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通信(08060)

搜索文档
国联通信(08060)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1 16:30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集团总销售额约1.496亿港元同比增长11%[19] - 2025年收入149,611千港元(同比增长11.4%),2024年收入134,280千港元[72] - 集团毛利约2034.7万港元同比增长60%[20] - 2025年毛利率13.6%(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2024年毛利率9.5%[72] - 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324.7万港元同比扩大62%[20] - 2025年除税前亏损3,247千港元(亏损扩大62.4%),2024年亏损1,999千港元[72]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约781.8万港元同比下降24%[21] - 行政费用约1323.3万港元同比增长31%[22] - 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收益约390万港元同比下降18%[23] 业务线表现:轨道交通信息系统 - 轨道交通信息系统销售额约8726万港元同比增长24%[19] - 公司实施广州地铁二号线增购、十一号线及武汉地铁十六号线等项目[11] - 公司业务覆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线车载信息系统项目[11] - 公司为香港地区、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轨道交通运营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配套[141] - 公司提供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媒体播放系统、列车广播与LCD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等认证车载信息系统产品[141] - 公司子公司广州国联通信有限公司主要客户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CRRC)下属多家列车制造企业[141] 业务线表现:CRM业务 - CRM业务销售额约6235.1万港元同比下降2%[19] - 公司CRM业务专注于香港、澳门及中国市场,并在广州市设有呼叫中心[140] - 公司CRM业务积极融入AI技术提升服务能力[11] - 公司子公司广州国联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广州市设有呼叫中心[140] - 公司通过让接电话者于每次对话后为对话质量评分等措施提升CRM事务客户满意度[145] 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营业额约1.438亿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94%[25] 资产与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8719.6万港元[29][31] - 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719.6万港元[35] - 借款总额581.8万港元[35]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负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719.6万港元,借款总额581.8万港元,股东权益7714.5万港元[35] - 净负债7,036千港元(净负债率9.1%),2024年净负债936千港元[72] - 总资产161,326千港元(2024年:161,641千港元)[72] 资金运用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7900万港元,已动用7560万港元,未动用余额340万港元[39] - 2016年认购事项中3000万港元已全部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业务供货合同[39] - 智慧城市项目拨款4110万港元,已动用3770万港元,余额340万港元[39] 员工与人力成本 - 员工总数152人,较去年168人减少9.5%,雇员总成本1989.1万港元[48] - 研发部门员工35人,较去年39人减少10.3%[48] - 销售及售后部门员工87人,较去年99人减少12.1%[4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152人,其中全职员工121人,兼职员工31人,员工流失率为55.92%[181] - 公司员工男女比例为2.38:1,男性员工107人占比70.39%,女性员工45人占比29.61%[181] - 女性员工流失率高达75.56%,显著高于男性员工的47.66%流失率[181] - 25岁以下员工流失率异常高达156.52%,而55岁及以上员工流失率为0%[183] - 中国内地员工占比94.08%(143人),流失率为59.44%;香港员工占比5.92%(9人),无流失[183] - 普通员工占比84.87%(129人),流失率20.93%;中高级管理层合计占比15.13%,其中高级管理层无流失[183] - 相比2024年,员工总数减少16人(从168人降至152人),其中中国内地员工减少16人[185][181] - 2025年25岁以下员工占比下降至15.13%(23人),较2024年的25%(42人)显著减少[183][185]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暂停5G网络版本CA-SIM产品研发,专注4G网络兼容产品[46] -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政策,坚持通过创新车载信息系统产品技术实现智能、平安、绿色、共享的城市轨道交通[145]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执行董事李健诚(67岁)拥有电信行业逾35年经验,2016年5月26日获委任[51] - 公司执行董事黄建华(57岁)拥有逾30年财务及市场推广经验,2020年11月27日获任行政总裁[52][5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梁凯宁(38岁)拥有逾10年金融会计经验,2024年9月9日获委任[56] - 执行董事服务合约续签三年至2028年[7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至2027-2028年[78]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2] - 董事会年内召开3次会议,除新委任董事外全体董事出席率100%[105]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凯宁女士于2024年9月9日获委任,任期三年[104][10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世明先生任期自2025年5月26日起续约三年[10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觉强先生任期自2022年9月23日起续约三年[104] - 新董事入职培训包含上市规则及法律义务专项课程[107]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准则[100] - 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分离,确保权力制衡[101] - 公司董事会确认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属有效及充分[125] 股权结构 - 董事长李健诚直接持有公司50.52%股份(164,877,714股普通股)[84] - 李健诚通过控制法团间接持有7.80%股份(25,465,320股普通股)[84] - 李健诚通过配偶权益持有11.87%股份(38,749,356股普通股)[84] - 董事马远光持有0.32%股份(1,055,600股普通股)[84] - 董事黄建华持有0.06%股份(186,150股普通股)[84] - 股东郭景华直接持有11.87%股份(38,749,356股普通股)[86] - Ever Prosp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7.80%股份(25,465,320股普通股)[86] 委员会运作 - 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100%(除退任董事外)[109] - 提名委员会每年至少检讨一次董事会架构及组成[110] - 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张世明3/3、梁觉强3/3、梁凯宁1/3、刘春保2/3[121] - 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张世明1/1、李健诚1/1、梁凯宁0/1、刘春保1/1[11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梁觉强、张世明、梁凯宁)[121] - 提名委员会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GEM上市规则第5.09条独立性要求[112]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48%,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70%[73] - 最大客户销售占比38%,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90%[73] 股息政策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不派发末期股息[65] - 可供分派储备为46,834,000港元(2024年:47,144,000港元)[70] - 公司股息政策考虑因素包括运营盈利业务发展资金要求市场条件及合约限制等[129][130] ESG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发布第九份ESG报告涵盖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期间[135] - ESG报告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四项原则编制[135] - 报告范围涵盖香港总部广州研发装配中心及中港澳客户关系管理业务[137] - 公司识别出13项可持续发展主题,其中5项被列为最高优先级[151] - 公司最高优先级议题包括产品创新和可靠性、员工健康与安全、经济绩效等[151][152]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执行委员会至少每年收到一次ESG正式汇报[143] - 公司ESG相关风险已嵌入集团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监控和审查流程[143]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执行委员会专注于合规运营以确保持续遵守外部法规和内部政策[145] 环境绩效 - 公司业务产生氮氧化物排放约2.84 kg、硫氧化物0.04 kg和颗粒物0.21 