - 2022年化工业务总量552.3万吨 [4][6] - 2022年轻能业务量395万方,同比增长163% [4] - 2022年贸易业务完成6.87万吨,焦炭出口580万吨 [13][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公司持续巩固焦炭行业龙头地位,化工业务稳步提升,轻能业务快速增长 [3][4][12]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印尼项目将于2023年投产 [31][32][33][34] -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55][56][57]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产品和技术创新 [56][57][58] - 公司注重ESG,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15][16] 行业竞争 - 公司在焦炭、化工等行业保持领先地位,产能和市占率持续提升 [3][4][12]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措施提升竞争力 [48][49][50][51] - 行业整体受到钢铁行业利润下滑和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业绩表现优于同行 [7][8][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中国经济和行业发展前景保持乐观态度 [58][59][60][61][62] - 管理层认为公司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将通过创新驱动、成本控制等措施提升盈利能力 [90][91][92][93][94][95][96][97] - 管理层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分红政策,并积极回购股票以提升股价 [92][93]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印尼项目的销售和盈利预期 **翟坤 提问** 印尼项目的销售和盈利预期如何 [30][31][32][33] **王鳳山 回答** 印尼项目具有区位优势,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较低,预计盈利能力将高于国内项目 [31][32][33] 问题2: 几内西安项目的盈利情况及发展策略 **翟坤 提问** 几内西安项目的盈利情况及未来发展策略 [30][34][35][36] **杨璐 回答** 几内西安项目通过优化系统降低成本,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4][35][36] 问题3: 公司在新能源氢能领域的规划 **梁笑 提问** 公司在新能源氢能领域的规划和布局 [67][68][69][70][71] **李永军 回答** 公司已建成3条氢气生产线,产能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加大在制氢、储氢、加氢等领域的投入 [67][68][6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