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控股集团(08462)

搜索文档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2:4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50,723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61,528千新加坡元[5] - 2024年毛利为4,135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5,047千新加坡元[5] - 2024年营运溢利为4,017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251千新加坡元[5]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982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229千新加坡元[5] - 2024年年度溢利为3,284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843千新加坡元[5]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55新加坡仙,2023年为0.31新加坡仙[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729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1,060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0,656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7,267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7,554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7,494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23,506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0,219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除税前溢利3982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229千新加坡元[19] - 2024年所得税开支698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386千新加坡元[19]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328.4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184.3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计算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亿股[21]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641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859万新加坡元[22] - 2024年合约资产为404.5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218.3万新加坡元[22] - 2024年应付商品及服务税(净值)为99.4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107.7万新加坡元;合约负债2024年为3.3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1.1万新加坡元[26] - 公司整体收益从2023年约615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507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080万新加坡元或17.6%[36] - 服务成本从2023年约565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466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990万新加坡元或约17.5%[40]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约34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57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30万新加坡元或67.6%[42] - 员工成本、行政及其他开支从2023年约56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50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60万新加坡元或10.7%[43] - 折旧开支从2023年约7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0万新加坡元或42.9%[44] - 2024年溢利约为33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约18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50万新加坡元或约83.3%[45] - 2024年资产总值增至约3140万新加坡元,权益总额增至约2350万新加坡元[46] - 2024年集团录得未变现汇兑收益约3000新加坡元,2023年为18000新加坡元[5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49788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60851千新加坡元;2024年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812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587千新加坡元[14] - 2024年与BGC Malaysia的转介费开支为2.5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0.5万新加坡元;BGC Outsourcing Malaysia的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入2024年为12.1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0[30]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3年约609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4年约498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110万新加坡元或18.2%[37]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3年约6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8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0万新加坡元或约33.3%[38] - 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从2023年约9万新加坡元增至2024年约12.3万新加坡元,增加约3.3万新加坡元或约36.7%[39] 税务相关情况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税率计算,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按17%计算[18] - 新加坡部分税务宽免计划:首10000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有75%免税,之后190000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另有50%免税[19] - 企业所得税退税为应缴税款的50%,上限为40000新加坡元,扣除企业所得税退税现金补助2000新加坡元[20] - 报告期末,集团在新加坡及香港产生可用作抵销未来溢利的未动用税项亏损约为6349000新加坡元(2023年:5546000新加坡元)[20] 人员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38名,较2023年的45名减少[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雇员成本约为5070万新加坡元,2023年约为6080万新加坡元,同比降低约16.6%[52] - 2024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147.8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113.6万新加坡元[31] 股份及股东相关情况 - 公司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15亿股,金额为1500万港元或263.2万新加坡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6亿股,金额为600万港元或105.3万新加坡元[32] - 2017年7月17日股份发售,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4340万港元(约770万新加坡元)[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4340万港元,实际动用3260万港元,未动用1080万港元[62] - 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计划用途2300万港元,已动用1380万港元,未动用92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毕[62] - 拓阔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计划用途500万港元,已动用440万港元,未动用60万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毕[62] - 提升品牌知名度计划用途58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138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拓展新加坡资讯及通讯科技、零售及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约45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及添置计算机硬件[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周志坚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89,73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8.29%[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熊悦涵女士持有公司股份289,73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8.29%[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288,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8.00%[68] 购股计划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10%[70] - 自采纳购股计划以来未授出购股,2024年12月31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71] 竞争与合规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控股股东或其联系人无对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或权益[72] - 公司将在年报披露独立非执行董事对控股股东遵守不竞争契据的检讨决定[72]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控股股东遵守不竞争契据下的不竞争承诺[73]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2024年无违规情况[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76]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将适时检讨是否分开两职[74]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并书面订明职权范围[7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为主席[78] - 符祥智于2024年5月1日辞任,戴兴成于5月24日获委任填补空缺[78] - 林道基于2024年9月20日辞任,潘瑞河于同日获委任填补空缺[7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4年内部审核功能委聘及集团业绩[78] 其他情况 - 2024年和2023年各有一名客户单独贡献集团总收益超10%[12] - 2024年其他收入总计5698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3437千新加坡元,其中2024年运营支持收入96千新加坡元,利息收入133千新加坡元,股息收入128千新加坡元,杂项收入22千新加坡元,政府补助5319千新加坡元[16] - 2024年员工成本总额50709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60777千新加坡元[17]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2024年及2023年的末期股息[33] - 自2024年12月31日至公告日期,无重大事件发生[34] - 周先生拥有BGC Malaysia 17.5%(2023年:49.1%)权益,拥有BGC Outsourcing Malaysia 17.5%(2023年:49%)权益,全资拥有CS Intelligence[3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75万新加坡元,与2023年持平[54]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2023年亦无派付[59] - 公司2024年年报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可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79] - 公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刊登最少七天,也将在公司网站刊登[80]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03 17:26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25,699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31,546千新加坡元[4] - 2024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25144千新加坡元,招聘服务498千新加坡元,其他支援服务57千新加坡元,2023年对应收益分别为31289千新加坡元、216千新加坡元、41千新加坡元[2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中利息收入54千新加坡元、杂项收入66千新加坡元、政府补助2618千新加坡元,2023年对应为29千新加坡元、62千新加坡元、2490千新加坡元[2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257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80万新加坡元或18.4%[43]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约251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610万新加坡元;招聘服务收益约49.8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28.2万新加坡元[43] - 其他收入约27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45] 毛利与溢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110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2,555千新加坡元[4] - 2024年上半年期間溢利为1,654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849千新加坡元[3][4][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020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2127千新加坡元[10]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经扣除各项成本后为25675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30937千新加坡元[24] - 2024年上半年溢利约16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0万新加坡元或11.1%[49] 盈利相关指标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8新加坡分,2023年同期为0.31新加坡分[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0.28新加坡分,基于溢利约1654000新加坡元及600000000股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2023年对应为0.31新加坡分、1849000新加坡元[28] 