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研究(LRCX)

搜索文档
先进封装设备厂商如何应对全球化市场挑战-How Do Advanced Packaging Equipment Vendors Tackle Challenges in a Globalized Market_
2025-08-27 23:20
这份文档是一份关于全球半导体先进封装设备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由SemiVision Research发布。以下是基于文档内容的全面、详细的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 全球半导体行业,重点关注晶圆厂设备(WFE)和后端先进封装设备供应链 [2][6] * **主要提及公司**: * **晶圆代工厂/IDM**: 台积电(TSMC)、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英特尔(Intel)、联电(UMC)[2][7] * **前端WFE巨头**: 阿斯麦(ASML)、应用材料(AMAT)、泛林集团(Lam Research)、东京电子(TEL)、科磊(KLA)[7][33] * **OSAT巨头**: 日月光(ASE)、安靠(Amkor)、长电科技(JCET)[8][33] * **后端设备供应商**: Disco、Besi、ASMPT、库力索法(K&S)、Semes、Hanmi、Hanwha、EVG、SUSS [8][53][138] * **其他关键公司**: Advantest、Teradyne、SCREEN、佳能(Canon)、尼康(Nikon)、Lasertec、Kokusai Electric [19][63][7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驱动力 * **摩尔定律放缓,先进封装成为性能提升关键**:随着摩尔定律演进放缓,2.5D/3D封装、异质整合、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高密度基板和芯片堆叠等先进封装技术成为维持半导体性能增益的主要途径 [3][35][38] * **AI/HPC需求激增,重塑后端设备格局**:进入AI和高效能运算(HPC)时代,对CoWoS、SoIC等先进封装平台的需求激增,推动了混合键合和热压键合(TCB)等关键技术发展 [2][8][32] * **供应链呈现“技术集中”与“地域多元化”双重动态**:前端WFE市场由少数几家巨头垄断,但在地缘政治压力下,设备和产能的布局正加速全球化分散,以增强供应链韧性 [6][32][41] 技术与市场动态 * **前端WFE市场高度集中且增长**:2024年全球WFE厂商收入估计为13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65亿美元 [49][72] 市场由ASML、AMAT、Lam、TEL、KLA五巨头主导,合计占据超过70%的营收 [7][125] * **后端封装设备市场因AI/HPC而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TCB设备市场规模将达9.36亿美元,混合键合设备市场将达3.97亿美元 [53] 主要设备商正积极扩产和升级产品线 [53] * **互连密度成为封装性能的核心评估指标**:传统CoWoS受限于约40µm的微凸点间距,而采用混合键合的SoIC可将间距缩小至≤10µm,从而实现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功耗 [38][46][50] * **行业范式从“以设备为中心”转向“以材料为中心”**:材料集成能力日益成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UV固化树脂、混合键合专用边缘防滑胶、先进热界面材料(TIM)、低Dk/低CTE介电基板等成为战略差异化的关键 [10][37][47] * **CoWoS面临光罩尺寸限制,新架构涌现**:CoWoS中介层面积受限于约9.5倍的光罩尺寸,促使行业探索晶圆级系统(SoW)和面板级芯片基板(CoPoS)架构,玻璃基板有望成为下一个突破点 [38][49][167]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策略 * **出口管制与政府补贴推动供应链区域化**:美国的CHIPS法案和欧洲芯片法案等政策,正推动设备供应商在北美、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建立新的制造和服务基地,以实现供应链的近岸化和多元化 [7][44][60] * **中国设备商快速追赶但短期难以替代**:中国本土设备商目前仅满足约14%的后端设备需求,在先进光刻等领域仍受限,短期内难以挑战国际巨头的 dominance [7][44][119] * **日本借助Rapidus项目复兴半导体产业**:日本通过Rapidus项目旨在2027年实现2nm工艺量产,并加强国内设备、量测和材料供应链, Kumamoto(熊本)因台积电的投资正成为日本“半导体二次起飞”的象征 [63][100][107] 成本与可持续发展压力 * **先进制程成本急剧上升**:N2制程晶圆成本约3万美元,2nm晶圆厂的资本支出(CAPEX)约270-280亿美元,推动了对CoPoS等更具成本效益的架构的兴趣 [68] * **绿色制造成为硬性指标**:ESG(环境、社会、治理)和RE100目标已嵌入效率和成本结构,不再是可选项 [45][48] 例如,台积电已将RE100目标从2050年提前至2040年,并要求其供应链在2030年前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49][195][197] 其他重要内容 * **具体公司观察**: * **TEL**: 在涂胶显影(Track)设备市场占有约90%份额,并正积极扩展其SoIC键合技术 [63][73] * **Advantest**: 与Teradyne在ATE(自动化测试设备)领域形成双寡头垄断(>80%市场份额),AI/HBM需求推动其增长 [63][79] * **DISCO**: 在晶圆减薄和切割领域至关重要,但减薄带来的翘曲(warpage)问题在CoWoS-L中尤其严峻,需要材料和工艺协同创新来缓解 [63][89] * **Lasertec**: 在EUV掩模检测领域近乎垄断(~100%),对台积电的EUV和High-NA采用不可或缺 [63][92] * **材料创新的机遇**:先进封装为特种化学品公司提供了从传统化工转型进入半导体供应链的重大机遇,在台湾,此趋势已催生许多公司转向半导体材料领域 [10] * **短期波动与长期强劲**:尽管主流消费电子复苏缓慢,但AI/HPC需求为先进封装提供了结构性支撑,使其成为下一个竞争主战场 [72]
