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00001)

搜索文档
透视维信金科(2003.HK)年报:数智赋能与科技向善下的稳健增长和价值创造
格隆汇· 2025-03-31 15:54
文章核心观点 维信金科2024年度业绩增长,股价攀升,其增长得益于技术与生态双重壁垒,践行社会责任符合ESG投资理念,有望穿越周期成为赛道引领者 [1][12] 分组1:2024年度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总收入39.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5.3% [1] - 内地业务全年贷款实现量达557.5亿元,累计注册人数增至1.58亿,同比增加9.7% [3] - 自年初以来,公司股价持续攀升,年内涨幅达到80% [1] 分组2:技术+生态的双重壁垒 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 - 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优化业务流程与客户服务,复贷借款人占贷款总量的85.9% [1] - 积极拓展优质获客渠道,与国内领先金融科技平台合作,扩大市场覆盖与用户群体规模 [2] 技术壁垒 - AI驱动“存量优化”与“增量开拓”,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支撑外部市场拓展 [5][6] - 将人工智能用于风险管理,精准评估客户风险,优化风险模型,调整风险敞口管理政策 [6] - 2024年研究及开发费用达1.26亿元,体现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与投入 [6] 生态壁垒 - 与110家外部资金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形成多层次融资体系 [7] - 自主研发昆仑镜智能风控系统,控制自身风险并推广至合作伙伴,提升生态体系效率 [7] - 在香港开展业务,与中国移动香港合作,拓宽业务版图并积累拓展经验 [7] 分组3:科技向善构筑可持续发展价值新叙事 - 坚持社会责任符合ESG投资理念,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估值 [9][10] - 构建“五位一体”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全年客户满意度达98% [10] - 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如“100个图书角计划”、共建“维信研讨厅”等 [10] 分组4:结语 - 2024年财报见证公司数智化转型、构建责任生态与追求长期价值创造 [12] - 呈现以ESG风控为底座,从技术降本到生态提效再到全球化拓展的价值增长链 [12] - 公司以数智化、合规、全球化为特点,有望穿越周期成为赛道引领者 [12]
又要拆分电信业务赴英上市?长和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3-31 14:19
文章核心观点 临近长和港口交易签约最终时间,公司突发公告称可能拆分全球电信资产及业务,但董事会未做决定,同时盈科拓展曾撇清与长和业务关系,长和港口交易正接受审查且本周或不签出售巴拿马港口协议 [1][2] 长和电信业务情况 - 长和集团不时评估提升股东长期价值机会,包括交易或拆分上市全球电讯业务资产和运营相关业务,但董事会未就全球电讯业务交易做决定 [1] - 早前媒体称长和正准备分拆估值约100亿 - 150亿英镑(约合1000亿 - 1500亿港元)的全球电信资产并在英国伦敦上市 [1] - 长和旗下电讯业务包含欧洲“3”集团在六个欧洲国家业务及和记电讯香港控股66.09%的股权 [1] - 欧洲“3”集团业务覆盖英国、意大利等六国,和电香港有香港和澳门流动电讯业务权益 [1] - 到2024年6月和记电讯香港在港澳地区客户总数约430万名,截至2023年港澳总人口821.49万人 [1] 长和股价表现 - 截至3月31日港股午间开盘,长和股价报收43.55港元/股,跌幅3.54% [1] 盈科拓展情况 - 数日前盈科拓展向财新表示所有业务独立于长和 [2] - 盈科拓展覆盖科技、媒体与电信、金融服务和地产三大行业,旗下柏瑞投资在内地与华泰证券有合资业务,2013年收购香港和澳门人寿保险业务后更名为富卫集团 [2] 长和港口交易情况 - 3月长和宣布港口集团交易后,长和集团及李嘉诚家族深陷漩涡,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将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2] - 原计划长和在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港媒称长和本周不会签订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 [2]
最后2天,港口交易生变,美方公开发声后,李嘉诚次子与长和切割
搜狐财经· 2025-03-31 11:59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实业与美企贝莱德的港口交易受多方关注和压力 涉及中美地缘博弈 李嘉诚面临两难抉择 次子李泽楷与长和实业切割 [1][3][4] 交易进展 - 距离4月2号“最早签字日”只剩2天 有消息称长和实业本周将暂缓交易 但不排除是“烟雾弹” [1] - 4月2号美企贝莱德将内部投票决定是否继续交易 考虑特朗普政府对巴拿马运河的敏感性 投票结果难有意外 [1] 各方压力 - 中国港澳办、外交部、商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下场 《大公报》等媒体连续批判 港口交易成检验李氏家族爱国与否的“试金石” [3] - 长和实业一意孤行将被14亿国民唾弃 终止交易或将被美方制裁或赔偿高额违约金 [3] 美方表态 - 当地时间3月29日 美方发言人布鲁斯称对中方不满交易不意外 认为会“削弱中方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 