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疗(01515)

搜索文档
华润医疗(0151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20: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55亿元,同比下降2.5%[20][22]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66亿元,同比增长119.6%[20][22] - 2024年公司综合营业额为98.55亿元(2023年:101.08亿元),综合净利润为6.72亿元(2023年:3.28亿元),每股盈利0.45元(2023年:0.20元)[37][39] - 2024年公司每股拟分派0.132元股息,中期股息已派0.05元/股,拟派末期股息0.082元/股[20][22] - 2024年医院业务营业额91.85亿元,同比降2.4%;其他业务营业额6.70亿元,同比降4.5%;合计营业额98.55亿元,同比降2.5%[52][55][57][59][60] - 2024年医院业务分部毛利16.53亿元,同比降4.7%,毛利率18.0%;其他业务分部毛利1.57亿元,同比降8.5%;合计分部毛利18.10亿元,同比降5.0%[52][56][57][59][60] - 2024年医院业务分部业绩7.66亿元,同比增20.1%;其他业务分部业绩2.41亿元,同比增2.0%;合计分部业绩10.07亿元,同比增15.2%[52][56][57][59][60]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及其他营运费用10.49亿元,同比增加8.0%[69][74] -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7528万元,同比下降42.9%[70][75] - 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1.67亿元,同比增加1.1%[71][76] -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增加104.9%[72][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银行结余及现金等合计10.5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80亿元[79][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境外循环贷款授信额度34.0亿港元,境内银行贷款授信额度58.6亿元,银行贷款14.3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6亿元[80][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杠杆比率为10.8%,2023年12月31日为15.8%[81][83] - 2024年度股息共计约人民币1.71亿元,中期已派息0.65亿元,建议末期派息1.06亿元[142][144] - 2024年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8.2分,2023年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6分[142][1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份溢价为人民币54.3308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55.72218亿元[158][163] - 2024年销售给集团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约5.1%,2023年为6.5%;销售给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约1.5%,2023年为3.0%[168][173] - 2024年向集团五大供货商的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约12.1%,2023年为15.7%;向最大供货商的采购额占采购总额约2.8%,2023年为4.6%[169][17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常规门诊量增长至1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9%[20][22] - 2024年公司住院量提升至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20][22] - 2024年公司自有医院的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3%和1.0%[36][39] - 2024年公司自有医院常规诊疗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约为1032万人次和56万人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9%及1.0%[38][40] - 2024年医院业务门诊人次增1.3%,住院人次增1.0%;门诊和住院次均收入分别降2.4%和4.3%[55][59] - 2024年自有医院运营床位18,567张,床位使用率82.9%;2023年运营床位18,617张,床位使用率83.7%[47][49] 医院资质与荣誉 - 2024年11月徐州矿务医院被认定为徐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1]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建工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2025年2月正式认定[21] - 2024年公司新增10个省级重点专科、15个市级重点专科和26个国家级集中认证项目[2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42个省级重点专科和104个市级重点专科[21] - 2024年参与国家绩效评价的成员机构门诊满意度提升1.4个百分点,住院满意度提升2.5个百分点[21] - 2024年公司新增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15个,新增国家级中心化认证26个,截至年底共有省重点专科42个,市重点专科104个[23] - 参加2024年“国考”的成员医疗机构,门诊满意度提升1.4个百分点、住院满意度提升2.5个百分点[23] - 2024年抚矿总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五级医院评审,跻身全国前10%,武钢总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北京市健宫医院等3家医院通过互联互通四甲评审[23][27] - 2024年公司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第24位,蝉联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第一[24][27] - 2024年徐州矿山医院挂牌徐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健宫医院于2025年2月获批升级为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23] 投资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对JR Holdings和JR Renkang投资成本分别为8.74亿元和245万元,持股均为49%,投资账面价值分别为9.25亿元和6262万元,合计约占总资产7.4%[63] - 报告期内,JR Holdings和JR Renkang合计营收3.73亿元,净利润2亿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9801万元,公司未收到2023财年股息8735万元[64] - 2024年京美医院集团盈利能力与上年持平,运营表现良好,公司预计维持对JR Holdings和JR Renkang的投资[65] - 报告期内,公司无有关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的重大收购及出售,除已披露对JR Renkang和JR Holdings的投资外[58][61] - 公司对京润控股和京润仁康投资成本分别为8.74亿元和245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分别为9.25亿元和6262万元,共占公司总资产约7.4%[66] - 报告期内,京润控股和京润仁康合共收益3.73亿元,年度净利润2.00亿元,公司应享年度净利润9801万元,未收到2023年财政年度股息8735万元[67] 法律诉讼与款项收回 - 2025年2月公司收回淮阴医院打赢燕化违约赔偿诉讼执行款2.09亿元[24][27] - 2024年12月27日北京高院裁定燕化方撤回上诉,维持原判,2025年2月20日公司收到执行款2.0948亿元[93][97] 公司运营规模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10个省市共管理运营105家医疗机构[38][40]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2025年集团将在核心能力建设上持续发力,以学科发展为核心锻造可持续发展能力[105][107] - 