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厂房及设备为69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95千新加坡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6,392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90千新加坡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6,293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94千新加坡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1,867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219千新加坡元[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减预期信用损失拨备)为639.2万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9万新加坡元[31] - 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预期信用损失拨备)为38.7万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6万新加坡元[34] - 2024年6月30日其他金融资产(有报价债务投资基金)为241.4万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6.2万新加坡元[35]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52.8万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0.4万新加坡元[36] - 公司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5亿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6亿股,对应金额分别为263.2万新加坡元(法定)和105.3万新加坡元(已发行及缴足)[37] - 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3.5%,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4.9%[51]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860万新加坡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约1580万新加坡元[52] - 2024年6月30日持有固定收益基金单位账面价值约240万新加坡元,低于2023年12月31日的250万新加坡元[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固定收益基金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约48,000新加坡元[58] - 公司持有PIMCO、AB、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三家公司的固定收益基金单位,投资成本共2,600,000新加坡元,公平值共2,414,000新加坡元[6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抵押定期存款约750,000新加坡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6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950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366千新加坡元[1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所用)现金净额为111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917千新加坡元[1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66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312千新加坡元[11]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795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37千新加坡元[11] - 2024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059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3222千新加坡元[11]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862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3346千新加坡元[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7年7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GEM首次上市[12]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12]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84] - 公司香港总办事处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金钟夏慤道18号海富中心2座506室[84]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总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位于香港夏慤道16号远东金融中心17楼[8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84] - 公司网址为www.omnibridge.com.hk,股份代号为8462[84] 会计准则应用 - 2024年1月1日起应用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6] -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之年度期间生效,第10号及28号(修订本)生效日期待定,公司评估应用预计无重大影响[17] 客户收益贡献 - 2024年上半年来自三名客户的收益各自占集团总收益10%以上,2023年为一名客户[19] - 2024年上半年客户B、C、D贡献收益分别为4149千新加坡元、2610千新加坡元、2542千新加坡元,2023年客户A贡献收益8056千新加坡元[19] 成本与开支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366千新加坡元,2023年为278千新加坡元,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17%[25] - 2024年与BGC Malaysia的转介费开支为2.5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1.1万新加坡元[38] - 2024年BGC Outsourcing Malaysia的服务支援开支为18.3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20.1万新加坡元[38] - 2024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29.8万新加坡元,2023年为27.4万新加坡元[40] - 2024年上半年服务成本约236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540万新加坡元或18.6%[44] - 2024年上半年总员工成本约2570万新加坡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约3090万新加坡元[54]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26] 资产购置与处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购入任何厂房及设备或使用权资产项目[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其他重大收购或出售公司的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64] 关联交易与或然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已披露者外,并无其他重大持续关连交易[66] - 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62] 股权持有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周志坚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89,73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8.29%[67] - 2024年6月30日,熊悦涵女士持有公司股份289,735,000股,占已发行股本48.29%[67] - 2024年6月30日,林道基先生持有公司股份3,6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0.60%[67] - 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分别由周志坚先生及熊悦涵女士拥有80%及20%[71] 上市发售情况 - 2017年7月17日公司以每股0.45港元价格发售1500万股公开发售股份及1.35亿股配售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4340万港元(约770万新加坡元)[73] 款项使用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于拓展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的款项为1380万港元,未动用920万港元,预计2024年12月31日或之前用完[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于拓展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的款项为440万港元,未动用60万港元,预计2024年12月31日或之前用完[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款项为58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的款项为450万港元,未动用100万港元,预计2024年12月31日或之前用完[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的款项为41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75] 购股计划情况 - 2017年6月21日公司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截至2024年6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权[80]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发现董事有不符合证券交易规定交易准则的情况[78] 董事酬金情况 - 自2023年7月1日起,王建源先生年度酬金为200,000港元,林道基先生为180,000港元[8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目前由戴兴成先生、林道基先生及王建源先生组成,王建源先生为主席[82] - 符祥智先生于2024年5月1日辞任审核委员会成员,戴兴成先生于2024年5月24日获委任[8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中期报告[82] 人员规模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全职雇员45名,少于2023年6月30日的50名[54] 公司业务收入变动 - 2024年BGC Outsourcing Malaysia的外判收入为9万新加坡元,2023年无此项收入[38] - 2023年CS Intelligence的外判收入为29万新加坡元,2024年无此项收入[38] 公司未来计划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有关重大投资或股本资产的其他计划[63]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2 20:14
财务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25,699千新加坡元,较2023年同期的31,546千新加坡元有所下降[2]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110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2,555千新加坡元[2] - 2024年上半年营运溢利为2,038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2,136千新加坡元[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020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2,127千新加坡元[2] - 2024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1,654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849千新加坡元[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28新加坡分,2023年同期为0.31新加坡分[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020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2127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950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366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所用)现金净额为111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 -917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266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 -312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795千新加坡元,2023年同期为137千新加坡元[6] - 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有三名和一名客户收益占集团总收益10%以上,客户A在2023年收益8056千新加坡元,客户B、C、D在2024年收益分别为4149千、2610千、2542千新加坡元[14] - 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分别为25144千和31289千新加坡元,招聘服务收益分别为498千和216千新加坡元,其他支援服务收益分别为57千和41千新加坡元[16] - 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分别为2738千和2581千新加坡元,其中利息收入分别为54千和29千新加坡元,杂项收入分别为66千和62千新加坡元,政府补助分别为2618千和2490千新加坡元[17] - 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分别为25675千和30937千新加坡元[18] - 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为366千和278千新加坡元,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按17%计算[20] - 2024年和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分别为1654千和1849千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0.28新加坡分和0.31新加坡分[22] - 公司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31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80万新加坡元或18.4%至2024年上半年约2570万新加坡元[38]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31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61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上半年约2510万新加坡元,招聘服务收益从约21.6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8.2万新加坡元至约49.8万新加坡元[38] - 服务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约290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40万新加坡元或18.6%至2024年上半年约2360万新加坡元[39] - 其他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约2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至2024年上半年约270万新加坡元[40] - 员工成本、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约26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0万新加坡元或3.8%至2024年上半年约250万新加坡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约160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万新加坡元或11.1%[44] - 所得税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3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或33.3%至2024年的40万新加坡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员工成本约2570万新加坡元,低于去年同期的约3090万新加坡元[49]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01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60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7,805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267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6,293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7,494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1,867千新加坡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219千新加坡元[4]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6474千和8663千新加坡元,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分别为6392千和8590千新加坡元[25] - 