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智能(02533)

搜索文档
黑芝麻智能系列三-年报点评: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52%,智能驾驶芯片量产加速【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09 21: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3.13亿元(2023年为亏损48.55亿元),主要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47亿元影响[2][6] - 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4.38亿元(占比92.4%),同比增长58.5%,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收入0.36亿元(占比7.6%),同比微增0.6%[11] - 毛利率提升至41.06%(同比+16.4pct),其中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37.4%(+16.0pct),智能影像业务毛利率85.4%(+35.3pct)[19] 产品量产与合作进展 - A1000系列芯片已在吉利(领克、银河系列)、东风(eπ系列)、比亚迪等车企规模化量产,支持高速NoA功能覆盖全国高速及主要城市快速路[26] - 武当C1200系列跨域融合芯片完成城市无图NoA验证,获2家OEM定点,与中国一汽、东风、安波福等达成合作[28] - A2000芯片支持BEV+Transformer端到端大模型,覆盖城市NoA至Robotaxi全场景,正与一级供应商合作开发智驾方案[43] 技术研发与IP突破 - 发布华山A2000系列芯片,原生支持Transformer架构,配套工具链BaRT支持主流AI框架,双芯粒互联技术BLink实现算力扩展[32] - 九韶NPU算力效率提升50%,自研ISP技术功耗降低30%,动态配置参数适配复杂场景[34][55] - 新一代ISP技术新增压缩/解压缩功能,支持HDR及多传感器融合,NPU将扩展至大语言模型任务[53]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商用车领域渗透率提升,推出Patronus 2.0主动安全系统,覆盖AEB、盲区检测等功能,参与成都、襄阳等城市车路云一体化项目[37] - 布局机器人市场,A2000+C1200芯片组合提供"大脑+小脑"方案,与傅利叶、武汉大学团队合作开发灵巧手及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批量出货[48] - 全球化战略推进,与美国、欧洲车企及一级供应商建立合作,探索海外市场[45] 未来规划 - 2025年计划推出基于C1296芯片的舱驾一体商用车方案,整合智能座舱与主动安全功能,预计下半年量产[40] - 深化与吉利、一汽、东风等头部车企合作,拓展A1000/A2000芯片在智驾车型的渗透率,加速新客户开拓[40][47] - 边缘计算领域布局智能交通、工业等场景,优化图像处理技术并推出低延时AI产品[51]
黑芝麻智能:2024年业绩点评:智驾进展顺利,期待新客户、新应用场景突破-20250402
东吴证券· 2025-04-02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继续深化与头部车企合作,推动新品C1200、A2000芯片在机器人、工业领域规模化落地,以核心IP构建技术护城河,出货量有望持续提升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年份|营业总收入(百万元)|同比(%)|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同比(%)|EPS-最新摊薄(元/股)|P/E(现价&最新摊薄)| | ---- | ---- | ---- | ---- | ---- | ---- | ---- | |2023A|312.39|88.46|(4,855.12)|(76.30)|(7.71)|42.19| |2024A|474.25|51.81|313.32|106.45|0.50|27.79| |2025E|883.02|86.19|(1,271.67)|(505.87)|(2.02)|14.93| |2026E|1,430.62|62.02|(866.56)|31.86|(1.38)|9.21| |2027E|1,919.02|34.14|(349.19)|59.70|(0.55)|6.87|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港元):22.40 - 一年最低/最高价:18.28/43.85 - 市净率(倍):10.90 - 港股流通市值(百万港元):14,099.95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元):1.92 - 资产负债率(%):52.82 - 总股本(百万股):629.46 - 流通股本(百万股):629.46 [6] 事件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7亿元,同比+52%;毛利率同比+16pct至41%;经调整净利润-13.0亿元,较去年亏损金额同比+4%,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7] 自动驾驶业务 - 2024年公司自动驾驶业务收入同比+52%至4.7亿元,毛利率同比+16pct至37%,主要为定制化自动驾驶算法比例增加 [7] 芯片交付 - A1000芯片在吉利、东风、比亚迪等车企量产交付;C1200(跨域融合芯片)单片覆盖座舱、智驾、泊车、车身控制等功能,获得2家自主OEM定点 [7] 新芯片发布 - 公司已发布A2000高算力芯片,支持VLM/VLA端到端大模型,覆盖城市NOA到全无人驾驶的多层级场景,目前正与Tier1合作开发方案,预计今年完成实车功能部署,争取获得大客户定点 [7] 核心IP突破 - 九韶NPU算力效率提升50%,自研ISP图像处理功耗降低30%,持续深耕技术护城河 [7] 客户合作 - 公司主攻新能源头部车企并延伸至燃油车头部车企,与吉利旗下亿咖通合作,为吉利千里浩瀚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将应用于银河系列等多款车型;搭载A1000的领克08EM - P、领克07EM - P等车型已实现规模化量产交付;获一汽新平台定点,预计今年量产;C1200合作东风,实现高速NOA的舱驾一体量产;与比亚迪保持A1000合作,有望拓展更多车型、拓展下一代芯片方案量产 [7] 全球化战略 - 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与欧美海外车企及Tier1建立合作,探索海外市场 [7] 应用场景拓展 - 产品拓展非乘用车场景,Patronus 2.0系统落地环卫车、重卡,AEB、盲区检测功能规模化;车路云一体化于成都、天津等试点项目交付,支持L4无人驾驶与智能网联;具身应用突破,公司计划与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基于A2000的具身智能算法和硬件解决方案,支持多模态大模型、自然语言对话和任务代码生成;C1200芯片可用于运动控制,已与傅里叶达成合作,为其灵巧手提供算力支持 [7] 财务预测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2,100.92|1,794.27|1,892.33|2,561.18|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48.11|968.52|777.97|1,238.53| |应收账款及票据|258.07|294.34|357.66|373.14| |存货|68.48|124.16|195.92|263.61| |其他流动资产|326.26|407.26|560.78|685.90| |非流动资产|216.32|318.60|401.65|476.89| |固定资产|79.80|109.82|127.34|143.10| |商誉及无形资产|87.44|154.69|215.22|269.70| |长期投资|14.85|19.85|24.85|29.85| |其他长期投资|21.10|21.10|21.10|21.10| |其他非流动资产|13.13|13.13|13.13|13.13| |资产总计|2,317.24|2,112.87|2,293.97|3,038.07| |流动负债|950.72|1,347.57|1,884.80|2,367.63| |短期借款|472.85|472.85|472.85|472.85| |应付账款及票据|117.29|124.16|195.92|263.61| |其他|360.58|750.56|1,216.03|1,631.17| |非流动负债|273.30|273.30|273.30|273.30| |长期借款|201.36|201.36|201.36|201.36| |其他|71.94|71.94|71.94|71.94| |负债合计|1,224.02|1,620.87|2,158.09|2,640.93| |股本|0.40|30.40|50.40|70.40| |少数股东权益|0.00|0.00|0.00|0.0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093.22|492.00|135.88|397.14| |负债和股东权益|2,317.24|2,112.87|2,293.97|3,038.07| [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474.25|883.02|1,430.62|1,919.02| |营业成本|279.54|446.97|705.31|949.01| |销售费用|120.80|114.79|114.45|86.36| |管理费用|368.82|309.06|286.12|249.47| |研发费用|1,435.16|1,236.22|1,144.50|921.13| |其他费用|0.00|0.00|0.00|0.00| |经营利润|(1,730.06)|(1,224.02)|(819.75)|(286.94)| |利息收入|41.08|0.00|0.00|0.00| |利息支出|18.07|0.00|0.00|0.00| |其他收益|2,020.37|(47.64)|(46.81)|(62.24)| |利润总额|313.32|(1,271.67)|(866.56)|(349.19)| |所得税|0.00|0.00|0.00|0.00| |净利润|313.32|(1,271.67)|(866.56)|(349.19)| |少数股东损益|0.00|0.00|0.0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13.32|(1,271.67)|(866.56)|(349.19)| |EBIT|290.31|(1,271.67)|(866.56)|(349.19)| |EBITDA|290.31|(1,248.94)|(834.61)|(309.43)| [8]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1,189.75)|(877.39)|(439.18)|127.35| |投资活动现金流|(223.01)|(272.64)|(261.81)|(277.24)| |筹资活动现金流|1,552.01|660.00|500.00|600.00| |现金净增加额|149.69|(479.59)|(190.55)|460.56| |折旧和摊销|0.00|22.72|31.95|39.76| |资本开支|(55.65)|(120.00)|(110.00)|(110.00)| |营运资本变动|0.00|323.91|348.62|374.54| [8]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每股收益(元)|0.50|(2.02)|(1.38)|(0.55)| |每股净资产(元)|1.92|0.78|0.22|0.63| |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629.46|629.46|629.46|629.46| |ROIC(%)|(6.23)|(86.70)|(87.70)|(37.12)| |ROE(%)|28.66|(258.47)|(637.74)|(87.93)| |毛利率(%)|41.06|49.38|50.70|50.55| |销售净利率(%)|66.07|(144.01)|(60.57)|(18.20)| |资产负债率(%)|52.82|76.71|94.08|86.93| |收入增长率(%)|51.81|86.19|62.02|34.14| |净利润增长率(%)|106.45|(505.87)|31.86|59.70| |P/E|27.79|14.93|9.21|6.87| |P/B|10.90|26.79|96.99|33.19| |EV/EBITDA|50.11|(10.32)|(15.67)|(40.77)| [8]
