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集团(00403)

搜索文档
星光集团(00403)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15:19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星光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403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 | HKD | | | 0.1 HKD | | 1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 | HKD | | | 0.1 HKD | | 1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D 100,000,000 F ...
星光集团(00403) - 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
2025-08-28 17:07
提名委员会组成 - 成员不少于五名,含至少三位独董及两位执董/非执董[5] - 大部分成员须为独董,且至少一名不同性别董事[5] - 主席须为董事长或独董,最少每两年退任可连任[5] 提名委员会运作 - 秘书由公司秘书出任或委任他人[5] - 每年至少开一次会,可额外召开[8] - 会议通告提前十四日发,续会除外[8] 提名委员会职责 - 至少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提建议[7] - 考虑董事甄选准则并制定程序[9] - 每次会后向董事会汇报[11] 与股东沟通 - 主席或成员出席股东大会回应提问[12]
星光集团(00403) -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举行之股东週年大会投票表决结果
2025-08-27 18:44
投票表決結果 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舉行之股東週年大會 投票表決結果 星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之股東週年大會已於二零二五年八 月二十七日星期三下午四時正假座香港九龍柯士甸道西一號環球貿易廣場香港麗思卡爾頓 酒店八樓碧玉廳舉行。於通告所載之各項決議案(「決議案」)均獲本公司股東以投票表決方 式通過。 各項決議案之投票表決結果如下: 茲提述星光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七月十八日之股東週年大會(「股 東週年大會」)通告(「該通告」),及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七月十八日之通函(「該通函」)。除 文義另有所指外,本公告所用詞彙與該通函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 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 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股東週年大會乃由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林光如先生擔任主席。本公司董事林光如先生、潘 國政先生、楊翠女士、陳裕光先生、譚競正先生及羅君美女士親身出席股東週年大會,黃偉 國先生、鍾治塘先生及郭琳廣先生, 銀紫荊星章,太平紳士 透 ...
星光集团(0040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17 16:5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为8.95亿港元,较去年增长7.3%[20] - 本年度公司录得约2700万港元亏损,去年同期则录得约1700万港元溢利[20]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895,308千港元,经营亏损22,223千港元,本年亏损27,344千港元[102] - 2025年公司慈善捐款约32.8万港元,2024年为123.8万港元[146][1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和银行结余及短期银行存款约1.99亿港元[72][76] - 本报告期集团利息费用约200万港元,去年约440万港元[7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营运资金盈余约2.13亿港元,2024年约2.35亿港元[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净现金约1.2亿港元,2024年约1.49亿港元[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股东权益约5.8亿港元,2024年约6.25亿港元[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13.6%,2024年为11%[73] - 集团利息支出从去年约440万港元降至约200万港元[7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营运资金盈余约2.13亿港元,低于2024年的约2.35亿港元[7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净现金约1.2亿港元,低于2024年的约1.49亿港元[7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股东权益约5.8亿港元,低于2024年的约6.25亿港元[7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债务权益比率为13.6%,高于2024年的11%[7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抵押资产账面净值约4800万港元,高于2024年的约800万港元[78]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向股东支付每股1港仙的中期股息[122]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2024年为每股1.5港仙[1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约366,011,000港元的留存利润可供分配给股东[123] - 2025年2月19日已派发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港仙,2023年同期为1港仙[127]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为每股普通股1.5港仙[12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可供派发予股东的保留溢利约3.66亿港元,公司可供派发予股东的保留溢利约1722.7万港元[127][130][1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环保品牌绿团推出宝可梦与布鲁伊联乘授权系列、木拼产品、航天文创系列等产品[60][61] - 绿团在香港开设快闪店及自营店,举办巡展,进驻国泰航空贵宾体验店[60][61] - 绿团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实现可观增长,旗舰店“粉丝”量上升[60][61] - 绿团打造儿童互动空间,捐助公益基金陪伴计划[60][61] - 绿团获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颁发年度会员单位证书[60][61] - 绿团将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60][61] 各地区表现 - 广州及韶关厂区业务量微幅成长,但受成本和关税影响短期盈利承压[48][51] - 华东苏州厂区业务规模与获利能力下滑,因本土市场需求疲软及同业价格竞争加剧[49][51] - 东南亚生产基地营运效益提升,但受区域经济放缓冲击整体业绩小幅衰退[49][51]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华南业务销售增长但亏损,未来传统印刷品等需求或低迷[5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集团华南业务销售额增长但亏损,传统印刷品等市场需求预计维持低迷[57] - 