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九源基因(02566)
icon
搜索文档
九源基因20250327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医药行业 [1] - 公司:久元金,1993 年成立,源于 1992 年华东医药研究所的基因工程小组,专注生物医药领域,有 30 多年医药行业经验,特别是生物制品及无菌注射器生产经验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布局 - 聚焦肿瘤、骨科、血液和代谢四大领域 [1] - 骨科领域有六款产品,如杰利芬、聚芬、胶亭等,还有创新药械组合产品骨幽岛,是中国首个含 RHBMP2 的补修和材料的商业化产品 [1][2] - 代谢领域有近 18 年代谢疾病开发经验,2005 年开始开展 GRP - 1 受体积动剂研究,潜在中国首款斯梅格鲁泰生物类食药在研发中 [2][4] - 肿瘤领域有 6 款产品,首个产品杰利芬 1996 年上市,是中国首个商业化的 GCSF 产品 [2] - 血液领域有 T 派 0 和伊默香两个产品,T 派 0 是中国首个低分子干数量的药品 [2] 2024 年经营业绩 - 2024 年 11 月 28 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5] - 营业收入 13.69 亿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 6.4%,近两年平均增幅超 10%,克服了集采 4 - 5 亿规模的影响 [6] - 毛利率从 21 年的 72%增长到 79%,主要基于产品结构调整,战略性产品生物医药产品比重加大 [7] - 净利润稳步回升,资本结构向好,运营能力相对稳定,但应收账款增加较多,主要因器械产品比重增加,器械回款周期平均超 200 天,药品回款在 60 天以内 [7] 运营亮点 - 产能与供应链方面,思美产品思美格鲁泰系列产能提升、降本等举措有序推动落地 [9] - 人才方面,2024 年加快加强引进高端人才,优化人才梯队建设,未一味裁员,通过人员培训调整到核心战略品种,增加团队凝聚力和稳定性 [9] 研发进展 - 近十年承担三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是中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获三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10] - 建立 6 个产品技术开发平台,其中 3 个蛋白质药物平台,3 个围绕蛋白质药物改进提升组合平台 [10] - 研发方针为仿创结合、转型创新,围绕四大领域开发生物类似药、生物创新药和生物药械组合产品 [11] - 聚焦 BMP2 开发系列骨科指路产品,如 JY23 计划今年启动临床明年投产,JY23 - 2 计划明年申请临床 [12] - 聚焦 GLP - 1 开发代谢系列组合产品,思美格鲁泰力争国内第一,计划今年按一类创新药申请临床批文,利用重组透明植酸酶 PCR 平台开发 JY43,JY53 已完成药用辅料登记 [13] - 预计 2025 年斯密克洛泰 9829 - 2 有望拿批件,用于血液的产品血小板深层受体自动剂α - 全部化片预计今年拿到生产文号 [14] 商业化进展 - 自营商业化团队超 770 人,覆盖医疗机构超 4200 家 [14] - 骨科产品业务过去一年增长近 20%,过去 3 年复合增长率超 33%,网络覆盖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三级目标医院覆盖率超 32%,县级医院覆盖率不到 30%,有提升空间 [15] - 骨幽岛核心价值体现在自营团队和模式优势、较高技术比例、丰富产品管线,临床优势获学术文献和专家共识指引 [15][17] - 斯美格鲁泰布局院内和院外市场(院外包括线上和线下),加强团队建设,采用学术引领、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营销模式,做好市场准入和定价策略 [20] - 海外业务方面,预计 2025 年向巴西提交 AVISA 申报诊状书许可,向沙特 SFDD 提交斯梅克鲁泰上市许可申请,与复兴医药、南京电友等有合作协议 [21] 产品市场预期 - 骨幽岛产品因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进步、学术推广等因素增长快,未来增长点包括微创手术技术进步、拓展应用场景、加速地线市场渗透、医保政策支持,市场预期值超 20 亿,加微创新产品市场容量更大 [22][25] - JY54 是长效一键锁类似物,计划今年报临床并开展 BD 合作,有望成为新一代减重和降糖药物 [29] 政策影响 - 国家和地方发布体重管理年实施方案,提出科普宣传、全员参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措施,强调药物干预,将带动院内和院外市场变化,公司斯美格鲁泰已进行市场教育,需与电商品牌、第三方平台合作进行科普宣传 [34][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器械产品回款周期长,后续将分析直供医院数据归拢到商业配送,加强委托推广业务,加强精细化管理,预计 25 - 26 年规模效应显现,应收情况会有显著改善 [26][28] - 公司与静安蛋白签署合作协议,利用其重组蛋白推广经验和全国生物制药行业网络,在透明脂酸酶平台开展合作 [42]
九源基因(0256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0:2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人民币13.692亿元,较2023年的12.874亿元增长6.4%[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人民币1.386亿元,较2023年的1.198亿元增长1880万元[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约为人民币0.68元,较2023年的0.60元有所增长[4] - 202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2.7%、75.9%、77.0%、79.0%[5] - 2021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率分别为9.1%、5.3%、9.3%、10.1%[5] - 2024年实现净利润1.386亿元,同比增长15.7%,毛利率79.00%,同比增长2.05%,净利率10.12%,同比增长0.82%[10] - 2024年公司收益为13.692亿元,较2023年的12.874亿元增加6.4%,主要因销售货品收益增加8050万元[18] - 销售货品收益从2023年的12.185亿元增至2024年的12.99亿元,增幅6.6%,骨优导销售收益从7.089亿元增至8.44亿元,增幅19.1%[19] - 