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icon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投资日志|8月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00:04
业绩公布与股东大会 - 港股上市公司业绩公布日及股东大会召开日集中在2025年8月8日 [2] 复牌与新股活动 - 国际商业结算复牌 [2] - 银诺医药-B处于招股阶段 [2] 派息日信息 - YUSEI、浪潮数字企业、东原仁知服务、时代电气、弘业期货、长城汽车、国银金租、白花油、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招商证券、中国财险、新华保险、中国东方集团、北京控股、中国铝业、上海复旦、杉杉品牌等公司派息日集中在2025年8月8日 [2][3] 股本增发 - 万马控股除权日 [3] 其他公司动态 - 帝王国际投资、利福中国、运兴泰集团、承辉国际、富智康集团、宝燵控股、康耐特光学、康沣生物-B、泰凌医药、名仕快相、世界华文媒体、国锐生活、荣智控股、鼎石资本、瑞斯康集团、翠华控股、天津津燃公用、佑驾创新、万保刚集团、四威科技等公司无具体动态披露 [2]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07 16:4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 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 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DOWELL SERVICE GROUP CO. LIMITED* 東原仁知城市運營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主席兼非執行董事 羅韶穎女士 中國,2025年8月7日 於本公告日期,董事會包括執行董事張愛明先生及范東先生(其亦擔任僱員董事),非執 行董事羅韶穎女士及易琳女士,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呂有華先生、王蘇生先生及宋德亮 先生。 * 僅供識別 董事會會議日期 東原仁知城市運營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之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 公佈,董事會會議將於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舉行,藉以(其中包括)考慮及批准本公司 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及其發佈。 承董事會命 DOWELL SERVICE GROUP CO. LIMITED* 東原仁知城市運營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352) ...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49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東原仁知城市運營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H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352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66,990,867 | RMB | | 1 RMB | | 66,990,867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RMB | | | | 本月底結存 | | | 66,990,867 | RMB | | 1 RMB | | 66,990,867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RMB ...
千军万马闯港股
北京商报· 2025-07-07 11:41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数量达43家,超过去年同期的30家 [1] -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规模达1067.14亿港元,超2024年全年876.77亿港元,位居全球榜首 [1] - 截至7月6日港股IPO排队企业超过210家,其中超40家为A股上市公司 [7] 行业分布特征 - 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类企业构成此轮IPO主力,包含AI、机器人、创新药等硬科技领域 [6][10] - 新消费企业如蜜雪集团、布鲁克、沪上阿姨上市首日股价涨超40%,蜜雪集团累计涨幅达154% [10] - 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港股18A章特殊通道加速上市,维昇药业成为2025年首家港股上市创新药企 [13][24] 上市路径分析 - 企业采用四种典型IPO模式:直接首发、A+H、A股转港股、介绍上市 [6] - 美的集团H股2024年9月上市募资306.68亿港元,带动A股龙头赴港示范效应 [15][16] - 地平线2024年10月港股首发募资54亿港元,成为年内最大科技IPO [17]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科企专线"5月推出,支持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 [23] - AH股溢价收窄及港股流动性改善吸引企业,国际资本认购提供全球信用背书 [18][20] - 德勤预计2025年港股全年80只新股募资2000亿港元,25只为"A+H"架构 [26] 国际资本动向 - 欧美、中东长线基金及主权基金积极参与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认购 [6] - 97%新股获超额认购,零售消费行业以2228倍超额认购倍数居首 [30] - 创新药企从美股转向港股趋势明显,映恩生物等案例引发赚钱效应 [29][30] 代表性企业案例 - 宁德时代成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最大IPO,海天味业、恒瑞医药进入全球前十 [26] - 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同日上市,分别代表"悦己经济""高端服务"等消费方向 [8] - 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青心意创等科技企业通过IPO加速技术融资 [10][11]
AI软件股集体爆发,大摩开始高调唱多中国资产
36氪· 2025-06-12 18:10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整体表现不佳,但AI软件股如平安好医生大涨超10%、金山软件涨近7%、美图公司创新高、汇量科技持续上涨 [1] - 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早前受益于国补的公司遭到重挫,可能与空头释放假消息有关 [3] - 中美谈判结果未超预期,部分资金选择获利止盈 [3]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 - 摩根士丹利高调唱多中国资产,认为外资正在FOMO(错失恐惧症) [1] - 国际投资者此前担心中国在科技竞争力方面落后,但近期中国在AI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新考量中国股票前景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中国生物制药透露今年将至少有1个重量级out-license交易落地,创新药出海潮持续 [5] - 三生制药双抗天价BD给辉瑞、石药集团预告三项BD在路上,行业关注度提升 [5] 新消费板块风险 - 泡泡玛特和布鲁可卖空数据激增,泡泡玛特卖空股数从56.36万股增至170.70万股(增幅超200%),布鲁可从7.14万股增至25.68万股(增幅260%) [6][7] 物流行业前景 - 顺丰控股股价刷新上市以来新高,机构看好未来两年业绩维持15-20%增长 [8] - 无人物流车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顺丰直营模式有望更快推进末端渗透并节约成本 [8] - 顺丰2月以来件量增速环比累增,时效件增速回暖,电商件贡献增量,国际业务转暖等亮点值得关注 [8] 市场展望 - 恒指目标价27000,市场进入蛰伏期,健康回踩后有望迎来更大力度的拉升 [1][4] - 只要恒指不跌破23800,做多中国资产的前景依然乐观 [4]
勾勒深港“科技+金融”双循环新范式 这场火爆的研讨会破解科技创新企业扬帆国际“密码”丨“潮起香江 聚势共赢——深港资本市场融合发展与赴港上市专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5-16 14:57
