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互鉴
icon
搜索文档
十三年弦歌不辍 让世界听见西安
西安日报· 2025-09-22 10:41
国粹经典《百鸟朝凤》以唢呐再现百鸟和鸣、凤凰展翅的盛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在现场炮声中震撼 全场,将情绪推向顶点;石倚洁的《我住长江头》与《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全场观众挥舞国 旗齐声合唱,让大雁塔北广场成为最动人的舞台……这些来自中西方的经典曲目,既有世界音乐的广度,又保留 中国声音的根脉,让市民与游客在秋夜星空下共享高水准的交响乐盛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音乐厅童声合唱团的天籁之音萦绕古塔,与千年梵音遥相呼应;而央视派出与维也 纳新年音乐会同规格的转播团队,更让这场盛会通过荧屏传向世界。 大雁塔户外公演已连续举办十三年,成为全国唯一坚持至今的大型免费户外交响乐公演。十三年弦歌不辍, 它不仅是西安的文化盛事,更是全国公共艺术项目的标杆。这持续了十三年的音乐公演,让世界看见的不仅是古 都的历史厚度,更是一座现代都市以文化为媒,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 金秋桂香漫溢古都,八方乐音汇聚长安。晚7点半,演出在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的辉煌乐声中拉开帷 幕,天籁之声在千年古刹的飞檐下乘风而起,抵达数千现场观众与千万网友的耳畔。央视频、新华社、人民日 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西安发布等90家媒体 ...
命运与共好伙伴 | 传承中瑞建交精神 开创合作共赢的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2 09:29
9月的哥德堡港,海风轻拂。"哥德堡号"仿古帆船静静停泊,高耸的桅杆仿佛仍在诉说着两个多世 纪前中瑞海上贸易的辉煌历程。 280多年前,"哥德堡号"载着瑞典的黑铅、粗绒等货物远航中国,回程时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 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驶回北欧。这条跨越大洋的航线,不仅开启了中瑞两国最早的贸易往来,也架起 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桥梁。 1950年5月9日,瑞典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7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 待,推动双边关系稳健发展。目前,600多家瑞典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近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 贸易。沃尔沃、爱立信、斯堪的亚等瑞典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中国高科技企业也为瑞典的绿色 转型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大疆、北极星、极氪等中国品牌纷纷落户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优质的产品、 合理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赢得越来越多瑞典消费者的认可。 面向未来,中瑞双方可继续弘扬"哥德堡号"所代表的友好精神,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各 领域交流合作走向深入,不仅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与方 案。 科技创新成为中瑞合作的新引擎。双方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 ...
这几天,一群东盟青年深度感受了四川——“一起为青年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四川日报· 2025-09-22 08:36
本次研修班于9月16日至23日在四川和甘肃举行,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四川省青年联合 会、甘肃省青年联合会承办。在川期间,青年代表们围绕青年话题,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 为青年发展搭建优质平台 "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研修计划是中国—东盟青年合作品牌项目,2023年被纳入《东亚 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合作倡议清单》。本次研修班代表由东盟区域和国家青年组织机构选派,来自青年 工作、文化教育、创新创业等领域。在川期间,他们听讲座,参加中国—东盟青年工作研讨会等交流活 动,围绕青年发展、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主题与中国各界青年深入研讨;参访成都青年之家、天府长 岛数字文创园、成都博物馆、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成都国际铁路港、通威集团等地, 全方位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青年时期有很多美妙时刻,比如顿悟的瞬间,以及意识到自己如何对社会产生独特而有意义影响 的瞬间。"东盟秘书处教育、青年与体育处项目官员普里斯基拉认为,应该为这些美好可能搭建起更多 平台,"有了这个目标,哪怕是小步前行,也能慢慢积累出巨大贡献。" "搭建强化青年生活技能、社会能力和跨文化理解的平台和机制,能有效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
敦煌文博会:丝路重镇的文化辉映与文明交响
新华网· 2025-09-22 00:16
新华社兰州9月21日电 题:敦煌文博会:丝路重镇的文化辉映与文明交响 新华社记者杨晓静、张文静、何问 金秋时节,丝路重镇敦煌迎来一场文化盛会。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文博会)21日开幕,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 千余位中外嘉宾齐聚敦煌,文化展览、研学交流、文艺演出等活动同步举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多元文明在敦煌荟萃交融,孕育出璀璨又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 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正如本届敦煌文博会的主题——"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彰显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 "敦煌文博会作为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在推动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委书 记胡昌升在开幕式上说。自2016年以来,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7届,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嘉宾参加了论坛、展览、演出等一系列文化 交流活动。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桥梁。如今,文化遗产保护、人文交流与合作、文明互鉴对话、敦煌文化传承成为 敦煌文博会的热议话题。 "丝绸之路的意义不在于'抵达', ...