美方乐见美企拿到港口控制权 [4] - 港口交易是大国地缘博弈一环 特朗普政府深度介入 美方支持交易 试图切断中国贸易通道遏制产业发展 [4] 中方应对 - 中方早有准备 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中巴经济走廊”“中欧专列” 铺设联通中亚的道路网 秘鲁钱凯港正式运营 [6] - 巴拿马运河在北美航线领域地位短期内无法取代 美方拿到港口经营权将影响中国货运企业实际利益 [6] 李氏家族行动 - 3月30日 盈科拓展相关人士称李泽楷旗下业务全部独立于长和实业 未来长和实业若遭制裁或抵制 李泽楷将撇清关系 [8] - 长和实业市值1725亿港元 截至3月29日 长和系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781亿港元 逼近千亿大关 [8] - 李泽楷与长和切割或是李氏家族“断尾求生”计划 李嘉诚可能继续交易 下一步或“先斩后奏” [8]
港股一线|三大指数回调,泡泡玛特2024营收增长超100%,长和暂缓出售海外港口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08:37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3月24日 - 3月28日)港股持续回调,恒生指数未突破24000点关键点位,截至上周五收盘,恒生指数报23,426.6点,周内下跌1.11%;恒生科技指数报5,506.47点,下跌2.36%;国企指数报8,606.51点,下跌1.55% [1] - 科技股经历小幅回调,小米集团下跌6.67%,美团下跌4.5%,腾讯控股下跌0.4% [1] 港股市场分析 - 经济学家洪灏称港股目前处于关键阻力位,市场“讲故事”阶段已过,进一步上涨需等待科技股公司盈利增长及新经济推动政策等预期兑现 [1] - 港股基本面向上趋势已形成,除科技股外,消费股和医疗保健股值得关注,消费股需更多政策扶持,医疗保健股在新科技带领下有很大发展空间 [1] 泡泡玛特业绩与发展 -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提升至38.9% [2] - 3月27日泡泡玛特股价持续上涨,收盘达153.70港元,涨幅超9%,总市值达2064.1亿港元,市值创历史新高,还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布鲁可股价同步上涨 [2] - 2024年泡泡玛特首次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四大区域,东南亚市场营收24.0亿元,占比47.4%,同比增长619.1%;创始人王宁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增长超100%,将在更多区域深耕 [2] - 截至上周五收盘,泡泡玛特股价为153.2港元/股,周内股价上涨13.4% [2] 蒙牛乳业业绩与困境 - 2024年蒙牛营收886.748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45亿元,同比暴跌97.8%;下半年营收440亿元,同比下滑7.4%,净亏损23.4亿元 [3] - 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乳制品生产企业面临原料乳过剩、库存激增、销售乳粉亏损等问题 [3] - 2024年蒙牛对贝拉米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综合影响达39.814亿元,对现代牧业的商誉减值与亏损影响达3.487亿元,严重拖累利润 [3] 蒙牛乳业目标 - 蒙牛首席财务官张平表示,蒙牛近期目标是力争2025年实现收入恢复增长,预计增长幅度为低个位数 [4] 长和出售计划 -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暂缓出售海外港口计划,预计本周不签署协议,此前计划4月2日签署最终出售协议 [6] - 3月初长和宣布与美国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计划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包括23个国家的43个海外港口及配套物流网络 [6] 交易审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对长和出售海外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7] 本周前瞻 - 经济数据方面,周一(3月31日)公布中国三月制造业PMI;周二(4月1日)公布中国三月财新制造业PMI、美国ISM制造业三月就业指数;周三(4月2日)公布美国非农业私营部门三月就业人数;周四(4月3日)公布英国央行金融稳定报告、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声明 [8] - 老铺黄金、招商局港口、万科企业、中国稀土、旭辉控股集团等将发布最新财报 [8]
李嘉诚开始后悔了?国家正式叫停,长和集团态度大转变:不会签约
搜狐财经· 2025-03-31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出售巴拿马港口业务引发争议,中方不赞成此交易并依法审查,交易受官方关注且超越普通商业范畴,未来发展受特朗普态度影响,需持续观察 [1][3][4] 交易进展 - 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称下星期不会签订出售巴拿马港口协议,此前原定4月前签最终协议 [1] 过往交易情况 - 十年前国企曾以高出市场价十倍价格表达购买港口意向,李嘉诚未接受;2014年国家尝试接触,李嘉诚对内地报价比给美国贝莱德高出一倍,仅愿出售40%股权且保留经营权 [3] - 2024年底长和与贝莱德牵头财团达成出售43个港口业务原则性协议,计划套现190亿美元 [3] 各方反应 - 香港媒体发文抨击交易,港澳办转载部分文章,港府出面谈及此事,表明中方不赞成价值230亿美元交易案 [4]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表示将依法审查交易,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4] 交易影响因素 - 交易涉及全球43个港口,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敏感,关乎供应链安全、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等多方面因素 [6] 中方举措 - 中方派出代表团访问巴拿马磋商合作,接见美相关人士试图施压贝莱德 [6] - 3月中国出台《反外国制裁法》,保障长和免受美方报复 [6] 潜在风险 - 若交易取消,特朗普可能搞制裁,但有大陆后盾,香港和长和不惧且可反制裁 [8]
