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船应急(300527)
icon
搜索文档
地面兵装板块9月22日跌0.17%,北方长龙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3.9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2 16:53
板块整体表现 - 地面兵装板块9月22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17% [1] - 上证指数当日上涨0.22%至3828.58点 深证成指上涨0.67%至13157.97点 [1] 个股涨跌情况 - 北方长龙领跌板块 跌幅达4.88% 收盘价119.00元 [2] - 光电股份涨幅居前 上涨2.40%至18.34元 成交12.95万手 [1] - ST应急上涨1.56%至8.47元 成交18.45万手 [1] - 长城军工成交额最高达17.97亿元 股价下跌0.62%至46.62元 [1][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97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2.03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6.01亿元 [2] - ST应急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858.71万元 占比11.97% [3] - 长城军工遭主力资金净流出4925.49万元 游资净流出9286.11万元 [3] - 捷强装备散户资金净流入3095.01万元 占比20.30% [3] - 甘化科工主力净流出2287.83万元 占比24.07% [3]
ST应急(300527) - 关于完成《公司章程》工商备案登记的公告
2025-09-19 18:08
会议召开 - 公司于2025年7月15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2] - 公司于2025年7月31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2] 章程事项 - 公司审议通过修订《公司章程》议案[2] - 公司完成《公司章程》工商备案登记[2] - 公司取得《登记通知书》[2]
地面兵装板块9月19日涨1.35%,天秦装备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9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9 16:53
板块整体表现 - 地面兵装板块当日上涨1.35%,显著跑赢上证指数(下跌0.3%)和深证成指(下跌0.04%)[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中7只上涨,3只下跌,天秦装备以10.9%涨幅领涨[1][2] - 板块成交活跃,总成交额超过70亿元,其中长城军工成交额最高达20.4亿元[1][2] 个股价格表现 - 天秦装备收盘价27.68元,大涨10.9%,成交量24.5万手,成交额6.61亿元[1] - 内蒙一机上涨2.41%至19.51元,成交量90.93万手为板块最高,成交额18亿元[1] - 北方导航上涨2.23%至14.22元,成交量48.03万手,成交额6.83亿元[1] - 北方长龙上涨1.19%至125.1元,为板块最高价个股,成交额7.45亿元[1][2] - 银河电子下跌1.01%至4.88元,ST应急下跌0.48%至8.34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91亿元,游资净流出8400.22万元,散户净流出3.07亿元[2] - 内蒙一机主力净流入1.88亿元,占比10.43%,为板块最高[3] - 北方导航主力净流入8434.43万元,占比12.34%[3] - 天秦装备主力净流入7529.84万元,占比11.4%[3] - 北方长龙获游资净流入1578.75万元,占比2.12%,是少数获游资流入的个股[3] - ST应急主力净流出626.83万元,占比-5.13%,是唯一主力净流出个股[3]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订单规模、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展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造船市场的主角,中国船企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9:17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概述 - 绿色船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提升资源循环利用[1] - 绿色船舶分为3个等级由能效环保清洁能源应用舒适性和有害物质控制等要素评分确定[2] - 绿色生态船舶目标包括防止对气候变化水生态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对水域陆地大气的污染[3]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 - 航运业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但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至2.406亿吨[4]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使用占比至少5%力争10%温室气体排放比2008年降低20%力争30%[4] - 欧盟自2024年1月起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公司购买缴纳碳配额[5] - 国内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如《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30年形成完整绿色船舶谱系供应能力[5] -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新能源船舶加快电池LNG甲醇氢燃料技术应用[6]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2412艘1.24亿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820艘6220万总吨2025年上半年新船订单647艘3700万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235艘2060万总吨[6] - 