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00001)

搜索文档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9-23 07:35
 资本市场发展成果 -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 - 证监会将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提升基础制度、市场功能和监管执法的适应性、包容性 [1]   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 系统修订相关法规制度 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 [2] - 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 证监会配套发布60余项规则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2]   市场体系建设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 北交所成功设立并高质量建设 新三板改革持续深化 [2] - 2024年8月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 - 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公募REITs、科创债等创新品种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3]   市场功能表现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3] - 新上市企业中90%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25% [3] - 近五年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合计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80% 相当于同期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3]   市场稳定性指标 - "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   监管执法成效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4]   投资端改革突破 - 截至2024年8月底 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5]   融资端改革进展 - "并购六条"发布后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6] - "十四五"期间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6]   对外开放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6]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6]   风险防控措施 - 加强逆周期调节 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强化跨部门协调联动 [6] - 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一批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6]   未来发展方向 - 以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制度改革 提升制度包容性 [7] - 强化长周期考核 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吸引全球资本 [7]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强化关键少数责任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7] - 提高监管精准性 依法从严监管 完善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7]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9-23 07:21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 -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 A股市场总市值于2024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 - 直接融资比重达31.6% 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 [3] - 上市公司五年累计派发分红和回购"红包"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80% [3] - 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5]   市场体系建设 - 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市场体系 包含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及北交所建设 [2] - 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公募REITs科创债等创新品种 [3] - 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3] - 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5]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 [5]   监管执法成效 - 四梁八柱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出台60余项配套规则 [2] - 十四五期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4] - 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追究刑事责任 [6] - 五年内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出清空壳僵尸企业 [5]   改革创新举措 - 新上市企业中科技企业占比超90% 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25% [3] - 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5]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 -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制度改革 提升制度包容性 [7] - 强化长周期考核 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7]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9-23 00:42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 -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 A股市场总市值在2024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 - 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近五年合计达到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3]   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系统完善法规制度 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 [2] - 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 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出台60余项配套规则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2]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4]   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 纵深推进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成功设立并高质量推进北交所建设 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 [2] - 交易所债券市场产品日趋丰富 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3]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3]   投融资功能协调 -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3]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 [3] - 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意识明显增强 近五年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3]   改革开放举措 - 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截至2024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5] - 融资端改革持续深化 并购重组制度支持产业整合 "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5] -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5]   监管与风险防控 - 坚决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加强逆周期调节 统筹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 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5][6] - 大幅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 五年来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一批责任人被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 [6] - 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   未来发展重点 - 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适配性 以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 提升制度包容性 [7] - 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强化长周期考核 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吸引全球资本投资中国 [7] - 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强化"关键少数"责任 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股权文化 [7]
 “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新华财经· 2025-09-22 23:25
 资本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 "四梁八柱"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系统修订法规 [2] - 期货和衍生品法 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 [2] - 新"国九条"及60余项配套规则出台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全方位重构 [2]   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 科创板 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 北交所成功设立并高质量建设 [3]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3]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4] - 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4]   投融资市场功能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 [4] - 直接融资比重达31.6% 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 [4]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或高科技含量企业 [4]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 高于银行 非银金融 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4]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18家提升至当前24家 [4] - 近五年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合计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4] - 分红回购金额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4]   市场稳定机制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5] - 对财务造假 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5] - 罚没金额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5]   投资端改革 - 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6] - 三阶段降费改革全面落地 建立投资收益为核心考核评价体系 [6]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 [6]   融资端改革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 [7] - 推出"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服务新质生产力举措 [7]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等"1+6"改革举措 3家未盈利企业完成注册 [7] -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迎来首单受理 [7]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两次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系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7] - "并购六条"发布后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7]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7]   资本市场开放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8] -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8] -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8] - 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8]   未来发展方向 - 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适配性 支持不同行业类型阶段优质企业成长 [10] - 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吸引全球资本投资中国 [11]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夯实市场微观基础 [12] - 提高监管精准性有效性 塑造"放得活管得住"市场秩序 [13]
