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复盘:三大指数探底回升,地产消费全线回暖
国元证券· 2024-09-20 08: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4年9月19日三大指数探底回升,地产消费全线回暖 [2] 2) 市场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459.06亿元,全市场4873只个股上涨,491只个股下跌 [2] 3) 风格上看,各指数涨跌幅排序为:周期>消费>成长>金融>稳定>0;小盘价值>小盘成长>中盘价值>中盘成长>大盘成长>大盘价值,中证全指表现优于基金重仓 [13] 4) 分行业看,30个中信一级行业普遍上涨,表现相对靠前的是综合、有色金属、房地产,表现相对靠后的是银行、通信、国防军工 [13][14] 5) 概念板块方面,多数概念板块上涨,昨日连板、昨日连板_含一字、昨日涨停等大幅上涨,光伏高速公路、F5G、刀片电池等板块走低 [14][16] 6) 主力资金9月19日净流入53.09亿元,其中超大单净流入41.55亿元,大单净流入11.54亿元,中单资金净流出56.15亿元,小单持续净流入3.43亿元 [17][18] 7) 南向资金9月19日净流入26.04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当日净流出2.33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当日净流入28.37亿港元 [18] 8) 9月19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等ETF大部分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 [20][21][22] 报告分类总结 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9月19日三大指数探底回升,地产消费全线回暖 [2] - 市场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459.06亿元,全市场4873只个股上涨,491只个股下跌 [2] 市场风格和行业表现 - 风格上看,各指数涨跌幅排序为:周期>消费>成长>金融>稳定>0;小盘价值>小盘成长>中盘价值>中盘成长>大盘成长>大盘价值,中证全指表现优于基金重仓 [13] - 分行业看,30个中信一级行业普遍上涨,表现相对靠前的是综合、有色金属、房地产,表现相对靠后的是银行、通信、国防军工 [13][14] - 概念板块方面,多数概念板块上涨,昨日连板、昨日连板_含一字、昨日涨停等大幅上涨,光伏高速公路、F5G、刀片电池等板块走低 [14][16] 资金流表现 - 主力资金9月19日净流入53.09亿元,其中超大单净流入41.55亿元,大单净流入11.54亿元,中单资金净流出56.15亿元,小单持续净流入3.43亿元 [17][18] - 南向资金9月19日净流入26.04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当日净流出2.33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当日净流入28.37亿港元 [18] ETF资金流向表现 - 9月19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等ETF大部分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 [20][21][22]
IPO惊现骗贷7.5亿?泰鸿万立:吉利和长城的小跟班,一边短债压顶,一边“吃干抹净式”分红
北京韬联科技· 2024-09-19 22: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泰鸿万立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主要生产汽车底盘和车身的配套结构件和功能件。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不惜骗贷融资,更不忘分红减持 1. 泰鸿万立存在通过向子公司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进行贴现的行为,涉及金额约7.5亿元,这违反了《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属于"骗贷"行为[3][4][5][6][7][8][9] 2.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泰鸿万立仍然大量派发现金分红,2020-2021年合计分红6000万元,实控人应氏父子从中获益超2400万[11][12] 3. 同时,实控人应氏父子还通过减持股份套现超5600万元,可谓是"大难临头各自飞"[14][15] 利润四年增6倍,有不得了的硬实力傍身? 1. 2020-2023年,泰鸿万立营收规模从6亿增长至15.4亿,复合增速达36.8%,其中新能源相关产品收入占比从59.7%增至80.6%[17][18][19] 2. 利润端增长更为迅速,2023年实现净利1.62亿,相较2020年高增近6倍,净利率显著提升[19][20] 3. 这样的业绩表现令人瞩目,但与同行业百亿级公司相比,泰鸿万立仍有较大差距[20][21] 吉利、长城联手撑起八成业绩 1. 泰鸿万立自2005年成立之初就与吉利汽车保持密切合作,甚至在吉利山西厂区内设立子公司[22][23][24] 2. 2021-2023年,来自吉利和长城两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均在80%左右,客户集中度极高[25][26] 3. 