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原仁知服务(02352)

搜索文档
千军万马闯港股
北京商报· 2025-07-07 11:41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数量达43家,超过去年同期的30家 [1] -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规模达1067.14亿港元,超2024年全年876.77亿港元,位居全球榜首 [1] - 截至7月6日港股IPO排队企业超过210家,其中超40家为A股上市公司 [7] 行业分布特征 - 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类企业构成此轮IPO主力,包含AI、机器人、创新药等硬科技领域 [6][10] - 新消费企业如蜜雪集团、布鲁克、沪上阿姨上市首日股价涨超40%,蜜雪集团累计涨幅达154% [10] - 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港股18A章特殊通道加速上市,维昇药业成为2025年首家港股上市创新药企 [13][24] 上市路径分析 - 企业采用四种典型IPO模式:直接首发、A+H、A股转港股、介绍上市 [6] - 美的集团H股2024年9月上市募资306.68亿港元,带动A股龙头赴港示范效应 [15][16] - 地平线2024年10月港股首发募资54亿港元,成为年内最大科技IPO [17]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科企专线"5月推出,支持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 [23] - AH股溢价收窄及港股流动性改善吸引企业,国际资本认购提供全球信用背书 [18][20] - 德勤预计2025年港股全年80只新股募资2000亿港元,25只为"A+H"架构 [26] 国际资本动向 - 欧美、中东长线基金及主权基金积极参与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认购 [6] - 97%新股获超额认购,零售消费行业以2228倍超额认购倍数居首 [30] - 创新药企从美股转向港股趋势明显,映恩生物等案例引发赚钱效应 [29][30] 代表性企业案例 - 宁德时代成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最大IPO,海天味业、恒瑞医药进入全球前十 [26] - 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同日上市,分别代表"悦己经济""高端服务"等消费方向 [8] - 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青心意创等科技企业通过IPO加速技术融资 [10][11]
AI软件股集体爆发,大摩开始高调唱多中国资产
36氪· 2025-06-12 18:10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整体表现不佳,但AI软件股如平安好医生大涨超10%、金山软件涨近7%、美图公司创新高、汇量科技持续上涨 [1] - 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早前受益于国补的公司遭到重挫,可能与空头释放假消息有关 [3] - 中美谈判结果未超预期,部分资金选择获利止盈 [3]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 - 摩根士丹利高调唱多中国资产,认为外资正在FOMO(错失恐惧症) [1] - 国际投资者此前担心中国在科技竞争力方面落后,但近期中国在AI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新考量中国股票前景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透露今年将至少有1个重量级out-license交易落地,创新药出海潮持续 [5] - 三生制药双抗天价BD给辉瑞、石药集团预告三项BD在路上,行业关注度提升 [5] 新消费板块风险 - 泡泡玛特和布鲁可卖空数据激增,泡泡玛特卖空股数从56.36万股增至170.70万股(增幅超200%),布鲁可从7.14万股增至25.68万股(增幅260%) [6][7] 物流行业前景 - 顺丰控股股价刷新上市以来新高,机构看好未来两年业绩维持15-20%增长 [8] - 无人物流车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顺丰直营模式有望更快推进末端渗透并节约成本 [8] - 顺丰2月以来件量增速环比累增,时效件增速回暖,电商件贡献增量,国际业务转暖等亮点值得关注 [8] 市场展望 - 恒指目标价27000,市场进入蛰伏期,健康回踩后有望迎来更大力度的拉升 [1][4] - 只要恒指不跌破23800,做多中国资产的前景依然乐观 [4]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9:30
年度報告 中国物业服务 1 5 强企业 Contents 目錄 2 CORPORATE INFORMATION 公司資料 5 FINANCIAL HIGHLIGHTS 財務摘要 7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34 DIRECTORS, SUPERVISO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層 43 DIRECTORS' REPORT 董事會報告 71 SUPERVISORY BOARD'S REPORT 監事會報告 75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 企業管治報告 103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REPORT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163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 獨立核數師報告 173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 174 CONSOLIDATED STATEMENT ...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8:59
公司收购事项 - 公司2024年6月21日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并追溯重列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资料[2] - 2024年6月21日,集团以2800万元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收购视为共同控制业务合并[19] - 2024年6月21日,公司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购买代价为2800万元[62] - 2023年1月31日,公司收购上海眩海科技有限公司99%股权,购买代价为1元[66] - 2024年11月20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重庆东原拟以5950万元收购成都东煜宏全部股权,该公司持有成都一楼宇3 - 11层约83.48%所有权,物业总面积约8474.10平方米[67] - 收购已入账列作收购资产,现金代价59500千元,收购相关成本计入其他开支[68][69] - 收购资产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楼宇)34736千元和使用权资产(土地使用权)24764千元[70] - 2024年4月19日公司以2800万元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其运营养老机构项目逾14个,管理社区服务站点逾50个,运营床位规模逾3000张,用户数达20000多人[128] - 2024年11月20日公司以5950万元收购成都东煜宏全部股权,其持有成都成华区物业约83.48%所有权[129]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收益约15.302亿元,较2023年约15.282亿元增加约0.1%[3] - 2024年毛利约2.079亿元,较2023年约2.129亿元减少约2.3%,毛利率为约13.6%,较2023年减少约0.3个百分点[4] - 2024年报告期亏损约6160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报告期亏损约6690万元[4]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4.84072亿元,较2023年末4.94309亿元有所减少[6] - 2024年末资产净值4.09203亿元,较2023年末5.06866亿元减少[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益为153020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28257千元人民币[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成本为132232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15379千元人民币[34] - 2023年客户A收入为154887千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10%或以上,2024年无客户贡献达10%或以上[35][36] - 2024年已确认收益为295,65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9,591千元人民币[40] - 2024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扣除各项费用总计1,526,68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22,685千元人民币[45] - 2024年其他收入中政府补贴为8,24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613千元人民币[45] - 2024年其他(亏损)/收益净额为 - 1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48千元人民币[46]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 - 5,87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6,413千元人民币[46] - 2024年所得税(抵免)/支出为 - 3,86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645千元人民币[47]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 - 66,882千元人民币,每股基本亏损为 - 0.998元;2023年应占利润为2,529千元人民币,每股基本盈利为0.038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6,991千股[49] - 2024年已付末期股息2,010千元人民币,已付中期股息2,411千元人民币,共计4,421千元人民币;2023年已付末期股息9,379千元人民币;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约2,010,000元[51] - 2024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50,34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814千元[53] - 