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隽泰控股(00630)
icon
搜索文档
隽泰控股(0063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05 18:52
公司业务范围及产品 - 本集团自2011年起从事制造医疗设备业务,主要生产用于採血儀设备的高精度及高气蚀工具,如塑料管[3] - 近年来,本集团进一步开发了其他部件,如塑料注射器、針頭、接口及试纸槽,以扩大产品和服务组合[4] - 本集团提供各具设计及特色的醫療產品及部件,以满足市场需求,拥有产品开发团队[5] - 本集团主要通过识别客户需求、供应医疗设备和提供解决方案来开展医疗产品业务[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提供的医疗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分为採血儀管件及设备、用于医疗设备的定制部件和防疫相关产品[15] - 採血儀管件及设备是医疗产品业务收入的主要驱动力,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和孕妇[16] 客户及市场 - 客户主要包括经营医疗研发中心及零售商、贸易公司和医疗保健公司等[9] - 醫療產品業務主要客户收入明细:客戶A为13324千港元,客戶B为11611千港元,客戶C为11432千港元,客戶D为9050千港元,客戶E为3344千港元,其他客户为5661千港元,总收入为54422千港元[39] 生产及供应链管理 - 本集团以OEM及ODM模式生产採血儀管件及设备,规格根据客户订单而定[17] - 公司將向供應商採購醫療器械及部件,生產醫療產品[22] - 公司對供應商進行全面篩選,僅使用經採購部門批准之供應商[31] - 公司所有生產活動均在中國廣東省東莞市進行,定期對生產設施及設備進行檢查[32] - 公司生產的部件經過三個人工步驟,包括質量檢測、部件安裝、醫療設備測試[35] - 公司生產團隊將預估訂單所需的原材料數量,以最大限度降低陳舊庫存風險[30] 市场趋势及发展前景 -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全球成年人中有10.5%患有糖尿病,到2045年预计将增至每8人中有1人患病,约为7.83亿人,增幅达46%[42] - 中国约有1.4亿人患有糖尿病,公司认为市场需求稳定,将继续专注于开发优质医疗产品,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竞争力[43]
隽泰控股(0063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31 16:5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3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500万港元减少170万港元或6.8%[4] - 公司毛利4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10万港元减少220万港元或31.0%,毛利率降至21.1%[5] - 其他亏损(扣除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03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060万港元[6] - 分销成本减少50万港元至270万港元,行政开支减少1160万港元至1010万港元,降幅53.5%[8] - 财务费用为1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80万港元[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整体亏损29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为约365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60万港元增加约1790万港元[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9.67551792亿股每股面值0.05港元之已发行普通股,2022年12月31日为4.83775896亿股[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108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0万港元增加710万港元[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付债券为30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3090万港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53.3%(2022年12月31日:277.1%)[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6(2022年12月31日:1.7)[56]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3,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030千港元[95]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4,90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071千港元[95]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9,67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201千港元[95]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20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46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6,06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6,494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5,63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234千港元[9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6,5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589千港元[9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动用现金净额为8,42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8,176千港元[98]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342千港元,2022年同期动用1,452千港元[98]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4,19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13千港元[9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较2022年同期下降7.07%((25030 - 23259) / 25030),亏损较2022年同期收窄8.29%((11390 - 10445) / 11390)[114][115] - 2023年6月30日较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报告分部资产下降3.29%((162357 - 157002) / 162357),可报告分部负债下降4.69%((79203 - 75490) / 79203)[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报告分部收入为23,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030千港元[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29,67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201千港元[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持作买卖投资之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为11,01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680千港元[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列账之财务负债之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为9,298千港元,2022年无此项亏损[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付债券利息为1,41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781千港元[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1,7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877千港元[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4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6千港元[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计算基于期内亏损29,673千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83,776千股;2022年同期亏损30,201千港元,加权平均数884,235千股(经重列)[1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亏损与每股基本亏损相同,因无已发行具潜在摊薄影响之普通股[12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120,91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6,741千港元[132]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累计减值亏损)3个月内2023年6月30日为1,88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235千港元;3个月以上但6个月内2023年为1,938千港元,2022年为13,043千港元;6个月以上2023年为22,206千港元,2022年为437千港元[134] - 应收贷款年利率介乎4%至12%(2022年12月31日相同),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净额为94,27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0,117千港元[132][13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95,40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011千港元[138] - 贸易应付款项6个月以上2023年6月30日为57,0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1,010千港元[138] - 