医药服务收益2023年为6890万元,2024年为7020万元,保持相对稳定[20]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2.967亿元降至2024年的2.875亿元,降幅3.1%,因骨优导销售收益占比增加及生产成本降低[21] - 毛利从2023年的9.907亿元增至2024年的10.817亿元,增幅9.2%,毛利率从77.0%增至79.0%[22]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690万元增至2024年的1870万元,增幅171.4%,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990万元[24] - 销售及市场开支从2023年的6.637亿元增至2024年的7.2亿元,主要因差旅开支增加3000万元[26]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5990万元增至2024年的8840万元,主要因专业咨询费增加2030万元[27] - 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1.278亿元降至2024年的1.089亿元,主要因劳工成本减少1350万元[28] - 其他开支从2023年的190万元增至2024年的740万元,因应收账款预期信贷损失率计算致坏账拨备增加[29]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940万元降至2024年的710万元,因银行借款利息减少230万元[30]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1520万元增至2024年的3000万元,因除税前溢利增加及研发开支扣除资格减少[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76亿元(2023年:9320万元)[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附息银行借款结余为1.198亿元(2023年:1.654亿元)[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21.1%(2023年:31.3%)[32] - 2024年收益为13691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874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35%[53] - 2024年毛利为108167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9066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19%[5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6862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3493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4.97%[53]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3860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977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5.72%[53]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68元人民币,2023年为0.60元人民币[5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6795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1304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8.79%[54]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40997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83973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7.91%[54]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4751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4168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0%[54]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63,32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2,288千元[55]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1,518,0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7,892千元[55] - 2024年12月31日股本为245,39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0,000千元[55] - 2024年12月31日储备为1,272,61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97,892千元[55] - 2024年总收益为13691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874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35%[67][70][71] - 2024年中国内地收益为131588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4550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65%[67][71] - 2024年其他国家/地区收益为5329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90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7.18%[67][71] - 2024年销售货品收益为129895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1847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60%[71] - 