华东业务因内需复苏慢和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收入小幅回落,管理团队调整策略开拓新市场[63][65] - 东南亚业务因客户项目延期和纸料成本上涨全年业绩轻微亏损,集团积极调整战略[67][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四年内将大部分生产流程转移至马来西亚[94] - 公司预计一年内重回正轨,利润增长可预见[95] - 公司计划四年内大部分产品在马来西亚生产[96] - 公司预计一年内恢复正常运作,盈利增长是必然[9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林光如、潘国政、黄伟国等,钟治塘自2025年4月1日起获委任,田诚自2025年4月1日起辞任[13] - 公司授权代表为林光如和潘国政,公司秘书是潘国政[16] - 公司核数师是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法律顾问是何韦律师行[16]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Bermuda的Hamilton,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九龙新蒲岗[16] - 公司主要股票过户登记处是Appleby Global Corporate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香港股票过户登记分处是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8] - 公司主要银行有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中国银行(香港)和中国建设银行[19] - 公司网址是http://www.hkstarlite.com,股票代号为403[19] - 公司获HKIM颁发“金禧香港卓越品牌大奖”[25] - 公司在印刷行业有超53年经验,获相关奖项[27] - 报告期内公司获142项专利,含21项发明专利、101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设计专利[47][50] - 公司参加博洛尼亚书展,展示创新印刷解决方案[31] - 韶关科艺在第五届“风采杯”工业设计大赛中获多个奖项[34] - 韶关及广州生产基地推进生产设备物联网改造,纳入全流程到数字化平台,提升运营透明度与管理效率[58][59] - 华南地区全年获得13项实用型专利[58][59] - 韶关印刷厂的印刷文化教育基地获多项称号,超80名儿童及家长参加亲子实践活动[58][59] - 公司获“Golden Jubilee Hong Kong Power Brand Award”[5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最大五位客户占集团总收入约32%,最大五家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约28%[119][124] - 2025年最大客户占集团总收入约17%,最大供应商占采购总额约6%[119][124] - 公司拥有建立程序确保业务运作符合适用法律、规则及规例[111][117] - 林光如、杨翠和伊丽莎白·罗将于即将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退任并参选连任[148] - 林光如与附属公司服务合约续约2年,从2025年4月1日至2027年3月31日[153][158] - 潘国政与附属公司服务合约续约2年,从2025年4月1日至2027年3月31日,月基本工资增至21.09万港元[154][159] - 黄伟国与附属公司服务合约续约2年,从2025年4月1日至2027年3月31日,第一年月薪5万港元,第二年2.5万港元[155][160] - 公司已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确认函,认为他们均独立[157][16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林光如先生持有股份202,962,677股,占股40.54%[16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杨翠女士持有股份80,928,901股,占股16.17%[16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潘国政先生持有股份118,000股,占股0.02%[167] - 公司于2022年8月18日采纳2022年购股期权计划取代2012年8月15日的旧购股期权计划[170] - 2022年购股期权计划初步可授予涉及51,463,528股股份的购股权,占采纳时已发行股本约10%,占年报日期已发行股本约10.28%[178] - 2022年购股期权计划及其他计划授予未行使购股权获行使时可发行股份最高数目不得超已发行股份30%[179] - 每位参与人士在任何12个月内,因行使购股权获发行及将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1%[179] - 购股权须认购股份期限自提出授予日起不超10年[179] - 购股权可在授予日起6个日历月后至10年内行使[179] - 接纳购股权应付代价为港币10元,参与人士可在收到要约函28天内接纳[183]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2022年购股权计划可授予的购股数目为51,463,528股[187] - 2022年购股计划由2022年8月18日起十年内生效及有效[18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李琳女士持有股份202,962,677股,占股权概约百分比为40.54%[192] - 除财务报表附注31披露者外,公司或附属公司年终或年内无董事或管理层重大利益的重要交易、安排及合约[190][194] - 审计委员会由公司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审查集团会计原则与实务等[196] - 薪酬委员会由公司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向董事会推荐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197] - 提名委员会由董事会主席、1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职责是定期审查董事会结构等[198] - 本年年报22和23页列出集团过去五个财年财务信息摘要[19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利益[200] - 除已披露者外,2025年3月31日无其他人士知会公司拥有须披露的股份权益或淡仓[193][195]
星光集团(00403.HK)年度盈转亏至2700万港元 营收同比增长7.3%至8.95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6-27 12:38
财务表现 - 公司年度收入为8 95亿港元 同比增长7 3% [1] - 公司年度录得2700万港元亏损 去年同期为1700万港元盈利 [1] - 广州厂区由盈转亏 韶关厂区保持盈利 苏州厂区因价格战加剧录得亏损 [2] - 亚世安市场受区域需求疲软影响 未能延续去年盈利表现 [2] 经营环境 - 全球通胀压力缓解及利率下调带动市场需求回升 [2] - 美国大选后加征关税导致出口成本攀升 [2] - 印刷行业竞争加剧引发内卷式价格战 严重压缩利润空间 [2] - 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直接增加对美国出口业务成本 [2] 行业挑战 - 全球商业环境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 美中战略竞争深化 [2] - 主要经济体推行"近岸外包"与"友岸外包"政策 全球供应链重构进程加快 [2] - 环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在荣枯线附近徘徊 反映终端市场购买力受压 [2] - 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竞争对手为维持市场份额发起价格战 [2]
