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华科技(688051)
icon
搜索文档
佳华科技:第三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3-08-25 17:38
证券代码:688051 证券简称:佳华科技 公告编号:2023-020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 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二)审议通过《关于<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 报告>的议案》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公司 2023 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符 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 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 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相关规 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 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表决结果:3 票同意,0 票反对,0 票弃权。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华科技"或"公司")第三届 监事会第八次会议于 2023 年 08 月 24 日在公 ...
佳华科技:关于召开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8-25 17:38
证券代码:688051 证券简称:佳华科技 公告编号:2023-021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3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一、 说明会类型 本次投资者说明会以网络互动形式召开,公司将针对 2023 年半年度的经营 成果及财务指标的具体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 围内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二、 说明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一)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09 月 28 日 下午 13:00-14:00 https://roadshow.sseinfo.com/) 会议召开方式: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 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09 月 21 日(星期四) 至 09 月 27 日(星期三)16:00 前登 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或通过公司邮箱 rk@rockontrol.com 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 回答。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
佳华科技:独立董事关于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相关事项的独立意见
2023-08-25 17:38
会议相关 - 公司于2023年8月24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1] 募集资金情况 - 会议审议《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议案[1] - 独立董事认为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合规无违规[1] - 公司募集资金实际使用与信息披露无差异未损中小股东利益[1] - 独立董事同意该专项报告[2]
佳华科技:关于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5-15 16:22
证券代码:688051 证券简称:佳华科技 公告编号:2023-017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2 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06 月 21 日(星期三)下午 13:00-14:00 会议召开地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网址:http://roadshow.s seinfo.com/) 会议召开方式: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 (三) 会议召开方式:上证路演中心网络互动 三、 参加人员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玮先生,副董事长、副总经理陈京南女士,董事、副 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黄志龙先生,财务总监王朋朋先生,独立董事郑建明先生将 投资者可于 2023 年 06 月 12 日(星期一)至 06 月 15 日(星期四)16:00 前登 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或通过公司邮箱 rk@rockontr ol.com 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一、 说明会类型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 ...
佳华科技(688051)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9 00:00
收入增长 - 本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5%,主要得益于新产品线的推出和市场需求的增加。[1] - 公司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产品价格,实现了收入的显著增长。[2] 成本控制 - 公司在本季度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提高生产效率。[1] - 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使得公司在本季度实现了更高的毛利率。[2] 新产品发布 - 公司计划在下个季度推出一款全新的智能手机,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1] - 新产品的推出预计将带动公司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增长。[2] 市场竞争 - 公司在本季度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对手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1] -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公司在某些地区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2] 客户满意度 - 公司通过改进客户服务和产品质量,提高了客户满意度。[1] - 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有助于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2] 研发投入 - 公司在本季度增加了研发投入,以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创新。[1] - 研发投入的增加预计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2] 财务状况 - 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健,现金流充足,能够支持未来的扩张计划。[1] - 财务状况的良好表现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
佳华科技(688051)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9 00:00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773.26万元[5] -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和其他形式的分配[5] - 2022年营业收入为261,298,146.60元,同比下降46.2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7,732,578.55元,2021年为-129,246,253.48元[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9,616,269.71元,2021年为-151,943,626.12元[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5,726,644.68元,2021年为-24,359,026.33元[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28,417,333.52元,同比下降22.27%[20] - 总资产为1,481,413,155.74元,同比下降20.28%[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3.72元,2021年为-1.67元[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4.26元,2021年为-1.96元[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60%,同比增加11.01个百分点[20]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41,883,691.16元,2021年为22,697,372.64元[22] -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29.8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6.27%[24] -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773.2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848.63万元[24] -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961.6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767.26万元[24] - 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6,129.81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6.27%[191] - 2022年营业利润为-28,600.2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95.70%[191] - 2022年利润总额为-27,945.43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91.30%[191]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773.26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122.62%[191] - 营业收入为261,298,146.60元,同比下降46.27%[192] - 营业成本为250,101,193.47元,同比下降22.37%[19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5,726,644.68元,同比变动不适用[19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622,481.72元,同比下降11.16%[19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784,881.99元,同比变动不适用[192] - 