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达药业(300558)

搜索文档
创新药板块震荡,BD行情告一段落了吗?港股再迎创新药企递表小高峰,贝达药业、百利天恒等多家知名药企冲刺“A+H” | 掘金创新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22:23
一周市场表现 - 医药生物指数周内下跌1.66%,连续三周跑输上证指数 [4] - 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周内下跌6.33%,为2025年下半年以来单周最大跌幅 [4] - 港股创新药ETF周内下跌3.98% [4] - 部分个股表现分化,A股万邦德周跌12.01%,南新制药周跌29.55%,港股华润医药周涨1.45%,晶泰控股周跌22.53% [2] 资本动向与IPO - 港交所迎来创新药企递表小高峰,涵盖小分子药物、ADC、siRNA等前沿领域 [5] - 贝达药业、长春高新、百利天恒、博瑞医药等A股公司有望实现"A+H"上市 [5] - 港交所于今年8月放宽对"A+H"股公司的公众持股限制,由双重要求改为满足"30亿港元预期市值"或"10%公众持股量"其中一项即可 [5] - 截至10月13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18.33,处于近一年低位 [5] 临床试验进展 - 10月6日至10月10日,CDE共披露85条临床试验登记信息,其中29条为II期及以上的创新药临床试验 [6] - 临床试验涉及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多个领域,申办方包括恒瑞医药、天境生物、三生国健等公司 [7][8][9] - 部分试验为国际多中心研究,如UCB的掌跖脓疱病III期研究在美、中、欧等多国开展 [7] 创新药BD行情与市场观点 - 国庆假期后创新药板块大幅下挫,港股创新药指数在10月9日及10日分别下跌5.84%和3.13% [10] - 今年上半年中国相关医药交易总金额达608亿美元,同比激增129% [10] - 市场观点认为BD高热度将逐渐退去,新的价值锚点将转向"基本面驱动"和企业内生性增长 [10] - 截至2025年4月,2020年已完成的对外授权交易中有25起已终止,"退货率"为40% [11] 新药研发与申报 - 华奥泰生物的瑞西奇拜单抗申报上市,用于治疗成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发作,为国产首个IL-36R单抗 [12] - 该药物研发已合计花费约2.1亿元,其关键II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12] - 目前全球仅有一款同靶点药物佩索利单抗获批用于治疗GPP [13] 行业领袖观点 - 映恩生物创始人认为行业估值存在泡沫不是坏事,BD是手段而非目的 [14] - 展望未来十年,中国有望出现一批全球顶尖的ADC企业 [14]
化学制药板块10月14日跌2.62%,一品红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2.7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4 16:39
化学制药板块整体表现 - 10月14日化学制药板块整体下跌2.62%,表现弱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62%,深证成指下跌2.54%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显著,呈现领涨与领跌并存的局面 [1][2] 领涨个股表现 - 亚太药业以10.05%的涨幅领涨板块,收盘价为6.24元,成交量为13.88万手,成交额为8660.01万元 [1] - 多瑞医药上涨4.94%,德源药业上涨3.00%,新赣江、润都股份、新华制药等个股涨幅均超过1.7% [1] 领跌个股表现 - 一品红领跌板块,跌幅达14.30%,收盘价为52.98元,成交量为17.20万手,成交额为9.79亿元 [2] - 贝达药业跌幅为10.63%,泽瑞制药下跌7.60%,金城医药、宏源药业等个股跌幅均超过6% [2] 板块资金流向 - 化学制药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态势,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2.71亿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入7.89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4.81亿元,显示内部资金流向存在分歧 [2] 个股资金流向 - 亚太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入5302.64万元,主力净占比高达61.23%,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均为净流出 [3] - 向日葵主力资金净流入4553.59万元,迈威生物、上海谊众、昂利康等个股也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3]
A股创新药概念股震荡走低,贝达药业跌超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4:21
市场表现 - A股创新药概念股整体呈现震荡走低态势 [1] - 贝达药业股价下跌超过10% [1] - 金城医药、康辰药业、百利天恒、欧林生物、长春高新等公司股价跌幅均超过5% [1]
贝达药业:近期恩沙替尼术后辅助治疗临床研究中期数据的分析显示阳性结果,公司加紧推进NDA申请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2:38
产品管线进展 - 恩沙替尼术后辅助治疗临床研究中期数据分析显示阳性结果 达到预设的主要研究终点 [2] - 公司正在加紧推进恩沙替尼的新药上市申请准备工作 [2] 战略投资与合作 - 公司于2022年参与禾元生物的战略投资 [2] - 公司与禾元生物已就区域经销达成合作 这是发挥生态圈协同作用的重要成果 [2] - 对禾元生物的投资与合作预计将对公司经营带来积极影响 具体收益需关注业务发展情况 [2]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9/26-2025/10/9):第十一批国采月底申报-20251010
东莞证券· 2025-10-10 15:04