202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87,64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089千元[5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713,822千元,减值拨备118,820千元,净额595,002千元;2023年分别为680,278千元、43,477千元、636,801千元[55]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为51,398千元,减值拨备4,026千元,净额47,372千元;2023年分别为53,216千元、1,421千元、51,795千元[55] - 2024年基于发票日期1年以内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555,961千元,1 - 2年为87,255千元,2 - 3年为52,636千元,3年以上为17,970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419,737千元、202,985千元、41,354千元、16,202千元[56] - 2023年12月31日有抵押贸易应收款项为59,090,000元[58]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短期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公平值与账面价值相若[59]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每股人民币1元的H股数目均为66,991千股,金额均为66,991千元[60] - 2024年折旧费用在销售成本中扣除17,739千元,行政开支830千元,销售及营销开支47千元,总计18,616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17,127千元、2,782千元、896千元、20,805千元[53] - 2024年无形资产软件成本添置3,284千元,折旧及减值年内拨备2,617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6,090千元、2,177千元[54] - 2024年应付关联方贸易应付款为14,612千元,2023年为8,510千元[61] - 2024年应付劳工成本为239,453千元,2023年为213,126千元[61] - 2024年应付建筑成本为38,500千元,2023年为25,739千元[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采用合并会计,使全面收益总额减少1848.8万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减少1643.8万元[62] - 2023年经合并会计调整后收益为1,528,257千元,销售成本为(1,315,379)千元[63] - 2023年经合并会计调整后年内利润为3,434千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2,529千元[63] - 2023年经合并会计调整后非流动资产为494,309千元,流动资产为1,034,131千元[64] - 2023年经合并会计调整后流动负债为922,145千元,非流动负债为99,429千元[64][65] - 报告期公司收益增加约200万元或约0.1%,至约15.302亿元,2023年为约15.282亿元[88] - 报告期销售成本增加约690万元或约0.5%,至约13.223亿元,2023年为约13.154亿元[90] - 报告期毛利自2023年的约2.129亿元减少约2.3%,至约2.079亿元[91] - 报告期毛利率为约13.6%,较2023年的约13.9%减少约0.3个百分点[93] - 报告期其他收入为约820万元,较2023年的约960万元减少约14.2%[95] - 报告期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3年的约3830万元减少至约3540万元[97] - 报告期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约7930万元,2023年则为约950万元[99] - 报告期融资成本净额约为590万元,较2023年的约640万元减少约8.4%[100] - 报告期除所得税前亏损为约6550万元,2023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为约710万元[101] - 报告期无形资产维持稳定于约2.876亿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约为7.138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4.9%,减值拨备约为1.188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173.3%[104]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约为5140万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约3.4%,减值拨备约为400万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183.3%[104]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约为3.179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5.9%[106] - 2024年12月31日,合约负债约为3.364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13.8%[107]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617亿人民币,2023年为约2.566亿人民币[109] - 2024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约为4.092亿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约19.3%[109] - 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的约19.8%增加至约22.2%[1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未偿还借款,2023年约为930万人民币,年利率介于3.35%至5.5%之间[11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资产质押、重大或然负债和资本承担[112][113][114] - 报告期公司雇员总成本约为7.35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1亿元(经重列)[1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8.795亿元,占总收益约57.5%,较2023年增加约0.8%[3] - 2024年美好生活服务收益约2.136亿元,占总收益约14.0%,较2023年减少约3.8%[3] - 2024年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约4.371亿元,占总收益约28.5%,较2023年增加约0.7%[4] - 2024年合约资产中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为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39千元人民币[37] - 2024年合约负债为3363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95657千元人民币[37] - 集团合约资产因未开票的在建工程减少而减少,合约负债因付款政策变动而增加[38] - 2024年已确认收益中物业城市服务2024年为239,29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1,906千元人民币;美好生活服务2024年为36,2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2,856千元人民币;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2024年为20,15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829千元人民币[40]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未履行的履约责任2024年为8,50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569千元人民币,其中少于1年的2024年为7,986千元人民币(占比94%),2023年为16,437千元人民币(占比94%);1至2年的2024年为520千元人民币(占比6%),2023年为1,132千元人民币(占比6%)[41][42] - 自获得长期物业城市服务合约的增量成本确认的资产2024年为13,3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984千元人民币;确认为提供服务成本的摊销2024年为11,5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811千元人民币[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80座城市经营管理625个物业项目,总在管建筑面积约62.0百万平方米;已签约为82座城市648个物业项目提供服务,总合约建筑面积约69.4百万平方米[71] - 报告期内,公司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为879.5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0.8%[75] - 报告期内,源自迪马集团的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17.6百万平方米,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4.8%[76] - 报告期内,源自独立第三方的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31.5百万平方米,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1.4%[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物业城市服务总收益为879,487千元,较2023年的872,149千元有所增长;在管建筑面积为52,997千平方米,项目数为383个[79][80][82] - 2024年源自迪马集团、联属公司、独立第三方的物业项目收益分别为397,199千元、50,887千元、431,401千元,占比分别为45.1%、5.8%、49.1% [79] - 2024年住宅物业收益600,755千元,占比68.3%,在管建筑面积39,752千平方米;非住宅物业收益278,
