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佳华科技(688051)
icon
搜索文档
A股云计算概念股集体走强,易华录涨超12%
格隆汇APP· 2025-09-12 10:08
云计算概念股市场表现 - A股市场云计算概念股集体走强 其中易华录涨超12% 特发信息 科华数据 润建股份涨停 开普云涨超8% 中科曙光 数据港涨超6% 荣联科技 易点天下 佳华科技 宏景科技 深信服 省广集团涨超5% [1] - 易华录涨幅12.91% 总市值178亿 年初至今涨幅5.77% [2] - 特发信息涨幅10.02% 总市值104亿 年初至今涨幅100.52% [2] - 科华数据涨幅10.01% 总市值356亿 年初至今涨幅139.33% [2] - 润建股份涨幅9.99% 总市值149亿 年初至今涨幅56.31% [2] - 开普云涨幅8.65% 总市值103亿 年初至今涨幅244.61% [2] - 中科曙光涨幅6.94% 总市值1441亿 年初至今涨幅36.76% [2] - 数据港涨幅6.23% 总市值257亿 年初至今涨幅90.13% [2] - 荣联科技涨幅5.98% 总市值70.33亿 年初至今涨幅48.67% [2] - 易点天下涨幅5.85% 总市值158亿 年初至今涨幅19.16% [2] - 佳华科技涨幅5.39% 总市值34.95亿 年初至今涨幅117.05% [2] - 宏景科技涨幅5.27% 总市值121亿 年初至今涨幅291.95% [2] - 深信服涨幅5.05% 总市值524亿 年初至今涨幅116.66% [2] - 省广集团涨幅5.01% 总市值150亿 年初至今涨幅7.80% [2] 技术指标信号 - MACD金叉信号形成 这些股涨势不错 [2]
破发股佳华科技连亏4年半上市募9.8亿光大证券保荐
新浪财经· 2025-09-07 17:06
财务表现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0,942.9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8.91% [1] - 本报告期利润总额-4,279.89万元,亏损同比扩大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88.17万元,亏损同比增加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88.19万元,现金流持续为负 [1] 历史业绩趋势 - 2021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6亿元、2.61亿元、3.22亿元和3.00亿元,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1] - 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四年为负,分别为-1.29亿元、-2.88亿元、-2.08亿元和-1.03亿元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2020年3月20日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50.81元/股,发行新股1,933.40万股 [1]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9.82亿元,募集资金净额8.64亿元,超募3.64亿元 [1] - 发行费用总额1.18亿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9,634.33万元 [1] -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低于发行价格 [1]
破发股佳华科技连亏4年半 上市募9.8亿光大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07 15: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亿元 同比下降38.91%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279.89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188.19万元 现金流出同比增加 [1][2] 历史业绩趋势 - 2021至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波动 从4.86亿元下降至3.00亿元 [2] - 2021至2024年累计净利润亏损额达7.28亿元 [2] - 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为负 2022年亏损额最高达3.30亿元 [2] 上市及融资情况 - 2020年3月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50.81元/股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3]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8.64亿元 超原计划募资额3.64亿元 [3] - 发行费用总额1.18亿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用9634.33万元 [3]
佳华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38.55%,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31 07:24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09亿元 同比下降38.91% 归母净利润-4088.17万元 同比下降38.55%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385.44万元 同比下降31.89%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759.18万元 同比下降37.08% [1] - 毛利率20.43% 同比下降23.56% 净利率-39.12% 同比下降138.05% [1] - 三费占营收比34.9% 同比上升35.51%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计3818.7万元 [1] - 每股收益-0.53元 同比下降39.47% 每股净资产8.78元 同比下降14.43%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1元 同比下降27.75% [1] - 货币资金6371.51万元 同比下降46.23% 应收账款3.65亿元 同比下降9.53% 有息负债9046.62万元 同比下降36.27% [1] 业务运营 - 公司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16.22% 2022年ROIC为-22% 上市以来4份年报均显示亏损 [2] - 净利率为-35.25% 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不高 [2]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为49.48%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为-87.36% [3] 新产品发展 - 2025年推出绿色低碳管理平台 集成百亿级热数据和万亿级数据要素点 构建生态环境双碳大数据库 [4] - 平台支持区域碳排放清单管控和企业碳资产全景管理 政府及规上企业可免费试用 中小微企业支持"零代码"接入 [4] - 已为冀东水泥 信发集团 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企业提供碳管理解决方案 [4] - 平台推广应用将增加TOB端市场机会 扩大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 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形成良性循环 [4]
