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公国际
icon
搜索文档
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传统升级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共振
大公国际· 2025-03-12 10:14
政策导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涵盖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三方面[2]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新兴产业涵盖八大领域,未来产业包括九大方向,表述从“积极培育”转为“培育壮大”[3] - 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至34.6%、16.3%[4] - 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501只子基金,带动募资2885.4亿元,支持8946家企业[4] 传统产业 - 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我国全部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约80%,侧重点从“供应链优化”转为“产业改造”[5] - 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6] 数字经济 - 表述从“推动发展”转变为“激发活力”,侧重点深化为发挥创新作用[7] - 2024年在相关政策指引下,数字基础设施与基础制度进一步发展落实[8] 协同效应 - 2025年三方面协同共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十四五”“十五五”目标打基础[8]
大公国际: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传统升级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共振
大公国际· 2025-03-12 09:58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 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激发将协同共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经济活力,实现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8] 政策解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 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八大领域,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九大方向,此次表述由“积极培育”转为“培育壮大”,重点或转向规模化发展和生态构建 [3] - 2024 年以来我国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势头可喜,2024 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升至 34.6%、16.3%,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募资 2885.4 亿元,支持 8946 家企业,未来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或大规模应用,形成产业集群 [4]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 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我国全部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约 80%,此次侧重点由“供应链优化”转为“产业改造”,强调全面技术渗透与模式革新 [5] - 2024 年多个产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中有突出表现,如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未来传统产业将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释放存量新动能 [6]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 数字经济是支撑产业升级与变革的重要基础设施,此次表述由“推动发展”转变为“激发活力”,侧重点深化为发挥创新作用 [7] - 2024 年数字基础设施与基础制度进一步发展,未来数字基础设施和基础制度建设将升级,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融合加深,形成新循环体系 [8]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奶牛产业纾困”,生鲜乳供求关系加快调整
大公国际· 2025-03-11 09:28
宏观研究 奶牛养殖行业分析及展望 奶牛养殖行业分析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奶牛产业纾困",生鲜 乳供求关系加快调整 文/刘博雅 摘要 近年来,生鲜乳产能及产量过剩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奶牛养殖市场出现供需失衡, 生鲜乳平均价格持续下降,奶牛养殖企业经营承压,2023 年以来,奶牛养殖企业整体盈 利情况欠佳。2025 年 2 月,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首次提出"推进奶牛产业纾困",表明 了中央推动奶牛养殖业复苏的决心,同时为改善市场环境及养殖模式提出具体措施。本 文分析了我国奶牛养殖市场供需现状,选取较为有代表性的奶牛养殖企业,整理了其盈 利相关财务数据,并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对奶牛养殖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正文 (一)奶牛养殖市场供需现状 近年来,生鲜乳产能及产量过剩叠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奶牛养殖市场出现供需失衡, 生鲜乳平均价格持续下降,奶牛养殖企业经营承压。 奶牛养殖业作为乳业的上游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健康高度 相关。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中国奶牛养殖业面临一定挑战, 具体来看,2022 年以来,生鲜乳平均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根据 wind 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2025 ...