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分别为387千和406千新加坡元[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强制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金融资产为241.4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6.2万新加坡元有所下降[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商品及服务税(净额)、合约负债和其他应计开支总计152.8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0.4万新加坡元减少[3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3.5%,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有所下降[46]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860万新加坡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约1580万新加坡元[4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固定收益基金单位账面价值约24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0万新加坡元减少[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固定收益基金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约4.8万新加坡元[5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75万新加坡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5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6年8月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7年7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GEM首次上市[7]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人力资源招聘服务[7] - 集团主要业务位于新加坡,无经营及地区分部资料呈列[13] 财务准则影响 - 2024年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2] - 集团仍在评估2025年1月1日或之后生效准则的影响,预期首次应用时无重大影响[12]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无)[21] 资产购置情况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购入任何厂房及设备或使用权资产项目[24] 关联方交易 - 2024年上半年与关联方交易中,BGC Malaysia转介费开支为2.5万新加坡元,BGC Outsourcing Malaysia外判收入为9万新加坡元、服务支援开支为18.3万新加坡元[32] 管理人员薪酬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29.8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7.4万新加坡元增加[35] - 经薪酬委员会及董事会批准,王建源先生和林道基先生年度酬金自2023年7月1日起分别调整为20万港元和18万港元[74] 股权结构 - 周志坚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8973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48.29%[6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周志坚先生通过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持有2.88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48%,其个人于上半年购买173.5万股股份[62][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林道基先生持股量增加至360万股,上半年个人购买106万股股份[62]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于2017年7月17日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4340万港元(约770万新加坡元)[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约1380万港元用于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64][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约450万港元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及添置计算机硬件[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1080万港元,预计2024年12月31日或之前悉数动用[64][65] - 公司将继续拓阔资讯科技团队,延迟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进军新加坡业务流程外判行业[68] - 公司现正评估是否进一步投资升级资讯科技系统,必要时或分配更多资源[68] - 2024年6月30日剩余所得款项净额以计息存款形式存于新加坡及香港银行[68] 竞争与利益冲突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董事、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或利益冲突[66] 公司治理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能确保集团领导一致、策略规划有效,将适时考虑区分两者职务[69]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外,一直遵守守则条文[70] - 公司采纳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发现不符合规定交易准则的情况[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2] - 公司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自采纳以来未授出购股,2024年6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73]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目前由戴兴成先生、林道基先生及王建源先生组成,王建源先生为主席[75] - 符祥智先生2024年5月1日辞任,戴兴成先生2024年5月2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75]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中期业绩公布按适用准则和法规编制并充分披露[75] 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 - 中期业绩公布日期,执行董事为周志坚先生及熊悦涵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戴兴成先生、林道基先生及王建源先生[75]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45名,较2023年同期的50名减少[49]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2 18:35
财务业绩 - 公司2023年收益约为615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的约949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5.2%[9][14] - 公司2023年毛利约为50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减少约300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约8.4%降至约8.1%[9] - 公司2023年溢利约为180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为9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2023年确认收到政府补助[9]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2023年收益约为609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的约937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5%[15]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2023年收益约为6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的约1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0%[16] - 收益减少主要归因于公营部门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和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减少[9] - 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从2022年约4.7万新加坡元增至2023年约9万新加坡元,增幅约91.5%[17] - 集团服务成本从2022年约868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3年约5650万新加坡元,降幅约34.9%[18] - 集团毛利从2022年约80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3年约500万新加坡元,2023年毛利率为8.1%[20] - 其他收入从2022年约2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3年约340万新加坡元,增幅约1600%[21] - 员工成本、行政及其他开支从2022年约610万新加坡元减至2023年约560万新加坡元,降幅约8.2%[22] - 2023年溢利约18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增加约0.9百万新加坡元,增幅约100%[24] - 2023年底集团资产总值约2830万新加坡元,权益总额约202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约为3.6[25] - 2023年资本开支约10.2万新加坡元,主要用于添置厂房及设备[26] - 2023年底集团持有固定收益基金单位账面价值约250万新加坡元[27] - 2023年底集团全职雇员45名,2023年总雇员成本约6080万新加坡元[3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75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73.1万新加坡元[37] - 因港元兑新加坡元升值,集团录得未变现汇兑收益约1.8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3.3万新加坡元[40]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亦为零[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44] 业务策略 - 公司将检讨业务策略,扩充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类型,投资人才储备、内部业务流程及技术[12] 集团目标与范围 - 报告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报告范围涵盖集团在新加坡及香港的人力资源服务[47] - 集团旨在巩固新加坡人力资源行业地位,发展香港市场人力资源业务[48]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集团重视利益相关者意见,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保持联络[49][51] - 集团及其利益相关者识别出环境、社会及管治的重大范畴及层面[51] - 董事会负责制定环境、社会及管治目标和政策,授权管理团队执行[51] - 管理团队安排部门经理执行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搜集数据并分析绩效[52] - 2023年公司新加坡及香港办公室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目标来年进一步减少1 - 2%,其中新加坡排放11.23吨,较2022年减少7.5%,香港排放2.60吨,较2022年减少32.6%,总计排放13.83吨,较2022年减少13.6%[57] - 2023年新加坡及香港办公室用电密度有变化,新加坡二氧化碳/雇员为0.26吨,较2022年增加8.3%,香港二氧化碳/雇员为1.30吨,较2022年增加35.4%[57] - 2023年公司总耗電量为30,764千瓦時,较2022年减少6.1%,目标来年电力消耗减少1 - 2%,其中新加坡用电26,934千瓦時,较2022年减少1.5%,香港用电3,830千瓦時,较2022年减少29.5%[62][63] - 2023年新加坡及香港每名雇员平均耗電量较2022年分别增加14.6%及41.1%[63] - 2023年公司新加坡办公室无害废纸数量为12,157张,较2022年减少77.49%,重量为8千克,较2022年减少77.14%,公司纸张消耗总量同比大幅减少约77%,目标来年用紙量减少1 - 2%[63][65] - 公司人力資源服務仅产生一般辦公室廢棄物,主要为廢紙及辦公室用具,少量有害廢棄物如打印機碳粉盒等,废旧电子设备捐赠慈善机构,剩余废弃物由合资格回收商定期回收处理[59] - 公司不产生任何有害水,仅消耗少量水满足雇员日常卫生需要,通过办公室集中供水及排水网络,水的来源及排放无问题[58] - 公司2023年未收到有害及无害废气排放、废弃物处置、污水或净水排放相关违规、罚款、争议或警告通知,有信心来年控制业务措施继续有效[59] - 公司2023年未收到政府环保部门、客户或商业伙伴有关违反环保条例、污染环境或导致环境问题的警告或投诉通知,目标来年实现污染事宜零投诉[66] - 公司认为全球暖化是可能影响运营的最关键气候问题,该问题影响环境和运营成本[66] - 2023年公司运营间接产生二氧化碳,已实施政策措施减少排放并实行减少纸张办公[67] 雇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雇佣1082名雇员,其中45名为内部雇员,1037名为外判雇员[73] - 2023年公司内部雇员人数从年初的54人减少至年末的45人[85] - 2023年按性别划分,内部雇员女性流失率为59.52%,男性为41.67%[86] - 2023年按年龄划分,内部雇员30岁以下流失率为50%,31至40岁为76%等[86] - 2023年按地区划分,内部雇员新加坡流失率为52%,香港为100%[89] - 公司采取外部招聘及内部晋升的混合政策招聘雇员,机会平等[71] - 公司根据市场水平、能力、资历及经验厘定雇员薪酬,高级管理层会酌情发放奖金[71] - 公司遵守新加坡和香港的雇佣法律,为雇员提供法定福利[70][71] - 2023年和2022年公司履行对雇员的所有责任,无雇员及劳工相关争议、违规或诉讼[90] - 2023年报告期内办公室无内部雇员受伤或意外事故,新加坡外判雇员有5宗轻微及中度伤害,另有1宗下班后死亡个案,共录得32宗个案,较2022年的38宗减少[94] - 过去五年工作中公司任何业务均未发生因工死亡事故[94] - 2023年男性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受训雇员百分比均为30.77%,女性均为69.23%;2022年男性分别为0.00%和31.25%,女性分别为100.00%和68.75%[97] - 2023年管理岗位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受训雇员百分比分别为69.23%和53.85%,运营岗位分别为15.38%和0.00%,一般岗位分别为15.39%和46.15%;2022年管理岗位分别为0.00%和25.00%,运营岗位分别为100.00%和50.00%,一般岗位分别为0.00%和25.00%[97] - 2023年每名雇员平均内部培训时数为95.23,外部培训时数为17.47;2022年分别为0.44和120.44[99] - 2023年男性内部培训时数为41.50,外部培训时数为113.00;女性内部培训时数为4244.00,外部培训时数为673.00;2022年男性外部培训时数为2248.00,女性内部培训时数为24.00,外部培训时数为4255.50[99] - 2023年管理岗位内部培训时数为4243.50,外部培训时数为699.00;运营岗位内部培训时数为21.00;一般岗位内部培训时数为21.00,外部培训时数为87.00;2022年管理岗位外部培训时数为6174.50,运营岗位内部培训时数为24.00,外部培训时数为252.00,一般岗位外部培训时数为77.00[99] - 未来数年公司将继续为内部员工提供内外部培训计划,正考虑向外判雇员重新引入量身定制的快速培训计划[99] - 公司严格遵守新加坡和香港相关劳工法律,将国家标准作为劳工保护与福利的最低标准,反对童工和强制劳工[99] - 2023年公司履行对雇员的责任,建立良好工作环境,无劳资纠纷或诉讼报告[100] 公司运营 - 公司财务及会计部门承担采购职责,当地采购办公用品,金额较小且无采购部门和全面采购政策[102] - 公司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外判和招聘服务,有详细流程和系统[103] - 公司在新加坡注册商标和域名,仅使用原创软件并支付许可费,2023年无知识产权侵权报告[105] - 公司有大量个人和商业资料,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保密,2023年无隐私信息泄露报告[107][108] - 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2023年无贿赂或贪污案件报告,制定举报政策[108] - 公司向数百名工人提供培训和招揽工作,鼓励员工参与慈善等活动[108][109] - 