深港资本市场融合背景 - 深圳作为"中国硅谷"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提供资本支持,两地形成"科技+金融"耦合优势 [1][2] -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发挥香港-深圳强强联合作用,深化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港交所是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及出海的重要平台 [2] - 深圳7.6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科创企业可通过赴港上市突破技术封锁,整合国际研发资源 [3] 研讨会核心内容 - 研讨会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指导,聚焦深港资本市场融合与企业赴港上市难点,覆盖上市全流程专业指导 [1][4] - 证券时报联合机构发起专项调研显示企业赴港上市主要痛点包括:对香港上市规则不熟悉(占比未披露)、两地会计准则差异、上市后流动性不足 [4] - 港交所代表解读"科企专线"等最新制度创新,构建多元包容投融资生态体系 [4] 企业实践案例 - 顺丰控股2024年11月成为快递物流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其成功经验在于从国际投资者角度讲述可对标的海内外投资故事 [5] - 顺丰目前服务近半数中国500强企业的国际业务,形成国际产品组合拳,成为全球第四大综合物流服务商 [5] - 晶泰科技作为港股首家18C规则上市企业分享实操经验 [7] 专业机构观点 - 中介机构在赴港上市中承担"制度翻译官"等角色,中信建投指出港股当前估值低于全球主流市场,对中国企业吸引力提升 [6]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剖析境外募资合规回流要点,安永全链路分析港股上市财务筹备问题 [7] - 捷利交易宝提出"不出海就出局"观点,天城律所通过案例解析上市备案实操细节 [7] 后续行动 - 研讨会组织企业参访中银香港学习港股市场实践 [5] - 证券时报·新财富杂志社启动港股评选,推动中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7]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9: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5.302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5.282亿元增长0.1%[15] - 公司总收益从2023年的人民币1,528.2百万元微增0.1%至2024年的人民币1,530.2百万元[67][69][70] - 毛利润为人民币2.079亿元,同比下降2.3%[16] - 毛利同比下降2.3%至人民币207.9百万元[73][75] - 报告期亏损人民币6160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6690万元[16] - 税前亏损655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710万元[94][9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同比增加0.5%至人民币1,322.3百万元[72][74] - 销售及营销开支3540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90万元[85][89]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净额7930万元人民币,同比激增736.8%[92][96] - 员工成本735.2百万元,同比略降0.8%[122]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城市服务 - 物业城市服务收入为人民币8.795亿元,占总收入57.5%,同比增长0.8%[15]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为人民币8.79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0.8%[26][29] - 物业城市服务毛利率稳定在12.0%[78][80] - 城市运营服务总收入87.95亿元人民币,其中住宅物业收入6.01亿元(占比68.3%),非住宅物业收入2.79亿元(占比31.7%)[42] - 源自迪马集团的在管建筑面积为17.6百万平方米,较2023年12月31日增长4.8%[27][30] - 源自独立第三方的在管建筑面积为31.5百万平方米,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1.4%[27][30]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中源自迪马集团占比45.1%,金额3.972亿元[33]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中源自独立第三方占比49.1%,金额4.314亿元[33] - 源自迪马集团的项目数量103个,在管建筑面积17.579百万平方米[33] - 源自独立第三方的项目数量260个,在管建筑面积31.509百万平方米[33] - 公司总在管建筑面积为5299.7万平方米,管理383个项目[42][45] - 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3975.2万平方米,占比75.0%,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38][42] - 非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1324.5万平方米,占比25.0%,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39][42] 各条业务线表现:美好生活服务 - 美好生活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136亿元,占总收入14.0%,同比下降3.8%[15] - 美好生活服务收入2.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占总收入14.0%[49][52] - 美好生活服务毛利率为21.2%,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81][86] 各条业务线表现: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371亿元,占总收入28.5%,同比增长0.7%[15]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占比28.5%,较2023年上升0.1个百分点[63][65][70]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毛利率为13.0%,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82][86] - 涉外综合服务收益同比增长6.2%至人民币188.2百万元,在管建筑面积达700万平方米[55][56][57] - 医疗综合服务收益同比增长23.8%至人民币88.6百万元,在管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55][59][63] - 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服务收益同比下跌51.3%至人民币11.2百万元[55][60][63] - 养老综合服务收益同比增长18.3%至人民币53.3百万元[55][61][63] - 咨询管理服务收益同比下跌18.3%至人民币95.8百万元[55][62][63] - 涉外及医疗综合服务管理242个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51][53] 各地区表现 - 重庆地区收入2.42亿元,管理91个项目,在管建筑面积1177.1万平方米[45] - 四川省收入1.72亿元,管理78个项目,在管建筑面积1089.9万平方米[45] - 湖北省收入1.41亿元,管理43个项目,在管建筑面积891.1万平方米[4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重点发展整合设施管理服务(IFM)及新兴业务如团餐和营养餐,针对工业园区和医疗机构等特定场所[143] - 公司持续布局东南亚市场,依托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挖掘当地市场潜力[143] - 公司推出"眩海科技"子品牌,通过AIoT技术构建覆盖智慧物业、社区、园区及城市的综合解决方案[150] - 公司与科大讯飞及飞书深度合作,落地智能化应用并打造新一代数据中台[151] - 公司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自动化经营分析[151] - 公司旗下"常青社"子品牌专注于医养结合服务,打造康养公寓和照护机构[14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运营效率提升 - 公司通过建立人力资源共享中心降低管理成本并提升服务配比比例[159][162] - 公司推行阿米巴经营模式以优化资源配置并降低运营成本[155][157] - 公司通过标准化共享运营机制提升组织管理效能[159][162] - 公司通过"高融合协同作业"模式提升服务产能与效率[154][156] - 