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云健康(09955)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智云健康(09955)午前涨超4% 近日公司生成式医疗AI大模型研究项目入选杭州市重点科研计划
金融界· 2025-08-01 13:11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 智通财经获悉,智云健康(09955)午前涨超4%,截至发稿,涨4.03%,报1.55港元,成交额314.21万港 元。 据悉,智云健康研发的生成式医疗AI大模型,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与数据精准路由算法的医疗信息传 输体系,通过多模态传感设备对慢性病患者健康参数等典型临床场景进行动态数据采集,建立起面向远 程医疗的加密传输通道与数据清洗机制。同时,研发具有参数自优化能力的智能诊断辅助系统,通过深 度强化学习实现决策模型参数的实时动态调谐,重点提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临 床场景的远程诊断准确率与时效性,构建起"数据采集-安全传输-智能决策"的全链条闭环医疗辅助体 系。 消息面上,近日,杭州市科技局正式公示"2025年度市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立项名单,智云健康(杭州康 晟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申报的"生成式医疗AI大模型构建及在远端决策支持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 成功入围,再次彰显了公司在医疗AI领域的硬核实力。目前,该医疗AI大模型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 示范应用,后续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和应用深度,惠及更多医疗机构及患者。 ...
智云健康(09955.HK)7月7日收盘上涨8.26%,成交626.06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07 16:29
市场表现 - 7月7日港股收盘,智云健康股价上涨8.26%至1.18港元/股,成交量548.4万股,成交额626.06万港元,振幅10.09%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3.81%,但年初至今累计跌幅9.17%,同期恒生指数上涨19.22% [2]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财报显示,营业总收入34.88亿元,同比减少5.49% [2] - 归母净利润-5.16亿元,同比亏损扩大59.85% [2] - 毛利率24.7%,资产负债率49.63% [2] 行业估值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2.82倍,行业中值0.38倍 [3] - 智云健康市盈率-1.26倍,行业排名第99位 [3] - 同业对比:巨星医疗控股0.29倍、京玖康疗0.38倍、医汇集团1.81倍、环球医疗5.16倍、永胜医疗5.2倍 [3] 公司业务 - 中国领先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覆盖医院SaaS系统、药店SaaS系统和互联网医院平台 [3] -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700多家医院和21.9万家药房 [3] - 业务延伸至原研药、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领域,并推出智云医疗AI大模型 [3]
ESG“必选项”卓越典范:智云健康(09955.HK)获“ESG社会责任卓越企业”
格隆汇· 2025-07-07 11:59
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 - 2025年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突破50万亿美元大关,标志着责任投资成为主流[1] - ESG标准正从道德约束升级为企业价值重构的核心引擎[1] 智云健康获奖情况 - 智云健康(09955 HK)在"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上荣获"金格奖·ESG社会责任卓越企业"奖项[1] - 该奖项聚焦企业对社会公益、员工权益保障、社区共建的实质性贡献[1] 公司战略升级 - 智云健康以慢病管理数字化为战略支点,融合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医疗数字化革新[4] - 2024年公司战略2 0落地,构建"AI SaaS+P2M"双轮驱动战略架构[4] - 已建成覆盖全国2738家医院(含822家三级医院)和24 27万家药店的渠道网络,约占全国药店总数三分之一[4] P2M模式商业表现 - P2M解决方案2024年实现总收入3 2亿元并实现净利润[4] - 自营产品唐净®达格列净片上市2个月即达成超千万级收入,快速完成32省挂网[5] - 依舒佳林®瞄准70亿脑血管病后遗症药物市场[5] 产品管线布局 - 与Clinect Pty Ltd达成独家合作引进注射用伊洛前列素溶液,预计未来5年保持高速增长[6] - P2M管线覆盖中枢神经、代谢、抗过敏/麻醉、呼吸病、罕见病等多个治疗领域[7] - 达格列净片已上市,适应症包括糖尿病、心衰、慢性肾病,市场规模达数百亿元[7] 数字化运营成效 - 2024年互联网医院开出2 64亿张在线处方,服务超3800万名用户[9] - SaaS系统覆盖2738家医院和242650家药店,降低纸张使用并提升工作效率[9] 社会责任实践 - 联合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发起"乡村医疗"公益活动,捐赠数字化健康管理软件及医疗设备[9][10] - 捐赠包括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心电图、裂隙灯显微镜等设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9]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智云健康通过AI驱动的慢病管理服务使优质医疗资源渗透至县域基层[12] - P2M药品直供模式将药品高效送达患者手中[12] - 公司实践证明ESG是价值创造的罗盘而非道德枷锁[12]
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之“格隆汇金格奖”——ESG卓越公司榜单全部揭晓





格隆汇· 2025-07-04 13:08
