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欢喜传媒(01003)
icon
搜索文档
《酱园弄》满月崩盘:顶流堆砌、名导失灵、口碑反噬,欢喜传媒亏惨? | BUG
新浪财经· 2025-07-21 09:07
电影《酱园弄·悬案》市场表现 - 影片票房与口碑双双遭遇滑铁卢,豆瓣开分仅5.9分(目前5.7分),创下陈可辛导演生涯最低纪录 [2] - 累计票房3.75亿元,片方分账收入仅1.24亿元,或无法覆盖明星片酬及制作成本 [7] - 上映首日排片占比近40%,票房占比达60%,但第三天起上座率断崖式下跌,第二周单日票房腰斩至2000万,排片占比降至20% [7] 欢喜传媒商业模式与业绩 - 采用导演合伙人制度,绑定陈可辛、王家卫、张艺谋等一线导演,曾推出《我不是药神》(31亿票房)、《满江红》(45.44亿票房)等爆款 [9] - 2024年营收仅3418万港元,同比暴跌97.44%,归母净亏损2.6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2] - 2024年重点项目《红毯先生》票房不足1亿元,《酱园弄·悬案》进一步加剧亏损压力 [9][12] 流媒体业务发展 - 旗下平台"欢喜首映"2021年付费用户超1000万,总下载量3500万,但规模远低于主流平台 [15] - 2020年将《囧妈》以6.3亿元出售给字节跳动实现"院转网",短期提升平台知名度 [15] - 2024年与阿里大文娱达成8年50亿元战略合作,转向资源整合与内容共创 [18] 行业趋势与公司转型 - 电影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名导加持无法保证票房成功,导演合伙人制度弊端显现 [10] - 欢喜传媒待映项目转向非绑定导演作品,如《戏台》《以父亲之名》等,尝试突破原有模式 [18] - 长视频行业竞争加剧,独播内容成为标配,中小平台难以通过订阅反哺内容制作 [18]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钢铁、水泥股爆发
金融界· 2025-07-02 17:09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0.62%,国企指数涨0.54%,恒生科技指数跌0.64% [1] 钢铁板块 - 重庆钢铁股份大涨91.11%,中国东方集团涨11.45%,中国铁钛涨20.97%,鞍钢股份涨12.73%,马鞍山钢铁股份涨3.59% [1] - 唐山7月4-15日烧结机限产30%,约半数钢厂已收到通知,限产后产能利用率或从83%降至70%,烧结矿日产或减少3万吨 [1] 建材水泥板块 - 中国建材涨8.27%,山水水泥涨5.15%,华新水泥涨7.16%,海螺水泥涨6.21%,西部水泥涨6.62% [1] 光伏太阳能及电力设备板块 - 信义光能涨10.84%,福莱特玻璃涨11.01%,凯盛新能涨9.56%,信义玻璃涨9.55%,协鑫科技涨9%,新特能源涨8.63% [2] - 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集体减产30%,预计7月产量降至45GW左右 [2] 黄金及有色金属板块 - 山东黄金涨5.69%,紫金矿业涨2.74%,招金矿业涨2.21%,中铝国际涨7.21% [2] - 国际铜价飙升,综合铜涨幅一度超1%,COMEX铜大涨近2%,高盛上调2025年下半年LME铜价预测至9890美元/吨 [2] 其他活跃板块 - 煤炭股、重型机械股、公路铁路股、港口运输股、家电、啤酒、香港零售商表现强劲 [3] 跌幅较大板块 - 烟草概念股:思摩尔国际跌3.51%,中烟香港跌1.95% [3] - 影视股:欢喜传媒跌5.19%,柠萌影视跌1.75% [3] - 体育用品股:安踏体育跌1.59% [3] - SaaS概念及芯片股:金山软件跌9.66%,移卡跌5.62%,汇量科技跌4.23%,宏光半导体跌5.36%,上海复旦跌4.01%,华虹半导体跌3.03% [3] - 短视频概念及明星科网股:医脉通跌2.59%,京东健康跌1.74% [3]
暑假档或迎“欢喜时刻”,《酱园弄·悬案》与《戏台》票房势能强劲
格隆汇· 2025-06-11 08:40
暑期档市场概况 - 2025年暑期档开启,占据全年约30%票房,是电影市场活力的风向标[1] - 优质内容成为激活市场的关键,今年暑期档已有超60部中外影片定档,重磅影片供给丰富[1] - 端午档表现亮眼,票房和观影人数同比显著增长,为暑期档预热[2] - 2024年暑期档因缺乏爆款票房基数较低,今年增长弹性更大[3] 《酱园弄·悬案》市场表现 - 定档一周内灯塔、猫眼"想看人数"突破70万,领先同档期影片[7] - 微博单日新增话题阅读量1.56亿(排名第二),抖音和小红书新增播放量均排名第一[7] - 首映日预售数据霸榜第一,市场期待值高[8] - 名导陈可辛+全明星阵容(章子怡、雷佳音等),制作耗时8年[10][12] - 改编自民国奇案,悬疑犯罪题材结合女性视角,影评反馈独特[11] - 市场预测票房30-50亿,有望显著提升出品方业绩[14] 《戏台》市场潜力 - 定档7月17日,承接《酱园弄·悬案》热度,形成档期接力[15][22] - 陈佩斯编剧/导演并主演,黄渤、姜武加盟,民国荒诞喜剧题材[15] - 改编自豆瓣9分+同名话剧,全国巡演超百场,口碑基础扎实[19] - 猫眼/灯塔"想看人数"超4万,同档期中上游[21] - 契合暑期家庭观影需求,喜剧类型过往在暑期档表现突出[20] 欢喜传媒内容战略 - 暑期档两部重磅影片形成内容矩阵,覆盖悬疑与喜剧多元题材[22][24] - 后续储备包括《满江红2》(目标60亿+票房)、《独自·上场》、《人鱼》等,张艺谋、陈可辛等名导参与[25] - 通过多题材布局构建内容护城河,强化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26] - 若影片表现超预期,公司或迎来价值重估[24]
港股影视娱乐板块午后延续强势,星空华文(06698.HK)涨超12%,阿里影业(01060.HK)涨超10%,乐华娱乐(02306.HK)、欢喜传媒(01003.HK)等跟涨。
快讯· 2025-05-28 13:24
港股影视娱乐板块表现 - 港股影视娱乐板块午后延续强势走势 [1] - 星空华文(06698 HK)股价涨幅超过12% [1] - 阿里影业(01060 HK)股价涨幅超过10% [1] - 乐华娱乐(02306 HK)和欢喜传媒(01003 HK)等公司股价跟随上涨 [1]