佳华科技(688051.SH)上半年净亏损4088.17万元
格隆汇APP· 2025-08-31 00:50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09亿元 同比下降38.91% [1]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088.17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1137.55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3元 [1]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12:04
核心业务与战略发展 - 公司以数据为核心构建"数据工厂"技术体系 融合人工智能 区块链 云计算 大数据和物联网五大核心技术 形成六大核心能力 聚焦生态环境双碳领域[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9.429百万元 同比下降38.91% 利润总额-42.7989百万元 亏损同比扩大47.60% 归母净利润-40.8817百万元 亏损同比扩大38.55%[5] - 公司深度参与国家级碳管理平台建设 包括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覆盖6800多家企业 月处理6万份碳排放报告) 全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平台和全国CCER联网监测平台[7] 产品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23.9579百万元 占营收比例21.07% 同比提升5.75个百分点 新增5项发明专利 6项软件著作权和3项商标 累计拥有1039项知识产权[11] - 推出AI环保智能体"环保智云" 其核心算法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网信算备110112399571501240015号) 提供全链条环境管理解决方案[6] - 开发集团碳账本及企业数字碳表产品 实现碳排放"电算化" 并推出CCER监测网关等硬件产品 支持减排项目实时监测[8] 市场拓展与行业地位 - 在联合国COP30大会前 中国将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公司已中标建设国家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平台[7] - 2025年2月发布绿色低碳管理平台 整合20年数据积累 面向区县级及以上管理单位和企业 申报数字经济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9][10] - 根据国家碳市场建设目标 到2027年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到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 公司承建的三大平台将支撑这一体系建设[7] 财务管理与运营优化 -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从信用风险防控 合同全流程管控 催收机制优化和销售回款绑定四个维度提升资金运营效能[11][12] - 深化资金统筹与资本运作 通过精细化预算管理优化资金结构 运用股权融资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拓宽资金渠道[13] - 聚焦产品交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提升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从业务源头改善回款基础[12]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2025年6月28日完成新一届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换届选举 构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6] - 通过业绩说明会(2025年10月10日) 投资者接待活动和多元沟通渠道(上证E互动 专线电话等)加强投资者沟通[17][26][28] - 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通过官网发布深度文章展示智慧环保 智慧双碳等领域最新动态 提升信息透明度[17]
佳华科技: 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9:12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 - 会议通知于2025年8月18日送达全体监事[1] - 应出席监事3人 实际到会监事3人 由监事会主席于玲霞主持[1] - 董事会秘书黄志龙及证券事务代表张巧娥列席会议[1] - 会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 决议合法有效[1] 监事会会议审议结果 - 以记名投票方式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相关议案[1] -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2] - 监事会确认半年度报告编制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1] - 报告内容符合证监会和上交所规定 全面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1] - 未发现报告编制及审议人员存在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1] - 监事会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1]
佳华科技(688051) - 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29 19:08
会议信息 - 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2] - 会议通知于2025年8月18日送达全体监事[2] - 会议应出席监事3人,实际到会3人[2] 审议结果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3] -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5]