全球经济与地缘格局 - 全球经济进入结构性复苏新纪元,产业链在东西半球重构价值坐标 [1] - 技术革命加速推进,算法重新定义金融疆界,资本流动重塑全球版图 [1] -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成为文明迭代的关键变量 [1] 格隆汇中期策略峰会2025 - 峰会于2025年7月4日-5日在深圳举办,涵盖策略会、思享会、ESG榜单发布及上市公司路演 [4] - 汇聚顶级经济学家、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聚焦中国资本市场变革与发展 [4] - 发布"格隆汇金格奖"ESG卓越榜单,覆盖港股、美股、A股上市公司及优质项目 [4] ESG卓越企业榜单 - **可持续发展类**:第四范式、晋景新能、通威股份等12家企业入选 [4] - **环境友好类**:TCL电子、贝壳-W、蓝月亮集团等12家企业获奖 [5] - **社会责任类**:联想集团、中国平安、中国飞鹤等12家企业上榜 [6] - **公司治理类**:龙湖集团、招商局商业房托、卓越商企服务等12家企业入选 [7] - **创新实践类**:波司登、携程集团-S、信达生物等12家企业获奖 [8] - **信息披露类**:TCL科技、伊利股份、众安在线等12家企业上榜 [9] ESG卓越项目与团队 - **卓越项目**:比亚迪超级e平台、宁德时代骐骥换电解决方案等5个项目入选 [10] - **卓越IR团队**:百奥家庭互动、国泰君安国际、首程控股等10家团队获奖 [10] - **卓越PR团队**:比亚迪、理想汽车-W、优必选等10家团队上榜 [11] - **卓越领袖**:大众公用杨国平、招金矿业李艳等4位高管获评 [12]
智云健康(0995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7:0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48809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690536千元人民币下降5.5%[7] - 2024年公司毛利为86167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909382千元人民币下降5.2%[7]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37614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14242千元人民币增加19.7%[7]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49139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27344千元人民币增加50.1%[7]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1609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5100千元人民币增加54.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为34.881亿元,同比下降5.5%[22]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维持稳定在24.7%,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22] - 报告期内净亏损为4.914亿元,同比增加50.1%[22]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亏损为1.161亿元,同比增长54.6%[22]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约36.905亿元减少5.5%至2024年的约34.881亿元[50]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约27.812亿元减少5.6%至2024年的约26.264亿元[51] - 2023年和2024年整体毛利分别约为9.094亿元和约8.61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4.6%和24.7%[52]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的约8.288亿元减少2.2%至2024年的约8.105亿元,其与收入比率从21.5%升至22.3%[53][54]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3.402亿元大幅减少31.8%至2024年的2.32亿元,其与收入比率从3.7%升至4.0%[55]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约0.88亿元减至2024年的约0.754亿元,与收入比率均为2.0%[56][57] - 经营亏损从2023年的约3.142亿元增加19.7%至2024年的约3.761亿元[58] - 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约3.273亿元增加50.1%至2024年的约4.914亿元[64]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约为人民币7510万元及人民币11610万元,经调整净亏损率分别为 -2.0%及 -3.3%[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人民币2.434亿元及人民币3.048亿元[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贷款为人民币3.40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2.35亿元),借款实际年利率介乎3.15%至5.6%[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录得汇兑收益约为人民币4.6万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28.2万元[7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2.1%,2023年12月31日为33.2%,增加主要因银行及其他贷款增加[74] - 报告期内,并表联属实体的收入贡献占集团总收入的1.0%(2023年:2.1%)[93] - 2024年12月31日,并表联属实体的总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1.2%(2023年:1.6%)[93] -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为4.569亿元,占总收入的13.1%;前五大客户收入合共11.743亿元,占总收入的33.7%[119] - 报告期内,公司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为2.