2024,诞生195个IPO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整体回顾 - 2024年中企IPO市场总体呈现阶段性收缩态势,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为近10年新低,195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51.1%,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442.66亿元,同比下降63.6% [6] - 下半年IPO活跃度环比回升,11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973.53亿元,环比分别上升37.8%、107.5% [6] - A股共有100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68.1%,境外市场共95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10.5%,港股收获全市场首发融资额前三大中企IPO [6] 市场分布 - A股IPO总量同比收缩近七成,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38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超六成,首发融资额合计225.81亿元,同比下降81.5% [10] - 境外IPO于下半年现回暖迹象,港股62家中企上市,同比微降6.1%,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698.62亿元,同比上升80.2%,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和地平线机器人贡献主要融资额 [12] - 美股33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65.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80.50亿元,同比上升108.1%,极氪为纽交所唯一中企IPO,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31.32亿元 [12] 地域分布 - 广东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均居首位,41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572.40亿元,同比下降5.2% [17][18] - 江浙与京沪表现相对良好,江苏、浙江、北京分别有29家、26家、24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484.22亿元 [17][18] - 内蒙古为唯一融资额同比增长地区,首发融资额6.48亿元,同比上升148.0% [18] 行业分布 - 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IT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五大行业占比超六成IPO中企,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超七成 [21] - 物流行业受大额融资案例带动,顺丰控股和国货航推动其位列全年融资规模行业第五位 [21]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1
股权收购与业务合并 - 2024年6月21日公司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并对2023年财务资料追溯重列[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向上海迪眩收購上海常青社90.73%股權,入賬列作共同控制下的業務合併[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向深圳迪睿收購上海眩海99%股權,入賬列作共同控制下的業務合併[96] - 2024年6月21日,公司向迪马实业附属公司上海迪眩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相关财务报表比较数字已重列[98] - 2024年6月21日集团以2800万元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收购采用合并会计法入账[130] - 2023年1月31日,公司向迪马实业附属公司深圳迪睿收购上海眩海99%股权,购买代价为1元[135] 财务收益与利润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益约7.69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5.8%[15]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4.624亿元,占总收益约60.0%,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1.8%[15] - 美好生活服务收益约1.155亿元,占总收益约1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7%[15]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约1.920亿元,占总收益约2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5%[15] - 毛利约1.258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2%,毛利率为约16.3%,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7个百分点[15] - 报告期利润约252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2%,公司股东应占报告期利润约239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1%[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769.9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42.2百万元或约5.8%[3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约644.1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47.6百万元或约8.0%[35] - 2024年上半年美好生活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约1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1%[27] - 2024年上半年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约2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0%[31] - 2024年上半年涉外综合服务收益约93.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9%[30] - 2024年上半年医疗综合服务收益约38.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6.1%[30] - 2024年上半年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服务收益约2.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1.0%[30] - 2024年上半年养老综合服务收益约27.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7.1%[31] - 2024年上半年咨询管理服务收益约29.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5.0%[31] - 集团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1.312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258亿元,减少约4.2%[3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整体毛利率为16.3%,较2023年同期的18.0%减少约1.7个百分点[3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41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0.3%[38]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83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4.6%[41]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799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7%[42]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降至273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9.3%[4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降至21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60.0%[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769,88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727,735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25,76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31,241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25,42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9,672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5,20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4,913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769,883千元,2023年同期为727,735千元,同比增长约5.8%[106] - 2024年上半年随时间确认的客户收益为756,295千元,2023年同期为708,336千元[106] - 2024年上半年某一时间点确认的客户收益为13,588千元,2023年同期为19,399千元[10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3,920千元,2023年同期为3,561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借款利息开支为84千元,2023年同期为34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保理安排利息开支为2千元,2023年同期为233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3,834千元,2023年同期为3,294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经营利润扣除相关项后,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9720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7877千元,2023年分别为8391千元和6608千元[10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060千元,2023年为5143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36元,2023年为0.37元[111]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4347000元,2023年为7065000元[113] - 采用合并会计导致集团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减少828万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减少751.9万元[130] - 合并会计重列后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收益为72773.5万元,毛利为13124.1万元,经营利润为2967.2万元[131] - 