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公国际
icon
搜索文档
4月PMI数据解读:三大指数持续扩张但增速减缓,需求持续改善推动生产增速加快
大公国际· 2024-05-06 21:30
制造业 - 制造业PMI仍处于扩张区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继续稳固[1] - 价格方面,购进价格扩张出厂价格收缩不利于企业利润修复,出厂价格收缩幅度收窄[2] - 需求方面,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增幅均放缓,内需外需持续改善但力度减缓,外需拉动作用小于内需[2] - 企业类型方面,各类型企业均处于扩张区间,中型企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3] - 大中小型企业均处于扩张区间,中型企业景气水平有所提升[4] 非制造业 - 非制造业持续扩张但增速减缓,预期处于较高景气区间,市场发展前景良好[6] - 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下降1.1个百分点至46.3%,需求不足且降幅扩大[7] - 业务活动预期虽下行但处于较高景气区间,市场发展前景良好[7] - 建筑业上升0.1个百分点至56.3%,政府债务扩张性较强,对基建投资增长形成支撑[7]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中,铁路运输、道路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处于较高景气区间,而餐饮、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指数低于临界点[8] 经济展望 - PMI环比下降至51.7%,但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扩张,展望未来可能对债市形成一定程度冲击[8] - 财政领衔前置加力将带动基建需求继续释放,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或将维持扩张,但房地产市场低迷可能仍存在[9] -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维持PMI扩张的关键,政策推动内需可持续高增长,供给侧需通过技术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9] 金融支持 - 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提升方案将改善中小型企业经营条件,有利于中小型企业PMI各项指标改善或扩张[9] - 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金融支持力度将加强,利于科创、技改领域企业处于扩张区间[10] - 优化支付服务将丰富消费场景、扩展消费人群,有望促进消费振内需,同时有益于产品优化和生产供需两端指标处于扩张区间[10] 未来展望 -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加强汽车、家电、家装等领域的以旧换新力度,为未来经济增长带来动能[10] - 未来制造业生产有望在订单的拉动下持续回升,订单需求扩张可能拉动出厂价格提升,缓解企业营收利润压力[10]
2024年煤炭行业二季度展望
大公国际· 2024-05-03 10: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二季度,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延续前期趋势,总体保持基本平衡[2][3] - 煤炭价格将继续呈下行趋势,但存在阶段性反弹,同时长协及下游需求的改善等因素为价格提供一定支撑[4][5] - 煤炭企业盈利环比变化不大,煤炭行业整体信用水平依然保持稳定[6][7] 政策环境 - 2024年1月,国务院颁布《煤矿安全生产条例》,有利于规范煤矿安全生产工作[2] - 2024年3月,山西省资源税税率上调,对其他省份企业没有影响[2] - 2024年4月,国家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提升煤炭应急保障能力[2] 供需格局 - 2024年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4.1%,主要受节假日及安监趋严影响[3][4] - 煤炭进口总体上预计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但二季度或有所下降[4] - 下游需求偏弱,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需求不及预期[4] 价格趋势及企业盈利 - 煤炭价格将继续呈下行趋势,但存在阶段性反弹[5] - 电煤价格下行,焦煤价格有望获得支撑[5] - 煤炭企业盈利环比变化不大[6] 债市及样本企业指标情况 - 煤炭企业新发债规模有所增长,存续债规模仍较大,债券集中兑付压力较大[6] - 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债务负担较重[6] 信用质量 - 煤炭行业整体信用水平依然保持稳定[7] - 发债主体信用等级仍集中在AAA级[7]
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强劲 二季度经济增长将达到年内高点
大公国际· 2024-04-19 15:30
经济增长 - 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85.5%[2]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3.7%[2] 消费市场 - 一季度消费市场受假期旅游出行相关消费拉动,社零同比增长5.5%[2] 投资情况 - 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狭义基建投资增长6.5%[3] - 制造业投资增长9.9%[3] - 房地产投资下降9.5%[3] 进出口情况 - 进口同比增长4.9%[4] - 出口略显回落,但仍保持较强韧性[4] - 我国对拉美、非洲、东盟等区域出口保持增长[4] 全球经济 - 一季度全球PMI持续位于景气区间[5] - 海外经济体需求回暖,部分发达经济体补库存等因素拉动我国一季度出口好于预期[5] 工业增加值 - 一季度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6]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现两位数增长[6]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
大公国际· 2024-04-16 00:00
政策动态 - 4月12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标志上市公司ESG报告要求进入新阶段[2] - 2022年4月16日《企业ESG披露指南》发布,6月1日实施[8] 评价体系 - 中国国新ESG评价结果覆盖A股4900余家上市公司,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且具本土特色[2][4][8][18] 披露现状 - 2023年超1700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上交所1023家披露相关报告,披露率47%,深交所超700家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上证5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和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披露率接近100%,上证180指数样本公司报告披露率超90%[13] 《指引》解读 - 整体要求上市公司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兼顾中国企业特点,使披露更可靠可比[10] - 披露主体为上证18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10] - 披露主体应在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编制报告,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披露,不早于年度报告[10] 政策影响 - 未来披露ESG报告的上市企业数量将增加,信息更真实准确完整,标杆效应明显[13] - 企业估值体系更丰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使有长期价值公司估值提升[23] - 有利于评级机构获取ESG信息,准确揭示信用风险[22]
新“国九条”防风险促发展,释放资本市场建设重要信号
大公国际· 2024-04-16 00:00