2025年集团将结合地区情况制定学科规划和发展策略,推动资源有效匹配和投入[105][107] - 2025年集团将强化精细化管理,深化医院智数化建设,融入区域化和集团化管理要求[105][107]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从事综合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服务、销售药品等业务[114][119] - 医院业务包括自有医院门诊及住院业务;其他业务包括向参股及IOT/OT医院提供运营管理、供应链等服务[53][54] 公司合规与制度建设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董事会报告日期,集团在各主要方面遵守中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无重大环境相关报告[123][125] - 集团制定《医院有害物質安全管理计划》《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环保制度并监督实施[124][125] - 集团制定《公用设施安全管理计划》等多项安全管理计划,对放射设备和场所进行监测及应急演练[127][132]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将与本报告同日刊发[128][133] - 董事会报告日期,集团已在重大方面遵守对业务及经营构成重大影响的相关法律法规[129][134] 公司利益相关者管理 - 集团兼顾主要股东、员工、患者等各持份者利益,与主要股东关系说明在年报第41至42页[130][135] - 集团为员工提供安全无骚扰工作环境,有绩效评估和激励奖金制度,提供培训项目[136] - 集团以患者为导向,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患者沟通收集反馈[137] - 集团实施采购政策和供应商行为准则,采购部门每年对主要供应商进行绩效审查[138] 公司股息政策与派发安排 - 公司股息政策为在盈利且不影响正常经营时,遵守规则与规定向股东宣派股息,以年度股息分享溢利,剩余利润用于集团发展与经营[146][152] - 公司派发股息能力取决于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流动资金、资本需求及子公司股息,同时受开曼群岛法律与组织章程细则限制[147][152] - 建议的2024年度末期股息预计于2025年7月21日或之前派发,须待2025年6月5日股东周年大会批准[142][144] 公司财务报表相关 - 公司业绩载于年报第110至111页的综合损益报表及综合全面收益报表[141][143]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本变动详情载于年报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149][154]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储备变动详情载于年报第115至116页的综合权益变动报表[150][155]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载于年报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5[159]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业绩以及资产、负债和非控股权益概要载于年报第244页[160][165]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借贷详情载于年报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0[161][166] - 除股份奖励计划外,集团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并无订立或存在任何股票挂钩协议[162][167] 公司人员与薪酬 - 胡定旭、邝国光、傅廷美及周鹏先生分别享有年度董事袍金港币300,000元[183][186] - 董事及集团五位最高薪人士酬金以及按范围划分应付高级管理层成员薪酬详情载于年报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0及11[184][187] 公司董事相关情况 - 公司已收到每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独立性确认函,确认其均属独立人士并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规定[190][1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除年报所述,无董事或其联系人从事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195]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履历详情载于年报第93至101页[178][181] 公司股权结构 - 2024年12月31日,宋清持有公司400,000股普通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0.03%[197] - 2024年12月31日,葛路持有公司66,000股普通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0.01%[197] - 公司于2018年8月31日宣告授予相关董事的奖励股份已全數歸屬[197][200] - 2024年12月31日,葛路持有华润啤酒2,000股普通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0.00%[199]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9,953名全职雇员,较2023年的20,172名有所减少[95][99] - 2024财年雇员成本约34.70亿元,2023财年为34.06亿元[95][99] - 股份奖励计划于2024年7月6日到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其他股份计划[96][99] - 集团在香港执行强积金计划,在内地附属公司员工参加中央养老金计划,统称界定供款计划[100][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两年,界定供款计划无没收供款,无已没收供款减少现有供款水准[101][103]
中金:维持华润医疗(01515)“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金因华润医疗住院和门诊次均收入下降下调2025年净利润20.8%至5.66亿元,引入2026年净利润5.92亿元,同比增加4.5%,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目标价5.0港元,对应2025/2026年10.8/10.2倍市盈率,有23.2%上行空间 [1] 2024年业绩情况 - 公司收入98.55亿元,同比下滑2.5%;归母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119.6%,对应每股盈利0.45元,符合预期 [1] 总体经营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10个省、市管理运营105家医疗机构,自有医院运营床位数18,567张,床位使用率82.9% [2] - 2024年自有医院常规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为1032.56万人次和56.01万人次 [2] 医院业务情况 - 2024年医院业务收入91.85亿元,同比下滑2.4%,门诊人次增加1.3%,住院人次增加1.0% [3] - 门诊服务收入36.65亿元,同比下滑1.0%,住院服务收入52.94亿元,同比下滑3.3%,受医保控费影响次均收入略下滑 [3] - 2024年医院毛利16.53亿元,同比下降4.7%,毛利率18.0%,医院分部业绩7.66亿元,同比增加20.1% [3] 其他业务情况 - 2024年其他业务收入6.70亿元,同比下降4.5%,分部业绩2.41亿元,同比上升2.0% [3] 费用率情况 - 2024年行政及其他运营费用率为10.6%,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因软硬件升级改造新增折旧摊销技术服务费用 [4] - 2024年财务费用率为0.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因优化融资结构,银行贷款利率下降 [4]