合并会计重列后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为3005.6万元,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491.3万元[131] - 合并会计重列后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446.1万元,非控股权益为45.2万元[131] - 合并会计重列后2023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37元[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城市服务关联方交易金额为1.444亿元,2023年同期为2.2809亿元[1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美好生活服务关联方交易金额为1.1396亿元,2023年同期为1.5781亿元[1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关联方交易金额为1.2881亿元,2023年同期为4.0964亿元[139] 物业项目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74座城市经营及管理589个物业项目,总在管建筑面积约5830万平方米[1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立合约管理78个城市649个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810万平方米[1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4.624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1.8%,因在管建筑面积扩张约7.3%[20] - 源自迪马集团项目的在管建筑面积约1750万平方米,较2023年6月30日增加约11.0%[21] - 源自独立第三方项目的在管建筑面积约2850万平方米,较2023年6月30日增加约4.8%[2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非控股权益实体管理物业项目的总在管建筑面积约370万平方米[23] - 2024年6月30日,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约3870万平方米,占比约77.5%,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5.5%[24] - 2024年6月30日,非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约1120万平方米,占比约22.5%,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5%[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源自迪马集团物业项目收益2.17204亿元,占比47.0%[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源自联属公司物业项目收益2529万元,占比5.4%[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源自独立第三方物业项目收益2.1989亿元,占比47.6%[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各地经营及管理363个物业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49.9百万平方米,已订约管理389个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8.4百万平方米[25]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每股0.036元(含税),2023年同期为零[15] - 董事会建议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36元(含税),2023年同期为零,股息分派计划待股东大会批准,预期2024年12月23日或前后派付[72] - 公司董事提议2024年上半年派中期股息每股0.036元,共计2412000元,2023年上半年无[110] 公司资产与负债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等为7.47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8.5%[4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8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3.4%[51]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3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66亿元[5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借款约为65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930万元减少;年利率介乎3.35%至5.5%[5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19.7%,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9.8%略有下降[5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资产抵押和重大或然负债,与2023年12月31日情况相同[59][60]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84,120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494,309千元人民币[9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74,898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034,131千元人民币[9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863,695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922,145千元人民币[9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95,023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99,429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500,300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506,866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總額為476,474千元,非控股權益為23,826千元,總額為500,300千元[94] - 2024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90,555千元,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19,281千元,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12,926千元[95] - 2024年上半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淨額為122,762千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3,835千元[95] - 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6月30日,股本維持66,991千元不變,資本儲備維持3,271千元不變,股份當價維持107,852千元不變[94] - 2024年上半年法定儲備從61,993千元增加至67,036千元,增加了5,043千元[94] - 2024年上半年保留盈利/(累計虧損)從135,482千元增加至152,372千元,增加了16,890千元[94] -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經營所用現金從59,103千元增加至86,253千元,增長約46%[95] - 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为768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6897千元[114]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7877千元,2023年为6608千元[115] - 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2932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089千元[116]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4139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281千元[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2 18:15
公司更名与上市 - 公司于2020年12月30日更名为东原仁知城市运营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6] - 公司2022年4月29日H股上市,行使部分超额配股权后累计发行16,990,867股H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3980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约13070万港元[85] 股权收购 - 公司2024年6月21日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并对2023年度财务资料追溯重列[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向上海迪眩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入账作共同控制下的业务合并[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向深圳迪睿收购上海眩海99%股权,入账作共同控制下的业务合并[6] - 2024年6月21日,公司向迪马实业的附属公司上海迪眩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购买代价为人民币28百万元[34] - 2023年1月31日公司向迪马实业附属公司收购上海眩海99%股权,购买代价为人民币1元[38] - 报告期内除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外,无其他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事项[87] 财务数据 - 收益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益约7.699亿元,较2023年同期约7.277亿元增加约5.8%[1]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4.624亿元,占总收益约60.0%,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1.8%[1] - 美好生活服务收益约1.155亿元,占总收益约1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7%[1]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约1.920亿元,占总收益约2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5%[2] - 