根本不怕?长和或继续与美国交易,李嘉诚公司10年前就已搬离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3-30 23:16
文章核心观点 - 长江和记极有可能与美国贝莱德财团达成巴拿马港口出售交易,虽面临舆论压力但因商业利益和公司现状推动交易,此交易对美国掌控巴拿马运河运营权有重要意义,或影响中国远洋贸易,建议国企介入运河商业运营 [4][13][15] 分组1:交易进展 - 3月27日消息显示香港正与李嘉诚公司商讨港口买卖出路,媒体认为前景悲观,公司可能与美国财团达成协议 [2] - 3月26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长和计划如期推进将两个巴拿马港口出售给贝莱德财团的交易,4月2日前签署最终协议 [4] 分组2:公司情况 - 长江和记10年前将注册地从中国搬离,现注册地为开曼群岛,不涉及中国境内资产 [6][7] - 李嘉诚为加拿大国籍,旗下公司不属于中国境内公司,业务受外部压力影响可能不大 [11] 分组3:交易原因 - 从商业利益看,将回报率不到1%的港口卖给美国财团可获利,且去除不盈利业务 [4][13] - 大陆和香港未拿出对公司有利的解决方案,公司持续推动与美国交易不意外 [4] 分组4:交易影响 - 美国财团若控制包括李嘉诚港口在内的运营单位,可慢慢掌控巴拿马运河运营权,中国远洋航运在该运河业务量至少占20%,或影响中国远洋贸易 [13] 分组5:建议措施 - 建议国企介入巴拿马运河商业运营,国企在背景和立场上更稳,承受经济压力能力强,可避免美国完全控制运河 [15]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周末重要消息还有这些
证券时报· 2025-03-30 20:59
政策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审议通过《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强调加大力度确保清欠成效,遏制新增拖欠 [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对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交易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2] - 中国证监会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承诺的限售期内出借股份 [5] - 央行召开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强调防控风险,充实存款保险基金等化险资源 [6]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7] - 国家发改委将针对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等乱象进行整治,维护公平竞争 [11] 金融证券 - 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四大银行发布定增预案引入财政部战略投资,募资合计520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财政部拟认购约5000亿元 [4] - 多家银行4月起信用消费贷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此前消费贷市场利率竞争激烈 [8] - 本周暂有2只新股申购,分别为信凯科技和泰禾股份;3月31日 - 4月6日A股有33只股票面临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199.97亿元 [13] 产业公司 - 国资委副主任苟坪提出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10] - 亿航智能旗下公司获全球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低空经济迈向商业化,EH216 - S有望下半年开启规模化服务 [12] 机构策略 - 中信证券认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逐渐补齐,国产替代并购整合有望加速 [15] - 中信证券预计4月初关税“风暴”落地后,A股回暖、港股休整、美股修复,配置延续科技点火等思路 [16]
李嘉诚43个港口结局已定,长和市值蒸发300亿元,美国发现不对了