奶牛养殖行业分析: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奶牛产业纾困”,生鲜乳供求关系加快调整
大公国际· 2025-03-11 09:25
市场供需现状 - 2022 年以来生鲜乳平均价格持续下降,截至 2025 年 2 月 20 日,主产区平均价格为 3.10 元/公斤[3] - 2020 - 2022 年奶牛存栏量分别为 1043.30 万头、1094.30 万头和 1160.80 万头,逐年增长;2023 年牛奶总产量达 4196.65 万吨,同比增长 6.74%[6] - 2022 - 2024 年,我国乳制品年产量分别为 3117.7 万吨、3054.6 万吨和 2961.8 万吨,逐年下降;2023 - 2024 年,人均每日乳制品摄入量分别为 240 毫升和 266 毫升,2024 年为历年最高值[6] 市场竞争与成本 - 我国前五大乳企市场占有率已超 60%,大型乳企对生鲜乳议价能力增强[7] - 2021 - 2023 年,玉米、大豆产量逐年增长,小麦产量小幅波动;2023 年以来,主要饲料平均价格呈波动下降趋势[8] 企业财务情况 - 2021 - 2023 年,样本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逐年下降,2023 年优然牧业和赛科星亏损;2024 年 1 - 6 月,除赛科星外样本企业均亏损[13] 政策影响 - 2025 年 2 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奶牛产业纾困”,或给予养殖企业资金支持[15] - 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将提升生鲜乳市场需求,支持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可减少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15] 行业展望 - 未来奶牛养殖企业降本增效效果将显现,生鲜乳产能产量得到控制[16] - 短期乳制品需求量或处低谷,长期生鲜乳需求量有望提升,价格有望止跌[16]
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一周观点:本周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大增67%;受资金面偏紧等影响,发行成本上行13BP-2025-03-08
大公国际· 2025-03-08 23: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大增67%,受资金面偏紧等影响发行成本上行13BP [1] - 1月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总体略降,同比降幅均持续收窄;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延续净回笼态势,资金面仍偏紧 [3] - 三农债、乡村振兴债券发行再迎利好;本周信用债发行数量环比上升45.30%,净融资额为净流入,发行成本整体上行12.94BP;前两月科技创新领域债券发行加速,周内落地两笔全国首单科创票据 [3] - 奥园集团、上海世茂、阳光城集团等三家房企涉及到期未清偿债务或未足额偿付债券等情况;岳阳交建投集团、池州市投资控股集团、四川聚兴被上交所予以书面警示,贵州金凤凰5.1亿元股权被冻结;龙科股份预计无法按时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宏观动态 - 经济数据:1月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总体略降,同比降幅均持续收窄;新建商品住宅方面,一线城市环比涨0.1%但涨幅回落,二线城市环比由平转涨0.1%,三线城市环比降0.2%;二手住宅市场,一线城市总体稳定,二线城市缓慢修复,三线城市低迷,同比降幅均缓解;2024年政策效应释放提振新房市场,改善型需求崛起,核心城市有望迎“小阳春”,二手房价格企稳预计下半年明显回升;2025年楼房走势需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 [6][7][8] - 政策与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释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信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央行将畅通股、债、贷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财政部将探索在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9][10] - 资金面:2月17 - 21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延续净回笼态势,资金面仍偏紧;本周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15261亿元,投放额度较前一周放量4958亿元,逆回购到期规模10443亿元,另有5000亿元MLF到期,全周资金净回笼182亿元;资金利率持续上行,DR001、DR007均值分别较前一周上行7.16BP、28.43BP [11] 债市观察 - 债市政策:2月2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三农债、乡村振兴债发行有望扩容 [12] - 债券发行:本周债券市场发行债券1009只,净融资额为净流入10588.37亿元;信用债发行规模环比增加66.92%,发行只数环比上升45.30%,净融资额为净流入,中期票据、定向工具和短期融资券发行数量环比增幅较大;除企业债外,其他各券种平均发行利率环比均有所上行,整体上行12.94BP [13] - 创新债券:2月21日无锡产业集团成功发行两笔全国首单科创票据;前两月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幅均超50%;本周乡村振兴债发行数量和规模环比均增加,年内发行规模同比成倍增长 [15] 行业监测 - 房地产行业:奥园集团截至2025年1月31日未清偿到期债务本金约433.75亿元,涉诉金额约616.66亿元,存在293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上海世茂截至2025年1月末累计未能按期足额偿付中期票据本息325036万元;阳光城集团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合计641.71亿元,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22.44亿美元,境内累计164.63亿元 [17] - 城投行业:岳阳交建投集团、池州市投资控股集团、四川聚兴因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及信息披露违规被上交所予以书面警示;贵州金凤凰因担保纠纷,持有的5.1亿元股权被冻结 [18] - 其他行业:龙科股份因生产经营业务长期停滞,预计无法按时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19] 风险预警 - 主体级别下调:本周塞力斯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家发行人主体级别被下调 [21] - 主体展望下调:本周无发行人评级展望被下调 [22]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金融政策解读:宽货币、定制度、防风险、促改革
大公国际· 2025-03-07 19:51
货币政策 - 预计2025年降准2 - 3次,合计降幅100 - 150BP,降息幅度40 - 60BP[3] - 围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加码或增设[3] - 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预计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完善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4] 风险防范化解 - 今年拟安排4.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较去年增加5000亿元[13] - 拟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15] 金融改革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17] - 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丰富债券品种,优化参与者结构[19] 综合影响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流动性有积极影响[20] - 风险化解措施有助于改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状况[20]