星光集团(0040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12:2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年度,公司收入为895,308千港元,较2024年的834,749千港元增长7.25%[3] - 2025年毛利为134,826千港元,2024年为171,207千港元,同比下降21.25%[3] - 2025年经营亏损22,223千港元,2024年经营溢利26,309千港元[3]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6,928千港元,2024年应占溢利17,422千港元[4] - 2025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5.38港仙,2024年为3.45港仙[4] - 2025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2,809千港元,2024年为32,989千港元[5] - 2025年公司销售包装材料等产品收入869,120千港元,其他收入26,188千港元,总计895,308千港元;2024年对应收入分别为817,919千港元、16,830千港元,总计834,749千港元[16] - 2025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6,228千港元,2024年为12,653千港元[20]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6,928千港元,2024年应占溢利17,422千港元[26]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5.38港仙,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3.45港仙[26] - 2025年集团收入约8.95亿港元,较上年度上升7.3%;年内亏损约2700万港元,去年同期溢利约1700万港元[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销售成本为760,482千港元,2024年为663,542千港元,同比增长14.61%[3] - 2025年员工福利开支(包括董事酬金)为304,314千港元,2024年为277,655千港元[21] - 2025年融资成本净额为77千港元,2024年为 - 1,238千港元[22]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5,198千港元,2024年为8,079千港元[24] - 回顾年度内,集团利息支出约200万港元,去年约440万港元[51]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公司华南、华东、东南亚分部收入分别为637,567千港元、252,004千港元、138,651千港元,集团总计1,028,222千港元[18] - 2025年公司华南、华东、东南亚经营亏损分别为2,444千港元、18,516千港元、1,263千港元,集团总计22,223千港元[18] - 2025年公司华南、华东、东南亚本年亏损分别为7,334千港元、18,605千港元、1,405千港元,集团总计27,344千港元[18] - 2025年公司华南、华东、东南亚新增物业等设备分别为11,045千港元、6,649千港元、640千港元,集团总计18,334千港元[18] - 2025年公司华南、华东、东南亚折旧分别为21,966千港元、14,229千港元、7,383千港元,集团总计43,578千港元[18] - 2025年公司华南投资物业减值亏损2,629千港元,集团总计2,629千港元[18] - 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分部收入963,894千港元,经营溢利26,309千港元,本年溢利16,992千港元[1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分部资产842,010千港元,较2024年的891,439千港元有所下降;分部负债262,429千港元,较2024年的266,354千港元有所下降[19] - 广州及韶关厂区业务量微幅成长,但受成本及关税影响盈利承压;苏州厂区业务规模与获利能力下滑;东南亚基地业绩小幅衰退[38] - 华南地区全年获得实用型专利共计13项[42] - 华东地区全年获得实用型及发明专利共计10项[4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为保留资源发展,董事会建议不派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为每股1.5仙[35] - 集团秉持稳中求进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开发新兴业务,提升附加值业务占比,投资绿色技术[34] - 集团加速推进智慧化生产转型,导入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多环节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37][38] - 集团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在韶关及广州生产基地推动生产设备物联网改造[42] - 集团推进永续发展蓝图,将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各环节[39] - 集团营销团队参与国际专业展会,深化与欧美、东盟及大中华区战略客户伙伴关系[39] - 集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全价值链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透明度与管理效率[4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1992年11月3日在百慕达注册成立,1993年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7] - 公司自2024年4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首次应用多项新准则及准则修订,预计无重大影响[11] - 公司未提早采纳2025年3月31日报告期仍未强制实行的准则修订,预计无重大影响[12] - 香港利得税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盈利按8.25%徵税,其余按16.5%计算;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或25%;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7%;马来西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23] - 2025年6月27日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末期股息[28]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中期股息每股1仙,金额为5006千港元,与2024年相同;拟派末期股息为零,2024年为每股1.5仙,金额7509千港元[29] - 2025年贸易应收账及票据总额188490千港元,较2024年的184982千港元有所增加;亏损拨备16597千港元,2024年为12646千港元[30] - 2025年贸易应付账及票据总额70842千港元,较2024年的90424千港元有所减少[31] - 集团给予顾客信贷期限为30天至120天不等[30] - 报告期内集团累计获各类专利授权14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01项、外观设计专利20项[37] - 集团旗下环保品牌绿团推出宝可梦与布鲁伊联乘品牌授权系列等多种文创产品[4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和银行结余及短期银行存款约1.99亿港元[5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营运资金盈余约2.13亿港元,2024年3月31日约2.35亿港元[5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净现金约1.2亿港元,2024年为1.49亿港元;股东权益约5.8亿港元,2024年为6.25亿港元[5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债务权益比率为13.6%,2024年为11%[51] - 2025年3月31日,集团账面净值合共约4800万港元资产已按予银行作抵押,2024年3月31日为800万港元[53] - 集团现雇用约2500名员工[55]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8%及3.0%,低于近二十年历史平均水平3.7%[59]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审议会计准则等事项[61] - 