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odular Medical(MODD) - 2025 Q4 - Annual Report
2025-06-20 18: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年研发费用为1469.7万美元,较2024财年的1288万美元增加181.7万美元,增幅14.1%[243] - 2025财年和2024财年净亏损分别约为1880万美元和1750万美元[248] - 2025财年运营活动使用现金约1570万美元,2024财年约1400万美元[251][252] - 2025财年和2024财年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分别约为250万美元和170万美元[253] - 2025财年融资活动提供现金约2210万美元,2024财年约2110万美元[254][25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财年研发人员从2024财年的36人增加到48人[24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年3月完成私募配售6247656个单位,每个单位1.92美元,总收益约1200万美元;同时与外国投资者完成直接私募配售260417个单位,收益约50万美元[239] - 2025年3月31日现金余额为1310万美元,累计亏损约8480万美元[248] - 2025年3月31日,未完成的机器设备采购订单及相关支出约150万美元[2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设备集成协议剩余约40万美元技术许可费需在三年内支付[25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认为联邦和州净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太可能全部实现,已记录全额估值备抵[260] - 税务立场收益在管理层认为更有可能在检查中维持的期间确认,满足确认门槛的税务立场按超过50%可能实现的最大税收利益计量[261] 会计政策相关 - 公司根据ASC 842核算租赁,重大租赁安排在租赁开始时确认,短期租赁不记录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262] - 使用权资产代表在合理确定的租赁期限内使用标的资产的权利,租赁负债代表支付租赁款项的义务[263] 财务披露说明 - 公司没有可能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流动性或资本资源产生重大当前或未来影响的表外安排或义务[264] - 作为“较小报告公司”,公司无需提供相关合同义务信息[265] - 有关近期会计公告的完整描述见本报告第8项合并财务报表附注1[266] - 第7A项关于市场风险的定量和定性披露不适用[267]
Sony Group(SONY) - 2025 Q4 - Annual Report
2025-06-20 18: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和2025财年,公司资本支出分别为8826亿日元和8678亿日元[117] - 2025财年,公司在I&SS业务板块投资约2687亿日元,其中约2274亿日元用于提高图像传感器产能[118] - 2023财年至2025财年,日本市场销售额分别为212.6508亿日元、302.7526亿日元、224.4356亿日元[160] - 2023财年至2025财年,美国市场销售额分别为340.1402亿日元、375.1239亿日元、412.7795亿日元[160] - 2023财年至2025财年,欧洲市场销售额分别为219.0311亿日元、263.2963亿日元、263.0934亿日元[160] - 2023财年至2025财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分别为85.5437亿日元、100.0907亿日元、124.4115亿日元[160] - 2023财年至2025财年,亚太市场销售额分别为156.3414亿日元、165.9776亿日元、164.0582亿日元[160] - 2023财年至2025财年,其他地区销售额分别为83.7301亿日元、94.8357亿日元、106.9282亿日元[160] - 2023财年至2025财年,公司总销售额分别为1097.4373亿日元、1302.0768亿日元、1295.7064亿日元[16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索尼各业务板块竞争因素不同,电子领域基于价格和功能竞争,游戏、音乐和影视板块争夺人才和内容[19] - 价格竞争在成本未同比下降时会导致利润率降低,争夺人才和内容若成本无法通过销售收回会降低盈利能力[19] - 创新技术如生成式AI的发展及竞争对手的使用可能扰乱索尼现有商业模式[19] - 消费电子产品方面,索尼需开发优质技术、迎合消费者口味并快速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19] - 索尼在各类消费产品类别中面临来自竞争对手、零售商整合、新销售渠道和短产品周期的定价压力[19] - 游戏、音乐和影视板块的运营结果受全球消费者接受度、替代娱乐活动和同期竞争产品的影响[19] - 2023年美国编剧工会和演员工会罢工后电影制作恢复,影院上映影片增多,加剧了影视板块竞争[19] - 金融服务业务将被分类为终止经营,法规变化和市场波动会影响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60] - 音乐和影视业务中,新技术和新平台改变消费者行为,影响公司经营业绩[57] - 索尼金融服务业务的索尼人寿和索尼保险维持了日本国内标准要求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索尼银行维持了充足的资本充足率[173] - 索尼保险业务受《保险业务法》监管,需维持规定储备和最低偿付能力充足率;索尼银行受《日本银行法》监管,需维持最低资本充足率[176] 各地区表现 - 2025财年,公司17.3%、31.9%和20.3%的销售和金融服务收入分别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42] - 2025财年索尼德黑兰代表处清算期间与伊朗政府实体有附带交易,无重大收入和利润[18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5月14日公司董事会决定于10月1日对金融服务业务进行部分分拆[12] - 自2026财年第一季度起金融服务业务将作为终止经营业务单独列示[12] - 公司计划在2025年10月1日进行金融服务业务部分分拆,但需获得东京证券交易所等相关机构批准[31] - 2025年5月,公司决定在9月初向董事会提交金融服务业务部分分拆的决议,预计执行后公司将持有SFGI略低于20%的股份[103][134] - 公司于2025财年推出第五个中期计划,主题为“超越边界:最大化集团协同效应”[209]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提醒投资者前瞻性陈述存在风险,实际结果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异[9] - 影响公司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包括产品质量、市场竞争、技术发展等多方面[9] - 乌克兰和俄罗斯局势、中东局势及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可能加剧风险[10] - 公司金融服务业务面临客户需求变化和资产负债管理等风险[13] - 公司面临灾难性灾害、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13] - 公司需应对网络安全风险,防止业务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13] - 公司面临法律和监管程序结果的不确定性[13] - 公司不承担更新或修订前瞻性陈述的义务[9] - 索尼需克服激烈竞争,否则可能导致营收或运营利润率下降[18] - 若索尼无法保持优势市场地位、应对价格和成本压力、适应商业模式或消费者偏好变化,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可能受不利影响[20] - 公司在2024财年和2025财年分别投入3396亿日元和2274亿日元用于增加图像传感器产能[30] - 公司于2025财年收购了KADOKAWA Corporation额外股份[24] - 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以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但投资可能无法快速产生预期结果[21] - 公司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出及转型依赖多因素,若未达预期,声誉、业绩和财务状况将受影响[23] - 公司依赖批发商、零售商等进行产品分销,其业绩不佳或减少订单会影响公司[32][34] - 公司面临全球法律法规变化,合规成本可能增加,违规会受处罚[35][37][38] - 公司依赖第三方供应商,供应问题会影响生产和产品差异化[39][40] - 公司销售和盈利对全球及地区经济政治趋势敏感,主要市场经济下滑会产生不利影响[42] - 外汇汇率波动会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特别是日元兑美元大幅贬值、日元兑欧元大幅升值或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升值时[44] - 公司通过套期保值降低外汇风险,但可能无法完全抵消不利汇率变动的影响[46] - 信用评级下调或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会增加公司融资成本,影响融资渠道[48] - 2023年5 - 9月编剧工会(WGA)和7 - 11月演员工会(SAG - AFTRA)罢工,影响公司内容制作和发布[51] - 未能保护知识产权、获得第三方知识产权许可或解决侵权索赔,会影响公司声誉、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56] - 日本地震等灾害可能破坏公司设施和运营,影响供应链和生产[66] - 信息安全漏洞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信息安全问题,会损害公司品牌形象和声誉[69] - 极端天气因气候变化加剧,增加公司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确认的递延税资产达2326亿日元,增加未确认递延税资产或对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78] - 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或总表决权的1%或以上,进行“内向直接投资”需事先通知[88] - 1946年5月公司在日本成立,最初名为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1958年1月更名为索尼株式会社,2021年4月更名为索尼集团株式会社[92] - 1958年12月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1961年6月在美国发行美国存托凭证[93] - 1968年3月公司与美国CBS公司在日本成立50 - 50合资公司CBS/Sony Records Inc.,1988年1月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1991年4月更名为索尼音乐娱乐(日本)公司[94] - 1970年9月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979年8月与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在日本成立50 - 50合资公司索尼保德信生命保险公司,1996年3月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95] - 1984年7月子公司索尼Magnescale Inc.