华润医疗(0151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22:1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98.5479亿元,2023年为101.075亿元,同比下降2.5%[2][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利润为5.65875亿元,2023年为2.5768亿元,同比增长119.6%[2][3]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45元,2023年为0.20元,同比增长125%[2][3] - 2024年每股中期股息为0.05元,2023年无[2] - 2024年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0.082元,2023年为0.06元,同比增长36.7%[2] - 2024年销售成本为80.44964亿元,2023年为82.01663亿元,同比下降1.9%[3] - 2024年毛利为18.09826亿元,2023年为19.05837亿元,同比下降5.0%[3] - 2024年其他收入为1.40991亿元,2023年为1.89887亿元,同比下降25.7%[3] - 2024年年度全面收入总额为6.39267亿元,2023年为3.13584亿元,同比增长103.9%[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入为5.40605亿元,2023年为2.47087亿元,同比增长118.8%[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0.79亿元,较2023年的102.25亿元下降1.43%[6]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32.39亿元,较2023年的34.29亿元下降5.54%[6]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44.99亿元,较2023年的52.07亿元下降13.59%[7]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为 -12.60亿元,较2023年的 -17.78亿元有所改善[7]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8.19亿元,较2023年的84.47亿元增长4.40%[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3.21亿元,较2023年的14.34亿元下降7.89%[7] - 2024年资产净值为74.98亿元,较2023年的70.13亿元增长6.92%[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62.14亿元,较2023年的58.12亿元增长6.92%[7]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12.85亿元,较2023年的12.01亿元增长6.92%[7] - 2024年度公司综合收益为9854790千元,2023年度为10107500千元,同比下降2.50%[20][21] - 2024年度公司分部成本为8044964千元,2023年度为8201663千元,同比下降1.91%[20][21] - 2024年度公司其他收入为123678千元,2023年度为104634千元,同比增长18.20%[20][21] - 2024年度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利润为98603千元,2023年度为90780千元,同比增长8.62%[20][21] - 2024年度公司销售及分销费用为623千元,2023年度为2728千元,同比下降77.16%[20][21] - 2024年度公司行政及其他营运费用为954318千元,2023年度为871281千元,同比增长9.53%[20][21] - 2024年度公司财务费用为18960千元,2023年度为22436千元,同比下降15.49%[20][21] - 2024年度公司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5704千元,2023年度为107865千元,同比下降94.71%[20][21] - 2024年度公司分部业绩为1006778千元,2023年度为873846千元,同比增长15.21%[20][21] - 2024年度公司税前利润为838670千元,2023年度为492921千元,同比增长69.94%[20][21] - 2024年公司总收益9854790千元,2023年为10107500千元,同比下降约2.5%[24] - 2024年利息及投资收入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062千元,2023年为10529千元[29] - 2024年其他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0千元,2023年为21291千元[29] - 2024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13150千元,2023年为53513千元[29] - 2024年政府补助14372千元,2023年为30445千元[29] - 2024年其他收入总计140991千元,2023年为189887千元,同比下降约25.7%[29]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46,186千元,2023年为 -107,097千元[30]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4,190,355千元,2023年为4,477,328千元[31] - 2024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618,896千元,2023年为610,863千元[31] - 2024年雇员福利支出总额为3,470,096千元,2023年为3,406,019千元[31] - 2024年度税项费用总额为166,923千元,2023年为165,031千元[33] - 2024年确认分配的股息为139,130千元,2023年为42,353千元[33] - 2024年末期拟派股息为106,327千元,2023年为77,801千元[3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净利润565,875,000元及加权平均股数1,264,292,000股计算,2023年根据净利润257,680,000元及加权平均股数1,264,292,000股计算[34]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6.422亿元,减值2.30044亿元,净额14.12156亿元;2023年分别为19.81362亿元、4.4571亿元、15.35652亿元[36] - 2024年应付贸易款项及应付票据60天内为10.00117亿元,61 - 180天为5.65302亿元,180天以上为1.30841亿元,总计16.9626亿元;2023年分别为7.96279亿元、5.94773亿元、3.40443亿元,总计17.31495亿元[38] - 2024年综合营业额为98.55亿元,2023年为101.08亿元;2024年综合净利润为6.72亿元,2023年为3.28亿元;2024年每股盈利0.45元,2023年为0.20元[40] - 2024年应收贸易款项及应收票据1年内为13.83399亿元,1 - 2年为0.2445亿元,超过2年为0.04307亿元;2023年分别为14.96569亿元、0.2845亿元、0.10633亿元[37] - 2024年集团总营业额98.55亿元,同比下降2.5%;分部毛利18.10亿元,同比下降5.0%;分部业绩10.07亿元,同比增加15.2%[45] - 2024年集团行政及其他营运费用10.49亿元,同比增加8.0%[49] - 2024年集团财务费用7528万元,同比下降42.9%[50] - 2024年集团所得税1.67亿元,同比增加1.1%[51] - 2024年集团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增加104.9%[5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银行结余及现金等合计10.5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80亿元[5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境外银行循环贷款授信总额度为港币34.0亿元,境内银行贷款授信总额度为人民币58.6亿元;银行贷款为14.3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6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约合人民币75.4亿元[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为10.8%,2023年12月31日为15.8%[55] - 2024年财政年度雇员成本约为34.70亿元,2023年财政年度为34.06亿元[67]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8.2分,2023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人民币6分[70] - 按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数目计算,2024年度股息共计约人民币1.71亿元,中期已派息人民币0.65亿元,本次建议末期派息人民币1.06亿元[7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从事中国内地综合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服务、药品及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8] - 集团可报告分部包括医院业务和其他业务[18] - 医院业务包括自有医院对应的门诊业务、住院业务[18] - 