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仑赛

搜索文档
国产双靶CAR-T达成一笔出海交易 金额最高超20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23:40
科弈药业CAR-T产品海外授权 - 公司与美国ERIGEN LLC达成战略合作,授予KQ-2003在大中华区以外(不含印度、土耳其及俄罗斯)的独家开发、注册和商业化权利,并允许其使用关键专利开发"通用型CAR-T" [1] - 协议条款包括15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付款、最高13.2亿美元研发/注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及最高8亿美元销售分成 [1] - 公司保留通用型产品在大中华区权益,为联合开发及区域商业化奠定基础 [1] KQ-2003产品进展与临床数据 - 产品基于增强型双靶CAR-T平台,通过并联结构设计提升细胞持久性与抗肿瘤活性,降低复发风险 [2] - 当前适应症: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和POEMS综合征处于I/IIa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性肾炎(SLE-LN)处于临床前阶段 [2] - rrMM临床数据显示:18例可评估患者总缓解率(ORR)100%,88.9%实现sCR/CR,12个月总生存率86.2% [3] 其他核心管线进展 - KY-0118(βγ偏向PD-1/IL-2融合蛋白)单药及联合PD-L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在中美同步开展 [3] - 同类产品信达生物IBI363因临床数据优异近期受关注,显示该技术路径潜力 [3] 国内CAR-T行业动态 - 国内已获批6款CAR-T产品,复星凯特、药明巨诺采用合资模式引入技术,其余多为本土自主研发 [4] - 传奇生物与强生合作的西达基奥仑赛上半年销售额8.08亿美元(同比+136%),预计2025年达20亿美元 [5] - 驯鹿生物伊基奥仑赛获韩国和沙特孤儿药资格,加速海外审批 [5] - 科济药业等厂商通过海外设厂布局全球化,强调数据竞争力是BD关键 [5] CAR-T行业挑战与趋势 - 高昂生产成本制约普及,出海成为厂商共同策略 [5] - 强生/传奇生物合作案例验证海外市场商业化潜力,国内销售表现相对逊色 [5]
13亿美元!科弈药业CAR-T授权出海,市场影响几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7:52
科弈药业与ERIGEN LLC的战略合作 - 科弈药业与美国生物医药巨头ERIGEN LLC达成战略合作,签署关于创新性全球首款并联增强型双靶向CAR-T细胞治疗产品KQ-2003的独家海外授权许可协议 [1] - 合作涵盖大中华区以外(不含印度、土耳其及俄罗斯)的全球权益,ERIGEN获得该产品在相关区域的独家开发、注册和商业化权利 [1] - 协议授权ERIGEN使用KQ-2003的核心专利结构与序列以开发"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科弈药业保留大中华区权益 [1] - 科弈药业将获得1500万美元近期开发里程碑付款,后续研发、注册及商业化阶段里程碑付款高达13.2亿美元,并在授权区域净销售额基础上获得最高8亿美元销售分成 [1] KQ-2003的临床数据与市场潜力 - KQ-2003是一款精准靶向BCMA与CD19的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药物,针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 [2] - 在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1/2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KQ-2003在相关患者群体中取得100%总体缓解率(ORR) [3] - 全球CAR-T疗法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218亿美元,其中多发性骨髓瘤市场增长迅猛 [4] - 传奇生物与强生合作的BCMA CAR-T细胞疗法Carvykti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8.08亿美元,全年有望冲击20亿美元 [4]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趋势 - 全球CAR-T市场形成梯队竞争格局,国际巨头如诺华、吉利德、百时美施贵宝与国内新兴力量药明巨诺、传奇生物、科济药业等展开激烈角逐 [4] - 国内已有六款CAR-T产品投入市场,包括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等 [5] - 传统CAR-T疗法存在三大难题:治疗费用超40万美元、生产周期2至4周、实体瘤治疗效果有限 [5] - 新兴体内CAR-T技术通过病毒载体、脂质纳米颗粒(LNP)和mRNA平台实现治疗周期缩短至数天,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 [6] 通用型CAR-T的未来发展 - 通用型CAR-T使用健康供体细胞进行改造,能够实现现货供应,解决个性化治疗的生产瓶颈问题 [6] - 科弈药业与ERIGEN的合作包括"通用型CAR-T"开发授权,体现行业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布局 [6] - 到2030年,体内CAR-T技术可能重塑癌症治疗场景,治疗成本降至与传统疗法相当水平,实体瘤难题有望攻克 [8] - 中国企业在细胞治疗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重新书写全球规则 [8]