公司鼓励员工实践环保并参与环保活动[110] 企业管治 - 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偏离第C.2.1条[114] - 公司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2023年无违规情况[115] - 董事会负责监管公司业务,辖下设立多个委员会,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116] - 本年度董事会举行4次会议,预定每年举行四次,约每季一次[127] - 公司本年度大部分时间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相关规定[122] - 各董事本年度接受的培训类型为参加座谈会/会议/论坛和阅读相关资料[126] - 公司已就董事可能面对的法律诉讼作适当投保[124] - 本年度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和利益冲突[129] - 董事会采纳多元化政策,目标是维持30%的女性代表,年报日期时五名董事中有一名女性[130] - 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有权酌情宣派及派付股息[132] - 新委任董事获提供就任须知,公司鼓励董事参加培训并承担费用[126] - 董事会会议议程及文件提前送交董事,会议记录供董事查阅[127] - 有重大权益的董事就相关交易决议案放弃表决且不计入法定人数[127]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能确保集团领导一致,后续会考虑分开职务[133] - 董事会下设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获充分资源履行职责[134] - 审核委员会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3年有成员变动[13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本年度季度、半年度、年度业绩及综合财务报表和年报,认为符合规定且披露充分[137] - 薪酬委员会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2023年1月14日成员有变动,3月28日会议批准2022年董事薪酬并向董事会提薪酬政策建议[139] - 提名委员会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2023年1月14日成员有变动,3月28日会议对董事会架构等进行检讨并提建议[140] - 提名政策为提名委员会提供筛选标准和原则,考虑多种因素评估候选人[141] - 提名委员会物色候选人可咨询多种来源,会进行评估并向董事会提任命和薪酬方案建议[143] 薪酬与费用 - 本年度五名最高薪酬雇员中两名是董事,非董事最高薪酬雇员中薪酬在零至100万港元的有1人,100万至150万港元的有2人[152] - 本年度已付/应付独立核数师胡官陈的审核服务费用为120千新加坡元,非审核服务费用为11千新加坡元,总计132千新加坡元[154] 董事出席情况 - 周志坚出席董事会会议4/4、薪酬委员会会议1/1、提名委员会会议1/1、股东周年大会1/1[144] - 熊悦涵出席董事会会议1/4、股东周年大会1/1[144] - 韩文贤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0/2、股东周年大会0/1[144] - 梁乾原出席董事会会议0/2、股东周年大会0/1[144] - 符祥智出席董事会会议2/2、审核委员会会议2/2、股东周年大会1/1[144] - 王建源出席董事会会议4/4、审核委员会会议4/4、薪酬委员会会议1/1、提名委员会会议1/1、股东周年大会1/1[144] - 林道基出席董事会会议3/4、审核委员会会议3/4、薪酬委员会会议1/1、提名委员会会议1/1、股东周年大会1/1[144] 公司秘书与股东权益 - 自2022年4月1日起,公司委任刘仲纬为公司秘书[161] - 持有公司附有表决权的实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书面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165] - 股东可通过邮件或电邮向董事会提出疑问及顾虑[169] - 大会提呈表决的决议案须以投票方式表决,特殊情况可举手表决[170] - 公司已采纳股东通讯政策,通过财务报告等方式知会股东信息[171][172] - 本年度对公司大纲及细则作出修订,可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74] 董事履历 - 周志坚先生于2016年8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176] - 熊悦涵女士于2016年8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负责整体业务发展等[178] - 韩文贤女士于2020年11月16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3年6月27日退任[180] - 许岘玮先生于2017年6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1月14日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6:41
财务收益情况 - 2023年收益为6.1528亿新加坡元,较2022年的9.4864亿新加坡元有所下降[6] - 2023年客户合约收益为6.1528亿新加坡元,2022年为9.4864亿新加坡元,其中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2023年为6.0851亿新加坡元,2022年为9.3639亿新加坡元[16] - 公司整体收益从2022年约949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约61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340万新加坡元或35.2%[41]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2年约937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约609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280万新加坡元或35%[42]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2年约12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约6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60万新加坡元或50%[44] - 其他人力资源支援服务收益从2022年约4.7万新加坡元增至2023年约9万新加坡元,增加约4.3万新加坡元或91.5%[45] - 2023年和2022年,来自一名客户的收益各自分别占集团总收益的10%以上,客户A 2023年收益为1347.6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4067万新加坡元[14][16] 毛利与溢利情况 - 2023年毛利为5047万新加坡元,低于2022年的8067万新加坡元[6] - 2023年营运溢利为2251万新加坡元,高于2022年的1290万新加坡元[6] - 2023年年度溢利为1843万新加坡元,高于2022年的935万新加坡元[6]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222.9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123.4万新加坡元[2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184.3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93.5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0.00307新加坡元和0.00156新加坡元[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溢利约为180万新加坡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90万新加坡元或约100%[51] - 毛利从2022年约80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约50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00万新加坡元,2023年毛利率为8.2%(2022年:8.5%)[47] 每股盈利情况 - 2023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31新加坡仙,高于2022年的0.16新加坡仙[6]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1060万新加坡元,高于2022年的599万新加坡元[7] - 2023年流动资产为2.7267亿新加坡元,低于2022年的2.8522亿新加坡元[7] - 2023年流动负债为7494万新加坡元,低于2022年的1.0711亿新加坡元[7] - 2023年资产净值为2.0219亿新加坡元,高于2022年的1.8358亿新加坡元[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866.3万新加坡元,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为859万新加坡元,2022年分别为1181.5万新加坡元和1173万新加坡元[27] - 2023年底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133.4万新加坡元(2022年:370.2万新加坡元)以新加坡元计值,余下47万新加坡元(2022年:41.5万新加坡元)以港元计值[30] - 2023年资产总值减至约2830万新加坡元,权益总额增至约2020万新加坡元[53] - 2023年流动资产减至约2730万新加坡元,流动负债减至约750万新加坡元[53] 其他收入与开支情况 - 2023年其他收入为343.7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17万新加坡元,其中政府补助2023年为324.4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2.4万新加坡元[18]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38.6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29.9万新加坡元,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按17%计算[20][21] - 服务成本从2022年约868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约56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3030万新加坡元或34.9%[46] - 员工成本、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从2022年约61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约56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0万新加坡元或8.2%,2023年底全职雇员45名(2022年:54名)[49] - 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为6077.7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9160.2万新加坡元[19] - 2023年资本开支约10.2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1.4万新加坡元[52] - 2023年固定收益基金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约1.7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12.1万新加坡元[54] - 因港元兑新加坡元升值,2023年录得未变现汇兑收益约1.8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3.3万新加坡元[65] - 其他收入从2022年约20万新加坡元增至2023年约34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320万新加坡元或1600%[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雇员成本约为6080万新加坡元,2022年约为9160万新加坡元[59] - 2023年抵押定期存款约75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73.1万新加坡元[61] 股息情况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及2022年的末期股息[37]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人力资源招聘服务[9] - 所有收益合约均为期一年或少于一年[18] 上市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2017年股份发售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340万港元(约770万新加坡元)[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市所得款项净额4340万港元,已动用3260万港元,未动用1080万港元[71] - 预计2024年12月31日或之前,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剩余920万港元、拓阔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剩余60万港元、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剩余100万港元将悉数动用[7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1380万港元用于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公司将继续拓阔资讯科技团队,延迟进军新加坡业务流程外判行业[71][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450万港元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及添置计算机硬件,公司正评估是否进一步投资升级资讯科技系统[71][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提升品牌知名度的580万港元、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的41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71] - 2023年12月31日剩余所得款项净额以计息存款形式存于新加坡及香港银行[73] - 动用余下所得款项净额的预期时间表根据公司最佳估计编制,可能因现行及未来市况、业务发展及需求变动,原定时间表因疫情相关限制延迟[75] 股权结构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周志坚先生、熊悦涵女士分别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配偶权益持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林道基先生实益拥有360万股,占0.6%[76] - 2023年12月31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实益拥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其全部已发行股本由周志坚先生及熊悦涵女士分别拥有80%及20%[76][79] 合规与管理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0披露外,无其他重大持续关连交易,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第20章披露规定[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或权益,无利益冲突[81] - 公司采取措施管理利益冲突,控股股东确认遵守不竞争契据承诺[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控股股东遵守不竞争承诺[83]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兼任,董事会将适时检讨职务分开事宜[84] - 公司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2023年无违规情况[85] - 2023年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87]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2023年有人员变动[88] - 审核委员会审阅内部审核、业绩报表,认为符合规定且披露充分[88] 信息披露情况 - 2023年业绩公告已发布,年报将适时寄发并可在相关网站查阅[89] - 公告将在联交所和公司网站刊登至少七天[91]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1-14 19:33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15,118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2,467千新加坡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为46,664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76,455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1,297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806千新加坡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毛利为3,852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6,640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营运亏损123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溢利114千新加坡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营运溢利2,013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801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125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溢利87千新加坡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除税前溢利2,002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766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间亏损120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溢利48千新加坡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间溢利1,729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97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全面亏损109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全面收益50千新加坡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全面收益总额1,727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413千新加坡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29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23新加坡分;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02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01新加坡分[5] - 