kg[159] - 公司运营产生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电力消耗和公司车辆汽油消耗[159] - 公司业务不涉及生产工厂,无显著有害废弃物、空气排放或废水产生[153] - 公司已实施节油行动计划以减少车辆汽油使用量[159] - 公司遵守中国、香港及澳门所有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无重大环境罚款[158] - 公司采用精益生产原则和人体工学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155][156] - 公司建立高效生产链和绿色物流管理以减少环境影响[154][155] - 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符合ISO 14001标准[157]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5.79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8.9%[160] - 公司范畴1直接排放量为14.11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36.2%[160] - 公司范畴2间接排放量为111.68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3.6%[160] - 公司无害废弃物产生量为1.3吨,同比下降68.3%[162] - 公司总能源消耗量为208,394千瓦时,同比下降17.3%[167] - 公司电力消耗量为182,383千瓦时,同比下降9.3%[167] - 公司汽油消耗量为26,011千瓦时,同比下降48.8%[167] - 公司水资源消耗量为1,678立方米,同比增长10.3%[170]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0.83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160] - 公司能源消耗密度为1,371千瓦时/雇员[167] - 公司通过提高效率节省电力并减少航空差旅足迹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72] - 公司电子装置废弃物由专业供应商处理以确保无污染物排放至自然环境[172] - 公司规定双面打印并优先使用环保纸以减少办公纸张消耗[174] - 公司轨道交通工具依靠电力牵引基本无粉尘油烟和其他废气排放[175] - 公司使用CALLVU可视化客服软件帮助客户节省差旅费用[175] 员工福利与安全 - 公司为国内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178] - 公司为香港员工缴纳强制性公积金并定期审视薪酬政策确保市场同步[178] - 公司员工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并享有法定假日及有薪年假[180] - 公司遵循公平原则提供就业机会薪酬晋升无性别年龄等因素歧视[179] - 公司建立考核措施和晋升机制关注员工事业发展期望[179] - 报告期内工作相关事故损失天数为零天,较2023/24年度的43.5天大幅改善[189] - 公司连续三年保持零工亡事故记录,且无严重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情况[189] 员工培训与发展 - 公司员工年平均培训时数约为23小时[19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男性员工培训人数为107人(占70%),平均培训时数为21小时[1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女性员工培训人数为45人(占30%),平均培训时数为29小时[1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高级管理层培训人数为9人(占6%),平均培训时数为13小时[19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普通员工培训人数为129人(占85%),平均培训时数为25小时[19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男性员工培训人数为119人(占71%),平均培训时数为23小时[19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女性员工培训人数为49人(占29%),平均培训时数为23小时[19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高级管理层培训人数为9人(占5%),平均培训时数为8小时[19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普通员工培训人数为134人(占80%),平均培训时数为25小时[194] 多元化与包容性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女性占比50%[118] - 公司总员工中女性占比30%[118] - 董事会包括一名女性董事(梁凯宁女士)[115] - 公司董事会确保至少一名董事性别与大多数董事不同[115] 审计与合规 - 公司确认完全遵守GEM上市规则关于关联交易披露要求[92]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环境违规事件或行政处罚[94] - 核数师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将于股东周年大会续聘提案[96] - 公司支付外聘核数师核数服务费用690,000港元[119] 股东沟通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至少10%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26] - 所有董事均出席2024年9月9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为100%[132] - 股东可通过邮寄至香港干诺道西188号或传真电话方式向董事会提出查询[127] 公司架构与章程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十五[61] - 公司组织章程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进行任何修订[133]
国联通信(08060)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6 18:0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集团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营业额约1.4961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11%[4] - 2025年毛利约2034.7万港元,2024年约1271.9万港元[5] - 2025年客户合约总收入为149,611千港元,2024年为134,280千港元,同比增长11.41%[11] - 2025年银行利息收入为3,108千港元,2024年为3,341千港元,同比下降6.97%[11] - 2025年中国分部收入为146,673千港元,2024年为130,547千港元,同比增长12.35%[20] - 2025年香港分部收入为6,612千港元,2024年为6,885千港元,同比下降4%[20] - 2025年可报告分部溢利为20,347千港元,2024年为12,719千港元,同比增长60.00%[20] - 2025年可报告分部收入总额为153,285千港元,2024年为137,432千港元,综合收入2025年为149,611千港元,2024年为134,280千港元[21] - 2025年乘客信息管理系统供、开发及整合收入为87,260千港元,2024年为70,476千港元;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收入2025年为62,351千港元,2024年为63,804千港元[22] - 2025年来自中国外部客户收入为137,981千港元,2024年为126,111千港元[24] - 2025年三名最大客户贡献收入分别约为56,835,000港元、53,217,000港元及15,542,000港元,2024年两名最大客户贡献收入约为57,601,000港元及20,708,000港元[25] - 轨道交通信息系统销售额约872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7047.6万港元增加约24%;CRM业务销售额约6235.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380.4万港元减少约2%;集团销售额约1.4961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3428亿港元增加约11%[37] - 集团毛利约2034.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271.9万港元增加约60%;本年度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324.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99.9万港元增加62%[38] - 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收益约3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8%[41] - 中国地区实现的营业额约1.43838亿港元,占集团全年营业额约94%[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营运亏损约285.6万港元,2024年约161.7万港元[5] - 2025年除税前亏损约324.7万港元,2024年约199.9万港元[5] - 2025年雇员福利开支为19,891千港元,2024年为20,183千港元,同比下降1.45%[12] - 2025年确认贸易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为6,052千港元,2024年拨回1,390千港元[12] - 2025年已售存货成本为67,589千港元,2024年为59,304千港元,同比增长13.97%[12] - 2025年研发成本为8,888千港元,2024年为9,681千港元,同比下降8.19%[12] - 2025年财务成本为391千港元,2024年为382千港元,同比增长2.36%[13] - 2025年除税前综合亏损为3,247千港元,2024年为1,999千港元[21]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3,247,000港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26,380,750股普通股计算,2024年对应亏损为1,999,000港元[30] - 销售费用约781.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4%[39] - 行政费用约1323.