薪酬委员会由四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职责是向董事会建议董事及高级管理层酬金政策[6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回购、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无库存股份[65] - 公司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林光如兼任两职[66] - 全体董事确认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董事买卖证券准则[68]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后至业绩公告日期无重大披露事项[69] - 公司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70] - 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至8月27日暂停办理股份转让登记[71] - 股东须于2025年8月21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股份转让文件及股票[71] - 全年业绩公布可于港交所及公司网站阅览[72]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有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2]
星光集团(0040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5-27 12:25
公司资料提供 - 公司提供2024年年报补充资料[5] 购股计划相关数据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会计年度开始及结束时,可根据2022年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数目为51,463,528股[5]
利好来了,600403直线涨停!低估值资源股揭秘
证券时报网· 2025-03-13 13:09
算力行业 - 宏景科技3月12日晚宣布与Y公司签署7.21亿元《智算项目服务合同》,期限五年,提供服务器、组网配套、改配及算力服务 [1] - 受签约消息影响,早盘宏景科技高开高走,盘中一度涨超10%,今年以来股价频频创新高,截至昨日收盘年内累计涨幅近164%,但早盘算力产业链表现弱势,板块获利回吐压力大 [1] - 市场盛传互联网大厂算力订单潮将临,此前海南华铁、蓝耘科技公布37亿元左右算力大单,算力成数字经济核心生产力,宏景科技拿下大单有望业绩增长,激励更多企业投身智算领域 [2] - 杭钢股份、并行科技、宏景科技等10多只个股年内股价翻倍,随着股价上冲,获利回吐压力显现,年报披露高峰期资金或转向优质低估值股票 [2] 煤炭行业 - 早盘低估值板块反弹,煤炭板块大涨超4%,大有能源几分钟封涨停,截至上午收盘报3.36元/股,涨10.16%,总市值80亿元,带动煤炭板块活跃,美锦能源涨停,晋控煤业涨超6%,陕西煤业等跟涨 [3] - 大有能源从事煤炭开采和销售,产品多样,2024年1 - 9月营收38.73亿元,同比减15.28%,归母净利润亏损7.86亿元,同比减494.88%,涨停或与煤炭板块复苏、资金流向有关 [3] 低估值资源股 - 市场跌宕中低估值资源股受关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是利好,期货市场显示投资者押注美联储连续降息25个基点,源于鲍威尔鸽派表态 [4] - 证券时报·数据宝筛选出16只优质低估值、年内跌幅超10%资源股,要求评级机构数3家以上、滚动市盈率低于15倍、最新股息率2%以上,晋控煤业市盈率最低不足6倍,平煤股份等个股市盈率低于8倍 [4]
星光集团(0040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06 12:0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约700万港元溢利,去年同期约660万港元[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约为5.09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及短期银行存款约1.68亿港元[37][41] - 回顾期内,集团利息支出约16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230万港元[38][4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营运资金盈余约2.52亿港元,2023年同期约2.44亿港元[39][42]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9月30日集团为净现金状况,分别约1.23亿港元和1.58亿港元[39][42]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股东权益约6.45亿港元,2023年约6.24亿港元[39][42] - 2024年9月30日集团债务权益比率为7%,2023年为13%[39][4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账面净值约800万港元资产已抵押,2023年同期相同[40][4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508,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59,712千港元[105] - 本期溢利为7,0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647千港元[105][109]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26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874千港元[105]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1.45港仙,2023年同期为1.36港仙[105] - 股息为5,006千港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105] - 本期其他全面收益(除税后)为20,20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26,510千港元[109]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27,29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19,863千港元[10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99,16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90,021千港元有所增加[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401,168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400,030千港元略有增加[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总资产为936,55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891,439千港元有所增加[11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644,86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625,085千港元增长3.16%[11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291,689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66,354千港元增长9.51%[115] - 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公司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27,291千港元,其中本期溢利为7,090千港元[118] - 