公司建立常态化客户反馈机制以实现敏捷运营[154][156] - 公司通过"原之翼"人才计划确保新员工一年内达到胜任力标准[160][162] - 公司使用"初心薈"和"精英薈"平台提升团队协作与业务能力[160][162] - 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具(如飞书)强化文化传播与员工凝聚力[161][16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资本运作与投资 - 公司H股发行累计16,990,867股,净筹资额约1.398亿港元[1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使用净筹资额约1.314亿港元(占总额94.0%)[165] - 公司H股上市及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后所得款项净额为13.98亿港元[171] - 战略投资、合作及收购已动用资金9.09亿港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65.0%[171] - 改善服务质素及扩展服务范围已动用资金2.3亿港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6.5%[171] - 升级和开发智能系统已动用资金1.19亿港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8.5%[171] - 一般营运资金已动用1.4亿港元,剩余8.4亿港元预计于2026年末前使用[171] - 公司以2800万元人民币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该公司运营14个养老项目及超3000张床位[172][175] - 公司以5950万元人民币收购成都东煜宏全部股权,其持有成都一养老中心物业83.48%所有权[173][176] - 报告期内除披露收购外无其他重大投资及处置事项[174][17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未动用募集资金余额为8.4亿港元[17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股东回报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3元(含税)[16] - 公司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03元人民币(含税),与2023年持平[180][183]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与负债 - 贸易及票据应收账款账面价值7.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101] - 贸易及票据应收账款减值准备1.188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173.3%[101]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账面值713.8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4.9%[104]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减值拨备118.8百万元,同比大幅增加173.3%[104] - 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备4.0百万元,同比增长183.3%[104] - 贸易应付款项317.9百万元,同比增长5.9%[107] - 合约负债336.4百万元,同比增长13.8%[10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61.7百万元,较2023年略有增加[113] - 总权益409.2百万元,同比下降19.3%[114]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22.2%(2023年:19.8%)[116] - 公司无未偿还借款,相比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3百万元(年利率3.35%至5.5%)实现清零[134] - 公司无资产质押[135]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36] - 公司无资本承担[137] 其他财务数据:运营规模 - 截至2024年底管理625个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200万平方米[18] - 已签约管理648个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940万平方米[18] - 公司在管物业项目625个,总在管建筑面积约62.0百万平方米[21] - 公司合约物业项目648个,总合约建筑面积约69.4百万平方米[21] - 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管理建筑面积约470万平方米[35] - 员工总数5,903人,较2023年增加143人[122]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人员 - 范东先生持有天津合伙约52.74%的权益,相当于公司4,990,000股H股,约占总发行股本的7.45%[199] - 易琳女士拥有超过18年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经验[192] - 张爱明先生于2002年6月成为注册会计师,并于2002年11月成为注册内部审计师[193] - 范东先生拥有超过25年的物业管理行业经验[198] - 易琳女士于1995年6月获得重庆大学会计学士学位,并于2002年9月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硕士学位[191][195] - 张爱明先生于2008年12月获得香港中文大学专业会计学硕士学位[193] - 蔡颖女士于1997年7月获得广东工业大学电气技术学士学位,并于2002年1月获得暨南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200] - 罗韶颖女士于1998年3月获得美国乔治亚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189] - 易琳女士自2013年4月起担任迪马董事[192][195] - 张爱明先生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担任迪马财务总监[194] 其他重要内容:行业地位与会计处理 - 公司行业综合实力排名第15位,较2023年提升1位[22] - 公司于2024年6月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并追溯重列2023年财务数据[66][68]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8:59
公司收购事项 - 公司2024年6月21日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并追溯重列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资料[2] - 2024年6月21日,集团以2800万元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收购视为共同控制业务合并[19] - 2024年6月21日,公司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购买代价为2800万元[62] - 2023年1月31日,公司收购上海眩海科技有限公司99%股权,购买代价为1元[66] - 2024年11月20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重庆东原拟以5950万元收购成都东煜宏全部股权,该公司持有成都一楼宇3 - 11层约83.48%所有权,物业总面积约8474.10平方米[67] - 收购已入账列作收购资产,现金代价59500千元,收购相关成本计入其他开支[68][69] - 收购资产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楼宇)34736千元和使用权资产(土地使用权)24764千元[70] - 2024年4月19日公司以2800万元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其运营养老机构项目逾14个,管理社区服务站点逾50个,运营床位规模逾3000张,用户数达20000多人[128] - 2024年11月20日公司以5950万元收购成都东煜宏全部股权,其持有成都成华区物业约83.48%所有权[129]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收益约15.302亿元,较2023年约15.282亿元增加约0.1%[3] - 2024年毛利约2.079亿元,较2023年约2.129亿元减少约2.3%,毛利率为约13.6%,较2023年减少约0.3个百分点[4] - 