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类命运共同体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进行时丨一图速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
新华社· 2025-10-16 22:14
四大全球倡议核心观点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四大全球倡议,旨在应对全球和平、发展、安全、治理四大赤字,推动建设更美好世界[1] 全球发展倡议 - 提出于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3] - 核心原则为“六个坚持”: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导向[5] 全球安全倡议 - 提出于2022年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6] - 核心原则为“六个坚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争端、统筹维护传统与非传统领域安全[7][8][9] 全球文明倡议 - 提出于2023年3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9] - 核心内容为四个“共同倡导”:倡导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10] 全球治理倡议 - 提出于2025年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会议[11]
2025上合组织国家全球治理圆桌对话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21:15
会议概况 - 2025上合组织国家全球治理圆桌对话会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 [1] - 会议主题为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 超过150名代表参与,来自上合组织秘书处、联合国驻华机构、智库、媒体及国际组织 [1] 核心议题与讨论 - 与会代表深入探讨多边主义、安全互信与开放共赢三大核心议题 [1] - 分议题对话包括践行多边主义构建公正合理全球治理体系、深化安全互信共创和平稳定地区格局、坚持开放共赢共建普惠包容发展愿景 [3] 主要观点与倡议 - 中国外文局局长常勃提出上合组织应坚持开放包容拓展合作版图、坚持务实创新激活治理效能、坚持文明互鉴筑牢价值根基 [1] - 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指出全球治理倡议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均重视主权平等、国际法至上及多边主义 [1] -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孙霖江表示上合组织应发挥引领作用,当好践行四大全球倡议的表率 [2] -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认为上合组织凭借成员国多样性和上海精神,成为推进全球治理倡议的理想平台 [2] 研究成果发布 -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践行全球治理倡议的上合表率》研究报告 [2] - 报告展现上合组织作为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为全球治理贡献上合智慧与上合方案 [2]
上海市第十三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开幕,陈吉宁出席并讲话
第一财经· 2025-10-16 20:47
王灵桂代表中国侨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侨联工作,为侨 联组织履行职能、发挥侨界独特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坚强保障。上海市侨联以品牌活动为抓 手,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侨智侨力。上海各级侨联组织和广大侨联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开创 上海侨联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侨界力量。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凝聚侨 界最大共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侨界独特优势;恪守为侨服务宗旨,深化暖侨助侨、依法 护侨;深化侨联改革,强化队伍建设。 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灵桂,市领导龚正、胡文容、陈通、华源、郑钢淼、解冬出席。 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独特优势。 陈吉宁指出,踏上新征程,希望全市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心往 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风采。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关心支持参与祖国和家乡建 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坚守民族大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出 应有贡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立改革 ...
展望中吉关系:世代友好、共享繁荣、命运与共——专访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刘江平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20:45
中吉政治关系 - 中吉建立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 [3] - 两国元首频繁会晤,高层互访密切,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 [3] - 通过友好协商彻底解决历史遗留边界问题,将1000多公里共同边界打造成友谊纽带 [19] 中吉经贸合作 -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进口来源国和投资来源国地位 [4] - 2023年两国贸易额达227亿美元,2024年1-8月达196.6亿美元,同比增长52.6% [4] - 中吉乌铁路项目于2024年6月全线开工建设,将使吉尔吉斯斯坦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 [4] - 投资合作增长势头迅猛,绿色矿产、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4] 中吉互联互通 - 中吉现有三对陆路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已实现全天候运营 [12] - 别迭里口岸公路项目启动建设,协同推进口岸现代化改造 [8] - 乌鲁木齐市同比什凯克、奥什开通直航,构建更高水平互联互通格局 [12] 中吉人文交流 - 中亚首个中国文化中心落地比什凯克,鲁班工坊建成运营,4所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 [4] - 中方开展"健康快车光明行"活动,为800余名吉尔吉斯斯坦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4] - 两国已建立29对友好省州(市),地方合作不断拓展 [5] -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赴吉演出,促进民心相通 [13] 中国与中亚区域合作 - 2024年中国同中亚五国贸易额达948亿美元,较建交时增长上百倍 [14] - 中国同中亚五国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 [15] - 中国支持吉尔吉斯斯坦主办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将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 [16] 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合作 -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政策、区位、人文、资源等独特优势 [12] - 中吉乌铁路中国境内起点在新疆喀什,为两国合作注入新活力 [12] - 新疆在绿色矿产、风电、光伏等领域优势明显,与吉尔吉斯斯坦加强绿色产业合作 [13]
和音: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 丰富人类文明百花园
人民日报· 2025-10-16 11:31