黑芝麻智能(02533):2024年业绩点评:智驾进展顺利,期待新客户、新应用场景突破
东吴证券· 2025-04-02 19: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继续深化与头部车企合作,推动新品C1200、A2000芯片在机器人、工业领域规模化落地,以核心IP构建技术护城河,出货量有望持续提升 考虑到新定点车型需要爬坡至稳态销售,将公司2025/2026年预期收入从12.1/19.2亿元调整至8.8/14.3亿元,并预测2027年收入为19.2亿元,2025年4月1日收盘对应PS分别为14.9/9.21/6.87,维持“买入”评级[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收盘价为22.40港元,一年最低/最高价为18.28/43.85港元,市净率为10.90倍,港股流通市值为14,099.95百万港元[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为1.92元,资产负债率为52.82%,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629.46百万股[6] 2024年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7亿元,同比+52%;毛利率同比+16pct至41%;经调整净利润-13.0亿元,较去年亏损金额同比+4% 业绩符合预期[7] 自动驾驶业务进展 - 2024年自动驾驶业务收入同比+52%至4.7亿元,毛利率同比+16pct至37%,主要因定制化自动驾驶算法比例增加 A1000芯片在吉利、东风、比亚迪等车企量产交付;C1200获2家自主OEM定点;已发布A2000高算力芯片,正与Tier1合作开发方案,预计今年完成实车功能部署,争取获大客户定点 核心IP实现突破,九韶NPU算力效率提升50%,自研ISP图像处理功耗降低30%[7] 客户合作与布局 - 主攻新能源头部车企并延伸至燃油车头部车企 与吉利旗下亿咖通合作为吉利千里浩瀚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相关技术应用于银河系列等车型;搭载A1000的领克08EM - P、领克07EM - P等车型已规模化量产交付;获一汽新平台定点,预计今年量产;C1200合作东风,实现高速NOA的舱驾一体量产;与比亚迪保持A1000合作,有望拓展更多车型和下一代芯片方案量产 坚持全球化战略,与欧美海外车企及Tier1建立合作[7] 应用场景拓展 - 产品拓展非乘用车场景,Patronus 2.0系统落地环卫车、重卡,AEB、盲区检测功能规模化 车路云一体化于成都、天津等试点项目交付,支持L4无人驾驶与智能网联 具身应用突破,计划与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基于A2000的具身智能算法和硬件解决方案;C1200芯片与傅里叶达成合作,为其灵巧手提供算力支持 机器人相关产品有望2025年出货[7] 财务预测 - 营业总收入2024A为474.25百万元,2025E为883.02百万元,2026E为1,430.62百万元,2027E为1,919.02百万元,同比分别为51.81%、86.19%、62.02%、34.14% 归母净利润2024A为313.32百万元,2025E为 - 1,271.67百万元,2026E为 - 866.56百万元,2027E为 - 349.19百万元,同比分别为106.45%、 - 505.87%、31.86%、59.70%[1][8]
黑芝麻智能(0253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07: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74,252千元,2023年为312,391千元,同比增长51.8%[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41.1%,2023年为24.7%,同比提升152.4%[4]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31240万元增加51.8%至2024年的47430万元,主要因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增加[27][29]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3520万元增加18.8%至2024年的27950万元,主要因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成本增加[27][32] - 整体毛利从2023年的7710万元增加152.4%至2024年的1.947亿元,整体毛利率从24.7%增至41.1%[35]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3.625亿元增加5.3%至2024年的14.352亿元[36] - 销售开支从2023年的10180万元增加18.6%至2024年的1.208亿元[37]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3.19亿元增加15.6%至2024年的3.688亿元[38] - 2023年和2024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分别为940万元和2910万元[39] - 2024年录得利润3.133亿元,2023年录得亏损48.551亿元[44] - 2024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304251亿元,2023年为1.254247亿元[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相关金融资产为16.229亿元,2023年为13.066亿元[48]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89754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30.06万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52007亿元[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分别为674,212千元和0千元,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分别为0千元和12,589,493千元,租赁负债分别为48,187千元和52,448千元,应付关联方款项分别为213千元和3,000千元,总计分别为722,612千元和12,644,941千元[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零及61.7%[61]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74,25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12,391千元人民币[68]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279,54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5,248千元人民币[6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94,70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7,143千元人民币[68]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1,696,89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53,982千元人民币[68] - 2024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为4,855,118千元人民币,2023年利润为313,315千元人民币[68] - 2024年公司其他全面亏损为79,20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3,372千元人民币[69]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1.2元人民币,2023年为68.4元人民币[69]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2,317,23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920,340千元人民币[70]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73,29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0,852千元人民币[70]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2,923,10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50,723千元人民币[71] - 2024年负债总额为13,013,95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24,020千元人民币[71]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093,21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11,093,616千元人民币[71] - 2024年经营所用现金为 - 1,230,31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1,083,727千元人民币[76]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46,698千元人民币[76] - 