欢喜传媒(0100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8:02
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数据 - 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人民币42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22.6%[10][13] - 2025年春节档九天期间,票房超100亿元,观影人次达1.87亿[22][24] 公司已上映电影情况 - 公司年内院线上映电影有《刺猬》《风流一代》《从21世纪安全撤离》《朝云暮雨》《红毯先生》[11][14] - 《刺猬》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编剧殊荣[11][14] - 《风流一代》获选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11][14] 公司筹备及计划上映电影情况 - 公司积极筹备制作且已获龙标或发行许可证的电影有《戏台》《独自 • 上场》《酱园弄》《以父亲之名》[15] - 公司计划2025年院线上映《戏台》《独自•上场》《酱园弄》等电影[23][25] - 公司投资了《人鱼》《如意饭店》等电影[23][25] - 公司将继续与张艺谋等知名导演合作,筹备《满江红II》等影片[26] - 公司准备与张艺谋导演合作打造《满江红II》延续《满江红》佳绩[29] - 公司即将推出《独自 • 上场》《戏台》《酱园弄》等影片,并计划与张艺谋再次合作[51] - 公司计划上映《独自•上场》《戏台》《酱园弄》等电影,还投资了《人鱼》《如意饭店》,并计划与张艺谋导演再次合作[53] 公司在线视频平台发展情况 - 公司继续丰富“欢喜首映”内容,引入《摇篮曲》《为了琪亚拉》等作品[16][19] - 公司将继续发展“欢喜网”,引入《埃菲尔铁塔》《我和我的兄弟们》等作品[27] - 公司发展“欢喜首映”在线视频平台,多部获奖影片将陆续上线[30] - 在线视频平台“欢喜首映”持续稳定发展,年内上线《摇篮曲》《为了琪亚拉》《巴黎夜旅人》等海外影片[54][56] 公司业务合作情况 - 公司将与阿里巴巴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影视多领域业务[17][20] - 公司坚持“内容为王”策略,深化与知名导演合作,创造多元作品[26][28] - 公司通过构建在线视频平台,发挥内容与平台协同效应,扩大竞争优势[28] - 公司将持续推进“内容为王”策略,深化与华语知名导演合作[30] - 股东导演宁浩每三年为公司导演一至两部电影[34] - 股东导演徐峥每三年为公司导演一至两部电影[35] - 公司拥有至少两部陈可辛执导或共同执导电影的投资权,最高投资总额为每部作品投资总额的60%[38] - 公司享有优先于他人购买陈可辛作品全球独家新媒体发行许可的权利[38] - 公司获得王家卫联合导演和监制的两季共18集中文网络系列影视剧的独家投资权,首季共12集[38] - 公司拥有发行、转授及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全球观众播放王家卫网络系列影视剧的独家许可权,年期达10年[38] - 公司在合作期内享有优先于他人投资至少两部张晓陵作品的权利,投资额不少于每部作品投资总额的55%[39] - 公司享有优先购买至少两部张晓陵作品全球独家新媒体发行许可的权利[39] - 公司享有对张晓陵执导(或联合执导)的两季网络系列影视剧的独家投资权[39] - 公司获授张晓陵执导(或联合执导)的两季网络系列影视剧的全球独家新媒体发行权[39] - 公司享有顾长卫执导(或联合执导)的两季网络系列影视剧独家投资权和全球独家新媒体发行权,还有优先投资其作品权利,可购买至少两部作品全球独家新媒体发行许可权和投资其他作品参与权[42] - 公司在合作期内有权独家投资张艺谋执导的三部网络系列影视剧,一部网剧独家投资权可替换为其执导电影优先投资权,合作期内投资不少于该电影投资总额60%,还获授其网剧所有有形及无形资产及衍生权利[44] - 2018年黄渤自导自演喜剧《一出好戏》票房突破人民币13.5亿元,合作期内公司与黄渤将合作投资及开发优质影视项目,公司投资、黄渤主演的电影《学爸》于2023年上映[44] - 2024年公司与国内顶级导演合作开发制作优质影视内容,丰富在线视频平台“huanxi.com”内容[49] - 公司与陈大明合作,享有至少三部其作品优先投资权和两部网剧独家投资权,其《以父亲之名》预计2025年上映[46] - 公司与贾樟柯合作,获得至少三部新电影独家或优先投资权、优先发行权及新媒体独家权[46] - 公司与王小帅合作,获得两部作品优先投资权,其《上山》预计2025年上映[47] - 公司与王文俊合作,享有至少四部其作品优先投资权[47] - 公司将继续深化与优秀导演合作,与各大合作渠道结盟,推动业务稳定发展[55][56]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收入及电影投资亏损净额为3418万港元,2023年为13.32794亿港元[50] - 2024年公司净亏损2.60818亿港元,2023年净利润为1.59135亿港元[50] - 2024年收入减少主要因2023年春节档公司投资并主控的《满江红》票房夺冠,拉高了对比基数[50] - 2024年行业变化,中国电影行业整体票房下降,公司影片票房未达预期,部分大片推迟至2025年上映[50] - 2024年公司收益及电影投资亏损净额为3418万港元,2023年为13.32794亿港元;2024年净亏损2.60818亿港元,2023年净溢利1.59135亿港元[52][58][62] - 