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4,836千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22,070千港元[122] - 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1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603千港元[122] - 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公司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24,95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740千港元[122] - 2024年4月1日至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7,98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增加4,727千港元[12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67,670千港元,较期初217,432千港元减少22.89%[12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银行及手头现金为143,547千港元,短期银行存款为24,123千港元[12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624,273千港元,负债总额未提及对比数据[11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2,220千港元,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1,185千港元[13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2,186千港元,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1,090千港元[133]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包装材料等产品收入494,196千港元,其他收入14,426千港元,总计508,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50,055千港元、9,657千港元,总计459,712千港元[1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508,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59,712千港元[152][1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经营溢利为10,19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919千港元[152][1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本期溢利为7,0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647千港元[152][1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分部资产为936,555千港元,3月31日为891,439千港元[15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分部负债为291,689千港元,3月31日为266,354千港元[156]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汇兑收益净额为1,22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835千港元[156]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60,29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47,552千港元[160]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1,46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311千港元[162]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個月,香港利得稅即期所得稅開支100千港元,2023年為728千港元;中國企業所得稅即期所得稅開支2,911千港元,2023年為3,600千港元;遞延所得稅2024年為3,011千港元,2023年為4,328千港元[168] - 2024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7,260千港元,2023年為6,874千港元;已發行普通股加權平均數2024年為500,633千股,2023年為506,635千股;每股基本盈利2024年為1.45港仙,2023年為1.36港仙[174]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期間,每股攤薄盈利相等於每股基本盈利,因無可攤薄的潛在股份[175][176] - 2024年4月1日物業、廠房及設備賬面價值335,513千港元,截至9月30日添置10,244千港元,出售266千港元,折舊及滙兌差異後期末賬面淨值337,955千港元;2023年同期期初347,349千港元,添置13,785千港元,出售221千港元,折舊及滙兌差異後期末319,592千港元[184] - 2024年4月1日投資物業賬面價值16,269千港元,截至9月30日期末賬面淨值15,971千港元;2023年同期期初16,866千港元,期末16,567千港元[184] - 2024年9月30日出租投資物業一年以內應收未來最低租賃付款801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為1,446千港元;一至兩年內2024年9月30日無,2024年3月31日為349千港元[18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使用权资产分别为土地使用权5886千港元、租赁土地4815千港元、建筑物70千港元、设备21596千港元,总计10825千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分别为5382千港元、6313千港元、76千港元、22550千港元,总计10779千港元[18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租赁负债中流动部分为3765千港元,非流动部分为1260千港元,总计5025千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分别为3535千港元、2970千港元,总计6505千港元[18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中土地使用权为264千港元、租赁土地86千港元、建筑物1793千港元、设备9千港元,总计2152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67千港元、86千港元、2094千港元,总计2452千港元[18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不可注销之经营租赁一年内应付金额为427千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691千港元[19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为266335千港元,减值拨备为15328千港元,净额为251007千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分别为182752千港元、12646千港元、170106千港元[19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应收票据为1565千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2230千港元[19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及票据总计252572千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为172336千港元[199]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向2025年1月10日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派发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港币1仙,将于2025年2月19日派发[9][11] - 