2024年医药服务收益为7023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893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89%[71]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1872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89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1.43%[76] - 2024年除税前溢利相关已售存货成本为24703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5287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31%[77] - 2024年研发成本为10889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775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4.76%[77]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为35474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3731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17%[77] - 2024年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51304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6795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63%[68] - 2024年财务成本总计7145千元,2023年为9386千元,其中银行借款利息2024年为7073千元,2023年为9329千元,租赁负债利息2024年为72千元,2023年为57千元[78] - 2024年所得税费用总额为30027千元,2023年为15157千元,其中即期税项-中国内地年内开支2024年为33087千元,2023年为435千元,递延税项2024年为 - 3060千元,2023年为14722千元[80]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68628千元,按25%法定税率计算的税项为42157千元,按实际税率计算的税项费用为30027千元;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34932千元,按25%法定税率计算的税项为33733千元,按实际税率计算的税项费用为15157千元[80]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38601千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04228929股,每股盈利为0.68元;2023年应占溢利为119775千元,加权平均数为200000000股,每股盈利为0.60元[86] - 2024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总计157816千元,2023年为91347千元,其中软件2024年为923千元,2023年为1049千元,递延开发成本2024年为156893千元,2023年为90298千元[8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672178千元,2023年为532511千元,其中贸易应收款项2024年为594344千元,2023年为484801千元,应收票据2024年为11422千元,2023年为17458千元[88]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7629千元,2023年为93178千元,其中现金及银行结余2024年为537649千元,2023年为93198千元,受限银行存款均为20千元[89]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总计27000千元,2023年为42424千元,其中1年内2024年为26988千元,2023年为42245千元,超过1年2024年为12千元,2023年为179千元[9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生物药(械)产品收入人民币10.773亿元,占总收入超78%[6] - 2024年骨科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19%,2021 - 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超3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市场目标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32.5%[6] 产品研发与上市计划 - 公司预计2025年内向巴西ANVISA递交司美格鲁肽新药申请[8] - 公司预计2025年内向沙特SFDA递交司美格鲁肽的NDA申请[8] - 2024年4月,代谢领域产品JY29 - 2成为首个递交治疗糖尿病生产许可申请的国内产品,同时进入治疗肥胖症及超重的III期临床试验阶段[9] - 2025年1月14日,肿瘤与血液领域产品JY06获批上市[9] - 2025年预计完成JY23(含rhBMP - 2的多能生物骨)的注册相关测试和动物研究,并在中国启动临床试验[11] - 2025年公司将持续跟进JY29 - 2(吉优泰)NDA的审评进度,有望成为首家获批上市的国产司美格鲁肽;继续开展JY29 - 2(吉可亲)用于治疗肥胖症及超重的III期临床试验[12] - 2025年创新在研药JY54(长效胰淀素类似物)将递交IND申请[12] - 2025年公司将持续跟进JY49(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NDA的审评进度,预计获批上市[13] - JY29 - 2(吉优泰)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15] - JY29 - 2(吉可亲)预计2026年上半年递交NDA[15] - JY49已于2024年3月15日向国家药监局递交NDA申请,无需额外临床试验[15][16] 公司运营与发展 - 2024年完成骨优导及系列产品的产线扩产方案论证、以及司美格鲁肽及相关系列产品的产线布局[10] - 2024年11月28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11]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已建立多元化产品组合,包括九款已上市产品以及九款在研产品[1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董事会于2025年2月12日建议修订公司章程,已获临时股东大会批准[38] - 