聚焦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大公国际· 2025-03-07 16:05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经济目标兼顾需要与可能,GDP增速目标“5%左右”、CPI增速目标“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5.5%左右”体现稳中求进政策基调,财政、货币等政策积极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7][8] 2024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134.9万亿元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0/% [1] - 民生福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惠及3400多万人次,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惠及1100多万人 [1] - 创新驱动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制造业投资增长9.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 [1] - 宏观调控:地方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 [1] - “两新”工作: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5.7%,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 [1] 主要预期目标(2023 - 2025比对) - GDP增速:2023 - 2025年均为5%左右 [2] - CPI:2023 - 2024年为3%左右,2025年为2%左右 [2] - 进出口:2023 - 2025年均要求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2] - 居民收入:2023 - 2025年均要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或基本同步 [2] - 城镇调查失业率:2023 - 2025年均为5.5%左右 [2] - 城镇新增就业:2023年为1200万人左右,2024 - 2025年为1200万人以上 [2] - 能耗强度目标:2023年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2] - 粮食产量:2023 - 2024年要求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5年为1.4万亿斤左右 [2] 政策基调和重点工作安排(2023 - 2025比对) - 财政政策:2023年积极加力提效,2024年积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5年更加积极 [3] - 赤字率:2023年拟按3%左右安排,2024年拟按4%左右安排,2025年拟按3%安排 [3] - 减税降费:2023年规范现行措施,2024年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2025年用好税费减免稳定和扩大就业 [3] - 特别国债:2023年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万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2024年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 [3] - 货币政策:2023年稳健精准有力,2024年稳健灵活适度、精准有效,2025年适度宽松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3] - M2与社融:2023年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2024 - 2025年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人民币汇率:2023 - 2025年均要求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 - 地方政府专项债:2023年为3.8万亿元,2024年为3.9万亿元,2025年为4.4万亿元 [3] - 消费:2023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2024年促进消费稳定增长,2025年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收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3] - 投资:2023年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 [3] - 房地产:2023年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2024年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5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等 [3] - 绿色低碳:2023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2024 - 2025年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3] 各经济目标分析 - “5%左右”的GDP增速:是基于中国经济当前发展阶段、政策导向及中长期战略目标的综合考量,彰显对经济内在韧性的信心,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深化改革防控风险预留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 - “2%左右”的CPI增速: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符合2024年通胀现实,为经济复苏提供价格空间,地方已形成共识,为货币政策留出调整空间 [7] - “5.5%左右”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体现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实现该目标需依赖经济总量增长、新产业发展、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就业结构优化,政府将引导劳动力向高技能行业流动,劳动者需提升技能适应新产业需求 [8] 2025年政策安排 - 财政政策: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29.7万亿元,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两重”建设、“两新”工作,带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10]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继续实施降准降息,降准降息窗口根据国内外形势灵活调整,或推出更多“创新金融工具”稳资产价格,加强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加大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10]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将“扩大内需”放在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之首,收入端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和信心,消费端增加优质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10]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化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三大主线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 [10]