医保新政,狙击卷王
虎嗅APP· 2025-07-11 21:09
商保创新药目录政策进展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和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文件,明确7月至11月分阶段推进申报、评审、谈判及落地工作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将纳入超出基本医保定位但临床价值显著的创新药,包括2020-2025年获批的独家药品和罕见病治疗药 [6] - 医保部门将提供数据、定价等支持,保险公司和行业专家在价格协商中拥有决策权 [1][6] 市场影响与机遇 - 2024年中国创新药自费市场规模达3200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万亿元 [2] - 政策公布后一周内创新药概念股上涨7.76%,超半数相关股票价格上涨 [2] - 细胞疗法(如西达基奥仑赛、阿基仑赛)和罕见病药物(36种近两年获批)将成为主要受益领域 [7][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16%),医保基金支出谈判药品超1000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获批63款新药(国产占86%),研发管线数量首超美国但同质化严重(如20多个PD-1产品) [11][18] - 医保数据开放将帮助企业优化研发方向,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将加剧已上市药品竞争 [15][19] 政策配套措施 - 新政支持商保开发医疗险产品,要求覆盖临床需求、创新药和患者权益,提高综合赔付率 [12] - 医保数据向研发机构开放,助力差异化创新;推动真实世界数据用于医保准入和续约 [15][19] -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支出2.97万亿元中,创新药占比仍小,存在资金结构调整空间 [20]
医保新政,狙击卷王
虎嗅· 2025-07-11 11:48
医保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和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文件 明确7月申报 8-9月专家评审 9-10月谈判竞价 10-11月公布落地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将纳入超出基本医保定位但创新程度高 临床价值大的药品 包括2020-2025年获批的创新药和罕见病治疗药品 [10] - 目录调整中商保专家有重要决策权 医保部门将提供资源 能力 专业支持帮助遴选优质创新药 [5] 市场影响与机遇 - 2024年中国创新药自费市场3200亿元 预计2030年达1万亿元 [6] - 创新药概念股一周内增长7.76% 超半数相关股票价格上涨 [7] - 细胞疗法和罕见病药品将显著受益 国内已获批6款细胞疗法 36种罕见病药品有望首批进入目录 [12][13][1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1600亿元以上 同比增长16% 医保基金支出1000亿元以上已接近天花板 [17][1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获批63款新药 国产占比86% 研发管线首次超过美国 [19]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问题 如PD-1/PD-L1药物已有20多个 第三代肺癌靶向药有7个 [32]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医保数据将向研发机构开放 支持研发方向确定和管线布局 提高创新效率 [26][27] - 推动真实世界数据在医保准入 续约方面的应用 将药品临床表现与医保续约挂钩 [33] - 商业保险需以全链条支持创新药为突破口 推出综合赔付率更高 定价适中的健康险产品 [21] 行业洗牌与未来趋势 - 新政将带来不亚于"集采"的洗牌效应 支持真创新 淘汰同质化产品 [25] -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支出2.97万亿元 创新药支出占比仍小 有较大腾笼换鸟空间 [34] - 需平衡药物可负担性和产业发展 考验政策制定者和专家智慧 [35]
艾伯维21亿美元再加码:体内CAR-T是下一个竞争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08:42