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1%[40] - 回顾年度雇员总成本约1989.1万港元,2024年约为2018.3万港元[53]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31日物业、机器及设备为94.4万港元,2024年为244.8万港元[6] - 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为8719.6万港元,2024年为2037.8万港元[6]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为8418.1万港元,2024年为7712.1万港元[6] - 2025年3月31日资产净值为7714.5万港元,2024年为8035.5万港元[6] - 2025年中国非流动资产为941千港元,2024年为2,445千港元[23] - 2025年贸易应收账款为57,599千港元,2024年为50,191千港元;应收票据2025年为13,457千港元,2024年为12,284千港元[32] - 2025年贸易应付账款为62,362千港元,2024年为58,686千港元[3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定期存款、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总额约8719.6万港元(2024年:约8606.1万港元)[4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7620.1万港元(2024年:约8207.2万港元)[5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乘客信息管理系统供、开发及整合收入为87,260千港元,2024年为70,476千港元;客户关系管理服务收入2025年为62,351千港元,2024年为63,804千港元[22] - 轨道交通信息系统销售额约872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7047.6万港元增加约24%;CRM业务销售额约6235.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380.4万港元减少约2%[37]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中国分部收入为146,673千港元,2024年为130,547千港元,同比增长12.35%[20] - 2025年香港分部收入为6,612千港元,2024年为6,885千港元,同比下降4%[20] - 2025年来自中国外部客户收入为137,981千港元,2024年为126,111千港元[24] - 中国地区实现的营业额约1.43838亿港元,占集团全年营业额约94%[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预计集团将在2026年3月31日前动用完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57]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中用于“智慧城市”项目的资金使用时间有所延迟[5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4] - 公司2025年及2024年均无派发现金股息计划[28] - 回顾年度内集团无重大收购、出售及重要投资,资本架构无重大改变[48][4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有152名雇员(2024年:168名雇员),其中143名雇员及9名雇员分别于中国及香港工作[52] - 2025年3月31日员工总数为152人,较2024年的168人有所减少[5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重大或然负债[54] - 回顾年度内公司及附属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55]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8000万港元,净额约7900万港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动用约7560万港元,余额约340万港元[56] - 公司已制定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董事在2025年遵守了相关准则[59] - 公司于2023财政年度上半年暂停CA - SIM产品5G网络版本研发[60]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在回顾期内实施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充足有效[62] - 本年度业绩公告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载[65] - 公司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将以电子方式或应要求以印刷本形式寄发股东,并将在联交所及公司相关网站刊载[65] - 公告日期为2025年6月26日[66] - 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李健诚先生、马远光先生及黄建华先生[66] - 董事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梁觉强先生、张世明先生及梁凯宁女士[66]
国联通信(0806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10 16:0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约为72,141,000港元,同比增长约10%[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48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935,000港元[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8,579,000港元,去年同期为6,537,000港元[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运亏损为288,000港元,去年同期为812,000港元[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亏损为0.15港仙,去年同期为0.29港仙[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72,141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65,849千港元增长了9.5%[2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可报告分部溢利为8,926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6,537千港元增长了36.5%[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9,848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0,688千港元减少了7.9%[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折旧费用为753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798千港元减少了5.6%[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为37,222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4,835千港元减少了32.1%[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付款为50,812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8,686千港元减少了13.4%[4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480,000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935,000港元减少了48.7%[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分配总办事处及企业支出为10,505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9,091千港元增加了15.6%[2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638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1,619千港元增长了1.2%[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192千港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0千港元有所增加[29]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营业额约为72,141,000港元,同比增长约10%[4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48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935,000港元减少约49%[49] - 轨道交通业务营业额约为39,583,000港元,同比增长约15%[49] - CRM业务销售额约为32,558,000港元,同比增长约4%[49] - 销售费用约为4,742,000港元,同比下降6%[51] - 行政费用约为5,696,000港元,同比下降6%[51] - 其他经营费用约为377,000港元,同比增长约107,000港元[52] - 其他收入约为1,94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4,078,000港元大幅减少[52]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增加净额为28,634,000港元[1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82,337,000港元,去年同期为82,072,000港元[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4,055,000港元,去年同期为84,520,000港元[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产净值为79,868,000港元,去年同期为80,355,000港元[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總額約為84,842,000港元[6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流動資產淨值約為82,337,000港元[7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借款總額約為5,953,000港元,資本負債比率為負數[7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無重大或然負債[72] 业务发展与战略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79.0百万港元,其中约72.0百万港元已动用[55] - 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业务的车载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用于执行多个城市新干线项目的供货合同,动用30.0百万港元[58] - 程式及增值服務收入為41.1億港元,同比增長7.0%[63] - 總收入為79.0億港元,同比增長7.0%[63] - 公司預計將於2026年3月31日前悉數動用2016年認購事項所得款項[63] - 公司決定於2023財政年度上半年暫停CA-SIM產品5G網絡版本的進一步研發工作[65] - 公司繼續與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及菲律賓)的相關政府部門磋商「智慧城市」發展商機[65] 股东与治理 - 郭景华持有公司普通股38,749,356股,持股比例为11.87%[79] - 郭景华的配偶持有公司普通股164,877,714股,持股比例为50.52%[79] - Ever Prosp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普通股25,465,320股,持股比例为7.80%[79] - 郭景华通过Ever Prosper International Limited间接持有公司普通股25,465,320股,持股比例为7.80%[81] - 公司成员在回顾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公司股份[87]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对集团整体而言属有效及充分[90] - 公司执行董事为李健诚、马远光及黄建华,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梁觉强、张世明及梁凯宁[91] 员工与成本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僱員總數為154人,員工成本約為9,848,000港元[70]