中外嘉宾相约敦煌共话文明互鉴
新华社· 2025-09-21 20:53
新华社兰州9月21日电 (记者 梁军、崔翰超)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1日在甘肃 省敦煌市开幕,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千余名中外嘉宾围绕"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主 题开展对话,持续深化人文互融互通、互学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相处。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桥梁,多元文明在"丝路咽喉"敦煌汇 聚交融。 本届敦煌文博会举办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研学交流、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展现文化的蓬 勃活力,更为各国嘉宾深化交流合作搭建良好平台。 敦煌文博会作为我国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在推动文化融合、思想融 汇、感情融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16年以来,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7届,开展了展览、演出等 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嘉宾参会。 中外嘉宾表示,希望本届敦煌文博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展望高质量共 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 ...
光影向未来 文明和声跨越山海
四川日报· 2025-09-19 06:23
会先走过一条精心布置的"锦绣大道"。图为嘉宾接受采访。 编者按两年之期,"金熊猫"荣耀再启。在巴蜀文化浸润的沃土上,开放的胸襟架设起文明互鉴桥 梁。9月13日,以"文明共聚开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蓉启幕,国际政要、文 9月13日晚,金熊猫盛典公布并展示了第二届金熊猫奖"我们的panda"短视频图文全球征集展播活 动的海内外作品。 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巅峰对谈"现场。 明星嘉宾们到达金熊猫盛典现场前, 化精英及影视从业者等齐聚,共同搭建起跨越山海的思想对话平台;当晚,作为第二届金熊猫奖 最后一项主体活动,金熊猫盛典在成都举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影视人纷纷登台, 领受属于自己的荣誉……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 里,海内外嘉宾分享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呼吁推动更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让不同文明美美与 共、交融共生。光影流转,传递人文温度;交流对话,凝聚文化共识。在这里,不同文化的美妙 和声,汇聚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交响。本期天府周末,我们特别摘选部分嘉宾的发言与海内 外网友的热议,希望让第二届金熊猫奖上文明交融的和声传递得更久更远。电影导演 ...
“走读中国”国际媒体团探访西安: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实践
环球网· 2025-09-17 15:57
9月15日,"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记者团走进古都西安,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等11个国家的12位记者探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大唐不夜城,深入考古现场、漫步唐风街区,在千年文物与现代文旅的碰撞中,见证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创新中的实践探 索。 考古现场 科技展示:兵马俑坑里的 "时间胶囊" 密码 步入大唐不夜城核心区域,一座融合唐代斗拱形制与现代玻璃幕墙的建筑格外醒目——大唐不夜城巧克力博物馆正以"可食用的历史"为主题,吸引各国记者 开启味觉与文化的双重探索。博物馆以唐代饮食文化为脉络,通过3000余件巧克力艺术装置,还原"胡人献饼"、"贵妃品酥"等历史场景。 最令记者们惊叹的是"长安舆图沙盘"参观区,通体用巧克力制成的规模宏大的唐长安城貌尽收眼底,万方来朝,宾客如云。兼收并蓄的唐长安城促进了各 国、各民族的文化交往、经济往来。白俄罗斯记者阿纳斯塔西娅·布涅辛娜(音)对巧克力博物馆的展品印象深刻,购买并品尝了独具特色的巧克力啤酒。 走过了兵马俑和大唐不夜城的阿纳斯塔西娅表示,来到中国"中心点"西安也许是许多人一生仅此一次的经历,因此跟兵马俑合影、穿传统服饰逛街、购买 ...
