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控股集团(08462)

搜索文档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15 22: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6年8月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7年7月17日在港交所GEM上市[8][9]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11]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第一季度与2022年同期) - 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为1658.5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698万新加坡元[5]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126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93.3万新加坡元[5] - 2023年第一季度营运溢利为212.2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7.8万新加坡元[5] - 2023年第一季度除税前溢利为211.6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7.4万新加坡元[5] - 2023年第一季度期间溢利为185.5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10.7万新加坡元[5] - 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31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18新加坡分[6] - 2023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权益总额为2022.9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851.9万新加坡元[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来自一名客户的收益占公司总收益超10%,2022年同期为三名[19] - 2023年一季度客户A收益4536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7345千新加坡元;客户B和C 2023年贡献收益低于10%[20] - 2023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16449千新加坡元,招聘服务126千新加坡元,其他支援服务10千新加坡元,均低于2022年[21] - 2023年一季度其他收入2507千新加坡元,主要为政府补助2466千新加坡元,高于2022年的44千新加坡元[22] - 2023年一季度除税前溢利经扣除服务成本、董事薪酬等后得出,员工成本总额16387千新加坡元,低于2022年[23] - 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17%,2023年一季度所得税开支261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267千新加坡元[26] - 董事会决定2023年一季度不派付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27] - 2023年一季度每股基本盈利0.31新加坡分,基于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855千新加坡元计算,高于2022年[29]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约166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1040万新加坡元或38.45%[40] - 2023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约164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1030万新加坡元[40] - 2023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约12.6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12.5万新加坡元[40] - 2023年第一季度服务成本约153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870万新加坡元或36.3%[41] - 2023年第一季度其他收入约25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50万新加坡元[42] - 2023年第一季度溢利约185.5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74.8万新加坡元或67.6%[46]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有50名全职雇员,较2022年同期减少13名[51] - 2023年第一季度总员工成本约163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890万新加坡元[51] 会计政策与准则 - 编制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的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年报一致[12] - 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预计首次应用时对公司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 关联方交易 - 2023年一季度与关联方有多项交易,如CS Intelligence外判收入19千新加坡元,BGC Outsourcing Malaysia服务支援开支114千新加坡元[31] 业务拓展计划 - 2023年公司将进军非公共部门以扩展业务[36] 资产情况 - 2023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41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约为3.8倍[4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固定收益基金单位从年初的227.9万新加坡元,经添置20万新加坡元、公平值变动 -1.4万新加坡元后,变为246.5万新加坡元[5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期间,固定收益基金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约1.4万新加坡元,主要因PIMCO Global Investors Series PLC income fund的波动性[55]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抵押定期存款约68.7万新加坡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58] 负债与担保情况 - 2023年及2022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59]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周志坚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8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8%;熊悦涵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2.8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8%;林道基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54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42%[6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8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8%[66] 重大事项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公司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61] - 报告期末后,无发生重大事项[62] - 除招股章程及公告所披露者外,2023年3月31日,公司并无有关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其他计划[60] 业务竞争与利益冲突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董事、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士无拥有对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或权益,无利益冲突[69] 公司治理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先生兼任,董事会将适时检讨区分两者职务[7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第C.2.1条外,一直遵守守则条文[7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不知悉有不符合董事证券交易规定及操守守则的情况[7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3] 购股计划 - 公司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无授出及未行使购股[75] 审核委员会 - 公司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为主席[76][77] - 审核委员会认为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报表及报告按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78]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31 22:00
财务业绩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约为9490万新加坡元,较上一年度的约85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1.6%[11][16] - 公司毛利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约74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0万新加坡元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约810万新加坡元[11] - 公司毛利率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8.7%轻微减少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8.5%[1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年内溢利约为90万新加坡元,上一年度约为150万新加坡元[11] - 公司来自人力资源外判服务的收益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约84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940万新加坡元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约9360万新加坡元[16] - 公司来自人力资源招聘服务的收益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约7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50万新加坡元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约120万新加坡元[16]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1年约842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9360万新加坡元,上升约11.2%[17]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约7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1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65.1%[19] - 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从2021年约3.2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4.7万新加坡元,增加约46.9%[20] - 集团服务成本从2021年约776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868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1.9%[21] - 集团毛利从2021年约74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810万新加坡元,2022年毛利率为8.5%(2021年:8.7%)[22] - 其他收入从2021年约15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2年约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88.7%[23] - 2022年溢利约为9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约1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7.2%[26] - 2022年资本开支约1.4万新加坡元(2021年:4万新加坡元),购买金融资产约230万新加坡元(2021年:零)[28][29] - 2022年集团有54名全职雇员(2021年:57名),总雇员成本约为9160万新加坡元(2021年:约8220万新加坡元)[31] - 2022年资产负债率为2.9%(2021年:5.7%),流动比率约为2.7(2021年:2.4)[32] 业务发展规划 - 2023年公司将进军非公营部门以扩展业务[14] - 2023财年营商环境充满挑战,公司致力于降低成本同时改善收益[14] - 公司将大力投资于人才储备、内部业务流程及最后技术[14] - 公司旨在巩固新加坡人力资源行业地位,发展香港市场业务[46]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重视利益相关者意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保持联络[47][49] - 公司与利益相关者识别出环境、社会及管治的重大范畴及层面[49] - 董事会负责制定环境、社会及管治目标和政策,授权管理团队执行[49] - 管理团队安排部门经理执行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搜集数据并分析绩效[51] - 公司支持“绿色环境”,实施政策确保运营节约能源、不损害环境[53][55] - 公司主要业务在正常办公室环境运作,仅消耗电力、淡水等,无有害污染物排放[53] - 公司不直接产生有害气体,但通过用电间接产生二氧化碳,采取措施控制电力消耗[54] - 公司投资节能工具设备,鼓励员工使用电话会议、公共交通[54] - 2022年新加坡和香港办公室用电量增加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新加坡排放量为12.14吨,较2021年增长42.32%,香港排放量为3.86吨,较2021年增长101.04%,总计排放量为16.00吨,较2021年增长53.11%[56] - 公司目标是来年减少二氧化碳间接排放1 - 2%[56] - 2022年新加坡经营耗电量为27,335千瓦,较2021年增长30.71%,香港为5,430千瓦,较2021年增长101.11%,总计为32,765千瓦,较2021年增长38.76%[60] - 公司来年将继续执行节能措施,目标是电力消耗减少1 - 2%[61] - 2022年新加坡无害废弃物(纸张)数量为54,000张,较2021年增长63.35%,重量为0.03吨,较2021年增长50.00%[61] - 公司来年将继续执行节省纸张措施,目标是用纸张量减少1 - 2%[63] - 2022年公司未收到有关环保违规、污染环境或环境问题的警告或投诉通知,来年将继续致力于实现污染事宜零投诉[63] - 公司认为全球暖化是可能影响集团的最关键气候问题,已实施政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及纸张办公[63][64] 人力资源管理 - 公司业务发展依赖员工,致力于遵守雇佣法律规定,提供安全公平工作环境及相关福利[6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雇佣1481名雇员,其中内部雇员54名,外判雇员1427名[70] - 2021年集团雇员总数为2053人,2022年降至1481人[71] - 2022年内部雇员总数从年初的57人略微减少至年末的54人[82] - 2022年按地区划分,新加坡内部雇员流失率为45.10%,香港为83.33%[83] - 2022年按性别划分,女性内部雇员流失率为42.86%,男性为66.67%[85] - 2022年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内部雇员流失率为30%,31 - 40岁为60%,41 - 50岁为67%,51 - 60岁为57%,60岁以上为50%[85] - 集团实施外部招聘及内部晋升的混合政策,所有空缺机会平等[68] - 集团向所有合资格雇员提供法定福利,高级管理层会酌情向内部雇员发放奖金[68] - 集团为办公室提供安全工作环境,实施工作安全规则及政策,配备安全设备及设施[86] - 集团在新加坡为雇员提供雇员赔偿保险、门诊医疗保险、集团住院等保单,在香港提供雇员薪酬保险[87] - 