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新材(920098)

搜索文档
科隆新材(920098) - 独立董事候选人声明与承诺(杨秀云)
2025-07-23 23:16
独立董事候选人声明与承诺(杨秀云)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 带法律责任。 本人已充分了解并同意由提名人陕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提名为陕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本人 公开声明,本人具备独立董事任职资格,保证不存在任何影响本人担任陕西科 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关系,具体声明并承诺如下: 一、本人已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 性文件及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业务规则; (二)具有五年以上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必需的法律、会计或者经济等工作 经验; (三)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不存在重大失信等不良记录; 证券代码:920098 证券简称:科隆新材 公告编号:2025-077 陕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北交所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本人任职资格符合下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北交所业 务规则的要求: (一)《公司法》关于董事任职资格的规定; (二)《中华人民 ...
科隆新材(920098) - 独立董事候选人声明与承诺(张仲伦)
2025-07-23 23:16
独立董事任职条件 - 需具备上市公司运作基本知识及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1] - 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等[3] - 兼任境内上市公司数量未超过三家[6] 任职限制及声明 - 近36个月受处罚等情况不得担任[5] - 声明时间为2025年7月23日[8]
科隆新材(920098) - 关于召开 202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通知公告(提供网络投票)
2025-07-23 23:15
证券代码:920098 证券简称:科隆新材 公告编号:2025-110 陕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通知公告(提供网络投票)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 带法律责任。 一、会议召开基本情况 (一)股东会届次 本次会议为 202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 (二)召集人 本次股东会的召集人为董事会。 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公司董事会于 2025 年 7 月 21 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召开公司 2025 年 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议案》。 (三)会议召开的合法合规性 本次股东会的召集、召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四)会议召开方式 投资者首次登陆中国结算网站进行投票的,需要首先进行身份认证。请投资 者提前访问中国结算网上营业厅(网址:inv.chinaclear.cn)或中国结算官方 微信公众号("中国结算营业厅")进行注册,对相关证券账户开通中国结算网络 服务功能。具体 ...
科隆新材(920098) - 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23 23:15
会议信息 - 会议于2025年7月21日在公司会议室现场召开,张静林主持[4] - 会议发出通知时间为2025年7月16日[4] 议案表决 - 《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同意3票,无需提交股东会[6] - 《关于取消监事会、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并修订<公司章程>及其附件的议案》同意3票,尚需提交股东会[7][8] 公告披露 - 《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公告》2025年7月23日披露,编号2025 - 067[6] - 《关于取消监事会并拟修订<公司章程>公告》等2025年7月23日披露,编号2025 - 069等[7]
科隆新材(920098) - 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23 23:15
会议信息 - 会议于2025年7月21日召开,通知发出时间为7月16日[2][4] - 应出席董事6人,出席和授权出席6人[3] 议案表决 - 《关于使用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资金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同意6票,无需提交股东会[5] - 《关于取消监事会等议案》《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等议案》同意6票,需提交股东会[7][9] 制度管理 - 2025年7月23日修订《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制定《舆情管理制度》等[10][11][12] - 新制定并修订《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等内部管理制度[9] 股东会安排 - 拟定于2025年8月6日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13][14] - 《关于提请召开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的议案》无需提交股东会[14]
科隆新材(920098)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制度
2025-07-23 23:01
制度审议 - 公司2025年7月21日通过《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制度》,待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3] 会议规则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由独立董事参加,过半数推举召集人主持[6][15] - 提前三天发通知及资料,一致同意可免期限[16] - 可多种方式召开,需亲自出席,不能则书面委托[16] 职权行使 - 经会议审议且过半数同意,可行使特别职权并及时披露[8][9] - 关联交易等需会议讨论且过半数同意,才可提交董事会[9] 其他规定 - 董事会办公室准备资料,会议记录保存十年[13][17] - 制度经股东会通过生效,董事会负责解释修订[20]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橡胶软管行业产业链图谱、产量、进出口及未来前景展望:各行业橡胶软管应用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橡胶软管主要生产国[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2 10:24
行业概况 - 橡胶软管是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浆状或粒状物料的管状橡胶制品,结构分为内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 [2] - 按增强层可分为编织胶管、缠绕胶管等,按输送介质可分为水管、气管等,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汽车胶管、工业胶管等 [3] - 产业链上游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应用包括海洋工程、汽车工业等领域 [5] 生产端 - 2024年我国橡胶软管年产量达18.6亿标米,较2014年的14亿标米增长32.9% [1][7] - 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需求增长推动行业产能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生产国 [7] 进出口 - 2024年橡胶软管出口量36.18万吨,进口量2.63万吨,出口同比增长15.87%,进口同比下降6.7% [9] - 2025年1-5月出口量15.32万吨(同比+12.02%),进口量1.14万吨(同比+7.05%) [9] 消费端 - 全球工业软管市场规模从2019年128亿美元增至2024年170亿美元 [11] - 水力压裂水处理系统用输水软管市场规模从2022年0.69亿美元增至2024年1.29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4.53亿美元 [13] 企业格局 - 国内企业以中小型为主,技术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国际品牌如玛努利、派克、盖茨占据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15] - 科隆新材2024年营收4.83亿元(同比+9.46%),2025年Q1营收0.84亿元(同比+7.43%) [17] - 川环科技2024年营收13.63亿元(同比+22.88%),2025年Q1营收3.16亿元(同比+5.6%) [19] 未来趋势 -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政策推动淘汰低端产能,形成良性竞争结构 [21] - 国产化趋势加强,部分企业突破高端产品技术,逐步替代进口 [22] - 绿色转型与智能化生产加速,工业4.0技术提升效率,医疗等新应用领域拓展需求 [23]
科隆新材(920098)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7-01 21:15
权益分派方案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获2025年5月15日股东会通过[2] - 以总股本8132.04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3元现金,共派现2439.61万元[2][3] 日期安排 - 权益登记日为2025年7月7日,除权除息日为7月8日[5] - 现金红利7月8日划入股东资金账户[6] 利润与税收 - 权益分派基准日合并报表归母未分配利润2.86亿元,母公司2.49亿元[2] - 不同持股时长和股东类型的税收规定[3]
科隆新材(920098) - 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达到1%的提示性公告
2025-06-05 21:19
股份变动 - 2025年3月7日至6月4日,新余秉鸿减持601,667股[1] - 新余秉鸿持股比例从2.2999%降至1.5601%[1] - 新余秉鸿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7.6282%降至6.8883%[1] 影响说明 - 本次权益变动不影响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不影响生产经营[4]
科隆新材(920098) - 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5-06-05 21:19
股东持股情况 - 宁波合恩伟业持股6,234,413股,比例7.6665%[2] - 新余秉鸿持股1,870,324股,比例2.2999%[2] 减持计划 - 宁波合恩伟业计划减持比例0.8014%[5] - 新余秉鸿计划减持比例1.4986%[5] 减持情况 - 新余秉鸿减持价格31.300 - 39.639元/股[5] - 新余秉鸿已减持金额22,500,975.81元[5] - 新余秉鸿已减持数量1,218,657股[5] 其他 - 减持与计划、承诺一致[5] - 宁波合恩未实施减持[5] - 未提前终止减持计划[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