2024年报告期亏损约6160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报告期亏损约6690万元[4]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4.84072亿元,较2023年末4.94309亿元有所减少[6] - 2024年末资产净值4.09203亿元,较2023年末5.06866亿元减少[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益为153020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28257千元人民币[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成本为132232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15379千元人民币[34] - 2023年客户A收入为154887千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10%或以上,2024年无客户贡献达10%或以上[35][36] - 2024年已确认收益为295,65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9,591千元人民币[40] - 2024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扣除各项费用总计1,526,68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22,685千元人民币[45] - 2024年其他收入中政府补贴为8,24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613千元人民币[45] - 2024年其他(亏损)/收益净额为 - 1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48千元人民币[46] - 2024年融资成本净额为 - 5,87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6,413千元人民币[46] - 2024年所得税(抵免)/支出为 - 3,86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645千元人民币[47]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 - 66,882千元人民币,每股基本亏损为 - 0.998元;2023年应占利润为2,529千元人民币,每股基本盈利为0.038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6,991千股[49] - 2024年已付末期股息2,010千元人民币,已付中期股息2,411千元人民币,共计4,421千元人民币;2023年已付末期股息9,379千元人民币;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约2,010,000元[51] - 2024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50,34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814千元[53] - 202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87,64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089千元[5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713,822千元,减值拨备118,820千元,净额595,002千元;2023年分别为680,278千元、43,477千元、636,801千元[55]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为51,398千元,减值拨备4,026千元,净额47,372千元;2023年分别为53,216千元、1,421千元、51,795千元[55] - 2024年基于发票日期1年以内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555,961千元,1 - 2年为87,255千元,2 - 3年为52,636千元,3年以上为17,970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419,737千元、202,985千元、41,354千元、16,202千元[56] - 2023年12月31日有抵押贸易应收款项为59,090,000元[58]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短期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公平值与账面价值相若[59]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每股人民币1元的H股数目均为66,991千股,金额均为66,991千元[60] - 2024年折旧费用在销售成本中扣除17,739千元,行政开支830千元,销售及营销开支47千元,总计18,616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17,127千元、2,782千元、896千元、20,805千元[53] - 2024年无形资产软件成本添置3,284千元,折旧及减值年内拨备2,617千元;2023年对应分别为6,090千元、2,177千元[54] - 2024年应付关联方贸易应付款为14,612千元,2023年为8,510千元[61] - 2024年应付劳工成本为239,453千元,2023年为213,126千元[61] - 2024年应付建筑成本为38,500千元,2023年为25,739千元[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采用合并会计,使全面收益总额减少1848.8万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减少1643.8万元[62] - 2023年经合并会计调整后收益为1,528,257千元,销售成本为(1,315,379)千元[63] - 2023年经合并会计调整后年内利润为3,434千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2,529千元[63] - 2023年经合并会计调整后非流动资产为494,309千元,流动资产为1,034,131千元[64] - 2023年经合并会计调整后流动负债为922,145千元,非流动负债为99,429千元[64][65] - 报告期公司收益增加约200万元或约0.1%,至约15.302亿元,2023年为约15.282亿元[88] - 报告期销售成本增加约690万元或约0.5%,至约13.223亿元,2023年为约13.154亿元[90] - 报告期毛利自2023年的约2.129亿元减少约2.3%,至约2.079亿元[91] - 报告期毛利率为约13.6%,较2023年的约13.9%减少约0.3个百分点[93] - 报告期其他收入为约820万元,较2023年的约960万元减少约14.2%[95] - 报告期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3年的约3830万元减少至约3540万元[97] - 报告期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约7930万元,2023年则为约950万元[99] - 报告期融资成本净额约为590万元,较2023年的约640万元减少约8.4%[100] - 报告期除所得税前亏损为约6550万元,2023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为约710万元[101] - 报告期无形资产维持稳定于约2.876亿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约为7.138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4.9%,减值拨备约为1.188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173.3%[104]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约为5140万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约3.4%,减值拨备约为400万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183.3%[104]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约为3.179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5.9%[106] - 2024年12月31日,合约负债约为3.364亿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约13.8%[107]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617亿人民币,2023年为约2.566亿人民币[109] - 2024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约为4.092亿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约19.3%[109] - 