2022年新加坡外判雇员有37宗受伤或确诊COVID - 19案件,其中35宗为确诊,另有2宗轻微工伤,还有1宗死亡个案,2022年共录得2宗(含死亡)个案,多于2021年的36宗[88] - 2022年内部培训男性受训雇员百分比为0.00%,女性为100.00%;外部培训男性为34.57%,女性为65.43%;2021年内部培训男性为30.95%,女性为69.05%;外部培训男性为21.43%,女性为78.57%[91] - 2022年内部培训管理岗位受训雇员百分比为0.00%,运营为100.00%,一般为0.00%;外部培训管理为25.00%,运营为50.00%,一般为25.00%;2021年内部培训管理为9.52%,运营为76.19%,一般为14.29%;外部培训管理为46.43%,运营为35.71%,一般为17.86%[91] - 2022年每名雇员平均内部培训时数为0.44,外部为120.44;2021年内部为10.18,外部为11.95[93] - 2022年男性外部受训时数为24.00,女性内部为2248.00,外部为4255.50;2021年男性内部为179.52,外部为145.93,女性内部为400.48,外部为535.07[93] - 2022年管理岗位外部受训时数为6174.50,运营内部为24.00,外部为252.00,一般外部为77.00;2021年管理内部为55.24,外部为316.18,运营内部为441.90,外部为243.21,一般内部为82.86,外部为121.61[93] - 未来数年公司将继续为内部员工提供内外部培训计划,正考虑向外判员工重新引入量身定制的快速培训计划[93] - 公司严格遵守相关劳工法律,2022年履行对雇员的一切责任,未接获劳资纠纷或诉讼报告[93][94] - 公司人力服务仅产生一般办公室废弃物,少量有害废弃物会尝试减少使用,剩余由回收商定期回收处理[56] 采购与服务 - 公司采购金额较小,按内部监控规定采用公开公平标准流程采购,开始向官方供应商采购环保产品[96] - 2022年公司继续为客户提供及维持优质服务,未接获知识产权侵权报告[98][99] - 2022年无隐私信息泄露报告[102] - 2022年无贿赂或贪污案件报告[102] - 公司向数百名不熟练及半熟练工人提供培训及招揽工作[102] 企业管治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采纳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108] - 2022年公司不知悉有董事不符合证券交易规定及操守守则的情况[109] - 董事会主要负责监管及监督集团业务事宜及整体表现管理[110] - 年报日期,董事会包括六名董事,其中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1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名[114] - 2022年大部分时间公司有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超GEM上市规则规定人数[117] - 自2017年7月17日至年报日期,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且符合GEM上市规则指引[117] - 公司已就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诉讼作适当投保[118] - 本年度董事会举行4次会议,约每季一次,提前14日通知,议程等资料提前3日送交董事[121] - 本年度各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情况:周志坚先生4/4,熊悦涵女士2/4等[1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等无对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或权益及利益冲突[124] - 本年度董事会采纳多元化政策,目标维持董事会30%女性代表,年报日期时6名董事中有2名女性[125] - 集团自2019年1月1日起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将不时审查[128] - 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效,将适时检讨是否分开职务[128] - 董事会下设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均获充分资源履行职责[129] - 董事会有权酌情向股东宣派及派付股息,考虑集团财务等多方面因素[131] - 财政年度末期股息须由股东批准,公司可用现金等形式派付股息[131] - 未领取股息将被没收并归公司[131]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许岘玮于2023年1月24日辞任,韩文贤同日获委任[13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2年度季度、半年度及年度业绩,认为报表及报告符合规定并充分披露[132]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薪酬委员会,许岘玮于2023年1月14日辞任,王建源获委任为主席[134] - 2022年3月24日薪酬委员会会议批准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组合,并向董事会提出薪酬政策建议[134]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提名委员会,许岘玮于2023年1月14日辞任,王建源获委任为成员[137] - 2022年3月24日提名委员会会议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提出推荐建议[137] - 提名政策为提名委员会提供筛选标准及原则以物色董事候选人[139] - 各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服务协议,任期自2017年6月21日起至上市日期及之后一或三年不等,可自动续期[141] - 韩文贤任期自2020年11月16日起计一年,可自动续期[141] - 许岘玮初步任期自上市日期起计三年,梁乾原、王建源、林道基任期分别自2020年11月16日、12月15日及2021年8月13日起计一年,均可自动续期[141]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三分之一董事轮席退任,各董事最少每三年退任一次[142] - 高级管理层薪酬零至100万港元的有2人[145] - 本年度已付/应付独立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120千新加坡元,非审核服务费用12千新加坡元,总计132千新加坡元[146] - 公司委聘阔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作为内部监控顾问进行年度检讨[149] - 卢咏欣女士于2022年3月31日辞任公司秘书,自2022年4月1日起刘仲纬先生任公司秘书[150][151] - 持有公司附有表决权实缴股本不少于10%的股东有权书面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55] - 股东可通过邮件或电邮向董事会提出疑问及顾虑[158] - 大会提呈表决的决议案须以投票方式表决,特殊情况可举手表决[159] - 公司采纳股东通讯政策,通过财务报告等向股东披露信息[160][161] - 本年度公司章程文件无改动[163] - 公司已分别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其经修订及重列大纲及细则[164] - 公司评估股东沟通相关措施有效[162] - 有关董事会职权范围内事项交至执行董事,有关委员会职责范围内事项交至相应委员会主席,一般业务事项交至相应管理层[165] 公司人员信息 - 周志坚先生于2016年8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公司行政总裁,负责集团整体业务发展等[166] - 熊悦涵女士于2016年8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业务发展等[168] - 卢咏欣女士于2016年8月加入集团,负责整体财务管理及公司秘书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25
财务收益情况 - 2022年收益为94,864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84,984千新加坡元增长11.6%[6] - 2022年毛利为8,067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7,422千新加坡元增长8.7%[6] - 2022年营运溢利为1,290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953千新加坡元下降33.9%[6] - 2022年年度溢利为935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488千新加坡元下降37.2%[6] - 2022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16新加坡仙,较2021年的0.25新加坡仙下降36%[6] - 2022年客户合约收益94,864千新加坡元,其中人力资源外判服务93,639千新加坡元、招聘服务1,178千新加坡元、其他支援服务47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84,984千新加坡元[20] - 2022年其他收入170千新加坡元,包括服务收入69千新加坡元、利息收入27千新加坡元等;2021年为1,500千新加坡元[21] - 2022年除税前溢利1,234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1,887千新加坡元[24] - 2022年所得税开支299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399千新加坡元,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17%[2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935千新加坡元,2021年为1,488千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按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600,000,000股计算[26] - 集团收益从2021年约850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9490万新加坡元,增幅约11.6%[40]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1年约842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9360万新加坡元,上升约11.2%[41]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约7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120万新加坡元,增幅约65.1%[42] - 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从2021年约3.2万新加坡元增至2022年约4.7万新加坡元,增幅约46.9%[43] - 服务成本从2021年约77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920万新加坡元或约11.9%至2022年约8680万新加坡元[44] - 毛利从2021年约74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0万新加坡元至2022年约810万新加坡元,2022年毛利率为8.5%(2021年:8.7%)[45] - 其他收入从2021年约1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30万新加坡元或约88.7%至2022年约20万新加坡元[46] - 员工成本、行政及其他开支从2021年约6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0万新加坡元或约1.5%至2022年约610万新加坡元[47] - 2022年溢利约为9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约1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60万新加坡元或约37.2%[49] 资产负债情况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599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200千新加坡元下降50.1%[7] - 2022年流动资产为28,522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28,638千新加坡元下降0.4%[7] - 2022年流动负债为10,711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1,957千新加坡元下降10.4%[7]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8,358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的17,390千新加坡元增长5.6%[7]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11,815千新加坡元,减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为11,730千新加坡元;2021年分别为17,715、17,668千新加坡元[27]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1年的1766.8万新加坡元降至2022年的1170.9万新加坡元[28]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1年的437万新加坡元降至2022年的370.2万新加坡元,另有41.5万新加坡元以港元计值(2021年为零)[30][31] - 2022年底资产总值减至约2910万新加坡元(2021年:2980万新加坡元),权益总额增至约1840万新加坡元(2021年:1740万新加坡元)[50] - 2022年底抵押定期存款约68.7万新加坡元(2021年:6万新加坡元)[56] - 2022年资本开支约1.4万新加坡元(2021年:4万新加坡元)[51] - 2022年底购买约230万新加坡元强制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金融资产(2021年:零)[52] 业务服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提供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人力资源招聘服务[11] - 公司主要提供人力资源外判和招聘服务,多数业务、资产及负债位于新加坡,无经营和地区分部资料[16][17] - 2022年和2021年,来自一名客户的收益分别占公司总收益10%以上,2022年客户A收益40,670千新加坡元,2021年客户A、B、C收益分别为16,043、13,538、11,893千新加坡元[18][19] 税务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在香港产生可用作抵销未来溢利的未动用税项亏损约4,882,000新加坡元,2021年为4,254,000新加坡元[25] 股本情况 - 公司法定股本在2021 - 2022年均为15000千港元、2632千新加坡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均为6000千港元、1053千新加坡元[34] 业务拓展计划 - 2023年公司将进军非公营部门扩展业务[36] 上市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4340万港元,已动用3260万港元,未动用1080万港元[65] - 预计2023年12月31日或之前,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剩余920万港元、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剩余60万港元、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剩余100万港元将悉数动用[6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约1380万港元用于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公司将继续拓阔资讯科技团队,延迟进军新加坡业务流程外判行业[6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约450万港元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及添置计算机硬件,公司正评估是否进一步投资升级[69] - 2022年12月31日剩余所得款项净额以计息存款形式存于新加坡及香港银行[70] 关连交易及权益披露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已披露者外无其他重大持续关连交易,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第20章披露规定[71] - 2022年12月31日,周志坚先生、熊悦涵女士分别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配偶权益持有2.88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林道基先生实益拥有254万股,占0.42%[72] - 2022年12月31日,除已披露者外,无董事及行政总裁在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等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73] - 2022年12月31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实益拥有2.88亿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74] - 2022年12月31日,除已披露者外,董事不知悉其他人在公司证券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75] 竞争业务及利益冲突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或权益,无利益冲突[76] - 公司采取措施管理竞争性业务利益冲突,年报披露独立董事检讨事项决定及控股股东遵守承诺确认[77] - 2022年控股股东遵守不竞争契据承诺,独立董事已确认[78] 公司治理情况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效,将适时检讨[79]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除偏离第C.2.1条外,本年度遵守守则条文[80] - 公司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2022年无违规情况[81] - 2022年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82] - 公司2017年成立审核委员会,现由两名独立董事组成,王建源为主席[83] - 审核委员会审阅2022年内部审核、业绩报表,认为符合规定[84] 业绩发布情况 - 公司2022年业绩公告已发布,年报将适时寄发并可在相关网站查阅[85] 雇员情况 - 2022年底全职雇员有54名(2021年:57名),2022年总雇员成本约为9160万新加坡元(2021年:约8220万新加坡元)[54]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预计首次应用时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4][15]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4 20:40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76,455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同期的58,001千新加坡元增长约31.82%[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为6,640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同期的5,575千新加坡元增长约19.