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4%;前五大供应商总采购额为7.48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6%[120] - 报告期内,公司作出慈善捐款约14万元[12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及借款为3.402亿元[13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可分派予股东的储备[134]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行任何债权证[129] - 除披露外,报告期内公司概无订立或存续任何股权挂钩协议[130] - 报告期内董事薪酬合计约为人民币1150万元[1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人员相关成本总额约为8.426亿人民币,2023年约为10.079亿人民币[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职员工成本约为5.044亿人民币,2023年约为6.294亿人民币;灵活员工成本约为3.382亿人民币,2023年约为3.785亿人民币[7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超过2700家医院安装慢病管理SaaS,占百强医院的40%以上,三级医院渗透率超20%[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超过242650家药房安装药店SaaS,渗透率超中国药店总数的三分之一[11] - 公司通过互联网医院累计开出超10亿张处方,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每日处方最高数量超一百万张[11] - 公司的ClouD GPT模型可在单处方上实现近100%的用药合理性[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P2M解决方案实现总收入3.204亿元并盈利[17] - 2024年公司落实院內解决方案转型,拟削减医疗用品及耗材销售业务,侧重P2M解决方案[16] - 2024年公司日均在线有效处方数量超72.4万张[22] - 公司更新收入分类,分为院內解决方案和院外解决方案[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738家医院已安装智云医汇SaaS,较2023年增加19家或0.7%,其中包括822家三级公立医院、1140家二级公立医院及40家中国百强医院[23][28][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与45家制药公司签约提供精准营销服务,较2023年增长15.4%;合作SKU总数达55个,较2023年减少6.8%[26][29] - 2024年订阅解决方案收入为2.819亿元,较2023年减少39.7%;P2M解决方案收入达2.86亿元,较2023年大幅增加182.4%[26] - 2024年院內解决方案收入为26.83282亿元,较2023年减少6.6%;毛利为6.75928亿元,较2023年减少14.8%;毛利率为25.2%,较2023年降低2.4%[29] - 2024年增值解决方案收入为21.15411亿元,较2023年减少8.2%;毛利为2.17556亿元,较2023年减少23.3%;毛利率为10.3%,较2023年降低2.0%[29] - 2024年订阅解决方案(即精准营销)毛利为2.50515亿元,较2023年减少41.4%;毛利率为88.9%,较2023年降低2.6%[29] - 2024年P2M解决方案毛利为2.07857亿元,较2023年增加152.3%;毛利率为72.7%,较2023年降低8.7%[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约106900名注册医生及约3840万名注册用户[34] - 2024年通过服务提供的在线处方数量达2.644亿次,日均超72.4万张,同比增长43%[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42650家药店安装智云问诊,较2023年增加22934家,覆盖中国约36%的药店[34] - 2024年药店用品交易客户数目达1278名,较2023年增加46名,增幅3.7%[35] - 2024年院外订阅解决方案业务线收入为5730万元,较2023年下降3.0%;院外增值解决方案业务线收入为5.917亿元,较2023年减少1.3%;P2M解决方案收入为3440万元[35] - 2024年院外解决方案收入8.04812亿元,较2023年下降1.5%;毛利1.85744亿元,较2023年增长60.5%;毛利率23.1%,较2023年提升8.9个百分点[37] - 2024年安装药店SaaS的药店数目为242650家,较2023年增长10.4%;注册用户数量为3840万人,较2023年增长23.2%;注册医生数量为106900人,较2023年增长4.2%;网上处方数量为2.644亿张,较2023年增长43.0%[39] - 院内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的约28.731亿元减少6.6%至2024年的约26.833亿元[50] - 院外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的约8.175亿元减少1.5%至2024年的约8.048亿元,药店SaaS部署量扩大至242,650个,同比增长10.4%[50] - 院内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7.6%降至25.2%,院外从14.2%增至23.1%[52] 公司业务合作与许可 - 2024年6月23日,公司获注射用伊洛前列素溶液独家分授许可,用于中国市场开发等[18] - 注射用伊洛前列素溶液全球市场规模超120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未来5年保持30%复合年增长率[20] 公司股权与股份相关 - 2025年1月,子公司宝利化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43] - 2025年1月21日,董事会注销10936061股尚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和42493300股未行使奖励股份,并根据2025年股份计划向奖励承授人授出涉及58680611股新股份的股份奖励,相当于2025年1月2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9960%[44] - 