2024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52,00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09,135千元人民币[76]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48,106千元人民币,2023年末为1,298,412千元人民币[76] - 2024年年内利润为313,315千元人民币[75] - 2024年因首次公开发售发行普通股,扣除包销佣金及其他发行成本所得款项为865,306千元人民币[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经营亏损17.53982亿元,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89754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48106亿元,借款的流动部分为4.72852亿元[81] - 2024年来自客户及于时间点确认的收入总计47.4252亿元,2023年为31.2391亿元[88] - 2024年履约成本确认资产年初结余108.3万元,增加108.7万元,确认为销售成本217万元,年末结余为0;2023年年初结余1386.9万元,增加178.2万元,确认为销售成本1456.8万元,年末结余108.3万元[90] - 2024年年初被列入合约负债结余的已确认收入为730.5万元,2023年为566万元[92] - 2024年总销售成本、销售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以及研发开支为2204316,2023年为2018596[94] - 2024年除所得税前利润为313315千元,2023年亏损4855118千元[105]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分别就1360.7百万元及1101.6百万元的亏损及可扣减暂时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净值[105]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分别就49亿元和36.326亿元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6]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亏损)分别为3.13315亿元和 - 48.55118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亏损)分别为1.2元和 - 68.4元[109]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净额分别为 - 17.33297亿元和 - 48.55118亿元,每股摊薄亏损分别为 - 3.4元和 - 68.4元[112]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3.06181亿元和1.8449亿元,减值拨备分别为 - 0.49629亿元和 - 0.20562亿元[113]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按账龄分析,最多3个月分别为1.76876亿元和1.03121亿元[114] - 2024年无流动负债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2023年为125.89493亿元[115] - 2024年和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26360.8万股和7100万股[109] - 2024年计算每股摊薄亏损的股份加权平均数为51263.7万股,2023年为7100万股[112] - 2024年初优先股为12,589,493千元,年末为0千元;2023年初为8,279,244千元,年末为12,589,493千元[127]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17,293千元,其中最多6个月为86,945千元,6至12个月为2,053千元,超过12个月为28,295千元;2023年为68,085千元,其中最多6个月为43,439千元,6至12个月为6,347千元,超过12个月为18,299千元[128]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的27630万元增加58.5%至2024年的43800万元,源于向车企销售增加、产品线扩大及车路云一体化收入增加[30]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收入保持相对稳定,2023年为3610万元,2024年为3630万元[31] - 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1720万元增加26.2%至2024年的27420万元,因硬件组件成本略有增加[33]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1800万元减少70.6%至2024年的530万元,因自研软件及算法授权收入百分比增加[34] - 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23年的21.4%增至2024年的37.4%,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从50.1%增至85.4%[35] - 2024年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43.7956亿元,2023年为27.6318亿元;2024年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收入3.6296亿元,2023年为3.6073亿元[88] 芯片产品研发与业务进展 - 2024年公司A1000系列芯片在吉利、东风、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规模化量产交付[7] - 2024年武当C1200系列跨域融合芯片完成城市无图NoA功能验证,获2家主流OEM量产定点[8] - 2024年底公司发布华山A2000系列产品及新一代通用AI工具链BaRT和双芯粒互联技术BLink[10] - 公司围绕自动驾驶技术深耕核心IP研发,突破NPU与ISP两大核心技术[11] - 公司A2000芯片支持多层级自动驾驶场景,正与一级供应商合作开发智驾方案,预计今年完成实车功能部署并争取获头部大客车型定点[16] - 2025年公司将基于C1200及A2000芯片进行城市NoA智驾方案研发及交付,自研技术方案已迭代至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算法[17] - 2025年公司预计芯片产品和方案在机器人领域批量出货,计划与头部智能企业合作开发基于A2000的具身智能算法及硬件解决方案[18] - 公司武当C1200系列芯片支持AI运算与执行器控制并行,已与傅利叶合作为“灵巧手”提供算力支持,与A2000系列芯片共同推动智能硬件技术发展[19] - 公司持续聚焦前沿芯片技术研发,从算力、安全、AI融合及成本控制四方面升级芯片性能[24] - 公司持续投入ISP研发及迭代,新一代ISP技术将在性能、功耗、带宽等方面优化,新增功能并支持多样化工作模式[22] - 公司将基于九韶项目推出新一代NPU,实现高算力与低功耗平衡,支持多种视觉方案与模型类型及复杂AI任务[23] 业务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为行业头部客户提供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产品和技术,向一线终端厂商延伸[13] - 公司获得成都、襄阳、宁波、天津等城市车路云一体化项目试点[13] - 公司为吉利“千里浩瀚”提供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将应用于吉利银河系列等车型,获中国一汽新项目定点,预计今年量产,与东风合作延伸至C1200,推动高速NoA舱驾一体项目量产[15] 未来业务规划 - 2025年公司将加速新客户、新车型开拓,推动芯片出货量和收入提升[14] - 预计今年公司芯片及计算平台能在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场景产生规模化收入[20] - 公司持续拓展商用车应用场景,升级智驾方案,计划推出面向车路云一体化的AI低延时产品和新款边缘计算单元产品[21] 公司社会责任与治理 - 公司在环境方面倡导可持续采购,将环保等因素纳入供应商考量[25] - 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打造合作型文化,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优化工作环境[25] - 公司在治理方面构建合规管理体系,设立举报平台确保治理落地[26] 税务相关情况 - 香港利得税在2018年4月1日后首200万港元应课税利润按8.25%缴税,超额部分按16.5%缴税,公司截至2024及2023年底无应课税利润未计提[97] - 美国加州附属公司须按21%缴联邦税项,按8.84%缴州利得税,截至2024及2023年底有累计经营亏损净额未计提所得税[98] - 新加坡附属公司按17%缴利得税,截至2024及2023年底处于亏损状况[99] - 中国内地一般企业按25%缴企业所得税,黑芝麻智能上海等多家公司2022 - 2027年享有15%优惠税率,截至2024及2023年底处于累计亏损状况[100][101] - 中国从事研发企业自2018年起可将研发开支175%列作可扣减,2022年起提升至200%[102] - 支柱二法例2025年1月1日生效,公司报告日无相关税务风险,预期不承担重大支柱二所得税[103] - 截至2024及2023年底公司并无应课税收入[104]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多项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适用于本报告期,除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外无重大影响,2023年12月31日“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及“可转换票据”分类为流动负债[83] - 集团未提前采纳若干已颁布且非强制执行的新订会计准则等,预计对集团及未来交易无重大影响[84] -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生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7号(修订本)于2026年1月1日生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19号
黑芝麻智能系列二:黑芝麻智能预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4%-60%,A1000芯片助力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3-10 13:13