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营运溢利为1,801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同期的1,218千新加坡元增长约47.86%[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766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同期的1,166千新加坡元增长约51.46%[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间溢利为1,397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同期的860千新加坡元增长约62.4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1,413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同期的810千新加坡元增长约74.44%[6] - 2022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23新加坡分,2021年为0.14新加坡分,增长约64.29%[6] - 2022年9月30日公司保留盈利为5,572千新加坡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3,547千新加坡元增长约57.09%[8] - 公司收益从2021年前九个月的约58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840万新加坡元或31.7%,至2022年前九个月的约7640万新加坡元[45] - 公司服务成本从2021年前九个月的约524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740万新加坡元或33.2%,至2022年前九个月的约6980万新加坡元[46]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1年前九个月的约24.9万新加坡元减少约8.3万新加坡元或33.3%,至2022年前九个月的约16.6万新加坡元[48]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1年前九个月的约4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40万新加坡元或8.7%,至2022年前九个月的约500万新加坡元[49]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前九个月的约30.6万新加坡元增加约6.3万新加坡元或20.6%,至2022年前九个月的约36.9万新加坡元[51] - 公司2022年前九个月溢利约为140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前九个月的约9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50万新加坡元或62.4%[52] 公司股本及权益情况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1,053千新加坡元,与2021年1月1日持平[8] - 公司最终控股公司Omnipartners由周志坚先生及熊悦涵女士分别拥有80%及20%[1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周志堅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8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8.00%[6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熊悦涵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2.8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8.00%[6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林道基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54万股,占已发行股本0.42%[6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8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8.00%[71] 财务报告准则采纳情况 - 公司自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财报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17][18] 客户收益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九个月,客户A收益分别为1.1286亿新加坡元、3.3668亿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4862万新加坡元、1.0583亿新加坡元,均占集团总收益10%以上[21][22] 各业务线收益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2.2029亿新加坡元,招聘服务420万新加坡元,其他支援服务18万新加坡元;九个月对应收益分别为7.5547亿新加坡元、870万新加坡元、38万新加坡元[24] 其他收入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中服务收入38万新加坡元、利息收入8万新加坡元等,总计82万新加坡元;九个月对应收入分别为75万新加坡元、16万新加坡元等,总计166万新加坡元[26] 服务成本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服务成本中薪金及花红1.7434亿新加坡元等,总计2.0661亿新加坡元;九个月对应成本分别为5.7876亿新加坡元等,总计6.9815亿新加坡元[28] 人员相关成本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酬金164万新加坡元;九个月为618万新加坡元[2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员工成本总计978万新加坡元;九个月为2831万新加坡元[2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总雇员成本2.1803亿新加坡元;九个月为7.3264亿新加坡元[28]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三季度2022年为12.2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21.3万新加坡元,九个月2022年为61.8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62.9万新加坡元[40] - 2021年前九个月总员工成本约为5550万新加坡元,2022年前九个月约为7320万新加坡元[58] 折旧及开支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厂房及设备折旧40万新加坡元,使用权资产折旧131万新加坡元,短期租赁开支11万新加坡元;九个月对应折旧及开支分别为149万新加坡元、413万新加坡元、57万新加坡元[28] 税务情况 - 香港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200万港元部分按16.5%税率征税,报告期内未在香港产生应课税溢利[31] - 报告期内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税率为17%,截至2021及2022年9月30日止期间所得税开支:三季度2022年为3.9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5.5万新加坡元,九个月2022年为36.9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30.6万新加坡元[31] - 新加坡部分税务宽免计划为首1万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75%免税,之后19万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50%免税[31]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决定不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派付股息,2021年也无派息[33] 每股盈利及溢利情况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三季度2022年为0.01新加坡分、2021年为0.01新加坡分,九个月2022年为0.23新加坡分、2021年为0.14新加坡分[3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三季度2022年为4.8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3.6万新加坡元,九个月2022年为139.7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86万新加坡元[34]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普通股数目为6亿股,2021年相同[34] 重大关联方交易情况 - 重大关联方交易中,如BGC Malaysia服务收入三季度2022年为4000新加坡元、2021年为4000新加坡元,九个月2022年为1.2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1.1万新加坡元等[37] 关联方权益情况 - 周先生拥有BGC Malaysia 49.5%权益、BGC Outsourcing Malaysia 49%权益,CS Intelligence由周先生全资拥有[39] 公司资金及资产情况 - 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320万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05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分别约为2.7倍及2.4倍[56] - 2022年9月30日公司抵押定期存款约75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6万新加坡元[63] - 2022年9月30日公司并无重大资本承担、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以及有关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其他计划[61][64][65]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0] 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10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82] - 自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未授出购股,2022年9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82] 竞争业务及利益冲突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或权益,无利益冲突[74] 公司管理层架构情况 - 公司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效,将适时考虑区分[78] 董事证券交易守则情况 - 公司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无违规情况[79]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并书面订明职权范围[8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许峴瑋先生、林道基先生及王建源先生组成,王建源先生为主席[8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本季度报告[83] 公司人员构成情况 - 公司执行董事为周志坚先生、熊悅涵女士,周志坚先生为主席兼行政总裁[84]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韩文贤女士[8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许峴瑋先生、梁乾原先生、林道基先生、王建源先生[84] 公司相关机构情况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84]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总处为Conyers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85]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85]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85] 公司员工数量情况 - 2022年9月30日公司有62名全职雇员,2021年9月30日为65名[58]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15 22:2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27,008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7,258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56.