2025年3月17日,公司完成发行本金总额为450万美元的可换股债券,可兑换为16645500股换股股份,相当于现有已发行股本约2.58%及经发行转换股股份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2.51%[45] - 2025年3月30日,公司子公司与多名买方就转让若干子公司股权订立股份转让协议,支持人工智能驱动的SaaS技术升级和P2M管道扩充及商业化战略[46] - 公司预期出售启联医药收益为零,出售新万格医疗及万迪生物科技收益为100万元,出售正和科学仪器及江苏成升收益为70万元[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87,038,219股[167][173] - 匡先生拥有公司135,841,185股股份,占比23.14%[167] - 左颖晖女士拥有公司3,185,000股股份,占比0.54%[167] - 恒泰信托(香港)有限公司拥有公司94,874,998股股份,占比16.16%[171] - Data Vantage Development Limited拥有公司94,571,580股股份,占比16.11%[171] - HaoYuan health Limited拥有公司94,571,580股股份,占比16.11%[171] - Jeffrey Steven Yass等相关主体拥有公司30,529,283股股份,占比5.20%[171] - 上市前,匡先生获多项表决权委托,合计占公司表决权约6.65%[169] - 公司采纳三项股份计划,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计划于2025年1月2日终止,2025年股份计划于2025年1月2日采纳[174] - 李家聪先生自2024年6月6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Ang Khai Meng先生同日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成员[1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权激励计划及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25,440,160股,相当于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约4.38%[175] - 2025年1月21日,董事会决议注销10,936,061股尚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和42,493,300股未行使奖励股份[175] - 2025年1月21日,董事会决议根据2025年股份计划授出涉及58,680,611股新股份的股份奖励,相当于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9960%[175] - 截至2015年8月24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股权激励计划下可发行新股份最高总数目为84,254,735股[180]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权激励计划可供授出的股份总数截至2024年1月1日为1,075,894股,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1,654,832股[180] - 截至2024年1月1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股权激励计划未归属及未转让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为25,495,749股;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11,815,135股[189] - 公司于2015年8月24日批准并
全力以赴拥抱AI新时代,智云健康(09955) 战略进阶2.0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09:01
文章核心观点 - 国产大模型带动AI+医疗受关注,智云健康凭借技术和业务布局在2024年保持稳定业绩,业务结构优化建立竞争壁垒,2025年发展或提速,未来成长确定性高值得关注 [1][9] 行业情况 市场前景 - 凯西·伍德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颠覆医疗行业,使其表现提升几个数量级;世界经济论坛预计2024 - 2032年AI医疗市场将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长,规模有望达4910亿美元 [1] - 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 [7] 政策支持 - 2024年以来中央及各地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医疗智能化转型,如国家三部门发布指引提及大模型应用场景,上海、北京出台方案和计划助力AI与医疗融合 [6] 公司情况 业务结构优化 - 2024年公司在“医院为先”和“P2M”战略指引下发展业务,预计集采推进对传统业务有压力,主动收缩非核心业务,2025年3月底处置医疗用品及耗材销售业务子公司 [1][2][4] 各业务线表现 - 院内解决方案业务通过AIM模式切入市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超2700家医院安装智云医汇SaaS,40家为百强医院,三级医院渗透率超20% [3] - P2M战略下与45家制药公司签约,SKU总数达55个,报告期内P2M解决方案总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并盈利 [4] - 院外解决方案重点产品智云问诊受市场认可,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10.7万名注册医生、超3800万注册用户,在线处方数达2.64亿张,超24万家药店安装,覆盖约36%药店 [5] 技术能力提升 - 公司拥有ClouD GPT及ClouD DTx两个垂直模型,ClouD GPT在医患互动表现出色,可实现近100%用药合理性,为院外AI辅助处方审核设标准,报告期内为医生提供支持并变现,在药店节省成本 [7] - 2025年2月将DeepSeek - R1模型接入“智云大脑”,升级ClouD GPT及ClouD DTx模型功能 [8] 财务表现 - 期内整体营收约34.9亿元,毛利率24.7%稳中略升,净亏损扩大因处置非核心业务 [2]