美好生活服务于某一时间点确认的客户收益为13,395(对比前期19,399)[14]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于某一时间点确认的客户收益为193(前期为0)[14] - 整体于某一时间点确认的客户收益为769,883(对比前期727,735)[14] - 2024年上半年收益7.56295亿元,2023年同期为7.08336亿元,其中物业城市服务4.62384亿元(2023年:4.1346亿元)、美好生活服务1.02135亿元(2023年:0.98081亿元)、涉外等综合服务1.91776亿元(2023年:1.96795亿元)[16] - 报告期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4.624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1.8%[43] - 报告期公司收益增加4220万元或5.8%至7.699亿元,主要因业务持续拓展[56] - 美好生活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约1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1%[50]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约2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0%[54] - 报告期涉外综合服务收益增加13.9%至9330万元,因业务扩张[53] - 报告期医疗综合服务收益增加16.1%至3890万元,因向医院扩张服务[53] - 报告期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服务收益减少51.0%至280万元,因项目完工和减少[53] - 报告期养老综合服务收益增加27.1%至2710万元,因养老项目入住率提升[54] - 报告期咨询管理服务收益减少45.0%至2980万元,因相关服务项目完结减少[54] 财务数据 - 毛利与利润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约1.258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2%,毛利率为约16.3%,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7个百分点[2] - 报告期利润约252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2%,公司股东应占报告期利润约239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1%[2]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36元,2023年同期为0.37元[3]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392万元,2023年同期为356.1万元,其中借款利息开支8.4万元(2023年:3.4万元)、保理安排利息开支2万元(2023年:23.3万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383.4万元(2023年:329.4万元)[18]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相关,折旧费用自有物业等972万元(2023年:839.1万元)、使用权资产787.7万元(2023年:660.8万元),出售物业等收益净额551.3万元(2023年:346.3万元)[19]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206万元,2023年同期为514.3万元,中国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25%,部分附属公司有15%或20%优惠税率[20]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36元,2023年同期为0.37元,用于计算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2394.3万元(2023年:2446.1万元)[22] - 报告期销售成本增加4760万元或8.0%至6.441亿元,因分包成本增加[58] - 报告期毛利减少4.2%至1.258亿元,毛利率降至16.3%,较2023年同期减少1.7个百分点[59] - 报告期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83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750万元增加4.6%[63] - 报告期行政开支为799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8480万元减少5.7%[64] - 报告期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550万元,2023年同期为350万元[65] - 报告期融资收入为6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40万元增加36.8%;融资成本为39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360万元增加10.1%[66] - 报告期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减少9.3%至2730万元,2023年同期为3000万元[67] - 报告期所得税开支减少60.0%至210万元,2023年同期为510万元[68] 财务数据 -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约5.00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约5.069亿元略有减少[5]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434.7万元,2023年同期为706.5万元[24] - 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净值2.932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089亿元,其中软件1427.9万元(2023年末:1354.8万元)、客户关系6691.9万元(2023年末:7247.3万元)、商誉2.12068亿元[2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等账面值7472.78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6885.96万元,其中应收关联方贸易应收款275.549万元(2023年末:305.529万元)、应收第三方贸易应收款468.938万元(2023年末:374.749万元)[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1年以内为538,667千元,1至2年为164,763千元,2至3年为27,209千元,3年以上为13,990千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419,737千元、202,985千元、41,354千元、16,202千元[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股份每股人民币1元的H股数目为66,991千股,金额为66,991千元;2023年12月31日数目和金额均为66,991千元[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89,803千元,其中应付关联方8,014千元,应付第三方中应付劳工成本216,961千元、应付建筑成本14,122千元、应付消耗品款项50,706千元;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300,132千元[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90,78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3,864千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中物业城市服务为225,030千元,美好生活服务为6,522千元,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为20,526千元,总计252,078千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39,294千元、36,205千元、20,158千元,总计295,657千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账龄1年以内为253,288千元,1至2年为26,980千元,2至3年为5,825千元,3年以上为3,710千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40,592千元、37,721千元、17,347千元、4,472千元[32]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经重列后为494,309千元,较原先呈列增加115,774千元[36]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经重列后为1,034,131千元,较原先呈列增加17,535千元[36]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经重列后为922,145千元,较原先呈列增加47,584千元[36]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经重列后为506,866千元,较原先呈列增加13,427千元[3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等为7.47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886亿元增加8.5%[7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8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01亿元减少3.4%[72] - 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2.52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57亿元减少14.7%[73] 财务数据 - 股息 - 董事会建议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每股0.036元(含税),2023年同期为零[2] - 公司董事提议2024年上半年派中期股息每股0.036元,共计241.2万元,2023年同期无;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03元,共计201万元已获批[21] - 董事会建议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36元(含税),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零[95] - 股息分派计划待2024年10月23日临时股东大会批准,预期2024年12月23日或前后派付;应付股东中期股息以人民币宣派、港元支付,汇率按中国人民银行于临时股东大会前七日公布的人民币兑港元平均汇率计算[96] - 公司作为中国国内企业,将扣10%中期股息作为企业所得税后,向2024年10月28日名列公司H股股东名册的非居民企业股东分配中期股息[96] - 公司应代扣代缴H股个人股东个人所得税,不同税收协议国家或地区居民适用不同税率,如10%、低于10%、高于10%但低于20%、20%等[97] - 