国联通信(0806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7 17:56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约为7214.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48万港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为93.5万港元[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857.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53.7万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营运亏损为28.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1.2万港元[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207.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57.9万港元[1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3150.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1.7万港元[10] - 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为4904.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202.5万港元[10] - 2024年9月30日权益总额为79,868千港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81,455千港元有所下降[12] - 2024年9月30日期内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48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35千港元[12] - 2024年综合收入为72,141千港元,2023年为65,849千港元[24] - 2024年除税项开支前之综合亏损为480千港元,2023年为935千港元[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未经审核综合亏损约480,000港元,较2023年约935,000港元减少约49%[29][4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为72,14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0%[43] 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9月30日物业、机器及设备为171.8万港元,3月31日为244.8万港元[8] - 2024年9月30日存货为571.6万港元,3月31日为96.7万港元[8]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账款为5529.9万港元,3月31日为6370.9万港元[8] - 2024年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中自有资产为5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696千港元;2023年自有资产为7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为724千港元[18]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37,22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54,835千港元有所下降;其他应收款8,235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854千港元有所上升[32]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50,81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58,686千港元有所下降;其他应付款4,487千港元,较3月31日的5,023千港元有所下降[3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余额2,448千港元,添置19千港元,折旧(753)千港元,汇兑调整4千港元,期末余额1,718千港元[31] - 2024年9月30日,集团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8484.2万港元[72]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8233.7万港元,借款总额约为595.3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2023年:不适用)[74]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76] 成本费用及收入构成变化 - 2024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9,848千港元,2023年为10,688千港元[18] - 2024年中国分部即时确认收入为70,428千港元,香港分部为3,536千港元;2023年中国分部为63,899千港元,香港分部为3,624千港元[22] - 2024年可报告分部溢利总计为8,926千港元,2023年为6,537千港元[22] - 2024年利息收入总计为1,638千港元,2023年为1,619千港元[22] - 销售费用约474.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506.6万港元下降6%[45] - 行政费用约569.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609.1万港元减少约6%[45] - 其他收入约194.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07.8万港元大幅减少[45] - 2024年9月30日,集团有154名雇员(2023年:175名),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984.8万港元(2023年:约1068.8万港元)[7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回顾期内,轨道交通营业额约为39,583,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4,568,000港元,增长约15%[43] - 集团CRM业务受内地经济复苏疲弱及本地营商气氛低迷影响,期内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41] - 集团期望美国减息及中国刺激经济政策带来商机,带动香港经济增长,为CRM业务带来发展[42] - CRM业务销售额约3255.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128.1万港元增长约4%[45] - 广州国联期内主要为中国中车集团列车制造企业交付车载信息系统产品,包括广州地铁相关线路及武汉地铁项目,同时提供运维服务[39][43]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8000万港元,净额约7900万港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动用约7200万港元[48] - 预计集团将在2026年3月31日前动用完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68] 股权结构情况 - 董事马远光持有公司1,055,600股普通股长仓,持股约0.32%[78] - 董事李健诚个人持有公司164,877,714股普通股长仓,持股约50.52%;由其控制之法团持有25,465,320股普通股长仓,持股约7.80%;配偶权益对应38,749,356股普通股长仓,持股约11.87%[78] - 董事黄建华持有公司186,150股普通股长仓,持股约0.06%[78] - 郭景华个人持有公司38,749,356股股份,持股约11.87%;配偶权益对应164,877,714股股份,持股约50.52%;彼所控制之法团权益对应25,465,320股股份,持股约7.80%[81] - Ever Prosp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25,465,320股股份,持股约7.80%,李先生及郭女士分别拥有其50%及46.5%权益[81][82] 权益披露及合规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无其他须披露权益或短仓[80] - 除已披露者外,截至2024年9月30日,无人士有须向公司及联交所披露的相关权益或短仓[84]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不宽松于规定的操守准则,全体董事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准则[85] - 回顾期内公司应用及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86]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业绩编制合规且披露充分,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充分[90] 税务情况 - 香港法定所得税税率为16.5%,一间附属公司首2百万港元应课税利润按8.25%征税,余下按16.5%征税;广州国联按15%中国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缴税[25] 每股亏损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与每股摊薄亏损相同,因本期内并无潜在摊薄已发行普通股[30]
