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园集团(600525)
icon
搜索文档
曾经的李嘉诚概念股,开了一场“秘而未宣”的董事会会议
新浪财经· 2025-10-01 19:31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动态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于7月21日召开,审议通过三项议案并获得全票通过,但该会议实际在7月4日已召开过一次[2] - 7月4日的董事会会议除审议三项议案外,还包括《关于出售控股子公司长园共创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等四项议案,该关联交易因买方与公司时任董事长吴启权的亲属有关联而构成[3] - 在7月4日的会议上,至少有两名非独立董事对出售长园共创股权的议案投下反对票,理由是存在核心优质资产流失风险和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的风险[4] - 公司于7月6日通知暂缓审议第九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相关议案,理由为收到部分董事关于资产交易的建议与意见,需补充说明[4] - 自7月21日会议后,在不到两个月内的五次董事会会议中,代表第一大股东格力金投的两名董事陈美川、邓湘湘已在三次会议上投出反对票,此前七次会议未见此现象[5] - 两名董事的反对票均针对人事变动,包括反对提名关天鹉为独立董事(理由为候选人年龄较大且兼职过多)、反对选举乔文健为董事长(理由为兼任高管职务的董事比例违规)、以及反对聘任强卫为公司总裁(理由为其列席股东大会次数过少,违反勤勉义务)[6][7][8] - 公司董事长吴启权于9月12日辞去董事长、董事及所有子公司职务,同日其作为第二大股东提请股东大会选举乔文健为董事,乔文健随后在9月26日被选为董事长并于同日辞去总裁职务[7][8] - 在吴启权辞任后,格力金投提名的独立董事和董事人选均未在股东大会上当选[8] 股东结构及股权变动 - 公司自2013年李嘉诚家族退出后长期处于无实控人状态,主要股东间博弈强度上升[2][10] - 根据2025年半年报,第一大股东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4.38%,第二大股东吴启权持股8.02%,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信息持股7.84%,第二和第三大股东持股之和为15.86%,略高于格力金投[13] - 吴启权和山东至博信息所持公司股份处于全数质押或接近全数质押状态[14] - 格力金投的股东于今年7月底由格力集团变更为珠海科技集团,后者由珠海华发集团和格力集团分别持股60%和40%,实控人为珠海市国资委[14] 关联交易及资金占用问题 - 拟收购长园共创股权的买方深圳启恒创智,其执行事务合伙人吴晓林是公司时任董事长吴启权的亲属,因此交易构成关联交易[3] - 吴启权旗下的珠海运泰利控股存在通过第三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截至2024年底,占用资金含利息共计2.64亿元[10] - 公司已于2025年1月和4月先后收到被退还的占用款2.41亿元和2.45亿元,并于9月26日收到关联方支付的资金占用利息2158.98万元[11] 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股价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逆势下跌逾21%,而同期大盘涨幅超40%[2];截至2025年9月30日收盘价为3.48元/股,较2024年9月24日的4.45元/股大幅下跌[10] - 公司因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被ST[1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4.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但归属净利润亏损3.439亿元,同比大幅增亏,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转让长园电子25%股权确认投资损失2.82亿元[1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7460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6110万元有所扩大[11] - 控股子公司长园共创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16.62亿元、净资产2.74亿元,营业收入3.35亿元,净利润超4190万元,是公司旗下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之一,其2024年和2023年净利润分别约为7200万元和1.2亿元[12]
曾经的李嘉诚概念股 开了一场“秘而未宣”的董事会会议
财联社· 2025-09-30 22:3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动态 - 作为第一大股东代表的两位董事在最近五次董事会会议中的三次投出反对票,反对意见均指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人事变动,表明主要股东间的博弈强度上升 [1] - 公司于7月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包括出售控股子公司长园共创股权在内的七项议案,但会议后公司通知暂缓审议,且未对外公告此次会议情况 [2][3] - 7月21日公司公告的“第九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实际为重新召开,审议议案缩减为三项且获全票通过,与7月4日会议内容存在差异 [2][3] - 公司董事会会议操作存在三大问题:会议通知至召开间隔7天却未提前关注董事意见;未依规披露独立董事可能提出的延期审议要求;关联交易议案提交董事会审议的程序与上市规则存在矛盾 [4][5] - 代表第一大股东格力金投的两名董事对独立董事候选人提名投反对票,理由为候选人年龄较大且兼职过多,可能影响内控整改期间的工作强度 [6] - 两名董事对选举乔文健为董事长投反对票,理由为公司内部董事占比超过董事会总数二分之一,违反交易所自律监管指引和公司章程 [7] - 两名董事对聘任强卫为公司总裁投反对票,理由为强卫在2024年1月任职副总裁后列席股东大会次数过少,违反公司章程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勤勉义务的规定 [10][11] - 原董事长吴启权辞职并退出董事会,其提名的乔文健经股东大会补选进入董事会并当选董事长,但乔文健随后辞去总裁职务 [7][8][9]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非独立董事、3名独立董事和2名职工代表董事,当前非独立董事中两人代表格力金投,一人代表第三大股东,乔文健曾为吴启权特别助理 [9] - 格力金投在丘运良、吴启权辞任后提名的独立董事及董事人选均未当选 [10] 关联交易与资产出售 - 公司拟出售控股子公司长园共创98.3%股权,买方之一深圳启恒创智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主要权益持有者吴晓林为时任董事长吴启权亲属,构成关联交易 [2] - 在7月4日董事会会议上,至少两位非独立董事对出售长园共创股权议案投反对票,理由包括核心优质资产流失风险及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风险 [3] - 吴启权旗下珠海运泰利控股存在通过第三方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截至2024年底占用资金含利息达2.64亿元 [3][12] - 关联方已于2025年9月26日支付2023、2024年资金占用利息2158.98万元,并在2025年1月及4月分别退还占用款2.41亿元和2.45亿元 [13] - 若未来再次提交出售长园共创股权议案且买方不变,因吴启权已离职,交易可能不再构成关联交易,全体董事无需回避表决 [8]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股价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逆势下跌逾21%,同期大盘涨幅超40%,截至2025年9月30日收盘价为3.48元/股,较2024年9月24日的4.45元/股进一步下跌 [1][12] - 公司因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而被冠以“ST”帽子 [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4.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但归属净利润亏损3.439亿元,同比大幅增亏,主要因转让长园电子25%股权确认投资损失2.82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7460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约6110万元有所扩大 [13] - 长园共创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16.62亿元、净资产2.74亿元,营业收入3.35亿元,净利润超4190万元,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为公司旗下少数盈利子公司之一 [13][14] - 长园共创2024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约为7200万元和1.2亿元,是公司2025年上半年对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主要盈利子公司之一 [14] 股权结构与股东动态 - 公司第一大股东格力金投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4.38%,第二大股东吴启权持股8.02%,第三大股东山东至博信息持股7.84%,第二和第三大股东持股之和为15.86%,略高于格力金投 [15] - 吴启权、山东至博信息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处于全数质押或接近全数质押状态 [16] - 格力金投股东于2025年7月底由格力集团变更为珠海科技集团,后者由珠海华发集团、格力集团分别持股60%和40%,实际控制人为珠海市国资委 [16] - 公司自2013年李嘉诚家族退出后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当前三方股东博弈可能对公司产生关键影响 [12][17]
半年内二度换帅!ST长园总裁任命议案遭两名董事反对,核心理由指向“勤勉不足”
新浪财经· 2025-09-30 18:25
核心人事变动 - 公司于9月29日聘任强卫担任公司总裁,任期至第九届董事会任期届满 [2] - 该聘任议案以7票同意、2票反对、0票弃权获得通过,董事陈美川和邓湘湘投出反对票 [2] - 反对理由为强卫自2024年1月任副总裁以来,公司召开13次股东大会,其仅列席1次,被认为有违高级管理人员勤勉义务的规定 [2] - 新任总裁强卫持有公司股票403,200股,自2010年起在公司体系内历任多个管理职位,2024年1月起任公司副总裁 [2] - 2024年4月29日,原总裁吴启权因个人原因辞职,公司随后聘任乔文健担任总裁 [3] - 乔文健担任总裁不到半年后,于2025年9月27日因当选公司董事而辞去总裁职务,原定总裁任期到期日为2028年1月9日 [3][4]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为34.7亿元,同比下降0.9% [4] - 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4699万元扩大至亏损3.44亿元 [4] - 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6066万元扩大至亏损7460万元 [4]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26亿元,但同比增长4.1% [5] - 每股收益(EPS全面摊薄)为-0.2608元 [5]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电网设备与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消费类电子及其他领域智能设备、磷酸铁锂产品 [4]
ST长园(600525) - 关于聘任公司总裁的公告
2025-09-29 21:16