确定出席临时股东大会并投票权利的记录日期为2024年10月15日,过户文件及股票需于该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处[98] - 确定享有中期股息资格(待股东批准)的记录日期为2024年10月28日,过户表格及股票需于该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指定处[99] - 载有建议宣派中期股息资料及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告的通函将于2024年9月26日或之前刊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并按需寄给股东[100] 会计准则影响 - 2024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准则等对公司会计政策无重大影响[11]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公司董事预期应用该修订本对财务报表无影响[1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生效日期待定,公司董事正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12] 业务布局与规模 - 公司仅一个业务分部,从事物业城市服务、美好生活服务及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15] - 公司主要经营实体、客户收益、非流动资产均位于中国[1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74座城市经营及管理589个物业项目,总在管建筑面积约为5830万平方米[3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订立合约,管理78个城市总建筑面积约6810万平方米的649个物业项目[39] - 公司通过物业管理服务、美好生活服务、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三条业务线提供多元化服务[40][41] - 公司以“大物业 • 全价值”为发展战略,布局四大领域,覆盖六大区域[39] - 报告期源自迪马集团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1750万平方米,较2023年6月30日增加约11.0%[44] - 报告期源自独立第三方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2850万平方米,较2023年6月30日增加约4.8%[44] - 2024年6月30日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约3870万平方米,占比约77.5%,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5.5%[47] - 2024年6月30日非住宅物业在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3 17:01
财务数据与业绩表现 - 公司总收益为人民币1,483.8百万元,同比增长10.0%[61] - 报告期利润为人民币21.9百万元,同比减少76.2%,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9.0百万元,同比减少78.6%[62] - 公司2023年总收益为14.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主要得益于物业城市服务的扩张[82] - 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14.3%,较2022年的20.6%下降6.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经营成本增加和新项目毛利率较低[85][86] - 公司2023年销售成本为12.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主要由于雇员成本和分包成本增加[83] - 公司2023年其他收入为75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0.6%,主要由于一次性政府补助减少[89] - 公司报告期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0.9百万元,而2022年同期为其他收益净额人民币9.3百万元,主要由于港元款项的汇兑波动[90] - 公司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减少77.1%至约人民币24.7百万元,主要由于毛利减少及一次性政府补贴未能再次获取[94] - 公司所得税开支减少82.6%至约人民币2.8百万元,主要由于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减少[95] 股息与税务 - 公司建议派发每股末期现金股息人民币0.03元(含税),较去年每股人民币0.14元有所下降[10] - 公司向非居民企业股东分配股息时需预扣10%的企业所得税[11] - 公司代扣代缴H股个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14] - 2023年派付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3元(含税),较2022年的每股人民币0.14元(含税)有所减少[39] - 公司建议派付2023年末期现金股息每股人民币0.03元(含税)[162] 客户与供应商 - 公司五大客户占总收益的17.0%[3] - 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5.5%,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总采购额的16.5%[4] - 最大客户占销售额的10.7%[19] - 供应商主要包括在中国提供清洁、安保、园艺及维修保养服务的第三方分包商[17] 业务分类与收益 - 物业城市服务的收益为人民币872.8百万元,占总收益的58.8%,同比增长33.0%[30]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的收益为人民币389.0百万元,占总收益的26.3%,同比下降10.3%[38] - 美好生活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的14.9%,同比减少4.3%[53] - 医疗综合服务收益增加15.9%至人民币71.6百万元,主要由于向医院扩张医疗综合服务[56]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的26.3%,同比减少5.9%[57]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为8.7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益的58.8%,同比增长33.0%[83] - 美好生活服务收益为2.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4%,主要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导致客户购房意愿降低[75] - 涉外综合服务收益为1.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主要由于业务持续扩张[78] - 咨询管理服务收益为1.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9%,主要由于项目完结导致收益减少[79] - 公司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服务收益增加231.2%至约人民币23.0百万元,主要由于业务扩展及疫情后项目进度恢复[105] 在管建筑面积与项目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为人民币872.8百万元,同比增长33.0%,主要由于在管建筑面积扩张约20.2%[44] - 源自迪马集团的项目在管建筑面积为16.8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2%,源自独立第三方的项目在管建筑面积为32.0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44] - 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为37.1百万平方米,占物业城市服务在管建筑面积的70.5%,同比减少2.5%[47] - 公司在管建筑面积为52.6百万平方米,已签约管理建筑面积为60.4百万平方米,覆盖62个城市的369个物业项目[49] - 公司在管建筑面积为60.2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0%,已签约管理建筑面积为68.0百万平方米,覆盖78个城市的595个物业项目[64] - 非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为1550万平方米,占总在管建筑面积的29.5%,同比增长2.5%[72] 成本与开支 - 毛利为人民币211.8百万元,同比下降24.0%,毛利率为14.3%,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30] - 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2年的约人民币32.3百万元增加至约人民币37.0百万元,增长14.6%,主要由于业务规模增长及推广人员费用增加[91] - 公司行政开支为约人民币154.8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149.1百万元增加3.8%,主要由于业务规模增长及雇员成本增加[92] - 公司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约人民币9.2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24.1百万元减少61.8%,主要由于积极催收欠款,回款率好于往年[92] - 公司融资成本净额约为人民币51,000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246,000元减少79.3%,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增加导致利息收入增加[93] - 公司2023年确认的雇员总成本为约人民币709.3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12.9%[143] 公司战略与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4年落地不少于10个AI应用场景,目前已在市场管理场景下落地两项应用[129] - 公司2023年与飞书展开全面合作,提升管理效率,并计划打造新一代数据平台[130]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继续提升市场端能力,扩大业务组合及业务规模,并加强市场客户全流程信息化系统功能[127]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继续提高品牌知名度、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深化内部服务体系建设[128] - 公司计划在2024年继续秉承“大物业•全价值”的企业发展战略,对外拓展多元业态,对内提升服务水平[149] - 公司计划在2024年推行一城一策的市场发展策略,打造市场拓展生态平台,灵活合作模式[150] - 公司将继续投资科技赋能,以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154] - 公司将完善供应链成本体系,推进供应链线上化、合规化管理[155] - 公司将继续布局非住业态相关业务链扩张,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156] - 