收购交易 - 艾伯维宣布以高达21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生物技术公司Capstan Therapeutics [2] - 收购内容包括处于1期临床的CPTX2309候选药物和专有的tLNP平台技术 [2] - Capstan Therapeutics成立于2022年9月,曾在A轮融资中获得近1亿美元 [2] - Capstan聚焦开发LNP-mRNA路线的体内CAR-T疗法 [2] 技术优势 - 体内CAR-T疗法无需体外操作,可大幅降低成本并缩短等待时间 [4] - 行业预测显示体内CAR-T单次治疗成本可能比传统CAR-T低一个数量级 [4] - 体内CAR-T主要技术路线包括慢病毒载体和RNA递送 [4] - RNA递送采用LNP等非病毒载体,安全性高且可控性好 [4] 行业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7款CAR-T细胞疗法获得FDA批准 [3] - 2024年全球CAR-T细胞疗法销售额合计超45亿美元 [3] - 传统CAR-T疗法存在制造繁琐、价格昂贵等问题 [3] - 体外CAR-T制备周期约20天,治疗成本高达37.3-46.5万美元/针 [3] 企业布局 - 艾伯维此前已与Umoja Biopharma达成潜在总额1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6] - 安斯泰来与Kelonia达成潜在总额8.75亿美元的合作 [7] - 诺华与Vyriad达成战略合作开发体内CAR-T [7] - 阿斯利康以高达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 [7] 国内进展 - 云顶新耀构建AI+mRNA平台推进mRNA肿瘤药物研发 [8] - 石药集团mRNA-LNP的CAR-T疗法进入临床 [8] - 原启生物与Umoja Biopharma达成战略合作 [8]
平安证券(香港)港股晨报-20250627
平安证券(香港)· 2025-06-27 09:23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虽震荡但仍具低估值、南下资金流入等优势,中长期走势乐观,建议关注科技、创新医药等板块;同时给出市场热点、本周荐股等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3][9][10] 港股回顾 - 周四港股股指小幅调整,恒指收跌 0.61%报 24325.40 点结束四日连涨,恒生科技指数跌 0.2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 0.63%,全日成交额 2617 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 52.86 亿港元 [1][5] - 板块方面,本地地产、软件、5G 概念板块跌幅靠前,黄金股逆市走强;医药股领跌,券商股冲高回落,旅游股表现活跃,三只新股表现分化 [1][5] 美股市场 - 市场评估联储局官员减息预期,白宫称特朗普或延长关税暂停期限,美股周四高开高走,道指高收 0.9%,标普 500 指数高收 0.8%,纳指收升 1% [2][5] - 科技股个别发展,Meta 涨 2.5%,特斯拉下跌 0.5%,美光上季营收和利润超预期但股价收跌 1%,英伟达总裁出售 3050 万美元股票,其股价过去一个月上涨 18% [2][5] 市场展望 - 近日港股大盘震荡时南下港股通资金持续净流入,本周四日累计净流入 183 亿港元,今年以来恒指、国企指数及科技指数分别上涨 21%、21%和 20% [3] - 港股市场有低估值、南下资金流入等优势,中长期走势乐观,建议关注科技、创新医药、低估红利及消费等板块 [3] 市场热点 - 国家发改委 7 月将下达 2025 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2025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设备更新支持力度为 2000 亿元,建议关注小米集团、联想集团 [9] - 夏季是用电负荷高峰,发改委采取措施保障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今年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建议关注低碳电力运营公司龙源电力、中广核新能源 [9] 本周荐股 - 复星医药业务涉足广,涵盖医药全产业链,2024 年在“4IN”战略指导下推进创新转型,2024 年净利润 29.9 亿港元,业绩驱动因素是创新产品上市,目标价 17.0 港元,止损价 14.0 港元 [10] 财经要闻 宏观信息 - 泛欧 Stoxx600 指数小幅高收,美国原油收涨约 0.5%,纽约天然气跌超 4.2% [11] - 国家商务部批准一定数量稀土出口合规申请,发改委下月发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1] - 发改委称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外汇局公布 3 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净资产 1862 亿美元 [11] - 国家民航局本周六起禁旅客携无 3C 标识和被召回移动电源上机,本港 