黑芝麻智能业绩表现 - 预计2024年实现收入约人民币4.5-5亿元,同比增长44%-60% [2][3][4] - 预计2024年实现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净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2023年亏损净额约为人民币48.55亿元 [2][4]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增加(包括OEM合作、商用车市场渗透率提升、车路云一体化收入)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 [2][4] 华山A1000芯片技术及市场应用 - 华山A1000芯片于2020年6月推出,算力达58TOPS (INT8),支持L2至L3级别自动驾驶,是国内最早基于自研车规级核心IP开发的自动驾驶高性能芯片 [2][5] - 已规模化量产,应用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吉利集团、江汽集团等头部车企,量产车型包括领克08、合创V09、东风eπ007等 [2][5][8] - 单颗A1000芯片支持完整的行车和泊车功能,是市场上成熟的行泊一体单芯片平台 [5] 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合作 - 华山A1000方案助力吉利"千里浩瀚H1"系统,全系标配两颗A1000芯片,支持高速NOA及自动泊车APA功能 [2][8][9] - "千里浩瀚"系统共5个版本,H1采用10V5R传感器方案,高阶版本支持城市NOA、全场景D2D领航辅助等功能 [9] 客户合作与量产进展 - 与吉利合作:2025年3月"千里浩瀚"系统发布,2024年领克08/07等车型搭载A1000芯片实现高速NOA、自动泊车等功能 [8][9] - 与一汽合作:2025年2月A1000家族芯片获多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定点,预计2025年量产 [8] - 与东风合作:2024年eπ007/008车型搭载A1000芯片,支持高速NOA、超视距泊车等功能 [8] - 与合创合作:2023年10月V09车型搭载A1000芯片,支持行泊一体功能 [8] 产品线与生态布局 - SoC芯片产品覆盖低中高阶智能驾驶及跨域融合场景,包括华山系列(自动驾驶)和武当系列(跨域计算) [2] - 提供自动驾驶配套软件,支持客户定制化开发,合作方涵盖长安汽车、上汽集团等头部OEM及一级供应商 [2]
黑芝麻智能预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4%-60%,A1000芯片助力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
国信证券· 2025-03-10 09: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12][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黑芝麻智能为领先的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及解决方案国产供应商,产品覆盖低中高阶智能驾驶和跨域融合场景,与诸多车企合作打造生态圈 [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预计超1亿元,主要因投资者持有的附有优先权的股权公允价值变动,维持营收预测,上调2024年利润预测 [3][12] - 公司收入端受益于智能驾驶行业渗透率加速提升,未来业绩有望高速增长,且智能驾驶业务具备较强稀缺性,是行业自动驾驶芯片稀缺标的 [3][1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2月17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收入约4.5 - 5亿元,同比增长约44% - 60%,预计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净额不低于1亿元,2023年亏损净额约48.55亿元 [2][5][7] - 2024年业绩增长原因:一是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增加,包括向国内领先汽车OEM和一级供应商出口产品且使用数量增加、产品线扩张使商用车领域市场渗透率提高、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收入增加;二是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收益,因投资者持有的附有优先权的股权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2][6] 公司产品情况 - 华山A1000芯片于2020年6月推出,是国内最早基于自研车规级核心IP开发的自动驾驶高性能芯片,算力达58TOPS (INT8) ,支持L2至L3级别自动驾驶,单颗可支持完整行车和泊车功能,家族芯片已规模化量产,获多家头部车企采用 [7] - 武当系列专注于跨域计算,公司除自有SoC外,还提供自动驾驶配套软件支持客户定制 [3] 公司客户合作情况 - 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等车企合作,打造丰富生态圈 [3] - 华山A1000家族芯片配套部分客户情况:吉利银河“千里浩瀚”H1智驾系统全系标配两颗;2025年2月再获一汽平台定点,覆盖多款车型预计2025年量产;领克08、07等车型搭载该芯片实现多项高阶智驾功能;合创V09、东风奕派eπ007和eπ008等车型搭载该芯片支持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9][10]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项目 | 2022 | 2023 | 2024E | 2025E | 2026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165 | 312 | 482 | 751 | 1180 | | 净利润(百万元) | -2754 | -4855 | 113 | -998 | -716 | | 每股收益 | -4.38 | -7.71 | 0.18 | -1.59 | -1.14 | | 毛利率 | 29% | 25% | 48% | 48% | 48% | | 收入增长 | 173% | 89% | 54% | 56% | 57% | | 资产负债率 | 402% | 678% | 456% | 431% | 397% | [15]
黑芝麻智能:高算力SoC解决方案助力高阶智驾落地-20250307
中邮证券· 2025-03-07 16: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自主开发 IP 核,建设开放式生态系统,提供全套服务,支持软硬件解耦 [4] - 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的 619 亿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1017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49.2% [5] - 高性价比华山 A1000 系列智驾方案,已获多家头部车企车型定点,加速智能汽车全民化进程 [6] - 华山 A2000 高算力 SOC 即将推出,助力高阶智驾系统落地,还能支持多领域,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7] - 武当系列实现多域融合和跨域计算,建立舱驾融合解决方案,已与多家产业链伙伴达成合作 [8]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 23.95 港币,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 6.29 亿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 138.95 亿港币 [3] - 52 周内最高/最低价为 43.85/18.28 港币,资产负债率 695.68%,市盈率 637,第一大股东为单记章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项目|2023A|2024E|2025E|2026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312|485|832|1359| |增长率(%)|89%|55%|71%|6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855|133|-885|-438| |增长率(%)|-768%|-76%|103%|50%| |EPS(元/股)|-68.40|-1.41|-0.70|0.21| |市盈率 (P/E)|0.00|104.51|-31.63|-15.66|[11]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利润表 - 营业收入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312、485、832、1359 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88.82%、55.27%、71.46%、63.46% [12]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4855、133、-888、-438 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767.52%、102.73%、-76%、50.50% [12] 获利能力 - 毛利率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24.69%、50.35%、51.41%、51.95% [12] - 销售净利率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106.42%、27.34%、-32.23% [12]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677.69%、584.73%、473.44%、468.05% [12] - 净负债比率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11.70%、11.01%、12.54%、6.92% [12]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0.15、0.23、0.32、0.46 [12] - 应收账款周转率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2.15、2.01、1.98、1.99 [12]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68.40、0.21、-1.41、-0.70 元 [12] - 每股经营现金流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8.97、-2.78、-2.86、-3.00 元 [12] 估值比率 - P/E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0.00、104.51、-15.66、-31.63 [12] - P/B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0.00、-1.26、-1.29、-1.24 [12]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1058、-1747、-1797、-1890 百万元 [12] - 投资活动现金流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547、1649、793、1312 百万元 [12] - 筹资活动现金流 2023 - 2026 年分别为 809、0、1134、0 百万元 [12]