国联通信(0806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18 16:40
经济合作 - 香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的经济深度合作将为公司的CRM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9] 城市轨道交通业务 - 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方面实施了多个项目的车载信息系统交付,同时不断加强智慧地铁、智慧运维、无人驾驶等方面的研发创新[30] - 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受政策和相关因素影响,尤其是现代有轨电车、轻型单轨交通和中低速磁悬浮建设急剧下滑[34] 中国经济 - 中国大陆经济在该年度呈现增速较高、就业稳定、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33] 财务表现 - 集团毛利约为1,271.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8%;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99.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83%[39] - 本年度业绩表现如下:收入134,280千港元,毛利12,719千港元,除税前溢利1,999千港元,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999千港元,总资产161,641千港元,总负债81,286千港元,净资产80,355千港元[107] 客户和市场 - 集团的主要客户为中国中车下属的列车制造企业和轨道交通承建商,以中国市场为主,海外市场为辅[43] - 最大供应商占採购额52%,五位最大供应商合计占76%;最大客户占销售额43%,五位最大客户合计占81%[108][109] 资本结构和风险管理 - 集团的资本结构在去年会计年度后未发生重大变化,保持稳健理财政策[48] - 本集团的资本负债比率为负数,因此不适用于2024年[56] - 本集团面临人民币和港元的外汇风险,暂未实施对冲或其他措施[57]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營運風险、市场風险、财务风险以及信息技术风险[80] - 公司采取内部监控系统来降低營運及信息技术风险,并密切监控日常管理以识别和控制潜在风险点[82] 公司治理 - 公司已制定正规及透明的企业治理政策程序,以保障股东利益[149] - 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由李健诚先生和黄建华先生担任,分工明确,权威平衡[151]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负责公司策略、业绩、风险管理等重大事宜[152] - 公司委任了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保障股东权益[154] - 董事会召开了4次会议,出席情况良好[156] - 董事会每年审阅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以确保有效性[178] - 董事会意识到性别多元化的重要性,计划在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184]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50%为女性,总员工中29%为女性,公司将继续努力增加女性在员工队伍中的比例[185]
国联通信(0806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6 20:02
营业额和盈亏情况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营业额约为134,28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4%[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999,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11,815,000港元有所改善[6] 会计政策变动 - 公司已就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和修订本进行会计政策变动[14] 法规影响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修订了《二零二二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将对强制性公积金计划产生影响[15] - 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了关于香港废除强积金与长期服务金抵销机制的会计影响指引[16] 客户合约和收入来源 - 公司客户合约收入主要来自供应、开发及整合乘客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服务[18] 分部情况 - 公司分部按照地区位置划分为中国和香港,各分部收入来源不同[22][23] - 二零二四年可报告分部收入总额为137,432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略有下降[28] - 可报告分部溢利总额为12,719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有显著增长[28]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撥備已计及香港特区政府的税项宽免[32] - 中国附属公司广州国联通信有限公司享受15%的中國企业所得税优惠率[33] - 公司及其在中國及香港以外国家注册成立的附属公司无需缴纳所得税[34] 财务表现 - 期内集团軌道交通信息系统销售额约为70,47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9%[41] - 期内集团毛利约为12,719,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98%[42] - 集团销售费用约为10,35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43] - 集团行政费用约为10,11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2%[44] - 集团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收益约为4,73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8%[45] 资金和员工福利 - 集团现有资金足以应付其运营资金及承担所需[53] - 集团提供多项员工福利,包括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56] 资金运用和项目发展 - 二零一六年認購事項所得款項總額为80.0百万港元,净额约79.0百万港元[60] - 二零一六年認購事項所得款項实际用途包括城市軌道交通业务、智慧城市项目、營運資金等[60] - 预计本公司将于二零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前悉数动用二零一六年認購事項所得款項[61] 产品研发和项目推进 - 本公司决定暂停CA-SIM产品5G网络版本的进一步研发工作[62] - 本集团将继续发展和实施“智慧城市”项目,并向股东提供进一步进展[64]
国联通信(0806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1-13 16:39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约为6584.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0.4%[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93.5万港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为136.5万港元[6]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57.9万港元,2022年为355.8万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21.7万港元,2022年所用现金净额为1955.4万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0.4万港元,2022年为625.1万港元[11] - 2022年4月1日权益总额为94,454千港元,2022年9月30日为92,014千港元,2023年4月1日为82,387千港元,2023年9月30日为81,455千港元[13]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收入分别为65,849千港元和66,098千港元[2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项开支前之综合亏损分别为(935)千港元和(1,365)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不建议派發中期股息(2022年:无)[31]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個月,可报告分部溢利总额分别为6,537千港元和6,540千港元[24][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85.3万港元,2022年约为33.2万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未经审核综合亏损约93.5万港元,2022年约为136.5万港元[3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为6584.9万港元,稍低于去年同期,本季度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93.5万港元[48]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8625.2万港元[61]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8388.7万港元,其中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8625.2万港元[63]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为348.7万港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为8145.5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63]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64] 