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二部上市,2004年4月更名为索尼制造系统公司,2012年4月并入索尼EMCS公司,2016年4月索尼EMCS公司更名为索尼全球制造与运营公司[96] - 1987年7月子公司索尼化学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二部上市,2012年10月更名为Dexerials Corporation[97] - 1988年1月公司收购美国CBS公司音乐业务部门CBS Records Inc.,2008年12月更名为索尼音乐控股公司;1989年11月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娱乐公司,1991年8月更名为索尼影视娱乐公司[98] - 1993年11月公司在日本成立索尼电脑娱乐公司,2016年4月更名为索尼互动娱乐公司[99] - 2016年9月,索尼/ATV成为索尼集团全资子公司,2021年1月更名为索尼音乐出版(美国)有限责任公司[100] - 2012年2月,公司收购爱立信持有的索尼爱立信50%股权,索尼爱立信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并更名为索尼移动通信[102] - 2008年10月,公司收购贝塔斯曼持有的索尼BMG 50%股权,索尼BMG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2009年1月更名为索尼音乐娱乐[104] - 2018年11月,公司完成对EMI剩余约60%股权的收购,EMI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106] - 2013年4月,索尼奥林巴斯医疗解决方案公司成立,公司持股51%[107] - 2017年9月,公司将电池业务转让给村田制作所集团[110] - 2022年7月,索尼互动娱乐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美国独立游戏开发商Bungie公司[1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索尼人寿雇佣了5795名寿险规划师销售专家[154] - 2007年8月索尼人寿与荷兰全球人寿成立50 - 50合资公司AEGON索尼人寿,2020年1月索尼人寿收购剩余50%股份[154][155] - 2009年10月索尼人寿与荷兰全球人寿成立50 - 50合资公司SA再保险,2020年1月索尼人寿收购剩余50%股份,2023年3月完成清算[154][155] - 2025财年索尼举办可持续性小型投资者会议、媒体简报会和全球可持续性会议[190] - 2025财年可持续性关键绩效指标包括降低产品功耗、减少制造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等[192] - 索尼于2023财年更新了重要性分析,评估与自身高度相关的可持续性问题[193] - 索尼2010年制定“Road to Zero”长期环境计划,目标2050年实现零环境足迹,2022年宣布将价值链净零目标提前至2040年[195] - 2025年4月,索尼制定“Green Management 2030”中期环境目标,有效期为2027财年至2031财年[195] - 索尼通过《索尼集团人权政策》致力于尊重人权,2025财年各业务部门进行了人权风险影响评估[198][199] - 索尼制定了《索尼供应链行为准则》和《索尼集团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等集团政策[199] - 到2035年,公司目标将产品使用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财年减少45%;到2040年,实现所有范围的净零排放;到2030年,公司业务运营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和2)达到净零,且业务场所100%使用可再生电力;截至2026财年末,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比例目标为35%[200] - 公司全球约有112,000名背景和经验各异的员工[205]
Addex Therapeutics(ADXN) - 2025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5-06-20 18:00
Exhibit 99.1 ADDEX THERAPEUTICS LTD INDEX TO UNAUDITED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Unaudited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 Unaudited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Balance Sheets as of March 31, 2025 and December 31, 2024 | 2 | | --- | --- | | Unaudited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s of Comprehensive Loss for the three-month periods ended March 31, | 3 | | 2025 and 2024 | | | Unaudited Interim Condensed Consolidated Statements of Changes in Equity f ...
万嘉集团(00401)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0 17:5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财年总收益约1.62亿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10.71%[2] - 2025财年毛利约5035万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8.03%[2] - 2025财年营运业务亏损约409万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89.63%[2] - 公司拥有人2025财年应占亏损约662万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83.45%[2] - 2025财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1.18港仙,2024年约7.14港仙[2] - 2025年公司药品批发及分销业务收益50,491千港元,血液透析治疗及咨询服务业务收益111,202千港元,综合收益161,693千港元;2024年对应收益分别为51,536千港元、129,556千港元、181,092千港元[14][15][24] - 2025年公司除税前亏损5,492千港元,2024年除税前亏损41,149千港元[14][15] - 2025年集团总收益约为161693千港元,较2024年减少约10.71%[38][42] - 2025年药品批发及分销业务收益约为50491千港元,较2024年略微减少约2.03%[38][40] - 2025年血液透析治疗业务收益约为111202千港元,较2024年减少14.17%[38][41] - 2025年其他收益约为70千港元,较2024年的43千港元有所增加[43]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约661.6万港元,2024年约3997.7万港元[4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财年销售成本约1.11亿港元,2024年约1.26亿港元[3] - 2025年财务费用为1403千港元,较2024年的1711千港元有所减少[27]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中,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081千港元,2024年为抵免854千港元[28] - 2025年员工费用总额为21379千港元,较2024年的22481千港元有所减少[29] - 2025年销售及分销费用约3204.1万港元,较2024年约3575.8万港元减少约10.39%[44] - 2025年行政开支约2374.5万港元,较2024年约2978.9万港元减少约20.29%[45] - 2025年财务费用约140.3万港元,较2024年约171.1万港元减少约18%[4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181名,2024年193名;2025年员工成本约2137.9万港元,2024年约2248.1万港元[6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公司药品批发及分销业务收益50,491千港元,血液透析治疗及咨询服务业务收益111,202千港元,综合收益161,693千港元;2024年对应收益分别为51,536千港元、129,556千港元、181,092千港元[14][15][24] - 2025年药品批发及分销业务收益约为50491千港元,较2024年略微减少约2.03%[38][40] - 2025年血液透析治疗业务收益约为111202千港元,较2024年减少14.17%[38][41]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公司在香港的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2,328千港元,在中国为47,880千港元;2024年对应数值分别为3,311千港元、55,398千港元[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截至2025年6月20日,董事会由一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主席职位,现有董事会成员分担主席权力及职责[68] - 2024年4月30日何敏先生辞任后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少于三人,公司申请豁免并将填补空缺时间延至2024年9月30日[69] - 2024年9月30日公司全面遵守上市规则第3.10(1)条、第3.10(2)条、第3.21条及第3.27A条规定[70] - 审核委员会于2013年9月24日成立,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举行三次会议[72][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综合财务业绩,认为其编制遵守适用准则及规定并充分披露[75] - 薪酬委员会于2013年9月24日成立,回顾年度内修订职权范围,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举行三次会议[76][78] - 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13年9月24日成立,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刘勇平博士担任主席[79] - 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财政年度内需举行一次会议,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已举行两次会议[80][82] - 