2024年11月22日董事會宣佈擬派中期股息每股港幣1仙,股息總額約5,006,000港元,按2024年11月22日已發行股本500,633,288股計算;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幣1仙[180] - 應付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約7,510,000港元,每股普通股港幣1.5仙,已獲股東批准,將於2024年10月18日派發[180] 专利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91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14] - 华南地区上半年共获得实用型专利共计十项[21][22] - 华东地区上半年共获得九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27] - 华东地区上半年获得实用型及发明专利于共九项[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华南业务收入上升,并透过有效成本控制及智慧化推动措施录得盈利[14] - 受惠于外销市场气氛好转,华东业务上半年录得增幅,但内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消费降级均削减华东边际利润[14] - 东南亚业务轻微下跌并同样录得利润[1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华南业务保持溢利,预计下半年全球图书、贺卡市场气氛平淡,阻碍华南业务拓展[18][19] - 报告期内,华东地区因贺卡业务表现改善,整体收入增长[27] - 华东地区管理团队引入新客户,探索电商、制药和游戏卡领域需求,加速产能多元化发展[27] - 华东地区团队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合作开发贺卡海绵粘合机,在苏州月季园开发自动化暗工厂[27] - 东南亚业务期内收入下跌但仍录得盈利,管理团队有信心下半年业务改善[30][32] 公司荣誉 - 公司被香港市场学会授予“金禧香港名牌大奖”[16] - 集团获得香港市务学会颁发金禧香港卓越品牌大奖[17] - 韶关印刷文化教育基地获当地政府颁发多项称号[21][22] 公司运营管理 - 集团持续投入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韶关厂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交付准时率[21][22] - 集团创新环保产品品牌绿团(TEAM GREEN®)积极开拓业务,抖音及小红书旗舰店多项指标可观增长[24][25] 全球经济预测 - 2024和2025年全球增速预测值为3.2%,全球总体通胀率预计从2023年的6.7%降至2024年的5.8%和2025年的4.3%[31][33] 公司人员情况 - 集团现有约2600名员工[46] - 集团根据员工优势和发展潜能招聘和提拔人员,参照个人表现和市场薪金水平厘定薪酬[46] - 集团执行董事可能获薪酬委员会决定的酌情花红,部分员工达个人表现目标或集团达表现目标时可能获花红[46]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林光如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02,962,677股,占总股权40.54%[5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杨翠女士持有公司股份80,928,901股,占总股权16.17%[52] - 截至2024年9
星光集团(0040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2 18:1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508,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59,71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0.64%[2] - 同期毛利为90,90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8,56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63%[2] - 经营溢利为10,19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1,91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4.46%[2] - 本期溢利为7,0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64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6.66%[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1.45港仙,2023年同期为1.36港仙,同比增长约6.62%[4] - 股息为5,006千港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4]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27,29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19,863千港元[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总资产为936,55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891,439千港元增长约5.06%[8] - 权益总额为644,86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625,085千港元增长约3.16%[8] - 负债总额为291,689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66,354千港元增长约9.51%[8]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净额1,223千港元,出售物业等收益净额78千港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净额34千港元,政府补助3,932千港元,其他2,068千港元,总计7,335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835千港元、373千港元、65千港元、3,425千港元、2,174千港元,总计9,872千港元[21]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160,29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152千港元,投资物业折旧298千港元,物业等折旧19,465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47,552千港元、2,452千港元、299千港元、19,924千港元[23]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收入1,461千港元,融资成本95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311千港元、944千港元[24]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新增物业等设备10,244千港元,折旧21,915千港元,资本开支9,995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3,785千港元、22,675千港元、15,070千港元[16][1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香港利得稅開支10万港元,2023年同期為72.8万港元;中國企業所得稅開支291.1万港元,2023年同期為360万港元;遞延所得稅開支301.1万港元,2023年同期為432.8万港元[27]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726万港元,2023年同期為687.4万港元;已發行普通股加權平均數為500,633千股,2023年同期為506,635千股;每股基本盈利1.45港仙,2023年同期為1.36港仙[30] - 