智慧环保业务收入为21,587.07万元,同比下降40.79%,毛利率下降23.95个百分点[196] - 智慧城市业务收入为4,519.47万元,同比下降62.34%,毛利率下降64.72个百分点[196] - 数据运营服务收入为21,600.31万元,同比下降19.61%,毛利率下降18.47个百分点[19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1,267.33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3.12%[200] - 公司整体收入下滑主要由于订单减少及数据运营服务项目续签合同额调低[197] 公司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由“北京市通州区嘉创路10号院6号楼1层、2层、3层”变更为“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京通街9号205”[18]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通州区嘉创路10号院6号楼1层、2层、3层[18] - 公司网址为http://www.rockontrol.com[18] - 公司电子信箱为rk@rockontrol.com[18]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黄志龙,证券事务代表为潘雨菲[18]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北京市通州区嘉创路10号院6号楼1层、2层、3层[18]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18]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为http://www.sse.com.cn[18]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智慧环保及智慧城市业务,客户主要为政府及其平台公司或国有企业用户[24] - 公司聚焦的物联网大数据行业属于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24] - 公司持续积累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经验,以数据为核心、以平台为载体和中枢,致力于深度挖掘数据价值[24]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智慧环保、智慧城市、智慧双碳领域,向政府、企业提供基于物联网综合技术的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大数据服务[24] - 2023年,公司所处行业仍处在复苏调整期,但国家重点布局的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将带来发展机遇[25] - 公司在大数据产业方面布局研发的智能终端、海东青时序数据库、云链共享平台、碳链等系列产品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25] - 公司已打造的生态云链系统作为集智慧环保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为一体的线上平台,不断为环保类服务商提供安全可靠、持续创新的云市场环境[25] - 公司构建了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体系,研发了系列碳监测终端产品,可实现对企业碳数据的远程快速采集[28] - 公司自主研发的碳链平台获得中共中央网信办备案的区块链信息服务运营许可资质(京网信备11011221111401260022号)[28] - 公司积累了近20年全国省市县区域碳排放数据、碳排放相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自愿减排项目数据[28] - 大气联防联控管理平台实现了大气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气象监测、空气质量预测、视频等多元异构数据的融合[28] - 水环境联防联控管理平台已在北京市通州区、湖北省武汉市、浙江省宁波市等地搭建,平台运行状况良好,数据传输稳定[29] - 固废危废智能化监管平台结合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区块链存证技术、AI视觉识别,对固废危废的产生、转移、处理实现全流程业务化管控[29] - 生态环境业务赋能平台已在重庆合川、安徽省淮北市等地搭建,运行状态稳定,服务效果良好[30] - 生态环境矩阵平台在内蒙呼和浩特市、重庆合川、北碚等多地运行,为生态环境部门的管理提供科技化手段赋能[30] -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为园区发展转型升级需要,提供园区管理平台,实现园区的智慧化建设运营管理[31] - 清徐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项目是公司打造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围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响应、封闭管理、低碳服务、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低碳智慧园区[31] - 公司立足低碳绿色建筑智能化的产品,以佳华云及AI云服务能力为支撑,提供智能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建筑碳账户等核心产品[32] - 智慧双碳集群建立了四大产品线,覆盖to G、to B业务,包括政府业务产品线、集团企业产品线、金融产品线以及硬件产品线[33] - 政府业务产品线主要服务于生态环境部门碳市场管理,为各级政府打造“碳账本”产品,提升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能力[33] - 集团企业产品线主要服务于大型集团以及工业企业,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碳减排的监测、量化、分析、溯源一体化管理[33] - 金融产品线主要服务于绿色金融业务投融资主体,提供绿色项目库系列产品和金融碳账本系列产品,服务于金融机构“绿色精准识别”[34] - 硬件产品线主要生产配套的各类硬件终端设备,包括碳匣、碳柜、碳专区服务器系列产品,能耗、企业工况、电力数据采集系列产品等[34] - 公司建立了基于业务特点的“佳华六步”的创新性经营模式,通过客户资源复用,实现客户引流,应用相互加持相互赋能[35] - 公司建立了以海东青数据库为核心的IoT物联网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云链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微精灵加密沟通平台,以人工智能AI算法为核心的AI云平台,以及以传感器和边缘计算为核心的嵌入式产品[38] - 公司充分发挥商业资源的价值,优化供应链关系和完善生态合作关系,促使供应商资源、代理商资源转化为公司的市场及销售资源[40] - 公司所处行业政策支持数据要素化,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41][42] - 公司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者,积累了物联网领域的综合技术能力及体系,包括以海东青数据库为核心的IoT物联网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安全体系、以人工智能AI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平台等,具备技术壁垒[60] - 公司在垂直应用领域智慧环保、智慧城市、智慧双碳不断深耕和拓展,技术和应用相互加持和反哺,物联网工程能力和以数据为核心、平台为载体的应用价值及能力均得到市场验证[61] - 公司旨在建立物联网云链大数据平台,实现各领域的优势平台互联互通,达到“万物互联”的蓝图愿景[61] - 报告期内,公司应邀参加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导的数据资产评估试点工作,对佳华科技承担建设的环境质量检测项目数据展开评估,并且面向全社会发布了《佳华科技所属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服务所涉及的数据资产质量评价与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报告》[61] - 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对佳华科技“区域性环境大气质量监测和服务数据”开展评审工作,并于2023年初向佳华科技发出了首个上市公司《数据资产登记凭证》[63] - 公司作为生态环境大数据的代表厂商,与国内同类型企业相比,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环保业务已覆盖百余地市,并于报告期内完成多个新地市及省份的开拓,包括黑龙江(省)、广东(江门)、辽宁(鞍山)、江苏(徐州)等,稳步推进新地区业务拓展[63] - 报告期内,公司以大气与污染源监管为核心,逐步进行水环境方向与固废方向的创新与探索[63] - 威海市在山东省各项指标中持续保持第一[64] - 泰安市多项空气质量指标改善幅度位居山东省前列,其中O3、SO2、重污染天数改善幅度居第1位,CO、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改善幅度居第2位[64] - 广安市连续4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同比提升3.3%[64] - 萍乡市PM2.5浓度达到32.6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排名提升16位[64] - 吕梁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8.6%,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1.1%,均为全省第一[64] - 海口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0%[64] - 公司推出融合预报模式、小尺度扩散模式以及溯源模型等大气相关产品[66] - 公司完成产品线梳理,逐步进行水环境方向与固废方向的创新与探索[66] - 公司积极探索强监管背景下的TO B模式,推出企业合规产品[66] - 公司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数字化赋能碳管理[65] - 公司主导及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及技术研究报告共计18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技术报告6项[69] - 正在研制的各类标准共计48项[69] - 报告期内参与发布的标准及研究报告共计7项[69] - AI算法模型训练累计82个模型,应用于低碳环保、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类及综合类场景[70]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适配GPU/NNIE/Ascend等AI芯片[70] - 精准溯源和污染动态管控技术能快速实现多污染物的城市内溯源、城市间溯源、点位周边溯源以及行业溯源,并开发出动态管控技术[71] - 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能实现常规气象、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序列预测,以及空间分布预测和垂直廓线预测,实现多污染物及其组分预测及污染物的二维传输剖面预测[72] - 多源时序融合预测技术融合机理与机器学习预测技术,实现精准预测的同时,可大幅度节省计算成本[73] - AI云平台拥有7项核心技术[76] - 