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九个月,来自客户A的收益分别占公司总收益10%以上,2023年三季度为2890千新加坡元,前九个月为10946千新加坡元;2022年三季度为11286千新加坡元,前九个月为33668千新加坡元[17][18] - 2023年前九个月来自客户合约收益为46664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76455千新加坡元;2023年三季度为15118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22467千新加坡元[20] - 2023年前九个月其他收入为2628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166千新加坡元;2023年三季度为47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82千新加坡元[22] - 2023年前九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经扣除各项成本后得出,员工成本总额为45783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73264千新加坡元;2023年三季度为14846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21803千新加坡元[23] - 2023年前九个月与短期租赁有关的开支为9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57千新加坡元;2023年三季度为3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11千新加坡元[23] - 2023年前九个月其他金融资产之公平值亏损净额为107千新加坡元,2022年无此项亏损;2023年三季度为60千新加坡元[23]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无需缴纳开曼群岛及英属维尔京群岛所得税,香港利得税因未产生应课税溢利无拨备,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按17%计算,2023年所得税开支27.3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36.9万新加坡元[25]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72.9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139.7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0.29新加坡分,2022年为0.23新加坡分[28]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溢利4.8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亏损0.02新加坡分,2022年盈利0.01新加坡分[28] - 2023年前三季度与关联方BGC Malaysia的转介费开支6000新加坡元,服务收入4000新加坡元;与BGC Outsourcing Malaysia服务收入4000新加坡元,服务支援开支9.3万新加坡元;与CS Intelligence服务收入8000新加坡元,外判收入2.9万新加坡元[31] - 2023年前三季度主要管理人员薪酬42.1万新加坡元,2022年为61.8万新加坡元[34] - 公司收益从2022年9个月的约765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的约467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980万新加坡元或39%[39]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2年9个月的约755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的约46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930万新加坡元[39] - 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2年9个月的约87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的约41.8万新加坡元,减少约45.2万新加坡元[39] - 服务成本从2022年9个月的约698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的约428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700万新加坡元或38.7%[40] - 其他收入从2022年9个月的约16.6万新加坡元增至2023年的约260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50万新加坡元[41] - 员工成本等营运开支从2022年9个月的约340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的约30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47.8万新加坡元或13.9%[43] - 所得税开支从2022年9个月的约36.9万新加坡元降至2023年的约27.3万新加坡元,减少约9.6万新加坡元或26%[45] - 2023年9个月溢利约为20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增加约20万新加坡元或11.8%[4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6年8月8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7年7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GEM首次上市[9]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提供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人力资源招聘服务[10] - 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期间,公司大部分业务位于新加坡,多数资产及负债也在新加坡[16]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98]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金钟夏慤道18号海富中心2座506室[98] - 公司股份代号为8462[98] - 公司网址为www.omnibridge.com.hk[9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98] 财务报表编制与审核 - 公司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未由独立核数师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4] - 公司仍在评估应用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预期首次应用时不会对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5]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报告按适用会计准则等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93] 股息与股权 - 董事会决定不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2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1,053千新加坡元,股份溢价为10,715千新加坡元,其他储备为1,650千新加坡元,汇兑储备为 - 172千新加坡元,保留盈利为6,839千新加坡元,合计20,085千新加坡元[7] - 2023年9月30日,周志坚先生、熊悦涵女士分别持有公司288,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林道基先生持有2,540,000股,占0.42%[70] - 2023年9月30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288,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74] - 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自采纳以来未授出购股权,2023年9月30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89][90] 业务相关情况 - 所有收益合约均为期一年或一年以内[2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期间公司收益减少,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及公营部门对人力资源外判服务需求减少[37] - 2023年公司进军非公共部门以扩展业务[37] - 公司将大力投资于人才储备、内部业务流程及最新技术[37]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35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约为3.1倍[50] - 公司持有三只固定收益基金单位,投资成本分别为1000千新加坡元、800千新加坡元、800千新加坡元,公平值分别为929千新加坡元、719千新加坡元、724千新加坡元,已收股息分别为40千新加坡元、29千新加坡元、25千新加坡元[61]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抵押定期存款约750,000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7,000新加坡元[62] - 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64] 重大事项与交易 - 报告期末后无重大事项发生[3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并无其他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6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并无其他重大持续关连交易[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或权益,无利益冲突[76]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并无有关重大投资或股本资产的其他计划[65] 股份发售款项使用 - 公司于2017年7月17日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3.4百万港元(约7.7百万新加坡元)[7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4340万港元,已动用3260万港元,未动用1080万港元[80] - 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计划投入2300万港元,已动用1380万港元,未动用92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或之前悉數动用[80] - 拓阔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计划投入500万港元,已动用440万港元,未动用6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或之前悉數动用[80] - 提升品牌知名度计划投入58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80] - 改善资讯科技系统计划投入550万港元,已动用450万港元,未动用10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或之前悉數动用[80] - 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计划投入410万港元,已全部动用[80] 人员变动 - 自2023年7月1日起,王建源先生年度酬金调整为20万港元,林道基先生调整为18万港元[91] - 周志堅先生为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96] - 韩文贤女士于2023年6月27日退任非执行董事[96] - 符祥智先生于2023年5月24日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许峴瑋先生于2023年1月14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梁乾原先生于2023年6月27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96] - 2023年9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有48名,较2022年的62名减少[43][52]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7]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14 19:31
财务数据概述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46,664千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76,455千新加坡元有所下降[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毛利为3,852千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6,640千新加坡元有所下降[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729千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1,397千新加坡元有所增长[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1,727千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1,413千新加坡元有所增长[6]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1,053千新加坡元,股份溢价为10,715千新加坡元,其他储备为1,650千新加坡元,汇兑储备为 - 172千新加坡元,保留盈利为6,839千新加坡元,合计为20,085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72.9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9.7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29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23新加坡分;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2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02新加坡分[28]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均无已发行潜在摊薄普通股,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29] - 公司收益从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76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980万新加坡元或39%,至2023年同期的约4670万新加坡元[38] - 服务成本从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698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700万新加坡元或38.7%,至2023年同期的约4280万新加坡元[39] - 其他收入从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16.6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50万新加坡元,至2023年同期的约260万新加坡元[40] - 员工成本、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从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34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47.8万新加坡元或13.9%,至2023年同期的约300万新加坡元;2023年9月30日全职雇员48名,2022年同期为62名[41] - 所得税开支从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36.9万新加坡元减少约9.6万新加坡元或26%,至2023年同期的约27.3万新加坡元[4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溢利约为200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0万新加坡元或11.8%[44] 