其他业务包括向参股医院、IOT/OT医院提供的运营管理服务、供应链服务及其他服务[1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医院业务分部资产8889773千元,其他业务1348719千元,总计10238492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8365531千元、1431481千元、9797012千元[2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医院业务分部负债4865659千元,其他业务20870千元,总计4886529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5033251千元、12531千元、5045782千元[22] - 2024年住院收益5293544千元,2023年为5473459千元;门诊收益2024年为3891416千元,2023年为3932694千元[24] - 2024年综合医疗服务收益9184960千元,2023年为9406153千元;其他服务收益2024年为669830千元,2023年为701347千元[24] - 2024年自有医院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3%和1.0%[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10个省市共管理运营105家医疗机构[41] - 2024年自有医院常规诊疗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约为1032万人次和56万人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9%及1.0%[41] - 2024年自有医院运营床位数18567,床位使用率82.9%,门诊人次10325639,住院人次560149,门诊收入36.64597亿元,住院收入52.93544亿元,体检收入2.26819亿元,合计91.8496亿元[43] - 2023年自有医院运营床位数18617,床位使用率83.7%,门诊人次10191416,住院人次554547,门诊收入37.06247亿元,住院收入54.73459亿元,体检收入2.26447亿元,合计94.06153亿元[44] - 2024年医院业务营业额91.85亿元,同比下降2.4%;门诊人次增长1.3%,住院人次增长1.0%;门诊和住院次均收入分别下降2.4%和4.3%;分部毛利16.53亿元,同比下降4.7%,毛利率18.0%;分部业绩7.66亿元,同比增加20.1%[45][47] - 2024年其他业务营业额6.70亿元,同比下降4.5%;分部业绩2.41亿元,同比上升2.0%[45][48] - 公司管理运营的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22家,社区中心41家,一级医院及诊所等29家,合计105家[42] 会计准则相关 -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14]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相关修订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年度改进第11册自2026年1月1日起生效[14]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和第19号自2027年1月1日起生效[14] - 财务报表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要求编制,除特定金融资产外按历史成本法编制,以人民币列报,金额进位至最接近的千位数[9] - 集团已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修订准则,对本期业绩及财务状况编制和呈列方式无重大影响,未应用未生效新订或修订准则[11] 公司运营相关 - 2025年公司将围绕“深化结构改革,持续提质增效”开展工作[66] - 2025年2月20日公司收到法院划转执行款20,948万元[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对联合医务集团所持股权利公允值约为3,486万元[62] - 2020年6月28日成立京润仁康和京润控股,公司分别持有49%及51%[6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19,953名全职雇员,2
华润医疗:收入短期略有波动,利润优化值得期待
天风证券· 2024-11-04 21: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维持原有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华润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主平台,已成为规模领先的央企综合性医疗集团 [3] - 随着资产并购整合落地,通过一体化精细管理持续深化和非经常性影响逐步消除,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 [3]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05.20、110.84、117.46亿元,同比增长4.08%、5.37%、5.97% [3]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7.44、7.82、8.17亿元,同比增长188.90%、5.02%、4.50% [3] 公司投资亮点 收入情况 - 2024年H1公司实现收入49.76亿元,同比下降2.7% [4] - 医院业务分部营业额为46.00亿元,同比轻微降低3.0% [4] - 其中门诊收入18.95亿元,同比增长1.7%;住院业务收入27.05亿元,同比下降6.1% [4] - 其他业务营业额为3.76亿元,同比上升1.8% [4] 利润情况 - 2024年H1公司实现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增长9.0% [4] - 医院业务分部毛利为9.23亿元,毛利率20.1% [2] - 财务费用合计3984万元,同比降低34.8%,主要是由于置换境外贷款为人民币贷款,贷款利率降低所致 [2] - 所得税约为1.16亿元,同比降低16.3%,主要原因为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下降 [2] 诊疗量情况 - 2024年H1自有医院诊疗量增长,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约为505万人次和28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5%和3.0% [1] - 但受两年医保结算差影响,门诊和住院次均收入有所下滑,分别下降2.0%和8.8% [1]
华润医疗:收入略降,利润贡献趋于提升
广发证券· 2024-09-26 18: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评级为"买入"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4H1收入同比略降2.7%,主要受两年医保结算差影响,叠加23H1基数较高所致。但公司积极降本增效,药品及耗材占收入比同比下降0.6ppt,抵减了两年医保结算差额的影响。24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1%。[1] - 医院业务收入同比略降3%,但剔除两年医保结算差额及淮阴医院关停影响后同比持平。门诊及住院人次均实现增长,但次均收入有所下降。医院业务毛利同比下降5.7%,毛利率为20.1%。[6] - 公司持续推进医院集团化运营、精细化管理,预计利润率趋于提升。预计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23年剔除淮阴减值后的6.44亿增长8.6%,25~26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左右。[15][16] 分部业务总结 医院业务 - 24H1医院业务收入46.0亿元,同比-3.0%。剔除两年医保结算差额及淮阴医院关停影响后,24H1收入同比持平。[6] - 门诊收入18.1亿元,同比+1.4%,人次同比增长3.5%达505万,次均收入下降2.0%。住院收入27.0亿元,同比-6.1%,人次同比增长3.0%达28万,次均收入同比-8.8%。[11] - 24H1医院业务毛利9.23亿元,同比-5.7%,毛利率20.1%,同比-0.6pct。剔除两年医保结算差额及淮阴院关停影响后,医院毛利相较23H1增长6.7%,毛利率+1.3ppt。[11] 其他业务 - 24H1其他业务收入3.8亿元,占总收入7.6%。[10] 投资评级及目标价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结合公司成长性及港股流动性,给予24年10倍PE,对应合理价值5.98港元/股。维持"买入"评级。[16]