2024年全球新造船投资2038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价值1079亿美元同比涨67%2025年上半年投资675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价值387亿美元同比跌33%占比57.3%[7] - 2024年替代燃料订单包括LNG动力船390艘4620万总吨甲醇动力船119艘890万总吨LPG动力船72艘30万总吨电池/混合动力船206艘170万总吨[7]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在运营替代燃料船舶2453艘较2024年末增334艘包括LNG动力船1421艘甲醇动力船66艘LPG动力船141艘电池/混合动力船715艘[7] - 中国船厂2024年承接替代燃料船舶订单363艘1578.9万CGT2025年上半年85艘385.5万CGT以数量计占全球36%[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替代燃料订单包括甲醇双燃料船37艘LNG双燃料船30艘电池/混合动力船14艘LPG和氨双燃料船各2艘[10] 绿色船舶未来发展展望 - 绿色低碳是转型趋势技术围绕船舶总体优化动力燃料低碳化绿色营运和建造展开[10] - 中国在LNG应用风帆装置太阳能面板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0] -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实现生产零排放且船舶无需喷涂油漆报废后可循环利用[10] - 未来LNG甲醇氢能等替代燃料应用更广泛氢能和氨作为零碳排放燃料将成为重要方向[10] - 构建高效船舶数字化运维体系及强化绿色船舶配套供应链布局是关键趋势[10]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全面"亮剑"
证券日报· 2025-09-18 17:35
监管处罚动态 - 9月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开出第8张罚单 ST应急因2022年年报财务造假被罚590万元 [1] - 9月内2家退市公司因财务造假受罚 亿利洁能因欺诈发行被罚 龙宇数据因信息披露违法被罚3810万元 [2] - 今年以来超30家公司因财务造假收到监管部门罚单 涵盖上市公司和退市公司 [2] 高额罚单案例 - 东旭光电及东旭集团因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被河北证监局合计罚款16.62亿元 其中东旭光电被罚4.2亿元 东旭集团被罚12.42亿元 [4] - *ST高鸿因连续9年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被证监会拟处罚1.62亿元 [4] - *ST东通因2019-2022年连续4年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被北京证监局拟处罚2.73亿元 [4] - 亿利洁能因2016-2023年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债券被内蒙古证监局拟处罚3.75亿元 [5] 监管政策导向 - 新证券法大幅提高处罚力度 对欺诈发行处以非法募资金额10%至1倍的罚款 [5] - 监管部门秉持"零容忍"态度 对财务造假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 [1][7] - 强调"退市不免责"原则 打破市场主体"退市免责"的侥幸心理 [2] 追责机制扩展 - 将第三方配合造假者纳入处罚范围 如供应商提供虚假合同 客户配合回款等 [6][7] - 全链条追责中介机构 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 资产评估机构因出具虚假文件被处罚案例增多 [6] - 对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为国美通讯虚假发行出具法律文件罚没162.74万元 [6] - 7月以来至少6家上市公司披露财务造假责任人被刑事追责的进展 [7]
地面兵装板块9月18日跌1.5%,捷强装备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7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8 16:52
板块整体表现 - 地面兵装板块当日下跌1.5% 领跌个股为捷强装备(下跌3.74%)[1] - 上证指数下跌1.15%至3831.66点 深证成指下跌1.06%至13075.66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下跌 仅2只个股上涨[1] 个股涨跌情况 - 国科军工涨幅居首(上涨2.93% 收盘价49.82元) 天秦装备跟涨(上涨1.55% 收盘价24.96元)[1] - 捷强装备跌幅最大(下跌3.74% 收盘价43.46元) 北方长龙次之(下跌2.64% 收盘价123.63元)[2] - 长城军工成交额最高(27.98亿元) 内蒙一机成交量最大(54.53万手)[1][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76亿元 游资净流入2421.48万元 散户净流入1.52亿元[2] - 长城军工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3亿元(净占比4.64%) 国科军工获主力净流入4421.55万元(净占比10.11%)[3] - 内蒙一机遭主力净流出6517.68万元(净占比6.2%) ST应急遭主力净流出3988.32万元(净占比17.45%)[3]
地面兵装板块9月17日跌0.3%,北方长龙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3.8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7 16:52
