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档
宏观观察2024年第41期(总第552期):养老产业金融:新趋势、新政策、新机遇*
中国银行· 2024-09-20 16:01
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现状 - 养老产业整体营利水平较低,亟需金融资源大力支持[12][13] - 股票市场对养老产业支持有限,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不到2%[16] - 债券市场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较小,整体债券融资渠道有限[18][19] - 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布局的养老产业投资基金为未上市企业提供资本支持[20] - 保险公司在"保险+养老"方面不断深耕,成为养老产业直接投资重要来源[21][22] - 银行业加大对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成为重要支持工具[22][23] 养老产业金融发展新政策与新机遇 - 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引导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26][27] - 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为养老设施带来新的融资渠道[29]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将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30] 金融机构在养老产业金融发展中的建议 - 商业银行要针对不同养老产业特点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31][32] - 证券业机构应抓住养老领域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机遇[32] - 保险公司要在风险隔离前提下加大对养老产业的直接投资[32][33] - 保险公司还应发挥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中的优势,探索提供普惠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33]
宏观观察2024年第39期(总第550期):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意义、现状与建议*
中国银行· 2024-08-23 15:3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现状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和享受待遇人数逐年上涨,2023年参保人数达1.83亿人,享受待遇人数达134.29万人[41] - 各试点城市已摸索出较为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作模式,包括资金筹集、失能评估、经办管理等[43][63] - 国家出台统一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全国范围内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资格认定工作奠定基础[66][67]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提高了护理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定点服务机构数量从2020年的4845家增长到2023年的8080家[70]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各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原则和待遇支付标准不统一[74][75] - 各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方式和服务标准不统一[76][77] -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供给不足,仅占在售健康保险产品的2.25%[78] 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 - 以社会保险制度作为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兜底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筹资原则和待遇支付标准[82][83][84] - 以商业普惠保险作为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有益补充,提高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和增强潜在失能群体的缴费能力[86][87][90] -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衔接机制,为长期护理保险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91][92]
宏观观察2024年第38期(总第549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六-以开放促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中国银行· 2024-08-13 16:00
服务贸易发展机遇 -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潜力[33] - 数字交付拓宽跨境服务贸易发展前景[33] - 制造业服务化推动服务贸易边界持续延伸[35] - 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36][37][38] 服务贸易发展挑战 - 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40][41][42][43][44][45][46] - 全球开放共识弱化,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47][48][49] 政策建议 - 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制度型开放[51] - 改善服务贸易逆差格局,提升重点领域的竞争力[52][53] - 发挥重大展会平台作用,加强区域间合作[54] - 进一步提升金融竞争力,提高金融服务经济高水平开放的能力[55]
宏观观察2024年第38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六,以开放促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中国银行· 2024-08-13 14:25
服务贸易发展机遇 -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潜力[33] - 数字交付拓宽跨境服务贸易发展前景[33,34] - 制造业服务化推动服务贸易边界持续延伸[35] - 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36,37,38] 服务贸易发展挑战 - 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40,41,42,43,44,45,46] - 全球开放共识弱化,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47,48,49] 对策建议 - 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制度型开放[51] - 改善服务贸易逆差格局,提升重点领域的竞争力[52,53] - 发挥重大展会平台作用,加强区域间合作[54] - 进一步提升金融竞争力,提高金融服务经济高水平开放的能力[55]
宏观观察2024年第37期(总第548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五-新业态发展与税收制度改革*
中国银行· 2024-08-07 16:30