法定股本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2023年6月30日股份数目为80,000,000,000股,金额为4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2023年1月1日股份数目为483,775,896股,金额为24,189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股份数目为967,551,792股,金额为48,378千港元[141] - 董事及其他主要管理层成员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薪金及短期雇员福利为42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38千港元[14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医疗产品业务收入16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0万港元或3.5%,占总收入70.4%[11] - 医疗产品业务分部溢利1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00万港元[13] - 塑胶产品业务收入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0万港元或50.0%,占总收入2.7%[15] - 塑胶产品业务分部溢利2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0万港元[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收入为3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30万港元减少100万港元或76.9%,占集团总收入的1.1%[18] - 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毛利为1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20万港元),毛利率为17.9%(2022年6月30日:14.7%)[18] - 楼宇承包工程业务分部亏损较2022年同期的80万港元减少60万港元或75.0%,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0万港元[18][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贷业务贷款利息收入为6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50万港元增加50万港元或9.1%,占集团总收入的25.8%[23] - 放贷业务分部亏损为8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亏损130万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的未偿还本金及利息为943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9010万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投资因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变动录得未变现及已变现亏损净额110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亏损1070万港元)[25] - 证券投资分部亏损为110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亏损1070万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19只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2390万港元[26] 汇隆控股相关投资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汇隆控股有限公司股权百分比为1.4%,期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为234.4万港元,公允价值为1113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百分比为6.9%[29] - 截至2023年4月30日,滙隆录得拥有人应占经审核亏损净额1.124亿港元[30] - 集团于滙隆的投资总额约为4550万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1.9527亿股滙隆股份,占滙隆1.4%股权,权益账面价值约为1110万港元,占公司资产总值约6.9%[33] 供股相关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按每持有一股股份获发一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供股,并于2023年2月1日完成[44] - 2023年2月1日发行483,775,896股供股股份,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650万港元[45]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71.4%(3320万港元)用于偿还应付债券,约28.6%(1330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约3320万港元用于偿还应付债券,约160万港元用于支付员工薪资,约20万港元用于支付债券利息,约520万港元用于现有业务营运资金[4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按每持有一股股份获发一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供股,并于2月1日完成[141] 公司人员及股息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30名员工(2022年12月31日:30名)[60]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6月30日:无)[61] 董事持股相关 - 董事张亨鑫、贾明晖、欧阳铭贤分别持有相关股份3,724,000股,各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38%[64] 购股计划相关 - 公司于2015年6月30日采纳购股计划,由股东在同日股东大会批准[67] - 授出的购股期权须在28天内接纳,承授人需支付1.00港元作为代价[71] - 购股期权行使价由董事会决定,不得低于规定三者中的最高者[72] - 因行使购股期权可发行股份上限不超采纳计划当日已发行股本10%[74] - 12个月内授予各合格参与者股份总数不超授出当日已发行股份1%[77] - 12个月内授予主要股东等购股期权超已发行股本0.1%且价值超500万港元需股东批准[77] - 购股期权行使期由董事会决定,不得超授出后10年[79] - 购股期权计划有效期10年,将于2025年6月29日营业结束时届满[79] - 相关股份为公司2020年5月4日按每股0.435港元行使价授出的购股期权[65] - 公司获授权更新计划授权上限,可发行最多48,377,589份购股期权,行使已授出但未行使的购股期权发行股份不得超已发行股份30%[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购股期权计划下未行使购股期权总数为85,600,000份[83] 公司权益及管治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除公司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外,无人在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拥有记入登记册的权益或淡仓,或拥有5%或以上投票权股份权益[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主席与董事总经理职务合并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86][88]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全面遵守规定标准[90]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讨论财务报告事宜[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3]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及准则相关 - 公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惟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财务工具除外[105] - 本中期期间,公司采纳了2023年1月1日
隽泰控股(0063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8 20:39
整体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3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0万港元或6.8%][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4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20万港元或31.0%,毛利率降至21.1%][6]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亏损203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60万港元有所增加][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整体亏损297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50万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3259亿港元,较2022年的2.503亿港元有所下降][96]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490.6万港元,较2022年的707.1万港元减少][96]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967.3万港元,2022年为3020.1万港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23,259千港元,可报告分部溢利为 - 10,445千港元][1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25,030千港元,可报告分部溢利为 - 11,390千港元][116] - [可报告分部收入2023年上半年为23,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030千港元;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2023年上半年为29,67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201千港元][121] 