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云服务接口技术、模型编排调度技术、资源动态调度技术、多帧投票技术、策略引擎技术、视频片段事件技术、边云协同技术等[7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东青时序数据库拥有10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85]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实现数据压缩,占用存储空间只有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86] - SQL优化技术使时序数据查询和数据写入性能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86] - ISR分布式算法实现主从架构及分布式架构的基础,支持数据可用性和一致性之间的选择[87] - 时序数据库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支持硬件国密板卡或纯软件加密两种模式[87] - 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在聚合查询时性能可提高30倍[87] - 内存限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内存占用情况,避免数据库服务OOM[87] - 主从切换技术提高数据库服务的可用性,减少运维工作[87] - 数据脱敏技术结合权限系统,满足所有脱敏需求,具有灵活易使用的特点[87] - 公司拥有8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网关技术、分布式计算引擎、底层网络协议等[96] - 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的并发接入能力,经CNAS权威性能测试[97] - 分布式计算引擎在相同条件下,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是MapReduce的2.02倍[97] - 底层网络协议在模拟真实5%丢包率的情况下,性能分别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97] - 低代码数据解析技术支持文本与二进制两种常用的数据格式,经过第三方机构测试,平台具备了易用的数据解析能力[97] - 全链路监控技术支持在微服务架构下,构建服务与服务、服务与中间件、用户与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调用数据展示及告警[97] - 规则引擎技术支持设备与设备间进行数据、命令的联动,支持设备数据在平台流转到数据库、消息总线、缓存、分布式计算引擎等组件[97] - 基于SQL结合图形操作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通过图形化编排和SQL编写,完成设备大数据实时数据流分析,降低了数据分析的难度,同时提升了数据分析的效率[97] - 灵活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及数据资产服务支持在B/S架构下,通过可拖拽配置的2D图表组件,结合灵活的后端数据绑定方式,快速实现客户数据的精准展示[97] - 云链共享平台拥有9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106] - 公司实现了支持国密的区块链底层架构,支持软件和硬件层面的加
佳华科技(688051)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9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039.8万元,同比增长19.45%[5]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21836.07万元,同比下降39.74%[5]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184亿元,较去年同期3.624亿元下降39.7%[24]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48.0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8.56万元[10]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47.2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611.51万元[10]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净亏损8371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680万元扩大1130.6%[2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81,472,591.81元,同比扩大1,420.6%[26]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5元/股,同比恶化1,400%[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2351.01万元,同比下降46.79%[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9.24%,较上年同期减少36.4个百分点[6] - 年初至报告期末研发投入为9138.96万元,同比下降22.04%[6]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合计同比减少46.79%[11]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减少36.40%[11]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7828万元,较去年同期6559万元增长19.3%[25]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26,188,760.42元,同比增加9.2%[27]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52,872,174.55元,同比增加37.3%[27]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86.87百万元,上年同期为-137.28百万元,同比减少-49.59百万元[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6,873,202.46元,同比恶化36.1%[2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17,863,867.47元,同比下降2.3%[2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968,613.16元,同比下降33.4%[27][28]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15,034,366.03元,同比增加26.0%[27]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为4,339,846.72元,同比下降40.4%[2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05,361,054.46元,较期初下降39.2%[28] - 公司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2.275亿元,较2021年末3.556亿元下降36.0%[19] 资产和债务状况 - 公司2022年9月30日存货8322万元,较2021年末3831万元增长117.2%[19]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短期借款1.319亿元,较2021年末1亿元增长31.9%[21] - 公司2022年9月30日合同负债4451万元,较2021年末2117万元增长110.3%[21] - 公司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4.572亿元,较2021年末4.258亿元增长7.4%[19] - 总资产为171701.48万元,较上年度末下降7.6%[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23399.19万元,较上年度末下降6.73%[6]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所有者权益12.349亿元,较2021年末13.262亿元下降6.9%[22] 非经常性损益及减值 - 第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1028.03万元[8]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1148万元,较去年同期1926万元改善40.4%[25] 股东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841户[13] - 控股股东上海百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4,463,099股,占比31.63%[13] - 股东李玮持股12,089,574股,占比15.63%[13] - 股东共青城华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8,952,485股,占比11.58%[13] - 股东李劲持股2,500,000股,占比3.23%[14] - 股东上海普纲企业管理中心持股2,500,000股,占比3.23%[14] - 股东吴伟持股1,591,978股,占比2.06%[14]
佳华科技(68805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9-15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3796.28万元,同比下降53.24%[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99.20万元,同比下降570.5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885.98万元,同比下降4441.07%[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6元/股,同比下降575%[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02元/股,同比下降5,200%[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7%,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11%,同比下降6.23个百分点[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70.52%[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441.07%[20] - 公司2022年1-6月营业收入为13796.28万元,同比下降53.24%[1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99.20万元,同比下降570.52%[10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7885.98万元,同比下降4441.07%[103]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796.28万元,同比减少53.24%[95]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5899.20万元,同比减少570.52%[95] - 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13796.28万元同比减少53.24%[8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899.20万元同比减少570.52%[8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7885.98万元同比减少4441.07%[8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20%,同比增加24.44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总额6787.95万元同比下降7.07%[6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9.20%同比上升24.44个百分点[65]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19.32%同比下降26.18个百分点[65][66] - 研发费用为5476.86万元,同比增长37.59%[106] - 