智云健康(09955)年度收入达34.88亿元,毛利8.62亿元 拟出售五间子公司股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3-30 20:3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收入和毛利可观且毛利率稳定增长,同时进行多项子公司股权出售,出于战略和经营层面考虑,以降低集采政策带来的潜在亏损并改善长期现金流 [1][4][5][6] 业绩情况 - 2024年度收入34.88亿元,毛利8.62亿元,毛利率稳定在24.7%,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 [1] - 整体毛利率提高主要因院外解决方案毛利率提高,从2023年的14.2%增至2024年的23.1%,得益于院外业务增值解决方案高质量增长及药店推出P2M解决方案 [1] 出售事项 启联医药出售事项 - 2025年3月30日,杭州康晟出售启联医药55%股权(全部股权),代价3351.64万元 [1] - 启联医药2024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资产净值6090万元,主要通过GPO渠道向中国私立医院买卖医药产品及医疗器械 [1][2] 新万格医疗及万迪生物科技出售事项 - 2025年3月30日,杭州康晟出售新万格医疗30%股权,代价3200万元;江苏智云出售万迪生物科技65%股权,代价300万元 [3] - 新万格医疗和万迪生物科技2024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资产净值分别为1.062亿元及320万元,均主要从事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及试剂销售 [3] 正和科学仪器及江苏成升出售事项 - 2025年3月30日,91健康上海出售正和科学仪器75%股权,代价800万元;出售江苏成升35%股权,代价300万元 [4] - 正和科学仪器和江苏成升2024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资产净值分别为1050万元及690万元,分别从事原料药销售和医疗检测及检查设备销售 [4] 出售原因 战略层面 - 公司2023年底推行P2M战略,2024年优化着重AI整合,剥离增值少且与核心战略几乎无关的业务 [4] 经营层面 - 五间子公司业务受国家医保局集采政策影响,当前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及第十批药品集采已使相关产品降价,预计2025年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及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 - 尽管五间子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总额9960万元(税前),但集采政策预计对未来盈利不利,出售可改善集团长期现金流,降低潜在亏损 [6]
智云健康(0995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0 19:4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3488094千元,较2023年的3690536千元下降5.5%[3] - 2024年公司毛利861672千元,较2023年的909382千元下降5.2%[3]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376141千元,较2023年的314242千元增长19.7%[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491390千元,较2023年的327344千元增长50.1%[3]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116093千元,较2023年的75100千元增长54.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入为34.881亿元,同比下降5.5%,毛利率维持在24.7%,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16] - 报告期内净亏损为4.914亿元,同比增加50.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亏损为1.161亿元,同比增长54.6%[16]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约369050万元减少5.5%至2024年约348810万元[33]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约278120万元减少5.6%至2024年约262640万元[35] - 2023年和2024年整体毛利分别约为90940万元和8617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4.6%和24.7%[36]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约82880万元减少2.2%至2024年约81050万元,与收入比率从21.5%升至22.3%[37] - 行政开支从2023年34020万元大幅减少31.8%至2024年23200万元,与收入比率从3.7%升至4.0%[38] - 经营亏损从2023年约31420万元增加19.7%至2024年约37610万元[40]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分别约为1.16亿元和1020万元[43] - 2024年和2023年非流动资产及持作出售资产确认的减值亏损分别约为8350万元和0 [44] - 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开支分别约为210万元和1.8万元[45] - 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约3.273亿元增加50.1%至2024年的约4.914亿元[46] - 2024年和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约为1.161亿元和7510万元[49] - 2024年和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3.3%和-2.0% [49] - 2024年末和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3.048亿元和2.434亿元[50] - 2024年末银行及其他贷款为3.402亿元,2023年末为2.35亿元,2024年末借款实际年利率介乎3.15%至5.6% [50]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42.1%,2023年12月31日为33.2%[56] - 