5 月出口按年升 15.5%连升 15 个月,进口升 18.9%创近年半最快 [11] - 香港政府公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差估署称本港 5 月私宅售价指数按月近持平,租金指数续升 0.7%连涨六个月 [11] - 香港证监会梁凤仪表示未来多箭齐发释放增长潜力,陈茂波称香港目标 2027 年前超越瑞士成为全球资产管理枢纽 [11] - 美国 5 月待售房屋销售量意外反弹 1.8%,上周首度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意外下降至 23.6 万,第一季经济萎缩 0.5% [11] - 白宫称特朗普或延长关税暂停期限,美中就加快稀土对美国交付达成协议 [11] - 德国 6 月 GfK 消费信心微降至负 20.3 点,东京 4 月及 5 月租金按年增 1.3%创 1994 年以来最大升幅 [11] - 李在明上任后首次施政演说强调提振经济促进民生是当务之急 [11] 公司信息 - 腾讯回购 97.9 万股涉资 5 亿元,阿里巴巴减持圆通速递套现近 8.5 亿人民币,于纽交所回购 69.44 万股涉资 999 万美元 [12] - 小米集团 YU7 登场售价 25.35 万元起,雷军称未来五年计划再投入 2000 亿人民币研发费用,AI 眼镜售价 1999 元起 [12] - 小鹏汽车 X9 在印尼上市启动本地化生产,美团服务零售事业部近三年中低线城市交易额年均复合增逾 90%,在 AI 投入超百亿元 [12] - 快手开源多模态大模型,中国海外发展拟分拆佛山购物中心项目以基础设施 REIT 在深交所上市 [12] - 荣昌生物授出泰它西普大中华外独家开发权,中国外运出售路凯国际 25%股权获 4.72 亿美元 [12] - 中集安瑞科与香港运输及物流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中信资源料中期股东应占综合溢利同比减少约 48%至 66% [12] - 蒙牛乳业购回 25 万股涉资 412 万元,波司登全年纯利 35.14 亿人民币增 14.3%,末期息派 22 港仙 [12] - 华润医药旗下华润博雅生物单采血浆站获发营业执照,和誉附属将在欧洲汇报治疗肝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 [12] - 科济药业治疗胃癌新药上市申请获内地受理,国银金租斥 4.88 亿人民币购车再租出 [12][13] - 巨星传奇目标今年全国设千个产品贩卖机,料第三季广州开线下首店,华兴资本进军 Web3.0 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 [12][13]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增持 105.66 万股,维珍妮全年纯利 1.84 亿元升 28.4%,派末期息 4.3 仙 [12][13] - 狮腾控股拟折让 19.96%配股筹 1.46 亿元 [13] 新股资讯 - 富卫集团、BOSS 直聘 -W、拨康视云 -B 招股中,泰德医药、IFBH、云知声已截止招股,各公司有不同招股价、每手股数、招股截止日和上市日期 [13] 经济数据 - 给出 6 月 27 日美国多项经济数据的预测值和前值,包括个人收入环比、个人支出环比等 [14] 重点公司股票表现 - 展示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科网公司、新能源车、医药/消费、美股科技、新股/次新股等公司不同时间段的股价表现 [16]
裁员63人!BioNTech收缩CAR-T战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6:09
BioNTech战略调整 - 因CAR-T候选药物BNT211在睾丸癌/生殖细胞肿瘤一期临床试验未达预期 计划缩减美国细胞疗法工厂规模并裁员63人 主要涉及技术运营团队 [1] - 公司强调BNT211针对CLDN6阳性实体瘤的一期研究(BNT211-01)仍将继续 并重新评估该药物在卵巢癌、肉瘤等其他适应症的潜力 [1] - 2025年2月放弃与Autolus合作的CAR-T疗法AUTO1/22选择权 反映研发管线优先级调整 [4][5] 公司财务状况与战略转型 - 收入从2022年173.11亿欧元骤降至2024年27.51亿欧元 同期利润由94.34亿欧元盈利转为6.65亿欧元亏损 主因COVID-19疫苗需求萎缩及辉瑞减记 [4] - 2025年Q1收入仅2亿欧元 净亏损达4亿欧元 但账上现金储备仍有159亿欧元 [4] - 通过BD交易加速肿瘤布局 2023年与5家中国Biotech达成6笔合作 潜在总金额超25亿美元 涉及4款ADC药物 [3] 肿瘤研发重点布局 - 完成对Biotheus的收购 获得双抗药物BNT327全球权利 交易含8亿美元预付款及1.