但同时也意味着泰鸿万立对主机厂的依赖程度较高,竞争壁垒不强,面临较大替代风险[27][28][29] 现金流入不敷出 1. 2020-2023年,泰鸿万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虽然较利润总额略高,但扣除资本开支后的自由现金流为负[31][32] 2. 这也是导致公司资金池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32] 总的来说,泰鸿万立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迎来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骗贷"行为、高度依赖主机厂客户、现金流紧张等,这些都值得关注。
策略点评:香港市场早先一步走出底部
东吴证券· 2024-09-19 22:04
核心观点 1. 从技术形态来看,香港市场系列指数似乎都走出了三重或者四重底部。如果观察成交金额、盈利(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结合美元进入降息周期,诸多指标指向:香港股票市场指数走出底部,这或许对A股有领先和引导意义。[1] 交易视角:港股已见地量和地价 1. 在证券交易层面,股票成交换手率的低点往往和股票价格低点高度重合。在滚动12个月时间范围内,观察港股换手率,短期低点已经过去,预示港股价格也已经度过低点。[6] 2. 港股最近一次"地量和地价"参考案例是2022年。彼时,港股换手率下跌至2022年三季度后反弹,股价也随之反弹。近三个月,恒生指数日成交金额低点在8月,约为300亿元,换手率约为0.25%(成交金额/自由流通市值),接近2022年三季度低点水平(0.21%),之后换手率缓慢回升,股价也随之反弹。[6][7] 盈利视角:港股公司可能已经走过低点 1. 尽管宏观经济仍然面临种种挑战,但自下而上的企业盈利在2024年出现恢复。相比A股公司,港股企业少一些地产产业链,多一些互联网成分。2024上半年恒生指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5%和+3.1%,相较2023全年增速(营收同比-4.0%、归母净利润同比+0.8%)明显改善。[8][9] 美元利率视角:估值压力减轻 1. 回顾2000年以来历次美联储降息周期,在加息结束后到第一次降息的时间内,港股会出现反弹。在后续的降息过程中,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基本面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外,港股均有上涨。[10][11][12] 2. 港股的流动性环境将改善:美联储开启降息后中美利差趋势性收窄,人民币有升值预期、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提升。[13] 3. 港股市场估值将迎来修复:截止9月17日,恒生指数的PE-TTM为8.67X,处于近10年来11.3%历史分位水平;恒生指数的PB在1X附近。[14][15][16] 4. 企业盈利也可以改善:美联储降息会使得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对经济活动形成刺激作用。另一方面,美元利率下行也有望打开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空间,加速基本面复苏节奏。[17] 其他观点 1. 一些香港本地家族资金似乎回流香港。我们注意到一些传统香港本地股,包括长和、电能实业、长江基建集团、恒基地产等在香港系列指数走出底部过程中贡献颇大。股票价格和成交量都有明显上升,猜测这是部分资金回流的结果。如果确实如此,这些资金也有利于香港市场进一步活跃。[18] 2. 港股一般同步或领先于A股见底回升。从恒生指数和沪深300历史走势来看,两者基本一致,恒生指数反弹拐点通常早于或同步沪深300出现,最长不超过2个月。当前港股已走出底部区域,预计A股也即将迎来拐点,触底反弹。[19][20]
市场分析:成长行业领涨 A股震荡上扬
中原证券· 2024-09-19 20:32
A股市场走势综述 - A股市场周四探底回升、小幅震荡上涨 [4][8] - 沪指盘中在2697点附近获得支撑,随后企稳回升 [4] - 盘中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电网设备以及证券等行业表现较好,船舶制造、银行以及房地产等行业表现较弱 [4][8] - 创业板市场周四震荡上行,成指全天表现与主板市场基本同步 [4] - 上证综指收市报2736.02点,涨0.69%,深证成指收市报8087.60点,涨1.19% [9] - 两市全日共成交629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增加 [8] 后市研判及投资建议 - 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1.63倍、25.20倍,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以下水平,市场估值依然处于较低区域,适合中长期布局 [15] - 新国九条发布,推动市场走向成熟,提振市场长期信心 [15]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振信心,下半年宏观调控预期增强 [15] - 央行逆周期调节预期增强,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15] - 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增加,美联储降息50基点,提振亚太市场普遍走高 [15] - 建议投资者短线关注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电网设备以及证券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15]