各业务板块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医疗产品业务收入16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0万港元或3.5%,占总收入70.4%][12] - [2023年上半年医疗产品业务分部溢利1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00万港元][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塑胶产品业务收入减少60万港元或50.0%至6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2.7%][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塑胶产品业务分部溢利从去年同期30万港元减至20万港元][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收入减少100万港元或76.9%至3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1.1%][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毛利率从14.7%增至17.9%,分部亏损减少60万港元或75.0%至20万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贷业务贷款利息收入增加50万港元或9.1%至60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25.8%][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放贷业务应收贷款未偿还本金及利息为9430万港元,分部亏损为80万港元][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投资未变现及已变现亏损净额为1100万港元,分部亏损为1100万港元][26] 成本与费用 - [2023年上半年分销成本降至270万港元,行政开支降至10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3.5%][9]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140万港元][10] - [持作买卖投资之公允价值变动亏损2023年上半年为11,01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680千港元;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列账之财务负债之公允价值变动亏损2023年上半年为9,298千港元,2022年同期无此项亏损][122] - [财务费用2023年上半年为1,4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788千港元][121][122] - [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2023年上半年为1,7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877千港元][12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23年上半年为14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6千港元][123][13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之减值亏损净额2022年上半年为490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无此项亏损][123] - [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2023年上半年为17,90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865千港元][123] - [服务成本2023年上半年为44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94千港元][123] - [2023年上半年董事及其他主要管理层成员薪金及短期雇员福利为426,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438,000港元][144]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为约365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60万港元增加约1790万港元][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9.67551792亿股已发行普通股,2022年12月31日为4.83775896亿股][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来自金融机构总借贷为零,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108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0万港元增加710万港元][52][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付债券为30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090万港元),包括不同到期时间的非上市债券][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53.3%(2022年12月31日为277.1%)][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6(2022年12月31日为1.7)][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抵押资产作借贷担保,并无重大或然负债][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20.6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634.6万港元略有下降][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6068亿港元,较2022年末的1.66494亿港元减少][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563.2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9923.4万港元减少][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84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372.2万港元增加][97][9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可报告分部资产为157,002千港元,可报告分部负债为75,490千港元][11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报告分部资产为162,357千港元,可报告分部负债为79,203千港元][118]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2年12月31日的126,741,000港元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120,910,000港元][133]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2年12月31日的61,010,000港元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58,416,000港元][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扣除累计减值亏损)3个月内为1,889,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235,000港元大幅减少][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6个月以上为57,036,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1,010,000港元][139] - [应收贷款年利率介乎4%至12%,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137] 现金流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动用现金净额为842.3万港元,较2022年的1817.6万港元减少][99]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34.2万港元,2022年动用145.2万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419.9万港元,较2022年的1621.3万港元减少][99] 供股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按每持有一股股份获发一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供股,并于2023年2月1日完成][45] - [2023年2月1日发行483,775,896股供股股份,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650万港元,71.4%(约3320万港元)用于偿还应付债券,28.6%(约1330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约3320万港元用于偿还应付债券,约160万港元用于支付员工薪资,约20万港元用于支付债券利息,约520万港元用于现有业务营运资金,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预计在2023年12月31日或之前使用][4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按每持有一股股份获发一股供股股份的基准进行供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从2023年1月1日的483,775,896股增至2023年6月30日的967,551,792股][142] 投资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19只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2390万港元][27] - [公司拟多元化投资组合,采取审慎投资态度及制定投资策略,提高资本利用率和带来额外投资回报][28] - [集团投资战略为构建多元化及灵活的投资组合,最大化可持续长期回报并努力实现高增长,传统业务将继续稳定增长][33] - [集团将维持多元化投资组合以降低潜在金融风险,董事将不时评估投资组合表现进度][37] - [集团对滙隆的投资总额约为455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拥有1.9527亿股滙隆股份,占1.4%股权,权益账面价值约为1110万港元,占公司资产总值约6.9%][34] 业务策略 - [公司将继续投标公共及私营部门项目,管控合约和运营成本,发展放贷业务][22][24] - [滙隆对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正审阅现有资产结构及业务策略,可能作出调整以整合资源][31] - [滙隆将寻找机会盘活棚架搭建业务,继续专注于利润率较高及发展潜力大的业务,如放贷业务][31] - [集团将坚持基于多元化业务组合,制定、评估及修订业务策略,合理分配资源,维持流动资金并提高运营效率][38]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30名员工(2022年12月31日为30名),员工薪酬基于表现、经验并参考行业惯例][61] 