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的约19.8%增加至约22.2%[11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未偿还借款,2023年约为930万人民币,年利率介于3.35%至5.5%之间[11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资产质押、重大或然负债和资本承担[112][113][114] - 报告期公司雇员总成本约为7.35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1亿元(经重列)[1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8.795亿元,占总收益约57.5%,较2023年增加约0.8%[3] - 2024年美好生活服务收益约2.136亿元,占总收益约14.0%,较2023年减少约3.8%[3] - 2024年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约4.371亿元,占总收益约28.5%,较2023年增加约0.7%[4] - 2024年合约资产中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为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39千元人民币[37] - 2024年合约负债为3363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95657千元人民币[37] - 集团合约资产因未开票的在建工程减少而减少,合约负债因付款政策变动而增加[38] - 2024年已确认收益中物业城市服务2024年为239,29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1,906千元人民币;美好生活服务2024年为36,2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2,856千元人民币;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2024年为20,15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829千元人民币[40]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未履行的履约责任2024年为8,50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569千元人民币,其中少于1年的2024年为7,986千元人民币(占比94%),2023年为16,437千元人民币(占比94%);1至2年的2024年为520千元人民币(占比6%),2023年为1,132千元人民币(占比6%)[41][42] - 自获得长期物业城市服务合约的增量成本确认的资产2024年为13,3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984千元人民币;确认为提供服务成本的摊销2024年为11,5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811千元人民币[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80座城市经营管理625个物业项目,总在管建筑面积约62.0百万平方米;已签约为82座城市648个物业项目提供服务,总合约建筑面积约69.4百万平方米[71] - 报告期内,公司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为879.5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0.8%[75] - 报告期内,源自迪马集团的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17.6百万平方米,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4.8%[76] - 报告期内,源自独立第三方的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31.5百万平方米,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1.4%[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物业城市服务总收益为879,487千元,较2023年的872,149千元有所增长;在管建筑面积为52,997千平方米,项目数为383个[79][80][82] - 2024年源自迪马集团、联属公司、独立第三方的物业项目收益分别为397,199千元、50,887千元、431,401千元,占比分别为45.1%、5.8%、49.1% [79] - 2024年住宅物业收益600,755千元,占比68.3%,在管建筑面积39,752千平方米;非住宅物业收益278,
2024,诞生195个IPO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整体回顾 - 2024年中企IPO市场总体呈现阶段性收缩态势,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为近10年新低,195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51.1%,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442.66亿元,同比下降63.6% [6] - 下半年IPO活跃度环比回升,11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973.53亿元,环比分别上升37.8%、107.5% [6] - A股共有100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68.1%,境外市场共95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10.5%,港股收获全市场首发融资额前三大中企IPO [6] 市场分布 - A股IPO总量同比收缩近七成,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38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超六成,首发融资额合计225.81亿元,同比下降81.5% [10] - 境外IPO于下半年现回暖迹象,港股62家中企上市,同比微降6.1%,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698.62亿元,同比上升80.2%,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和地平线机器人贡献主要融资额 [12] - 美股33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65.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80.50亿元,同比上升108.1%,极氪为纽交所唯一中企IPO,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31.32亿元 [12] 地域分布 - 广东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均居首位,41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572.40亿元,同比下降5.2% [17][18] - 江浙与京沪表现相对良好,江苏、浙江、北京分别有29家、26家、24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484.22亿元 [17][18] - 内蒙古为唯一融资额同比增长地区,首发融资额6.48亿元,同比上升148.0% [18] 行业分布 - 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IT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五大行业占比超六成IPO中企,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超七成 [21] - 物流行业受大额融资案例带动,顺丰控股和国货航推动其位列全年融资规模行业第五位 [21]
东原仁知服务(0235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31