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5] - 明确聚焦BNT327(PD-L1/VEGF-A双抗)与mRNA癌症免疫疗法两大项目 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肿瘤药物 [5] - BNT327原为普米斯开发 BioNTech引进时支付5500万美元首付款 后与BMS达成合作 潜在里程碑付款高达111亿美元 [3] CAR-T行业现状与发展 - 全球已有10款CAR-T产品获批 2023年市场规模43.8亿美元 预计2032年达163.5亿美元 CAGR为12.5% [6] - 中国获批6款CAR-T产品 复星凯特阿基仑赛累计治疗超800例 定价120万元/针 药明巨诺瑞基奥仑赛累计销售额约5亿元 [7] - 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9.63亿美元 美国定价46.5万美元/针(约334万元) 为国产CAR-T国内定价3倍 [7][8] 行业技术挑战 - CAR-T个体化制备导致高成本 支付体系创新与工艺优化仅能短期缓解压力 长期需依赖通用型CAR-T(UCAR-T)技术突破 [8] - 目前UCAR-T研发多处于早期阶段 进度最快的anti-CD7 UCAR-T等产品仅进入临床二期 [9] - 分析师指出全球CAR-T靶点仍有限 创新药企需应对资金、人才等多重挑战 战略重整成为控制成本常见手段 [2]
复星医药:港股晨报-20250603
平安证券· 2025-06-03 10: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晨报提示在港股大盘震荡时积极择优布局,以中国资产为核心的港股低估值优势凸显,建议关注科技、创新医药、低估红利煤炭油气及电信、消费等板块;还提及原油期货上涨、黄金期货收涨,建议关注相关公司;并推荐复星医药 [3][9][10] 各目录总结 港股回顾 - 周一港股通休市,股指宽幅震荡,恒指跌 0.57%报 23157.97 点,恒生科技指数跌 0.7%,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 0.86%,全日成交额 1452 亿港元,医药股领跌,数字货币概念股大涨,黄金股、娱乐影视股表现活跃 [1][5] - 恒指随外围低开后震荡走低,收盘报 23831 点,下跌 145 点或 0.61%;国指收报 9656 点,下跌 47 点或 0.49%,大市成交减至 827.99 亿,港股通净流入 4.84 亿,本地地产、软件、5G 概念板块跌幅靠前,黄金股逆市走强 [1][5] 美股市场 - 中美贸易谈判情况或有望改善,美股周一高收,纳指领升 0.7%,标普 500 指数高收 0.4%,道指升不足 0.1% [2][5] - 特朗普称上调钢铁关税至 50%后,美国钢铁相关股上涨,矿业公司 Cleveland Cliffs 高收 23%,Steel Dynamics 和 Nucor 收市均升 10%,特斯拉股价低收 1% [2][5] 市场展望 - 南下港股通资金 5 月净买入 456 亿港元,5 月港股市场整体上涨,恒指、国企指数及科技指数月度分别上涨 5.29%、4.41%和 1.14%,多个行业板块表现优异,硬核科技及创新药板块迎来布局机会 [3] - 建议关注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创新医药及医疗板块、低估红利煤炭油气及电信板块、消费板块 [3] 市场热点 - 5 月上海印发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美国钻井数量下降且 OPEC+决定平稳增产,美国原油期货周一上涨约 3%,WTI 原油期货收报每桶 62.52 美元,涨幅 2.85%,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每桶 64.63 美元,涨幅 2.95%,建议关注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 [9] - COMEX 黄金期货收涨 2.74%报 3406.4 美元/盎司,COMEX 白银期货收涨 5.76%报 34.93 美元/盎司,避险需求支持国际金价维持高位,建议关注中国黄金国际、紫金矿业 [9] 本周荐股 - 复星医药业务涉足广,涵盖医药全产业链,2024 年在「4IN」战略指导下推进创新转型,业绩驱动因素是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2024 年净利润 29.9 亿港元,核心品种营收增长,2025 年 1 月通过 A/H 股回购方案,当前按 PB 估值仅为净资产 0.9 倍,较为低估,建议关注,目标价/止损价为 18.0/15.0HKD [10] 财经要闻 宏观信息 - 英德法股指 6 月首交易日低收,金价高收逾 2%,美债息率上扬,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四连升 [11] - 美国 5 月 ISM 制造业 PMI 降至 48.5 低预期,欧元区、英国、日本等多地 5 月制造业 PMI 有不同表现,印尼 5 月 CPI 低预期,4 月贸易顺差收窄 [11] - 本港 4 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跌幅收窄至 2.3% 逊预期,陈茂波维持全年本港 GDP 增长预测 2 至 3%,内地端午档电影票房按年增两成 [11] 公司信息 - 腾讯、阿里巴巴、快手等公司有回购股份动作,安踏体育完成收购业务,中国外运分拆 REITs 上市获批 [12] - 小鹏汽车 5 月交付量按年增 2.3 倍,携程集团端午假期入境游订单增长近九成,石药集团药物获突破性治疗认定 [12] - 蔚来法务部否认总裁持股量变动,布鲁可进入墨西哥市场,金风科技拟发中票,商汤启动人才招聘计划 [12] 新股资讯 - 新琪安(2573)、容大合众(9881)正在招股,招股价分别为 18.9 - 20.9、10 - 12,每手股数分别为 200、500,招股截止日为 2025/6/05,上市日期为 2025/6/10 [13] 经济数据 报告列出美国 6 月 3 日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包括工厂订单、JOLTS 职位空缺等指标在四月或五月的预测值、前值等情况 [14] 重点公司股票表现 报告展示了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科技指数及众多公司股票在最新交易日、1 个月、3 个月、1 年的股价表现情况 [16]