2024年汇兑收益约为46,000元,2023年约为282,000元[57]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其他贷款为3.402亿元,租赁负债为2640万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35亿元及3200万元[59] - 2024年人员相关成本总额约为8.426亿元,2023年约为10.079亿元;2024年全职员工成本约为5.044亿元,2023年约为6.294亿元;2024年灵活员工成本约为3.382亿元,2023年约为3.785亿元[64] - 2024年公司收入为34.88094亿元,2023年为36.90536亿元;2024年年内亏损为4.9139亿元,2023年为3.27344亿元[77] - 2024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 - 4.87644亿元,2023年为 - 3.21464亿元[78]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5.47563亿元,2023年为6.41761亿元;2024年流动资产为22.96639亿元,2023年为23.03304亿元[79] - 2024年流动负债为13.53229亿元,2023年为11.01467亿元;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9.4341亿元,2023年为12.01837亿元[79]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5828.9万元,2023年为7829.2万元;2024年资产净值为14.32684亿元,2023年为17.65306亿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1.48391亿元,经营亏损为3.76141亿元[83]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34.88094亿元,2023年为36.90536亿元[88] - 2024年增值解决方案收入为21.15411亿元,2023年为23.04597亿元;P2M解决方案收入为32.0396亿元,2023年为1.01249亿元;订阅解决方案收入为33.925亿元,2023年为5.26305亿元;其他收入为1.2137亿元,2023年为1.58897亿元[88] - 2024年某一时间段确认收入为34.30747亿元,2023年为36.28125亿元;随时间确认收入为0.57347亿元,2023年为0.62411亿元[88] - 2024年客户A收入为4.56908亿元,2023年为7.32283亿元[88] - 2024年药店SaaS预计未来确认收入为0.37954亿元,2023年为0.40671亿元[91] - 2024年其他收入及亏损净额为 - 0.03874亿元,2023年为0.43559亿元[9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1.6641亿元,2023年为1.1494亿元[95] - 2024年雇员成本为5.04409亿元,2023年为6.29381亿元[96] - 2024年无形资产摊销48,796千元,折旧开支52,744千元,存货撇减35,404千元,存货成本2,565,680千元[97] - 2024年除税前亏损489,322千元,2023年为327,326千元[98]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普通权益股东应占亏损516,409,000元除以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580,306,000股计算,2023年分别为323,065,000元及540,820,000股[10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728,269千元,减亏损拨备44,771千元后为683,498千元,应收票据44,079千元,总计727,577千元[104]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173,832千元,其中1年以内165,762千元,1年以上8,070千元[106][107] - 2024年综合损益表中所得税为2,068千元,2023年为18千元[97][98]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超2700家医院安装慢病管理SaaS,占百强医院的40%以上,三级医院渗透率超2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超242650家药房安装药店SaaS,渗透率超中国药店总数的三分之一[7] - 公司通过互联网医院累计开出超10亿张处方,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每日处方最高数量超一百万张[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P2M解决方案实现总收入3.204亿元并盈利[11] - 2024年日均在线有效处方数量超72.4万张[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738家医院已安装智云医汇SaaS,包括822家三级公立医院及1140家二级公立医院,其中40家为中国百强医院[18] - 2024年公司落实院内解决方案转型,削减医疗用品及耗材销售业务,侧重人工智能驱动的P2M解决方案[10] - 公司更新收入分类,将收入重新分组为院内解决方案和院外解决方案[15] - 院外解决方案包括药店SaaS和依托药店数据见解销售自营及合营慢病相关药物[10] - 公司通过AIM模式增长医院业务,为制药公司提供精准营销订阅服务[17][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与45家制药公司签约提供精准营销服务,较2023年增长15.4%[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作SKU总数达55个,较2023年减少6.8%[21] - 2024年订阅解决方案收入为2.819亿元,较2023年减少39.7%;P2M解决方案收入达2.86亿元,较2023年增加182.4%[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装智云医汇SaaS的医院数量达2738家,较2023年增加0.7%[2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约10.69万名注册医生及约3840万名注册用户[26] - 2024年通过服务提供的在线处方数量达2.644亿次,日均超72.4万张,同比增长43%[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242650家药店安装智云问診,较2023年增加22934家,覆盖中国约36%的药店[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药店用品交易客户数目达1278名,较2023年增加3.7%[27] - 