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提建议、物色董事人选、就董事委任等事宜提建议、维持企业管治及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80][81]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将持续检讨确保每年有效[82]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内的守则条文,惟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除外[67] - 公司自2013年10月11日上市起至公布日期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的标准守则[71]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其修订本,生效时间从2025年到2027年不等[10] - 公司收益全部来自中国外部客户,所有收益合约期限均为一年或以下[18][24]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无单一客户贡献公司10%以上的销售总额[20] - 2025年公司添置非流动资831千港元,2024年为4,026千港元[21][22] - 2025年其他收益70千港元,2024年为43千港元[25] - 2025年其他亏损净额151千港元,2024年为1,769千港元[26]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约为25074千港元,较2024年的37907千港元减少[33]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约为6896千港元,较2024年的10458千港元减少[36] - 公司需退还2021 - 2024年血液透析治疗相关费用约550万港元,约500万已在2025年3月31日前退还[49] - 2025年3月31日总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408.3万港元,2024年约1822.8万港元[51] - 2025年3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1.95,2024年约为1.92[51] - 202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4年约为0.08[52]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801.1万港元,对应560222136股普通股,与2024年相同[55] - 集团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核对了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据,但未发出意见或核证结论[83] - 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5年9月5日上午11时在香港举行[84] - 公司2025年9月2日至9月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4] - 为符合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资格,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于2025年9月1日前下午4时30分前提交[84]
美捷汇控股(01389)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6-20 17: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益由2024年的6300万港元减少7.9%至2025年的5800万港元[11][16]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570万港元,2025年为1340万港元[11]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96港仙,2025年为2.41港仙[11] - 红酒及白酒销售由2024年的5380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4880万港元[16] - 集团毛利从2024年的550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毛损890万港元[17] - 集团其他收入从2024年的380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90万港元[18] - 集团推广、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从2024年的1950万港元减少41.0%至2025年的1150万港元[20]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从2024年的1570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1340万港元[22] - 集团流动比率从2024年的11.25倍升至2025年的14.60倍[24] - 集团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024年的2650万港元降至2025年的1150万港元[25] - 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的3.9%降至2025年的1.1%[25] - 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雇员成本为570万港元,2024年为750万港元[41] - 2025年最大供应商约占公司总采购额的16.5%(2024年:21.3%),五大供应商总采购额约占48.5%(2024年:56.4%)[79] - 2025年最大客户约占营业额的31.5%(2024年:13.3%),五大客户总销售额约占55.3%(2024年:29.8%)[79]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3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下跌7.3%,总销货数量下跌8.9%[9][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销货价值指数上涨29.9%[9][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十二个月,线上零售业销货价值为315亿港元,较2024年下降0.4%[9][15] - 2025年香港烈酒市场家庭收入达3.448亿美元,户外收入达1.995亿美元,总收入达5.443亿美元,家庭收入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62%[5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实施策略性销售及营销活动,为不同客户层级扩展客户基础及产品组合[55] - 公司采取应急措施,包括与客户发展网店平台、降低成本、完善员工组织结构和成本结构、简化流程和实现工厂自动化[56] - 公司将通过实施新销售策略、营销渠道、推广方法,持续改善红酒销售[56] - 公司积极物色新商机以多元化发展业务,提高公司及其股东价值的长期增长[57] - 资金用途:约1750万港元用于中国开设新零售店等营运资金,约1000万港元用于香港业务采购存货,约180万港元用于改善网店及资讯科技基础设施;另有约1100万港元用于中国业务采购存货,约1600万港元用于香港业务采购存货,约200万港元用于改善网店等及一般营运资金[6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因行使购股计划及其他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而可能发行的股份总数,合计不得超购股计划获批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35] - 任何十二期间每名合资格人士因行使获授购股而获发行及将获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36] - 2024 - 2025年均未根据购股计划授出任何购股[3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政年度期初及期末,购股权计划项下可供授出的购股数为33260000份[40] - 2025年6月13日,购股权计划项下可供发行的股份为33260000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0%[4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共有15名全职雇员,2024年为22名全职雇员及1名兼职雇员[41] - 预计2025年全球总体通胀率将达到4.3%,2026年将达到3.6%[42] - 预计全球增长率将从2024年的3.3%降至2025年的2.8%,2026年恢复至3%[42] - 2025年全球增长率较《2025年1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的预测低0.5个百分点,2026年低0.3个百分点[42] - 预计2025年全球贸易增长将放缓至1.7%,自《2025年1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以来下1.5个百分点[42] - 2025年第一季度宣布的新限制性措施数量较2024年12月增加16%,自4月2日起数量不断增加[43] - 贸易不确定性使美国2018年的投资减少约1.5%[43] - 美国经济增长预计放缓至1.8%,较《2025年1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的预测低0.9个百分点[46] - 2024年美国私人消费年增长率为2.8%,超过2.4%的历史(2000年至2019年)平均水平[46] - 美国消费者支出在2024年12月增长0.6%后,1月份下降0.6%[46] - 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降至1.8%,较2024年低1个百分点,较《2025年1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低0.9个百分点[46] - 预计202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7%[46] - 欧元区增长率为0.8%,预计放缓0.2个百分点[46] - 预计欧元区2025年增长降至0.8%,2026年回升至1.2%[46] - 预计中国2025年及2026年经济增长分别放缓至3.7%及3.9%[46] - 预计2025年结构性财政平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将下降1.