佳华科技(688051)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9 18:35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严格的分组整理。每个主题下只包含单一维度的信息,并保留了原始关键点内容和对应的文档ID引用。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10,942.90万元,同比下降38.91%[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88.1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38.55%[1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9429亿元,同比下降38.91%[47]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88.17万元,亏损同比增加38.55%[47] - 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89.61万元,亏损同比增加23.95%[47] - 公司2025年6月营业收入为1.09429亿元,同比下降38.91%[172][173] - 公司2025年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88.1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38.55%[172] - 生态环境数智转型平台实现收入2103.45万元[157] - 三合一平台实现收入869.02万元[157] - 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业务实现收入989.39万元[157] - 数字低碳环保管家运营服务平台实现收入958.29万元[158] - 环境大模型应用平台实现收入1184.94万元[158]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07%,同比增加5.75个百分点[18]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23,057,927.82元,同比下降16.00%[148] - 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8,962,921.47元,同比大幅增长250.30%[14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07%,较上年同期增加5.75个百分点[148]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38.87%,较上年同期增加29.55个百分点[148] - 公司2025年6月研发费用为1409.5万元,同比下降43.37%[173] - 公司总研发投入为2068.94万元[158] 财务表现: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88.19万元[19]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0.57万元,同比下降86.87%[173]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受政府财政预算缩紧及回款缓慢影响[168][169] 财务表现:资产与负债 - 总资产97,449.87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5.05%[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7,898.17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5.68%[19]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00.32万元,同比下降94.98%[175] - 公司货币资金为6371.51万元,同比下降20.70%[175] - 公司开发支出为800.8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3.49%[175] - 公司应收票据为1246.9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92.07%[175] - 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为810.59万元,同比下降58.64%[175] - 公司受限货币资金合计197.54万元,其中157.3万元被司法冻结[178] 业务表现:智慧双碳业务 - 智慧双碳业务收入1,245.44万元,同比增长超450%,占营业收入11.38%[20] - 公司服务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覆盖全国6800多家企业每月处理碳排放报告存证近6万份存证结构化数据约13万项[30] - 平台对300多万个参数数据自动识别校验为碳市场运营提供支持[30] - 公司中标并建设全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平台和全国CCER联网监测平台[30] - 公司为武宿国际机场打造能源管理系统推动其成为中国民航首个全域碳排放近零机场[33] - 公司开发政府碳账本集团碳账本企业数字碳表绿金易碳等产品为减污降碳提供技术支持[29] - 公司推出CCER监测网关等硬件产品可一键接入实时报警助力煤矿交通生物质发电等减排项目[31]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绿色低碳管理平台集成十余年生态环境数据提供碳资产全景管理等八大核心功能[34] - 双碳平台新增6大行业15个子行业核算支持[154] - 政府碳账本1.0完成名录管理及数据核算模块开发[154] - 双碳平台实现企业碳排放数据填报、质量监管及集团侧全面管理[153] 业务表现:智慧环保业务 - 公司智慧环保业务上线AI环保智能体环保智云核心算法佳华科技生态环境大模型算法于2023年运行2024年12月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28] - 公司集合近30年全国各省市县城市数据包括碳排放经济农业建筑交通绿化等以及70余万家企业的工商和经营信息[29] - 公司收录全国70余万家涉及污染物或碳排放企业的工商及经营信息[54] - 公司积累近30年全国各省市县的碳排放、经济、农业等城市数据[54] - 智慧执法功能新增单源与跨源数据校验算法输出40余类异常线索[87] - 证后监管异常线索检测类别从20余种提升至40余种[106] - 园区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完成与应急管理部指南对接的模块建设[154] - 危险化学品企业平台成功申报3项软件著作权[154] 技术与研发成果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0多项,主导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50] - 公司通过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级别CMMI5级认证及ISO27001等体系认证[50] - 公司基于20年生态环境数据训练出自研生态环境双碳大模型[52] - 公司形成以"海东青"时序数据库为核心的物联网数据处理能力[53] - 公司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及大模型等技术[56][58] - 公司报告期内主导及参与制修订标准共计9项,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81] - 公司正在研制的各类标准共计26项[81] - 报告期内参与发布标准共计12项,包括GB/T 45228-2025等国家标准[81] - 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6项,商标3项[147] - 累计拥有知识产权1,039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617项[147] - 公司累计申请中的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147] - 公司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86项申请中发明专利20项[106] 核心技术:大模型与AI算法 - 生态环境双碳大模型拥有三方面11项核心技术[82] - 动态网络压缩与优化技术显著降低模型大小和复杂度而不损失性能[83][88] - 长上下文理解技术采用多级训练和微调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并提升长文本能力[83][88] - 大模型能力扩展及提升技术从微调和交互优化极大提升Agent调用工具准确性[84][88] - 