公司将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和文化认同,推动发展[158] 公司股权与董事会 - 公司股本总额为人民币66,990,867元,共66,990,867股H股股份[7] - 公司执行董事范东先生持有天津合伙约52.74%股权,间接持有4,990,000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7.45%[16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王苏生先生拥有丰富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经验[173] -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两名非执行董事、两名雇员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2] - 公司董事会主席罗韶颖女士于2022年10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并于2023年12月重选[192] - 公司执行董事范先生拥有超过23年的物业管理行业经验[196] - 蔡女士拥有超过25年的财务管理及投资相关经验,曾在南方证券、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及前海开源基金担任重要职位[198] - 蔡女士自2020年9月起担任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198] -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前海开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组合包括在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若干物业管理公司的股份[198] 公司上市与融资 - 公司2023年H股上市后,扣除包销费及相关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合共约139.8百万港元,已动用约128.0百万港元[133]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及超额配股权所得款项净额为139.8百万港元,其中65.0%用于战略投资、合作及收购[161] - 公司于2022年4月2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H股[182] - 公司于2023年8月31日完成将50,000,000股非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并于2023年9月1日在联交所上市[182] 公司财务与资产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借款约为人民币9.3百万元,年利率介于3.35%至5.5%之间[125]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约人民币255.4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15.2%[140]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及其他应收款项净额为约人民币674.5百万元,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599.3百万元增加12.5%,主要由于物业管理项目及在管建筑面积扩张[96] - 公司合约负债为约人民币280.6百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228.6百万元增加22.7%,主要由于业务扩张及预付物业管理费的客户数目增加[98]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荣获中国指数研究院认可的“2023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之一,行业综合实力排名提升2位至第16位[41] 公司业务重组与分类 - 公司重新分类三条主要业务线,包括美好生活服务、涉外及医疗服务、数字及智能化技术服务等[42][43] 公司文化与员工 - 公司通过线上心路之旅、文化答题PK赛、仁知年刊等方式加强企业文化认同[187] - 公司财务总监刘兴先生自2020年12月起担任集团财务总监,负责管理区域财务事宜[181] 公司收购与出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任何有关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185] 公司董事会决议 - 公司董事会决议更改所得款项净额用途的时间表,并可能根据市场环境修改或修订该计划[188] 公司业务性质 - 公司主要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及相关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主要业务性质并无发生重大变动[183]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0 20:09
公司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收入为1,483,834千元,较2022年增长10.1%[9][126] - 公司2023年毛利为211,777千元,较2022年下降24.1%[9][127]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21,922千元,较2022年下降76.2%[9] - 公司2023年每股盈利为0.28元,较2022年下降80.6%[9][57] 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016,596千元,较2022年增长13.1%[10] - 公司2023年流动负债总值为874,561千元,较2022年增长14.0%[10] - 公司2023年资产净值为493,439千元,较2022年增长2.0%[11] 公司业务拓展与发展 - 公司已收购上海眩海科技有限公司99%股权,进行共同控制下的业务合并,主要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及相关增值服务[15] - 公司将全面布局智能板块和IOT智慧社区平台,打造安全智慧社区,预计在2024年落地不少于10个场景[160] - 公司将加速非住业态发展,提供IFM能力,满足企业客户和医疗客户的综合服务需求[163] 公司股本结构与股息政策 - 公司2023年建议每股股息为0.0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至每股人民币0.14元(含税)[7][58] - 公司已将50,000,000股内资股和非上市外资股转换为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73] - 公司将在2024年6月24日向H股股东分配末期股息并代扣企业所得税[188][189][190]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4 17:18
股东持股情况 - 范东先生持有公司内资股1.05百万元人民币,占公司总股本的52.74%[3] - 天津澄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25,5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09%[4] - 重庆迪马睿升实业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25,5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09%[4] -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25,5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09%[4] - 重庆东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内资股25,5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09%[5] - 罗韶宇先生持有公司内资股25,5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09%[5] - 赵洁红女士持有公司内资股25,5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09%[5] - 栢天有限公司持有公司非上市外资股12,705,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97%[5] - 瑞富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非上市外资股12,705,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97%[5] -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非上市外资股6,785,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13%[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706,40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19]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127,58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4%[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34,65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1%[1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33,19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7%[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48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向股东宣派股息9,379千元人民币[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保留盈利增加31,980千元人民币[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增加1,269千元人民币[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资产为506,61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底增长4.3%[2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510,89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4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为100,88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1%[4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为75,22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4%[4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706,40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4