搜狐财经· 2025-03-30 18:32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打包出售港口业务引发舆情,该交易虽能带来超190亿美元收益,但可能使美国借此施压中国出口和供应链,长和此举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且美国对中国船只征“服务费”引发连锁反应 [1][3][5] 各方反应 - 大公报3月31日发文呼吁长和集团暂停港口业务出售交易 [1] -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18日指出中方反对利用经济胁迫等手段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为长和实业留“后路” [3]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开表态后,长和股价走低,近11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323亿港元,约占总市值16%,资本市场不看好长和未来长期价值 [3] 交易影响 - 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间,和中国相关货物占运河运输量21.4%,是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美国若控制港口会施压中国出口和供应链 [1] - 长和出售43个港口,美国或借此建立新物流运输网络,中方损失难以用190亿美元衡量 [1] 美国措施及后果 - 美国对进入其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最高150万美元“服务费”,想刺激本国造船业发展 [5] - 一些船东拒绝为美国企业运输煤炭,服务费将为煤炭运输带来35%额外成本,未来60天美国煤炭出口可能中断,还可能导致煤矿裁员 [5] 长和声誉风险 - 若李嘉诚一意孤行出售港口,在中国或难逃“卖国”骂名,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5]
突然反转!中企要买长和港口?官方已经行动,李嘉诚儿子紧急赴京
搜狐财经· 2025-03-30 10:2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航运港口行业展开,涉及中远海运港口的发展计划、长和出售港口股权交易以及各方对此的反应和相关影响等内容[1][2][4] 分组1:中远海运港口情况 - 3月21日中远海运港口召开业绩发布会,未来有海外码头外延并购计划,将加大南美洲、非洲、东南亚投资布局 [1] - 中远海运港口对符合战略需要、能提升客户服务的资源感兴趣 [1] - 中远海运港口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增加6.2%至3265.5万标准箱,非控股码头公司总吞吐量提升6%至1.11亿标准箱,去年集团权益吞吐量上升4.5%至4531.8万标准箱 [1] 分组2:长和出售港口股权情况 - 3月初长和与贝莱德牵头财团就出售和记港口控股及和记港口集团控股股权达成原则性协议,二者合计控制和记港口集团80%全球权益 [2] - 长和还将向贝莱德财团出售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此次交易整体出售总资产价值约227.65亿美元 [2] - 长江和记与贝莱德财团将在4月2日做出最终决定,交付程序或正式启动 [2] 分组3:交易相关分析 - 香港商界与法律界人士称相关协议极难被推翻,交易不涉及大陆与香港港口,4月2日时间点特殊,阻止出售极为困难 [3] - 《大公报》等媒体及梁振英发文批评李嘉诚,李家“在商言商”表现不符合常规逻辑,港口有资本卖更高价却快速与贝莱德达成协议 [4] 分组4:行业后续猜测 - 中远海运似准备收购李嘉诚旗下港口提升中国在全球航运话语权,但李嘉诚已与贝莱德达成协议,特朗普政府或阻止中企接手 [5] -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在北京出席活动,引发是否释放服软信号的猜测 [5] 分组5:美国相关举措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建议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收取最高150万“服务费”,较之前3万美元暴涨50倍 [2]
关于“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事的5个认识:变卖码头无异于向对手递刀
搜狐财经· 2025-03-29 17:27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拟售巴拿马港口一事引发广泛关注,相关报道指出该交易不符合商业逻辑、涉及重大国家利益,是短视行为,会使中国航运贸易受制于美,长和应从国家利益角度慎重处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审查 [2][3][8] 分组1:交易情况 - 3月4日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公告拟向美国贝莱德牵头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80%资产,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及配套物流网络,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 [2] 分组2:交易不合理性 - 长和港口交易不符合商业逻辑,未采用全球招标价高者得方式,贝莱德出价仅为相关港口EBITDA约13倍,远低于国外近期港口交易估值 [3] 分组3:交易影响 - 港口运营是关键基础设施,此次交易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黄港口海外码头大多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无视国家利益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 [4] - 企业在美国胁迫下出卖港口运营权是短视行为,会助长霸权主义气焰,带来更多矛盾冲突 [5] - 巴拿马运河被“美国化”“政治化”后,美国会用于政治目的,贝莱德可能配合打压中国,使中国航运贸易受限,海外发展利益被蚕食 [6] 分组4:启示与监管 - 长和作为香港特区企业应从国家利益、民族大义角度慎重处理交易,香港企业做决定要兼顾商业与国家利益,可学习华为和抖音等企业 [7][8] - 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称将依法审查该交易,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