新政策 - 新《国九条》强调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1] - 《意见》提出要完善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加快制定公司债券管理条例等政策措施,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3] 市场趋势 - 2024年一季度我国债券市场共有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违约债券余额为122.40亿元,同比下降18.83%[3]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成为未来金融领域重点改革方向和重要政策着力点[4] - 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对传统金融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 债券市场作为重要纽带,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对提升债券市场交易流动性起到积极作用[4]
评级机构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大公国际· 2024-04-09 00:0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路径 -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聚焦“卡脖子”、“补短板”、“筑长板”领域关键技术[3][4][5]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以上,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4][5]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8] - 推进现代工业、服务业、农业和基建设施深度融合,2023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3.65%,今年前两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9.4% [8] - 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13][15] 评级机构助力路径 - 服务企业债券融资,提供优质评级报告,开发专项评级方法和模型支持重点领域[15][19][21] - 加快自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运用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能[21] - 加快评级技术创新,加强跨国交流合作,破解国际“卡脖子”困境[17]
主体功能区系列报告之三:更高起点、更高目标、更强动力,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
大公国际· 2024-03-26 00:00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 中部地区人均GDP由2019年的6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7.4万元,与全国人均GDP差距逐年缩小[4] - 中部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的21.8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万亿元,河南、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4] - 中部地区发展仍面临区域协调不足、产业创新不足、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等困难和挑战[4] 区域协调发展 -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载体,有利于协调大中小城市间发展[10] - 中部地区绿色转型任务艰巨,需要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10] - 中部地区崛起需要更强动力促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10]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11]
中小银行风险整体收敛 合并重组稳促化险
大公国际· 2024-03-20 00:00
中小银行概况 -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中小银行 3,912 家,总资产 110 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为 28%[1] -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 3,992 家银行进行评级,其中评级结果处于“红区”的银行有 337 家,主要集中在城市商业银行、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1] 合并重组 - 合并重组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统筹化解区域风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规模效益、提升抵御风险能力[3] - 合并重组后的银行引入国有资本等合格战略投资者,清退原有问题股东,优化股权结构,有助于未来稳健经营[4] - 合并重组后的银行将整合区域资源,扩展市场份额和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提升金融资源供给效能,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等投入,加快数字化经营转型的进程[5] 地方政府作用 - 合并重组潮中,地方政府在处置不良资产、增强资本实力、强化公司治理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进程平稳推进[5] 风险控制 - 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三农”、实体经济等领域持续发挥作用,整体风险水平可控,预计未来风险整体收敛,合并重组将稳定促进中小银行化解风险[6]
人工智能行业:新质生产力背景下,AI大模型赋能评级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大公国际· 2024-03-15 00: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有望带来新的生产力变革[1] - 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工作原理是先通过在大规模语料库上进行预训练,再通过优化和调整,不断提高预期结果输出的准确性[2][3] - 目前通用大模型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如何将通用大模型落地垂直领域是目前各个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3] - 评级行业可以探索大模型落地,助力评级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关注三大关键要素[3] 报告内容总结 1. AI大模型的原理和发展 - 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AI大模型三个重要里程碑[2] - AI大模型指拥有更多参数的模型,通过在大规模语料库上进行预训练,学习语言的统计规律,再通过优化和调整,不断提高预期结果输出的准确性[2][3] - 大规模的数据源和预训练是实现预期结果的关键[2] 2. AI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进展 - 目前通用大模型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如何将其落地垂直领域是目前各个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3] - 国内外AI大模型技术正在迅速迭代,并在多个垂直行业应用场景中取得初步进展[3] - 政策端和产业端都在积极推动大模型在垂直行业的应用[3] 3. 大公国际探索AI大模型赋能评级行业的关键要素 - 同时具备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和高水平评级技术的专业人才[4] - 能够对标评级应用场景的"AI大模型"[5] - 巨量级数据资源[6][7] - 注重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实现有效的数据治理[7]
解读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创新产业发展动能 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
大公国际· 2024-03-15 00:00
《行动方案》 - 提出了四大行动,包括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和标准提升[1] - 到2027年,设备投资规模预计将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2] - 对内循环为主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国内投资消费增长和促进国内传统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改造起着重要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