华润医疗(0151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1515[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总收入49.76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51.14亿元人民币[11] - 报告期内股东应占净利润为4.34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3.98亿元人民币[11] - 报告期内每股盈利为0.34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0.31元人民币[11]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49.76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4.34亿元,每股收益0.34元,相应期间分别为51.14亿元、3.98亿元、0.31元[13] - 2024年上半年自有医院床位使用率为79.93%,2023年上半年为80.60%[17][18] - 医院业务营业额46.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0%;其他业务营业额3.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21][24][25] - 医院业务门诊业务收入18.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住院业务收入27.0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1%[21] - 医院业务分部毛利9.23亿元,毛利率20.1%,利润5.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6%[24] - 其他业务分部毛利1.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分部业绩1.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21][25] - 公司总营业额49.7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分部毛利10.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9%;分部业绩6.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0%[21] - 报告期内医院业务营业额46.00亿元,同比降3.0%,毛利9.23亿元,毛利率20.1%,业绩约5.21亿元,同比降11.6%[27] - 报告期内其他业务营业额3.76亿元,同比升1.8%,分部业绩1.48亿元,同比升7.5%[28] - 报告期内,集团行政及其他营运费用4.72亿元,同比增5.3%[32][35] - 报告期内,集团财务费用约3984万元,相应期间约6115万元[36][38] - 报告期内,集团所得税约1.16亿元,相应期间约1.38亿元,同比降16.3%,经常性业务有效所得税率18.4%,相应期间22.1%[37][39] - 报告期内,集团净利润5.12亿元,同比增5.1%[40][4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综合银行结余等合计约13.4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12.8亿元[41][4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率14.7%,2023年12月31日为15.8%[4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为20.2亿元人民币,其中计息银行贷款为19.9亿元人民币,财政贴息银行贷款为0.3亿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为21.6亿元人民币,其中计息银行贷款为21.2亿元人民币,财政贴息银行贷款为0.4亿元人民币[4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杠杆比率为14.7%,2023年12月31日为15.8%[4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为19,640名,2023年12月31日为20,172名[51][54] - 报告期,公司雇员成本约为17.04亿元人民币,相应期间为16.67亿元人民币[51][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9.76334亿元,2023年同期为51.14026亿元[165]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39.39986亿元,2023年同期为40.24751亿元[165]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0.36348亿元,2023年同期为10.89275亿元[16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6900.7万元,2023年同期为9223.3万元[165]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 - 996.4万元,2023年同期为 - 7917.6万元[165] - 2024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6.27328亿元,2023年同期为6.25126亿元[16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为1.15673亿元,2023年同期为1.38258亿元[16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5.11655亿元,2023年同期为4.86868亿元[165] - 2024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34元,2023年同期为0.31元[165] - 2024年上半年摊薄每股盈利为0.34元,2023年同期为0.31元[16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196,34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225,113千元略有下降[17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为3,522,382千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3,429,079千元[17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4,109,570千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5,207,373千元[170]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587,18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78,294)千元有所改善[170]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160,355千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1,433,753千元[172]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7,448,806千元,高于2023年的7,013,066千元[172]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6,170,095千元,高于2023年的5,812,061千元[172] - 2024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278,711千元,高于2023年的1,201,005千元[1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利润及全面收入总额为511,655千元[175] - 2023年末期股息为75,915千元[17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507,76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540,437千元人民币[179] - 2024年上半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入为60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9,891千元人民币[179] - 2024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支出为248,39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93,694千元人民币[17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261,28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398,705千元人民币[179] - 