营业成本为9927.26万元,同比下降47.97%[106] - 财务费用为75.36万元(上年同期为-256.70万元)[106] - 管理费用为2658.45万元,同比下降15.35%[10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慧环保业务营业收入11952.39万元,毛利率26.32%[91] - 智慧城市业务营业收入1817.81万元,毛利率38.36%[91] - 感知及平台建设产品营业收入2199.37万元,毛利率40.54%[91] - 数据运营服务产品营业收入11189.98万元,毛利率25.77%[91] 研发投入与项目进展 - 研发投入优化,重点布局AI算法、IoT平台及云平台技术[97] - 研发投入近三年持续增长[84] - 研发人员总数361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4.21%[81] - 研发人员中30-4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9.31%[81] - 研发人员中30岁以下占比45.15%[81]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减少系研发项目结项后人员优化所致[82] - 研发人员数量36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4.85%[8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558.75万元平均薪酬7.48万元[83] - 云链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1,217,600元,本期投入2,243,641.77元,累计投入10,764,737.40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96%[68] - IoT物联网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8,850,100元,本期投入3,908,724.91元,累计投入17,631,854.68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93.5%[68]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6,649,900元,本期投入1,585,312.77元,累计投入6,581,099.10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99%[68] - AI算法和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8,570,100元,本期投入5,373,264.89元,累计投入47,738,100.40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98.3%[68] - AI算法项目累计研发82个模型和1个AI自动化平台,平台支持多硬件部署并已对外销售[68] - 机房智能机器人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922,500元,本期投入218,022.40元,累计投入1,922,681.55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65.8%[68] - 非分散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747,000元,本期投入795,467.02元,累计投入2,145,926.54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45.2%[68] - 数字孪生平台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9,090,599元,本期投入2,187,243.96元,累计投入9,373,961.30元,累计投入占总投资49.1%[69] - 公司已申请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用于机房智能机器人项目[68] - 数字孪生平台已发布V1.2版本并完成像素流部署方案测试,最高支持国家3级模型精度标准[69] - 数据安全管理系统项目预算3047.5万元,累计投入1402.89万元,完成度46.05%[70] - 智能密码钥匙及高性价比PCIe密码卡通过国家密码局商密认证[70] - 服务器密码机开发进度达40%[70] - 智能建筑IOT平台项目预算498.57万元,累计投入392.34万元,完成度78.7%[70] - 数字佳华平台V2.0项目预算732.8万元,累计投入503.03万元,完成度68.65%[71] - 生态环境物联网平台(车载系统)V2.0预算85.27万元,累计投入80.38万元,完成度94.27%[71] - 微精灵项目预算718.75万元,累计投入672.37万元,完成度93.55%[72] - 公司获得公安部安全产品销售许可的数据电子文件安全系统[70] - 基于智能密码钥匙的双碳身份认证系统已投入生产环境应用[70] - 双碳可视化反爬平台完成开发并投入生产环境应用[70] - 生态环境大数据孵化平台项目预算39,384,800元,累计投入8,684,738.14元,累计收益31,364,069.15元[72] - 软件工程计价软件项目预算1,800,200元,累计投入55,055.80元,累计收益1,106,213.55元[72] - 智能终端系统项目预算7,570,950元,累计投入1,516,495.68元,累计收益4,297,867.16元[73] - 烟气治理岛智慧运行管控平台项目预算9,414,012元,累计投入2,087,752.59元,累计收益3,202,738.01元[73] - 工业网关项目预算2,013,625元,累计投入675,990.10元,累计收益1,195,707.24元[73] - 烟气治理岛平台脱硫模型优化效率目标至少5%[73] - 生态环境平台完成10个产品模块功能开发及更新[72] - 软件工程计价软件完成3个软著申请[72] - 烟气治理岛平台完成两项软著申请[73] - 工业网关完成两个型号样机及碳链网关主要采集协议开发[73] - 移动AI分析仪2.0项目预算188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82.11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43.7%[74] - 车载环境监测单元V3.0项目预算252.21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118.77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47.1%[74] - AI云平台项目预算2302.05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1115.53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48.5%[74] - 碳链V2.0产品研发项目预算1019.35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564.77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55.4%[75] - 生态环境双碳云图项目预算1041.46万元人民币,实际投入425.88万元人民币,占预算比例40.9%[75] - 移动AI分析仪2.0项目完成算法移植及软著申请,应用于智慧城市高空瞭望场景[74] - 车载环境监测单元完成国产化芯片替代及OBD盒子开发,支持碳排放数据采集[74] - AI云平台具备私有化部署能力,支持智慧环保及低碳领域多场景分析[74] - 碳链V2.0产品包含智慧双碳管理系统等4个已发布模块,服务政府及企业碳资产管理[75] - 生态环境双碳云图构建数据治理平台,实现数据资产价值化[75] - 智能仪表采集终端研发项目预算1,189,430.00元,实际投入488,420.91元,预算执行率41.06%[76] - 生态云链市场项目预算10,252,226.00元,实际投入1,272,223.83元,预算执行率12.41%[76] - 碳码服务器系列产品项目预算1,430,700.00元,实际投入100,859.39元,预算执行率7.05%[77] - 合川智慧园区SaaS聚合平台项目预算1,127,160.00元,实际投入200,592.65元,预算执行率17.80%[77] - 工业信息系统数据网关软件项目预算475,000.00元,实际投入40,230.78元,预算执行率8.47%[77] - 研发总预算285,565,477.27元,实际总投入52,085,827.78元,预算执行率18.24%[78] 核心技术成果 - 截至2022年6月30日,AI算法和系统研发拥有5项核心技术,其中新增1项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31] - AI算法模型训练和融合时序预测技术累计研发优化模型82个,其中新增高空抛物检测、攀爬检测、睡岗检测和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4个模型[32]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覆盖GPU/NNIE/Ascend等AI芯片类型[32] - 依托5项核心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3项,申请中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74项[33] - 公司参与编制国际标准1项(20213274-T-469)、国家标准5项(包括20211001-T-469等)及行业研究报告2项[30] - 主导编制的行业标准《环保物联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2013-77)已进入报批环节[31] - AI云平台拥有6项核心技术,其中新增策略引擎技术和视频片段事件技术2项[35] - 多帧投票技术通过提高帧率分析能力,有效减少单帧模型误检和漏检,提升AI分析结果准确率和召回率[36] -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38]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系统拥有4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报告期内新增的基于零信任的SDP系统[40]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系统已获得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41] - 基于指纹识别的智能密码钥匙已获得国密局颁发的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41] - 依托数据资产安全核心技术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中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1项[42] - 商用密码服务安全平台拥有3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报告期内新增的服务器密码机[44] - 智能密码钥匙和PCIe密码卡已获得国密局颁发的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45] - 服务器密码机集成智能密码钥匙多因子认证机制及PCIe密码卡高速密码运算能力[45] - 商用密码服务中间件技术提供符合GM/T0018-2012密码设备应用接口规范的国标接口[45] - 国密算法FPGA加速技术基于FPGA硬件PCIe板卡实现SM2/SM3/SM4算法高速并行处理[45] - 公司拥有9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其中4项为报告期内新增[46]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使存储空间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46][47] - 实际项目数据对比显示存储空间为MySQL的1/6.4、Oracle的1/6、Hbase的1/5.6[47] - 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后存储成本降低1/6[47] - 时序数据库写入查询性能达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47] - 