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物业、机器及设备为262.4万港元,3月31日为354.1万港元[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为4236.7万港元,3月31日为4581.6万港元[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账款为5770.3万港元,3月31日为5269.4万港元[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同项目为2202.5万港元,3月31日为2410.8万港元[9]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自有资产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分别为29千港元和61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360千港元和315千港元[18]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自有资产物业、机器及设备折旧分别为74千港元和125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724千港元和616千港元[1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余额354.1万港元,添量12.9万港元,折旧79.8万港元,汇兑调整24.8万港元,期末余额262.4万港元[3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3997.9万港元,3月31日为4400.6万港元;其他应收款238.8万港元,3月31日为181万港元[3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5183.4万港元,3月31日为4513万港元;其他应付账款586.9万港元,3月31日为756.4万港元;一名关联人士借款348.7万港元,3月31日为331.3万港元[40] 各业务线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三季度出口部门收入为367.8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67.49万港元[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轨道交通营业额约为3456.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866.8万港元增加约21%[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CRM业务营业收入约为3128.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6%[48] 费用及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分别为10,688千港元和9,653千港元[18] - 期内销售费用约50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95.1万港元增加约2.3%[49] - 行政费用约609.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23万港元增加约186.1万港元,期内呆坏账拨备达约132.9万港元[51] - 期内其他经营费用约27万港元,为轨道交通业务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设备的售后维保拨备费用[51] - 其他收入约407.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57.8万港元增加约50万港元[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068.8万港元(2022年约为965.3万港元)[62]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8000万港元,净额约7900万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动用约6920万港元,余额约980万港元[52][54] - 2019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000万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悉数动用[58][60] 人员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有175名雇员(2022年为189名),其中166人及9人分别于中国及香港工作[62] 股权结构 - 2023年9月30日,马远光持有105.56万股普通股,持股约0.32%;李健诚个人持有1.64877714亿股普通股,持股约50.52%,通过控制法团持有2546.532万股普通股,持股约7.80%,配偶权益对应3874.9356万股普通股,持股约11.87%;黄建华持有18.615万股普通股,持股约0.06%[65] - 2023年9月30日,郭景华个人持有3874.9356万股普通股,持股约11.87%,配偶权益对应1.64877714亿股普通股,持股约50.52%,所控制法团权益对应2546.532万股普通股,持股约7.80%[69] - 2023年9月30日,Ever Prosp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2546.532万股普通股,持股约7.80%,李先生及郭女士分别拥有其50%及46.5%权益[69][71] 企业管治及合规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不宽松于GEM上市规则的操守准则,全体董事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相关准则[72] - 回顾期内,公司应用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所有守则条文[73] - 报告日期,无董事、控股股东及联系人在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无权益冲突[74] - 回顾期内,集团成员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76]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梁觉强、张世明及刘春保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业绩,认为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77] - 审核委员会审核公司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认为对集团整体有效且充分[77] 董事信息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李健诚、马远光及黄建华[79] - 报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梁觉强、张世明及刘春保[79] 税务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及其于香港经营的附属公司法定所得税率为16.5%,一间附属公司首2百万港元应课税利润按8.25%征税,余下按16.5%征税[29]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广州国联通信有限公司按15%中国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缴税,余下中国附属公司按优惠税率缴税[29] 产品研发决策 - 集团决定于2023财政年度上半年暂停CA - SIM产品5G网络版本的进一步研发工作[57]
国联通信(0806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10 17:23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额约为6584.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0.4%[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93.5万港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136.5万港元[7] - 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为3678.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674.9万港元;2023年前六个月收入为6584.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609.8万港元[9] - 2023年第三季度毛利为423.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41.7万港元;2023年前六个月毛利为653.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71.8万港元[9] - 2023年前六个月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57.9万港元,去年同期产生现金净额为355.8万港元[11] - 2023年前六个月投资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21.7万港元,去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1955.4万港元[11] - 2023年前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0.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25.1万港元[1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收入为65,84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6,098千港元[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项开支前之综合亏损为93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65千港元[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约为0.0026港元(853,000÷326,380,800),2022年同期约为0.001港元(332,000÷326,380,800)[2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约为0.0029港元(935,000÷326,380,800),2022年同期约为0.0042港元(1,365,000÷326,380,800)[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为65,849,000港元,稍低于去年同期[38] - 本季度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935,000港元[38] 