董事会建议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0.56元(含税),拟派发总额为人民币13,742,332.8元(含税),约占2024年度股东应占合并净利润的10%,将于2025年7月30日或前后支付[41]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作为自身企业管治常规守则,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12月31日已遵守所有守则条文[42][44]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规范相关人员交易,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12月31日董监及雇员均无违规情况[45] - 报告期间公司无重大诉讼或仲裁,董事不知悉集团有未决或面临的重大诉讼或申索[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报告期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公司上市证券[47]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政策,讨论内部控制及财务报告事宜[48] - 集团核数师已将公告所载数字与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核对一致,但未发表核证意见[49]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符合上市规则及企业管治守则[48] 公司会议与公告安排 - 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11日举行,通告将按要求刊发或寄发[50]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6日至6月11日暂停办理H股股份过户登记手续,确定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股东[51]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17日至6月19日暂停办理H股股份过户登记手续,确定有权获2024年拟派末期股息股东[52] - 公司2024年年报将在适当时候寄发予股东(如有要求)并于公司网站及香港联交所网站刊发[91]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11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92] - 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5年3月5日召开[9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及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生物药品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57] - 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以人民币呈列
九源基因(02566) - 招股说明书
2024-11-21 18:00
全球发售股份相关信息 - 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数目为45,398,800股H股,香港发售股份数目为4,540,000股H股,国际发售股份数目为40,858,800股H股[2] -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H股12.56港元,另加1.0%经纪佣金、0.00015%财会局交易徵费、0.0027%证监会交易徵费及0.00565%联交所交易费[2] - 面值为每股H股人民币1.00元[2] - 定价日预期为香港时间2024年11月26日或之前,发售价不超过每股12.56港元,预期不低于每股11.48港元[3] - 每股香港发售股份价格为12.56港元[10] - 可申请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最高数目为2270000股,对应应缴款项为28798735.45港元[10] - 按发售价11.48港元和12.56港元计算,股份市值分别为28.172亿港元和30.822亿港元[146] - 全球发售估计上市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7180万元(7750万港元),占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总额的14.2%[150] - 假设发售价为每股12.02港元,扣除费用及开支且超额配股权未行使,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681亿港元[152] - 所得款项净额约40.0%(1.873亿港元)用于战略重点治疗领域在研产品研发[152] - 所得款项净额约30.0%(1.404亿港元)用于现有及接近商业化产品营销及商业化[152] - 所得款项净额约10.0%(4680万港元)用于寻求战略合作丰富产品组合[152] - 所得款项净额约10.0%(4680万港元)用于制造系统建设及升级[155] - 所得款项净额约10.0%(4680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155] 香港公开发售流程及规则 - 公司就香港公开发售采取全电子化申请程序,不提供招股章程印刷本,可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查阅[4][6] - 可通过白表eIPO服务或香港结算EIPO渠道申请香港发售股份,不提供实体渠道[7] - 申请香港发售股份最少200股,其他数目申请可能不被考虑或拒绝受理[9] - 开始香港公开发售时间为2024年11月20日上午九时正[13] - 通过指定网站使用白表eIPO服务完成电子认购申请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25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13] - 开始办理香港公开发售申请登记时间为2024年11月25日上午十一时四十五分[13] - 完成白表eIPO申请付款及向香港结算发出电子认购指示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25日中午十二时正[13] - 