2024年每股亏损为0.07港元,2023年每股溢利为0.04港元;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0.32港元,2023年为0.40港元[6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资产为4.73962亿港元,2023年为7.35495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4987亿港元,2023年为3.10146亿港元[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1.65,2023年为1.95;总权益为11.54415亿港元,2023年为14.53568亿港元;借款为4244万港元,2023年为零;资产负债率为0.04,2023年为零[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来自独立第三方的短期无抵押应收贷款为1316.1万港元,2023年为1889.9万港元,扣除损失准备约424.6万港元,2023年为90.9万港元,年利率为6%[65]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成本减少主要因电影发行活动减少,行政开支减少因员工成本减少,公司确认来自投资者的电影投资款项之收益[60][63] - 年内行业变化大,国内电影业整体票房下降,公司年内上映电影票房未达预期,部分重磅电影推迟到2025年上映[52][59][6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4.73962亿港元,2023年为7.35495亿港元[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44987亿港元,2023年为3.10146亿港元[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1.65,2023年为1.95[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权益总额为11.54415亿港元,2023年为14.53568亿港元[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为4244万港元,2023年无借贷[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与负债率为0.04,2023年无[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独立第三方的短期无抵押应收贷款为1316.1万港元,2023年为1889.9万港元[6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资本约为3656.5万港元,与2023年相同[70][7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85名全职雇员和2名兼职雇员,2023年分别为86名和4名[81][88] 公司董事及股东权益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董平被视为拥有14.74334354亿股股份权益[93] - 董平先生63岁,2015年9月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6年1月15日调任为董事会主席[94] - 项绍琨先生62岁,2015年9月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9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行政总裁[96][97] - 宁浩先生47岁,2015年9月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99][101] - 董先生被视为于1,474,334,354股股份中拥有权益[95] - 宁先生被视为于1,474,334,354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00][102] - 徐峥于2015年9月2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突破2亿美元[103][106] - 报告日期,徐峥被视为于1474334354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04][107] - 李旎于2020年9月2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4年11月起任哔哩哔哩首席运营官[105][108] - 黄德铨于2014年4月10日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审计等经验[109][112] - 黄德铨曾在2011年11月7日 - 2024年6月30日任永恒策略投资独立非执行董事[109][112] - 黄德铨曾在2016年10月11日 - 2024年6月30日任中国智能健康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109][112] - 黄德铨曾在2016年7月12日 - 2018年11月5日任民生国际独立非执行董事[109][112] - 李小龍于2015年9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信息技术和电信业经验[110][113] - 李小龍自2004年9月起任二六三网络通信董事长,自2006年8月起任董事[110][113] - 报告日期,李小龍被视为于15060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11][113] - 2024年及截至年报日期的董事包括董平、项绍琨等,项绍琨、宁浩、王虹将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席告退并膺选连任[172][176] - 现任董事(除项绍琨外)委任年期为2年,所有董事须按规定轮席告退及膺选连任[179][182]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作投保安排,获批许弥偿条文生效[180][183] - 