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研究(LRCX)
搜索文档
Lam Research Remains Top Pick Despite China Risks, Says Analyst
Benzinga· 2025-10-24 03:02
公司评级与市场表现 - 美国银行证券分析师Vivek Arya将Lam Research列为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首选标的,维持买入评级,目标股价设定为165美元[1][2] - 公司公布的9月季度业绩和12月季度展望均大幅超出华尔街预期[3] - 尽管面临新的中国贸易规则带来的约2亿美元逆风,其强劲业绩指引仍令人印象深刻[3] - LRCX股价在消息公布当日上涨4.78%,报收于148.00美元[6] 增长驱动力与市场前景 - 公司预计在2026年实现强劲增长,驱动力来自中国以外的先进晶圆代工、DRAM和NAND升级的强劲需求[1][4] -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晶圆制造领域的机遇和长期盈利潜力[1] - 管理层上调了对2025年晶圆厂设备市场的预测,分析师预计2026年行业将迎来另一个强劲增长年[4] - 尽管中国限制措施会产生全年影响,但分析师预计公司在中国以外的业务在2026年仍能增长超过20%[5] 竞争优势与财务目标 - 公司的设备销售额增长预计在2025年将比整体晶圆厂设备市场快约四倍[5] - 增长将来自领先的晶圆代工、逻辑和DRAM客户,公司有望持续获得市场份额[5] - 公司有清晰的路径将其毛利率扩大至50%以上,其主要竞争对手应用材料的毛利率可能维持在48%左右的高位区间[6] - 近期的AI相关交易支持公司实现其雄心勃勃的长期财务目标[6]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NASDAQ:LRCX) Maintains Strong Position in Semiconductor Industry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2025-10-24 02:03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半导体行业关键参与者,为集成电路制造提供设备和服务 [1] - 公司以晶圆制造创新解决方案闻名,对半导体生产至关重要 [1] -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与应用材料和科天等主要公司竞争 [1]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2025年10月23日Cantor Fitzgerald重申对公司"增持"评级,当时股价为144.71美元 [2] - 公司举行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等关键人物参与 [3] - 财报电话会议后股价上涨2.63%至144.97美元,涨幅为3.72美元 [4] - 当日股价在137.37美元至145.58美元之间波动,最终收高 [4] 市值与交易数据 - 公司市值约为1834.9亿美元,在半导体行业具有重要地位 [5] - 当日交易量为2,989,884股,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保持活跃交易 [5] - 过去52周股价最高达153.70美元,最低为56.32美元,反映半导体市场动态性 [5]
Lam Research Stock Gains On Solid Results, Analyst Highlights AI-Driven Outlook
Benzinga· 2025-10-24 00:34
财务业绩与市场表现 - 公司公布季度收入为53.2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为1.26美元,均高于市场预期的52.4亿美元和1.23美元 [3] - 公司股价在业绩公布后表现强劲,上涨4.45%至147.54美元 [4] - 高盛分析师重申对公司股票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60美元 [2]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管理层将2025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指引上调至略高于1050亿美元,并预计2026年上半年将略有增长 [3] - 投资者预期因人工智能相关数据中心公告及同行强劲财报而提升 [2] - 公司在沉积和蚀刻领域具有高相对敞度,且在NAND设备升级中占据可观份额,预计将超越同行 [4]
Lam Research Q1 Earnings Surpass Expectations, Revenues Rise Y/Y
ZACKS· 2025-10-23 22:51
财务业绩摘要 - 第一财季非GAAP每股收益为1.26美元,超出市场预期4.1%,同比增长46.5% [1] - 第一财季营收达53.2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2%,较上年同期的41.7亿美元增长28% [2] - 公司预计第二财季营收为52亿美元(正负3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为1.15美元(正负0.10美元),显示持续增长势头 [7][8][9] 营收构成分析 - 系统业务营收为35.5亿美元,占总营收66.6%,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48% [3] - 客户支持业务群营收为17.7亿美元,占总营收33.4%,环比增长2.5%,同比基本持平增长0.1% [4] - 从地区看,中国贡献了总营收的43%,台湾占19%,韩国占15%,日本、美国、东南亚和欧洲分别占10%、6%、5%和2% [4] 盈利能力指标 - 第一财季非GAAP毛利率提升至50.6%,较上一财季的50.3%上升30个基点 [5] - 非GAAP运营费用增至8.3192亿美元,但占营收比例从上一财季的15.9%下降至15.6% [5] - 非GAAP运营利润率因此环比改善60个基点,达到35% [5] 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 - 截至2025年9月28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6.9亿美元,较上一财季末的63.9亿美元有所增加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大幅减少至17.8亿美元,上一财季为25.5亿美元 [6] - 当季公司支付股息总计2.919亿美元,并回购了价值9.758亿美元的股票 [6] 行业比较与展望 - 公司对第二财季的营收指引为52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48.1亿美元,预示同比增长9.8% [7][8] - 公司预计第二财季非GAAP毛利率为48.5%(正负1%),非GAAP运营利润率为33%(正负1%) [7] - 第二财季每股收益市场预期为1.05美元,暗示同比增长15.4% [9]
Is Lam Research the AI Dividend Stock Wall Street Is Overlooking?