行业投资评级 - 对医药生物行业维持“标配”评级 [1][24] 核心观点 - 医药生物板块近期持续跑输沪深300指数,部分创新药公司出现回调 [24] - 受美国降息预期走强及投融资数据改善影响,医疗研发外包(CXO)板块持续走强 [24] - 当前市场处于业绩真空期,后续投资机会可关注有BD预期催化的创新药等板块 [24] - 行业整体估值有所下降,截至2025年10月9日,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PE(TTM)约为55.04倍,相对沪深300指数的PE倍数为4.06倍 [15][24] 行情回顾 - 报告期内(2025年9月26日至2025年10月9日),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0.23%,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约2.76个百分点 [9] - 行业三级细分板块多数录得负收益,医疗研发外包和体外诊断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99%和0.55%;原料药和化学制剂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23%和1.73% [10] - 行业内约54%的个股录得正收益,约46%的个股录得负收益 [11][14] - 个股表现方面,振德医疗涨幅最大,周涨幅为21.43%;广生堂跌幅最大,周跌幅为21.86% [14] 行业重要新闻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国采)将于2025年10月21日接收申报材料,共有55个大品种被纳入 [2][22] - 根据华招医药网数据,截至9月20日,此次国采品种竞争企业数最多已达53家,竞争企业数达到30家及以上的品种有7个,最多入围企业数为10家 [2][22] - 国家药监局印发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以规范和指导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现场检查工作 [20][21]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海正药业公告其产品1,4-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通过美国Self-GRAS认证,获得美国市场准入资格 [23] 关注板块及标的 - 报告建议关注多个细分板块及代表性公司,包括: - 医疗设备: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等 [24] - 医药商业: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等 [24] - 医美:爱美客、华东医药等 [24] - 科学服务:诺唯赞、百普赛斯、优宁维等 [24] - 医院及诊断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域医学等 [24][26] - 中药:华润三九、同仁堂、以岭药业等 [26] - 创新药:恒瑞医药、贝达药业、华东医药等 [26] - 生物制品: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华兰疫苗等 [26] - CXO: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等 [26] - 部分关注标的的推荐理由包括业绩稳增、政策倾斜、产品放量、龙头地位及出海进展等 [27]
10月报电话会:持续看好创新主线,关注Q3业绩改善
2025-10-09 22:47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特别是创新药、CRO、CDMO、医疗器械(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设备)、院内中药 [1][2][3][4] * 公司:恒瑞医药、长春高新、仙琚药业、贝达药业、腾科药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天宇股份、南微医学、海泰新光、华大基因、盟科医药、先声药业、博安生物、联邦制药、华纳等 [1][6][7][9][10][11][13][15][16][18][19][21][22][25][26]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是医药板块的核心主线,基本面良好,驱动因素包括平台化(从研发到商业化的纵向拓展)、海外产品兑现(如呋喹替尼、则布替尼)以及早期研发平台化 [1][8] * CRO和医疗器械是困境反转的重要方向,CRO拐点自2024年三、四季度开始显现并持续兑现,医疗器械从2025年二季度开始修复,预计三季度业绩改善更明显 [2][3][4] * 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创新主线(如ESMO会议催化、BD交易推进)和Q3业绩改善,同时注意基药目录政策及院内中药公司调整带来的短期催化 [1][5] * 2025年10月投资组合微调,增加创新药产业链公司(如长春高新、贝达药业)和业绩拐点公司(如药明系、天宇股份) [1][6][7] * 金股筛选标准包括产业链纵向延伸能力、兑现能力、早期研发平台体系化能力,据此推荐长春高新、贝达药业、盟科医药、先声药业等 [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具体公司亮点与预期: * 药明康德:太极业务强劲,全年收入预期首次超百亿,预计2025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32-140亿人民币 [19] * 药明生物:单抗业务恢复,ADC项目高增,预计2025年NFS利润53亿人民币,2026年接近70亿人民币 [20] * 药明合联:全球ADC CRDMO龙头,预计全年经调整FS规模17-18亿人民币,2026年维持30%-50%增长 [20] * 南微医学:海外业务是主要增长来源,国内业务收入占比约40%并有望持续下降,估值对应2025年为25~30倍 [13][14] * 海泰新光:预计三季度收入利润同比增速超50%,与史赛克合作的新产品如宫腔镜预计四季度出货 [15] * 华大药厂:处于明确业绩底,在研抗抑郁药ZG001针对中国约2000~3000万重度患者,销售峰值有望超30亿元 [16][17] * 盟科医药:获海正药业10亿人民币投资,康体项目计划2026年申报NDA,市值被认为不应低于百亿 [11][12] * 天宇股份:非沙坦原料药增长验证公司再造沙坦业务预期,CDMO业务大客户项目持续放量 [25] * 联邦制药:创新药管线如UBT251预计2026年带来约七八千万美元里程碑付款,小分子口服减重药UBT48182动物数据优于礼来产品 [26][27] * 市场表现数据:中泰证券医药团队9月重点推荐组合平均涨幅为5.5个百分点,跑赢医药行业7.2个百分点,其中长春高新上涨26%,药明生物上涨23% [6] * 全球市场预期:到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预计达647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30% [20]
医药企业掀赴港上市潮,多家A股公司冲刺“A+H”
北京商报· 2025-10-09 20:41