公司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年独立性确认函,认为其皆属独立人士[181][1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平、宁浩、徐峥普通股总计1474334354股,占已发行股份40.32%[187][1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李小龙普通股总计1506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41%[1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王虹普通股总计2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01%[188] - 除上述披露外,2024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等无其他相关权益或淡仓[190][192] - 董先生通过Newwood、多乐、Highrise分别持有461,711,082股、92,342,216股、800,000股股份,个人持有42,230,000股股份[193] - 宁先生通过泰颖直接持有438,625,528股股份[193] - 徐先生通过泰嵘直接持有438,625,528股股份[193] - 2024年,无董事或与董事有关连实体在公司相关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194][197] - 2024年,公司或附属公司未与控股股东或其附属公司订立重大合约或服务提供重大合约[195][198] 公司购股期权计划情况 - 2014年1月1日,2014年购股期权计划可供授出期权数为276,805,540份,该计划于2024年6月17日到期[133][136] - 2018年4月27日授出的130,700,000份2014年购股期权于2024年末失效,年末无未行使期权[134][136] - 2024年12月31日,2014年购股期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数为0,占已发行股份0%[134][136] - 公司于2024年6月25日采纳2024年购股期权计划[135][137] - 2024年1月1日和12月31日,2024年购股期权计划可供授出期权数分别为0份和365,647,236份[135][137] - 2024年1月1日和12月31日,2024年购股期权计划可向服务供应商授出期权分项限额分别为0份和36,564,723份[135][137] - 2024年6月25日至12月31日,2024年购股期权计划无期权授出、注销、行使或失效[139] - 2024年12月31日,2024年购股期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数为365,647,236,占已发行股份约10%[139] - 2024年6月25日至12月31日,2024年购股权计划项下无购股期权授出、注销、行使或失效[140] - 2024年12月31日,根据2024年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为365,647,
欢喜传媒(01003.HK)再启“爆发之年”,《满江红2》有望冲击票房60亿的新高峰
格隆汇· 2025-04-09 08:29
电影市场复苏与欢喜传媒发展 -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打破记录,电影市场释放强劲复苏信号,观众对高品质内容需求旺盛[1] - 欢喜传媒作为优质内容生产商迎来发展机遇,旗下《满江红2》《戏台》《酱园弄》等多部重磅影片待映[1][9] - 公司有望通过差异化内容吸引广泛观众,迎来业绩爆发[1][10] 《满江红2》项目分析 - 作为《满江红》续集,依托前作45.44亿票房(2023年冠军)及88.4分观众满意度基础,具备强大IP势能[2] - 保留原班人马并创新故事,目标票房超60亿,计划2025年底开拍、2026年上映[2] - 系列IP在中国市场具有高观众忠诚度,续集票房潜力显著[2] 《戏台》项目亮点 - 陈佩斯重返大荧幕并联合黄渤主演,改编自豆瓣9分以上同名话剧(巡演超百场),具备现象级喜剧潜质[4][5] - 民国喜剧题材结合军阀混战背景,剧情高潮迭起,创作阵容强大[4][5] 《酱园弄》项目优势 - 陈可辛执导,章子怡、雷佳音等全明星阵容出演,反映行业对内容的高度认可[6][7] - 以民国"酱园弄杀夫案"为题材,筹备7年,入围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近10年华语片首例)[8] - 题材深刻聚焦时代与个人命运,国际舞台关注度提升[8] 欢喜传媒内容储备多元化 - 除上述影片外,还投资《独自·上场》《人鱼》《如意饭店》《以父亲之名》等多元题材作品[8] - 多项目覆盖喜剧、悬疑、历史等类型,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强化口碑-票房共振效应[8][9] 资本市场预期 - 优质内容储备或助力公司突破业绩困局,构建可持续发展态势[10] - 影片上映后有望重塑公司估值,长期投资价值凸显[10]
欢喜传媒(0100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1: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及电影投资亏损净额为34,180千港元,2023年为1,332,794千港元[2] - 2024年经营亏损为273,939千港元,2023年经营溢利为212,872千港元[2] - 2024年年度亏损为260,818千港元,2023年年度溢利为159,135千港元[3] - 2024年全面亏损总额为299,153千港元,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25,132千港元[3]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7港元,2023年为0.04港元[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746,833千港元,2023年为721,622千港元[4]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201,323千港元,2023年为1,512,621千港元[4]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948,156千港元,2023年为2,234,243千港元[4]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154,415千港元,2023年为1,453,568千港元[5] - 