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精神

搜索文档
深刻理解把握“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01
中国—中亚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 习近平主席首次系统阐述"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内涵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这一理念是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历史演进的理论升华 [1] - "中国—中亚精神"具有深厚历史根基,根植于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信,发展于新时代的开放共赢 [2] - 中国与中亚的交往史跨越千年,古丝绸之路是双方文明互鉴、共同繁荣的历史见证,当前中国同中亚五国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3] 中国—中亚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 2022年1月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总结双方30年合作的成功密码为"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4] - 2023年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历史新阶段,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 [9] - 中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示范区,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欧班列等重大项目显著提升了中亚地区的发展动能与国际联通水平 [10] 中国—中亚合作的未来方向 -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聚焦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绿色矿产、农业现代化等领域实施更多具体项目 [11] - 中亚五国正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如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乌兹别克斯坦"新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发展战略等,这些战略体现出深化区域经济协作的共同愿景 [12] - 中国将继续优化与中亚国家务实高效、深度融合的合作布局,在数字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合作,加速各国的现代化进程 [13]
拉紧同心同德、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携手同行:中国中亚合作提质升级)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合作 - 中国与中亚国家互设文化中心、开设高校分校和鲁班工坊取得进展,中哈、中乌实现互免签证,2023年中哈人员往来超过120万人次 [2] - 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成功开行,中国同中亚友城突破100对 [2] -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2024年7月揭牌,成为中国高校在中亚首个以中文教育为核心的海外分校,2024-2025学年培养近100名哈萨克斯坦中文预科生 [3] -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计划向所有中亚国家学生开放,将于2024年秋季开设国际中文教育和中文翻译两个本科专业并开始硕士招生 [3][4] -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2022年11月运营以来已为1500余名学生提供学习实训机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相继落地 [5] 地方合作与民间交流 - 第二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地方合作论坛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涵盖友好省州关系建立及人文交流、经贸合作 [6] - 山东省举办2025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吸引多国青年参与书法、非遗手工艺等文化活动 [7] - 吉尔吉斯斯坦9名先心病患儿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成功完成手术和康复 [6] 旅游合作发展 - 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西安—阿拉木图段)2025年5月31日首发,载客200余人 [8] - 2023年底中哈互免签证实施后,两国双向旅游热度提升,霍尔果斯至阿拉木图车程缩短至4小时 [8] - 2025年6月1日中乌互免签证生效,携程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游客赴中亚订单同比增长74%,中亚国家游客赴华订单增长106% [9] - 乌鲁木齐、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已开通直飞中亚航班,中亚各国加速推进中文标识、移动支付等服务 [9]
野生郁金香之乡、高山之国,一起开启中亚浪漫之旅| 图览天下
中国新闻网· 2025-06-18 15:16
中国—中亚峰会 -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旨在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1] - 峰会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双向合作 共同擘画发展新蓝图 [1] 哈萨克斯坦合作 - 哈萨克斯坦旅游资源丰富 拥有恰伦峡谷、卡拉吉耶洼地等自然景观及拉哈特遗址等考古资源 [3] - 中哈联合考古队在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栽种象征友谊的山楂树 体现两国考古合作 [4] 吉尔吉斯斯坦合作 - 吉尔吉斯斯坦被誉为"中亚小瑞士" 年吸引全球游客超百万 [6] - 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于2024年12月启动 被吉总统称为推动地区发展的战略性项目 [6][7] 塔吉克斯坦合作 - 塔吉克斯坦是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备忘录的国家 [11] - 中塔共建联合工业园区和企业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当地民众高度评价双边合作 [11] 土库曼斯坦合作 - 土库曼斯坦地处古丝绸之路"七条路十字路口" 历史地位显著 [14] - 中土能源合作重点项目阿姆河天然气开发为当地培养专业人才 项目显著改善民生 [15] 乌兹别克斯坦合作 -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市保存大量丝路古迹 历史底蕴深厚 [17] - 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化 丝路精神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18]
教科文组织庆祝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 共话丝路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1 16:18
活动概述 -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丝路青年对话未来"研讨会,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 [1] - 活动于6月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多国代表、青年学者和专家参与 [1] - 活动围绕文明互鉴、青年对话与共建未来展开深入交流 [1] 参与国家与代表 - 来自希腊、巴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阿塞拜疆、阿曼、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的代表参与 [1] - 中国常驻教科文组织大使衔代表杨新育发表开幕致辞 [1] - 教科文组织社会与人文科学代理助理总干事布里托致辞 [1] 活动内容与亮点 - 中国著名钢琴家郎朗作为特别嘉宾发表视频致辞,强调艺术作为文明交流载体的重要性 [2] - 各国代表围绕艺术与文学、哲学与精神世界、科学与知识技艺展开研讨 [2] - 泉州市和无锡市代表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特色美食交流、民间乐器演奏、提线木偶表演及簪花技艺展示 [2] - "青年眼中的丝绸之路"专题展览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外墙展示,为期两个月 [2] 核心观点与评价 - 杨新育大使强调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体现国际社会对加强对话与理解的共识 [1] - 布里托高度评价中国对"丝绸之路青年研究基金项目"的支持,认为其是促进文明对话的成功典范 [1] - 郎朗指出艺术拥有跨越国界的力量,是文明交流最生动的载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