股权收购与业务合并 - 2024年6月21日公司收购上海常青社约90.73%股权,并对2023年财务资料追溯重列[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向上海迪眩收購上海常青社90.73%股權,入賬列作共同控制下的業務合併[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向深圳迪睿收購上海眩海99%股權,入賬列作共同控制下的業務合併[96] - 2024年6月21日,公司向迪马实业附属公司上海迪眩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相关财务报表比较数字已重列[98] - 2024年6月21日集团以2800万元收购上海常青社90.73%股权,收购采用合并会计法入账[130] - 2023年1月31日,公司向迪马实业附属公司深圳迪睿收购上海眩海99%股权,购买代价为1元[135] 财务收益与利润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益约7.69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5.8%[15] - 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4.624亿元,占总收益约60.0%,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1.8%[15] - 美好生活服务收益约1.155亿元,占总收益约1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7%[15] - 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约1.920亿元,占总收益约2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5%[15] - 毛利约1.258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4.2%,毛利率为约16.3%,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7个百分点[15] - 报告期利润约252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2%,公司股东应占报告期利润约239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1%[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769.9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42.2百万元或约5.8%[3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约644.1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47.6百万元或约8.0%[35] - 2024年上半年美好生活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约1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1.1%[27] - 2024年上半年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收益占总收益约25.0%,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0%[31] - 2024年上半年涉外综合服务收益约93.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9%[30] - 2024年上半年医疗综合服务收益约38.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6.1%[30] - 2024年上半年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服务收益约2.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1.0%[30] - 2024年上半年养老综合服务收益约27.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7.1%[31] - 2024年上半年咨询管理服务收益约29.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5.0%[31] - 集团毛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1.312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258亿元,减少约4.2%[36]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整体毛利率为16.3%,较2023年同期的18.0%减少约1.7个百分点[3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41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0.3%[38]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830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4.6%[41]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799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7%[42]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降至273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9.3%[4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降至21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60.0%[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769,88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727,735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25,76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31,241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25,42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9,672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5,20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4,913千元人民币[9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769,883千元,2023年同期为727,735千元,同比增长约5.8%[106] - 2024年上半年随时间确认的客户收益为756,295千元,2023年同期为708,336千元[106] - 2024年上半年某一时间点确认的客户收益为13,588千元,2023年同期为19,399千元[10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3,920千元,2023年同期为3,561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借款利息开支为84千元,2023年同期为34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保理安排利息开支为2千元,2023年同期为233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3,834千元,2023年同期为3,294千元[107] - 2024年上半年经营利润扣除相关项后,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9720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7877千元,2023年分别为8391千元和6608千元[10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2060千元,2023年为5143千元[10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36元,2023年为0.37元[111]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4347000元,2023年为7065000元[113] - 采用合并会计导致集团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减少828万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减少751.9万元[130] - 合并会计重列后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收益为72773.5万元,毛利为13124.1万元,经营利润为2967.2万元[131] - 合并会计重列后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除所得税开支前利润为3005.6万元,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491.3万元[131] - 