截止办理香港公开发售申请登记时间为2024年11月25日中午十二时正[14] - 预期定价日为2024年11月26日[14] - 预期于2024年11月27日下午十一时正或之前公布最终发售价等公告[14] - 预期H股于2024年11月28日上午九时正在联交所买卖[16] - 递交申请截止日期上午11:30后,不能通过指定网站递交申请;若之前已递交并取得参考编号,可在中午12:00前继续办理手续(完成缴付申请股款)[19] - 2024年11月25日上午9:00至中午12:00期间,若“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或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及/或极端情况生效,当日不开始或截止办理申请登记[19] - 定价日预期为2024年11月26日或之前;若整体协调人与公司未能在该日中午12:00前协定发售价,全球发售将失效[19] - 发售股份的H股股票将于2024年11月28日上午8:00成为有效凭证,条件是全球发售已无条件且包销协议未终止[19] - 香港公开发售中不获接纳或最终发售价低于申请时价格的申请,会获发白表电子退款指示/退款支票[19] - 通过香港结算EIPO渠道申请的申请人,退款相关详情参阅招股章程对应段落[19] - 通过白表eIPO服务以单一银行账户缴付申请股款,退回股款以白表电子退款指示发至该账户[19] - 通过白表eIPO服务以多个银行账户缴付申请股款,退回股款以退款支票普通邮寄至申请指示所示地址[19] - 招股章程仅用于香港公开发售及香港发售股份,不构成其他司法权区的要约邀请[23] 公司名称变更计划 - 公司承诺上市后十二个月内将名称变更为“杭州九源基因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0] - 上市后将在年报及中期报告中提供更改公司名称的最新情况[3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1993年创立,总部位于浙江省,有超30年生物药品及医疗器械研发生商业经验[31] - 公司专注的四个治疗领域2023年合计占中国药物总销售额的51.5%,2018 - 2023年表现优于行业整体[31]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有八款已上市产品和超10款在研产品[31] - 公司已上市产品组合包括一款药械组合、两款生物制品和五款化学药品[32] - 2023年公司部分产品按收益计量的市场份额在各自类别中属首款获批商业化国产产品[32] - 骨优导是中国首款获批销售的含rhBMP - 2骨修复材料,2023年在中国骨修复材料市场按销售收入排名第一[32] - 公司于2010年收购骨优导,过往大部分收益来自该产品[32] - 截至2021、2022、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上市产品收益分别占总收益87.6%、93.8%、91.5%及87.9%[32] - 公司有近18年代谢疾病药物开发经验,2005年开展GLP - 1受体激动剂研究[38] - 公司开发出中国首款获IND批准的利拉鲁肽在研生物类似药,2017 - 2019年转让给中美华东[38] - 该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于2023年3月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6月获批用于治疗肥胖症及超重[38] - 公司开发的GLP - 1受体激动剂JY29 - 2是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39] - JY29 - 2(吉优泰)是中国首款取得IND批准、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递交NDA申请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39] - 2024年1月,JY29 - 2(吉可亲)用于治疗肥胖症及超重取得国家药监局的IND批准[39] - 司美格鲁肽产品(以通用名记)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206亿美元,成为2023年全球三大最畅销药物[39]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建立多元化在研管线[40] - 公司利用30多年药品生产经验及完善生产设施,生产、销售及出口各种原料药,产品销往20多个亚、欧、非及南美国家[47] - 公司正在开发一款作为生物制品辅料的重组人透明质酸酶,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研发团队约111人,超61%为硕博学历,主要成员平均有超20年制药行业经验[50]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在中国持有13项注册专利、9项待批专利申请和1项待批PCT申请[50]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在杭州有两个生产基地,总面积约28,000平方米[51] - 2023年,制造基地小分子注射液、大分子注射液及药械组合生产线利用率分别为42%、81%及50%[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制造团队有391名成员,质量保证团队有138名成员,主要人员平均有超15年医药行业经验[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销售及分销网络覆盖1300多家三级医院和超3500家其他医院及医疗机构,分布在超95%的地级区县[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自营专业销售及市场团队逾700名雇员,管理人员占超30%,平均在公司任职超9年[54] - 公司建立了六大产品开发技术平台,有三个已上市产品为各自类别中首款于中国获批销售的国产药械组合、仿制药或化学药品[50] - 公司拥有治疗性蛋白药物、多肽药物、小分子药物、药械组合及原料药的内部生产能力[51] 产品医保及获批情况 - 骨优导2024年起逐步纳入省医疗器械医保目录清单,吉欧停(5毫克)2022年11月开始至2025年3月纳入VBP计划,吉欧停(1.5毫升)2023年7月开始至2024年12月纳入第七批国家VBP [34] - 吉粒芬被纳入安徽省带量采购,吉巨芬被纳入山西、广东、河南、青海及新疆等省级VBP,吉芙惟中选第九批国家VBP,亿喏佳中选第八批国家VBP [34] - 骨优导获批日期为2009年10月10日,产品类型为第三类医疗器械(药械组合),适应症用于骨缺损等骨科修复 [34] - 吉粒芬获批日期为1996年11月7日,产品类型为重组蛋白,适应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 [34] - 吉巨芬获批日期为2003年9月18日,产品类型为重组蛋白,适应症为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34] - 