资产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62.4万港元,3月31日为354.1万港元[1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51069亿港元,3月31日为1.47064亿港元[10]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6718.2万港元,3月31日为6326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机器及设备期初余额3,541千港元,添置129千港元,折旧798千港元,汇兑调整248千港元,期末余额2,624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账39,979千港元,其他应收账2,388千港元,总计42,367千港元;3月31日贸易应收账44,006千港元,其他应收账1,810千港元,总计45,816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为39,979千港元,较3月31日的44,006千港元有所下降[3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账款为61,190千港元,较3月31日的56,007千港元有所上升[31]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馀总额约8625.2万港元[5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8388.7万港元,其中约8625.2万港元为定期存款、现金及银行结馀[52]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借款总额约348.7万港元,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约8145.5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53]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54]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分部即时确认收入63,899千港元,香港分部即时确认收入3,624千港元,总计67,52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中国分部61,479千港元,香港分部5,351千港元,总计66,830千港元[2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分部可报告分部溢利5,817千港元,香港分部720千港元,总计6,53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中国分部6,048千港元,香港分部492千港元,总计6,540千港元[2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轨道交通业务营业额约为34,56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8,668,000港元增加约21%[39] - CRM业务营业收入约为31,28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6%[39] 费用及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销售费用约5,06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951,000港元增加约2.3%[39] - 行政费用约6,09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4,230,000港元增加约1,861,000港元[39] - 其他收入约4,078,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3,578,000港元增加约500,000港元[41]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8000万港元,净额约7900万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动用约6920万港元,余额约980万港元[43] - 预计集团将在2025年3月31日前动用完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44] - 2016年认购事项中“智慧城市”项目资金使用时间表延迟,2023财年上半年暂停CA - SIM产品5G网络版本研发[45] - 2019年11月13日完成的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4000万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全部动用[49] 员工相关数据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有175名雇员(2022年为189名),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1068.8万港元(2022年约965.3万港元)[5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马远光持有公司1,055,600股普通股,持股约0.32%[5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李健诚个人持有公司164,877,714股普通股,持股约50.52%;通过法团持有25,465,320股普通股,持股约7.80%;因配偶权益持有38,749,356股普通股,持股约11.87%[5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黄建华持有公司186,150股普通股,持股约0.06%[5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郭景华个人持有公司38,749,356股普通股,持股约11.87%;因配偶权益持有164,877,714股普通股,持股约50.52%;通过所控制法团持有25,465,320股普通股,持股约7.80%[5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Ever Prosp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25,465,320股普通股,持股约7.80%[58] 税务相关 - 公司及其香港附属公司法定所得税率为16.5%,一间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利润按8.25%征税,其余按16.5%征税;中国附属公司广州国联按15%优惠税率缴税,其余中国附属公司按优惠税率缴税[21][23]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派發中期股息[25] 宏观经济数据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国GDP同比增长5.2%,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32] 上市规则相关 - 除公告披露外,GEM上市规则相关事项资料与公司最近公布年报披露无重大变动[55] - 公司已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不宽松于GEM上市规则的操守准则,全体董事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相关准则[61] - 回顾期内,公司应用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企业管治守则[62] 业务权益及交易情况 - 公告日期,无董事、控股股东及联系人在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无权益冲突[63] - 回顾期内,集团成员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64] 业绩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业绩按准则编制且披露充分,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充分[65][66]
国联通信(08060) - 2024 Q1 - 季度财报
2023-08-11 16:42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营业额约为290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6]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78.8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169.8万港元[6] - 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906.6万港元,2022年为2934.9万港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229.8万港元,2022年为130.1万港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营运亏损为172.5万港元,2022年为142.5万港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除税前亏损为178.8万港元,2022年为169.8万港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55港仙,2022年为0.52港仙[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营业额约2906.6万港元,略低于去年同期[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178.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CRM业务营业额约1459.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轨道交通营业额约1447.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1%[2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财年,CRM业务收入约8090万港元,占集团该财年收益总额约58%[38] 费用及收益数据变化 - 期内销售费用约257.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27] - 行政费用约211.2万港元,稍高于去年同期[28] - 其他经营费用约11.6万港元,为计提轨道交通车载信息系统的售后维保拨备[29] - 其他收益约77.