全球半导体资本设备:中国 7 月进口追踪(2025 年 7 月),年度月度新高,需求仍具韧性,年初至今进口增长 2%
2025-08-25 09:3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全球半导体资本设备 重点关注中国晶圆制造设备进口情况[1] - 涉及公司包括ASML LRCX AMAT TEL Kokusai Screen Advantest等国际半导体设备商 以及中国本土设备商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12][15][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WFE进口总体趋势 - 2025年7月中国WFE进口额达37.61亿美元 环比增长11% 同比增长10% 创2025年单月新高[2] - 2025年至今累计进口同比增长2% 高于6月累计增速[2] - 尽管2024年下半年基数较高 但2025年全年进口额可能持平[2] - 干法刻蚀设备进口表现尤为强劲 7月达7.55亿美元 环比增30% 同比大幅增长232%[3] - 光刻设备进口继续显现疲软 可能是在多年强劲引进后的正常化 但也可能是暂时性波动 2025年下半年可能再次回升[3] 区域进口结构变化 - 按来源地划分 日本 荷兰 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占比分别为22% 20% 42%[4] - 马来西亚和奥地利份额显著提升 LRCX在这两地设有工厂 与其关于9月季度中国收入将继续非常强劲的评论一致[4] - 日本份额持续疲软 7月仅占22% 去年平均为26% 因日本供应商今年未享受汇率优势 且新晶圆厂可能优先采购美国设备[4] - 美国直接进口份额持续下降 但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合计份额基本持平 表明美国供应商将生产转移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工厂[40][42] 省份需求转移 - 最大买家从广东(21%)转向上海(32%)[5] - 渠道检查显示广东和上海都有新晶圆厂设立并计划大容量产能 因此这两个地区的需求强度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甚至2026年持续[5] 设备商中国业务预测 - **ASML**: 回归模型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系统销售额为15.1亿欧元 同比降46% 环比持平[6][65] - **LRCX**: 7月数据(1个月相关性)预示9月季度中国收入环比增约14% 中国业务占比将达高30%百分比 与公司评论方向一致[7][81] - **AMAT**: 7月数据(3个月相关性)预示中国收入环比增约53% 占比约37% 公司实际报告7月季度中国收入环比增44% 占比35% 与回归分析一致[8][90] - **TEL**: 7月数据预示中国收入同比增5% 环比增16% 中国曝光度预计升至40%[9][100] - **Kokusai**: 7月数据预示中国收入同比增41% 环比增37% 中国贡献度预计达58% 远高于第一季度的45%[12][111] - **Screen**: 7月数据预示中国收入同比降16% 环比增9% 中国贡献度预计为30% 低于公司第二季度54%的指引[12][119] - **Advantest**: 7月数据预示中国收入同比降38% 环比降32% 中国贡献度预计降至11% 为2017年以来最低[13][127] 投资建议 - 看好中国本土设备商北方华创 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 因其受益于国产替代和份额加速提升[15][16][17] - 看好TEL和Kokusai 因日元贬值后具竞争性定价 批量ALD在先进节点应用增加 NAND资本支出复苏加速[18] - 对Screen和Advantest持市场表现评级 因清洗强度未增加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测试收入下滑[19] - 看好AMAT和LRCX 因长期WFE增长 NAND升级周期可能开始[20][21] - 对ASML持市场表现评级 因对EUV增长假设更保守 预计中国超额发货正常化[22]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在全球WFE市场重要性提升 2024年国际供应商仍占据约84%份额 跟踪进口数据可洞察中国需求趋势[23] - 2025年至今光刻设备进口强度回落至21% 更合理水平 2024年份额为28%[49][51] - 荷兰在光刻设备进口中份额大幅提升 2024年达89% 2025年至今进一步升至91%[50][62] - 数据来源为中国海关统计 涵盖11种设备类型和10个贸易伙伴地区[135][136] - 报告包含详细回归分析方法 用于预测各设备商中国收入 R²值显示良好预测能力[65][81][100][111][119][127]
Lam Research Stock Trades at Low P/E: Should You Buy, Sell or Hold?