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公共债务预计2030年将从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70%升至83%[47] - 2024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5%,低于2023年的5.2%,第四季度增长5.4%,较第三季度高0.8个百分点[47] - 2024年消费从第三季度的2.7%增长至3.8%,以旧换新政策拉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使零售总额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资金带动消费倍增效应为2.1倍[47] - 2024年制造业投资增长率由第三季度的8.8%升至第四季度的9.2%,出口需求和消费需求分别拉动投资增长1.9和2.5个百分点[47] - 2024年剔除电力投资中断因素,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1%,较第三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47] - 2024年第四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下降12.4%,房價呈現邊際企穩[47] - 202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经济体进出口占比首次超50%,对海灣合作委員會、中亞和非洲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9%、4.5%及3.5%[47] - 202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率升至4.8%,占出口总额的20.9%[52] - 2024年第四季度美元指数反弹至108.48,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超4%[52] - 2023年12月14日,董事会建议将每10股每股面值0.00125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0.0125港元的股份[58] - 董事会建议以供股最多221,733,332股供股股份的方式,按每3股合并股份获发2股供股股份的基准,按认购价每股供股股份0.136港元要约认购,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3020万港元(扣除开支前)[59] - 2024年1月31日,建议股份合并及供股获股东投票正式通过,股份合并生效[60] - 2024年2月29日,公司接获合共86,284,083股供股股份的有效申请及接纳,占供股项下提呈的供股股份总数约38.9%[60] - 2024年3月5日下午4时,无未获认购供股股份获成功配售,合共135,449,249股未成功配售的未获认购股份由包销商承购[61] - 2024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900万港元,于2025年3月31日已悉数动用[6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5年度末期股息(2024年:无)[72] - 张俊涛先生及余季华先生须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董事职务,彼等合资格并愿意膺选连任[81] - 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服务协议,自上市日期起初步为期三年,期满后续约直至一方发出通知或按条款终止[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为一年,期满后续约直至一方发出通知终止[84]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就其独立性作出的年度确认函,认为全部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86] - 概无董事于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87] - 张俊涛先生于2025年3月31日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98,092,515股股份,持股约53.77%,通过配偶权益持有1,856,667股股份,持股约0.33%,共计持有299,949,182股股份[95] - 2025年3月31日,Silver Tycoon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98,092,515股股份,持股约53.77%;连淑璇女士通过配偶权益及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299,949,182股股份,持股约54.10%;郑焕明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8,000,000股股份,持股约8.66%;张光远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7,714,040股股份,持股约8.61%;张国忠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4,600,000股股份,持股约8.05%[96] - 2024年3月5日,公司按每3股获发2股供股股份,认购价每股0.136港元完成供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3020万港元[101] - 2024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900万港元,原计划1750万港元用于中国新零售店投资及营运资金,1000万港元用于香港业务采购存货,180万港元用于改善网店及资讯科技基础设施[102] - 公司考虑市场情况后,决定将2024年供股所得款项1100万港元用于中国业务采购存货,1600万港元用于香港业务采购存货,200万港元用于改善网店及资讯科技基础设施和一般营运资金[10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2024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已全部动用[104] - 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检讨薪酬政策和架构,董事薪酬参考多因素厘定[91] - 公司各控股股东作出不竞争承诺,截至2025年3月31日及报告日期,董事及联系人无从事竞争业务[92][9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除购股权计划外无订立股票挂钩协议[9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业绩[97] - 北京兴华鼎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获委任为公司核数师,任职至2025年8月8日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105]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由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核[10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107]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未发生不合规事宜[108] - 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张俊涛,独立非执行董事余季华、魏海鹰(2024年5月1日辞任)、萧承德、李博(2024年5月1日获委任)[10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共举行四次董事会会议[110] - 张俊涛、余季华、萧承德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魏海鹰为1/4,李博为3/4[110] - 董事会负责执行企业管治职责,举行定期董事会会议前至少提前14日发通告[112] - 董事会建立机制确保就董事提名政策和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取得独立意见,应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成员中至少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4] - 提名委员会提名及任命独立非执行董事应遵守董事提名政策,候选人须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独立性规定[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均出席了股东大会[119] - 公司现行组织章程细则规定,每届股东周年大会须有三分之一现任董事轮值退任,各董事须至少每隔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20] - 余季华先生、张俊涛先生须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彼等合资格并愿意膺选连任[121][122] - 余季华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已逾十一年,其重选将由股东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以单独决议案批准[1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确认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课程[123] - 张俊涛先生、余季华先生、萧承德先生、李博女士接受的培训类型为参加座谈会/会议/培训课程和阅读有关资料,魏海鹰先生接受的培训类型为阅读有关资料[123] - 公司已就针对董事及高级职员的潜在法律行动作出适当投保安排[124] - 审核委员会主要角色及职能为审阅及监督公司的财务申报程序、财务控制、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体系等[125] - 公司采纳反贪污及举报政策,雇员须遵守最低操守准则,防止欺诈贿赂[125] - 举报政策适用于可能牵涉雇员及与集团有业务关系人士的不当行为,鼓励相关人员向审核委员会报告[12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萧承德、余季华、李博出席率100%,魏海鹰出席
联想集团(00992)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6-20 17: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集团收入690.77亿美元,较2024年的568.64亿美元增长21%[10] - 2025年集团毛利110.98亿美元,较2024年的98.03亿美元增长13%[10] - 2025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3.84亿美元,较2024年的10.11亿美元增长37%[10] - 公司过去一年营收年比年大幅增长,净利润显著提升,是历史最好年份之一[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加37%,收入增长21%至691亿美元[45] - 撇除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某些项目后,净溢利同比增长36%至14亿美元;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37%至14亿美元[46] - 公司研发开支同比增加13%至23亿美元[49] - 公司现金周转期同比增加6天,主要因存货天数延长[49] - 2025年财年收入为690.77亿美元,2024年为568.64亿美元[148] - 2025年财年毛利率为16.1%,2024年为17.2%,下降1.1个百分点[148] - 2025年财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3.84亿美元,2024年为10.11亿美元,增加3.73亿美元[148] - 2025年财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1.30美仙,2024年为8.41美仙,上升2.89美仙[148] - 2025年财年摊薄每股盈利为10.62美仙,2024年为8.05美仙,上升2.57美仙[148] - 