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黑芝麻智能(02533)
icon
搜索文档
黑芝麻智能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40.4% 海外定点车型创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1:3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 同比增长40.4% [2] - 海外定点车型及数量创历史新高 下半年起将陆续交付海外市场 [2] 辅助驾驶业务进展 - A1000系列芯片在吉利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东风奕派008等多款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 [2] - 基于C1200系列芯片的方案已在多城市完成测试 即将在多家新能源客户项目中量产部署 [2] - 与头部Tier 1及算法伙伴合作推动A2000系列高算力芯片年内达成定点和量产 [2] - A2000系列芯片支持城市NOA全场景 可扩展至L3/L4级别自动驾驶 搭载Transformer大模型与端到端算法 [2] 机器人业务布局 - 基于C1200芯片开发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方案 基于A2000芯片打造具身智能"大脑"感知计算方案 [3] - 与头部足式机器人企业战略合作开发多模态感知算力模组 布局人形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割草机等多领域应用 [3] - 通过参投等资本运作拓展机器人场景 国内外市场同步推进业务突破 [3] 无人物流与智能影像业务 - 与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基于自研芯片和激光视觉一体传感器的L4智驾系统 已在港口、园区等封闭场景实现低速L4功能并持续出货 [3]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拓展至AI智能眼镜等新形态产品 已在多个客户实现商业落地 [3] 战略发展 - 积极推进对高性价比、低功耗AI芯片企业的收购 强化端侧AI布局 [3] - 打造全场景AI推理解决方案 目标成为端侧AI芯片领域领导者 [3]
黑芝麻智能(02533)发布2025中报:全球营收增长40.4% 辅助驾驶出海与机器人双线告捷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9:2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3亿元 同比增长40.4% [1] - 海外定点车型及数量创历史新高 下半年起陆续交付海外市场 [1] 辅助驾驶业务 - A1000系列芯片在吉利银河E8、东风奕派007等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 [1] - 与吉利、比亚迪、东风、一汽等头部客户持续深化合作 [1] - 基于C1200系列芯片的方案在多城市完成测试 即将在多家新能源客户项目量产部署 [1] 机器人业务 - 基于C1200芯片开发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方案 基于A2000芯片打造具身智能"大脑"感知计算方案 [1] - 与头部足式机器人企业战略合作开发多模态感知算力模组 [1] - 布局人形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割草机等多领域应用 国内外市场同步推进 [1] 技术创新 - 采用BEV+E2E算法提升感知精度与泛化能力 降低对高精地图依赖 [2] - 自研"九韶"NPU架构及工具链优化 支持混合训练提升AI计算效率与兼容性 [2] 商业化应用 - L4无人物流系统在港口、园区等封闭场景实现低速自动驾驶并持续出货 [2]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拓展至AI智能眼镜等新形态产品 已在多个客户实现商业落地 [2] 战略布局 - 积极推进对高性价比、低功耗AI芯片企业的收购 强化端侧AI布局 [2] - 打造全场景AI推理解决方案 目标成为端侧AI芯片领域领导者 [2] - 加速高性能芯片量产与端侧AI战略落地 引领辅助驾驶全球化浪潮 [2]
黑芝麻智能(02533.HK)2025中报:全球营收增长40.4%,海外定点创新高
格隆汇· 2025-08-29 09:08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2.53亿元 同比增长40.4% [1] - 海外定点车型及数量创历史新高 为全球化战略奠定基础 [1] 辅助驾驶业务 - A1000系列芯片加速规模化量产 与吉利/比亚迪/东风/一汽等头部客户深化合作 [1] - A1000芯片已在吉利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东风奕派008等多款车型实现量产 [1] - 基于C1200系列芯片的方案在多城市完成测试 即将在多家新能源客户项目量产部署 [1] 机器人业务 - 基于C1200系列芯片开发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方案 [1] - 基于A2000芯片打造具身智能"大脑"感知计算方案 [1] - 与头部足式机器人企业战略合作 开发多模态感知算力模组 [1] - 布局人形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割草机等多领域应用 [1] - 通过参投等资本运作拓展机器人场景 适配芯片方案正在开发 [1] 战略规划 - 下半年起将陆续交付海外市场 [1] - 加速高性能芯片量产与端侧AI战略落地 [2] - 引领辅助驾驶全球化浪潮 开启机器人产业新篇章 [2]
黑芝麻智能(02533.HK):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逾40% 海外车型定点创新高
格隆汇· 2025-08-29 08:3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40.4% [1] 客户合作与业务拓展 - 持续深化与吉利、比亚迪、东风、一汽等头部客户合作 [1] - 海外定点车型及数量创公司历史新高 为海外布局提供基础 [1] - 基于辅助驾驶芯片平台向机器人、无人物流小车领域实现跨场景技术迁移 [1] 商业化进展 - 量产交付规模提升带动业务快速拓展 [1] - 辅助驾驶平台工程化研发与持续化交付同步推进 [1] - 获得更多国内外新车型定点项目 [1]
黑芝麻智能(0253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08: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5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增长40.4%[6] - 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80.1百万元人民币增长40.4%至2025年上半年的252.9百万元人民币[20] - 收入为252,88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4%[57] - 总收入为人民币252,882,000元,同比增长40.4%[7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润为6270万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24.8%[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润为9008万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50.0%[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62.697百万元人民币[19] - 整体毛利下降30.4%,从人民币9010万元降至6270万元[26] - 毛利润为62,69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4%[57] - 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7.62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301.5%[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1.05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613.3%[4]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5.49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217.0%[4] - 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6.02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为334.4%[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771.294百万元人民币[19]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548.709百万元人民币[19] - 公司从净利润110.48亿元转为净亏损76.24亿元[35] - 公司期内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人民币5.487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人民币6.023亿元有所收窄[39] - 