复星医药(600196):创新持续发力,国际化渐入佳境
浙商证券· 2025-05-14 21: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国际化和创新化持续兑现驱动复星医药持续增长,公司研发保持高投入,创新药产品收入占比有望提升,且国际化已进入兑现阶段 [1][5][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业收入 410.67 亿元,同比降 0.80%,创新产品收入稳步增长,核心品种均较快增长 [1] - 2024 年经营现金流 44.77 亿元,同比增 31.13%,高于当期经营性利润增速,自由现金流提升 [1]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27.70 亿元,同比增 16.08%;扣非净利润 23.14 亿元,同比增 15.10%;毛利率减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2.45 个百分点,剔除新并购企业影响,管理费用降 3.55 亿元 [2] 业务拆分 - 制药业务 2024 年收入 289.24 亿元,分部利润 32.50 亿元,同比增 65.73%;7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 16 项适应症、79 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获批,4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81 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申报上市 [3] -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 2024 年营业收入 43.23 亿元,同比减 1.53%,分部利润 -0.52 亿元,同比增亏 0.19 亿元;主要因新冠相关产品收入下降、诊断试剂带量采购、销售未达预期及联合营投资收益下降;复锐医疗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3.49 亿美元、净利润 0.29 亿美元 [3]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 2024 年营业收入 76.47 亿元,同比增 14.61%,分部利润 -3.15 亿元,同比减亏 1.25 亿元;原因是打造重点专科建设、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运营效率 [4] 展望 - 2024 年研发投入 55.54 亿元,制药业务研发投入 49.10 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 16.98%;多个创新药处于 NDA 阶段或启动临床研究,看好创新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5] - 国际化持续推进,进入兑现阶段;多个产品获批上市或申请获受理,多个产品处于国际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看好公司成为有国际化创新药商业化能力的药企 [6][1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考虑仿制药和 IVD 集采、联营企业国药控股利润下降影响,下调 25 - 26 年利润端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 EPS 为 1.22、1.37 和 1.57 元(前次预测 2025 - 2026 年 EPS 分别为 1.50 和 1.74 元),2025 年 5 月 13 日收盘价对应 2025 年 PE 为 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12] 财务摘要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1067.20|44153.28|46629.94|49476.28| |(+/-) (%)|-0.80%|7.51%|5.61%|6.1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769.89|3259.47|3663.82|4184.58| |(+/-) (%)|16.08%|17.68%|12.41%|14.21%| |每股收益(元)|1.04|1.22|1.37|1.57| |P/E|23.09|19.62|17.45|15.28|[14]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各项目 2024 - 2027E 数据,包括流动资产、现金、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 [15]