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3,988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35,971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50.1%[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242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亏损24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349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823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63.9%[3]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67.9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07.4万新加坡元[1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42.6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 - 393.4万新加坡元[14]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9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7万新加坡元[14]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10.9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 - 429.7万新加坡元[15] - 2022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60.4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497万新加坡元[15] - 公司收益由2021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6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800万新加坡元或50%至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约5400万新加坡元[58] - 服务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约32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720万新加坡元或53.8%至2022年上半年约4920万新加坡元[59] - 其他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约15.5万新加坡元减少约7.1万新加坡元或45.8%至2022年上半年约8.4万新加坡元[61] - 行政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297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7%至2022年上半年约323万新加坡元[62]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上半年约25.1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9万新加坡元或31.5%至2022年上半年约33万新加坡元[64] - 2022年上半年溢利约为134.9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上半年约82.3万新加坡元增加约52.6万新加坡元或63.9%[66] 公司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821千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00千新加坡元[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31,754千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28,638千新加坡元[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3,644千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957千新加坡元[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8,753千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390千新加坡元[7]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053千新加坡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9]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储备为17,700千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337千新加坡元[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18,551,000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715,000新加坡元[4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经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中未开票应收款项为3,894,000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2,627,000新加坡元[42]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在2022年6月30日为64.6万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48.4万新加坡元,其中应收关联公司款项2022年约10.8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7万新加坡元[45]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在2022年6月30日为431.4万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为437万新加坡元[47]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260万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050万新加坡元[69]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分别约为2.3倍和2.4倍[69] 公司股权及股东相关数据 - 周志堅先生和熊悅涵女士分别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和配偶权益持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85] - 林道基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254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42%[85] - 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89] - 公司法定股份数目截至2022年6月30日为15亿股,对应1500万港元、263.2万新加坡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款股份数目为6亿股,对应600万港元、105.3万新加坡元[48]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二季度客户A收益为1503.7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348.7万新加坡元[27] - 2022年上半年客户A收益为2238.2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572.1万新加坡元[27] - 2022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为5351.8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3554.5万新加坡元[28] - 2022年上半年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为45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40万新加坡元[28] - 2022年上半年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为2万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6万新加坡元[28]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由2021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5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800万新加坡元至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约5350万新加坡元[58]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由2021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约40万新加坡元轻微增加约5万新加坡元至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约45万新加坡元[58] 公司其他收支及成本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40,00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8,000新加坡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84,00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55,000新加坡元[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总雇员成本26,241,00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6,751,000新加坡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雇员成本51,461,00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34,068,000新加坡元[3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开支63,00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72,000新加坡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330,00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51,000新加坡元[33] - 2021年上半年总员工成本约为3410万新加坡元,2022年上半年约为5150万新加坡元[72] 公司股息及股份相关情况 - 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1年6月30日:无)[3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42,00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亏损24,000新加坡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349,000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823,000新加坡元[3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00,000,000股(2021年:600,000,000股)[3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0.22新加坡分,2021年同期为0.14新加坡分[3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4] 公司重大关联方交易数据 - 重大关联方交易中,部分公司服务收入和开支在2022年和2021年有不同金额表现,如BGC Malaysia服务收入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为8000新加坡元,2021年为7000新加坡元[49]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数据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45.4万新加坡元,2021年为41.6万新加坡元[52] 公司全职雇员数据 - 2022年6月30日全职雇员有64名,2021年6月30日为63名[72] 公司抵押定期存款数据 - 2022年6月30日抵押定期存款约8万新加坡元,2021年6月30日为8万新加坡元[77] 公司股份发售及所得款项用途数据 - 公司于2017年7月17日以每股0.45港元价格发售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340万港元(约770万新加坡元)[9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计划用途金额2300万港元,实际动用1480万港元,未动用820万港元[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拓阔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计划用途金额500万港元,实际动用440万港元,未动用60万港元[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提升品牌知名度计划用途金额580万港元,实际动用580万港元,无未动用金额[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改善资讯科技系统计划用途金额550万港元,实际动用510万港元,未动用40万港元[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计划用途金额410万港元,实际动用410万港元,无未动用金额[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4340万港元,实际动用3420万港元,未动用920万港元[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148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拓展新加坡资讯及通讯科技和零售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约51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以支持业务运营[96] - 2022年6月30日剩余所得款项净额以计息存款形式存于新加坡及香港的银行[97] 公司购股计划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105] - 自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未授出购股,2022年6月30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105] 公司审核委员会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为主席[10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及中期报告[107] 公司董事证券交易相关情况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2022年上半年无不符合规定交易准则的情况[103] 公司管理层职务设置情况 - 公司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现由周志坚兼任,董事会将适时考虑区分职务[101]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周志坚先生[112] 公司人员变动情况 - 卢咏欣女士于2022年3月31日辞任执行董事[11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新加坡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从事人力资源外判和招聘服务[55]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12]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ayman Islands[112]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金钟夏慤道18号海富中心2座506室[112]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总处为Conyers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114]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是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1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114] - 公司网址为www.omnibridge.com.hk[114] - 公司股份代号为8462[114] 公司报告期末后事项情况 - 报告期末后集团无重大事项发生[53]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13 17:20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为26980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8713千新加坡元[8]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为2933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2424千新加坡元[8]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营运溢利为1378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034千新加坡元[8]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374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1026千新加坡元[8]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期间溢利为1107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847千新加坡元[8]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1129千新加坡元,2021年同期为847千新加坡元[10]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18新加坡分,2021年同期为0.14新加坡分[10] - 2022年Q1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107千新加坡元,2021年Q1为847千新加坡元[34] - 2022年Q1每股基本盈利为0.18新加坡分,2021年Q1为0.14新加坡分[34] - 公司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87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30万新加坡元或44.4%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2700万新加坡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溢利约为110.7万新加坡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约84.7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6万新加坡元或30.7%[51] 