 吴清最新发声!“十四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期货日报· 2025-09-22 22:42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 - 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3] - 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3] - 交易所债券市场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包括公募REITs、科创债和资产证券化 [3]   市场体系与制度建设 -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法规发布实施 [3] -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证监会配套出台60余项规则 [3] -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3]   投融资功能与科技创新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 显著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4] - 近五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合计派发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过80% [4] -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含科量进一步提升 [4]   中长期资金与改革开放 - 截至今年8月底 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6]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 逐步走深走实 [7]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7]   监管执法与风险防控 - 十四五期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5] - 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 [9] - 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 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 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9] - 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一批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   上市公司质量与退市机制 - 坚持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 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7] - 开展两轮退市制度改革 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严格出清害群之马和空壳僵尸 [7]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 [7]   市场稳定机制 - 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5] - 支持汇金公司、社保、保险、证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发挥内在稳定作用 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9]   未来发展重点 - 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适配性 更大力度支持创新 更好支持优质企业成长 [10] - 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 [11] - 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夯实市场稳和活的微观基础 [12] - 提高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资本市场秩序 [13]
 证监会主席吴清:资本市场在“十四五”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22:40
 法规制度建设 -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系统修订法规制度 包括期货和衍生品法 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1] - 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意见 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出台60余项配套规则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1]   市场体系建设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2] - 交易所债券市场加快发展公募REITs 科创债 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2]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设立广期所促进绿色发展[2]   投融资功能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3]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18家增至24家[3] - 五年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3]   市场稳定性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3] - 协同各宏观管理 金融管理 国资部门和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对冲 资金对冲 预期对冲 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和系统性风险[3]   监管执法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 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4] - 坚持监管长牙带刺 有棱有角 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 执法震慑增强 透明度提高 市场生态净化[4]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人民网· 2025-09-22 17:18
 资本市场法规制度建设 - "四梁八柱"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 [1] - 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法规相继发布实施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1] -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配套60余项规则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全方位重构 [1]   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 北交所成功设立并高质量建设 新三板改革持续深化 [2]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 - 交易所债券市场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包括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 [2]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2] - 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2]   投融资市场功能发展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3]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3]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 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3]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18家提升至当前24家 [3] - 5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合计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2.07倍 [3]   市场稳定机制与风险防控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 - 协同各宏观管理、金融管理、国资部门和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 [3]   市场监管执法成效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较"十三五"增长58% [4] - 罚没金额414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0% [4] - 执法震慑增强 透明度提高 市场生态净化 [4]
 证监会主席吴清: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6:46
 资本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 期货和衍生品法 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 [1] -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去年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 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60多项配套规则 [1] -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1]   多层次市场体系发展 - 纵深推进科创板 创业板改革 成功设立并高质量推进北交所建设 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 [2] - 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交易所债券市场产品日趋丰富 公募REITs 科创债 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2]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2]   投融资协调功能完善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31.6% [3] - 新上市企业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 明显高于银行 非银金融 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3]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18家提升至当前24家 上市公司五年分红回购合计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2.07倍 [3]   市场稳定机制建设 - 协同各宏观管理部门 金融管理部门 国资部门和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对冲 资金对冲 预期对冲 [4] - 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4]   市场环境优化 - 坚持监管长牙带刺 有棱有角 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 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5]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 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5] - 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 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5]
 兴证国际:首予香港中华煤气“增持”评级 有望受益于全国性的气量增长和价差修复
 智通财经· 2025-09-16 17:08
 核心观点 - 香港中华煤气执行固定股息政策 自2009年至今维持每股0.35港元派息 派息额从23亿港元增至65亿港元 年均复合增速7.2%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2.4%/3.4%/6.8% 股息率4.9% [1]   香港业务 - 香港唯一煤气供应商 用户204万户 渗透率74% 2013-2024年煤气消费量下降4.9%至27,159TJ 但EBITDA从42亿港元增至58亿港元 年均复合增速3.0% 占比49% [2] - 价格调整机制每两年上调标准用量收费 通过燃料调整费传递成本波动 煤气较电力具成本和减排优势 仍有提价空间 [2]   内地业务 - 内地业务覆盖23个省级地区 侧重东部沿海及成渝一二线城市 2019-2024年销气量复合增速7.3% 高于全国7.0%增速 [3] - 2024年销气价差同比增11%至0.52元/方 预计2025-2027年价差提升至0.54/0.55/0.58元/方 全国天然气消费量2024-2030年复合增速预计5.9% [3]   延伸业务与绿色能源 - 延伸业务含智慧厨房/保险/安全家居 香港燃气具市占率80% 橱柜30% 内地市占率仅10%/6% 2024年重组整合内地与香港业务并计划引入战投 [4] - 绿色能源布局绿色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氢能 产能2025-2028年逐步释放 [4]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经营性现金流从105亿港元降至90亿港元 资本开支从102亿港元降至60亿港元 优化非核心业务 推进名气通资产重组 [5] - 未来资本开支保持平稳 自由现金流有望覆盖65亿港元固定派息 [5]
 兴证国际:首予香港中华煤气(00003)“增持”评级 有望受益于全国性的气量增长和价差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7:07
 股息政策与财务表现 - 公司执行固定股息政策 自2009年至今维持每股派息0.35港元(除2011年特别股息外)[1] - 派息率从2009年44%提升至2024年114% 派息额从23亿港元增长至65亿港元 年均复合增速7.2%[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48/60.44/64.56亿港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4%/3.4%/6.8%[1]   香港业务运营 - 公司是香港唯一煤气供应商 截至2024年底拥有204万用户 渗透率达74%[2] - 2013-2024年香港煤气消费量下降4.9%(从28,556TJ至27,159TJ)但EBITDA从42亿港元增至58亿港元 年均复合增速3.0%[2] - 价格调整机制每两年上调标准用量收费 通过燃料调整费传递成本波动[2]   内地业务发展 - 内地业务覆盖23个省级地区 重点布局东部沿海及成渝地区一二线城市[3] - 2019-2024年销气量复合增速7.3% 高于全国表观消费量7.0%增速[3] - 2024年销气价差同比提升11%至0.52元/方 预计2025-2027年将提升至0.54/0.55/0.58元/方[3]   延伸业务与绿色能源 - 延伸业务包含智慧厨房/保险业务/安全家居三大板块 香港地区燃气具市占率80% 橱柜市占率30%[4] - 内地智慧厨房/安全家居市占率分别为10%/6% 2024年完成内地与香港业务重组并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4] - 绿色能源布局涵盖绿色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氢能 产能将于2025-2028年逐步释放[4]   资本结构与现金流 - 经营性现金流量从2021年105亿港元小幅下降至2024年90亿港元[5] - 资本开支从2023年102亿港元下降至2024年60亿港元[5] - 通过优化非核心业务及资产重组 自由现金流有望逐步覆盖每年65亿港元固定派息[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