文明繁荣在于搭建桥梁而非筑起高墙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7 15:51
当今,我们面临一项全球性的挑战,就是如何将媒体从冲突的工具转化为建设的工具,从仇恨的平 台转化为对话的灯塔。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崛起绝不能凭一己之力,而是必须要开放交流。 我们不只是新闻的传播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民族进程的影响者。如果我们能善用媒体,就会构 建一个更加公正、宽容和合作的世界。如果我们没有利用好它,我们就将成为分裂的制造者和混乱的共 谋者。因此,我呼吁,让媒体成为和平的杠杆、发展的引擎,成为和保护文明免受虚假信息冲击的盾 牌,成为富有指引性的对话工具。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共担媒体责任,推动文明互鉴",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项关乎我们国家 未来、人民安全和世界稳定的承诺与使命。 语言的力量可以点燃战火,也可以止战;可以摧毁文明,也可以在文明之间搭建桥梁;这是关乎我 们使命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媒体人,我们共同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递真相,更在于保护人类的认知, 为跨文化交流提供范本。 文明之所以繁荣,在于搭建桥梁而非筑起高墙。我们注重文明交流互鉴,巴林和中国有非常深厚的 交往历史,巴中两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团结一致,共同发挥两国传播和平的使者作用。感谢此次活 动,让我们的声音能够传递给世界,让我们 ...
搭建理解之桥 弥补文明裂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7 15:32
新闻事业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在中国,我们通过媒体见证了一个国家使数以亿计 的人口摆脱贫困的伟大成就。 我们来自于一个历史记录详实的国家,南非的历史轨迹恰好诠释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共担媒体责 任,推动文明互鉴"。在南非,正是媒体的力量,让世界知晓黑人群体所面临的不公,也正是参与新闻 工作者和编辑们的勇敢付出,让不公正的制度最终被推翻。 我们的讨论不应止步于此次论坛,而应当带回各自的国家。这是文明赋予我们的共同使命。 当今世界,合作,而非对抗,才是主基调。我们不应吝啬赞美那些将多边主义作为发展核心的国 家,我们迫切需要致力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领导者。让我们搭建理解之桥,弥合威胁文明延续 的裂痕。(人民网记者 谢润嘉整理) 当今,世界动荡越发明显。"真理是战争中的第一个牺牲品",这句箴言正在加沙变成残酷的现实。 在那里,已有200多名记者遇害。这些悲剧事件,提醒我们反思自身在文明守护中的角色。当我们囿于 狭隘的个人利益,何谈履行使命? 尽管历史背景各异,但推动世界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将我们凝聚在一起。我们的先辈历经战火并取 得胜利,为我们今天能够在同一屋檐下,共同商讨如何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 ...
文艺为桥,助推中阿文明互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9:20
文明互鉴与文艺交流活动 - 阿拉伯汉学家与中国青年创作者在北京举办文明互鉴分享会 聚焦专题讲座和话题互动 [1] -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主任哈赛宁·法赫米翻译莫言《红高粱家族》 称翻译是跨越文明的摆渡 促进文明对话与交融 [1] - 约旦青年汉学家马娜翻译巴金小说《寒夜》并参与中国影视译制 致力于向约旦读者介绍中国优秀文学 [1] 学术交流与经典译介 - 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李哈布对比埃及金字塔与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指出两国文明均蕴含对永恒的追求 形成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1] - 中国文学作品在阿拉伯地区引起热烈反响 翻译工作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 [1] 视听语言与文艺创作 - 中国青年文艺工作者通过电视剧《三体》等作品展现推动文明对话的活力与自信 [2] - 《三体》视觉导演陆贝珂表示团队在视觉创作中融入东方意境和多元文化元素 使作品兼具独特性和国际可理解性 [2] - 《三体》中"古筝行动"因展现跨国合作获海外观众赞誉 体现文明间对比与联想的共通之处 [2] 影视艺术与国际传播 - 陆贝珂强调国际传播是双向滋养而非单向输出 影视艺术作为新时代丝路驼队架起文明互鉴桥梁 [2] - 《我的阿勒泰》编剧彭奕宁认为现实生活是故事富矿 通过人物刻画和地域文化呈现打动不同文化背景观众 [2] 文艺作品与民心连接 - 演员热依扎以《山海情》为例 分享用角色搭建文明互鉴友谊心桥的体会 该剧被译制成20余种语言在东南亚非洲拉美播出 [3] - 《山海情》因真实呈现中国脱贫进程获得国际观众共鸣 [3] 合作机制与价值观共鸣 - 中国外文局侯赛因·伊斯梅尔呼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指出中国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源于发展成就和价值观深层共鸣 [3] - 阿拉伯古训"求知若渴即便远赴中国"与当代双方共同追求独立自主和社会公平理念 为文明互鉴奠定基础 [3] 活动主办与支持 - 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和中国文联人事部共同主办 [3] -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提供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