公司股本及储备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股本为1053千新加坡元,股份溢价为10715千新加坡元[1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其他储备为1650千新加坡元,汇兑储备为 - 181千新加坡元[1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保留盈利为5282千新加坡元,合计为18519千新加坡元[12] 主要客户收益变化 - 2022年Q1来自客户A、B、C的收益分别为7345千新加坡元、6415千新加坡元、2181千新加坡元,2021年Q1分别为2234千新加坡元、10千新加坡元、4611千新加坡元[22] 各业务线收益变化 - 2022年Q1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招聘服务、其他支援服务收益分别为26722千新加坡元、251千新加坡元、7千新加坡元,2021年Q1分别为18477千新加坡元、221千新加坡元、15千新加坡元[26] - 2022年Q1服务收入、利息收入、政府补助、租金宽减、汇兑收益分别为28千新加坡元、3千新加坡元、11千新加坡元、0千新加坡元、2千新加坡元,2021年Q1分别为18千新加坡元、3千新加坡元、45千新加坡元、1千新加坡元、60千新加坡元[27]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8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20万新加坡元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2670万新加坡元[44]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22.1万新加坡元小幅增加约3万新加坡元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25.1万新加坡元[44] 公司成本及开支变化 - 2022年Q1薪金及花红、退休计划、短期福利等服务成本为24047千新加坡元,2021年Q1为16289千新加坡元[28] - 2022年Q1董事薪酬为249千新加坡元,2021年Q1为215千新加坡元[28] - 2022年Q1其他员工成本为924千新加坡元,2021年Q1为813千新加坡元[28] - 2022年Q1厂房及设备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短期租赁开支分别为61千新加坡元、141千新加坡元、23千新加坡元,2021年Q1分别为73千新加坡元、157千新加坡元、10千新加坡元[28] - 2022年Q1新加坡即期税项支出为267千新加坡元,2021年Q1为179千新加坡元[31] - 服务成本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6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70万新加坡元或47.2%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2400万新加坡元[45] - 其他收入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2.7万新加坡元减少约8.3万新加坡元或65.4%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4.4万新加坡元[46] - 行政开支2021年第一季度约150万新加坡元,2022年第一季度约160万新加坡元,维持相对稳定[48] - 折旧开支2021年第一季度约23万新加坡元,2022年第一季度约20.2万新加坡元,维持相对稳定[49] - 所得税开支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7.9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8万新加坡元或49.2%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26.7万新加坡元[50]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第一季度宣派任何股息(2021年第一季度:无)[52] 集团债务及资产情况 - 2022年3月31日和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计息债务,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53] - 2022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450万新加坡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05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分别约为2.5倍及2.4倍[5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60000新加坡元,2021年3月31日为80000新加坡元[62] 集团员工情况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有63名全职雇员,2021年3月31日为60名;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总员工成本约为1730万新加坡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约为2520万新加坡元[56] 公司股权结构 - 2022年3月31日,周志坚先生和熊悦涵女士分别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和配偶权益持有288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8%;林道基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540000股股份,占0.42%[69] - 2022年3月31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88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8%[73] 集团重大事项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購或出售[65] - 2022年及2021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61] - 2022年及2021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63]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58]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将继续检讨及考虑于合适时候区分两者职务[76]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7] 公司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先生为主席[79]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资料及第一季度报告,认为符合规定[79] 公司董事情况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周志坚先生及熊悦涵女士,非执行董事为韩文贤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许岘玮先生等四人[79]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31 16:4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收益从约5170万新加坡元增至约8500万新加坡元,增幅约64.4%[12][17] - 公司2021年毛利从约590万新加坡元增至约74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50万新加坡元[12] - 公司2021年毛利率从约11.3%降至约8.7%[12] - 公司2021年溢利约150万新加坡元,2020年约为20万新加坡元[12] - 集团服务成本从2020年约45.8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1年约77.6百万新加坡元,增幅约69.4%[22] - 集团毛利从2020年约5.9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1年约7.4百万新加坡元,增幅约25.4%,毛利率从2020年约11.3%降至2021年约8.7%[23] - 其他收入从2020年约905,000新加坡元增至2021年约1,500,000新加坡元,增幅约65.7%[24] - 集团行政开支从2020年约0.6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1年约6.9百万新加坡元,增幅约9.5%[25] - 2021年溢利约为1.5百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约0.2百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3百万新加坡元,增幅约650%[28] - 2021年资本开支约40,000新加坡元,2020年为524,000新加坡元[29] - 2021年资产负债率为5.7%,2020年为9.5%[33] 各业务线收益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约5110万新加坡元增至约8420万新加坡元,上升约64.8%[17][18] - 公司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约60万新加坡元增至约7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17]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0年约0.6百万新加坡元增至2021年约0.7百万新加坡元,增幅约16.7%[20] - 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从2020年约14,000新加坡元增至2021年约32,000新加坡元,增幅约128.6%[21] 公司雇员相关数据变化 - 2021年集团全职雇员57名,2020年为59名,2020年总雇员成本约49.9百万新加坡元,2021年约为82.2百万新加坡元[3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雇佣2053名雇员,其中内部雇员57名,外判雇员1996名[75] - 2020年公司雇员总数为1714名,2021年为2053名,较2020年增加约19.8%[76] - 2021年女性雇员1126名,2020年为989名;2021年男性雇员2028名(含全兼职),2020年为1645名[78][79] - 2021年全职雇员2028名,兼职雇员25名;2020年全职雇员1645名,兼职雇员69名[79] - 2021年内部雇员总数从2020年初的59人减至年末的57人[87] - 2021年按内部雇员性别划分,男性雇员流失率为58.82%,女性雇员流失率为83.33%[88] - 2021年按内部雇员年龄划分,部分年龄段男性雇员流失率为86.67%、52.38%等[91] - 2021年新加坡外判雇员有36宗受伤或确诊COVID - 19案件,较2020年增加32宗(2020年为4宗)[95] - 2021年报告期共录得损失工作日数318天,较2020年多303天(2020年为15天)[95] - 2021年男性内部培训受训雇员百分比为30.95%,外部培训为21.43%;2020年分别为26.25%和26.09% [99] - 2021年女性内部培训受训雇员百分比为69.05%,外部培训为78.57%;2020年分别为73.75%和73.91% [99] - 2021年管理岗位内部培训受训雇员百分比为9.52%,外部培训为46.43%;2020年分别为17.50%和39.13% [99] - 2021年运营岗位内部培训受训雇员百分比为76.19%,外部培训为35.71%;2020年分别为72.50%和43.48% [99] - 2021年一般岗位内部培训受训雇员百分比为14.29%,外部培训为17.86%;2020年分别为10.00%和17.39% [99] - 2021年每名雇员内部培训平均时数为10.18,外部培训为11.95;2020年分别为4.12和5.31 [101] - 2021年男性内部培训受训时数为179.52,外部培训为145.93;2020年分别为63.79和81.65 [101] - 2021年女性内部培训受训时数为400.48,外部培训为535.07;2020年分别为179.21和231.35 [101] 公司环境相关数据变化 - 公司主要业务在正常办公室环境运作,仅消耗电力、淡水等,无有害污染物排放[56] - 公司不直接产生有害气体,但通过用电间接产生二氧化碳[57] - 公司以控制电力消耗为目标,采取关闭电源、鼓励使用自然风等措施[57] - 公司投资购买节能工具及设备,鼓励雇员使用电话会议和公共交通[57] - 2021年新加坡二氧化碳间接排放8.53吨,2020年为12.64吨,下降32.48%;总计二氧化碳排放10.45吨,较2020年的12.64吨下降17.31%;公司目标来年减少二氧化碳间接排放1%至2%[60] - 2021年新加坡经营耗電量20,913千瓦時,2020年为30,936千瓦時,下降32.40%;总计耗電量23,613千瓦時,较2020年的30,936千瓦時下降23.67%;公司目标来年电力消耗减少1%至2%[64] - 2021年新加坡无害废弃物(纸张)33,057张(0.02吨),2020年为100,701张(0.07吨),下降67.17%;公司目标来年用紙量減少1%至2%[65] - 2021年新加坡二氧化碳╱僱員密度为0.17千克,较2020年的0.22千克下降23.21%[60] - 2021年新加坡千瓦時╱僱員密度为410.06,较2020年的533.38下降23.12%[64] - 2021年香港二氧化碳间接排放1.92吨,香港二氧化碳╱僱員密度为0.32千克,香港经营耗電量2,700千瓦時,香港千瓦時╱僱員密度为450.00,2020年数据均不适用[60][64] - 公司2021年无有害及无害废气排放、废弃物处置、污水或净水排放的违规、罚款、争议或警告通知,目标来年污染事宜零投诉[61][69] - 公司认为全球暖化是可能影响运营的最关键气候问题,已实施政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当量排放[69] - 公司业务运营对环境及天然资源使用无重大影响,但致力减少及节省资源消耗履行环保责任[68] - 公司通过实施居家工作政策、搬办公室、鼓励雇员高效用电用纸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60][64][65] 公司业务及运营基本信息 - 报告期限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47] - 公司是新加坡政府机构及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最大运营商之一[47] - 公司业务包括在新加坡及香港经营的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招聘服务[47] - 公司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与利益相关者保持联络,如股东大会、内联网等[49][52] - 公司业务仅在新加坡及香港设有办事处,就业政策需遵守当地相关法律[71] - 公司采取外部招聘及内部晋升的混合政策,所有空缺机会平等[72] - 2021年和2020年公司履行对雇员的所有责任,无雇员及劳工相关争议、违规或诉讼[89] - 2021年外判业务销售回报率约7.2%,2020年约为5.9%[105] - 公司于新加坡注册其商标以及域名,仅使用原创软件并支付许可费,2020和2021年均无知识产权侵权报告[106] - 公司以综合数据库形式拥有大量个人及商业资料,2020和2021年均无隐私信息泄露报告[108][109] - 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2020和2021年均无贿赂或贪污案件报告[109] - 公司仅购买一般办公室文具及用品,未设立采购部门及全面采购政策[104] - 公司为人力资源供应商,仅提供服务,关键产品责任在于提供准确有用资料、使客户满意及保障隐私[104][105]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信息 - 董事会负责制定环境、社会及管治目标及指标等,授权管理团队执行[53] - 管理团队安排部门经理负责环境措施、雇佣发展等职责[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采纳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惟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除外[115] - 公司采纳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2021年无不符合规定交易准则及其操守守则的情况[116] - 董事会负责监管及监督集团业务事宜及整体表现管理,辖下设立多个董事委员会[117] - 公司认为董事会应包括适当比例的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119] - 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四名,占比过半,超GEM上市规则至少三分之一的规定[122][125] - 本年度董事会举行10次会议,预定每年四次,约每季一次,提前14日发通知,其他会议合理时间通知[130] - 周志坚、熊悦涵、卢咏欣、许峴瑋、王建源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10/10,韩文贤为6/10,梁乾原为9/10,黄友诚为6/6,林道基为1/1[133] - 公司目标维持董事会30%的女性代表,年报日期八名董事中有三名女性[135] - 各新委任董事获提供就任须知,本年度各董事接受A、B两类培训[129] - 公司就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诉讼作适当投保[12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董事等无对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或权益,无利益冲突[134] - 公司于本年度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并评估实施成效[135][136] - 集团自2019年1月1日起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有权酌情宣派及派付股息[137] - 