2025年财年净溢利率为2%,较2024年上升0.2个百分点[149] - 2025年财年经营费用较2024年增加15%[151] - 2025年财年雇员福利成本增加4.69亿美元[151] - 2025年财年资产减值及撇销为1.23亿美元,2024年为4000万美元[151] - 2025年财年广告及宣传费用增加1.92亿美元[151] - 2025年主要费用类别总计8933457千美元,2024年为7797399千美元[152] - 2025年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收入50534350千美元,经营溢利3622559千美元;2024年收入44599450千美元,经营溢利3180761千美元[155] - 2025年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收入14523268千美元,经营亏损68501千美元;2024年收入8921929千美元,经营亏损248260千美元[155] - 2025年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收入8457084千美元,经营溢利1784832千美元;2024年收入7472310千美元,经营溢利1545465千美元[155] - 2025年总部及企业收入(费用)净额为17.33亿美元,2024年为13.39亿美元[156] - 2025年财务收入148134千美元,2024年为109964千美元;2025年财务费用762805千美元,2024年为773269千美元[153] - 年内财务费用较去年轻微增加1%,主要因银行贷款及透支利息增加800万美元、可换股债券利息增加1600万美元,部分被保理成本减少800万美元及票据利息减少400万美元抵销[153] - 2025年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亏损25659千美元,2024年为19978千美元[153] - 2025年综合除税前溢利1480870千美元,2024年为1365454千美元[15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呈報經營溢利2,164,153千美元、除稅前溢利1,480,870千美元、年內溢利1,461,952千美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1,384,445千美元[163] - 2025年以公允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淨額使經營溢利減少59,552千美元、除稅前溢利減少59,552千美元、年內溢利減少44,530千美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減少29,489千美元[163] - 2025年併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使經營溢利增加130,735千美元、除稅前溢利增加135,467千美元、年內溢利增加106,616千美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增加106,616千美元[163] - 2025年視作出售附屬公司收益使經營溢利減少22,627千美元、除稅前溢利減少22,627千美元、年內溢利減少19,233千美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減少19,233千美元[163] - 2025年無形資產減值及撇銷使經營溢利、除稅前溢利、年內溢利、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均增加123,140千美元[163] - 2025年一次性所得稅抵免使年內溢利和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均減少282,000千美元[16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呈報經營溢利2,005,784千美元、除稅前溢利1,365,454千美元、年內溢利1,102,312千美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1,010,506千美元[164] - 2024年簽出認沽期權負債的重新計量收益使經營溢利、除稅前溢利、年內溢利、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均減少143,430千美元[164] - 2025年公司非流動資產為16,326,729千美元,2024年為16,063,771千美元[165] - 2025年公司物業、廠房及設備為2,026,280千美元,2024年為2,010,178千美元[165] - 使用权资产有4%的升幅,因年内租赁续期及新租赁所致[167] - 在建工程有16%的跌幅,因已建成资产转移至物业、厂房及设备及无形资产所致[168] - 年结日,递延所得税项资产为30.56亿美元,较去年上升16%,因正常业务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所致[17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年增5%,因额外投资及公允价值净收益所致[17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年跌19%,因公允价值净亏损所致[173] - 存货增加18%,因应市场需求转变上调原材料存货水平所致[175] - 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增加29%,因本年第四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所致[176] - 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账款增加12%,因向分包商应收的账款因第四季业务增加而上升所致[17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33%,因经营活动及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所致[179] - 递延所得税项负债为2.70亿美元,较去年下跌40%,含未分配利润的预扣税等税务负债[187] - 其他非流动负债减少5%,因签出认沽期权负债及应付款重新分类至流动负债[189] - 2025年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为11,978,933千美元,较2024年的10,505,427千美元增加14%[190][191] - 2025年衍生金融负债为197,196千美元,2024年为42,555千美元[190] - 2025年其他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为13,904,384千美元,较2024年的12,751,775千美元上升9%[190][193] - 2025年拨备为852,593千美元,较2024年的920,950千美元减少7%[190][194] - 2025年递延收益为1,565,459千美元,2024年为1,512,645千美元[190] - 2025年贷款为1,030,352千美元,较2024年的50,431千美元增加9.80亿美元[190][196]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442.31亿美元,2024年为387.51亿美元[200] - 2025年3月31日银行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48.17亿美元,2024年为36.26亿美元[20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25财年全球个人电脑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23.7%[14] - 2024/25财年全球Windows AI PC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30.4%[14] - 2024/25财年第四季收入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国除外)排名第四[14] - 公司在消费电子展夺获75个奖项,海神液冷解决方案收入按年增长68%[14] - 公司智能设备业务保持全球个人电脑市场领先,智能手机市场实现盈利性拓展;智能基础设施业务高速成长,下半年盈利;方案与服务业务保持高增速和高利润率[21] - 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3%,主要得益于服务器订单增长、企业需求回升和新客户拓展[50][57] - 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3%,受DWS和人工智能驱动解决方案需求推动[50] - 智能设备业务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13%,个人电脑业务受益于市场份额增长和高端产品推出[50] - 非个人电脑收入占三个业务集团总收入的47%,较去年增加5个百分点[50][51] - 方案服务业务集团经营溢利率保持在21%,占三大业务集团综合分部溢利总额的33%[54] - 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过去五年营收增加两倍多,对集团销售额贡献达两位数,财年下半年扭亏为盈,同比减少亏损1.8亿美元,年度运营亏损6900万美元[58] - 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本财年收入及分部溢利同比分别上升13%及15%,经营溢利率增长42个基点至21.1%,运维服务和项目与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4%及20%,合计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至58%,支持服务销售额增长3% [59] - 智能设备业务集团的AI NOW智能代理基于异构运算提供装置上人工智能功能,ThinkShield过滤有害内容,Smart Connect提供跨装置无缝资料管理 [62] - 智能手机业务方面,摩托罗拉Razr系列和Edge系列高端机型将利用大型动作模型增强Moto AI功能 [62] - 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专注创新、业务多元化及卓越运营,巩固在混合式人工智能的领先地位 [63] - 方案服务业务集团将人工智能整合至主要产品中,AI Fast Start服务可加速企业人工智能落地 [63] - 联想人工智能个人化电脑确立5项标准功能,移动业务集团全年增长势头强劲,下半年在中国以外地区排第5名 [64] - Smart Connect将衔接环球生态系统,提供跨装置人工智能体验 [64] - 公司智能基础设施业务去年扭亏为盈并超高速增长,智能解决方案全年实现高利润率及稳健增长[65] 各地区表现 - 亚太区(除中国外)收入同比增加29%,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飙升26%,美洲区收入同比增长19%,欧洲—中东—非洲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6% [60][6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来十年是“人工智能新十年”,致力于构建混合式人工智能未来[24] - 公司下一代AI PC本地推理能力将大幅提升,在个人超级智能体领域有新突破[24] - 公司在企业智能领域构建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朝企业智能双胞胎愿景取得新进展[25] - 公司深化“3S战略”,将人工智能纳入企业战略,确立混合式人工智能行业先驱地位 [64] - 公司以智能化转型为目标进行战略变革,从传统硬件业务向解决方案及服务导向转型[74] - 