Yahoo Finance· 2025-10-23 22:42
Key Points Lam Research posted earnings for its September quarter. The company set records for revenue and profit margin. Management expects fewer sales to China in the 2026 calendar year. 10 stocks we like better than Lam Research › It's not every day you get a tech stock that provides massive shareholder growth and pays a consistent, meaningful dividend. And to find one that's working in the red-hot semiconductor space is even more significant. But you have one with Lam Research (NASDAQ: LRCX) ...
Lam Research anticipates China revenue below 30% in 2026 as AI drives record $5B+ quarters (NASDAQ:LRCX)
Seeking Alpha· 2025-10-23 10:14
To ensure this doesn’t happen in the futur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okies in your browser.If you have an ad-blocker enabled you may be blocked from proceeding. Please disable your ad-blocker and refresh. ...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2026 Q1 - Results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NASDAQ:LRCX) 2025-10-22
Seeking Alpha· 2025-10-23 09:3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信息 文档内容仅为一条技术提示 要求用户启用浏览器JavaScript和cookies 并可能需禁用广告拦截器以继续操作 [1]
AI需求引爆设备采购!泛林集团(LRCX.US)Q1业绩全线超预期 指引再证行业高景气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08:25
财报业绩 - 第一财季营收5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超出市场预期的52.3亿美元 [1] - 第一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1.26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22美元 [1] - 第一财季调整后毛利率达50.6%,略高于50%的预估水平 [1] - 第二财季营收指引中值为52亿美元,上下浮动3亿美元,高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48.1亿美元 [1] - 第二财季调整后每股净收益指引中值为1.15美元,上下浮动10美分,高于市场预期的1.04美元 [1]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是第一财季最大收入来源地,贡献营收占比43% [1] - 中国台湾省是第二大收入来源地,贡献营收占比19% [1] - 韩国市场贡献营收占比15%,美国市场贡献营收占比6% [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人工智能半导体强劲需求推动芯片制造商加大对生产设备采购力度 [1] - 市场对AI芯片需求激增,提振了晶圆制造设备供应商的订单 [2] - 公司专注于开发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半导体器件的晶圆处理及布线环节 [2]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其创新正助力客户应对AI驱动的半导体制造领域重大变革 [2] 市场表现 - 得益于AI半导体强劲需求,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已实现翻倍增长 [2] - 第一财季财报和业绩指引超预期,推动公司股价盘后一度大涨近6% [1]
Lam Research (LRCX) Q1 Earnings and Revenues Top Estimates
ZACKS· 2025-10-23 06:16
Lam Research (LRCX) came out with quarterly earnings of $1.26 per share, beating the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of $1.21 per share. This compares to earnings of $0.86 per share a year ago. These figures are adjusted for non-recurring items.This quarterly report represents an earnings surprise of +4.13%. A quarter ago, it was expected that this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maker would post earnings of $1.2 per share when it actually produced earnings of $1.33, delivering a surprise of +10.83%.Over the last four qua ...