2024年负债总额为793,741千港元,2023年为780,675千港元[5] - 2024年公司收益及电影投资亏损净额为34180千港元,2023年为1332794千港元,其中2024年分占票房收入63580千港元,2023年为1292534千港元[14]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6141千港元,2023年为11463千港元,其中2024年政府补助12227千港元,2023年为9030千港元[16]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为845千港元,2023年为24322千港元[17] - 2024年财务收入╱(费用)净额为1960千港元,2023年为 - 787千港元[18] - 2024年所得税(抵免)╱开支为 - 11161千港元,2023年为52950千港元[20]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薪酬)为46,153千港元,2023年为48,361千港元;董事薪酬2024年为23,307千港元,2023年为38,595千港元[21]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60,818千港元,2023年溢利159,135千港元;每股基本亏损0.07港元,2023年溢利0.04港元[24] - 2024年已完成之电影及电视剧版权为930,087千港元,2023年为566,362千港元;制作中之电影及电视剧版权2024年为154,053千港元,2023年为495,008千港元[28] - 2024年公司确认电影投资亏损净额约50,785,000港元,2023年为79,343,000港元[28] - 2024年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为42,403千港元,2023年为24,554千港元[29] - 2024年应收账款中,分占票房收入为28,687千港元,2023年为1,007千港元[29]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78,138千港元,2023年为99,408千港元[29]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贷款(扣除亏损拨备)约13,161,000港元,2023年为18,899,000港元,年利率均为6%[32] - 2024年收益之成本、销售及分销成本以及行政开支总额为425,293千港元,2023年为884,113千港元[21] - 2024年合约资产净额为17,344,000港元,2023年为58,634,000港元;2024年合约负债为16,671,000港元,2023年为1,150,000港元[33]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59,674,000港元,2023年为174,777,000港元[34] - 2024年0至30日应付账款为1,680,000港元,365日以上为94,503,000港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2,958,000港元和107,044,000港元[35] - 2024年来自投资者的电影投资款项收益约为112,086,000港元,2023年亏损为268,210,000港元[36] - 2024年无抵押借款为42,440,000港元,年利率4.35%,须于2026年3月27日偿还[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及电影投资亏损净额为34,180,000港元,2023年为1,332,794,000港元[41][45] - 2024年公司净亏损为260,818,000港元,2023年净溢利为159,135,000港元[41][45] - 2024年公司每股亏损为港币0.07元,2023年每股溢利为港币0.04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港币0.32元,2023年为港币0.40元[4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港币4.74亿元,2023年为港币7.3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值为港币1.45亿元,2023年为港币3.10亿元[4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1.65,2023年为1.95;权益总额为港币11.54亿元,2023年为港币14.54亿元;借贷为港币4244万元,2023年无借贷[4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与负债率为0.04,2023年无[48] - 2024年公司有港幣3656.5萬元之股東資本,由36.56億股每股面值港幣0.01元的已发行普通股构成,与2023年相同[4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抵押资产和重大或然负债,与2023年相同[50][53] - 2024年公司未派付、宣派或建议派付任何股息,与2023年相同[5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雇用85名全职雇员,2023年为86名;雇用2名兼职雇员,2023年为4名[55] 税务政策变化 - 中国附属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税率为25%,外国实体2024年就源自中国境内收入缴纳7%预扣税,2023年为10%,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19]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的年度报告期间首次应用多项修订本及年度改进,预计对过往、现期及未来期间无重大影响[9] - 