板块表现 - 地面兵装板块整体下跌0.3% 其中北方长龙领跌1.6% [1] - 上证指数上涨0.37%至3876.34点 深证成指上涨1.16%至13215.46点 [1] 个股涨跌 - 天秦装备涨幅最大达1.57% 收盘价24.58元 成交额1.46亿元 [1] - ST应急上涨1.42% 内蒙一机上涨0.78% 国科室工上涨0.41% [1] - 下跌个股中甘化科工跌幅1.24% 银河电子跌幅0.6% 中兵红箭跌幅0.54% [1][2] 成交情况 - 内蒙一机成交额最高达7.37亿元 成交量38.03万手 [1] - 长城军工成交额18.33亿元 但表格数据存在单位标注异常 [2] - 北方长龙成交额6.26亿元 成交量4.93万手 [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87亿元 游资净流入2387.45万元 散户净流入3.63亿元 [2] - 内蒙一机获主力净流入5889.6万元 占比7.99% [3] - 中兵红箭主力净流出5472.58万元 占比13.58% 北方导航主力净流出4926.43万元 占比13.93% [3] - 捷强装备获游资净流入1976.89万元 占比6.77% [3]
590万!ST应急行政罚单正式落地 受损投资者仍可索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5:51
行政处罚与违法事实 - 公司因2022年年报信息披露违法被中国证监会湖北监管局处罚590万元 [1] - 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会计差错 涉及收入确认和坏账计提两方面 [2] - 提前确认收入导致营业收入多计3137.24万元 营业成本多计1839.09万元 利润总额虚增1298.15万元 [2] - 应收债权坏账计提方法及账龄分类错误导致多计提坏账准备584.12万元 利润总额少计584.12万元 [2] - 综合导致营业收入虚增3137.2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86%)营业成本虚增1839.09万元(占比1.40%)利润总额虚增714.03万元(占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36.64%) [2]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3亿元 同比微降2.61% [3] - 归母净利润516.29万元 同比增幅达504.17% [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仍为-156.87万元 表明主营业务尚未真正盈利 [3] - 投资者在业绩说明会上对经营状况表示担忧 有连续持股六年的股民坦言仍处于亏损状态 [3] 投资者索赔与法律程序 - 行政处罚落地意味着监管调查阶段基本结束 受损投资者的民事索赔程序正式启动 [1] - 在2023年4月26日至2023年12月20日期间买入股票 并在2023年12月21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产生亏损的投资者具备索赔资格 [4] - 截至2025年6月10日公司股东总数为50871户 其中符合条件者可依法主张权益 [4] - 行政处罚决定书为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提供关键证据 [4]
重大会计差错!590万罚单落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2:42
会计差错与处罚 - 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重大会计差错 导致营业收入多计3137.24万元 营业成本多计1839.09万元 利润总额多计714.03万元[2][3] - 会计差错具体包括提前确认收入导致利润总额多计1298.15万元 以及坏账计提错误导致利润总额少计584.12万元[3][4] - 公司及相关高管被处以合计590万元罚款 其中公司被罚400万元 时任董事长唐勇被罚70万元 总经理王小丰和总会计师李应昌各被罚60万元[2][5] 财务数据影响 - 会计差错导致2022年营业收入虚增1.86% 营业成本虚增1.4% 利润总额虚增幅度达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36.64%[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3亿元 同比减少2.61%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6.29万元 同比增长504.17%[6][7] - 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0.02亿元 虽然仍为亏损 但较去年同期改善67.45%[7] 业务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覆盖应急保障、救援、预警和服务四大板块 涵盖水路、陆路、铁路、航空四大交通领域[6] - 截至发稿日公司股价报8.67元/股 总市值88亿元 当日股价呈现冲高后震荡调整走势[7]
重大会计差错!590万罚单落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2:36
会计差错与处罚 - 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重大会计差错 导致营业收入多计3137.24万元 营业成本多计1839.09万元 利润总额多计714.03万元 [6] - 会计差错具体包括对部分产品提前确认收入导致利润总额多计1298.15万元 以及对部分应收债权坏账计提错误导致利润总额少计584.12万元 [6] - 公司及相关高管被处以合计590万元罚款 其中公司被罚400万元 时任董事长唐勇被罚70万元 总经理王小丰和总会计师李应昌各被罚60万元 [8] 财务数据影响 - 会计差错导致2022年营业收入多计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1.86% 营业成本多计占当期营业成本1.4% 利润总额多计占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36.64%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03亿元 同比减少2.61%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16.29万元 同比增长504.17% [10]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较大 分别为16.58亿元、6.03亿元和11.61亿元 2025年中报营业利润0.06亿元 同比增长334.8% [11] 业务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主营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覆盖应急保障、救援、预警和服务四大板块 涵盖水路、陆路、铁路、航空四大交通领域 [10] - 截至发稿日公司股价报8.67元/股 总市值88亿元 当日股价呈现冲高后震荡调整走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