美联储首次降息50BP,风险信号大于“鸽派”信号
华安证券· 2024-09-19 19: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联储首次降息50BP,这可能暗示经济放缓风险加剧[1] - 美联储上调失业率预测0.4个百分点、下调2024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放缓的风险加剧[1] - 美联储并未给出明确的降息路径指引,市场对降息博弈分歧可能加剧[1] - 9月议息会议释放的信号更多是风险信号,而非"鸽派"信号,对市场提振作用有限[1] - 要提振全球风险资产价格,还需美联储释放更加清晰的"鸽派"信号,如下调长期中性利率[2] 报告内容总结 市场点评 - 美联储首次降息50BP,这可能暗示经济放缓风险加剧[1] - 美联储上调失业率预测0.4个百分点、下调2024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放缓的风险加剧[1] - 美联储并未给出明确的降息路径指引,市场对降息博弈分歧可能加剧[1] - 9月议息会议释放的信号更多是风险信号,而非"鸽派"信号,对市场提振作用有限[1] - 要提振全球风险资产价格,还需美联储释放更加清晰的"鸽派"信号,如下调长期中性利率[2] 相关报告 - 点评报告《人民币汇率短期压力缓解,中期尚待经济修复提速》[3]
情绪与估值9月第2期:市场活跃度回落,创业板指估值分位小幅上升
甬兴证券· 2024-09-19 19:03
核心观点 - 上周(9.05 - 9.11)A股市场两融余额小幅下降,交易活跃度整体回落;主要指数PE估值分位多数下跌,上证50领跌;主要风格PE估值分位亦普遍下跌,稳定风格跌幅较大;全行业传媒PE估值分位数上升较多,煤炭行业跌幅最大 [4] 情绪:股债收益率下行,两融余额回落 股债收益率下行,权益投资性价比较高 - 上周股债收益率下行0.17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9月11日,沪深300股息率为3.42%,10年国债收益率为2.10%,股债收益率为 - 1.32%,较上上周下降0.17个百分点;股债收益率低于2024年全年均值0.54个百分点,仍处于2012年以来相对低点,A股市场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 [4][9] 两融余额下降,融资买入额占比下降 - 上周两融余额均值约1.39万亿元,较上上周均值下降0.42%;融资买入额占全A成交额比例均值为7.85%,较上上周下降0.19个百分点 [4][11] 交易活跃度回落,沪深300成交额降幅较大 - 上周交易活跃度整体回落;换手率方面,各主要指数换手率普遍下降,Wind双创换手率环比回落最多为0.52个百分点,创业板指回落0.36个百分点;成交额方面,各主要指数成交额普降,沪深300成交金额环比降幅最大为27.30%,中证500次之为23.73% [4][12] 估值:指数PE估值分位多数下跌,稳定风格领跌,行业中传媒涨幅较大,煤炭行业跌幅最大 指数PE估值分位多数下跌,上证50领跌 - 各主要指数PE(TTM)历史分位层面,上周各主要指数PE估值分位多数下行,上证50下行最多为10.4个百分点,其次是上证180下行6.4个百分点,创业板指上行0.1个百分点;各主要指数PB(LF)历史分位层面,上周各主要指数PB估值分位多数持平,上证50、上证180下跌较多为2.0个百分点 [4][16] 风格PE估值分位普遍下跌,稳定风格领跌 - 从PE(TTM)历史分位层面来看,上周各风格板块PE分位普跌,稳定风格下跌5.0个百分点,周期风格下跌4.2个百分点;从PB历史分位层面来看,上周各风格板块PB分位普跌,稳定风格领跌11.6个百分点,周期风格下跌4.8个百分点 [5][21] 行业PE估值分位跌多涨少,传媒领涨,煤炭行业跌幅最大 - 周期板块PE估值分位普跌,煤炭领跌,较上上周下行9.0个百分点;消费板块PE分位跌多涨少,汽车行业上涨0.8个百分点,消费者服务行业下行3.1个百分点;成长板块PE分位跌多涨少,传媒行业上涨1.5个百分点,电子行业下跌3.1个百分点;金融板块PE分位涨跌互现,银行行业下跌4.1个百分点,非银金融行业上涨0.6个百分点 [5][25][26]
市场复盘:市场全天探底回升,交易量创年内第三地量
国元证券· 2024-09-19 18:03
[Table_Title] 每日复盘 证券研究报告 2024 年 09 月 19 日 20240918 市场复盘:市场全天探底回升,交易量创年内 第三地量 报告要点: 2024 年 9 月 18 日市场全天探底回升,交易量创年内第三地量。上证指 数上涨 0.49%,深证成指上涨 0.11%,创业板指下跌 0.11%。市场成交额 4697.31 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 446.30 亿元。全市场 1547 只个股上涨, 3687 只个股下跌。 风格上看,各指数涨跌幅排序为:金融>周期>稳定>0>成长>消费;基 金重仓表现优于中证全指;价值股表现优于成长股。 分行业看,30 个中信一级行业涨跌互现;表现相对靠前的是:房地产 (2.48%),家电(2.48%),煤炭(2.44%);表现相对靠后的是:农林牧渔 (-2.27%),综合(-1.94%),食品饮料(-1.53%)。概念板块方面,多数概 念板块下跌,租售同权、净水、空气能热泵等大幅上涨;昨日触板、AIPC、 铜缆高速连接等大幅走低。 资金筹码方面,主力资金 9 月 18 日净流出 128.10 亿元。其中超大单净 流出 51.35 亿元,大单净流出 76.7 ...