若干新订会计准则等已颁布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强制生效,公司未提早采纳,预计无重大影响[10] 业务线情况 - 公司经营业务归入电影及电视剧版权投资一个可呈报分部[15] 财务报表编制依据 - 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遵照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7][13] 电影项目储备与计划 - 即将上映的电影有《独自•上场》《戏台》《酱园弄》等,公司还投资了《人鱼》《如意饭店》[42] - “欢喜首映”年内上线《摇篮曲》《为了琪亚拉》《巴黎夜旅人》等海外影片[43] - 公司投资的重磅电影《酱园弄》《独自•上场》《戏台》推迟到2025年在院线上映,预期贡献收益及改善业绩[46] - 公司计划于2025年陆续上映《戏台》《独自•上场》《酱园弄》等电影[58] - 公司准备与张艺谋导演合作打造《满江红II》,还与宁浩、徐峥等多位导演共同开发和制作优质内容[59] - 公司继续发展“欢喜首映”在线视频平台,《埃菲尔铁塔》《我和我的兄弟们》等影片将陆续上线[60] 行业前景 - 2025年春节档九日期间总票房突破人民币100亿元,观影人次达到1.87亿,电影业前景广阔[57]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贯彻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且遵守守则条文[62]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内已充分遵守[63]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4]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讨论内部控制及财务报告事宜[65] 财务报表核对情况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损益等报表数字已由罗兵咸永道核对,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一致[66] 董事会成员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董平、项绍琨,非执行董事宁浩、徐峥、李旎,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德铨、李小龙、王虹[68]
欢喜传媒(0100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0 21:10
财务表现 - 集团于期內錄得收益及電影投資(虧損)/收入淨額1.15億港元(2023年6月30日:13.93億港元)及淨虧損8,904.9萬港元(2023年6月30日:淨利潤4.01億港元)[10] - 本集团于报告期内录得收益及电影投资(虧損)╱收入,淨額港幣115,209,000元,淨虧損港幣89,049,000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每股虧損為港幣0.02元,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每股資產淨值為港幣0.36元[13] - 收益總額為1,197.53百萬港元,其中包括分佔票房收入63.374百萬港元[99]、分授電影及電視劇版權收入52.489百萬港元[99]和其他媒體相關收益3.89百萬港元[99] - 電影投資虧損4.544百萬港元[99]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8,904.9萬港元[115] 成本及開支 - 銷售及分銷成本為153,391千港元[9] - 廣告及營銷開支為1.5339億港元[107] - 電影及電視劇版權之攤銷為1.8556億港元[107] - 員工福利開支(不包括董事薪酬)為2,185.4萬港元[107] - 董事薪酬為763.6萬港元[107] 資產及負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非流動資產總額為702,894千港元[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流動資產總額為1,363,897千港元[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權益總額為1,331,359千港元[68] - 應收賬款淨額為148,763,000港元,主要包括分佔票房收入、分授電影及電視劇版權以及電影版權投資[133] - 其他應收款項包括短期應收貸款淨額約18,899,000港元,其中部分按年利率6%計息[135] - 應付賬款為107,666,000港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1%[141][142] - 其他應付款項為47,260,000港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3%[141] - 應計費用為1,608,000港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8.3%[141] 投資及合作 - 本集團與海南如日方升簽訂電影承制協議,由後者為本集團拍攝電影《紅毯先生》提供制作服務[158] - 本集團與寧先生簽訂導演聘用協議,由寧先生擔任《紅毯先生》的導演[158] - 《紅毯先生》的總制作成本為人民幣2.61億元(約合2.81億港元),其中包括支付寧先生3000萬港元的導演酬金[159] - 本集團於2018年12月與西藏筋斗雲簽訂電影投資協議,投資1200萬人民幣獲得該電影10%的收益權[162] - 本集團於報告期內全額收回了上述電影投資收益權應收款項[162] 業務發展 - 行業競爭激烈,集團期內推出的電影票房未如理想,部分重點投資的大片尚未在中國內地上映,暫未為集團業績作出貢獻[11] - 集團將陸續安排投資的重點大片如《醬園弄》、《獨自•上場》及《戲台》等在影院上映,預期將為集團帶來收益及改善業績[11] - 