2024年院外订阅解决方案业务线收入为5730万元,较2023年下降3.0%;院外增值解决方案业务线收入为5.917亿元,较2023年减少1.3%[27] - 2024年P2M解决方案在药店解决方案下的收入为3440万元[27] - 院内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约287310万元减少6.6%至2024年约268330万元[33] - 院外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约81750万元减少1.5%至2024年约80480万元,药店SaaS部署量扩大至242650个,同比增长10.4%[34] 模型相关情况 - ClouD GPT模型可在单处方上实现近100%的用药合理性[7] - ClouD DTx模型在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七篇文章,其中四篇发表在JCR分区Q1,三篇发表在JCR分区Q3[8] 公司业务战略与风险 - 2024年公司落实院内解决方案转型,削减医疗用品及耗材销售业务,侧重人工智能驱动的P2M解决方案[10] - 公司更新收入分类,将收入重新分组为院内解决方案和院外解决方案[15] - 公司于2023年底宣布推行P2M战略,2024年着重AI整合,决定剥离增值少且与核心战略几乎无关业务[151] - 公司业务受法律及监管要求影响,面临“两票制”及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风险,集采政策已使五间子公司产品及业务相关药品和医疗产品降价[151][152] - 预计2025年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及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将对五间子公司未来收入、利润及资产质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五间子公司净利润总额为人民币9960万元(税前)[152] 公司股权出售事项 - 2025年3月30日,杭州康晟与启联医疗管理订立股份转让协议,出售启联医药55%股权,代价为33,516,375元[112] - 杭州康晟出售启联医药55%股权,交易完成后将不再持股,启联医疗管理将持有94%股权[114] - 启联医药出售事项总代价为人民币33,516,375元,需于2025年6月30日前分两期支付[118] - 启联医药2024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资产净值为人民币60.9百万元,转让的55%股权按资产净值比例计约为人民币33.5百万元[119] - 启联医药2024年除税前净溢利为人民币12,744千元,2023年为亏损人民币90千元;2024年除税后净溢利为人民币13,446千元,2023年为亏损人民币810千元[121] - 启联医药出售事项构成公司须予披露交易,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低于25%,豁免股东批准规定[125] - 2025年3月30日,杭州康晟出售新万格医疗3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32,000,000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25%股权[126][127] - 2025年3月30日,江苏智云出售万迪生物科技65%股权,代价为人民币3,000,000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25%股权[126][127] - 启联医疗管理购买启联医药55%股权的责任须于2025年3月31日前满足多项先决条件[116] - 朱女士购买新万格医疗30%股权和万迪生物科技65%股权的责任
智云健康携手浙江省图灵研究院,以AI共筑智慧医疗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3-26 12:37
文章核心观点 智云健康与浙江省图灵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智慧医疗产学研生态体系建设展开深度合作,构建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全链路创新生态闭环,推动智慧医疗行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实现 [1][3][5] 合作双方情况 - 智云健康深耕医疗健康产业,以“AI SaaS + P2M”驱动模式,运用前沿AI技术构建行业服务网络,在慢病管理等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洞察行业需求 [3] - 浙江省图灵互联网研究院是省民政厅设立的民营非企业智库机构,在前沿技术研究领域起先锋引领作用,汇聚顶尖专家智库资源,有卓越科研实力与高效技术转化能力 [3] 合作内容 - 在科研项目协同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加速、专家咨询服务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协作,整合资源提供技术支撑与创新动力 [3] - 联合制定智慧医疗领域的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以及行业白皮书,促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3] 双方表态 - 智云健康副总裁杨文琳称此次合作是重大战略机遇,希望深挖AI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潜力,结合“AI SaaS + P2M”模式与科研成果,推动创新产品和服务落地 [3] - 图灵研究院院长傅正表示期待与智云健康深度合作,强化医疗AI技术研发和体制机制创新,攻克技术难题,加速成果转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4] 合作预期成果 - 构建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全链路创新生态闭环,形成有机循环、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 [5] -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实现,为全民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5]
智云健康-AI-纪要
