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搜索文档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拓宽经贸合作前景
辽宁日报· 2025-08-21 09:29
活动安排 - 辽宁活动周将于2025年8月24日至26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办 包括开幕式 经济文化交流 名品推介 文艺演出 非遗展演 实物展示及大连活动日等系列活动 [1][2] - 开幕式将重点推介辽宁文旅 经贸 绿色发展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2] - 大连日活动将展示其区位优势 产业优势 商旅文化优势及对外开放优势 [3] 参展企业及展示内容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展示多可机器人现场书法表演 [2] - 中国航发展示"太行110"燃气轮机模型 [2] - 东软集团展示CT机模型 [2] - 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展示一次成型双面数码印刷技术 [2] - 辽宁绿色食品 绿色农业名特优产品及节能环保产业将集中亮相 [2] - 以辽宁"中国好礼"为代表的系列名品参展 [2] 文化推广 - 运用沈阳理工大学裸眼3D全息技术对牛河梁文物进行无实物展示 [2] - 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管理处进行两次专场推介 宣传红山文化遗址 [2] 区域推介 - 活动周期间将对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进行专场推介 [3] - 重点宣传辽宁省营商环境 资源优势和综合政策以寻求合作机遇 [3]
在故宫,中法少年拨动友谊之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07:35
活动背景与核心内容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中法儿童古琴交流活动,参与者包括一名中法混血男孩和两名中国小朋友 [3] - 活动内容包括游览故宫、参观古琴艺术展、学习古琴演奏以及体验传统文化 [3][6][7][8] - 活动旨在通过文化交流,让中外儿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并收获友谊 [3][7] 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展示与教育 - 故宫博物院已建立100年,拥有600多年历史,曾居住过24位皇帝 [4] - 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27日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中轴线以故宫为中心向南北延伸 [5] - 故宫博物院举办“大圣遗音——钟粹宫古琴艺术展”,展出涵盖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9张院藏古琴 [6] - 故宫博物院藏陶瓷器上的丰富纹饰以及大高玄殿的“腾跃古今——马文化数字艺术展”展示了院藏500余件与马相关的超高清文物影像 [8] 古琴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3000多年历史,最初为五弦,后发展为七弦 [6] - 活动中,孩子们在古琴演奏家指导下学习弹奏古琴,曲目包括《春风》、《仙翁操》以及法国儿歌《雅克兄弟》 [7] - 通过古琴学习与“高山流水”知音故事,孩子们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并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 [6][7] 传统文化体验与互动 - 孩子们参与“笔走丹青 瓷上摹古”体验环节,在白瓷杯上绘制回纹、钱纹、云肩纹、蕉叶纹、朵梅纹以及龙纹、凤纹等传统纹饰 [8] - 通过数字艺术展等前沿技术手段,孩子们沉浸式地欣赏了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如意大利籍清宫画家郎世宁所绘《十骏图》中的万吉骦 [8][9] - 活动强调了“和”文化的意义,故宫三大殿的名称中均有“和”字,寓意和谐美好 [9]
大阪世博会将办“辽宁活动周” 机器人等新技术亮相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01:50
辽宁活动周概况 - 辽宁省政府将于8月24日至26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办"辽宁活动周",旨在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 [1] - 活动将集中展示辽宁省在科技、生态、绿色、低碳、非遗等领域的综合实力,促进与日本及周边地区的交往 [1] 活动内容 - 活动包括辽宁名品推介展示、文艺演出、非遗展演、实物展示、大连活动日等 [1] - 重点宣传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运用裸眼3D全息技术进行无实物展示 [1] - 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如机器人书法表演、"太行110"燃气轮机模型、东软集团CT机模型、双面数码印刷技术等 [1] 经贸合作背景 - 日本是辽宁省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持续扩大 [2] - 辽宁省贸促会已赴日拜会商协会和国际交流机构,就深化贸易合作和地方特色产业合作进行交流 [2] - 活动旨在吸引更多日本企业投资辽宁,深化多领域合作 [2]
再遇见丨匈中友好协会主席纳吉:“耐心可以开出玫瑰花”,文化交流打破“认知差异”
新浪财经· 2025-08-20 07:36