Lam Research(LRCX)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3 06: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9月季度收入达到创纪录的53亿美元,环比增长3% [5][18] - 9月季度毛利率为50.6%,创下合并Novellus后的新高,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 [5][18][22] - 9月季度营业利润率达到创纪录的35% [5][23] - 递延收入余额为27.7亿美元,较6月季度略有增加 [18] - 客户预付款减少约1亿美元,预计12月季度将继续下降 [18] - 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26美元 [25] - 库存周转率提升至2.6次,高于6月季度的2.4次和两年前的1.5次 [26] - 12月季度收入指引为52亿美元,上下浮动3亿美元 [28] - 12月季度毛利率指引为48.5%,上下浮动1% [29] - 12月季度营业利润率指引为33%,上下浮动1% [29] - 12月季度每股收益指引为1.15美元,上下浮动0.10美元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系统收入按市场细分:代工占60%,高于6月季度的52%;内存占34%,低于6月季度的41% [19] - 内存细分中,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贡献了系统收入的18%,低于6月季度的27%;DRAM贡献了16%,高于6月季度的14% [19][20] - 逻辑及其他部分占9月季度系统收入的6%,与6月季度的7%大致持平 [19] - 客户支持业务群(CSPG)在9月季度产生约18亿美元收入,环比和同比均略有增长 [22] - 备件和服务收入以及升级业务表现强劲,CSPG预计2025年将实现同比增长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地区收入占总收入的43%,高于6月季度的35% [21] - 中国地区收入增长主要由本土客户推动,跨国公司在华业务保持稳定 [21] - 台湾地区收入占比为19%,与6月季度持平;韩国地区收入占比为15%,低于6月季度的22% [21] - 预计新规(50%关联规则)将影响12月季度收入约2亿美元,并预计影响2026日历年收入约6亿美元 [6][7] - 预计2026年中国地区收入占比将降至30%以下 [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通过Vantex、Aqara、Halo和Dextro等创新产品扩展产品组合,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23] - 在先进封装领域进行投资,Saber 3D电镀和Cindian蚀刻系统是行业领导者,预计2026年需求强劲 [15] - 与JSR公司建立关键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EUV图案化材料和金属氧化物抗蚀剂的整合,以及探索先进ALD应用的新前驱体材料 [12][13] - 面板级封装被视为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公司正在与生态系统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化和共同开发 [15][16] - 预计到2024年底,面板封装工具将出货或安装给全球20家客户 [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整体晶圆厂设备(WFE)支出预计略高于此前1050亿美元的预期,主要得益于高带宽内存(HBM)相关投资 [7] - 预计2026年设备支出环境强劲,AI相关需求将支撑领先代工逻辑和DRAM的持续强势,以及持续的升级支出 [7] - AI数据中心需求预计将为公司在未来几年创造数十亿美元的服务可用市场(SAM)扩张和份额增益机会 [8][9] - 在NAND领域,客户继续升级现有晶圆厂以满足更高层数、更高性能设备的需求,预计这些转换在未来几年将需要400亿美元的WFE支出 [9][10] - 预计每10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增量投资将带来约80亿美元的WFE支出 [8] - 2026年WFE支出预计将呈现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强劲的态势 [29] 其他重要信息 - 9月季度通过公开市场回购分配了约9.9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平均回购价格约为每股106美元 [24] - 年初至今回购了近3000万股股票,平均价格略高于88美元 [24] - 9月季度支付了2.92亿美元股息,本月早些时候将股息从每股0.23美元提高至0.26美元 [24] - 公司承诺长期将至少85%的自由现金流返还给股东 [24] - 董事会授权的股票回购计划剩余额度为65亿美元 [25] - 9月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7亿美元,高于6月季度的64亿美元 [26] - 9月季度资本支出为1.85亿美元,主要用于美国的实验室投资和亚洲制造基地的扩张 [27] - 9月季度末全职员工约为19,400人,较上一季度增加约400人,主要增加在研发和现场组织 [28] - 预计2026年有效税率将因美国GILTI税率提高和全球最低税制而略有上升 [23][29]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AI基础设施支出转化为业务可见度的进展 [32] - 近期宣布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未来需求的指引,而非近期设备需求 [33] - 当前对话聚焦于企业级SSD对NAND的近期需求,以及向更高层数设备的升级,这些需求预计在2025年和2026年保持强劲 [33] - AI数据中心投资将需要由先进代工逻辑制造的更快GPU、更高性能的HBM,这些领域都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方向 [34] 问题: 2026年相对WFE的表现驱动因素 [36] - 难以精确预测短期相对表现,因取决于晶圆厂建设进度和其他供应商的交付时间 [37] - 长期来看,由于半导体制造的技术趋势(如3D器件、先进封装等)都更密集地使用沉积和蚀刻,公司的市场(蚀刻和沉积)增速将超过WFE [38] 问题: 12月季度收入指引上调的原因 [41] - 指引上调源于WFE整体略强于预期,特别是DRAM中的高带宽内存(HBM)投资更强,以及其他领域的普遍走强 [42] - 若非中国受限实体影响,收入指引会更高;目前预计2026年上半年收入与2025年下半年持平或略增 [42] 问题: 2026年中国WFE支出下降的可信度 [43] - 2026年中国以外全球跨国公司的投资将非常强劲,足以抵消中国的下降 [44] - 基于当前各方的计划,中国地区的支出将会减少,尽管去年也曾有类似预期但最终走强,但目前未见有类似的加强迹象 [44][45] 问题: AI数据中心WFE强度及公司机会 [49] - 每1000亿美元数据中心投资对应约80亿美元WFE机会 [8] - 公司未精确量化其中半导体内容占比,但指出其包含GPU、HBM、企业级SSD等 [51] - 在领先制程节点,公司的服务可用市场(SAM)占WFE的份额将从低30%%提升至高30%% [52] 问题: NAND升级周期进度及2026年展望 [53] - 此前预计的400亿美元升级支出将在未来几年内完成,目前由于位元需求高于预期,升级速度有所加快 [54] - 2026年NAND升级业务预计保持强劲,业务将主要由升级驱动,而非新工具 [54][68] - 当升级导致产能损失且需求持续高企时,可能会转向产能扩张,但2026年可能仍以升级为主 [69] 问题: 清洁空间是否限制2026年WFE增长 [59] - 物理基础设施(清洁空间)的建设时间可能成为限制因素,而非设备供应链 [60] - 设备交付周期通常短于设施建设周期,因此公司可能不是瓶颈 [61] 问题: CSPG增长动力及利润率 [62] - CSPG由备件、服务、升级和Reliant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项在增长,Reliant因成熟节点支出疲软而未增长 [63] - CSPG对营业利润率有增值作用,但未量化其利润率水平 [63] 问题: NAND订单加速信号及2026年驱动 [67] - 观察到位元需求信号加速,400亿美元升级支出正在加速进行 [68] - 2026年业务预计仍以升级为主,因为升级是获得高性能位元的最低成本方式 [68][69] - 当需求足够高时,会转向产能增加,但这可能发生在升级周期后期 [69][125] 问题: NAND供需紧张下的订单平滑度 [73] - 支出不会每个季度都线性增长,会有波动,取决于客户的DRAM投资调配 [74] - 随着层数超过200层,对公司的设备强度(如应对晶圆应力、更高填充要求的新产品)也在增加 [75] 问题: 2026年盈利增长前景 [77] - 未提供具体盈利指引,但指出税率仅会小幅上升,客户组合变化(中国占比下降)将是毛利率的逆风,关税也是逆风 [78] - 建议以12月季度指引作为建模起点 [79] 问题: 2026年下半年增长幅度 [83] - 确认2026年是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强劲的年份 [84] 问题: 中国收入下降与非中国市场抵消的规模 [85] - 中国收入下降(约15亿美元逆风)将被全球跨国公司更强的投资所抵消并超出 [86] - 驱动因素包括NAND升级、HBM、向更先进制程的加速器等 [86] 问题: 9月季度中国收入增长来源 [92] - 增长主要来自中国本土客户,跨国公司在华业务保持平稳 [92] 问题: 下半年增长动力的细分市场 [94] - 将在12月季度的电话会议中提供更详细的细分信息 [94] 问题: 新产品(如Vantex, Halo)的进展 [97] - Aqara和Halo等新产品在代工逻辑、DRAM和NAND的技术拐点中应用顺利,自2月投资者日以来取得了良好进展 [98] - Halo在3D NAND字线应用中获得持续认可 [98] 问题: 背面供电技术进展 [100] - 背面供电是解决高计算设备功耗挑战的关键技术,是蚀刻深度密集的拐点,公司对其前景保持信心 [100] 问题: AI相关WFE支出集中度对客户采购策略的影响 [104] - 公司与供应链密切合作确保产能,客户也如此以确保交付 [108] - 近期AI基础设施公告激增,供应链正在努力确保未来产能,公司专注于满足客户需求 [108][109] 问题: 2026年增长动力来源 [113] - 增长可能来自内存和代工双方,更多细节将在12月季度电话会议中提供 [114] 问题: 美国ITC税收抵免和CHIPS法案的影响 [115] - 投资税收抵免可能略微影响投资的地理分布,但最终需求是驱动WFE的主要因素 [115] 问题: AI相关WFE支出的细分 [120] - 超过一半的AI相关WFE支出来自内存(企业级SSD和HBM),其余部分来自GPU加速器等逻辑芯片 [123] 问题: NAND升级与产能支出的并发性 [124] - 升级和产能增加可能同时发生,但会因客户而异 [125] - 升级通常是获得高性能位元的最快、最低成本方式,因此客户会优先考虑升级,产能增加可能发生在升级周期后期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