股息政策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6月30日:无)][62]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2023年及2022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125] 董事权益 - [张亨鑫、贾明晖和欧阳铭贤三位董事分别持有公司372.4万股相关股份,各占已发行股本约0.38%,该等股份为2020年5月4日按每股0.435港元行使价授出的购股权][65][66] 购股计划 - [公司于2015年6月30日采纳购股计划,旨在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以作奖励或回报][68][69] - [购股计划的合资格参与者包括公司雇员、非执行董事、供应商、客户等九类人员或实体][70][71] - [授出的购股须在28日内接纳,承授人接纳时需支付1港元作为代价,董事会有权决定缴款期限][72] - [购股行使价由董事会决定,不得低于授出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中的最高者][73][74] - [因行使所有购股可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采纳计划当日已发行股本的10%,公司可征求股东更新上限][75] - [12个月内授予各合资格参与者的购股已发行及可能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已发行股份的1%,除非获股东批准][78] - [12个月内授予主要股东等的购股超已发行股本0.1%且价值超500万港元,须事先经股东批准][78][79] - [购股行使期由董事会决定,不得超授出后10年,无最短持有期限要求][80] - [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将于2025年6月29日营业结束时届满][80] - [公司获授权更新计划授权上限,可发行最多48,377,589份购股权,行使已授出但未行使购股时发行股份不得超已发行股份30%][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购股计划下未行使购股权为85,600,000份][84] 企业管治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除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外,无人在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有记入登记册的权益或淡仓,也无人间接拥有5%或以上有投票权股份权益][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除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外,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87] - [2023年上半年,张亨鑫同时担任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董事会认为职务合并符合股东利益,公司将适时检讨架构][89]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2023年上半年全体董事遵守规定标准][91]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讨论财务报告事宜][93] 证券交易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94] 财务报表编制 - [公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惟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财务工具除外][106] - [本中期期间,公司采纳了所有相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未对会计政策和呈报数额产生重大变动][108] - [公司未提早应用任何于本期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09] 经营分部 - [公司按主要经营决策者审阅的报告确定经营分部][110] - [
隽泰控股(0063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8-08 19:02
购股计划数据 - 截至2022年1月1日和12月31日,根据计划授权授出及可发行的购股权总数均为48,377,589份[3] - 购股计划无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3] 年报资料说明 - 补充资料不影响2022年报其他资料,除披露内容外,2022年报其他资料不变[4]
隽泰控股(0063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8:0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为6920.7万港元,2021年为7189.1万港元,减少268.4万港元,降幅3.8%[3][7] - 2022年年度亏损为1.04251亿港元,2021年为1810.8万港元[3]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858.9万港元,2021年为1.14824亿港元[3] - 2022年总资产为1.7284亿港元,2021年为1.84777亿港元[3]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858.9万港元,2021年为1.14824亿港元[3] - 2022年每股资产净值为23.7港仙(经重列),2021年为3.84港仙[3] - 2022年流动比率为1.7,2021年为2.3[3] - 2022年总债务与总资产比率为0.9,2021年为0.4[3] - 2022年总资产回报率为 - 60.3%,2021年为 - 9.8%[3] - 2022年销售回报率为 - 150.6%,2021年为 - 25.2%[3]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6920万港元,较去年减少270万港元或3.8%,主要因医疗产品和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收入减少[22] - 2022年公司毛利为1680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270万港元或19.1%,毛利率增加4.6个百分点至24.2% [23] - 2022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或亏损录得亏损1630万港元,较2021年转盈为亏,主要因证券投资业务相关公允价值变动[24] - 2022年分销及行政开支为2880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1330万港元或85.8%,主要因年内确认以股份为基础之付款[25] - 2022年财务成本为120万港元,2021年为300万港元,为应付债券及租赁负债之利息[26]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整体亏损为1.043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8620万港元或476.2%,主要因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7470万港元[2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净值为1860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48亿港元减少9620万港元[81] - 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金融机构总借贷为零;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37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100万港元[8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应付债券为3090万港元,为向独立第三方发行的非上市债券[8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277.1%,2021年12月31日为25.8%[8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7,2021年12月31日为2.3[8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楼宇承包工程业务面临挑战,收入较去年减少,利润率收缩,经营亏损增加[12] - 2022年放贷业务分部业绩转盈为亏,证券投资业务录得分部溢利[14] - 2022年医疗产品收入为5440万港元,较2021年的5670万港元减少4.1%或23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78.6%[31] - 2022年医疗产品分部业绩亏损2560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分部溢利50万港元[34] - 2022年塑胶产品收入为110万港元,较2021年的40万港元增加175%或7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1.6%[37] - 2022年塑胶产品分部业绩亏损约78.8万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约21万港元[39] - 2022年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收入为270万港元,较2021年的410万港元减少140万港元或34.1%,占集团总收入的3.9%[41] - 2022年楼宇承包工程业务分部业绩收益为4.2万港元,2021年同期分部亏损为760万港元[41] - 2022年公司放贷贷款利息收入为1090万港元,较上一年增加20万港元或1.9%,占集团总收入15.8%[46] - 2022年放贷业务亏损3910万港元,2021年为盈利100万港元[46] - 2022年确认应收贷款及利息预期信贷亏损及撇销减值亏损净额分别约4740万港元和0港元,2021年分别约为910万港元和500万港元[51] - 2022年集团证券投资已变现收益约25.4万港元,2021年为2万港元[69] - 2022年集团因香港上市股本证券持作买卖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录得未变现亏损490万港元,2021年为收益1550万港元[69] - 2022年证券投资分部亏损460万港元,2021年为溢利1550万港元[69] 放贷业务相关情况 - 2022年公司收到40项贷款重续申请并均获批[52] - 2022年末贷款组合本金额介乎约10万至100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4.0%至12.0%,1年内到期[55] - 2022年末贷款组合有74名借款人,包括68名个人客户和6名公司客户,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均无抵押[55] - 2022年末应收最大借款人贷款及利息净额约720万港元,占集团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8.0%[55] - 