9月底,港交所迎来新一轮医药企业上市申请高峰。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仅在9月29日—30日期间,就有四川好医生云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好医生")、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诺优达")等11家医药企业集体递交上市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包括烟台蓝纳成 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纳成")在内的多家企业,在申报材料中带有特殊标识"B",显示其依据港交所第18A章规则申请上市,即尚未盈利的 生物科技公司。此外,本轮递表企业中有多家已在A股上市,如长春高新、百利天恒、贝达药业等。在业内人士看来,"A+H"双平台上市有助于生物医药企 业拓展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实力,从而推动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加速产业整体升级。 此轮递表港交所的医药企业涉及诸多细分领域。诸如,9月30日递表港交所的安诺优达,主营业务包括分子诊断为基础的IVD医疗器械和多组学生命科学研 究服务,尤其擅长基于NGS的产前检测IVD产品。其临床测序解决方案涵盖IVD检测试剂盒、基因测序仪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实验室 设计服务。 同样在9月30日递表的好医生是一家综合性基层医疗赋能平台,为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ESMO大会召开在即:关注临床数据及基本面优异的公司-20251009
长城国瑞证券· 2025-10-09 1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 [1] - 评级变动:维持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建议关注即将召开的2025年ESMO大会的催化作用,同时重视三季报业绩基本面的验证,并布局具备出海能力的公司 [7][8] 行情回顾 - 行业指数表现: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2.72%,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跑输沪深300指数(涨幅2.62%)[4][16] - 子行业表现:医疗研发外包和医疗设备涨幅居前,分别为2.28%和0.59%;原料药和医院跌幅居前,分别为9.84%和5.78% [4][16] - 行业估值:截至2025年9月30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为31.23倍,较上期末的31.79倍有所下行,低于历史均值 [4][21] - 子行业估值:疫苗(55.74倍)、医疗设备(41.29倍)和医院(39.51倍)估值居前,医药流通(14.34倍)估值最低 [4][21] - 股东减持: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共有51家上市公司发生股东净减持,净减持金额为24.35亿元,其中14家增持6.81亿元,37家减持31.16亿元 [4] 行业重要资讯:国家政策 - 健康保险发展指导意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丰富健康保险内涵,支持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并促进健康保险对创新药械进行更灵活有效的支付 [7][26] - 长期护理保险目录: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包含36项服务项目,覆盖1.9亿人,累计支出超过850亿元 [7][27][29] - 进口药品新政:国家药监局(NMPA)发布公告,允许符合要求的境外已上市药品在获批前进口其商业规模批次产品,以缩短市场供应时间差 [30][31] - 网络销售监管:NMPA印发《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规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现场检查工作 [34][35] - 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药物上市申请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旨在促进有临床价值的新药研发上市 [37] - 秋冬季疫情防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部署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38][40] 行业重要资讯:注册上市 - 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其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获欧盟批准更新标签,成为欧盟首款且唯一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并证明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基于IIIb期SOUL研究显示其将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4% [41][42] - 默沙东K药皮下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制剂(Keytruda Qlex)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给药时间缩短至1-2分钟,III期研究显示其疗效非劣于静脉注射剂型 [43][44] - 礼来口服SERD新药:口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nluriyo(Imlunestrant)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特定晚期乳腺癌患者,为全球第2款口服SERD药物,III期EMBER-3试验显示其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8% [7][45][46] - 诺华BTK抑制剂:瑞米布替尼片(Rhapsido)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为首款获批用于CSU的BTK抑制剂 [47][48] - 国产四价HPV疫苗:中国生物研发的四价HPV疫苗"爱薇佳"获批上市,为首款国产四价HPV疫苗 [7][49][50] - 罗氏组合疗法: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芦比替定获美国FDA批准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维持治疗,为首款且唯一组合疗法,III期IMforte研究显示其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6%,死亡风险降低27% [52][53] - BI的PDE4抑制剂:Nerandomilast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近10年来首款获批的IPF治疗药物 [54][55] 行业重要资讯:其他 - 辉瑞收购Metsera:辉瑞以约49亿美元初始企业价值收购Metsera,并附带最高约23亿美元的或有价值权,以获得其GLP-1等相关代谢疾病疗法管线 [57][58][59] - 渤健终止AAV基因疗法研发:渤健终止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疗法研发,影响约20名员工 [60][61] - Genmab收购Merus:Genmab以约80亿美元收购双抗公司Merus,后者核心产品包括已获批的HER3/HER2双抗Zenocutuzumab及处于III期临床的LGR5/EGFR双抗Petosemtamab [63][64] - 阿斯利康纽交所上市计划:阿斯利康计划于2026年2月在纽交所直接上市普通股,以扩大投资者基础;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28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6][65][66] - 武田退出细胞疗法领域:武田宣布停止细胞疗法领域工作,预计将产生约580亿日元的减值损失 [69][70] 重点覆盖公司投资要点 - 华东医药(000963):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28亿元、45.59亿元、51.20亿元 [71] - 普蕊斯(301257):投资评级为增持,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亿元、1.31亿元、1.41亿元 [71] - 贝达药业(300558):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4亿元、6.04亿元、7.39亿元 [71] - 诺诚健华-U(688428):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0.36亿元、-0.24亿元 [71] - 泓博医药(301230):投资评级为增持,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39亿元、0.8172亿元、0.9795亿元 [71] - 艾力斯(688578):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8亿元、23.01亿元、26.50亿元 [71] - 首药控股-U(688197):投资评级为增持,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0.59亿元、1.43亿元、2.87亿元 [71] - 九洲药业(603456):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3亿元、10.76亿元、11.56亿元 [71] - 美亚光电(002690):投资评级为增持,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0亿元、8.05亿元、8.67亿元 [71]
化学制药板块10月9日跌0.66%,南新制药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1.0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09 16:54
化学制药板块整体市场表现 - 2023年10月9日化学制药板块整体下跌0.66%表现逊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1.32%深证成指上涨1.47% [1] - 板块内个股表现分化显著领涨股海辰药业上涨13.76%领跌股南新制药下跌19.96% [1][2] 化学制药板块个股价格变动 - 涨幅居前的个股包括海辰药业(收盘价63.81元涨13.76%)常山药业(收盘价49.29元涨8.21%)和*ST苏吴(收盘价1.00元涨5.26%)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南新制药(收盘价9.10元跌19.96%)诺诚健华(收盘价26.74元跌6.24%)和泽瑞制药(收盘价106.61元跌5.66%) [2] 化学制药板块资金流向 - 当日化学制药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达11.08亿元而游资资金净流入5.65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5.44亿元 [2] - 个股资金流向方面常山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入1.46亿元(净占比7.61%)海辰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入8529.75万元(净占比8.77%)东北制药主力净流入2004.12万元(净占比高达22.43%) [3]
高新技术“佼佼者”!5只筹码高度集中的绩优潜力股出炉
证券时报· 2025-10-03 17:59
高新技术企业市场概况 - A股市场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已超六成 [1] - 从62家券商研报中筛选出130家技术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公司属于科技类或高端制造业 且研报标题含有“技术领先”、“技术突破”或“打破垄断”等关键词 [1] - 在130家公司中 有10家公司的核心技术有望打破垄断或聚焦关键产业 包括奕瑞科技、莱特光电、长阳科技等 [1] 技术领先公司市场表现 - 部分技术领先公司今年以来股价表现突出 例如生益科技上涨131.34% 日联科技上涨105.74% 集智股份上涨82.65% [3] - 这些公司的技术实力体现在多个领域 如生益科技是全球领先覆铜板厂商并打破垄断 日联科技具备国产替代与结构性增长双引擎 奕瑞科技在X线影像设备核心部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 - 其他代表性公司包括长阳科技(反射膜全球领先 国产CPI薄膜龙头打破垄断) 联影医疗(打破医学影像垄断格局) 莱特光电(国内OLED材料领先企业 打破海外垄断) [3] 股东户数与筹码集中度 - 130家公司中有11家最新股东户数较今年二季度末下降 [1] - 其中4家公司股东户数下降幅度超过10% 包括朗新集团、吉大正元、意华股份 [1] - 结合机构预测 有5家公司股东户数下降幅度超过5% 且机构一致预测其2025年及2026年净利润增幅持续超过10% [2] 精选公司财务与市场数据 - 意华股份股东户数较二季度末下降12.15%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16.90% 机构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增幅达189.44% 2026年增幅为27.21% [6] - 电科数字股东户数下降11.78%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2.03% 机构预测其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2.55%和12.68% [6] - 贝达药业股东户数下降9.04% 股价上涨24.29% 机构预测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增幅分别为51.40%和30.20% [6] - 北方导航股东户数下降5.15% 股价上涨53.13% 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幅高达370.78% 2026年增幅为34.04% [6] - 朗新集团股东户数大幅下降40.28% 股价上涨61.89% 机构预测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96.54%和32.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