黑芝麻智能:稀缺的国产智驾芯片领军,量产优势引领快速成长
国盛证券· 2025-01-10 17:3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黑芝麻智能是国产 Tier2 智驾芯片领军企业,华山+武当系列双线驱动业绩快速成长 [1] - 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智驾芯片核心受益于产业趋势 [2] - 掌握自研稀缺车规级 IP 核,合作大量车企客户确认先发领军优势,新产品有望 2026 年放量带来全新增长动力 [3] 公司概况 - 黑芝麻智能是领先的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及基于芯片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1] - 公司基于华山、武当两大系列自动驾驶芯片,提供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 [1] - 按 2023 年车规级高算力 SoC 的出货量统计,公司是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1] - 公司已与超过 49 家汽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合作,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江汽集团、博世、马瑞利及经纬恒润等全球及中国领先企业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由 2020 年的 0.53 亿元增长至 2023 的 3.12 亿元,2024H1 实现营收 1.8 亿元 [1] - 2024H1 实现净利润 11.05 亿元,同比+129.63% [1] - 2021-2024H1 研发费用率为 975.40%/463.0%/436.9%/381.7% [1] 行业趋势 - 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市场渗透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预计 2028 年可达 93.5% [2] - 中国 ADAS SoC 的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8 年将达人民币 496 亿元,2023 至 202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8.6% [2] - 车规级高技术难度+长研发周期+高客户粘性,为行业带来天然的较高进入壁垒 [2] 技术优势 - 公司 A1000 Pro 性能较 Journey5 存在优势 [3] - 公司自主研发图像处理器 NeurallQ ISP 是在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车规级 ISP 产品之一 [3] - DynamAI NN 引擎支持高性能神经网络加速器,是在中国首批自主研发的车规级 NPU 之一 [3] 客户优势 - 客户数量稳步增长,与多家汽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合作 [3] - 截至招股说明书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获得 16 家汽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的 23 款车型意向订单 [3] - 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的客户留存率,由 2021 年的 18%增加至 2023 年的 35% [3] 新产品展望 - 华山 A2000 目前正在开发中,正在扩大在车规级芯片方面的能力,包括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2026 年有望批量生产 [3] - 下一代 SoC 新产品未来可期 [3]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 2024E/25E/26E 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92/10.39/17.41 亿元 [4] - 预测公司 2024E/25E/26E 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35/-9.85/-4.15 亿元 [4] - 对应 2024E/25E/26E 的市销率(PS)分别为 29.72/14.08/8.40x [4] 估值比较 - 截至 2025/1/3,可比公司 2024E/25E/26E 平均市销率(PS)分别达到 16.99/12.24/9.27 [4] - 黑芝麻 2026E 的 PS 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具备估值性价比 [4]
黑芝麻智能:国内智驾芯片新势力,蓄力后起重塑竞争格局
东吴证券· 2024-12-16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车规级 SoC 赛道高成长,2022-2028 行业复合增速近 30%。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架构升级单车 SoC 用量提升、技术升级芯片 ASP 提升的乘数效应下,SoC 市场有望迅速扩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 年中国/全球车规级 SoC 市场规模分别为 181/428 亿元,2022-2028 CAGR 预计为 29.0%/27.0%。2024 年北京车展高速 NOA 功能下探,中端新车型全系标配高配智驾硬件成主流,渗透加速已有验证。SoC 赛道增速中期有望随特斯拉 FSD 入华、激光雷达降本、L3 落地等事件催化而进一步加速 [1] - 国内智驾芯片优质厂商,技术筑底前瞻性布局。公司高层产业背景丰富,技术积累深厚,首席执行官单记章先生在半导体行业拥有 20+年经验,曾于全球知名影像半导体公司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担任软件工程部副总裁。2021-2024H1 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于 380%,高强度研发保障技术领先。公司拥有核心 IP 掌握技术主动权。前瞻性布局跨域计算和高算力 SoC,武当 C1200/华山 A2000 新产品计划于 2025/2026 年量产,新产品落地有望驱动业绩高增 [2] - 自主可控+开放生态,市占率提升可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高算力自动驾驶 SoC 市场,英伟达/公司市占率分别为 72.5%/7.2%,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瀚海平台+山海工具链" 打造开放生态,帮助车企降低开发门槛和成本,同时解决产品定制化等难点,打破终端自研必要性。公司与一汽、东风、吉利、亿咖通科技、均联智行、斑马智行等生态链伙伴合作服务未来智驾,叠加公司"车路云"布局形成"产品-数据"良好闭环。在自主可控背景下,叠加公司开放生态,公司 SoC 产品及解决方案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国内智驾芯片优质厂商,技术筑底驱动业绩稳步提升 - 国内智驾芯片新势力,高算力+跨域 SoC 双线布局。公司成立于 2016 年,主营业务包括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车规级 SoC 以及基于 SoC 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已经推出华山系列高算力 SoC、武当系列跨域 SoC、ADAS 至 L3+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BEST Drive 以及 V2X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BEST Road 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截至 2024H1,公司已与超过 49 名汽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合作,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江汽集团、合创、亿咖通科技、百度、博世等,已获得 16 家汽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的 23 款车型意向订单。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3.1 亿元,同比+88%,归母净利润-48.6 亿元 [9] - 股权结构分散,高层产业及技术积累深厚。公司创始人单记章先生可全权行使 Pan Dan 女士、Ruby Wealth、New Key Trade、Marvel Stars、Xiong Chengyu 先生及 Gu Qun 先生持有的所有股份附带的投票权,因此单记章先生合计约控制 21.68%的股份,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公司高层产业背景丰富,技术积累深厚,首席执行官单记章先生和总裁刘卫红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其中单记章先生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过 20年经验,曾于全球知名影像半导体公司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担任软件工程部副总裁,在车用高动态范围技术、汽车软件和芯片的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在视觉感知领域拥有超100项专利 [10][14] - 营收规模快速提升,盈利水平持续向上。2021-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0.6 亿元提升至 3.1 亿元,CAGR 为 128%,24H1 伴随量产车型逐步增加以及自动驾驶导航开始上车量产,公司营收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营收 1.8 亿元,同比增长 69%。营收结构上,2021-2023 年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占比从 57%提升至 93%,成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 [108] - 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快速提升,研发投入维持高位。2020-2022 年伴随公司产品复杂度提升以及自研 SoC 芯片量产交付,公司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从 19%提升至 24%,但由于生产初期封测成品较高且公司战略下调部分产品价格,2023 年公司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下滑至 21%,伴随公司自动驾驶算法持续完善和验证,产品逐步软件化,硬件组件占比下行,24H1 公司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快速提升至 47%,带动综合毛利率快速提升至 50%。