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使性能提高30倍[48]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能达Spark的1.35倍、MapReduce的2.02倍[51]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下性能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51] - 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申请专利4项[48] - IoT物联网平台拥有8项核心技术,其中4项为报告期内新增升级[50] - 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55]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是MapReduce的2.02倍[55]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下性能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55] - 公司拥有7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其中区块链跨链子系统为新增[55] - 支持国密的区块链底层架构同时支持软件加密和国密硬件加解密卡[56][58] - 基于密钥对的角色权限控制体系实现系统管理员与普通用户密钥隔离[56][58] - 安全可控的点对点数据共享网络为数据访问链路提供存证留痕[56][58] - 支持硬件加密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已通过华为鲲鹏技术认证[58] - 基于K8S的区块链管理平台支持多云及混合云场景的跨云同链特性[57][58] - 依托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3项,申请中专利3项[57] - 公司新增核心技术数据溯源检索技术[59] - 公司拥有4项核心技术包括边缘端IoT流式处理技术和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引擎[59][61] - 边缘端IoT流式处理技术可节省网络带宽费用和存储成本[59][61] - 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引擎支持接入Modbus等5种以上协议和设备[59][61] - 双碳数据标识解析体系结合区块链技术解决碳排放数据可信问题[60][61] - 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64] - 累计拥有知识产权915项包括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539项[64] - 公司通过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级别CMMI5级认证[84]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956.10万元[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956.10万元[9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4956.10万元[10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64.07万元,同比下降109.31%[106] - 货币资金减少至1.466亿元,同比下降58.77%,主要因兑付前期票据及现金理财增加[10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至1.891亿元,同比上升37.98%,主要因现金理财增加[108] - 应收票据增至218万元,同比上升445.00%,主要因收到票据结算[108] - 预付款项增至2523万元,同比上升80.49%,主要因预付材料款增加[108] - 存货增至6193万元,同比上升61.63%,主要因收入未实现成本未结转[108] - 在建工程增至2138万元,同比上升230.13%,主要因智慧环保类在建项目增加[108] - 无形资产增至1.335亿元,同比上升61.23%,主要因内部研发成果转入无形资产核算[108] - 开发支出降为0元,同比下降100.00%,主要因内部研发成果转入无形资产核算[108] - 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确认8245.13万元[102] 资产与股东权益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5578.72万元,同比下降5.08%[18]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69044.36万元,同比下降9.03%[18]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金额为9,807,811.82元[22]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175,584.17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19,867,802.84元[23] 子公司表现 -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042.38万元[114] - 北京佳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净亏损440.90万元[114] 管理层与治理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廖强与吴强因个人原因离职[119] - 公司选举陈京南为副总经理,范保娴与连燕任期届满离任[119] - 公司终止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作废相关限制性股票[121] - 公司终止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作废全部未归属限制性股票[197] - 德勤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导致公司不符合股权激励实施条件[197] - 公司终止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作废相关限制性股票[198] - 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199] - 公司不存在特别表决权股份设置及持有情况[199] - 报告期内公司表决权差异安排未发生变动[200] - 公司优先股相关情况未在报告期内披露具体数据[200] 股份变动与股东情况 - 有限售条件股份变动后数量为53,505,158股,占总股本比例69.19%[187]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变动后数量为23,828,842股,占总股本比例30.81%
佳华科技(688051)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0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 - 营业收入为13796.28万元,同比下降53.24%[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99.20万元,同比下降570.5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885.98万元,同比下降4441.07%[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6元/股,同比下降575%[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为-1.02元/股,同比下降5200%[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7%,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11%,同比下降6.23个百分点[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70.52%[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441.07%[20] - 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3,796.28万元,同比下降53.24%[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99.20万元,同比下降570.52%[9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885.98万元,同比下降4,441.07%[90] - 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3,796.2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3.24%[96] - 营业收入为1.38亿元,同比下降53.24%[104][10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99.2万元,同比下降570.52%[104]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9.20%,同比增加24.44个百分点[19] - 研发费用为5476.86万元,同比增加37.59%[106] - 研发投入总额为6788万元同比下降7.07%[66]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5477万元同比增长37.59%[66]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1311万元同比下降60.55%[66]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19.32%较上年同期下降26.18个百分点[66] 各业务线营业收入及毛利率 - 智慧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为11,952.39万元,毛利率26.32%[91] - 智慧城市业务营业收入为1,817.81万元,毛利率38.36%[91] - 数据运营服务营业收入为11,189.98万元,毛利率25.77%[91] - 感知及平台建设营业收入为2,199.37万元,毛利率40.54%[91] 资产和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956.10万元[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5578.72万元,同比下降5.08%[18] - 总资产为169044.36万元,同比下降9.03%[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亿元[106] - 货币资金为1.47亿元,同比下降58.77%[10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89亿元,同比增加37.98%[108] - 预付款项为2522.76万元,同比增加80.49%[108] - 存货为6192.92万元,同比增加61.63%[108] - 在建工程为2138万元,同比增加230.13%[108] - 无形资产为1.34亿元,同比增加61.23%[108] 研发项目投入与进展 - 云链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1,217,600元,本期投入2,243,641.77元,累计投入10,764,737.40元,累计投入占比达95.96%[69] - IoT物联网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8,850,100元,本期投入3,908,724.91元,累计投入17,631,854.68元,累计投入占比达93.54%[69]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649,900元,本期投入1,585,312.77元,累计投入6,581,099.10元,累计投入占比达98.97%[69] - AI算法和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8,570,100元,本期投入5,373,264.89元,累计投入47,738,100.40元,累计投入占比达98.29%[69] - 数字孪生平台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9,090,599元,本期投入2,187,243.96元,累计投入9,373,961.30元,累计投入占比达49.10%[70] - 