吉欧停获批日期为2008年12月19日,产品类型为小分子药,适应症为肿瘤放化疗恶心呕吐等 [34] - 吉芙惟获批日期为2022年6月28日,产品类型为小分子药,适应症为晚期乳腺癌等 [34] - 吉派林获批日期为1997年9月5日,产品类型为小分子药,适应症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34] - 亿喏佳获批日期为2006年3月18日,产品类型为小分子药,适应症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34] - 公司产品来源多为自主研发,主管审批机构多为国家药监局 [34] 市场规模及前景 - rhBMP - 2骨修复材料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028亿元增至2023年的8.2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8%,预计2032年将增至49.046亿元,2023 - 2032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1.8%,骨优导2023年市场份额达85.5%[60] - 中国司美格鲁肽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49亿元增加至2032年的4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5%[62] 公司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商业化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JY29 - 2创造新的增长动力[62] - 为提高骨优导商业潜力,公司采取加强销售及市场工作、开发下一代rhBMP - 2产品、跟踪政策发展等措施[61] - 为发挥JY29 - 2商业潜力,公司采取扩大销售及市场团队、升级及扩大生产能力等措施[65] - 公司通过提高生产能力、寻找替代材料等措施优化运营效率,实现成本节约[68] - 公司计划推进在研产品开发、扩大市场、提升生产及质量控制实力、寻求合作机会和招募人才[73] - 公司所有药品产品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部分产品参与国家或省级VBP计划[73] 产品销售数据 - 吉欧停平均售价从2021年每件25.9千元降至2023年每件3.4千元,销售量从2021年9.5千件降至2023年4.8千件[74] - 亿喏佳采购周期从2023年7月至2026年6月,销售收益从2022年2.354亿元减少18.4%至2023年1.92亿元,预计2024年销量和均价大幅下降[74] 客户与供应商数据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对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分别为7.259亿、5.394亿、5.716亿和3.286亿元,分别占收益55.5%、47.9%、44.4%和46.8%[78]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对最大客户销售额分别为3.309亿、2.631亿、2.815亿和1.518亿元,分别占收益25.3%、23.4%、21.9%和21.6%[78]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华东医药及其附属公司销售分别为9700万、9120万、1.312亿和8120万元,分别占收益7.4%、8.1%、10.2%和11.6%[78]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分别为2.171亿、1.391亿、1.392亿和6020万元,占采购成本总额54.5%、56.4%、60.6%和59.7%[79]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最大供应商采购分别为1.615亿、9500万、5500万和2700万元,占采购成本40.6%、38.5%、24.0%和26.8%[79]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华东医药及其附属公司采购分别为1170万、670万、750万和330万元,分别占采购成本2.9%、2.7%、3.3%和3.3%[79] 分销数据 - 2021 - 2023年及截至2023年和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对五大分销商销售额分别为5.955亿、4.997亿、4.994亿、2.797亿和2.67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约45.6%、44.4%、38.8%、42.2%及38.0%,2021 - 2022年下降16.1%[84] - 2022 - 2023年公司对五大分销商销售额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4.997亿和4.994亿元[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到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对五大分销商销售额从2.797亿元减至2.67亿元[84] - 2022 - 2024年6月30日,国内分销收益分别为9.35023亿、8.
九源基因(02566) - 招股说明书
2024-11-20 23:00
全球发售股份相关信息 - 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数目为45,398,800股H股,香港发售股份数目为4,540,000股H股,国际发售股份数目为40,858,800股H股[2] -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H股12.56港元,另加1.0%经纪佣金、0.00015%财会局交易徵费、0.0027%证监会交易徵费及0.00565%联交所交易费[2] - 面值为每股H股人民币1.00元[2] - 定价日预期为香港时间2024年11月26日或之前,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12.56港元,目前预期不低于每股11.48港元[3] - 每股香港发售股份价格为12.56港元[10] - 可申请认购香港发售股份最高数目为2270000股[10] 香港公开发售申请流程及时间安排 - 公司就香港公开发售采取全电子化申请程序,不提供招股章程印刷本,可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查阅[4][6] - 可通过白表eIPO服务或香港结算EIPO渠道申请香港发售股份,不提供实体渠道接收认购申请[7] - 申请香港发售股份最少200股,申请其他数目可能不被考虑或拒绝受理[9] - 