除披露外,董事之间无财务、商业、家族或其他重要关系[125]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能确保集团领导一致,使决策更有效率,将适时检讨是否分开两职[140] - 董事会下设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均获充分资源履行职责,书面职权范围分别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41][142] - 董事会考虑宣派及派付股息时需考虑集团财务业绩、现金流等多方面因素,可建议及宣派多种股息,末期股息须由股东批准[143] - 审核委员会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先生为主席,已审阅集团2021年度相关业绩及报表[144][145]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成员许峴瑋先生、王建源先生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6/6,黄友诚先生为3/3,林道基先生为2/2[146] - 薪酬委员会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由三名成员组成,许峴瑋先生为主席,本年度举行两次会议,已批准2021年董事及高管薪酬组合[147]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成员许峴瑋先生、周志坚先生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2/2,黄友诚先生为1/1,林道基先生为0/0[149] - 提名委员会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由三名成员组成,周志坚先生为主席,本年度举行三次会议,就多项事宜向董事会提出推荐建议[150]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成员许峴瑋先生、周志坚先生出席次数/会议次数为3/3,黄友诚先生为2/2,林道基先生为0/0[151]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除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外,本年度一直遵守守则条文[140] - 各执行董事服务协议初步任期为2017年6月21日起至上市日期及自上市日期起一或三年,韩文贤女士任期由2020年11月16日起计为期一年,许峴瑋先生初步任期为自上市日期起计三年,梁乾原先生、王建源先生及林道基先生任期分别自2020年11月16日、2020年12月15日及2021年8月13日起计一年,均可连续自动续期一年[155]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三分之一董事将轮席退任,各董事须最少每三年于股东周年大会退任一次[156] - 高级管理层(董事除外)薪酬零至100万的有2人[158] - 本年度已付/应付国卫核数服务(年度审核服务)费用为130千新加坡元,非核数服务费用为0,总计130千新加坡元[159] - 公司已委任卢咏欣女士为公司秘书,自2016年9月19日起生效[165] - 提名政策为提名委员会提供关键筛选标准及原则以物色并评估董事候选人[152] - 董事会负责制定及检讨公司的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项职能[157] - 董事负责编制集团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60] - 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持及检讨集团的内部监控系统[163] - 有意提呈建议或动议的股东可按程序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8] - 持有公司附有表决权的实缴股本不少于10%的股东有权书面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69] - 公司需在收到要求书后2个月内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若董事会未能在21日内召开,要求人可自行召开,公司需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1-12 16:3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58,001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35,192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为5,575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312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营运溢利为1,218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746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166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727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间溢利为860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602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810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591千新加坡元[5] - 2021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14新加坡分,2020年为0.10新加坡分[5] - 2021年9月30日公司保留盈利为3,547千新加坡元,2020年9月30日为3,057千新加坡元[7] - 公司收益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352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280万新加坡元或64.8%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5800万新加坡元[45] - 服务成本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309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150万新加坡元或69.6%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5240万新加坡元[46] - 其他收入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71.8万新加坡元减少约46.9万新加坡元或65.3%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24.9万新加坡元[48] - 行政开支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4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30万新加坡元或7.0%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460万新加坡元[49] - 所得税开支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12.5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8.1万新加坡元或144.8%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30.6万新加坡元[51] - 期间溢利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30万新加坡元或50.0%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90万新加坡元[52] - 2021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360万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约193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分别约为2.1倍及2.0倍[55]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有65名全职雇员(2020年9月30日:59名),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总员工成本分别约为3390万及5550万新加坡元[57] - 2021年9月30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60,000新加坡元,2020年为80,000新加坡元[62] 公司股本及股东权益情况 - 2021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1,053千新加坡元,股份溢价为10,715千新加坡元[7] - 2021年9月30日,董事周先生和熊女士分别因受控制法团权益和配偶权益,持有288,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8.00%[68] - 2021年9月30日,实体Omnipartners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88,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8.00%[74]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中文名称自2021年3月1日起由「橋英控股有限公司」改为「中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 各业务线收益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为57390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34699千新加坡元[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为579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83千新加坡元[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为32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0千新加坡元[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服务收入为65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2千新加坡元[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利息收入为9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52千新加坡元[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政府补助为79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517千新加坡元[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就COVID - 19相关补助确认雇佣补贴计划政府补助约45000新加坡元[2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客户A收益为4862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不适用;九个月收益为10583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不适用[2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客户B收益为3096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2427千新加坡元;九个月收益为11010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6016千新加坡元[2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BGC Malaysia服务收入为11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9千新加坡元;BGC Outsourcing Malaysia服务收入为11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9千新加坡元;CS Intelligence服务收入为34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24千新加坡元[35]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347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270万新加坡元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5740万新加坡元[45]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约60万新加坡元[45] 客户收益占比情况 - 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九个月,分别有一名及两名客户产生的收益占公司收益总额10%以上[20] 成本及开支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总雇员成本为21,432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3,919千新加坡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总雇员成本为55,498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33,864千新加坡元[2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开支为55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54千新加坡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开支为306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25千新加坡元[3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BGC Outsourcing Malaysia服务支援开支为233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76千新加坡元[3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213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246千新加坡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629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720千新加坡元[38]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每股盈利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36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75千新加坡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860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602千新加坡元[3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01新加坡分,2020年同期为0.03新加坡分;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14新加坡分,2020年同期为0.10新加坡分[33] 股息宣派情况 - 董事会未就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及三个月宣派任何股息[32] 重大事项情况 - 报告期末后,集团无发生任何重大事项[39] - 2021年和2020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61] - 2021年和2020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6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65] - 报告期末后,集团无重大事项发生[66] 证券交易及购股计划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不知悉董事证券交易有不符合规定情况[82]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84] - 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根据购股计划发行的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84] - 自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未授出购股,2021年9月30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84]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为主席[86]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财务报表及报告符合规定[86] 人员变动及公司基本信息 - 2021年8月13日梁乾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5月17日黄友诚退任[90] - 