数据安全管理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0,475,000元,本期投入2,229,710.13元,累计投入14,028,934.07元,累计投入占比达46.04%[70] - 非分散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747,000元,本期投入795,467.02元,累计投入2,145,926.54元,累计投入占比达45.20%[70] - 机房智能机器人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922,500元,本期投入218,022.40元,累计投入1,922,681.55元,累计投入占比达65.80%[70] - AI算法项目已产出软件著作权15个,专利10个,模型累计研发82个,自动化平台1个[69] - 数字孪生平台已完成V1.2版本发布,正在进行V1.3版本产品设计,并完成像素流部署方案测试[70] - 服务器密码机基本功能开发进度达40%[71] - 智能建筑IOT平台项目预算投入4,985,700元,累计投入1,682,561.7元,累计收益3,923,422.74元[71] - 数字佳华平台V2.0项目预算投入7,328,000元,累计投入1,339,594.75元,累计收益5,030,270.73元[71] - 生态环境物联网平台(车载系统)V2.0预算投入852,700元,累计投入12,291.57元,累计收益803,775.2元[72] - 微精灵项目预算投入7,187,450元,累计投入1,962,997.35元,累计收益6,723,681.11元[72] - 生态环境大数据孵化平台预算投入39,384,800元,累计投入8,684,738.14元,累计收益31,364,069.15元[72] - 软件工程计价软件项目预算1,800,200.00元,累计投入1,106,213.55元,完成V2.0版本开发并申请3项软著[73] - 智能终端系统项目预算7,570,950.00元,累计投入4,297,867.16元,完成边缘系统基础版本功能开发[73] - 烟气治理岛智慧运行管控平台项目预算9,414,012.00元,累计投入3,202,738.01元,完成产品1.0版本开发并申请2项软著[74] - 烟气治理平台目标实现脱硫模型优化效率至少5%提升[74] - 工业网关项目预算2,013,625.00元,累计投入1,195,707.24元,完成2个型号样机开发并申请2项软著[74] - 移动AI分析仪2.0项目预算1,880,000.00元,累计投入821,119.12元,完成算法移植并申请1项软著[74] - 车载环境监测项目预算2,522,100.00元,累计投入1,187,650.38元,完成空气质量检测仪降本版开发[74] - AI云平台项目预算为2302.05万元,累计投入1115.53万元,预算执行率48.5%[75] - 碳链V2.0研发项目预算为1019.35万元,累计投入564.77万元,预算执行率55.4%[75] - 生态环境双碳云图项目预算为1041.46万元,累计投入425.88万元,预算执行率40.9%[76] - 智能仪表采集终端研发项目预算为118.94万元,累计投入48.84万元,预算执行率41.1%[76] - 生态云链市场项目预算为1025.22万元,累计投入127.22万元,预算执行率12.4%[76] - OBD盒子V2版本完成功能迭代改版优化并进入产品开发阶段[75] - 碳链管理平台包含5大子系统,其中4个已发布并持续迭代优化[75] - 环保一张图平台覆盖全国3000+点位的污染源监管治理场景[76] - 智能仪表终端实现小批量试制,支持红外/OCR双模式数据采集[76] - 生态云链市场搭建SaaS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与分销体系[76] - 碳码服务器系列产品已进入小批量生产及市场推广阶段,总投资额为1,430,700.00元[78] - 合川智慧园区SaaS聚合平台已完成市场调研并对接10家服务商,总投资额为1,127,160.00元[79] - 工业信息系统数据网关软件已完成市场调研和产品规格定义,总投资额为475,000.00元[79] 核心技术研发成果 - 公司AI算法和系统研发拥有5项核心技术,其中报告期内新增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1项[31] - AI算法模型训练技术累计研发优化模型82个,其中报告期内新增高空抛物检测、攀爬检测、睡岗检测和集成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4个模型[32]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支持GPU/NNIE/Ascend等AI芯片类型[32] - 依托5项核心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3项,申请中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74项[33] - AI云平台拥有6项核心技术,其中报告期内新增策略引擎技术和视频片段事件技术2项[35] - 公司主导编制的环保物联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已进入报批环节[31] - 多帧投票技术通过提高帧率分析能力,有效减少AI模型误检漏检,提升输出结果准确率和召回率[36] - 资源动态调度技术可根据算力使用情况动态调整模型服务实例,实现最小资源满足计算需求[36] - 模型编排调度技术通过配置编排原子模型服务,降低业务场景研发成本并提升算力资源使用率[36] - 云服务接口技术采用轻量级协程实现高并发微服务,具备多租户横向扩展能力[36] - 公司拥有6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38]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系统拥有4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其中1项为2022年报告期内新增[40]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系统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中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1项[42] - 商用密码服务安全平台拥有3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其中1项为2022年报告期内新增[44] - 新增策略引擎技术通过规则策略实现AI事件实体过滤,提升运营审核率和覆盖率[37][40] - 新增视频片段事件技术通过直播流缓存和追踪,以较小资源代价输出视频片段为AI事件提供存证[37][40] - 多帧投票技术通过提高帧率分析(每秒多帧)和加权投票,提升AI分析结果准确率和召回率[40] - 基于零信任的SDP系统通过白名单访问控制和内网隐身技术减小网络被攻击面[41][44] - 基于指纹识别的智能密码钥匙符合国家商密标准,已获得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41][43] - 国密算法FPGA加速技术对SM2/SM3/SM4算法进行硬件级实现,提供高速密码运算[45][46]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使存储空间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至1/10,对比MySQL、Oracle、Hbase分别降至1/6.4、1/6和1/5.6,环境监测领域存储成本降低1/6[48][50] - SQL优化技术使时序数据写入和查询性能达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48] - 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在性能测试中提升查询性能30倍[49]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为Spark的1.35倍、MapReduce的2.02倍[52]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环境下性能达TCP的1.28倍、UDP的1.22倍[52] - 公司累计拥有17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时序数据库9项+IoT平台8项)[47][51] - 时序数据库领域累计获得6项软件著作权及4项专利申请[49] - IoT平台领域累计获得1项软件著作权及2项专利申请[55] - 高性能网关技术支持百万设备并发接入[52] - 有损压缩技术通过旋转门算法降低磁盘存储成本并提升查询效率[49][51] - 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56]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是MapReduce的2.02倍[56]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下性能为TCP的1.28倍,UDP的1.22倍[56] - 公司拥有7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其中区块链跨链子系统为新增技术[56] - 支持硬件加密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已通过华为鲲鹏技术认证[59] - 基于K8S的区块链管理平台支持多云及混合云跨云同链部署[58][59] - 开放平台技术为上游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存证、审批、溯源等能力[58] - 区块链跨链子系统可实现多源同构区块链的跨链融合[58][59] - 依托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3项[58] - 申请中的专利数量为3项[58]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64] - 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17项商标1项累计拥有知识产权915项[64] - 公司拥有4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核心技术包括新增的数据溯源检索技术[60][61] - 边缘端IoT流式处理技术可提升系统响应速度节省网络带宽费用和存储成本[60] - 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引擎支持接入Modbus等众多协议和设备[60]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总数36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4.85%[84]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558.75万元,人均薪酬7.48万元[84]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博士0.28%(1人)、硕士14.68%(53人)、本科69.25%(250人)[82]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45.15%(163人)、30-40岁49.31%(178人)[82]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近三年保持技术竞争力[85] - 公司通过CMMI5级认证、ISO27001和ISO20000体系认证[85] 子公司财务表现 -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总资产111,570.75万元,净利润1,042.38万元[116] - 北京佳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净资产19,664.39万元,净利润亏损440.90万元[116] - 太原罗克佳华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517.60万元,净利润亏损548.29万元[116] - 成都佳华物链云科技有限公司净资产4,208.08万元,净利润亏损1,318.96万元[116] - 罗克佳华(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32,964.36万元,净利润亏损1,349.24万元[116] 管理层与治理变动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廖强与吴强因个人原因离职[118] - 公司选举陈京南为副董事长及副总经理,刘克龙为董事,任永平为副总经理[119]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20] - 