由于智能驾驶 SoC 所需研发投入巨大,公司为保持产品性能领先并不断提升业务范围而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1-24H1 公司研发费用率尽管因营收规模扩张而逐步下降,但仍高于 380%,因此 2021-2023 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113][114] 2. 单车智能+车路协同齐头并进,国内厂商有望实现突围 - 政策+感知设备顺利推进,高阶智驾落地指日可待。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平台化趋势确定,自动驾驶渗透率持续上行。智能化即汽车搭载智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感知终端及智能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芯片,实现超视距数据采集与自动驾驶,网联化即汽车通过车载单元与人、车、路、云全面互联,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化即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等涉车业务的实现逐步向云平台迁移 [125] - 国家战略布局车路协同,智驾芯片为车端关键设备。车路协同是指基于车与车之间(V2V)、车与路之间(V2I)、车与人之间(V2P)、车与网络之间(V2N)的信息获取、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实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功能,主要包括智能车端、智慧路侧、通信网络和云端平台四大领域。与单车智能相比,车路协同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强,能够有效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是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重要方向 [148] - E/E 架构升级推动 SoC 用量提升,智驾等级提升推高 ASP。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表现为从分布式升级到域集中,最后至中央集中式。架构升级的优势在于减少算力冗余,提升算力利用率;利于数据统一交互,实现整车功能协同;缩短线束,降低故障率,减轻质量。目前小鹏、蔚来、理想等车企,已实现域集中架构,并推动 E/E 架构向中央集中式升级。跨域融合解决方案可将智驾、座舱、控制及数据交换功能通过单 SoC 芯片进行支持,实现主流场景需求降本增效、降低通信时延和多功能交互难度。随架构进一步复杂化、数据处理量提升,SoC 凭借强计算能力,高数据传输效率,软件升级灵活等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 MCU 芯片,单车 SoC 用量将得到提升 [156] - 终端竞争聚焦高阶智驾,自主可控+开放生态为新势力破局之道。高算力自动驾驶 SoC 国产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 年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市场,Mobileye/英伟达/公司市占率分别为 27.5%/23.7%/2.2%;中国高算力自动驾驶 SoC 市场,英伟达/地平线/公司市占率分别为 72.5%/14.0%/7.2%,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芯片自主可控的政策导向、本土厂商在供应链安全及响应市场需求变化速度的优势是推动国产化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173] 3. 公司:创新驱动国产 SoC 发展,车路云生态共建未来 - 车型落地加速推广,前瞻性布局跨域产品。公司华山 A1000 和 A1000L 于 2022 年实现量产,可提供 58/16TOPS 算力;A1000Pro 于 2021M4 推出,可提供 106 TOPS 算力。A1000 为中国首款具有自有 IP 核的高算力自动驾驶 SoC,A1000Pro 为中国首款超 100 TOPS 算力的自动驾驶 SoC。截至 2024Q1,公司 SoC 总出货量超 15.6 万片。截至 2024H1,华山 A1000 芯片已成功为多款热门车型实现量产搭载,如领克 07EM-P、领克 08EM-P、合创 V09、东风奕派 eπ007、东风奕派 eπ008 等。随公司与一汽、江淮、吉利等合作的其他车型陆续上市,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 [181] - 核心 IP 自研修炼内功,前瞻性布局跨域计算和高算力 SoC。公司拥有自主可控核心 IP,包括车规级图像处理 ISP 和车规级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器 NPU,掌握技术主动权。公司计划于 2025/2026 年分别量产武当 C1200 跨域 SoC 芯片/华山 A2000 高算力 SoC 芯片。武当系列为行业首个集成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及其他计算功能的跨域 SoC,支持多路高清视频输入及跨域融合,公司前瞻性布局以服务未来车内多场景处理需求。华山 A2000 基于第三代 NPU DynamAI NN,原生支持大模型应用,算力高达 250 TOPS+,支持 L4 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 [182]
黑芝麻智能(0253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6:37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80,1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2%[6]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90,075千元人民币,毛利率为50.0%,同比增长365.3%[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1,104,767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3,729,144千元人民币[6] - 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602,301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801亿元,毛利率为50.0%[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录得利润1104.8百万元,而2023年上半年录得亏损3729.1百万元,主要由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和收入增长[3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180,1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2%,其中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为167,2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5%[8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利润为1,104,767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3,729,144千元人民币[5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为1,104,767千元人民币[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减少至10,342,475千元人民币,较年初减少1,104,767千元人民币[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15.1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52.5元人民币[9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104,767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亏损3,729,144千元有显著改善[100] - 2024年上半年每股摊薄亏损为1.7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2.5元大幅减少[10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104,767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亏损3,729,144千元实现扭亏为盈[173] 研发与技术进展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占同期总经营开支的67%,研发团队人数占比达85%[12] - 公司正在研发华山A2000 SoC,设计算力达250+ TOPS,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发布[12][17] - 公司C1200系列芯片已完成完整功能及性能测试,即将达到量产状态[12] - 公司计划推出下一代华山系列芯片A2000,以支撑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17] - 公司正在研发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BEV算法,已成功部署于武当和华山系列芯片[17]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687,33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5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150,97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5%[92]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9,867千元,同比增长82.3%,显示公司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10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105,121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1,285千元增加15.2%[170] 产品与市场拓展 - 华山A1000芯片已成功应用于吉利领克08、东风eπ007等车型,覆盖中国13个省市[8] - 