中欧经贸合作 -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匈牙利最大外资来源国 引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大型中国公司投资为匈牙利绿色转型提供创新高科技解决方案和现代技术 [11] - 中国投资开启匈牙利经济格局转变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帮助匈牙利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关键参与者 [11] - 匈牙利战略地理位置和欧盟单一市场通道为中国企业向欧洲扩张提供理想环境 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11] 文化交流与认知 - 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心电视台每日播放15分钟中国节目 通过民生民俗切入点展示历史现代生活和创新 打破匈牙利民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8] - 认知差异源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因素 媒体过度简化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导致错误观念延续 [9] - 非传统文化交流形式如"茶和天下"活动和魔方比赛因有趣互动特性赢得民众喜爱 超越正式外交交流创造文化体验机会 [12] 青年与教育合作 - 青年被视为未来外交关键 匈中双语学校学生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 在线对账等互联网驱动行动加强青年交流影响力 [12] - 加强教育媒体和文化外交合作有助于建立准确相互理解 学术机构与民间团体合作可促进形成更平衡的欧中观点 [10] 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 - 匈牙利作为欧盟成员国在欧中关系中扮演东西方桥梁角色 在保持与中国紧密联系同时遵循欧盟政策 平衡双方利益 [11] - 欧中在创新技术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 包括贸易基础设施研发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16] - 新兴领域如数字经济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发展有望成为合作重点 塑造两个地区及世界未来 [17]
将邻近周边国家优势转化为文化交流动能(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6
中越边境交流合作 - 北仑河区域成为中越民间交往核心地带 东兴与芒街通过日常集市 语言交流及文化活动实现深度互动 [1] - 跨国公交 夜市餐饮及体育赛事等常态化交流机制促进两国情感认同深化 形成民心相通基础 [1] - 旅游+模式推动文化动能转化 京族独弦琴与越南民谣联合演出 中越画家共创艺术长卷 骑行活动强化友谊纽带 [1] 文化体育融合 - 文化展演超越艺术呈现功能 成为中越心灵对话重要载体 体育活动从竞技延伸至友谊深化层面 [1] - 民间自发组织足球赛事实现中越球员混合组队 两国观众共同参与 体现跨境社群凝聚力 [1] - 舌尖经济成为跨境互动特色 越南糖水与中国小吃通过美食文化拉近民众距离 [1] 区域发展模式 - 东兴市将地理邻近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能 通过多层次交流构建睦邻友好合作机制 [1] - 日间集市贸易与夜间文化娱乐形成全天候交流体系 旅游业带动跨境人流与消费互动 [1] - 合作共赢路径通过民生领域实践持续拓宽 民间交往为官方合作提供社会基础 [1]
新时代,我在中国丨美国外教艾米莉:我的梦想是走遍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21:59
来自美国的艾米莉·弗朗西斯(Emily Francis),是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也是一个中国媳妇,已 经在河北生活了八年。她不仅通过教学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还积极体验中国街头巷尾的烟火生活。作 为旅游达人,她走访了很多名胜古迹。未来,她想走遍中国,体验更多的中国传统技艺,并通过拍摄和 分享视频,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艾广德 宋文浩 张艺) ...
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天山脚下共谱同心圆舞曲
新华社· 2025-08-19 17:07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9日电 午夜时分,沙漠宁静的夜空划过璀璨烟花。以篝火为圆心,粤港澳与新疆的 60多名青少年沙海为席、星河为幕,挽手踏歌。烟花棒在手中划出金色弧线,定格下难忘的青春瞬间。 这是"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体交流团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N39°沙漠腹地时的一幕。来自澳门慈幼中 学的陈梓谦在社交媒体上向远方的同学分享:"走到哪里都有热情的舞蹈迎接,我们也被深深感染 了。"这场大漠星空下的共舞,成为少年们铭刻于心的青春印记。 "舞蹈是我们的交流语言,"新疆学生阿卜杜吉力力说,"即使素不相识,只要跳起舞来,心就贴近 了。"作为东道主,新疆青少年以舞为媒,热情相邀。而初时略显羞涩的粤港澳小伙伴们,也在跃动的 节奏中逐渐融入,步履从生涩到流畅。 千年丝路,文明交汇。喀什古城的巷道里,时光缓缓流淌,斑斓的画卷在眼前次第展开。青年们走进买 买提大院,木桌上早已摆满馕饼和干果。大院中心的舞台上,阿卜杜吉力力热情地拉起香港学生彭林炜 的手:"同手同脚没关系!"他大方示范着扭颈、转腕的灵动舞姿,笑声在古院回响。 鼓点激越,裙裾飞扬。行至莎车县喀赞其老街,四地青少年刚抵达,便陷入当地民众"以舞会客"的欢腾 海洋。一声声真诚 ...