2022年末应收五大借款人贷款及利息净额约占集团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25.6%[55] - 公司放贷业务按建信财务借贷指引及程序手册授出及批准贷款[57] - 董事会审批贷款申请会考虑申请人信用、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57] - 通常债务逾期3个月,建信财务将发催款函;逾期6个月以上,考虑采取法律行动[67] - 建信财务贷款审批流程包括借款人申请、收集文件、董事审查批准、编制信贷分析备忘录、董事会最终审批等[60] - 有担保贷款监控中,若抵押品价值不足或贷款价值比率超标,建信财务可要求借款人采取措施使比率恢复可接受水平[62] - 无担保贷款负责人员需定期审查,若客户财务状况恶化,建信财务可要求客户偿还贷款[63] - 董事通过负责人员通知和审查信贷风险评估结果意识到结余无法收回,集团评估基于多方面因素[66] - 放债业务受香港《放债人条例》监管,建信财务全面遵守适用法律法规[68] 公司业务策略 - 2023年公司将坚持多元化业务组合,制定、评估及修订业务策略,促进业务发展[17] - 公司将优化业务组合,探索潜在盈利业务和投资商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增长[19] 公司投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对滙隆控股投资总额约4550万港元,持有1.9526亿股,占股1.4%,权益账面价值约1340万港元,占公司资产总值约7.8%[76] - 滙隆控股2023年1月31日止九个月录得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未经审核亏损净额3790万港元[72] - 除滙隆控股外,2022年12月31日其他投资占集团资产总值均不超5%[78] 公司股份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完成股份合并,每5股每股面值0.01港元股份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0.05港元股份[8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4.83775896亿股每股面值0.05港元已发行普通股[84]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数量为30名,与2021年持平[93] - 张亨鑫39岁,2016年9月6日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2017年1月31日任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等职[95] - 贾明晖32岁,2016年9月30日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有国际金融及项目管理经验[96] - 陈自强33岁,2017年10月11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3月27日已辞任[99][100] - 欧阳铭贤47岁,2018年3月15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多公司任公司秘书等职[101] - 欧阳铭贤在会计、税务、财务及审核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101] - 郭镇辉于2018年3月15日加入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5年制造和管理经验[105]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除若干披露的偏离外[108] - 全体董事确认在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面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09] - 董事会现由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1] - 董事会计划每年至少举行4次定期会议,2022年举行了2次会议[113] - 2022年董事会定期会议需提前至少14天发出通知[113] - 2022年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其他董事避席情况下举行了1次会议[114] - 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第3.10条,委任至少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其中至少1名具备专业资格或相关财务管理专长[118] - 根据公司细则第87条,三分之一董事须在公司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每名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121] - 董事会成员无重大相关关系,超三分之一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2] - 2022年各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的情况:执行董事张亨鑫、贾明晖出席董事会会议5/5、股东大会3/3;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自强(2023年3月27日辞任)、欧阳铭贤、郭镇辉出席董事会会议5/5、股东大会3/3[125] - 2022年各董事培训情况:执行董事张亨鑫、贾明晖阅读相关资料;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自强参加专业机构提供/认可之课程/研讨会并阅读资料,欧阳铭贤参加课程/研讨会,郭镇辉参加课程/研讨会并阅读资料[130] - 董事会负责制定及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及持续专业发展等多项企业管治职责[132] - 公司为董事及高级职员安排了责任保险及弥偿[133] - 根据企业管治守则,主席及行政总裁职责应分开,但2022年张亨鑫担任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公司认为此安排符合股东最佳利益,将适时检讨[135][136][137] - 公司设立了薪酬委员会,有特定书面职权范围,可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39] - 薪酬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提出公司所有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政策及架构的建议,无个别董事参与自身薪酬决策,采用特定模式提出建议[140]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举行了两次会议[143] - 薪酬委员会成员陈自强、欧阳铭贤、张亨鑫出席会议次数与资格次数比均为2/2,陈自强于2023年3月27日辞任[144] - 薪酬委员会检讨及建议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薪酬待遇[144] - 提名委员会负责至少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多元化等工作[146]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和董事提名政策[148][150]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内举行两次会议[154] - 提名委员会成员张亨鑫、陈自强、郭镇辉出席会议次数与资格次数比均为2/2,陈自强于2023年3月27日辞任[155] - 提名委员会年内检讨董事会架构等、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等多项职责[155] - 审核委员会已设立并订立书面职权范围,可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57] - 审核委员会负责检讨及监察集团财务报告等程序并向董事会提供意见[158]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年内举行两次会议[159] - 审核委员会成员欧阳铭贤、陈自强、郭镇辉出席会议次数均为2/2[160] - 投资与管理委员会就百分比率等于或高于5%的交易向董事会提建议[164] - 集团就核数服务向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支付费用450千港元[167] - 审核委员会与核数师共同审阅截至2021年12月31日经审核财报及2022年6月30日未经审核中期财报[160] - 审核委员会审阅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报告、合规事宜等多项职责[160][161] - 投资与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监督公司日常运营、监控集团投资[164][165] - 董事会负责监管集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并检讨有效性[171] - 集团采用含风险辨认、评估和管理的风险管理系统[173] - 管理层按风险消除、减低水平、监控三种方式管理风险[176][177] - 董事负责按规定编制集团财务报表并采用适当会计政策[167] - 公司实施内部监控制度,涵盖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方面[180] - 公司规范内幕信息处理及发布,采取措施防止违反披露规定[186] - 公司未设内部审核部门,委任独立内部监控审阅顾问进行相关审查[188] - 董事会及相关方对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进行年度审阅,涵盖财务、运营及合规监控[191] - 内部监控顾问与员工面谈、审阅文件、评估不足并提供改善意见,结果报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192] - 董事会检讨时考虑资源、风险变化、管理层监控等范畴,认为2022年相关制度有效且足够[193][194] 公司股东沟通与合规情况 - 董事会重视与股东沟通,通过股东周年大会和特别大会与股东对话[196] - 公司中期报告及年报在法定期限前寄发股东[197] - 股东周年大会通告提前至少20个完整营业日发出,其他大会提前至少10个完整营业日发出[198]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有关投票表决规定,大会决议分开投票[200] 公司外币风险情况 - 公司货币资产、负债及交易主要以美元、人民币和港元计值,潜在外币风险相对有限[91][92]