业务情况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提供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人力资源招聘服务[11] - 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期间,集团多数业务、资产及负债位于新加坡[19] - 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三及九个月,来自一名客户的收益分别占集团总收益10%以上,客户A来自人力资源外判服务的收益2023年三季度为2890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1286千新加坡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1094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33668千新加坡元[20][21] - 2023年三季度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为14879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2029千新加坡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46168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75547千新加坡元[22] - 集团主要提供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因整合资源且无独立经营分部财务资料,未呈列经营分部资料[18] - 公司为新加坡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2023年收益减少因市场竞争激烈和公营部门需求减少,将进军非公营部门扩展业务[34][35] 财务报表编制 - 编制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一致[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乃根据历史成本法编制[13] 其他财务收支 - 2023年三季度其他收入为47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82千新加坡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2628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66千新加坡元,政府补助主要包括雇佣补贴计划及雇佣增长激励[22] - 2023年三季度集团除税前溢利扣除的员工成本总额为1484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1803千新加坡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45783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73264千新加坡元[23]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税率计算,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在香港产生应课税溢利,未作香港利得税拨备[25] - 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按17%计算,2023年前三季度所得税开支为273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369千新加坡元[26]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无)[2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宣派股息[45] 财务准则影响 - 集团仍在评估应用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预期首次应用时不会对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7] 关联交易 - 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多项交易,如BGC Outsourcing Malaysia服务支援开支在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为29.5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31万新加坡元[30] - 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为42.1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61.8万新加坡元[33] 资产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35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约为3.1倍[47]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全职雇员有48名,较去年同期减少14名;截至该日止九个月总员工成本约为4580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740万新加坡元[49]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固定收益基金单位账面价值约为240万新加坡元[5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固定收益基金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约10.7万新加坡元[53]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75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底增加约6.3万新加坡元[56] 重大事项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5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期间后至公布日期,无重大须披露事项[6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无其他重大持续关连交易[61]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周志坚和熊悦涵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分别持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林道基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54万股,占0.42%[6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64] 所得款项使用 - 公司于2017年7月17日股份发售,扣除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约4340万港元(约770万新加坡元)[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用于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已动用1380万港元,未动用92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毕[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用于拓阔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已动用440万港元,未动用6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毕[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已动用580万港元,无未动用金额[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已动用450万港元,未动用10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毕[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已动用410万港元,无未动用金额[6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剩余所得款项净额以计息存款形式存于新加坡银行[72] - 公司将继续拓阔资讯科技团队,延迟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进军新加坡业务流程外判行业[70] 公司治理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能确保集团领导一致,使整体策略规划更有效高效[7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7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不知悉有董事不符合证券交易规定准则的情况[7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7] 购股计划 - 公司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无授出及未行使购股[78][79] 人员薪酬与委员会 - 自2023年7月1日起,王建源先生年度酬金调整为20万港元,林道基先生为18万港元[80] - 公司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目前由符祥智、林道基及王建源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为主席[80][81]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财务报表及报告按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82]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4 21:38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14,961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7,008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收益为31,54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53,988千新加坡元[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315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240万新加坡元或41.6%[53] - 2023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约313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220万新加坡元[53] - 2023年上半年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约21.6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3.4万新加坡元[53] - 2023年Q2客户A收益3520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5037千新加坡元;2023年H1客户A收益805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2382千新加坡元[26] - 2023年Q2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14840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6796千新加坡元;2023年H1为31289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53518千新加坡元[27] - 2023年Q2其他收入74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32千新加坡元;2023年H1为2581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74千新加坡元[2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约258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50万新加坡元[55] 财务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1,295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901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毛利为2,555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4,834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营运溢利为14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309千新加坡元;六个月营运溢利为2,13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687千新加坡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间亏损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溢利242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溢利1,849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溢利1,349千新加坡元[4]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31新加坡分,2022年为0.22新加坡分[5]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12.7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67.9万新加坡元[12] - 2023年Q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溢利242千新加坡元;2023年H1溢利1849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49千新加坡元[34] - 2023年H1每股基本盈利0.31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22新加坡分[34] - 2023年上半年溢利约184.9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50万新加坡元或37.1%[60] 财务成本开支情况 - 2023年Q2员工成本总额14550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6241千新加坡元;2023年H1为30937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51461千新加坡元[29] - 2023年Q2所得税开支17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63千新加坡元;2023年H1为278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330千新加坡元[31] - 2023年上半年服务成本约290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020万新加坡元或41.0%[54]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等开支约259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7万新加坡元或9.4%[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与BGC Malaysia的转介费开支为 - 5000新加坡元,服务收入为0[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及花红为27.6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的44.1万新加坡元减少[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为 - 2000新加坡元,2022年为1.3万新加坡元[48] 财务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38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599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27,362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522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7,400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711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19,962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811千新加坡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0,194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358千新加坡元[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966.9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81.5万新加坡元有所下降[38] - 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84.8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2万新加坡元减少[39] - 