开始香港公开发售时间为2024年11月20日上午九时正[13] - 通过指定网站使用白表eIPO服务完成电子认购申请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25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13] - 开始办理香港公开发售申请登记时间为2024年11月25日上午十一时四十五分[13] - 完成白表eIPO申请付款及向香港结算发出电子认购指示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25日中午十二时正[13] - 截止办理香港公开发售申请登记时间为2024年11月25日中午十二时正[14] - 预期定价日为2024年11月26日[14] - 预期H股开始在联交所买卖时间为2024年11月28日上午九时正[16] - 香港公开发售分配结果可于2024年11月27日下午十一时至2024年12月3日午夜十二时,在www.iporesults.com.hk或www.eipo.com.hk/eIPOAllotment以「按身份证搜索」功能查阅[16] - 递交申请截止日期上午11:30后,不得通过指定网站递交申请,此前已递交并获参考编号者,可于中午12:00前继续办理手续(须完成缴付申请股款)[19] - 若2024年11月25日上午9:00至中午12:00香港“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或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及/或极端情况生效,当日不开始或截止办理申请登记[19] - 定价日预期为2024年11月26日或之前,若整体协调人与公司未能于该日中午12:00前协定发售价,全球发售将失效[19] - 发售股份的H股股票将于2024年11月28日上午8:00成为有效凭证,条件是全球发售已在各方面成为无条件且包销协议未被终止[19] - 香港公开发售项下不获接纳或最终发售价低于申请时价格的申请,会获发白表电子退款指示/退款支票[19] - 通过香港结算EIPO渠道申请认购的申请人,应参阅招股章程相关段落了解详情[19] - 以单一银行账户缴付申请股款,退回股款将以白表电子退款指示形式发至该账户;以多个银行账户缴付,退回股款将以退款支票形式普通邮寄[19] 公司名称变更计划 - 公司将在上市后十二个月内将名称变更为「杭州九源基因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0] - 公司上市后将在年报及中期报告中提供更改公司名称的最新情况[30] 公司基本情况及业务经验 - 公司1993年创立,总部位于浙江,有超30年生物药品及医疗器械研发生商业经验[31] - 公司专注的四个治疗领域2023年合计占中国药物总销售额的51.5%,2018 - 2023年表现优于行业整体[31]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有八款已上市产品和超10款在研产品[31] - 公司已上市产品组合包括一款药械组合、两款生物制品和五款化学药品[32] - 公司有近18年代谢疾病药物开发经验,2005年开展GLP - 1受体激动剂研究[38] - 公司利用30多年药品生产经验及完善设施,生产、销售及出口原料药,产品销往20多个亚非欧美国家[47] - 公司在骨科、肿瘤及血液领域累积超30年研发及商业化经验,拥有成熟的代谢疾病领域管线[70] 主要产品情况 - 骨优导是中国首款获批销售的含rhBMP - 2骨修复材料,2023年在中国骨修复材料市场按销售收入排名第一[32] - 公司于2010年收购骨优导,过往大部分收益来自该产品[32]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已上市产品收益分别占总收益87.6%、93.8%、91.5%及87.9%[32] - 骨优导2024年起逐步纳入省医疗器械医保目录清单,吉欧停(5毫克)2022年11月开始至2025年3月被纳入国家VBP计划,吉欧停(1.5毫升)2023年7月开始至2024年12月中选第七批国家VBP [34] - 吉粒芬被纳入安徽省带量采购,吉巨芬被纳入山西、广东、河南、青海及新疆等省级VBP,吉芙惟中选第九批国家VBP,亿喏佳中选第八批国家VBP [34] - 骨优导是中国市场首款已上市rhBMP - 2骨修复产品,吉粒芬是中国市场首款已上市rhG - CSF产品 [34] - 原研药专利在中国内地部分产品于2023年4月23日到期 [34] - 公司多款产品获批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多为乙类 [34] - 骨优导已进入上海、吉林、安徽等十省市的医疗器械医保目录清单 [34] - 吉欧停(1.5毫升)VBP计划周期自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吉欧停(5毫克)VBP计划周期自2022年11月至2025年3月 [34] - 吉巨芬VBP计划周期自2021年9月至10月结束 [34] - 公司产品来源多为自主研发,主管审批机构多为国家药监局 [34] - 公司产品涵盖药械组合、生物制品、小分子仿制药等类别 [34] - 公司开发出中国首款获IND批准的利拉鲁肽在研生物类似药,2017 - 2019年转让给中美华东[38] - 该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于2023年3月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6月获批用于治疗肥胖症及超重[38] - 公司开发的GLP - 1受体激动剂JY29 - 2是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39] - JY29 - 2(吉优泰)是中国首款取得IND批准、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递交NDA申请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39] - 2024年1月,JY29 - 2(吉可亲)用于治疗肥胖症及超重取得国家药监局的IND批准[39] - 司美格鲁肽产品(以通用名记)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206亿美元,成为2023年全球三大最畅销药物[39] 在研产品情况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建立多元化在研管线[40] - 公司原研药关键专利到期时间多集中在2026年3 - 4月,部分为2024年6月、2015年2月、2023年1月或不适用[42] - 公司多个在研产品下一个里程碑预期时间多为2025 - 2027年,包括递交IND、临床试验、商业化等[42] - 公司在研产品预期适应症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及超重、骨修复等多种病症[42] - 公司在研产品给药形式有皮下注射、口服片剂、骨科植入等[42] - 