公司将创新融入战略,持续研发投入并建立强大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组合[73] - 公司转型植根于服务导向方针及3S战略,通过多种举措增强敏捷度和运营韧性[74]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年收入691亿美元,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48名,服务遍布全球180个市场[4] - 公司拥有100+项创新专利,与ALAT缔结战略伙伴合作,发行20亿美元零票息率可换股债券[14] - PepsiCo Brasil各业务部门每年更新约一千台个人电脑,采用联想碳抵消服务管理二氧化碳排放[7] - 公司卓越运营核心为ODM+模式和“全球资源、本地交付”模式[22]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创新,在个人和企业智能领域有多项成果[22] - 公司与Alat建立战略合作,与国际足联成为官方技术合作伙伴[26] - 公司与MSG集团建立合作,推动旗下体育和娱乐资产科技领域开拓[38] - 公司社区参与项目聚焦小型商户和社区组织,摩托罗拉有场馆资产冠名合作[40] - 第四财季,公司成功向Alat发行20亿美元零票息率可换股债券及2.12亿美元的认股权证[47] - 截至2024/25财年底,集团全球总人数约72,000人[68] - 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面临老牌企业与新进者在产品供应、定价及创新方面的竞争[72] - 公司不时进行并购,潜在收购涉及经济、资本市场、监管及地缘政治等风险[75] - 公司全球业务面临宏观经济波动、地缘政治紧张、监管环境变化等外部不确定性[76] - 公司密切留意市场趋势及竞争动态,投资研发增强产品创新及差异化[72] - 公司分散地理版图以降低单一市场风险,将地缘政治及宏观经济因素融入战略规划等决策中[77] - 公司面临一般法律、监管及合规风险,通过全面合规框架积极管理,框架涵盖反贿赂、贸易合规等多方面[78][79] - 公司面临人工智能合规风险,正着手制定统一全企业管治框架[81][82] - 公司经营复杂全球供应链,存在供应集中、依赖有限组件供应商等问题[83] - 供应链潜在中断因素包括自然灾害、供应商财务不稳定等[
康大食品(00834)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6-20 16: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下银行贷款总额1.495亿元,其中6900万元已获书面确认续期一年至2026年到期[5] - 剩余7050万元银行贷款,公司获主要往来银行意向书,拟于2025年11月到期时提供1亿元融资[5] - 公司直接控股公司确认约9400万元未偿还贷款到期后续期一年[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获5390万元、为期约一年的额外贷款[9] 核数师意见相关 - 核数师因关联方贷款问题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两笔关联方贷款金额分别为人民币3667万元和232.3万元,均于2025年4月22日到期[3] - 公司连续第二年收到核数师不发表意见,原计划2024年底前落实关联方贷款协议未达成[8] - 公司管理层不认同核数师不发表意见观点,认为集团有足够营运资金持续经营[5][6] - 审核委员会赞同管理层观点,认为不发表意见对集团日常经营无重大影响[7] - 若关联方贷款能偿还或延期,2025财年不发表意见可能撤销[11] 关联方贷款情况 - 核数师因关联方贷款问题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两笔关联方贷款金额分别为人民币3667万元和232.3万元,均于2025年4月22日到期[3] - 公司连续第二年收到核数师不发表意见,原计划2024年底前落实关联方贷款协议未达成[8] - 公司与关联方贷款人积极磋商,关联方贷款成功续期可能性高[5][9] 融资与资金安排 - 公司正探索替代融资来源,包括委聘财务顾问评估方案[9] 业务发展计划 - 2025年9月前实施冷库系统扩建计划解决产能瓶颈问题[10] - 2025年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增加活鸡采购量[10] - 2025年完成预冷池及急速冷冻设施升级提升屠宰量[10] - 2025年5月竣工新建冷库设施提升产品储存能力[10] - 公司旨在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冷藏及冷冻兔肉产能[10] - 2025年投资扩建食品加工设施,10月竣工提升日加工能力[14] 成本与开支管理 - 2025年3月推行预算评估机制落实预算责任到个人[14] - 2025年3月实施开支控制定额制度强化开支管理[14] - 集团继续实施成本控制措施收紧营运开支[14]
润中国际控股(00202)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0 16:44
年报补充公告 - 公司发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的补充公告[2] - 公告额外资料不影响年报其他资料,年报其余内容不变[3] - 公告日期为2025年6月20日[5] 购股期权计划 - 公司董事会可向集团雇员和非执行董事授予购股期权[2] - 购股期权行使期由授出日起计不超10年且受提前终止条文规限[2] - 购股期权归属期不得少于12个月[2] - 接纳授出购股期权要约开放期为28日,承授人需支付1港元[2] - 购股期权计划于2031年9月3日届满,截至2024年3月31日剩余约7年5个月[3] 公司管理层 - 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为陈懿[4] - 公司有4位执行董事、1位非执行董事和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5]
国恩控股(08121)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19 22:5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约1.1613亿港元增加38.94%至2025年约1.6135亿港元[4] - 公司毛利从2024年约2602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约2512万港元[4] - 公司2025年亏损约109万港元,2024年录得溢利约317万港元[5] - 2025年其他收入或收益净额为56.5万港元,2024年为31.5万港元[7] - 2025年每股亏损0.06港仙,2024年每股盈利0.26港仙[7] - 2025年数字广告投放服务收入为1.1447亿港元,2024年为9077万港元[20] - 2025年社交媒体管理服务收入为2.8209亿港元,2024年为2.8325亿港元[20] - 2025年创意及科技服务收入为12.1689亿港元,2024年为7.8727亿港元[20] - 2025年来自与客户合约的总收入为16.1345亿港元,2024年为11.6129亿港元[20] - 2025年分类业绩总计为2.3559亿港元,2024年为2.6033亿港元[25] - 2025年除税前亏损为1025万港元,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3167万港元[25] - 2025年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61,345千港元,2024年为116,129千港元,其中中国地区2025年为10,338千港元,2024年为19,851千港元;台湾地区2025年为2,043千港元,2024年为2,974千港元;香港地区2025年为148,964千港元,2024年为93,304千港元[27] - 2025年客户A1贡献收入39,296千港元,占比超总收入10%,2024年无贡献超10%的客户[28] - 2025年其他收入或收益净额为565千港元,2024年为315千港元,其中股息2025年为20千港元,2024年为18千港元;银行利息收入2025年为228千港元,2024年为182千港元[29] - 2025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093千港元,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167千港元[34] - 公司本年度总收入约1.6135亿港元,较2024年的约1.1613亿港元增加约38.94%[56][57] - 社交媒體管理服務收入约2821万港元,占比约17.48%(2024年:约2833万港元,占比约24.39%)[56] - 数字广告投放服务收入约1145万港元,占比约7.10%(2024年:约908万港元,占比约7.82%)[56] - 创意及科技服务收入约1.2169亿港元,占比约75.42%(2024年:约7873万港元,占比约67.79%)[56] - 公司毛利率由约22.40%下降至15.57%,毛利由约2602万港元减少至约2512万港元[57] - 其他收入或收益由约32万港元增加约25万港元至约57万港元[58]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09万港元,2024年则录得溢利约317万港元[67] - 年度内集团总收入约1.6135亿港元,2024年约1.1613亿港元[92] - 年度内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09万港元,2024年应占溢利约317万港元[92] - 年度内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06港仙,2024年应占每股溢利为0.26港仙[9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服务费用为13.6224亿港元,2024年为9.0113亿港元[7] - 2025年销售开支为548.4万港元,2024年为490万港元[7] - 2025年行政开支为2128.5万港元,2024年为1862.7万港元[7] - 2025年融资成本为24.8万港元,2024年为18.5万港元[7] - 2025年未分配销售开支为5484万港元,2024年为4900万港元[25] - 2025年未分配行政开支为2.0795亿港元,2024年为1.8017亿港元[25] - 2025年融资成本为248千港元,2024年为185千港元,其中股东非流动免息贷款名义利息支出2025年为165千港元,2024年为56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2025年为83千港元,2024年为129千港元[30] - 2025年中国企业所得税开支为68千港元,2024年无此项开支,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台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30][31] - 2025年年内(亏损)溢利计算中,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酬金为5,002千港元,2024年为2,887千港元;雇员福利开支2025年为35,576千港元,2024年为31,944千港元[32] - 2025年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90千港元,2024年为610千港元;投资物业折旧2025年为35千港元,2024年为3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5年为1,628千港元,2024年为1,698千港元[26][32] - 2025年公司确认开支的存货金额为1,244千港元,2024年无此项[32] - 销售开支由约490万港元增加约58万港元至约548万港元[59] - 行政开支由约1863万港元增加约266万港元至约2129万港元[64] - 