检索增强技术新增基于BM25等多技术融合显著提升检索精度[84][85] - TextToSQL技术从微调和应用策略优化极大提升SQL语句效率[85] - 动态构建复杂SQL语句准确率不低于95%[89] - AI算法模型训练累计达85个模型,新增ReID模型行人相似度匹配准确率达90%[102] - 新增视觉大模型异常事件自动审核准确率达85%,火焰识别模型准确率提升至约88%[102] - 后厨老鼠识别场景检测速度提升20.5%,准确率提升11.2%;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9.6%[102] - 视觉大模型基于7B参数规模,已完成内部测试和初步集成[115] - 多帧投票技术有效减少模型误检、漏检,提高AI分析结果准确率和召回率[115] - 基于大模型的非现场执法技术已在1个项目中落地并在多地实现demo上线[108] 核心技术:数据平台与数据库 -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拥有3项核心技术[90] - 数据资产成本收益量化模型可自动归集成本及收益并大幅降低管理成本[91] - 依托核心技术已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91][95] - 算法平台拥有3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94] - 智能化训练任务调度与管理技术可显著提高训练效率[96] - 高效推理服务部署与优化技术可加速模型应用落地[96] - 打通数管中心支持文件数据和API数据对接[95][9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数管中心拥有4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97][100] - 元数据管理技术提供实时数据预览、API授权访问等功能,提升数据探索效率,减少数据处理等待时间[97] - 数据开发与ETL技术支持多数据源接入和转换规则定义,具备数据清洗、任务调度、错误处理功能[98] - MCP服务能够向大模型提供数据调用服务,促进数据与算法团队协作,加速智能化应用落地[99][100] - 文件数据抽取技术借助大模型从非结构化文件中提取数据并转为结构化格式,提升处理效率[100] - 海东青时序数据库拥有12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117] - 时序数据库存储空间占用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117] - 与MySQL、Oracle、Hbase对比,存储空间占用分别为其1/6.4、1/6、1/5.6[117] - 环境监测领域存储成本降低了1/6[117] - 时序数据库写入和查询性能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2-5倍[117] - 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使性能提高30倍[118] - 时序索引技术使存储空间仅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1/5到1/10[121] - 有损压缩技术通过旋转门算法降低磁盘存储成本[119][121] - 预计算聚合查询优化算法减少IO读取提升查询性能[121]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4项(时序数据库)[120] 核心技术:物联网与边缘计算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累计支撑跨硬件平台模型部署48个,支持GPU/NNIE/Ascend等芯片[103] - 跨硬件AI推理技术已取得华为鲲鹏华为晟腾Atlas等硬件适配证书[108] - AI边云协同平台拥有8项核心技术[109] - 资源动态调度技术可根据算力资源使用情况动态扩展或减少模型服务部署实例[110] - 策略引擎技术报告期内优化了事件冷却时间配置事件阈值调节过滤等功能[111] - 边云协同技术完成核心结构化数据上传至云端,节省带宽并保证数据安全[115] - 边云协同平台新增视觉大模型自动审核功能,支持无训练模型的目标识别[153]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IoT平台)[125] - 规则引擎技术支持设备间数据命令联动[124] - 数据可视化技术支持拖拽生成2D图表与大屏[125] - 高性能网关技术具备百万设备并发接入能力[122][126] 核心技术:区块链与安全 - 云链共享平台拥有12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128] - 区块链技术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9项[131] - 支持国密的区块链底层架构实现软件/硬件双模式加解密[132] - 基于密钥对的角色权限控制体系实现国密算法身份访问[132] - 基于DHT网络的区块链文件处理技术提升文件传输速度与安全性[130] - 智能合约执行监管系统通过自动化合约提升监管效率[131] - 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实现资产安全存储与透明交易[131] - 基于K8S的区块链管理平台支持多云跨链融合[129] - 数据安全产品整合8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包括IAM统一身份认证和API数据安全网关[141] - 区块链可信存证平台提供数据存证、核验、交换和共享能力,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142] - 国密体系通过PCIe板卡实现SM2/SM3/SM4算法芯片级高速处理,提升服务器密码机计算能力[143] - 商用密码服务中间件技术提供符合GM/T0018-2012国标接口的密码服务,智能密码钥匙和PCIe密码卡获国家商密认证[143] - 数据安全产品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2项,申请中发明专利3项[143] - IoT安全网关性能达传统TLS/DTLS的1.5倍以上[145] 智能硬件产品 - 智能终端拥有6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134] - 研发了CCER联网监管数据网关用于采集业主现场数据并合规上传至国家平台[135] - 研发了高速公路养护作业远程一体化管控设备及系统实现强预警提示和全景监控覆盖[135] - 设计开发了气体类、温湿度、噪声、压力、液位、颗粒物、风速风向、光照度等环境类传感器[136] - 报告期内主要进行CEMS设备中的全自动校准实现采用全流程自动校准和误差分析系统[136] - 研发了车载CO2、车载O2、车载血氧和心率模块三个产品处在验证阶段[136] -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涵盖数据清洗、阈值管理、智能运算、边缘计算等传统工业数据处理技术[137] - 数据感知技术采集SCADA、DCS、MES等企业系统以及PLC和各类仪器仪表数据[137] - 数据安全技术提供适配的身份安全策略和权限对感知数据进行软硬件加密存储[137] - 产品和软件在数据安全技术方面报告期内没有实质性进展[137] - 远程管控技术显著降低终端设备运维成本并提高智能化水平,平台新增红外和OCR设备的批量下发和配置逻辑[138]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73项,申请中发明专利1项[138] 研发项目与投入 - 新增资本化研发项目4个,导致资本化金额增加482.40万元[149] - 数字佳华平台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433.42万元,本期投入4.84万元,累计投入1,522.94万元,已完成SaaS化改造及多个系统功能优化[151] - 