2024年上半年新银行借款为1,140,00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939,453千元人民币[181]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借款的还款为1,283,33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898,809千元人民币[18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92,26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6,504千元人民币[181]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54,212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902,638千元人民币[181]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0,492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4,003,347千元人民币[1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医院业务分部收益为人民币4,600,005千元,其他业务为人民币376,329千元,总计人民币4,976,334千元[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医院业务分部成本为人民币3,677,361千元,其他业务为人民币262,625千元,总计人民币3,939,986千元[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入总计人民币58,060千元[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总计人民币 - 4,275千元[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应占联营公司利润总计人民币44,329千元[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总计人民币 - 2,438千元[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行政及其他运营费用总计人民币 - 454,833千元[19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税前利润为人民币627,328千元[1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集团自有医院核心业务指标增长,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增长3.5%和3.0%[11] - 报告期内自有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约为505万人次和28万人次,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5%及3.0%[13][14] 公司运营变动 - 淮阴医院因人员流失、外部环境变化等问题持续亏损,于2024年5月13日停止运营[12] - 淮阴医院自2024年5月13日起停业,公司认为其业务关停长期来看有利于集团未来经营业绩[13] 公司人事变动 - 苏尧锋先生于2024年5月16日辞任公司授权代表和公司秘书[4][5] - 钟明辉先生于2024年5月16日获委任为公司授权代表和公司秘书[4][5] - 周鹏先生自2024年8月1日起任HKE Holdings Limited(股票代码:1726)执行董事[119][121] 公司股权及投资信息 - 2024年6月30日,对联合医务集团持股公允价值约4357万元[29][33] - 协议日期时,华润间接持有华润万象生活约73.72%股权[65][67] - 2024租赁协议日期时,华润集团间接持有华润置地59.55%股权[70][72] - 截至协议日期,华润健康间接持有公司约35.76%股权,公司控股股东间接全资拥有华润健康并持有航天医疗51%股权[82][84] - 华润医药商业由华润医药持股约80.13%,华润医药由公司控股股东间接持有约53.05%股权[90][92] - 中国华润间接持有华润万象生活约73.72%股权[93][96] - 华润集团公司分别持有华润医药53.05%股权和公司36.58%股权,为二者控股股东[102][105] - 董事宋清持有公司400,000股普通股,持股约0.03%[140] - 董事葛路持有公司66,000股普通股,持股约0.01%;持有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2,000股普通股,持股约0.00%[140][1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74,319,516股股份,持股约36.58%[147] 公司协议及交易信息 - 2024年2月8日武钢医院与润加物业(武汉)签服务协议,服务费约613.3万元[64][67] - 2023年7月31日本钢医院与润佳物业(沈阳)签服务协议,服务费约960万元[64][67] - 2024年5月29日租赁协议使用权资产约628万元[69][72] - 2024年2月8日信息化服务协议年度上限3400万元[71][73] - 截至2023 - 2025年12月31日,存放华润银行每日最高存款分别为5亿、6亿、7亿元[74] - 截至2023 - 2025年12月31日,华润银行和华润信托金融产品每日最高本金及利息分别为5亿、6亿、7亿元[74] - 公司于2022年11月18日与华润银行、华润信托分别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期限自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协议及年度上限于2022年12月29日获股东特别大会批准[76][77] - 2024年2月8日,公司与华润健康、航天医疗分别签订医疗物资销售框架协议,期限自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华润健康协议2024年及2025年年上限分别为4500万元及7500万元,航天医疗协议2024年及2025年年上限分别为8500万元及1亿元,同日追认2023年相关交易金额约2364万元[79][81] - 2024年2月8日,公司与航天医疗签订咨询服务采购框架协议,期限自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2024年及2025年年上限分别为850万元及1000万元[83][85] - 2024年2月8日,公司与华润健康签订供应链管理服务框架协议,期限自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2024年及2025年年上限分别为6500万元及1亿元[87] - 2024年2月8日公司与华润健康签订供应链管理服务框架协议,2024 - 2025年年度上限分别为6500万元和1亿元,华润健康间接持有公司约35.76%股权[89] - 2024年2月8日万荣亿康与华润医药商业签订物流服务框架协议,2024 - 2026年年度上限分别为50
华润医疗(0151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22:07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公司收益为49.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6]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为10.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7] - 报告期内,公司稅前利润为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4%[9] -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5.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9]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37.1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2.6%[17][19] - 报告期末,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5.8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67.0%[23] -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为15.4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0.5%[18] - 报告期内,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4.4%[18] - 报告期内,公司计息银行借款为20.1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1.9%[20][23] - 报告期内,公司每股基本及稀释盈利为0.3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11] 业务分部 - 医院业务收入为46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收入为3.76亿元人民币[36] - 医院业务毛利率为20.0%,其他业务毛利率为30.3%[36] - 应佔联营公司利润为4,433万元人民币[36] - 医院业务资产为83.86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资产为14.44亿元人民币[38] - 