2023年6月30日其他金融资产中,有报价债务投资基金为243.2万新加坡元,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227.9万新加坡元[41]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总计200.6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11.7万新加坡元大幅降低[42]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33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约为3.7倍[64]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固定收益基金单位账面价值约24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底增加约10万新加坡元[7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固定收益基金单位中,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投资成本1000千新加坡元,公平值953千新加坡元;AllianceBernstein投资成本800千新加坡元,公平值741千新加坡元;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投资成本800千新加坡元,公平值738千新加坡元;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成本2600千新加坡元,公平值2432千新加坡元[7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抵押定期存款约767,000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7,000新加坡元[76] - 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或担保[78]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4.8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42.6万新加坡元[12]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9.9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9万新加坡元[1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1.2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8.8万新加坡元[13]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3.7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10.9万新加坡元[13] 公司上市及业务情况 - 公司于2017年7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GEM首次上市[15] - 公司主要从事提供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人力资源招聘服务[16] - 公司于2017年7月17日股份发售,扣除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3.4百万港元(约7.7百万新加坡元)[93] 会计政策及准则情况 - 编制2023年上半年财报采用的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一致[19] - 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预计首次应用时不会对财报产生重大影响[22] 客户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分别有一名和两名客户产生的收益占集团总收益10%以上[25]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3年H1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无)[33] 资产购置情况 - 2023年H1公司购入厂房及设备项目总成本约为零新加坡元,2022年为37000新加坡元[37] 股本情况 - 公司法定股本股份数目为15亿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6亿股,自2022年以来无变化[43] 重大事项情况 - 报告期末后,未发生任何重大事项[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其他重大持续关连交易[82]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周志坚先生、熊悦涵女士分别持有公司288,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林道基先生持有2,54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42%[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288,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89] 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股份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4340万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3260万港元,未动用1080万港元[9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约1380万港元用于拓展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约440万港元用于拓展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约580万港元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约450万港元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约410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96] - 未动用的所得款项净额预计在2023年12月31日或之前全部动用[96] 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截至2023年6月30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05] 酬金调整情况 - 自2023年7月1日起,王建源先生年度酬金调整为20万港元,林道基先生年度酬金调整为18万港元[106] 公司治理安排情况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此安排能确保集团领导一致、策略规划更有效,将继续检讨是否区分两者职务[101] 证券交易规范情况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截至2023年6月30日未发现不符合规定交易准则的情况[103] 证券买卖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的情况[104]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目前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报表及中期报告[107] 业务投资规划情况 - 公司将延迟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进军新加坡业务流程外判行业,正评估是否进一步投资升级资讯科技系统[100] 人员变动情况 - 韩文贤女士于2023年6月27日退任非执行董事[110] - 符祥智先生于2023年5月24日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10] - 许岘玮先生于2023年1月14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10] - 梁乾原先生于2023年6月27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10] 公司基本信息情况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112]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金钟夏慤道18号海富中心2座506室[112] - 公司股份代号为8462[112] - 公司网址为www.omnibridge.com.hk[112]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112] 员工数量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50名,较2022年同期减少14名[57][66] 资金储备策略情况 - 公司将现金盈余储备保留于其他金融资产以提高收益率[73] 董事及控股股东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联系人无竞争业务或权益,无利益冲突[92]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4 21:36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14,961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7,008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收益为31,54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53,988千新加坡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客户A收益分别为352万新加坡元、805.6万新加坡元[2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客户A收益分别为1503.7万新加坡元、2238.2万新加坡元,客户B收益分别为2000新加坡元、641.7万新加坡元[2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三及六个月,分别有一名、两名客户产生的收益占公司总收益10%以上[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客户B贡献收益少于集团收益10%[27] - 2023年二季度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14,840千新加坡元,上半年为31,289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6,796千新加坡元、53,518千新加坡元[28] - 2023年二季度其他收入74千新加坡元,上半年为2,581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2千新加坡元、74千新加坡元[28] - 公司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539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240万新加坡元或41.6%至2023年上半年约3150万新加坡元[53] - 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535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220万新加坡元至2023年上半年约3130万新加坡元;人力资源招聘服务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45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3.4万新加坡元至2023年上半年约21.6万新加坡元[53]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约7.4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50万新加坡元至2023年上半年约258万新加坡元,主要因确认新加坡政府补助[55] 财务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1,295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901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毛利为2,555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4,834千新加坡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营运溢利为14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309千新加坡元;六个月营运溢利为2,13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687千新加坡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间溢利为 - 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42千新加坡元;六个月期间溢利为1,849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49千新加坡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31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22新加坡分;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每股盈利为0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04新加坡分[7]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12.7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67.9万新加坡元[1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849千新加坡元,每股基本盈利0.31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分别为1,349千新加坡元、0.22新加坡分[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约为184.9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0万新加坡元或37.1%[59] 财务成本开支情况 - 2023年二季度员工成本总额14,550千新加坡元,上半年为30,937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6,241千新加坡元、51,461千新加坡元[29] - 2023年二季度所得税开支17千新加坡元,上半年为278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63千新加坡元、330千新加坡元[32] - 服务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约492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020万新加坡元或41.0%至2023年上半年约2900万新加坡元[54] - 员工成本、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约286万新加坡元减少约27万新加坡元或9.4%至2023年上半年约259万新加坡元,2023年6月30日全职雇员50名,2022年6月30日为64名[56] - 所得税开支由2022年同期的33万新加坡元减少约5.2万新加坡元或15.8%至2023年的27.8万新加坡元[58] - 2023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及花红为27.6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44.1万新加坡元;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为 - 2000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万新加坡元[48] - 2023年6月30日全职雇员有50名,较去年同期减少14名;总员工成本约为3090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60万新加坡元[64] - 折旧开支在2023年和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均约为36.1万新加坡元[57] 财务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38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599千新加坡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27,362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522千新加坡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7,400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711千新加坡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19,962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811千新加坡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0,194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358千新加坡元[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9,669千新加坡元,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为9,552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1,815千新加坡元、11,730千新加坡元[37] - 2023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扣除预期信用损失拨备后为485千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560千新加坡元[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强制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持作买卖非衍生金融资产有报价债务投资基金为243.2万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7.9万新加坡元[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200.6万新加坡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1.7万新加坡元[41]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330万新加坡元,流动比率约为3.7倍[62] - 