2025-02-21 10:3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医疗行业、医疗信息化行业、医药行业 公司:智云健康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模式与战略 - 智云健康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平台,基于 SaaS 产品和 AI 技术,覆盖 2700 多家医院和超 22 万家药房,涵盖慢病患者看病和购药场景,通过获取病例数据进行数字营销和自营品种销售变现 [2][3] - 2023 年末提出“AI 加 P2M”模式,选择优质自营品种销售,提高医疗效率和盈利能力 [2][6] - 战略调整重心转向 P2M 和数字营销等高价值业务,预计 2025 年整体收入 15 - 20 亿元,PBM 占比 30% - 40%,数字营销占比 30%左右,SRS 占比 10%左右,整体毛利率从 20%提高至 50% [4][21][24] 医疗 AI 布局与应用 - 构建 MediGPT 和 MediTXGPT 两大医疗 AI 模型,前者用于人机交互,后者用于研究,数据源于数百万条文献指南和 2700 多家医院 HIS 系统对接数据,部署在私有云保障安全 [2][5] - AI 医疗知识图谱覆盖近 2 万个药品通用名和 20 万个实体关系,在慢病管理中 AI 准确率高于真人医生 [2][9] - AI 辅助诊疗系统帮助年轻医生积累经验,是数字营销和 P2N 变现途径,增加合作及自营药品曝光度 [10] - AI 在医疗领域可帮助医生个性化推荐、实现自动化管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如红绿灯院外审方机制 [13] 数据获取与应用 - 数据获取分两类,一是获医院同意的脱敏数据用于科研,二是互联网医院积累超 10 亿张处方数据,2024 年约 3.3 亿张,成中国最大院外处方系统,药店日数据量六七十万以上用于模型训练 [8] - 数据积累为算法开发奠定基础,与药企合作将新药推向市场,实现精准治疗 [29] 产品与市场表现 - 重要产品有达格列净片、伊布利林、奥拉帕利、伊洛前列素注射液等,达格列净片 2024 年 3 月上市迅速进入 2000 多家医院,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近 100 亿元 [16][17] - 伊布利林用于神经性头痛,拓展适应症;奥拉帕利 2025 年上半年上市;伊洛前列素注射液治疗肺动脉高压,国内有未满足市场需求 [17] 业务板块及毛利情况 - 数字营销通过 SaaS 平台为药企提供推广服务,与四十多家药企合作,毛利率约 90% [22] - 自营品种 P2M 毛利约 60%,医疗 SaaS 毛利超 90%,药店相关业务毛利超 90% [22] - 医院信息化服务整合分散平台,通过订阅费模式年收入约 1000 多万元,占未来总收入 10%左右 [23]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化 AI 技术全流程应用,扩大自营品种 P2M 及第三方数字营销服务覆盖范围,提升与医生和医院粘性,加速新产品进院及变现 [18] - 优化红绿灯审方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并降低风险,从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方面提升公司实力 [18] - 2025 年收入预计达十多亿元,毛利率约 50%,实现正向现金流,2026 年预计 GAAP 利润转正 [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虚拟病房在多家三级医院部署,通过内分泌专家小组和大数据 AI 分析,提高术前术后监测效率,对依从性好的患者远程管理,提升医疗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11] - 2023 年 6 月与中华医学会及 35 家顶尖三甲医院联合制定 AI 辅助审方行业标准,采用红绿灯机制,包括导诊和平行问诊 [12] - 与 Deep Seek、豆包和阿里的千问等合作,未来关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事故、实现品种变现,扩展 AI 技术在药物研发、教育培训等领域应用,从院中拓展到院前和院后阶段 [14] -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 2700 家医院安装系统,含 40 家百强医院,院外覆盖 22.8 万家药店,10 万家为付费药店,上半年开处方近 1.2 亿张,全年预估约 3 亿张 [15] - 国内肺动脉高压 2021 年后知晓率、诊疗率和治疗率大幅上升,公司莱森特注射剂预计 2026 年后对收入和利润贡献显著 [19][20] - 医院信息化系统包括 HIS 和各科室 CRM 系统,HIS 涵盖主要流程,CRM 介入诊疗步骤,跨学科门槛高 [25] - 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医院小型设备,实现数据互通,节约医护时间,自动上传数据生成标准病例、管理库存和分析数据 [27] - 系统进入医院需专科医生评估有效性、信息部门评估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制定对接方案,上报医院委员会或副院长确认安装,入院门槛高 [35] - 数据收集基于场景且标准化,无需清洗,海量数据使平台深度介入诊疗流程和辅助诊断 [37] - 平台服务医院不依赖直接创收,强调关键节点数据,如住院小结和处方 [38] - 医疗数据应用注意私有云部署确保安全隐私,获医院同意并脱敏处理,用于科学研究和学术目的 [40] - AI 在慢病管理优势显著,已开发出比真人更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但受伦理法律限制用于辅助诊断,复杂领域如影像识别仍需发展 [41] - 顶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复诊意见可提升基层医生水平,缓解大医院压力,促进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42][43] - 药企 SaaS 业务未来趋势集中在药店客户,计划增加百强医院覆盖,加强系统底层建设,提高辅助诊断能力,与更多药企合作增加品种覆盖 [46] - 患者援助计划(PAP)实施因疾病和目标医院而异,未来优化系统底层建设,与更多药企合作增加品种覆盖和单月粘性产出 [47] - 公司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深度覆盖,通过政策推进集中化、立体化覆盖其他区域,已与四个省市医保部门对接 [48] - 采用自主生产和与其他企业合作策略拓展 BTM 管线,利用数据选品,寻找合作伙伴或收购专利 [50] - 投资策略选择慢病相关、易推广且有特色的产品,如善存片、一诺威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 [51] - 采用 SaaS 加 EID 模式实现流量逻辑,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