新业态发展情况 - 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总规模快速增长,占GDP比重达40%左右[11][12] - 共享经济展现出较大发展潜力,市场交易规模扩大至38320亿元,同比增长3.9%[25][26][28] - 平台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市场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平台企业有148家[46][47] 新业态发展带来的税收挑战 - 纳税主体规模快速扩大,界定难度加大[52][53][54] - 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复杂,加大税收监管难度[54][55] - 税源地和实际税收地分离加剧,影响税收公平[56][57] - 税收数据治理难度加大,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58][59] 未来税收制度改革方向 - 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征税对象、税收结构等方面的侧重点转变[61][62] - 规范和明确纳税主体、应税收入、价值划分等标准界定[63] - 利用新业态带来的技术进步机遇,提高税收征管与治理的数字化水平[64]
宏观观察2024年第36期(总第547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四-首发经济:发展趋势、面临挑战与相关建议*
中国银行· 2024-08-04 16:30
首发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征 - 一二线城市率先发展,三四线城市和部分县域逐步跟进[22] - 新业态、新概念层出不穷,城市特色与品牌有机结合[32,33,34] -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品牌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35,36] 首发经济面临的挑战 - 城市间同质化竞争加剧,削弱首发经济的带动效应[37,38] - 业态结构较为单一,制约提振消费需求的效果[39,40,41,42,43,44,45] - 可持续运营问题凸显,对品牌的保护力度有待提升[46,47,48] 相关建议 - 理性客观认识首发经济,鼓励区域差异化发展[49] - 通过"量质齐增",强化首发经济的带动效应[50,51] - 多措并举增强品牌价值,助力首发经济持久发展[52,53] - 加强金融对首发经济的支持,实现二者的双向赋能[54,55,56]
宏观观察2024年第35期(总第546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三-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银行· 2024-08-02 18:00
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 各国过去持续加码的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16] - 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亟需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以参与国际竞争和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23] - 我国重点部署的未来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人形机器人和量子计算领域[36,37]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关键 - 先发锁定性和爆发式增长决定了需要高度关注基础性技术攻关[41,42,46] - 不确定性决定了需要多方主体协同推动投入增长机制不断完善[52,60,61,62] - 颠覆性决定了需兼顾发展与治理,完善相关规则和政策[64,65] 政策建议 - 强化基础研发能力,推进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突破[67] - 充分发挥各主体作用,形成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全过程支持体系[68,69] - 完善治理体系建设,为未来产业投入平稳增长保驾护航[70]
宏观观察2024年第34期(总第545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 2024-08-01 01:30
降低育儿成本 - 推进教育公平,增加优质普惠教育资源供给[66] - 提高育儿费用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力度[67] -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68] - 建立覆盖广泛且具有差异性的生育补贴制度[69] 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 - 落实育儿假制度,实行灵活工作安排[70] - 完善假期用工成本合理分担机制[71] - 创建生育友好型工作环境[72] -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73] - 构建更加轻松积极的生育文化氛围[75]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 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76] - 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77] - 加强专业照护机构和人员的培育[78]
宏观观察2024年第33期(总第544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解读系列之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助力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潜力*
中国银行· 2024-07-30 10:30
要素分配优化 - 提高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是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偏低的核心原因[58][59][60][61] -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68][69][70][71][72][73][74][76] - 优化税制结构,发挥直接税的再分配效果[78][79][80] 社会保障完善 -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村居民等群体的保障程度[81][82] -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81] 收入分配改革 - 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居民收入增长创造基础[83][84] - 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扩大就业机会来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86] -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87] - 深化税制改革,增强税收的再分配效果[88][89] -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90]
宏观观察2024年第31期(总第542期):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新政策、新机遇及建议*
中国银行· 2024-07-23 10:00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的新政策和新机遇 - 优化上市融资环境,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16][17] - 境外上市渠道更加畅通,香港地区吸引力上升[21][23][24][28] - 再融资支持力度加大,"一次核准、多次发行"政策得到推广[29][30][31] - 引导私募基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实物分配股票、份额转让试等成为退出可选方式[33][39][40][41][42] - 推动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并购机会增多[43][47] - 强化功能定位,形成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的合力[48] 商业银行的相关建议 - 加大投贷联动发展,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全面资金支持[50][51] - 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投融顾问等投行相关业务[52] - 针对科技企业经营发展特点,研究设计差异化、特色化科技信贷服务[53] - 打造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生态圈,破解银行科技信贷"五大痛点"[54][55] - 完善与资本市场业务相适应的风控体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