隽泰控股(0063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4-03 06:0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入为67,159千港元,较2021年的71,891千港元有所下降[2] - 2022年公司毛利为14,717千港元,2021年为14,115千港元[2] - 2022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4,251千港元,2021年为18,108千港元[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104,251千港元,2021年为18,108千港元[2] - 2022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9.13港仙,2021年为3.32港仙[2]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6,346千港元,2021年为22,776千港元[3] - 2022年流动资产为166,494千港元,2021年为162,001千港元[3] - 2022年流动负债为99,234千港元,2021年为69,514千港元[3]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8,589千港元,2021年为114,824千港元[3] - 公司有五个可报告分部,2022年来自外部客户收入总额为67,159千港元,2021年为71,891千港元[15][17][18] - 2022年可报告分部业绩为8,130千港元,2021年为9,265千港元[17][18] - 2022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104,251千港元,2021年为18,108千港元[18] - 2022年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范围内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为56,224千港元,2021年为61,205千港元[20] - 2022年来自其他来源收入为10,935千港元,2021年为10,686千港元[20] - 2022年其他收益及其他收入或亏损为 - 16,341千港元,2021年为680千港元[20] - 2022年员工成本为4,153千港元,2021年为5,337千港元[21]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86千港元,2021年为346千港元[21] - 公司2022年总收入672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470万港元或6.5%[28] - 2022年毛利1470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60万港元或4.3%,毛利率增至21.9%[29] - 2022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亏损1630万港元,较2021年转盈为亏[30] - 2022年分销及行政开支2890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1340万港元或86.5%[31] - 2022年财务成本120万港元,较2021年的300万港元减少[3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整体亏损1.043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8620万港元或476.2%[3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为1860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48亿港元减少9620万港元[5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370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70万港元减少100万港元[5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149.9%(2021年12月31日:25.8%)[5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7(2021年12月31日:2.3)[5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医疗产品收入544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230万港元或4.1%[34] - 2022年塑胶产品收入110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70万港元或175%[36] - 2022年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收入7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340万港元或82.9%[38] - 2022年放贷贷款利息收入1090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20万港元或1.9%[41]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2022年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两个年度无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21][22] - 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两个年度无应课税溢利未作拨备[23] 股权及证券持有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16只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3600万港元[4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中国钱包支付集团有限公司1.7%股权,收益为-408万港元,公允价值为137.7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0.8%[4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滙隆控股有限公司1.4%股权,收益为351.6万港元,公允价值为1347.4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7.8%[44] 股本及股份相关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4.83775896亿股每股面值0.05港元的已发行普通股[54] - 2022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8560万股[66] - 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购股期权变动:年初尚未行使3724万股,年内已授出2418万股,购股期权调整减少3424万股,没收减少1862万股,年末尚未行使8560万股[66] - 2022年4月21日授出购股期权前股份收市价为0.076港元,理论价值为0.38港元[66] 股息情况 - 董事会未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股息,2021年也无派息[67] 合规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年,公司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但有若干偏离[69] - 全体董事确认2022年度已全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标准守则规定[70] 证券交易情况 - 2022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1] 审核委员会组成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欧阳铭贤和郭镇辉组成[72] 核数师情况 - 集团核数师开元信德核对初步公告与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草稿财务数字一致,但未作核证[74] 借贷情况 - 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金融机构的总借贷为零[55] 应付债券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应付债券为3110万港元[57] 雇员数量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30名雇员,与2021年12月31日数量相同[62]
隽泰控股(00630)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9-28 19: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确认应收贷款及利息预期信贷亏损净额约910万港元,2020年约为2240万港元;2021年撇销产生减值亏损净额约500万港元,2020年无[6] 放贷业务申请情况 - 2021年收到31项贷款重续申请并均获批及重续[6] 贷款业务数据指标 - 2021年12月31日贷款本金额介乎约10万港元至1000万港元,年利率介乎6.0%至12.0%且于一年内到期[7] - 2021年贷款组合有35名借款人,包括30名个人客户及5名公司客户,所有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均无抵押[7] - 2021年12月31日,应收最大借款人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约810万港元,约为本集团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的8.1%[7] - 2021年12月31日,应收五大借款人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约为本集团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的37.2%[7] 放贷业务逾期处理 - 债务逾期3个月,建信财务将向客户发出催款函[13] - 债务逾期6个月以上,建信财务将考虑采取法律行动[13] 放贷业务法规遵循 - 放贷业务受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债人条例》规管[13] - 建信财务已全面遵守适用法律法规[13] 年报资料情况 - 额外资料不影响年报所载其他资料,年报内容保持不变[14] 公司公告信息 - 隽泰控股有限公司公告日期为2022年9月28日[15] 公司人员情况 - 公告日期时,执行董事为张亨鑫先生及贾明晖先生[15] - 公告日期时,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自强先生、欧阳铭贤先生及郭镇辉先生[15]
隽泰控股(0063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6 16:35
AMCO UNITED HOLDING LIMITED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 630)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with limited liability)(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2022 INTERIM REPORT 中期報告 * For identification purposes only 僅供識別 | --- | --- | --- | |------------------------------------------------------------------|----------------------------------|----------| | | | | | | | Contents | | | | 目錄 | |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 2 | |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Other Information | 企業管治及其他資料 | 13 | |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 ...