迈向高质量投资——释放增长潜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大公国际· 2025-03-06 15:28
投资现状 - 2024年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9.2%,电力等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3.9%,新型和绿色基建成新增长极[2] - 2024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0%和10.2%[3] - 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12.9%和17.1%[4] 面临挑战 - 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仅为发达国家的20% - 30%,区域、城乡和民生领域投资不平衡[4] -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足,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待解[5] - 传统投资动能减弱、新动能不足,新兴产业规模小且受多重制约[5] 未来机遇 - 基建投资将保持高景气度,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支持重点项目,城市更新推动增长[6] - 制造业投资迎来战略机遇期,阿里未来三年投资3800亿促进数字与实体融合[7] - 房地产投资呈积极态势,融资协调机制支持1400万套住房交付,专项债拓宽融资渠道[8]
电影:从《哪吒2》百亿票房看地方国企文旅产业投资实践
大公国际· 2025-03-06 15: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电影《哪吒 2》票房超一百四十亿,其成功离不开地方国企支持,在政策、资源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地方国企积极布局文旅产业,可通过整合资源、科技赋能与产业协同等方式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收益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哪吒 2》电影成功背后的地方国企支持 - 地方国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投资,新建和改造电影院,为《哪吒 2》票房增长奠定基础,2023 年我国经营性影院超 1.4 万家,银幕数逾 8.6 万块 [1][2] - 地方国企挖掘和整合地方资源,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产业集群支持,如成都高新投资集团助力《哪吒 2》诞生 [2] - 地方国企搭建产业平台,推动影视工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如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优化行业生态 [3] 政策、资源与市场需求驱动地方国企投资文旅产业 - 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构建全面支持体系推动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4] - 资源方面,以城投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国企在资产、业务、运营等方面与文旅产业紧密相关,具备转化文旅资产、开发项目及获取资源等优势 [5] - 市场需求方面,居民收入提高与消费观念转变使文旅消费增长,2024 年文化企业营收 141,510 亿元,同比增 6.0%,国内出游人次 56.15 亿,同比增 14.8%,出游总花费 5.75 万亿元,同比增 17.1%,且文旅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文旅产业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升级 [6] 地方国企文旅产业投资的现状与实践案例 - 地方国企进入文旅领域模式有整合区域文旅资源开发运营管理和收购、参股文旅企业或投资建设项目 [9] - 徐州市整合市内旅游资源,组建徐州文旅,业务多元化发展,2023 年营收 6.50 亿元,毛利润 1.60 亿,2024 年融资渠道拓宽 [9][10][11] - 溧阳市城投公司收购天目湖股份 26.86%股份成控股股东,业务板块拓宽,2023 年旅游服务业务毛利润占比超 60%,政企合作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11][12] 地方国企投资文旅产业的建议 - 深化资源整合与资产盘活,构建可持续现金流体系,通过整合运营、金融工具证券化、引入社会资本改造低效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13] - 推动科技赋能与创新融合,重塑文旅产业价值链,构建“智慧服务 + 数据资产”模式,如杭州西湖、山西平遥古城案例 [13][14] - 强化全域产业协同,释放“文化 + 旅游”乘数效应,构建协同生态,如成都文旅集团案例 [15]
大公国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发债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公国际· 2025-03-06 14:45
文/工商部 刘佳聪 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 大公国际: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农业 发债企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新质生产力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力的局限性,强调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 培育更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生产力形态。早在 2024 年 12 月 18 日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便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 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 年 12 月 25~26 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 会议部署 2025 年七项重点工作之一为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统筹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成果培育转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等手段,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2023 年,全球农业生产总值指数和人均生产总值指数分别为 114.07 和 105.31,中 国农业生产总值指数和人均生产总值指数分别为 114.21 和 112.13,整体和平均均高于 全球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作为粮食大国,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