人事变动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聘任强卫为总裁[1] - 2025年第十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聘任总裁事项[2] - 独立董事同意聘任强卫为总裁,认为其具备任职条件和履职能力[2][3] 人员信息 - 强卫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至第九届董事会任期届满[1] - 强卫2022年至今任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2024年1月至今任公司副总裁[1] - 强卫持有公司股票403,200股[1] 其他 - 公告发布时间为二〇二五年九月三十日[5]
ST长园(600525) - 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29 21:15
人事变动 - 长园科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聘任强卫为总裁,原总裁乔文健辞职[2] - 董事陈美川、邓湘湘对聘任议案投反对票,反对理由是强卫履职有违“勤勉义务”规定[2][3]
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董事会决议及人事变动 - 选举乔文健担任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 表决结果为7票同意 2票反对 0票弃权 [2] - 补选关天鹉为审计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委员 补选关天鹉为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 补选乔文健为战略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委员 [4] - 董事陈美川和邓湘湘对第一项及第二项议案投反对票 反对理由为公司兼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董事及职工代表董事超过董事总数二分之一 违反监管规定及公司章程 [3][5] - 乔文健辞去总裁职务 因其当选董事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兼任董事人数超过规定比例 [19] 员工持股计划延期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12个月至2026年11月8日 [6][16] - 该计划参与对象不超过116人 筹集资金上限6000万元 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 [15] - 2023年5月8日完成股票购买 购买数量965.6572万股 占总股本0.73% 成交总金额5185.77万元 成交均价5.37元/股 [16] - 持股计划锁定期届满后未发生减持 延期经持有人会议及董事会审议通过 [6][17] 其他风险警示进展 -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因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9][10] - 关联方珠海市运泰利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 需支付资金占用利息2158.98万元 [11] - 截至2025年9月26日 公司已收到关联方支付的资金占用利息2158.98万元 [11] - 公司成立专项整改小组开展内部控制自查 持续排查潜在风险 [11]
ST长园(600525) - 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的进展公告
2025-09-26 21:20
业绩相关 - 2023 - 2024年时任董事长控制公司通过第三方占用资金,需支付利息2158.98万元[5] - 关联方计划2025年9月30日前清偿利息,截至9月26日公司已收到[5] 警示与整改 - 2024年度财报内控被出具否定意见,2025年4月30日起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3] - 公司将每月披露一次其他风险警示相关事项进展[2] - 公司按董事会说明落实措施,成立专项整改小组自查[5]
ST长园(600525) - 关于公司总裁辞职的公告
2025-09-26 21:16
人事变动 - 2025年9月25日召开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乔文健为董事[3][4] - 9月26日乔文健书面辞职总裁,任期原到2028年1月9日[4] - 乔文健因职务变动离任,离任后任董事长等职[4] 后续安排 - 公司将尽快完成总裁选聘工作[5] - 乔文健将做好交接工作[5]
ST长园(600525) - 关于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延长存续期的公告
2025-09-26 21:16
员工持股计划 - 2022 年参加对象不超 116 人,拟筹资上限 6000 万元[2] - 2023 年 5 月 8 日购 A 股 965.6572 万股,占总股本 0.73%[3] - 股票购买成交总金额 5185.77 万元,均价 5.37 元/股[3] - 存续期延至 2026 年 11 月 8 日,全出售可提前终止[3][4]
ST长园(600525) - 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26 21:15
会议情况 - 长园科技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9月26日通讯召开,9名董事均参与表决[2] 议案表决 - 7票同意选举乔文健为董事长,2票反对[2] - 7票同意补选关天鹉、乔文健为相关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委员,2票反对[4][5] - 6票同意将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12个月至2026年11月8日[6] 反对理由 - 董事陈美川、邓湘湘因兼任高管及职工代表董事超总数二分之一反对前两项议案[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