隽泰控股(00630)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8 20:37
ANNUAL REPORT 2021 年報 AMCO UNITED HOLDING LIMITED 雋泰控股有限公司 AMCO UNITED HOLDING LIMITED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 630) (Incorporated in Bermuda with limited liability)(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2021 Annual Report 年報 * For identification purposes only 僅供識別 | --- | --- | --- | |------------------------------------------------|--------------------------|----------| | | | Contents | | | | 目錄 | | FINANCIAL HIGHLIGHTS | 財務摘要 | 2 | | CORPORATE INFORMATION | 公司資料 | 3 | | CHAIRMAN'S STATEMENT | 主席報告 | 5 | |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 ...
隽泰控股(00630)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3 19:0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9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770万港元增加210万港元或7.6%[7]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9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80万港元增加120万港元或15.4%,毛利率增至30.5%[8] - 2021年上半年其他亏损(扣除其他收入及收益)录得收益11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0万港元[9] - 2021年上半年分销成本增至343万港元,行政开支减至16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7%,财务费用150万港元[14][1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整体亏损1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80万港元减少1060万港元或89.8%[1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301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321亿港元减少约200万港元[55][5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公司来自金融机构的总借贷为零[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380万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10万港元减少30万港元[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应付债券为3220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3370万港元),债券本金总额为3000万港元,年利率10%,2021年10月12日到期[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2.0%(2020年12月31日:22.7%)[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均为2.2(2020年12月31日:3.8)[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存货销售周转期为0天(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47天(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50天)[5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9,845千港元,较2020年的27,668千港元增长7.87%[134] - 同期,公司毛利为9,089千港元,较2020年的7,792千港元增长16.65%[134] - 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245千港元,较2020年的12,150千港元大幅收窄89.75%[134] - 期内亏损为1,245千港元,较2020年的11,810千港元收窄89.46%[13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5港仙,较2020年的0.62港仙大幅收窄91.94%[13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0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77千港元减少100%[136] - 流动负债中应付债券为32,153千港元,而2020年12月31日为0千港元[136] - 经营活动动用之现金净额为174千港元,较2020年的1,762千港元减少90.13%[134] - 融资活动动用之现金净额为128千港元,而2020年产生现金净额17,136千港元[13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301千港元,而2020年增加净额15,375千港元[13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收入为29,845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7,668千港元增长7.87%[158] - 2021年可报告分部收入和综合收入均为29,845千港元,2020年为27,668千港元;2021年可报告分部溢利为11,189千港元,2020年亏损为4,314千港元[178] - 2021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1,245千港元,2020年为12,150千港元[178] - 2021年上半年汇兑(亏损)╱收益净额为 - 1千港元,2020年为 - 164千港元;持作买卖投资之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1,358千港元,2020年亏损为1,609千港元[182] - 2021年利息收入为1千港元,与2020年持平[182] - 2021年应付债券利息为1,488千港元,较2020年的1,492千港元略有下降;2021年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0千港元,2020年为43千港元[184] - 2021年财务费用为1,488千港元,2020年为1,535千港元[184] - 2021年未分配全体收入为0千港元,2020年为1,191千港元;2021年未分配全体开支为10,946千港元,2020年为7,492千港元[178] - 2021年上半年雇员成本(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2543千港元,2020年为5032千港元[186] - 2021年上半年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97千港元,2020年为125千港元[186] - 2021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77千港元,2020年为692千港元[186] - 2021年上半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之减值亏损净额为427千港元,2020年为4734千港元[186] - 2021年上半年确认为开支之存货成本为15792千港元,2020年为9516千港元[186] - 2021年上半年服务成本为4964千港元,2020年为10360千港元[186] - 2020年上半年递延税项抵免为340千港元,2021年为0[188]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2021年和2020年上半年均无利得税拨备[188][189] - 2021年和2020年上半年均无股息支付、宣派或建议,董事会不建议支付中期股息[196] - 