公司终止实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作废相关限制性股票[121] - 公司因2021年度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审计意见终止股权激励计划[197] 市场竞争与风险因素 - 新冠疫情导致智慧城市业务项目周期延长且签单量减少[96] - 公司处于业务转型期,向平台化产品及物联网大数据服务转型[95] - 积极开拓双碳市场,但相关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政策不确定性[99] - 应收账款呈逐年上升趋势,存在信用减值风险[101] - 面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压力[101] -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较高,属智力密集型行业[97] - 智慧环保领域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98] - 研发投入存在产业化失败风险,可能影响公司利润[101] - 存在客户单一风险,尤其在智能脱硫运营领域[99]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金额为980.78万元[22]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17.56万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影响金额为1986.78万元[2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大气环境AI大数据体系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55,871,266.99元,投入进度88.97%[175] - 城市人工智能软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70,247,000元,投入进度100.35%[175] - 云链数据库共享交换平台升级研发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5,144,882.25元,投入进度100.97%[175] - 环境智能传感器升级研发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5,106,142.57元,投入进度100.71%[175] - 城市新基建大数据运营服务平台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61,123,815.03元,投入进度43.66%[176] - 物联网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一期)累计投入募集资金9,625,233.93元,投入进度8.36%[17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09,300,000元,投入进度100%[176] - 公司变更物联网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一期)部分资金用途,将不超过100,000,000元超募资金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77][178][180] -
佳华科技(688051)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5-19 00:00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1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246,253.48元[7]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63%至4.86亿元人民币[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73.04%至亏损1.29亿元人民币[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435.9万元人民币[2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9.23%同比下降23.94个百分点[21]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2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亏损1.24亿元人民币[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下降11.35%至13.23亿元人民币[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负1.67元同比下降168.44%[21]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48,634.77万元,同比下降28.63%[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24.63万元,同比下降173.04%[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194.36万元,同比下降206.75%[31]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8,634.77万元,同比下降28.63%[192] - 公司研发投入加大导致业绩亏损[192] - 公司计提信用减值影响利润[192] 利润分配与股东权益 - 公司2021年末实际可供分配的利润为人民币210,925,447.46元[7]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7] 研发投入与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大幅增加19.23个百分点至32.59%[21] - 研发投入总额为15,850.59万元,同比增长74.12%[135]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0,814.64万元,同比增长76.16%[135]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5,035.95万元,同比增长69.90%[13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2.59%,同比增长19.23个百分点[135]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31.77%,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135]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加大对平台及数据安全部分的研发投入并组建低碳发展中心研发“碳链”系列产品[136] - 研发人员数量54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44.23%[182]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9219.85万元,平均薪酬16.95万元[182] - 研发投入总额291,948,625.70元,资本化金额122,275,810.13元[178] - 研发人员较上年增加141人,其中AI产品团队新增约48人[182] - 固定式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研发投入1,516,161.70元[178]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4.38%(博士3人,硕士73人,本科383人)[182]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45.4%(247人)[182] - 研发资本化率41.89%(资本化金额122,275,810.13元/研发总额291,948,625.70元)[178]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1615.25万元人民币计入非经常性损益[25]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800.46万元人民币[27] 智慧环保业务表现 - 智慧环保业务覆盖全国180余政企客户,使用人数超3万人[39] - 公司承建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参与环保物联网标准编制[39] - 平台在呼和浩特市应用,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及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33] - 公司智慧环保服务覆盖海口、吕梁、威海、中山、北碚等多地,其中海口空气质量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48] - 公司为火力发电企业提供脱硫工艺优化服务,联合国家电投集团环保研究院建设智慧环保数据服务平台[41] - 公司提供生态环境数据运营服务,包含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及专项报告等分析服务[48] - 公司环境治理服务实现吕梁环境质量保持山西省及汾渭平原第一,威海空气质量保持山东省第一[48] - 公司在全国建立五大区十大智慧环保基地覆盖百余个政府客户[66] - 公司智慧环保领域积累百余个政府客户[187] 智慧城市与园区业务表现 - 公司智慧城市产品覆盖智慧政务、智慧园区及智能化领域,包含城市决策分析系统、园区管理平台等六大类软件[50] - 公司智慧政务系统包含政务OA、预约排队、重点项目管理、乡呼县应平台等六大配套系统[52] - 公司为化工园区提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安全、应急、环保、封闭、运营、低碳六大领域[51] - 公司运营三大智慧城市中心包括山东聊城重庆合川山西太原[66] - 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园区内千余家企业用户提供服务[66] - 城市运营中心采用1+1+1建设模式实现多部门联合管理[54] - 智慧园区平台实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急指挥等一体化建设[57] - 园区环保系统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大气水危废数据[59] - 应急指挥平台满足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救援要求[59] - 封闭管理系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行全程监管[60] - 低碳服务包括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建设碳中和服务平台[60] - 智能化SaaS平台提供设备运维能耗管理及节能方案[62] 技术与研发成果 - 研发"碳链"系列产品,包括环境温室气体监测终端及双碳信息化服务平台[33] -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多源数据接入,包括气象、地理、工业污染源等40类监测数据[40]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和云链共享平台支撑多源多维数据融合与安全共享[40] - 公司AI视频监控识别率高达99.5%以上,可实时分解为50余个不同色度图层[41] - 公司接入多源数据平台包括重点污染源监测、VOCs监控、油烟监测、无人机、重型柴油车监控等十余类系统[43] - 公司智慧环保核心技术包括IoT物联网平台、云链数据库、海东青时序数据库及环境预测-溯源模型[41] - 公司已为百余政企用户提供IoT物联网平台技术支撑[68] - 公司AI云平台已为数十个用户提供数据算法云服务[68] - 公司具备运营以全国碳排放和生态环境数据为主的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资质[68] - 公司取得国家网信办颁发的区块链信息服务运营资质[68] - 公司技术资源包括海东青数据库、区块链云链平台、国密级数据安全管理系统等[68][69] - 公司产品获得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6] - 