公司秘书为卢咏欣,合规主任、授权代表为周志坚[90] - 独立核数师为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90] - 公司股份代号为8462[91]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91] 税务政策情况 - 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为17%,部分税务宽免计划为首10,000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75%免税,之后190,000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50%免税[30] 董事权益情况 - 2021年9月30日,董事或公司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股本衍生工具权益[71]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8-13 16:5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最终控股公司Omnipartners由周志坚先生及熊悦涵女士分别拥有80%及20%[15] - 公司中文名称自2021年3月1日起由「桥英控股有限公司」改为「中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文股份简称自2021年3月31日起由「桥英控股」改为「中安控股集团」[16] - 公司执行董事会成员包括周志坚先生、熊悦涵女士、卢咏欣女士[114]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周志坚先生[11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许岘玮先生、梁乾原先生、王建源先生、黄友诚先生(2021年5月17日退任)[114] - 公司秘书为卢咏欣女士,其为执业会计师[114] - 公司合规主任和授权代表包括周志坚先生[114]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1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ayman Islands[114]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上环永乐街139号永兴商业大厦26楼A室[114]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15]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1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17,258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1,081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收益为35,971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20,856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1,501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204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毛利为3,925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2,876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营运溢利为75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54千新加坡元;六个月营运溢利为1,109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514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8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8千新加坡元;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1,074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98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间亏损24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溢利46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溢利823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溢利427千新加坡元[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594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为1,952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27,915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为30,082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2,105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为15,214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6,672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为15,864千新加坡元[7][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每股盈利0.14新加坡分,2020年同期为0.07新加坡分;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每股亏损0.01新加坡分,2020年同期盈利0.01新加坡分[5] - 2021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07.4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9.8万新加坡元[12]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93.4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429.5万新加坡元[12]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7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8.4万新加坡元[12]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3.6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9.1万新加坡元[12]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429.7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增加净额为372万新加坡元[13] - 2021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28.3万新加坡元,2020年初为1271.4万新加坡元[13] - 2021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97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641.8万新加坡元[13] - 2021年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收益17,068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收益35,545千新加坡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965千新加坡元和20,477千新加坡元[28] - 2021年其他收入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为28千新加坡元,六个月为155千新加坡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57千新加坡元和574千新加坡元[30] - 2021年总雇员成本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为16,751千新加坡元,六个月为34,068千新加坡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851千新加坡元和19,945千新加坡元[32] - 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税率为17%,2021年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开支72千新加坡元,六个月为251千新加坡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千新加坡元和71千新加坡元[34] - 2021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为 - 24千新加坡元,六个月为823千新加坡元;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46千新加坡元和427千新加坡元[37]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00,000千股(2020年相同)[37] - 2021年每股基本(亏损)/盈利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为 - 0.01新加坡分,六个月为0.14新加坡分;2020年对应数据分别为0.01新加坡分和0.07新加坡分[37] - 2021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2,389千新加坡元,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为12,252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分别为10,439千新加坡元、10,302千新加坡元[41] - 2021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886千新加坡元,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为693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分别为690千新加坡元、497千新加坡元[45] - 2021年6月30日应收关连公司款项(经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约140,000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为90,000新加坡元[46] - 2021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计5,692千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为9,190千新加坡元[48] - 2021年6月30日集团代表客户收取COVID - 19相关补助约4,121,000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为8,002,000新加坡元[48] - 公司法定股份数目截至2021年6月30日为1,500,000,000股,对应15,000千港元、2,632千新加坡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款股份数目为600,000,000股,对应6,000千港元、1,053千新加坡元[4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与关连公司CS Intelligence服务收入为29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15千新加坡元[5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及花红为404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460千新加坡元[53] - 公司收益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09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510万新加坡元或72.2%,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600万新加坡元[59]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0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500万新加坡元,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550万新加坡元[59] - 服务成本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80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400万新加坡元或77.8%,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200万新加坡元[60] - 其他收入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57.4万新加坡元减少约41.9万新加坡元或73.0%,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15.5万新加坡元[62] - 行政开支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90万新加坡元增加0.1百万新加坡元或3.4%,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00万新加坡元[63] - 所得税开支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7.1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8万新加坡元或253.5%,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5.1万新加坡元[65] - 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约为8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4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40万新加坡元或100.0%[67] - 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500万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193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分别为2.3倍及2.0倍[70] - 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员工成本约为2000万新加坡元,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为3410万新加坡元[73] 客户相关数据 - 截至2020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分别有两名及一名客户产生的收益占集团总收益10%以上[2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A收益为5,721千新加坡元,客户B收益为7,914千新加坡元[26] 政府补助及资产购置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雇佣补贴计划政府补助约44,000新加坡元[3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购入厂房及设备项目总成本约33,000新加坡元,2020年6月30日为115,000新加坡元[4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新增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约59,000新加坡元,2020年6月30日无此项目[40] 股息及股份发售款项 - 董事会未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任何股息(2020年6月30日:无)[36] - 公司2017年7月17日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340万港元(约770万新加坡元)[9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3010万港元,未动用1330万港元[96] - 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等业务的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预计在2021年12月31日或之前悉數動用[9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约119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拓展新加坡资讯及通讯科技、零售及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9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约39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以支持业务营运[98] - 上市日期(2017年7月17日)至2021年6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未按招股章程拟定用途全数动用[99] 股权结构 - 2021年6月30日,周先生和熊女士分别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和配偶权益持有288,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8.00%[85] - 2021年6月30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88,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8.00%[90] 公司治理及合规 - 公司目前由周先生兼任主席与行政总裁两职,董事会将适时考虑区分该两职务[103] - 黄友诚先生于2021年5月17日退任后,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人数低于最低要求,公司将在三个月内填补空缺[10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不知悉有董事不符合证券交易规定交易准则的情况[10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7]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截至2021年6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权[108]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2021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及中期报告[110] - 于中期报告日期,公司执行、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周志坚等、韩文贤及许岘玮等[110] 重大事项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投资[7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80,000新加坡元,与2020年6月30日相同[78] - 2021年及2020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82] - 2021年6月30日后,集团无重大事项[83] 员工情况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有63名全职雇员(2020年6月30日:57名)[73]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1 Q1 - 季度财报