公司已获得16家汽车OEM及一级供应商的23款车型的SoC量产意向订单[8] - 公司推出武当C1200系列芯片,实现智驾、座舱等多域融合,满足多场景需求[8] - 公司在湖北、深圳、洛阳等地开展多个车路云一体化项目,进一步开拓智能交通领域市场[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商业化进程持续加速[7] - 公司依托A1000系列产品在乘用车、商用车量产上车过程中积累的芯片与算法优势,进行精准感知及精细化管理[10] - 公司自研主动安全系统Patronus 2.0逐步获得商用车客户认可并开始贡献收入[11] - 公司致力于打造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18] - 公司积极拓展至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业务预计将实现较大规模增长[18] - 公司计划扩大全球影响力,积极开拓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与当地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建立合作[20] - 公司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加强与一级供应商、OEM及软硬件供应商的合作,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19]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19,95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2%[55] - 2024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1,287,56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7%[57] - 2024年上半年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为1,931,792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999,708千元人民币[52]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043,682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4,147,855千元人民币[5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所用现金净额为559,14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27,497千元人民币[6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25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423,649千元人民币[6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05,17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减少613,996千元人民币[6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384,224千元人民币,期末余额为919,957千元人民币[6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外幣換算损失为63,906千元人民币[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224,724千元人民币[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借款所得款项为234,677千元人民币[6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末股本为79千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33千元人民币[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59,149千元,主要由于大额研发开支所致[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919,957千元,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9,895,666千元,负债净额为人民币9,807,706千元[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收益为人民币1,931,792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亏损2,999,708千元大幅改善[17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债务净额为人民币10,069,658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314,540千元有所减少[1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租赁负债为人民币51,605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448千元略有减少[17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224,72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61,853千元有所增加[173]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单先生直接持有44,1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75%[188] - 公司董事单先生通过投票权委托协议被视为拥有32,400,000股股份的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5.69%[191] - 公司董事刘卫红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14,7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8%[188] - 公司董事曾代兵先生持有6,46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13%[188] - Pan女士直接持有8,300,16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46%[194] - 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 IV, Ltd.持有55,700,778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9.79%[194] - SummitView Capital (M&A)持有37,226,922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6.54%[194] - 上海极芯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22,519,968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96%[194] - 嘉兴信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14,706,954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8%[194] -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单先生持有44,1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75%[198] - Pan女士作为单先生的紧密联系人持有8,300,16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46%[198] - New Key Trade持有14,699,9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8%[198] - Marvel Stars持有4,6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0.81%[198] - Xiong Chengyu先生持有3,200,33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0.56%[198] - 公司88名雇员通过行使购股权持有22,689,10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99%[198] - 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兼总裁刘先生持有14,7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58%[198] - 北极光资深独立投资者持有50,815,819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93%[198] - 海松资深独立投资者持有10,632,714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87%[198] - Bright Sapphire Holding Inc持有18,326,766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22%[198] 