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5,13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8.7%[4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48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5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6,81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0.8%[5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应付股息为9,379千元人民币[4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融资收入为人民币0.4百万元,同比增长129.1%,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增加[6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人民币0.2百万元,同比减少37.4%,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减少[6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减少46.4%至人民币38.3百万元,主要由于毛利率下降及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7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折旧费用为人民币10,191千元,同比增长98.9%,主要由于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增加[7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贴为人民币1,754千元,同比减少72.7%[7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人民币277,404千元,较2022年底减少1.1%[8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投资于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税后利润为人民币3,510千元,同比减少49.4%[9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6.8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0.6百万元增加58.8%[10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3.0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5百万元增加100%[11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借款利息开支为34千元,保理安排利息开支为52千元,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158千元[10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为人民币11,482千元,调整后净亏损为人民币14,835千元[17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为606,35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189] - 公司2022年6月30日期内利润为55,05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189] - 公司2022年6月30日每股盈利为0.96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189]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为483,66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5%[19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787,11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9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58,88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91]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停车位数量为40,001个,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132个略有减少[9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消耗品存货净值为40,32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032千元略有增加[9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净值为654,925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64,999千元增加15.9%[126]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总额为5,87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048千元减少27.1%[11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商誉总额为188,907千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12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拨备为36,889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069千元增加8.3%[129]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为262,54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8,888千元略有增加[13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167,737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82,768千元有所下降[13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其他贷款为3,700,000元,年利率为5.5%,还款期少于1年[13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合计为371,882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9,621千元有所增加[14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合计为898,892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91,828千元有所增加[14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总额为1,270,77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61,449千元有所增加[14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预付其他税款为8,549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913千元有所下降[15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预付公用事业开支为11,09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504千元有所增加[15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预付其他经营开支为13,210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625千元有所增加[151]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257,213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64,093千元有所减少[155]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贸易应收款项、应收票据及其他应收款项、贸易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的账面值与公平值相若[164]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公平值为人民币683千元,无形资产为人民币30,600千元[173] 收购与合并 - 公司于2023年1月31日收购上海眩海科技有限公司99%股权,涉及共同控制实体的业务合并[30] - 公司收购浙江中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及湖南金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别确认客户关系人民币30,600千元及18,174千元[88] - 公司于2023年1月31日以人民币1元收购了上海眩海99%的股权[165] - 公司于2022年6月23日收购了湖南金典80%的股权,收购成本为人民币320,000元[178] - 公司于2022年6月23日收购浙江中都全部表决权权益工具,旨在整合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193] - 收购浙江中都产生商誉41,041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所收购实体的配套员工等无形资产[199] - 自收购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湖南金典为公司贡献收益1,311千元人民币,净亏损13千元人民币[200] 员工与成本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雇员总数为5,973人,较2022年12月31日的5,251人增加了722人[183]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雇员总成本为人民币342.5百万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271.8百万元增加了26%[183]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其他贷款为人民币3.7百万元,按年利率5.5%计息,且无任何资产抵押[184] 会计准则与政策 - 公司预计2024年1月1日生效的会计准则修订不会对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产生影响[37][38] 其他 - 公司所有外部收益均来自中国客户,未呈列地区资料[42] - 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商誉账面值分配至各现金产生单位,需测试商誉是否有任何减值[91] - 公司2020年8月24日向雇员授出3,300,000份受限制股份单位,作为迪马实业权益工具的代价[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