公司期内(亏损)╱利润净额为人民币亏损7.624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利润人民币11.047亿元[39] - 经营亏损为771,294千元人民币,同比收窄8.2%[5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为人民币771,294,000元[6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762,364千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利润1,104,767千元[83]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3元,2024年同期每股盈利15.1元[83] - 每股基本亏损为1.3元人民币[5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190.185百万元人民币[19] - 销售成本大幅增长111.2%,从人民币9010万元增至1.902亿元[23] - 辅助驾驶产品解决方案销售成本激增112.1%,从人民币8830万元增至1.874亿元[24]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销售成本增长64.0%,从人民币170万元增至280万元[2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618.130百万元人民币[19] - 研发开支减少10.1%,从人民币6.873亿元降至6.181亿元[27] - 研发开支为618,13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1%[57] - 2025年上半年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70.106百万元人民币[19] - 总开支从2024年的1,011,075千元增至2025年的1,029,931千元,增长1.9%[81]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4年的634,819千元降至2025年的569,808千元,减少10.2%[81] - 设计及开发开支从2024年的150,974千元增至2025年的173,121千元,增长14.7%[81] - 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2.137亿元[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A1000系列芯片辅助驾驶方案在吉利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等多款车型量产出货[7] - 公司基于C1200系列芯片的辅助驾驶方案完成多城市测试验证,即将在多家新能源头部客户项目中量产部署[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推出基于C1200系列芯片的安全智能底座架构,覆盖从入门级到旗舰车型的智能化需求[8] - 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增长41.6%,从人民币1.673亿元增至2.368亿元[21]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收入增长25.1%,从人民币1290万元增至1610万元[22] - 辅助驾驶产品毛利率从47.2%大幅下降至20.9%[26]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毛利率从86.6%降至82.4%[26] - 辅助驾驶及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236,785,000元,同比增长41.6%[74]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16,097,000元,同比增长25.1%[74]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流动金融资产为人民币21.051亿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16.229亿元增长29.7%[40]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382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448.2万元[41]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1.054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9.665亿元[41]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508亿港元,将用于招股章程所载用途[46]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227.9百万港元,占总额950.8百万港元的24.0%[47][48] - 研发用途占全球发售款项80.0%,其中智能汽车SoC开发已使用43.8百万港元,剩余128.0百万港元[48] - 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开发计划分两年动用:2025年使用70%(33.3百万港元),2026年使用30%(14.3百万港元)[48]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1,237.4百万港元,已动用309.9百万港元(25.0%),剩余927.5百万港元[50] - 新一代智能汽车SoC开发计划2025年使用50%(123.8百万港元),2026年使用50%(123.7百万港元)[50] - 核心IP开发计划2025年使用40%(99.0百万港元),2026年使用60%(148.5百万港元)[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48,106千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26.4%[59]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66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4.481亿元人民币增长35.8%[64] - 通过配售发行普通股募集资金11.421亿元人民币[61] - 经营所用现金净额为5.38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591亿元人民币有所改善[64]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448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025万元人民币有所增加[64]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054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股票发行和借款[64]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38,176,000元[6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966,492,000元[68] 资产、债务和借款 - 公司总债项为人民币6.792亿元,其中借款人民币6.375亿元,租赁负债人民币4169.8万元[42] - 资产总额为2,317,235千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18.1%[59] - 借款为201,360千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201,360千元[59] - 借款从2024年末的47.28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3.748亿元人民币,增长34.8%[60] - 权益总额从2024年末的10.93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7.003亿元人民币,增长55.6%[60]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1.17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330亿元人民币,增长13.4%[60] - 累计亏损从2024年末的111.68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9.305亿元人民币[60] - 公司借款为人民币637,483,000元[68]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61.7%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7.5%[51] -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从2024年末的256,552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315,004千元,增长22.8%[87] - 超过12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从127,490千元降至118,981千元,减少6.7%[87]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117,293千元增至2025年中的132,952千元,增长13.4%[91] - 