ZACKS· 2025-08-21 23:21
估值水平 - 公司当前12个月远期市盈率为22.32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32.9倍[1] - 估值低于同业主要竞争对手 包括科磊(25.17倍)、阿斯麦(26.39倍)和应用光电(39.33倍)[4] - 尽管年内股价大涨37.3% 仍呈现估值折价 同期行业涨幅仅14.6%[6]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达51.7亿美元 实现34%的同比增长[8][11] - 非GAAP每股收益1.33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64%[8][11] - 非GAAP运营利润率提升至34.4% 较上年增长370个基点[12] 增长动力 - 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芯片需求推动先进制造设备需求[9] - 2024年全环绕栅极节点和先进封装设备出货量超10亿美元[10] - 相关业务收入预计在2025年实现三倍增长 突破30亿美元[10] - 背面供电和干法光刻技术转型带来新增市场机会[10] 区域市场 - 中国地区营收占比从42%下降至34%[8][14] - 地缘政治因素导致该市场收入贡献度显著降低[14] 行业风险 -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特征影响收入稳定性[14] - 存储客户资本开支趋谨慎 NAND价格承压[14] - 内存领域支出预计2025年末方能复苏[15]
Why Lam Research (LRCX) is a Top Growth Stock for the Long-Term
ZACKS· 2025-08-20 22:46
For new and old investors,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stock market and investing with confidence are common goals. Zacks Premium provides lots of different ways to do both.Featuring daily updates of the Zacks Rank and Zacks Industry Rank, full access to the Zacks #1 Rank List, Equity Research reports, and Premium stock screens, the research service can help you become a smarter, more self-assured investor.Zacks Premium includes access to the Zacks Style Scores as well. What are the Zacks Style Scores? The ...
芯片设备公司,冰火两重天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9 09:24
行业整体表现 - 全球十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合并净利润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长约40%,达到94亿美元 [2] - 10家顶级芯片设备制造商中有5家报告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或增幅低于去年同期 [2] - 行业总市值约为9100亿美元,比2024年7月峰值低约20% [7] 受益于AI需求的公司 - 科林研发净利润飙升69%,得益于高带宽存储器和先进逻辑芯片设备销售强劲 [2] - 科磊净利润增长44%,主要来自先进封装检测测量设备的增长 [2] - ASML Holding、ASM International和Advantest实现比2024年同期更高的利润增长 [2] - 爱德万测试净利润增长近四倍,在GPU测试设备市场份额领先 [5] 受中国市场影响的公司 - 东京电子、Screen Holdings和泰瑞达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5] - 应用材料公司和迪斯科公司增幅放缓,迪斯科从87%暴跌至0.2% [5] - 九家公司中国销售额合计下降5%至93亿美元,占总销售额30%,低于2023年末的40% [5] - 东京电子中国销售额占比3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5] 中国市场变化 - 中国本土供应商在内存和功率半导体领域崛起,技术差距逐渐缩小 [5] - 中国新兴芯片制造商对成熟产品投资收缩幅度超出预期 [5] - 美国出口限制促使中国推动国内芯片生产,卖方市场基本结束 [5] 未来展望 - 除应用材料外,五家欧美公司和四家日本公司预计本季度销售额增长 [6] - 行业面临美国可能对中国征收新关税和限制AI半导体出口的不确定性 [6] - 人工智能需求可能持续推动市场发展至2027年左右 [7] - 消费电子和汽车半导体需求将持续低迷 [7]
Nvidia Remains Hedge Fund King, But Lam Research Climbs The Ranks
Benzinga· 2025-08-19 00:36
机构持仓变动 - 英伟达仍为对冲基金最广泛持有且最具信心的AI领域头寸[1] - 拉姆研究在二季度成为13F申报机构中第二热门股票 仅次于Nu Holdings 英伟达排名第13位[2] - 超微半导体排名第9位 高通排名第16位 均出现排名下滑[4] 半导体设备行业趋势 - 对冲基金投资逻辑从AI芯片向芯片制造设备延伸 拉姆研究的蚀刻和沉积设备对台积电和三星等芯片制造商至关重要[3] - KLA公司排名第12位 同样获得机构青睐 强化了机构向半导体设备领域倾斜的趋势[4] - 机构持仓变化显示投资策略从追逐AI领导者转向构建多元化半导体生态系统[5] 技术节点需求 - 先进3纳米和2纳米节点需求激增 推动设备商需求增长[3] - 拉姆研究在AI产业链中扮演"铲子供应商"的关键角色[3]
关税突传重磅,美国宣布:扩大征收范围
证券时报· 2025-08-16 15:07