其他财务信息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政府补助为8,16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2%[9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汇兑亏损净额为2,21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0%[9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收入净额为15,66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9%[9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约负债期初余额为2,818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9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销售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以及研发开支总额为1,011,07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9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为13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8%[9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期末账面净值为96,964千元,相比期初的98,589千元略有下降[10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租赁建筑物的使用权资产为49,227千元,相比2023年底的50,848千元有所减少[10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租赁负债总额为51,605千元,相比2023年底的52,448千元略有下降[10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57,242千元,相比期初的74,795千元有所减少[10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15.3百万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2.8百万元有所增加[10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11,013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8,917千元有所增加[10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软件成本为115,545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89,779千元有所增加[10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2,463千元增加到2024年的18,728千元,增长约50%[1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使用权权益法入账的联营公司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1,216千元增加到2024年的2,593千元,增长约113%[1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存货总额从2023年的89,659千元增加到2024年的112,239千元,增长约25%[11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中的存货从2023年的61.6百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88.6百万元,增长约44%[116][11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金融资产总额从2023年的1,511,387千元减少到2024年的1,181,580千元,下降约22%[1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的28,989千元减少到2024年的20,954千元,下降约28%[12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联营公司投资总额从2023年的17,176千元减少到2024年的14,583千元,下降约15%[1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3年的164,937千元增加到2024年的243,057千元,增长约47%[1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的1,298,412千元减少到2024年的919,957千元,下降约29%[1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10,683千元减少到2024年的130千元,下降约99%[12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25,34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39,684千元人民币[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可收回的增值税从2023年12月31日的63,89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77,869千元人民币[1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3年12月31日的185,499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277,598千元人民币[12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98,412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919,957千元人民币[12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美元计值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987,304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827,781千元人民币[12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人民币计值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的309,140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90,337千元人民币[12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法定股本为100,000美元,分为1,000,000,000股股份[13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7,876,415股,总面值为11,788美元[1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向购股权信托发行24,187,308股普通股[13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于2024年8月8日完成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总额为10.36亿港元[13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总储备为人民币534,707千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负170,958千元有显著改善[13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32,040千元,其中包括有抵押银行借款人民币121,267千元和无抵押银行借款人民币80,000千元[1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于2024年5月与浦发硅谷银行及其他银行签订了两年期银团贷款协议,总贷款金额为人民币500百万元,年利率为3.7%[1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在2024年11月前提取剩余的贷款金额人民币345.4百万元[1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为人民币10,726,92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2,589,493千元有所减少[14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发行优先股完成多轮融资,总代价为702,866千美元[14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75%,较2023年同期的6.12%有所下降[13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货币换算差额为人民币487,932千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89,913千元有所改善[13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为人民币1,162,457千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61,046千元有显著增加[13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购回及注销普通股为人民币46,500千元,与2023年6月30日持平[13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优先股持有人有权按年利率6%收取累计股息[14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清算时优先股持有人有权按发行价的100%收取金额,外加未派付股息[14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视作清算事件包括公司股东投票权少于50%或资产转让超过50%[14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截至2026年3月31日,公司可按年利率8%赎回优先股[1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单记章持有的普通股及优先股分别为42,100,000股和2,000,000股[1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优先股可按1:1的初始转换比率转换为普通股[15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4年7月26日股东决议优先股自动按1:1比例转换为普通股[15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3年6月30日公司优先股公允价值为12,705,442[15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优先股于2024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10,726,92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月1日的12,589,493千元人民币下降了14.8%[15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0年普通股认股权证于2023年6月被购回,代价为618,834美元(约4.4百万元人民币)[15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2020年可转换票据于2023年6月30日已全部偿还或转换为B-4系列优先股,无剩余可转换票据[156][157]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