融资成本为约25万港元(2024年:约19万港元)[65]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非流动资产为3866千港元,2024年为5728千港元,较2024年下降约32.5%[8] - 2025年流动资产为83628千港元,2024年为62304千港元,较2024年增长约34.2%[8] - 2025年流动负债为43617千港元,2024年为40263千港元,较2024年增长约8.3%[8] - 2025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0011千港元,2024年为22041千港元,较2024年增长约81.5%[8] - 2025年总负债为2109千港元,2024年为2097千港元,较2024年增长约0.6%[9] - 2025年总权益为41768千港元,2024年为25672千港元,较2024年增长约62.7%[9] - 2025年股本为250千港元,2024年为16672千港元,较2024年下降约98.5%[9] - 2025年储备为41518千港元,2024年为9000千港元,较2024年增长约361.3%[9] - 2025年3月31日投资物业公平值约为136.9万港元,2024年为220万港元,同比下降37.77%[39] - 2025年贸易商品保健品粉剂存货为82.9万港元,2024年为0[40]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为5257.2万港元,2024年为4168.9万港元,同比增长26.11%[42]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884.4万港元,2024年为778.9万港元,同比增长13.54%[42] - 2025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的上市股本证券为220.7万港元,2024年为228.3万港元,同比下降3.33%[48] - 2025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210.1万港元,2024年为1830.8万港元,同比增长20.72%[49]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中0至60日为2686万港元,2024年为2054.4万港元,同比增长30.75%[44]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中61至90日为578.4万港元,2024年为79.7万港元,同比增长625.72%[44] - 2025年贸易应收款项(扣除减值)中90日以上为1138.7万港元,2024年为1319.4万港元,同比下降13.69%[44] - 2025年已确认来自信贷减值客户的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约884.4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率为100%,与2024年相同[4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2,800,000港元,未动用12,400,000港元,预计于2027年3月31日或之前动用完毕[69]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1.92倍,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1.55倍有所增加[7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29,390,000港元,较2024年的约20,960,000港元有所增加[7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并无计息贷款及借款,与2024年情况相同[7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应付一名股东的款项约为2,090,000港元,较2024年的约710,000港元有所增加[71] - 2025年3月31日投资物业总账面价值约为111万港元(2024年约115万港元),占总资产约1.27%(2024年约1.69%),公平值约为137万港元(2024年约220万港元)[80] - 2025年3月31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列账的金融资产总账面价值为2207千港元,占总资产2.52%,年度内已收股息20千港元[8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重大或有负债(2024年:无)[8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资产抵押(2024年:无)[8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重大承担(2024年:无)[85] - 2025年3月31日以人民币计值的银行存款约为64万港元(2024年约239万港元)[8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计息债务,资产负债比率并不适用(2024年:无)[87] - 2025年3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1.92倍,2024年约1.55倍[93] - 2025年3月31日集团无计息债务,资产负债率不适用,2024年无[93] 股息分配 - 2025年董事会决定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4年也无股息派发[6]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并无派付或拟派付股息[33] - 年度内董事会决议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4年:无)[89] 业务线表现 - 2025年数字广告投放服务收入为1.1447亿港元,2024年为9077万港元[20] - 2025年社交媒体管理服务收入为2.8209亿港元,2024年为2.8325亿港元[20] - 2025年创意及科技服务收入为12.1689亿港元,2024年为7.8727亿港元[20] - 社交媒體管理服務收入约2821万港元,占比约17.48%(2024年:约2833万港元,占比约24.39%)[56] - 数字广告投放服务收入约1145万港元,占比约7.10%(2024年:约908万港元,占比约7.82%)[56] - 创意及科技服务收入约1.2169亿港元,占比约75.42%(2024年:约7873万港元,占比约67.79%)[56] 各地区表现 - 2025年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61,345千港元,2024年为116,129千港元,其中中国地区2025年为10,338千港元,2024年为19,851千港元;台湾地区2025年为2,043千港元,2024年为2,974千港元;香港地区2025年为148,964千港元,2024年为93,304千港元[27] - 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公司信贷风险按地理位置划分主要集中于香港,分别占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约98%及95%[9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9月20日,公司发行16,672,000股供股股份,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17,300,00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5,200,000港元[6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2,800,000港元,未动用12,400,000港元,预计于2027年3月3
北森控股(09669)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19 22: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公司收入为945,07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854,741千元人民币增长10.6%[4] - 2025年公司毛利为613,530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514,927千元人民币增长19.1%[4] - 2025年公司经调整毛利为625,377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546,898千元人民币增长14.3%[4] - 2025年公司年内亏损为147,40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3,208,587千元人民币减少95.4%[4] - 2025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为29,10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05,366千元人民币减少72.4%[4] - 2025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76,92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 - 82,469千元人民币增长193.3%[4] -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收入9.451亿元,同比增长10.6%,云端HCM解决方案收入7.218亿元,同比增长14.2%,占比76.4%,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13] - 经调整净亏损率3.1%,同比改善9.2个百分点,运营净现金流7690万元,实现净现金流转正,经调整EBITDA达2890万元,订阅收入留存率保持在106%,Core HCM一体化ARR保持29%的增长态势[1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源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945,076千元,2024年为854,741千元[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成本为331,546千元,2024年为339,814千元[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613,530千元,2024年为514,927千元[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亏损为146,468千元,2024年为389,722千元[3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内亏损为147,406千元,2024年为3,208,587千元[31] - 2025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47,406千元,2024年为3,208,587千元[32] - 2025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0.20元,2024年为4.48元[32] - 2025年其他全面收入5,812千元,2024年为27,307千元[32] - 2025年全面亏损总额141,594千元,2024年为3,181,280千元[32] - 2025年员工成本为958,210千元,2024年为1,108,384千元,2025年较2024年有所下降[58] - 2025年折旧及摊销开支为53,662千元,2024年为58,562千元,2025年较2024年减少[60] - 