复星医药(600196):更新点评:创新持续发力,国际化渐入佳境
浙商证券· 2025-05-14 15: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国际化和创新化持续兑现驱动复星医药持续增长,公司研发保持高投入,创新药产品收入占比有望提升,且国际化已进入兑现阶段 [1][5][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业收入 410.67 亿元,同比降 0.80%,创新产品收入稳步增长,核心品种均较快增长 [1] - 2024 年经营现金流 44.77 亿元,同比增 31.13%,高于当期经营性利润增速,自由现金流提升 [1]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27.70 亿元,同比增 16.08%;扣非净利润 23.14 亿元,同比增 15.10%;毛利率减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 2.45 个百分点,剔除新并购企业影响,管理费用降 3.55 亿元 [2] 业务拆分 - 制药业务 2024 年收入 289.24 亿元,分部利润 32.50 亿元,同比增 65.73%;7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共 16 项适应症、79 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获批,4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81 个仿制药品种于境内外申报上市 [3] -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 2024 年营业收入 43.23 亿元,同比减 1.53%,分部利润 -0.52 亿元,同比增亏 0.19 亿元;主要因新冠相关产品收入下降、诊断试剂带量采购、销售未达预期及联合营投资收益下降;复锐医疗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3.49 亿美元、净利润 0.29 亿美元 [3] - 医疗健康服务业务 2024 年营业收入 76.47 亿元,同比增 14.61%,分部利润 -3.15 亿元,同比减亏 1.25 亿元;原因是打造重点专科建设、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运营效率 [4] 展望 - 2024 年研发投入 55.54 亿元,制药业务研发投入 49.10 亿元,占制药业务收入 16.98%;多个创新药处于 NDA 或临床研究阶段,看好创新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5] - 国际化持续推进,进入兑现阶段;2024 年曲妥珠单抗注射液于美、加获批上市,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于欧盟获批,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多个申请获受理;多个产品处于国际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看好公司国际化落地 [6][1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考虑 2024 年仿制药和 IVD 集采及联营企业国药控股利润下降影响,下调 25 - 26 年利润端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 EPS 为 1.22、1.37 和 1.57 元(前次预测 2025 - 2026 年 EPS 分别为 1.50 和 1.74 元),2025 年 5 月 13 日收盘价对应 2025 年 PE 为 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12] 财务摘要 |项目|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1067.20|44153.28|46629.94|49476.28| |(+/-) (%)|-0.80%|7.51%|5.61%|6.1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769.89|3259.47|3663.82|4184.58| |(+/-) (%)|16.08%|17.68%|12.41%|14.21%| |每股收益(元)|1.04|1.22|1.37|1.57| |P/E|23.09|19.62|17.45|15.28|[14]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各项目 2024 - 2027E 数据,包括流动资产、现金、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还展示了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财务比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