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9%[29] 所得税税率情况 - 公司及其于香港经营的附属公司法定所得税税率为16.5%,一间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利润按8.25%征税,余下按16.5%征税[12] - 广州国联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2020年12月起续计三年按15%中国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缴税,余下中国附属公司按优惠税率缴税[13]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派发现金中期股息,2022年亦无[15]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8000万港元,净额约790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约6870万港元[31] - 预计集团将在2025年3月31日前悉数动用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32] - 2019年11月13日,李健诚认购11.75亿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4000万港元[36] - 2023年3月7日,董事更改所得款项余下未动用金额约3540万港元的用途,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2019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实际用于购买POS设备及软件460万港元,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2330万港元,余额1210万港元[36] - 预计集团将在2024年底前动用完未动用的2019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约1210万港元[39] - 2023年6月30日,无计划更改2016年通函披露所得款项原定用途[34] - 2023年6月30日,无计划进一步更改2019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拟定用途[41] 产品推出计划 - 改进及重新设计后的CA - SIM产品及相关移动应用程序预计2023年底前推出销售[35] 股权结构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马远光持股105.56万股普通股好仓,占比0.32%[43] - 2023年6月30日,李健诚直接持股1.64877714亿股普通股好仓,占比50.52%,通过控制法团持股2546.532万股普通股好仓,占比7.80%,配偶权益持股3874.9356万股普通股好仓,占比11.87%[43] - 郭景華作为实益拥有人持股38,749,356股,占比11.87%;配偶权益持股164,877,714股,占比50.52%;彼所控制之法团之权益持股25,465,320股,占比7.80%[46] - Ever Prosper International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股25,465,320股,占比7.80%[46]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安排使董事通过收购股份或债务证券获利,董事等无认购公司证券权利或未行使该权利[49] - 公司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操守准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董事遵守相关准则[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成员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51] - 公司董事或主要股东及其联系人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52] - 回顾期内公司应用及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企业管治常规守则[53] 审核委员会相关情况 - 审核委员会有梁觉强、张世明、刘春保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成员[54]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按准则编制且充分披露[54]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已订立的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有效且充分[54]
国联通信(08060)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3-08-10 17: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营业额约为290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6]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78.8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169.8万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香港利得税拨备为零港元(2022年:零港元)[1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派中期股息(2022年:无)[15] - 每股基本亏损根据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综合亏损约178.8万港元(2022年:约169.8万港元)及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约3.263808亿股(2022年:约3.263808亿股)计算[16] - 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与每股摊薄亏损相同,因期内无潜在摊薄已发行普通股[1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3263.8万港元,股份溢价为1.88107亿港元,累计亏损为1.63721亿港元等[18] - 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营运亏损为172.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42.5万港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营业额约2906.6万港元,略低于去年同期[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178.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26] - 期内销售费用约257.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28] - 行政费用约211.2万港元,稍高于去年同期约210.7万港元[28] - 其他收益约77.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9%[29] 税务政策相关 - 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及其香港附属公司法定所得税税率为16.5%,一间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利润按8.25%征税,其余按16.5%征税[12]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广州国联通信自2020年12月起续计三年按15%中国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缴税,其余中国附属公司按优惠税率缴税[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CRM业务营业额约1459.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轨道交通营业额约1447.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1%[28] - 其他经营费用约11.6万港元,是计提轨道交通车载信息系统的售后维保拨备[2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财年,CRM业务收入约8090万港元,占集团收益总额约58%[37]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为8000万港元,净额约790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约6870万港元[31] - 预计集团将在2025年3月31日前悉数动用2016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32] - 2019年11月13日,李健诚完成认购公司11.75亿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4000万港元[36] - 2023年3月7日,董事决定更改约3540万港元未动用所得款项用途,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2019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实际使用2790万港元,余额1210万港元[36] - 预计集团将在2024年底前动用完未动用的2019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约1210万港元[39] 股权结构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马远光持有公司105.56万股普通股,持股约0.32%[41] - 2023年6月30日,李健诚个人持有公司1.64877714亿股普通股,持股约50.52%[41] - 2023年6月30日,李健诚通过控制法团持有公司2546.532万股普通股,持股约7.80%[41] - 2023年6月30日,李健诚因配偶权益持有公司3874.9356万股普通股,持股约11.87%[41] - 2023年6月30日,黄建华持有公司18.615万股普通股,持股约0.06%[41] - 郭景華作为实益拥有人持股38,749,356股,占比11.87%;作为配偶权益持股164,877,714股,占比50.52%;通过所控制之法团持股25,465,320股,占比7.80%[44] - Ever Prosper International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股25,465,320股,占比7.80%[44] 公司合规与操守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或附属公司无安排使董事通过收购股份或债务证券获利,董事等无认购公司证券权利或未行使该权利[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准则[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集团成员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50] - 公司董事或主要股东等无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51] - 回顾期内,公司应用及遵守GEM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常规守则[52] 审核委员会相关 - 审核委员会有梁觉强、张世明、刘春保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3]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按准则编制并充分披露[53]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有效且充分[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