公司技术获得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奖二等奖[86] - 公司《"一张图"决策系统》获中华环保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6] - 公司入选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2021工业互联网园区解决方案案例汇编》[91] - 公司碳链存证体系获第十五届成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二等奖[90] - 公司已汇聚全国38万家排放单位数据及2600+个CCER项目数据[97] - 双碳数据底座涵盖全国各省市县自1997年以来的碳排放数据[97] - AI算法模型累计研发优化78个,应用于渣土车识别、黑烟车等场景[101] - 智慧政务平台新增城市决策分析系统及应急指挥调度系统[96] - 智慧园区平台新增安环一体化、经济运行等模块[96] - 数据运营团队为当前最大技术团队,承接多个环保管家服务项目[94] - 公司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包括《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100] - 智能化平台新增SAAS化建筑碳账户产品[96] - 区块链技术用于碳数据存证转化为碳资产[98]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数据失真问题频发[96]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102] - 公司依托核心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申请中的发明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74项[102] - AI云平台拥有4项核心技术,其中多帧投票技术为2021年新增[103] - 多帧投票技术通过提高每秒分析帧率减少误检漏检,提升AI分析结果准确率和召回率[104][105] - 云服务接口技术利用轻量级协程实现高并发高性能微服务,支持多租户横向扩展[104][105] - 资源动态调度技术根据算力使用情况动态调整模型服务实例,最小化资源使用[104][105] - 数据资产安全管理系统拥有4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基于零信任的SDP系统为2021年新增[106][107] - 基于指纹识别的智能密码钥匙符合国家商密标准,已获得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107] - 公司依托数据安全核心技术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11项[108] - 精准溯源和动态管控技术可实现PM2.5的城市内溯源、城市间溯源及行业溯源[102][103]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使存储空间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113] - 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使性能提高30倍[115]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是MapReduce的2.02倍[117] - 时间序列索引技术存储成本降低1/6[113] - 服务器密码机为2021年新增核心技术[110] - 商用密码服务中间件技术提供国标接口和国际接口[110] - 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117] - 时序数据库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支持硬件国密板卡或纯软件加密两种模式[115] - 基于指纹识别的智能密码钥匙实现双因素身份认证[109] - SQL优化技术使时序数据写入和查询性能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114] - 底层网络协议在5%丢包率下性能为TCP的1.28倍和UDP的1.22倍[118][121] - 分布式计算引擎实时性是Spark的1.35倍和MapReduce的2.02倍[121] - 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121] - 公司拥有6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121] - 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及申请中专利2项[120] - 新增支持硬件加密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121][123] - 新增基于K8S的区块链管理平台技术[121][124] - 新增开放平台技术[121][124] - 数据可视化技术新增大量组件包括地图时间控件折线图视频等[119] - 规则引擎技术新增数据流转到分布式计算平台功能[118] - 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899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524项[132] - 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132] - 报告期内获得软件著作权151项,商标32项[132] - 区块链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3项,申请中专利3项[125] - 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拥有4项核心技术,其中数据溯源检索技术为报告期内新增[127] - 公司通过CMMI5级认证及ISO27001等国际体系认证[185] 研发项目进展 - 云链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1,217,6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6,217,743.84元,累计投入金额为8,521,095.61元[138] - IoT物联网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8,850,1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10,532,130.06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3,723,129.77元[140]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649,900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155,300.93元,累计投入金额为4,995,786.33元[143] - 云链平台V2.0项目进展包括完成MySQL、Postgres的binlog方式同步及大数据级别数据同步共享[138] - IoT物联网平台V2.0项目进展包括完成初版分布式计算平台开发和规则引擎功能开发[140]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项目进展包括实现数据库存储加密技术和采用预计算实现聚合查询性能优化[143] - 云链平台V2.0项目拟达到目标包括支持多种数据源汇聚和完成去中心化的数据共享流程[138] - IoT物联网平台V2.0项目拟达到目标包括支持用户自定义场景联动规则设置以及告警规则设置[140]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项目拟达到目标包括实现数据库国产自主可控和完整的数据库安全性[143] - AI算法和系统研发2021年总产生软著73个,专利申请22个,进入信创图谱18个,AI模型累计研发新模型和优化老模型共计78个,其中图像算法类64个,机器学习类算法4个,空气质量类算法9个,完成任务达59个,任务新增24个,平台已支持268个模型训练,执行有效模型训练作业累计1600+次,交付发布模型84次[144] - 大数据平台升级研发已纳管70+容器集群,支持公司130+项目生产环境版本迭代发布更新,获得软著1项《多云管理平台 V1.0》[145] - 边缘计算智能站获得外观专利1项,软著1项,火成商标1项,第三方功能检测报告1项[146] - 智慧城市创新产品研发本期取得4项软著,包括智慧信访系统V1.0、智慧文旅系统V1.0、城市网格化系统V1.0、城市决策分析系统V1.0[149] - 机房智能机器人完成底盘自动巡检功能,图像采集系统,机房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身体屏显示方案初步设计完成,自动回充系统[149] - 完成红外热成像系统,热成像测温精度达±2℃[151] - 非分散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项目投入4,747,000元,完成第一版样机设计[151] - 空气质量检测仪产品研发投入1,955,400元,已结项并获得外观专利1项及软著2项[152] - 车载前端环境检测单元升级项目投入2,436,000元,完成EMC测试等第三方测试并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152] - 扬尘噪声检测仪升级研发投入764,500元,完成核心板开发及自动校零功能[152] - 工况智能终端研发投入407,140元,新增采集计量碳排放功能并申请使用新型专利1项及软著2项[154] - 数字孪生平台研发投入19,090,599元,完成城市底座v1.0产品设计,支持最高国家3级模型精度标准[154] - 数据安全管理系统项目预算30,475,000元,累计投入11,799,223.9元,完成进度38.7%[156] - 智能建筑IOT平台项目预算4,985,700元,累计投入2,240,861.04元,完成进度44.9%[156] - 智慧城市2.0产品研发项目预算3,873,900元,累计投入4,108,253.66元,超支6.0%[157] - 智慧物业管理平台项目预算716,000元,累计投入126,435.83元,完成进度17.7%[158] - 数字佳华平台V2.0项目预算7,328,000元,累计投入3,690,675.98元,完成进度50.3%[159] - 服务器密码机基本功能开发进度完成40%[157] - 数据安全管理系统获得公安部安全产品销售许可[156] - 智能建筑IOT平台完成V1.0版本功能研发及数据集接口服务模块V1.1[156] - 智慧城市2.0完成协同办公系统、绩效考察系统等政务系统升级[157] - 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实现APP上线运行,具备设备巡检及数据告警功能[158] - 生态环境物联网平台项目投入预算2,302,700元,实际支出548,123.09元,累计支出791,483.63元[161] - 微精灵产品研发项目投入预算7,187,450元,实际支出3,389,863.11元,累计支出4,760,683.76元[162] - 生态环境大数据孵化平台项目投入预算39,384,800元,实际支出16,544,857.62元,累计支出22,679,331.01元[164] - 大气联防联控管理平台V4.1开发完成344个功能点[164] - 水环境联防联控管理平台V1.1开发完成117个功能点[164] - IAM中台V1.3开发完成71个功能点[164] - E-AI赋能平台V1.1开发完成31个功能点[164] - 软件计价系统V2.0版本于2021年底开发完成,具备自动识别功能点能力[166] - 软件工程计价软件项目预算金额为1,800,200.00元,实际支出1,051,157.75元[166] - 智能终端系统项目预算金额为7,570,950.00元,实际支出2,781,371.48元[168] - 碳链V1.0产品研发项目预算金额为7,162,400.00元,实际支出7,155,881.96元[169] - 完成碳链V1.0版本3个新产品研发及7项软著申请[169] - 边缘系统(神经元)已完成基础功能开发并移植到华为IVS1800等硬件系统[168] - 碳账户系统内置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171] - 企业赋能管理平台V1.1版本包含121个功能点[166] - 移动环保管家APP V1.3版本包含133个功能点[166] - 运营管理平台V1.2版本包含67个功能点[166] - 烟气治理岛智慧运行管控平台项目投资额为702.63万元,已投入111.5万元[173] - 目标通过脱硫模型优化实现至少5%的效率提升[173] - 工业网关项目投资额为201.36万元,已投入51.97万元[174] - 移动AI分析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