中国文学也在阿拉伯大卖?埃及汉学家解密“破圈”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07:21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传播 - 莫言于2012年10月11日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1] - 莫言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在获奖后三个月内推出埃及语版本 [1] - 埃及汉学家哈赛宁·法赫米·侯赛因负责翻译工作 [1] 中国文学作品在阿拉伯市场推广 - 哈赛宁已翻译3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包括《许三观卖血记》《文城》《我的阿勒泰》 [1] - 翻译作品在埃及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形成畅销趋势 [1] - 文化共鸣是重要推动因素因两国均具悠久历史与相似人民特质 [1] 区域文化挖掘与商业机遇 - 广州深圳因经济奇迹与工商业发展被埃及民众熟知 [2] - 岭南饮食文化被识别为潜在翻译推介方向 [2] - 收到广东作家与出版社多部作品翻译邀请计划筛选后推向阿拉伯世界 [2]
世运选手在成都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与城市活力
新华网· 2025-08-17 10:18
文化体验与城市魅力 - 世运会期间成都提供川剧变脸、糖画制作、汉字书法、中文取名、熊猫绘画等文化体验项目[3] - 运动员入住酒店提供"成都话小课堂"服务 教学"巴适""安逸"等方言词汇[3] - 外国运动员主动体验汉服秀并称赞东郊记忆艺术区将旧工厂改造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意街区[5] 武术运动国际化发展 - 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指出全球武术水平快速提升 竞争异常激烈 标志武术进入百花齐放新阶段[3] - 印度选手自2015年练习武术 从强身健体发展为热爱武术并学习背后中国文化[2] - 外国选手在武术项目表现精彩 太极拳行云流水 男子刀术刚劲凌厉 相关短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走红[2] 城市商业与基础设施 - 成都已有6.5万商户支持外卡收单 21个境外电子钱包实现直接支付[6] - 全市设立427家离境退税商店及103家"即买即退"商店[6] - 境外银行卡可直刷乘坐公交地铁 A级景区机场地铁枢纽实现多语种导览全覆盖[6] 科技创新与产业机遇 - 世运村投入多款中国智造机器人包括安保巡逻机器人、全自助零售机器人、楼宇配送服务机器人[6] - 机器人能在高温下替代人工 企业反馈称既提升赛事体验又带来商业机会[6] - 支持40余种语言实时转译的同传翻译眼镜吸引运动员体验 为企业提供跨境合作与出海展示平台[6] 国际交流与城市形象 - 世运会成为对外交往平台 展示成都开放胸怀与现代活力[5] - 国际协会主席称赞川菜美味 加拿大运动员直观感受春熙路太古里消费活力[5] - 运动员主动寻求文化深度体验 包括参观大熊猫、学习青城山武术等巴蜀文化[2]
记者手记:赛里木湖畔的文化情缘
新华社· 2025-08-16 20:25
文化交融与交流 - 湖北将黄梅戏等文化瑰宝带到对口支援的博州,促进两地文化交流 [2] - 新疆蒙古族姑娘巴登其其克通过学习黄梅戏,并在表演中融入马头琴、冬不拉等特色元素,让黄梅戏在新疆"圈粉" [2] - 2023年博州歌舞团赴湖北开展"山河万里 鄂博情深"交流演出,50多名演员带来萨吾尔登、托布秀尔、冬不拉、马头琴等特色文艺节目 [2][5] - 2024年7月,湖北与博州两地联手打造的《爱在赛里木湖》歌舞诗剧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70周年时首演 [3] 文艺演出与人才交流 - 2021年至今,鄂博两地常态化开展双向文艺演出活动50余场 [5] - 湖北的文艺团体经常赴博州开展交流演出,带来《屈原》等优秀剧目 [3] - 博州的传统歌舞频繁登上湖北的舞台,展示多元文化独特魅力 [3] - 博州歌舞团团长巴特尔表示未来将与湖北艺术家合作,编排更多讲好鄂博故事的优秀文艺作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