2025年技术服务费为39,197千元,2024年为35,636千元,2025年较2024年增加[60] - 2025年专业服务费为43,830千元,2024年为23,928千元,2025年较2024年大幅增加[60] - 2025年财务收入净额为3,172千元,2024年为6,450千元,2025年较2024年减少[61] - 2025年所得税开支为4,110千元,2024年为14,474千元,2025年较2024年减少[62] - 2025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147,406千元,2024年为3,208,587千元,2025年亏损大幅减少[68] - 2025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20元,2024年为4.48元,2025年亏损幅度降低[68]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分别为人民币2670.4万元和3116.1万元[73]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账面价值分别为人民币6584.1万元和3063.2万元[75]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分别为人民币482.3万元和256.4万元[75] - 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68753亿元和2.10079亿元[77] - 公司报告期总收入为人民币945.1百万元,同比增长10.6%,2024财年为人民币854.7百万元[88] - 云端HCM解决方案订阅收入由2024财年的人民币632.2百万元增加14.2%至报告期的人民币721.8百万元,订阅收入留存率达106%,ARR由人民币756.5百万元增至人民币908.3百万元[90] - Core HCM一体化解决方案ARR从2024年3月31日的人民币386.9百万元增长至2025年3月31日的人民币499.3百万元,增长率达29%,截至2025年3月31日,其ARR占比达59%,一体化客户总数累计近2300家,订阅收入留存率达114%[91] - 专业服务收入由2024财年的人民币222.5百万元增加0.3%至报告期的人民币223.3百万元[93] - 报告期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31.5百万元,同比下降2.4%,经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的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20.9百万元,占收入比例由2024财年的36.0%下降至报告期的34.0%[94] - 整体毛利由2024财年的人民币514.9百万元增至报告期的人民币613.5百万元,毛利率由60.2%增加至64.9%,经调整毛利由人民币546.9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625.4百万元,经调整毛利率由64.0%增加至66.2%[97] - 云端HCM解决方案毛利由2024财年的人民币486.5百万元增加至报告期的人民币581.4百万元,毛利率由77.0%增加至80.5%,经调整毛利由人民币498.0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587.3百万元,调整毛利率由78.8%增加至81.4%[98] - 专业服务毛利由2024财年的人民币28.4百万元增加至报告期的人民币32.2百万元,毛利率由12.8%增加至14.4%,经调整毛利由人民币48.9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38.1百万元,经调整毛利率由22.0%减少至17.1%[98][99] - 报告期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397.1百万元,同比减少9.3%,经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365.7百万元,占收入比例由2024财年的40.3%下降至报告期的38.7%[100] - 报告期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64.2百万元,同比减少11.2%,经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127.5百万元,占收入比例由2024财年的13.0%增加至报告期的13.5%[101] - 报告期研发开支为2.876亿元(2024财年:3.509亿元),同比减少18.0%;扣除股份薪酬后为2.491亿元(2024财年:2.579亿元),占收入比例由30.2%降至26.4%[102] - 2024财年及报告期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分别为380万元及510万元[103] - 2025年其他收入总计7355.8万元,较2024年的7065.2万元增长4.1%,其中增值税退税增长8.2%,政府补助减少0.8%,增值税进项税加计扣除减少100.0%,其他增长7.3%[107] - 2025年其他收益净额总计2043.1万元,较2024年的201万元增长916.5%,其中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净额增长217.4%,出售物业等亏损176.3%,外汇亏损净额减少9.9%,其他减少78.8%[110] - 财务收入净额由2024财年的650万元减少至报告期的320万元,主要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400万元及租赁负债利息开支减少90万元[111] - 2024财年及报告期除所得税前亏损分别为31.941亿元及1.433亿元[114] - 报告期所得税开支为410万元,2024财年为1450万元[115] - 2024财年及报告期亏损分别为32.086亿元及1.474亿元[116] - 2025年毛利为613,530千元,较2024年的514,927千元增长19.1%[120] - 2025年计入销售成本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10,667千元,较2024年的31,971千元下降66.6%[120] - 2025年经调整毛利为625,377千元,较2024年的546,898千元增长14.3%[120] - 2025年年内亏损为147,406千元,较2024年的3,208,587千元下降95.4%[120] - 2025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9,101千元,较2024年的105,366千元下降72.4%[120] - 2025年经调整EBITDA为28,918千元,较2024年的 - 30,311千元增长195.4%[1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78.9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234.1百万元[1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47.2%,2024年同期为39.4%[123] - 2025年3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4823千人民币,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30886千人民币,租赁负债为37748千人民币,总计73457千人民币[139] - 2024年3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564千人民币,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13741千人民币,租赁负债为23246千人民币,总计39551千人民币[13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HCM SaaS市场在中国占有率约为15%[7] - 2025财年公司7大AI助手迅速商业化落地[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购酷学院,强化eLearning市场布局[10] - 酷学院拥有数千家收费客户,在学习管理SaaS市场排名领先[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Core HCM一体化ARR占比达59%,ARR较去年同期增长29%,累计客户数近2300家[14] - 北森帮助中国中药控股集团为1.7万名员工搭建人力资源数字化管控平台,英皇集团通过北森Core HCM实现集团公司人力数字化升级,流程效率提升50%[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北森AI Family客户数超300家,ARR超600万元[16] - 截至2025年3月底,北森AI面试官累计签约客户数突破240家[17] - 2025财年公司率先完成「AI+招聘」战略布局,构建覆盖人才甄选全链路的3大AI产品[17] - 某世界500强高科技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校招中使用AI面试官,学生作答时间缩短83%,某龙头汽车企业引入北森AI面试官,候选人到面率提升至95.5%[18] - 公司并购酷学院,实现对大中小型企业市场的全面覆盖,赋能eLearning产品升级完善[11] - 某7000人医药客户使用北森AI陪练助手,超1000人医药代表通关销售技能,演练参与度提升300%[19] - AI做课助手使课程制作效率提升5倍,某物流客户原本5天的英文课程现仅需0.5天完成[20] - 超20多家企业线上应用AI员工助手,某国际智慧物流企业问答效率提升200%[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北森学习云的ARR同比增长371%[21] - 2025财年北森学习云为全国连锁药店龙头企业5万员工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新员工6周快速上岗,留存率达91%,领导力培养项目使高管胜任力提升31%,项目覆盖1.1万家门店[21] - 北森基于70%中国500强企业人才管理服务经验,打造干部与人才数字化解决方案[22] - 2025财年北森人才管理服务内容更多元化,实现业务服务创新[22] - 北森结合多年人才评价经验,在整体人才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进行整体设计[22] - 北森推出“思-知-练-行”的端到端人才培养体系设计[22] - 北森结合HCM SaaS平台优势和AI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咨询服务,包括流程优化轻咨询和定制化AI咨询[24] - 基于自研SenGPT人力大模型的「AI面试官」商业化落地,覆盖超240家客户[25] - PaaS生态新增集成厂商近20家,累计集成合作厂商近百家[2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近140家万人以上规模大型企业采用公司Core HCM解决方案和绩效产品[29]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所有收入均产生于中国[4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6财年公司业务战略将持续推进AI优先战略,推出贴合更多客户业务的AI Agents[28] - 2026财年公司业务战略将聚焦为大中型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28] - 2026财年公司业务战略将深耕行业,坚定走大客户战略,聚焦新能源、高科技制造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