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计算期内亏损为1245千股,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418879;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11810千股和1911173[20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医疗产品业务收入18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050万港元增加790万港元或75.2%,占总收入61.6%[16] - 2021年上半年医疗产品业务分部溢利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0万港元[21] - 2021年上半年塑胶产品业务收入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0万港元增加280万港元或140%,占总收入10.1%[23] - 2021年上半年塑胶产品业务分部溢利1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万港元[2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收入为280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170万港元减少890万港元或76.1%,占集团总收入的9.4%[26][27] - 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毛利为30万港元(2020年6月30日:130万港元),毛利率为11.9%(2020年6月30日:11.1%)[26][27] - 楼宇承包工程业务分部亏损较2020年同期的330万港元减少200万港元或60.6%,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30万港元[26][2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放贷业务贷款利息收入为5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0万港元或7.7%,占集团总收入的18.9%[30][32] - 放贷业务分部溢利为60万港元(2020年6月30日:40万港元)[30][32] - 2020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未偿还本金及利息为1.363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1.355亿港元)[30][32] - 2021年6月30日,根据预期亏损模式已就应收贷款作出2640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2630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的亏损拨备[30][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证券投资因香港上市股本证券持作买卖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录得未变现收益1140万港元(2020年6月30日:亏损160万港元)[35][37] - 证券投资分部溢利为1140万港元(2020年6月30日:亏损160万港元)[35][3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的十五只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3610万港元[36][37] - 2021年上半年,医疗设备业务收入为18,380千港元,可报告分部溢利为369千港元;塑胶模具业务收入为3,024千港元,溢利为151千港元;楼宇承包工程业务收入为2,810千港元,亏损为1,288千港元;放贷业务收入为5,631千港元,溢利为600千港元;证券投资溢利为11,357千港元[158] 公司投资相关情况 - 中国钱包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拥有人应占经审核亏损净额5110万港元[41] - 汇隆2021年4月30日止年度录得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的经审核亏损净额1290万港元[41] - 2021年6月30日,集团上述投资均未占集团资产总值的5%以上[41][42] 公司业务策略 - 公司认为集团所持投资未来表现将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会维持多元化投资组合并评估表现进度[45][46] - 2021年充满挑战,公司将基于多元化业务组合制定、评估及修订业务策略,重新配置资源[48][50] - 公司将专注管理营运资金和控制成本维持流动资金,利用组织结构提高营运效率[49][51] - 公司将调整优化业务组合,探索盈利商机和增长潜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53][54] - 中国钱包将利用现有技术多元化收入流,探索交互式虚拟现实游戏商机[41] 公司人员及股权相关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有29名雇员(2020年12月31日:31名)[65]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0年6月30日:无)[6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董事张亨鑫、贾明晖、欧阳铭贤分别持有1862万股相关股份,各占已发行股本约0.77%[71] - 上述相关股份为公司于2020年5月4日按行使价每股0.087港元授出的购股期权[7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龚宏伟持有公司126,43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23%[118] 公司购股计划相关 - 公司于2015年6月30日采纳购股计划,目的是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作为奖励或回报[74] - 授出之购股须于28日内接纳,承授人应支付1.00港元作代价[78] - 购股行使价不得少于授出日期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股份面值之最高者[78] - 因行使购股可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不得超公司已发行股本10%,公司可征求股东批准更新上限[78] - 截至授出日期止12个月内,发行及可能发行予各合资格参与者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当日已发行股份1% [80][83] - 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或其联系人授出购股多于已发行股本0.1%且价值高于500万港元,须事先经股东批准[80][83] - 购股行使期由董事会决定,但不得于授出10年后行使,无最短持有期限规定[81][83] - 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将于2025年6月29日营业结束时届满[81][83] - 2021年6月29日公司获授权更新计划授权限额,最多发行241,887,948份购股[82] - 任何时间行使未行使购股可发行股份不得超当时已发行股份30% [82] - 公司获授权更新计划授权上限,可根据购股计划发行最多241,887,948份购股权,行使所有尚未行使购股权发行股份不得超已发行股份30%[84] - 董事张亨鑫、贾明辉、欧阳铭贤于2020年5月4日获授18,62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0.087港元,行使期从2020年5月4日至2025年5月3日[97][99][103] - 雇员于2020年5月4日获授130,34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0.087港元,行使期从2020年5月4日至2025年5月3日[107] - 2017年7月26日授出186,2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0.123港元,行使期从2017年7月26日至2022年7月25日[111] 公司治理及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但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由张亨鑫一人兼任[121]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体董事全面遵守规定标准[121] - 公司于1994年8月19日在百慕达注册成立,1996年11月28日起于港交所主板上市[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