本集團正尋求包括但不限於媒體及娛樂相關業務的投資機會,以拓展收入來源及前景[22][25] - 本集團將繼續積極擴充影視內容儲備,加強其核心競爭力,並適時推出優質的影視作品[29] - 本集團計劃於二零二四年下半年至二零二五年上半年陸續推出多齣電影作品[27] - 本集團繼續與寧浩、徐崢、陳可辛等華語頂尖導演合作,創作更多藝術造詣與商業價值並重的電影作品[28] - 本集團將繼續優化「歡喜首映」的內容,引入更多出色的電影及網劇[30] - 本集團將繼續完善「內容為王」的戰略佈局,不斷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鞏固在中國影視行業內的領導地位[32] 公司治理 - 本公司貫徹應用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所載《企業管治守則》之原則且一直遵守守則條文[37] - 全體董事均確認於整個報告期內已充分遵守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38] - 本公司董事會現由兩名執行董事、三名非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39] - 董事持有公司1,474,334,35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約40.32%[45] - 公司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3] - 公司董事及高管在公司及其相关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證中的權益和淡倉情況[42][43][44][45][46] - 公司獲知的主要股東權益,即持有公司5%或以上已發行股本的權益[47] - 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的股東為董平先生及其控制的公司,合計持有40.32%的股份[1][2][3] - 公司第二大股東為寧浩先生及其控制的公司,合計持有40.32%的股份[2][3] - 公司第三大股東為徐崢先生及其控制的公司,合計持有40.32%的股份[3] - 嗶哩嗶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48%的股份[4] - FMR LLC.持有公司5.77%的股份[5] - 貓眼娛樂持有公司5.70%的股份[6] 其他 - 本集團的資本支出、日常營運及投資資金主要來自其營運產生的現金,於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比率約為1.85,無借
欢喜传媒(0100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2:00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及电影投资(虧損)/收入为1.15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3.93亿港元大幅下降[1]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損为7,034.6万港元,而上年同期为毛利11.13亿港元[1]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虧損)/溢利为-9,028.2万港元,而上年同期为4.61亿港元[1]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本期(虧損)/溢利为-8,904.9万港元,而上年同期为4.01亿港元[2] - 集团于报告期内录得收益及电影投资(虧損)╱收入115,209,000港元,净亏损89,049,000港元[34] - 集团的电影整体票房未如预期,部分重磅电影未能在今年上半年于国内院线上映[34]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0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0亿港元大幅下降[4]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电影及电视剧版权为13.2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34亿港元有所下降[4]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来自投资者的电影投资款项为5.2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35亿港元有所下降[5]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57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5亿港元有所下降[5]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即期税项负债为4.1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07亿港元有所下降[5]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权益总额为13.3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54亿港元有所下降[5] - 集团的流动资产净值为628,465,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02,223,000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85[35] - 集团权益总额为1,331,359,000港元,无借贷,资本与负债率为0%[35] 收入来源 - 收益主要来自分佔票房收入6,337.4万港元和分授电影及电视剧版权5,248.9万港元[10,11] - 电影投资收益净额为11,975.3万港元[11] 费用支出 - 广告及营销开支为1.5339亿港元[13] - 