公司在研产品预期分类包括生物类似药、类创新药、药械组合等[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研发团队约有111人,其中超61%为硕博学历,主要成员平均拥有超20年制药行业经验[50]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在中国持有13项注册专利、九项待批专利申请和一项待批PCT申请[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JY54处于临床前阶段,预计2025年开展JY47的I期临床试验[67] - 公司于2023年5月、2024年3月及2024年4月分别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JY06、JY49及JY29 - 2的NDA,预计获批后推出市场[66] 生产基地及团队情况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在浙江杭州有两个生产基地,总面积约28,000平方米[51] - 2023年,制造基地的小分子注射液、大分子注射液及药械组合的生产线利用率分别为42%、81%及50%[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制造团队有391名成员,质量保证团队有138名成员,主要人员平均拥有超15年医药行业经验[51] 销售及分销网络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销售及分销网络覆盖1300多家三级医院及超3500家其他医院及医疗机构,分布在全国超95%的地级区县[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自营专业销售及市场团队逾700名雇员,管理人员占比超30%,平均在公司任职超九年[54] 市场规模情况 - rhBMP - 2骨修复材料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028亿元增至2023年的8.2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8%,预计2032年将增至49.046亿元,2023 - 2032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1.8%,骨优导2023年市场份额达85.5%[60] - 中国司美格鲁肽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49亿元增加至2032年的4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5%[62] 公司发展措施 - 公司计划通过商业化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JY29 - 2创造新的增长动力[62] - 公司采取措施提高骨优导商业潜力,包括加强销售及市场工作、开发下一代rhBMP - 2产品、跟踪政策发展[61] - 公司为发挥JY29 - 2商业潜力,采取扩大销售及市场团队、升级及扩大生产能力的措施[65] - 公司为开发及保持多元化在研产品组合,采取增加研发费用、研发首款获批商业化生物类似药及创新药的措施[67] - 公司在日常运营中采取提高生产能力、寻找替代材料等措施提高效率以降低成本[68] - 公司计划推进在研产品开发、扩大市场、提升生产及质量控制实力、寻求合作机会和招募人才[73] 产品销售数据变化 - 吉欧停平均售价从2021年每件25.9千元降至2023年每件3.4千元,销售量从2021年9.5千件降至2023年4.8千件[74] - 亿喏佳采购周期从2023年7月至2026年6月,销售收益从2022年2.354亿元减少18.4%至2023年1.92亿元,预计2024年销量和均价大幅下降[74] 客户及供应商销售采购数据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对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分别为7.259亿、5.394亿、5.716亿和3.286亿元,分别占收益55.5%、47.9%、44.4%和46.8%[78]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对最大客户销售额分别为3.309亿、2.631亿、2.815亿和1.518亿元,分别占收益25.3%、23.4%、21.9%和21.6%[78]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华东医药及其附属公司销售分别为9700万、9120万、1.312亿和8120万元,分别占收益7.4%、8.1%、10.2%和11.6%[78]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分别为2.171亿、1.391亿、1.392亿和6020万元,占采购成本总额54.5%、56.4%、60.6%和59.7%[79]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最大供应商采购分别为1.615亿、9500万、5500万和2700万元,占采购成本40.6%、38.5%、24.0%和26.8%[79] - 2021 - 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华东医药及其附属公司采购分别为1170万、670万、750万和330万元,分别占采购成本2.9%、2.7%、3.3%和3.3%[79] 分销商销售数据 - 2021 - 2023年及截至2023年和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对五大分销商销售额分别为5.955亿、4.997亿、4.994亿、2.797亿和2.67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约45.6%、44.4%、38.8%、42.2%及38.0%,2021 - 2022年下降16.1% [84] - 2022 - 2023年对五大分销商销售额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4.997亿和4.994亿元 [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到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对五大分销商销售额从2.797亿元减至2.67亿元 [84] 不同销售渠道收益数据 - 2022 - 2024年6月30日,国内分销收益分别为9.35023亿、8.29583亿、8.46095亿、4.58186亿和4.16553亿元,占比分别为71.5%、73.7%、65.7%、69.0%和59.3% [86] - 2022 - 2024年6月30日,海外分销收益分别为1705.9万、1358万、2246万、1075万和1159万元,占比分别为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