2021-05-13 16:58
公司名称及简称变更 - 公司中文双重外文名由“桥英控股有限公司”改为“中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2021年3月1日起生效[11] - 公司中文股份简称由“桥英控股”改为“中安控股集团”,自2021年3月31日起生效[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为18,713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9,775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91.44%[4]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为2,424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1,672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44.98%[4]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营运溢利为1,034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60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124.78%[4]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026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50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128%[4]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期间溢利为847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381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122.31%[4]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847千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346千新加坡元,同比增长约144.8%[6]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14新加坡分,2020年同期为0.06新加坡分,同比增长约133.33%[6]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收益约187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98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90万新加坡元或90.8%[44]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服务成本约163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81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820万新加坡元或101.2%[45]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其他收入约12.7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31.7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9万新加坡元或59.9%[47] - 截至2020年和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行政开支均约为150万新加坡元[48] - 截至2020年和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折旧开支分别约为29.2万和23万新加坡元;厂房及设备折旧开支增加2.4万新加坡元或49.0%,使用权资产折旧开支减少8.6万新加坡元[49] - 所得税开支由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约6.9万新加坡元增加11万新加坡元或159.4%至2021年同期的约17.9万新加坡元[5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溢利约为84.7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46.6万新加坡元或122.3%[52] - 2021年3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400万新加坡元(2020年12月31日:约193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分别约为2.4倍及2.0倍[55] - 截至2020年和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总员工成本分别约为910万和1730万新加坡元[58]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84.7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38.1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0.14新加坡分,2020年同期为0.06新加坡分[30][32] 股本及股东权益相关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股本为1,053千新加坡元,股份溢价为10,715千新加坡元,保留盈利为3,534千新加坡元[8]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周先生和熊女士分别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和配偶权益持有2.88亿股股份,各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8.00%[71] - 截至2021年3月31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288,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其全部已发行股本分别由周志坚先生及熊悦涵女士拥有80%及20%[7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一季度客户A收益4611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1443千新加坡元;客户B收益2234千新加坡元,2020年不适用[19] - 2021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18477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9512千新加坡元;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221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262千新加坡元;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15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1千新加坡元[22] - 2021年第一季度服务收入18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15千新加坡元;利息收入3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24千新加坡元;政府补助45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0;COVID - 19相关租金宽减1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0;汇兑收益60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278千新加坡元[23]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约1850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95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900万新加坡元;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约22.1万新加坡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26.2万新加坡元小幅减少约4.1万新加坡元[44] - 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劳工成本及其他相关成本分别约为880万新加坡元及1710万新加坡元,政府补助总额分别约为70万新加坡元及80万新加坡元[45] 成本费用相关数据变化 - 2021年第一季度薪金及花红服务成本13536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6545千新加坡元;定额供款退休计划1897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969千新加坡元;短期福利856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589千新加坡元[24] - 2021年第一季度董事酬金215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234千新加坡元;其他雇员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薪金及花红689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642千新加坡元;定额供款退休计划76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73千新加坡元;短期福利48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42千新加坡元[24] - 2021年第一季度厂房及设备折旧73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49千新加坡元;使用权资产折旧157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243千新加坡元;短期租赁相关开支10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18千新加坡元[24] - 2021年第一季度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及花红为20.9万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22.7万新加坡元;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为6000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7000新加坡元[37]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税率计算,报告期内未在香港产生应课税溢利,未作香港利得税拨备[25][26] - 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为17%,2021年第一季度即期税项 - 新加坡期间支出179千新加坡元,2020年为69千新加坡元[26] - 新加坡部分税务宽免计划为首10000新加坡元的正常应课税收入有75%免税,之后190000新加坡元的正常应课税收入另有50%免税[28] - 2020评税年度企业所得税退税率为25%,上限达每年15000新加坡元,2021评税年度无企业所得税退税建议[28] 股息相关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不建议派付股息,2020年同期也无股息派发[29] 关联方交易相关 - 2021年第一季度与关联方Agensi Pekerjaan的转介费开支为6000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5000新加坡元;与BGC Malaysia的服务收入为4000新加坡元,2020年同期为4000新加坡元等[33] 公司业务合作及架构相关 - 公司与中安控股集团(深圳)有限公司订立潜在业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香港成立全资附属公司中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有效,将适时考虑分开职务,除偏离企业管治守则A.2.1条外,公司遵守守则[81] - 公司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无违规情况[83]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4]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10%,截至2021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权[8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公司或相联法团的股本衍生工具相关股份权益[73] - 截至2021年3月31日,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无公司或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须披露权益或淡仓[73]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董事、控股股东或其联系人无对集团业务构成竞争业务或权益,无利益冲突[78]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先生为主席[86][88] - 集团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未审计,审核委员会认为报表及报告合规且披露充分[8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周志坚先生[90]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90]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Cayman Islands[90]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金钟夏愨道18号海富中心2座5楼506室[90]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92]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92] - 公司网址为www.omnibridge.com.hk[92] - 公司股份代号为8462[92] 报告相关信息 - 报告为2021第一季度报告[91][93] - 公司名称为中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1][93] 抵押定期存款情况 - 2021年3月31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8万新加坡元(2020年3月31日:8万新加坡元)[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