电影及电视剧版权的摊销费用为1.8556亿港元[13] 股息政策 - 公司未宣派中期股息[16]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9] 资产负债情况 - 应收账款(扣除损失准备)为148,76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554千港元大幅增加[27] - 应付账款为107,66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0,002千港元有所下降[29] - 来自投资者的电影投资款项于期内确认收益约185,554千港元,而去年同期确认亏损约271,270千港元[30] - 按金、预付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扣除损失准备)合计81,55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9,408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其他应收款项包括短期应收贷款(扣除损失准备)约18,899千港元[26] - 公司有3.7844亿港元的电影及电视剧版权预付款[20,21] - 公司拥有1.3235亿港元的电影及电视剧版权资产[22,23,24] 业务发展 - 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及香港市场[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本集团推出电影《红毯先生》及《朝云暮雨》[32] - 本集团积极籌备并已完成后期製作的多部电影,包括《酱园弄》、《独自•上场》、《戏台》、《以父亲之名》、《上山》等[32] - 本集团于期内参与投资多部电影作品,包括《如意饭店》、《风流一代》、《人鱼》等[32] - 本集团在线视频平台"欢喜首映"播放了多部优质影视作品,包括《育蝇奇谭》、《两个世界之间》、《最强辩手》、《万物生灵第三季》、《美国鸟类》、《薇琪的秘密》、《男高音》等[33] - 集团将陆续安排投资的重磅电影在院线上映,预期将为集团贡献收益及改善业绩[34] - 电影放映市场近期重拾升势,暑期观众热情高涨[43] - 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陆续上映多部电影作品[43] - 继续与多位顶尖导演合作创作更多优质电影[43] - 正筹划与张艺谋导演再次合作[43] - 优化"欢喜首映"在线视频平台内容,引入更多优秀电影和网剧[44] - 致力透过与优秀导演及专业创作团队合作深耕优质多元化的影视作品[44] - 积极发展"欢喜首映"在线视频平台,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4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7] - 董事会成员具备不同行业专长,为公司带来各种技术与经验[47] - 集团定期检讨利润中心的风险及信贷监控制度,以改善整体监控制度并减低信贷风险[39] - 集团于报告期内并未透过发行新股进行任何集资活动[36]
欢喜传媒:影视创新先锋,内容与平台并重
东吴证券国际· 2024-06-26 10: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欢喜传媒"增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内容为王,开创影视行业新模式 - 欢喜传媒是一家创新性影视内容投资、制作及在线视频播放平台公司,通过与多位知名导演建立深度合作,将股东导演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 [9] - 公司坚信"内容为王"是影视业的成功关键,通过引入陈可辛、王家卫等顶尖导演成为公司股东,以创新的股权结构将导演与公司利益捆绑,驱动导演持续创作优质内容 [10] 布局在线视频播放平台,打造中国的Netflix - 公司2016年开始布局在线视频播放平台"欢喜首映",作为会员制与收费点播相结合的精选电影平台,为用户甄选海内外优质影视节目 [11] - 公司积极拓展与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获得更多流量和渠道支持,如与猫眼娱乐、哔哩哔哩等达成战略合作 [12][49] 影片储备丰富,优质内容推出节奏加快 - 公司抓住市场需求回暖的机遇,推出了多部优质电影作品,如《满江红》、《学爸》等,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44][45][46] - 公司未来还计划推出由陈可辛、顾长卫等导演执导的新作品,影片储备丰富 [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内容为王,开创影视行业新模式 - 公司通过与多位知名导演建立深度合作,将股东导演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坚持"内容为王"的策略 [9][10] 2. 电影行业快速复苏,AI助力降本增效 -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表现出较强的复苏势头,2024年有望延续增长趋势 [35][36] - 生成式AI技术有望在影视行业中发挥作用,帮助降低创作成本、提高效率,并拓展创意思路 [37][38][39][40][41][42][43] 3. 影片储备丰富,积极布局在线视频播放平台 - 公司抓住市场需求回暖的机遇,推出多部优质电影作品,影片储备丰富 [44][45][46] - 公司布局在线视频播放平台"欢喜首映",并积极拓展与各大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11][12][49]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公司2024-2026年收入和净利润有望保持增长,给予"增持"评级 [50][51][52] 5. 风险提示 - 电影票房表现不及预期 - 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