2023年6月30日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固定收益基金单位账面价值约为240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底增加10万新加坡元[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固定收益基金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约4.7万新加坡元[67] - 2023年6月30日抵押定期存款约76.7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底增加8万新加坡元[71] 现金流量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54.8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42.6万新加坡元[11]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9.9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9万新加坡元[1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1.2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8.8万新加坡元[12]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3.7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10.9万新加坡元[12]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34.6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260.4万新加坡元[12]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3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3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任何股息[60] 业务拓展与资金运用情况 - 2023年公司进军非公营部门扩展业务,将投资于人才储备、内部业务流程及技术[50][51] - 公司于2017年7月17日股份发售,扣除开支后所得款项净额约4340万港元(约770万新加坡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用于拓阔新加坡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已动用1380万港元,未动用92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毕[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用于拓阔香港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已动用440万港元,未动用6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毕[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已动用580万港元,无未动用金额[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用于改善资讯科技系统已动用450万港元,未动用10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31日前动用完毕[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已动用410万港元,无未动用金额[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剩余1080万港元,以计息存款形式存于新加坡及香港银行[83][88] - 公司将继续拓阔资讯科技团队,延迟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进军新加坡业务流程外判行业[85]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周志坚和熊悦涵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分别持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林道基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54万股,占0.42%[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79] - 公司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5亿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6亿股,对应金额分别为1500万港元(263.2万新加坡元)和600万港元(105.3万新加坡元)[43]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志坚先生兼任,董事会将适时考虑区分两者职务[89][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偏离第C.2.1条[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发现董事证券交易不符合规定的情况[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93] 购股计划情况 - 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无授出及未行使购股期权[94][95] 审核委员会情况 - 2017年6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王建源为主席[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符祥智2023年5月24日获委任,非执行董事韩文贤2023年6月27日退任审核委员会成员[98] - 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报表及报告编制合规且披露充分[99] 人员酬金调整情况 - 自2023年7月1日起,王建源先生年度酬金调整为20万港元,林道基先生为18万港元[96]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大部分业务位于新加坡[2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购入厂房及设备项目总成本约为零新加坡元,2022年为37,000新加坡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事项[74]
中安控股集团(08462)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5-15 22:40
财务数据对比(2023年第一季度与2022年同期)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为16,585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6,980千新加坡元[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为1,260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2,933千新加坡元[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运溢利为2,122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78千新加坡元[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116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374千新加坡元[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期间溢利为1,855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107千新加坡元[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1,871千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为1,129千新加坡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31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18新加坡分[8] - 2023年第一季度来自客户A的收益为4536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7345千新加坡元;2022年客户B和C收益分别为6415千新加坡元和2181千新加坡元,2023年二者贡献收益均少于集团收益10%[22] - 2023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外判服务收益16449千新加坡元,招聘服务126千新加坡元,其他支援服务10千新加坡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6722千新加坡元、251千新加坡元和7千新加坡元[24] - 2023年第一季度其他收入中服务收入为0,利息收入13千新加坡元,杂项收入28千新加坡元,政府补助2466千新加坡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8千新加坡元、3千新加坡元、2千新加坡元和11千新加坡元[25] - 2023年第一季度员工成本总额16387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25220千新加坡元[26] - 2023年第一季度与短期租赁有关开支为3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23千新加坡元[26] - 2023年第一季度其他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净额为14千新加坡元,2022年无此项亏损[26]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85.5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110.7万新加坡元增加约74.8万新加坡元或67.6%,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31新加坡分,2022年同期为0.18新加坡分[31][48]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约166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270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1040万新加坡元或38.45%[41]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服务成本约153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2400万新加坡元减少约870万新加坡元或36.3%[42] - 2023年第一季度其他收入约25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4万新加坡元增加约250万新加坡元,主要因确认新加坡政府补助[43] - 2023年第一季度行政开支约140万新加坡元,与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45] - 2023年第一季度折旧开支约18.2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约18.1万新加坡元,维持相对稳定[46] - 2023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约26.1万新加坡元,2022年同期约26.7万新加坡元,维持相对稳定[47]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有50名,较2022年3月31日的63名减少;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总员工成本约为1630万新加坡元,低于2022年同期的约2520万新加坡元[54] 特定时间点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股本为1,053千新加坡元,股份溢价为10,715千新加坡元[10]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无计息债务,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51] - 2023年3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41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20万新加坡元有所增加;流动比率约为3.8倍,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2.7倍[52]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计量的固定收益基金单位账面价值约为250万新加坡元,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230万新加坡元[5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期间,固定收益基金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约14000新加坡元[61] - 2023年3月31日集团抵押定期存款约687000新加坡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64] 公司业务信息 - 公司主要从事提供人力资源外判服务及人力资源招聘服务[13] - 集团主要提供人力资源外判及招聘服务,业务和多数资产负债位于新加坡,无经营和地区分部资料呈列[20] - 2023年公司进军非公共部门以扩展业务,将投资于人才储备、内部业务流程和技术[39] 公司运营相关 - 公司香港总办事处自2022年8月8日起更改至香港金钟夏慤道18号海富中心2座506室[13]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与关联方有多项交易,如向Agensi Pekerjaan BGC Group (Malaysia) Sdn. Bhd.支付转介费开支6000新加坡元等[33] 税务信息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计算,2023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未在香港产生应课税溢利,未作利得税拨备[28] - 新加坡法定所得税率按17%计算,2023年第一季度即期税项支出261千新加坡元,2022年为267千新加坡元[28] - 新加坡部分税务宽免计划为首10000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75%免税,之后190000新加坡元正常应课税收入50%免税[28]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就2023年第一季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30][49] 股权结构 - 2023年3月31日董事周志坚先生、熊悦涵女士分别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配偶权益持有公司28800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00%;林道基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54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0.42%[7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Omnipartners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2.8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其全部已发行股本分别由周志坚先生及熊悦涵女士拥有80%及20%[74][76] 购股计划 - 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采纳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股份发售完成时,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60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0%,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权[83]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2] 审核相关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本季度报告,认为报表及报告按规定编制并充分披露[85] 权益披露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及淡仓需披露[7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不知悉其他人士有需披露的权益或淡仓[7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董事等无竞争权益及利益冲突[77] 公司治理 - 公司未区分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周先生兼任,董事会将适时检讨[78] - 公司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违规情况[81] 审核委员会组成 - 审核委员会由王建源先生、林道基先生和韩文贤女士组成,王建源先生为主席[8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中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462[90] - 公司网址为www.omnibridge.com.hk[90] - 股份过户登记总处为Conyers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90] - 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90] - 主要往来银行为星展银行有限公司[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