策略跟踪报告:A股上市公司中期分红规模大幅增长
万联证券· 2024-09-19 18:0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分红力度大幅增加,全部A股上市公司实施或宣告中期利润分配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多个行业分红金额同比增长超100% [6][18] - 央企中期分红最为积极,占比达18.41%,高于其他企业类型 [8][10] - 中下游行业分红企业数量较多,银行业分红规模最大 [12][14][15] 分红情况总结 1. 2024年中期全部A股分红额同比大幅增长 - 截至2024年9月13日,全部A股上市公司实施或宣告中期利润分配681家,金额预计达5324.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13%、153.24% [6] - 2024年中报实施或宣告分红的企业数量达670家,预计分红额为5297.02亿元 [6] 2. 央企中期分红最为积极 - 截至9月13日,从2024中期分红情况看,478家央企中有88家宣告或实施分红,占比达18.41% [8] - 央企宣告或实施分红的金额达到4106.97亿元,远高于其他企业类型 [11] 3. 行业分红情况分化 - 从申万一级行业看,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等行业中期分红企业数量较多 [12] - 从分红规模看,银行(2181.23亿)、石油石化(903.74亿)、通信(712.57亿)行业分红规模较大,房地产、综合和社会服务行业分红规模偏低 [14][15] - 与2023年中期相比,2024年中期纺织服饰、环保、建筑装饰等行业分红规模同比增长超500% [15]
科创板周报: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中报整体营收表现相对较优
中国银河· 2024-09-19 14: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科创板整体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日均成交额约为282.16亿元,较前一周的326.24亿元有所下降。[4][5] 2. 科创板上周整体成交额为1410.79亿元,成交量为56.35亿股。截至2024年9月1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为575家,总市值为48,657.9亿元。[4] 3. 科创板与其他A股板块相比,平均换手率较低,涨跌幅也较弱。科创板整体PE(TTM)为31.51,PB为2.37,高于沪深主板和北交所。[5][6] 4. 科创板大多数行业下跌,其中美容护理行业周跌幅最大(-4.45%),国防军工行业(-3.72%)紧随其后,社会服务行业涨幅最大(+1.79%)。[8] 5. 科创板575家上市公司中,南模生物(+12.90%)涨幅领先,智翔金泰(-18.05%)跌幅最大。[10][13] 6. 科创板整体PE(TTM)为31.51,略高于纳斯达克指数,其中电子行业平均PE最高为57.81倍,环保行业最低为18.46倍。[9] 7. 科创板575家公司中,273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30%。哈铁科技(+2304.91%)、先惠技术(+2161.89%)、英集芯(+1776.17%)归母净利润增幅较大。[11] 8. 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中报营收表现优于沪深主板及北证A股,但利润端表现较弱。[11] 9. 上周科创板指数基金产品整体表现弱于科创指数,银华科创主题涨幅最大(+2.20%)。[12][40] 报告目录分类总结 1. 科创板动态及展望 - 上周市场回顾 [4][5][6][8][9][10][13] - 不同指数对比 [17][18][19][20] 2. 板块要闻 [19][20][21][22] 3. 科创板相关基金与指数表现 [40][41][42][43][44][45][46] 4. 本周关注 - 科创板本周解禁个股情况 [49] - 科创板本周新股申购情况 [50] 5. 注册进度更新 [51][52][53][54][55][56]
9月FOMC会议点评:美联储超预期显著降息,或暗示“硬着陆”风险加大
国金证券· 2024-09-19 14:33
股票投资策略简报 策略组 分析师: 张弛(执业 S1130523070003) 联系人:王超特 zhangchi1@gizq.com.cn 当地时间 9 月 18 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下调 50bps 至 4.75%-5.00%,这是自 2022 年 3 月美联储启 动本轮紧缩周期以来首次降息。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7 月,美联储累计加息 11 次,幅度达 525 个基点,而后连续八次会 议保持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超预期的降息幅度背后,或暗示美国经济"硬着陆"概率上行 美联储 2024 年 9 月会议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下调 50bps 至 4.75%-5.00%,幅度超出市场多数预期,根据彭博会议 前的调查显示,113 名分析师中仅 9 位预测利率下调幅度达 50bps。本次议息会议声明主要变动如下:1)对通胀持续回归 2%目标的信心有所增强,新增"has gained greater confidence that inflation……";2)双重使命的重心向就业市场倾斜,将就 业增长放缓的描述由"moderated"改为"slowed",并新增"suppor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