合并会计重列后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446.1万元,非控股权益为45.2万元[131] - 合并会计重列后2023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37元[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城市服务关联方交易金额为1.444亿元,2023年同期为2.2809亿元[1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美好生活服务关联方交易金额为1.1396亿元,2023年同期为1.5781亿元[1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涉外、科技、医疗等综合服务关联方交易金额为1.2881亿元,2023年同期为4.0964亿元[139] 物业项目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74座城市经营及管理589个物业项目,总在管建筑面积约5830万平方米[1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订立合约管理78个城市649个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810万平方米[1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城市服务收益约4.624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1.8%,因在管建筑面积扩张约7.3%[20] - 源自迪马集团项目的在管建筑面积约1750万平方米,较2023年6月30日增加约11.0%[21] - 源自独立第三方项目的在管建筑面积约2850万平方米,较2023年6月30日增加约4.8%[2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非控股权益实体管理物业项目的总在管建筑面积约370万平方米[23] - 2024年6月30日,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约3870万平方米,占比约77.5%,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5.5%[24] - 2024年6月30日,非住宅物业在管建筑面积约1120万平方米,占比约22.5%,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5%[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源自迪马集团物业项目收益2.17204亿元,占比47.0%[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源自联属公司物业项目收益2529万元,占比5.4%[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源自独立第三方物业项目收益2.1989亿元,占比47.6%[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各地经营及管理363个物业项目,在管建筑面积约49.9百万平方米,已订约管理389个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8.4百万平方米[25]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每股0.036元(含税),2023年同期为零[15] - 董事会建议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36元(含税),2023年同期为零,股息分派计划待股东大会批准,预期2024年12月23日或前后派付[72] - 公司董事提议2024年上半年派中期股息每股0.036元,共计2412000元,2023年上半年无[110] 公司资产与负债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等为7.47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8.5%[4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89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约3.4%[51]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3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66亿元[5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借款约为65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930万元减少;年利率介乎3.35%至5.5%[5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19.7%,较2023年12月31日的约19.8%略有下降[5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资产抵押和重大或然负债,与2023年12月31日情况相同[59][60]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84,120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494,309千元人民币[9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74,898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034,131千元人民币[91]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863,695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922,145千元人民币[9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95,023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99,429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500,300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506,866千元人民币[9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總額為476,474千元,非控股權益為23,826千元,總額為500,300千元[94] - 2024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90,555千元,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19,281千元,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12,926千元[95] - 2024年上半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淨額為122,762千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33,835千元[95] - 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6月30日,股本維持66,991千元不變,資本儲備維持3,271千元不變,股份當價維持107,852千元不變[94] - 2024年上半年法定儲備從61,993千元增加至67,036千元,增加了5,043千元[94] - 2024年上半年保留盈利/(累計虧損)從135,482千元增加至152,372千元,增加了16,890千元[94] -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經營所用現金從59,103千元增加至86,253千元,增長約46%[95] - 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为768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6897千元[114] - 2024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7877千元,2023年为6608千元[115] - 2024年6月30日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为2932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8089千元[116]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4139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281千元[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