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监管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258.50万元,本期投入74.87万元,累计投入1,126.68万元,已完成污染分析模块开发并有一项专利进入实质审查[151][152] - 生态环境双碳云图V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909.83万元,本期投入95.45万元,累计投入942.12万元,完成10大类21种算法研发及AI融合预测模型开发[152] - 智慧环保信息化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63.26万元,本期投入33.75万元,累计投入801.44万元,已完成多维度环境一张图系统开发并有一项专利在申请中[152] - 视觉AI识别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38.14万元,本期投入29.80万元,累计投入790.89万元,渣土车识别率从80%提升至85%并完成电梯电瓶车识别数据采集[152] - 工服识别精度从70%提升至90%[153] - 睡岗识别误识别率降低10%以上[153] - 火焰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153] - 行人跌倒识别准确率从70%提升至85%[153] - 车载环境监测系列产品研发项目投入资金347.95万元,预算完成率62.10%,实际支出342.15万元[155] - 温室气体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研发项目投入资金355.82万元,预算完成率90.48%,实际支出334.34万元[155] - 数字佳华平台V3.0项目投入资金872.02万元,预算完成率31.13%,实际支出271.48万元[156] - 大气数值优化算法模型研发项目投入资金434.05万元,预算完成率11.66%,实际支出267.17万元[156] - 车载环境监测系列产品新增三款产品中两款已量产,一款处于批量生产评审阶段[155] - 完成消杀类产品、CO2传感器、噪声传感器等六类产品的研发,其中消杀类产品性能领先市面对标产品[155] - 获得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及三项外观专利授权,涉及传感器数显模块、车载空调联动装置等车载技术[155] - 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完成CH4/CO2红外激光传感器、气体分析仪、数采软件等七大模块的研发与测试[155][156] - 数字佳华平台实现人力资源无纸化管理、OA与浦发司库及ERP系统对接、多维管理看板等五大功能升级[156] - 大气数值模型完成HYSLIT/AERMOD多方案支持、模型参数优化及HYSPLIT模型深度重构三项技术突破[15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报告期指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10] - 公司注册地址变更为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京通街9号205[12]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通州区观音庵南街2号院保利•大都汇T3栋14层[12] - 公司电子信箱为rk@rockontrol.com[12] - 公司股票代码688051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6] - 公司本次公开发行不超过1933.4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10] - 公司报告期末指2025年6月30日[10] - 公司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0] - 公司联系电话010-57230290[13] - 公司传真号码010-80828823[13] - 公司拥有7×24小时常态化工作机制的专业平台运维团队[59] - 公司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60] - 公司核心团队多年从事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及现场咨询服务[56] - 公司产品体系覆盖政府、企业和金融三方面[58] - 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太原、呼和浩特等开展业务[55] - 公司在全国建立了百余个政府客户基础[5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评选出周佳
佳华科技(688051) -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2025-08-29 18:33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42.9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8.91%[2] - 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4,279.8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额增加47.60%[3]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88.17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额增加38.55%[3] 用户数据 - 服务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覆盖全国6,800多家企业,每月处理碳排放报告存证近6万份、存证结构化数据约13万项,自动识别校验300多万个参数数据[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AI环保智能体“环保智云”核心算法2023年上线运行,2024年12月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4] - 2025年2月成功发布绿色低碳管理平台[8]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395.79万元,研发投入总额占比21.07%,较上年同期增加5.75%[10] - 2025年上半年新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6项、商标3项[10]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拥有知识产权1,039项[1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承建的平台将统筹连接多个系统,实现控排与减排市场融合统一管理[6] 其他新策略 - 2025年上半年围绕应收账款与现金管理强化资金运营效能[11] - 2025年上半年推进市值管理[14] - 2025年6月28日完成新一届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换届选举[16] - 2025年上半年与“关键少数”密切沟通,组织董监高参加线上培训[16] - 2025年上半年依照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与投资者互动[17] - 2025年上半年不定期举办投资者接待活动,多元渠道沟通[17] - 2025年上半年通过官网发布多篇深度文章展示最新动态[17] - 将继续评估“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推进落地[18] - 行动方案实施有不确定性,不构成实质承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