履约成本资产期末结余为人民币741,000元[76] - 期初被列入合约负债的已确认收入为人民币440,000元[79]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财务收入净额为10.340百万元人民币[19] - 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11.445百万元人民币[19] - 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7.397百万元人民币[19] - 公司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为人民币亏损19.318亿元[39] - 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税率为0%,与2024年同期持平[82] - 公司未在2025年及2024年上半年宣派任何股息[9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不宣派中期股息(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98] 公司治理和结构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1000名雇员[4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重大或有负债及未决诉讼[52] - 公司未持有其他公司重大股权投资[53] -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子公司收购或出售事项[54] - 公司无任何资产抵押[55] - 公司签署不具法律约束力意向书拟收购目标公司股权并注资[56] - 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并持续产生经营亏损[68]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7名董事)[96] - 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由同一人(单先生)兼任[96]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李青原教授、龙文懋教授、徐明教授)[100]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并持续遵守适用条文[95][97] - 全体董事确认报告期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9] - 高级管理层在报告期内无违反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行为[99] - 中期财务资料经审核委员会与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阅[100][102] - 企业管治守则符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C1要求[95][103] - 2025年中期报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载[101] - 报告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04] - 公司普通股面值为每股0.0001美元[104]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单记章、刘卫红、曾代兵[106]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杨磊博士[106]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李青原教授、龙文懋教授、徐明教授[106] - 公司法定货币为人民币及美元[104]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104] - 公司采用系统芯片(SoC)技术集成电子系统部件[104]
黑芝麻智能(02533)与云深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共推具身智能平台全球市场应用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6:15
战略合作概述 - 黑芝麻智能与云深处科技于8月28日达成战略合作 围绕具身智能控制平台开发、行业解决方案共建及国际市场拓展三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 [1] - 合作旨在推进高性能机器人在多行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与应用创新 [1] 技术协同与产品整合 - 黑芝麻智能以自研高性能车规级计算芯片为核心 基于云深处机器人平台提升机器人的感知、决策与控制性能 [3][5] - 双方通过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机器人平台智能化升级 重点突破船舶巡检、智慧建造等复杂场景应用 [5] 行业应用场景 - 合作聚焦船舶巡检、智慧建造、科研教学等场景的具身智能行业解决方案开发 [3] - 以真实场景为牵引迭代优化具身智能控制平台 推进应用落地 [5] 市场拓展战略 - 双方积极推进海外市场拓展与国际市场协同布局 [3][5] - 合作助力本土机器人与芯片方案的自主创新与国际化探索 [5]
港股异动 | 黑芝麻智能(02533)跌超4% 预计上半年亏损净额不超过8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4:18
股价表现 - 黑芝麻智能股价下跌3.94%至18.54港元 成交额达3.65亿港元 [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收益超过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过38% [1] - 预计同期净亏损不超过8亿元人民币 [1] 亏损原因 - 股份薪酬开支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1] - 高阶辅助驾驶及解决方案研发开支增加 [1] - 优先股转普通股导致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减少 [1] 业务进展 - 人工智能系统芯片及解决方案收购事项尽职调查和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1] - 目标公司继续由原管理团队正常运营 预期团队将留任 [1] - 正积极商讨收购后的企业管治及业绩目标 [1]
黑芝麻智能发盈警 预计中期亏损净额不超过8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23 00:23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超过人民币2.5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38% [1] - 公司预期同期录得亏损净额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 [1] 亏损原因 - 亏损主要归因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 源于集团雇员授出奖励 [1] - 亏损原因包括高阶辅助驾驶及解决方案研发方面的努力及产生的开支 [1] - 亏损原因包含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减少 因优先股在公司港股上市后转换为普通股 [1]
黑芝麻智能(02533)发盈警 预计中期亏损净额不超过8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22:46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超过人民币2.5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38% [1] - 公司预期同期录得亏损净额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 [1] 亏损原因分析 - 因雇员授出奖励产生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 [1] - 高阶辅助驾驶及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导致开支增加 [1] - 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减少 因优先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后转换为普通股 [1]
黑芝麻智能(02533) - 自愿性公告有关可能收购事项之更新
2025-08-22 22:3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发布可能收购事项更新,尽职调查等工作有序开展[3][4] - 目标公司原管理团队正常运营,预计留任负责后续管理[4] - 原管理团队与公司商讨收购后企业管治及业绩目标[4] - 公告日期未订立有约束力协议,收购未必进行[6] 其他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2日,先前为2025年6月18日[3][8] - 公告日期董事会含3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