医院业务负债为47.37亿元人民币,其他业务负债为0.19亿元人民币[38] - 医院业务分部营业额为人民币46.00亿元,同比下降3.0%[71] - 医院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0.1%,分部业绩为人民币5.21亿元,同比下降11.6%[72] - 其他业务分部营业额为人民币3.76亿元,分部业绩为人民币1.48亿元,同比上升7.5%[73] 其他财务信息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失为551.5万元人民币[45] - 匹兌差异净额为11.7万元人民币[45] - 期内确认的股息为7,586万元人民币[52] - 期内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11,567万元人民币[50] - 期内确认的应收账款减值损失为-34.4万元人民币[47] - 行政及其他营运费用合计人民币4.72亿元,同比增加5.3%[74] - 财务费用合计约为人民币3,984万元,同比下降34.8%[75] - 集团报告期内录得净利润人民币5.12亿元,同比增加5.1%[77]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拥有银行结余及现金、定期存款及银行理财产品合计约人民币13.4亿元[79]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贷款为人民币20.2亿元,其中计息银行贷款为人民币19.9亿元,财政贴息银行贷款为人民币0.3亿元[80]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槓桿比率为14.7%[81]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合共拥有19,640名全职僱員,僱員成本約為人民幣17.04億元[87] 股息分配 - 宣派每股普通股人民币5.0分的中期股息[54] - 集团將於2024年10月25日派發2024年中期股息[92] - 集团將於2024年9月11日至2024年9月12日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96] 重大事项 - 关于燕化IOT协议争议,本公司将继续采取行动保护自身利益[106,107] - 本公司與燕化醫院及燕化鳳凰簽訂的「燕化醫院投資管理協議」和「燕化IOT協議」的情況[114,115,116] - 本公司已遵守上市規則的企業管治守則[103,104] - 所有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於報告期內均遵守證券交易標準守則[105] - 審核委員會已審閱中期業績,中期財務報告未經審計但已由審計師審閱[108,109] - 報告期內本公司及附屬公司無購買、出售或贖回本公司上市證券[110] 其他 - 報告期內實現收入人民幣49.76億元,同比下降2.7%[64] - 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4.34億元,同比增長9.2%[64] - 自有醫院門診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別增長3.5%和3.0%[64] - 於報告期末管理運營127家醫療機構[66,67] - 本公司持有聯合醫務集團4,357萬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99] - 本集團與京煤集團成立聯營公司京潤仁康和京潤控股,分別持股49%和51%[100] - 目前無實際計劃收購任何重大投資或資本資產[101] - 本集團將持續提升核心能力,優化運營管理體系,提升品牌影響力[102]
华润医疗(0151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21:1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宋清先生(董事长)、于海先生(首席执行官)、單寶杰先生(副总裁)和楊敏女士(首席财务官)[3] - 2023年2月27日起,程立兵先生辞去执行董事、公司首席执行官和授权代表职务,由于海先生接任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宋清先生成为授权代表[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成功完成了对遼健和江能子公司的收购,实现了业务整合和提升[13] - 公司医疗业务常规诊疗人次突破1万,同比增长97%,实现营业收入1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79.8%[17] - 公司逐步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6%,持续推动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和医疗服务效率改善[16] - 公司自有医院在业务量、收入和经营利润方面均录得提升[30] - 公司管理运营着134家医疗机构,分布在10个省市,其中自有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增长10.0%和10.2%[32][33] - 公司在北京、辽宁、江西、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广西等地管理运营着不同级别的医院、诊所和社区医疗机构[34] - 2023年自有医院门诊人次为10,191,416,住院人次为554,547,门诊收入为3,706,247千元,住院收入为5,473,459千元[35] - 2023年醫院業務營業額为9,406,153千元,其中门诊业务收入为3,932,694千元,住院业务收入为5,473,459千元,分部毛利为1,734,835千元[37] - 2023年其他业务營業額为701,347千元,分部毛利为171,002千元[37] - 2023年,京潤控股和京潤仁康合共实现了2.23亿元的收入,合共净利润为1.85亿元[48] - 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对联合醫務集團的投资公允价值约为4908万元[52] -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和高质量发展,医疗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机遇[54] 财务状况 - 2023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综合营业额人民币101.08亿元,同比增长27.9%[30] - 2023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综合净利润人民币3.2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30] - 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幣3.28亿元,同比下降0.1%[75] - 集团的净利润如果排除一次性减值,将增长61%[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的综合银行余额和现金、存款证及银行理财产品总额约为人民币12.8亿元[7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获得了37亿港元的境外循环贷款授信额度,以及52.7亿元人民币的境内银行贷款授信额度[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有息负债除以总资产计算,集团的负债比率为15.8%[8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每项理财产品的账面价值均不超过总资产价值的5%[84] - 集团已完成将外币贷款转为境外人民币贷款的转换[86] - 集团未使用任何衍生合约对冲货币风险[87] - 集团未有任何重大的或有负债或担保,对财务状况或运营产生重大影响[94] 股东利益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6分[141] - 2023年度末期股息总额约为人民币77.80百万元[141] - 预计2023年度末期股息将在2024年6月14日或之前派发[141] - 股东可选择以人民币或港币收取2023年度末期股息[142] - 股东需在2024年7月10日下午4:30之前提交股息货币选择表格[142] - 预计人民币支票将于2024年7月19日通过普通邮递寄出[143] - 公司股息政策是在盈利且不影响正常经营情况下向股东支付股息[146] 公司员工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20172名全职员工,2023财年员工成本约为340.6亿元人民币[97] - 公司员工薪酬水平根据业绩和行业标准确定[98][99] - 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按员工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供款[101]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员工需参加当地市政府运营的中央养老金计划[104] - 公司向界定供款计划作出的雇主供款全数即时归属于员工[105] - 过去两年内未发生任何界定供款计划下的供款没收情况[106] 公司环保责任 - 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严格遵守中国现行环境法规[121] - 公司制定了《有害物质安全管理计划》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侧重于管理有害物质(包括危险化学品和医疗废物)[123] - 公司制定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指导和监督医院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节约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124] - 公司制定了《放射安全管理计划》和《辐射应急预案》,重点管理辐射安全,对所有放射设备、防护和与辐射相关的废物处理提出明确要求[125] 公司股权及股东关系 - 宋清持有40万股公司股份,占股比0.03%;葛