钢铝关税扩大 - 美国商务部将407个产品编码加入关税清单 对含钢铁和铝成分的产品加征额外关税 非钢铁铝部分适用特定国家关税税率 新清单8月18日生效 [2] - 6月3日起美国已将钢铝及其衍生品关税从25%提高至50% 2024年美国钢铝产品进口额达1473亿美元 主要来源地为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 [2] - 行业人士认为此举将推高美国汽车、罐装食品等商品价格 冲击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加剧全球经贸不确定性 [2] 半导体关税计划 - 特朗普宣布将在两周内公布芯片和半导体关税 初始税率较低以吸引建厂 后续可能升至200%-300% [1][3] - 美股芯片股应声下跌 应用材料跌超14% 科天半导体跌超8% 拉姆研究跌超7% 美光科技跌3.53% AMD跌近2% [1] - 中国半导体对美出口敞口仅1% 当前对美出口关税已达70%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对美出口占整体出口1.4% 占销售规模1% [3] 通胀影响 - 美国7月PPI环比上涨0.9% 创202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 电脑、家电、家具批发价格均上涨 [4][5] - 消费者未来一年通胀预期从4.5%升至4.9% 长期通胀预期从3.4%升至3.9% [4] - 企业开始提高商品服务收费价格 试图通过提价维持利润率 消费者可能最终承担成本 [5] 产业影响 - 半导体关税可能强化本土化生产必要性 苹果、英伟达等已承诺在美投资的企业或获关税豁免 [3] - 7月进口消费品成本创2024年初以来最大涨幅 服装、鞋类、家居用品价格上涨明显 [5] - 美国7月工业生产下降 制造业产出疲软 [5]
美股异动|拉姆研究股价大跌7.33% 应用材料指引成导火索
新浪财经· 2025-08-16 07:12
股价下跌原因 - 拉姆研究股价单日跌幅达7 33% 主要受应用材料公司低于预期的第四季度营收指引影响[1] - 应用材料公司预计Q4营收为67亿美元±5亿美元 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73 3亿美元[1] - 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整体承压 同行企业科磊公司等股价同步下跌[1] 行业需求疲软 - 中国市场需求持续疲弱 对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收入预期产生显著负面影响[1] - 中国市场占全球半导体设备消费重要地位 需求减弱导致行业整体表现低迷[1] - 拉姆研究盘前交易已下跌5 1% 反映市场对行业前景的担忧[1] 后续关注重点 - 需密切跟踪下一财季半导体设备企业的财报数据 判断行业是否出现拐点[2] - 市场环境快速变化 投资策略需保持高度灵活性以适应新形势[2]
Why Lam Research Stock Got Clobbered To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8-16 02:10
公司业绩表现 - 应用材料公司2025财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2.48美元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2.36美元 [3] - 应用材料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73亿美元 高于预期的72亿美元 [3] - 预计第四季度每股收益降至2.11美元 显著低于华尔街预期的2.38美元 [4] - 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从73亿美元下降至67亿美元 环比减少8% [5] 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市场半导体制造设备产能消化导致需求下降 [5] - 前沿客户因市场集中度和晶圆厂时间安排产生非线性需求 [5] -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动态变化造成近期不确定性增加 [4] 行业连锁反应 - 应用材料公司业绩预警导致泛林集团股价单日下跌6.9% [1] - 两家公司同属半导体制造设备主要供应商 存在竞争关系 [1] - 泛林集团市盈率达26倍 估值水平较高 [6] 投资者预期变化 - 应用材料公司第四季度营收预期较华尔街预测低约8% [6] - 市场担忧泛林集团可能面临类似业绩下滑风险 [6] - 行业整体面临能见度降低和短期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 [4]
First Leveraged ETFs on MDB and LRCX Set to Trade Next Week
Prnewswire· 2025-08-15 18:46
产品发布 - Tradr ETFs将于2025年8月19日推出两只首创的杠杆单股ETF,分别追踪MongoDB(MDB)和Lam Research(LRCX) [1] - 此次发布将使Tradr的杠杆ETF产品线扩大至23只基金,其中18只为单股策略ETF [1] - 新推出的两只基金为Tradr 2X Long MDB Daily ETF(MDBX)和Tradr 2X Long LRCX Daily ETF(LRCU) [10] 产品特点 - Tradr ETFs专为成熟投资者和专业交易员设计,旨在表达高确信度的投资观点 [4] - 产品策略包括杠杆和反向ETF,寻求对活跃交易股票和ETF的做多或做空敞口 [4] - 自2025年4月下旬以来,公司已推出14只2倍杠杆ETF,跟踪科技领域热门股票 [2] - 截至2025年8月13日,这14只新发ETF的管理资产总额已超过4亿美元 [2] 市场定位 - MongoDB和Lam Research被视为AI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公司 [2] - Tradr ETFs产品负责人表示,这两只股票具有高流动性和广泛关注度 [2] - 公司此前推出的杠杆ETF覆盖CoreWeave、Tempus AI、AppLovin等科技领域热门股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