2024年及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期間,每股攤薄盈利相等於每股基本盈利,無可攤薄的潛在股份[31] - 擬派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幣1仙,金額為500.6万港元,與2023年相同;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約751万港元,每股普通股港幣1.5仙,已獲批准將於2024年10月18日派發[32] - 2024年9月30日,貿易應收賬款266,335千港元,減值撥備15,328千港元,淨額251,007千港元;應收票據1,565千港元;總計252,572千港元;3月31日貿易應收賬款及票據總額為172,336千港元[34] - 2024年9月30日,貿易應付賬款及票據按賬齡分析,1 - 90天為113,738千港元,91 - 180天為5,337千港元,181 - 365天為358千港元,超過365天為1,500千港元,總計120,933千港元;3月31日總計90,424千港元[36]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錄得約700万港元溢利,2023年同期約660万港元;營業額約5.09亿港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約11%[38] - 董事會建議向2025年1月10日名列股東名冊的股東,派發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個月中期股息每股港幣1仙,2023年同期相同,股息將於2025年2月19日派發[4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及短期银行存款约1.68亿港元[57] - 回顾期内,集团利息支出约16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230万港元[58]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营运资金盈余约2.52亿港元,2023年9月30日约2.44亿港元[58]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集团为净现金状况,分别约1.23亿港元和1.58亿港元[58] - 2024年9月30日集团债务权益比率为7%,2023年为13%[58] - 2024年9月30日,集团账面净值约800万港元资产已按予银行作抵押,2023年9月30日相同[6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包装材料等产品收入494,196千港元,其他收入14,426千港元,总计508,62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50,055千港元、9,657千港元、459,712千港元[13] - 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华南、华东、东南亚集团分部收入分别为379,203千港元、149,493千港元、71,277千港元,总计599,973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18,117千港元、130,437千港元、74,913千港元,总计523,467千港元[15][16][18] - 2024年9月30日,华南、华东、东南亚集团分部资产分别为633,551千港元、154,236千港元、148,768千港元,总计936,555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分别为593,398千港元、168,305千港元、129,736千港元,总计891,439千港元[20] - 2024年9月30日,华南、华东、东南亚集团分部负债分别为164,740千港元、98,470千港元、28,479千港元,总计291,689千港元;2024年3月31日分别为153,172千港元、93,974千港元、19,208千港元,总计266,354千港元[20] 业务发展与市场环境 - 集团广州厂区保持盈利,韶关厂区强化精益体系体现良好效益、贡献附加值,整体华南业务收入上升并录得盈利[44] - 受外销市场好转影响,华东业务上半年收入录得增幅,但内地市场竞争及消费降级削减边际利润,东南亚业务轻微下跌但录得利润[4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集团华南业务保持溢利,但预计下半年全球图书、贺卡市场平淡,阻碍业务拓展[46] - 回顾期内,华东地区因贺卡业务改善使总体收入录得增长,管理团队引入新客户,推动业务产能多元化发展[51] - 东南亚业务因客户项目推迟收入下跌,但仍盈利,管理团队加大食品、电子产品及医药业务投入,有信心下半年改善[5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增速为3.2%,全球总体通胀率将从2023年的6.7%降至2024年的5.8%和2025年的4.3%[56] 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 - 截至报告期,公司已取得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91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43] - 华南地区上半年共获得实用型专利10项,如信封袋自动封口机等[48] - 华东地区上半年共获得实用型及发明专利9项,包括多轴机械臂点珠机等[51] - 集团创新设计的环保产品品牌绿团在抖音及小红书旗舰店的粉丝数量、品牌关注度等均录得可观增长[49] - 集团坚持技术创新升级,推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优化产品线,巩固技术优势[43] 公司战略与管理 - 集团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及灵活财务计划,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提速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45] 税务信息 - 香港利得稅按利得稅兩級制徵收,首200万港元應課稅盈利按8.25%徵稅,其餘按16.5%計算;中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稅率為17%;馬來西亞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4%[26] 公司人员信息 - 集团现雇用约2600名员工[62] 公司公告与登记信息 - 2024年9月30日后至中期业绩公告日期,无重大须披露事项[72] - 公司将于2025年1月7日至1月10日暂停办理股份转让登记[74] - 股东须于2025年1月6日下午4时30分前交回股份转让文件及股票以获中期股息[74] - 自2024年12月18日起,公司香港股票过户登记分处更改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7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可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阅览[7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报告将寄交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刊登[75] - 公告日期为2024年11月22日[76]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为林光如、田诚、潘国政、黄伟国[76]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杨翠[7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裕光、郭琳广、谭竞正、罗君美[76] 会计准则采纳情况 - 2024年4月1日起公司采纳多项准则及诠释修订,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