华润医疗(0151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9 22:46
财务数据 - 2023年全年收入为101,07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79,012.87亿元人民币增长27.9%[1] - 2023年全年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润为25,768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26,585.5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1] - 2023年全年销售成本为19,058.3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3,058.35亿元人民币增长45.9%[2] - 2023年全年毛利为18,988.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22,888.7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2] - 2023年全年税前利润为-165,03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94,660亿元人民币下降74.5%[2] - 2023年全年年度利润为25,768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26,585.5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2] - 公司2023年總收入為101.08億元,同比增長27.9%[47] 业务展望 - 公司主要从事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服务、销售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等业务[6] - 公司自有医院常规诊疗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增长了10.0%和10.2%[38] - 公司在中国共管理运营134家医疗机构,自有医院常规诊疗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约为1,014万人次和55万人次[39] - 公司将继续审查并采取必要措施,以遵守企业治理守则并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83] 资产负债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0,225,113千元,较2022年的11,051,287千元略有下降[4] - 2023年流动资产总额为3,429,079千元,较2022年的6,766,287千元大幅减少[4]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731,495千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5] - 2023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884,846千元,较2022年的1,017,263千元有所下降[5]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槓桿比率为15.8%,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1%有所增加[56] 股东相关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6分[76] - 预计2023年度末期股息将共计约人民币7780万元[76] - 公司股息政策是在盈利且不影响正常经营情况下向股东派息[77]
华润医疗(0151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17:0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包括宋清先生(董事长)、于海先生(首席执行官)、单宝杰先生(副总裁)和杨敏女士(首席财务官)[3] - 公司的法律顾问为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星展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亚洲)[5] - 公司确认遵守企业管治守则[88] - 公司已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90] 公司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中国内地的综合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服务、集团采购组织业务以及其他医院衍生服务[160] - 公司2023年度的综合营业额为51.1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4.87亿元人民币[8] - 公司下属成员医院在2023年上半年常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增长了5.3%和9.7%,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自有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为80.60%,医疗业务收入为4,744,524千元[1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遼健成员机构和江能成员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为79.03%,医疗业务收入为2,091,022千元[1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其他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为70.70%,医疗业务收入为1,796,588千元[1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自有醫院的收入为人民幣5,114,026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8%[1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自有医院的医疗业务收入达到47.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5%[25] - 自有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表现增长146.8%,达到6.13亿元人民币[25] - 其他医院的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达到17.97亿元人民币[25]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综合银行余额和现金、定期存款及银行理财产品总额约为47.7亿人民币[62] - 公司的负债与总资产的杠杆比率为13.2%[65] - 公司在外币交易中面临外汇风险,主要涉及港元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风险[66] - 公司未使用任何衍生合约对冲货币风险[68] - 公司采取审慎的资金管理政策,主要通过经营活动和银行授信提供资金[60] - 公司获得了总额为52亿港元的境外循环贷款授信额度[63] 股权结构 - 董事宋清持有400,000股好倉,占持股概約0.03%;董事胡定旭持有1,000,000股好倉,占持股概約0.08%[131] - 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6.58%的股份[134] -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持有公司5.98%的股份[136] - 2023年6月30日,董事未收到任何其他人员对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的利益或空头头寸的通知[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