世界中国学大会概况 -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约5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会,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 [1] - 会议深入探讨了“学术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阐释了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经验启示和世界意义 [1] -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世界中国学研究,2016年明确提出“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2023年强调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 世界中国学的学科属性与作用 - 世界中国学是跨文化的学术实践,具备联通中外文明的属性,被称为“中外交流之学”“文明互鉴之学” [2] - 该学科既有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中国叙事,也有丰富多元的他者视角,为不同文明搭建互学互鉴的桥梁 [2] - 世界中国学强调克服文化间交流障碍,通过增强彼此认知弥合国家与文明间的认知鸿沟,有助于讲清楚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 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热点与时代意义 - 世界中国学的热度与日俱增,反映出各国对当代中国认知更新的迫切需求,学者通过研究中国来观照自身、理解世界 [3] -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热词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3] - 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世界现代化理论,为各国走好现代化之路提供借鉴参考,增强对现代化未来的信心 [3] 世界中国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 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理解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4] - 该研究将为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启迪智慧、凝聚共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思想和文化力量 [4]
中国为全球妇女创造的又一个团结时刻
人民日报· 2025-10-16 10:47
全球妇女峰会核心观点 - 中国举办全球妇女峰会旨在为全球妇女创造团结时刻,推动携手发展、共迎挑战,促进世界稳定与美好 [2] - 习近平主席的倡议和主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回响,鼓舞全球妇女事业向前迈进 [2] - 峰会被评价为中国为全球妇女发展事业创造的又一个团结时刻 [2] 中国在妇女发展领域的举措与承诺 - 中方宣布在民生发展领域援助1000个“小而美”项目 [2] - 中方计划邀请5万名妇女来华交流研修 [2] - 中方将设立“全球妇女能力建设中心” [2] 国际合作与具体领域 - 峰会有助于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冲刺期,将更多妇女纳入全球发展议程 [2] - 合作领域将推动医疗、教育、气候变化以及减贫等领域的妇女国际合作 [2] - 吉尔吉斯斯坦妇女大会计划研究在哪些领域可以对接合作,并介绍峰会精神 [2] 对中国妇女发展成就的评价 - 中国将男女平等理念纳入经济、教育以及数字领域等方方面面 [2] - 中国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妇女权益,赋能妇女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 [2] - 中国女性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展现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活力 [2] 吉中双边妇女合作项目 - 吉尔吉斯斯坦妇女大会与中国全国妇联保持密切合作 [2] - 具体合作项目包括中国援建的电脑教室和共同建立的纺织工作室 [2] - 吉中合作项目帮助吉尔吉斯斯坦妇女掌握新技能,生活得到实实在在改善 [2] 未来合作展望 - 妇女合作空间广阔,各方期待继续为推动妇女事业发展共同行动 [3] - 吉尔吉斯斯坦代表计划就吉中医疗领域合作进行洽谈 [3]
大幅壁挂式黎锦献礼全球妇女峰会
海南日报· 2025-10-16 10:09
大幅壁挂式黎锦献礼全球妇女峰会 把五指山织进黎锦,献给了不起的"她"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凯 见习记者 黄富国 特约记者 钟丽 织机声声,清脆而有节奏。9月中下旬,在五指山市畅好乡的山寮里,年逾五旬的黎族织娘王雪冰 俯身于一台老式腰织机前,用布满岁月痕迹却异常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彩色的棉线编织成一幅画卷。 这并非普通的黎锦。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这幅特制的壁挂式大型黎锦亮相 2025全球妇女峰会女性主题特展,吸引了国内外参会嘉宾和媒体驻足关注。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一块漂亮的布,而是讲述一个女性的故事,一个来自中国海南中部山区黎族 妇女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取得的新发展成就故事,同时也献给全世界所有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女 性。"壁挂黎锦设计者之一、带头制作人黄凌凤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在北京的展会上,这幅黎锦的丝线在光照下闪烁着温润光泽,古老技艺焕发出崭新的时代生命力。 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品,更是一封由黎族女性亲手书写的、致全球妇女的时代华 章。 把五指山"织"在四季之间 为了设计好这幅大型壁挂式黎锦,黄凌凤没少费脑筋,熬了几个夜晚,才设计出具体样式。"我结 合最初提 ...
从全球视角重估中国学的当代意义——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侧记
环球时报· 2025-10-16 07:07
大会概况与核心精神 -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邀请了约5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 [1] - 大会旨在贯通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探讨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和世界意义,构建了高级别的平等对话平台 [1][2] - 在“去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大会的召开对于重建信任、促进沟通合作具有特殊意义 [2] 中国学研究地位的演变 - 中国学在美国已从边缘学科成为显学,并正成为全球学者共同致力打造的一门世界性学问 [3] - 研究动力从对古老文明的纯粹兴趣,转变为世界对中国的现实需求,因为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影响力深刻 [4] - 汉语学习的“门槛”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范围从人文研究拓宽至经贸等领域 [4] 研究范畴与范式的转型 - 大会设置5个平行分论坛,议题涵盖从古老文献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并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揭示了研究范式的深刻转型 [6] - 会议期间发布了54部“世界中国学研究推荐书目”(2005—2024),其中国外青年学者研究成果有10部,展示了研究广度与深度的飞跃 [6] - 青年学者采用跨学科方法、熟练运用数字技术,成为连接学术研究与全球对话的桥梁 [7] 中国发展的实践样本与全球启示 - 学者从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寻找中国发展的答案,如“天下大同”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联 [5] - 中国学为全球南方提供了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非依附性发展选择 [5] - 上海张江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力投入和“中国智造”能力 [7][8] - 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的微观窗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其模式被认为具有可借鉴性 [9] - 豫园的保护与更新是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成功样本 [9]
“中国为全球妇女创造的又一个团结时刻”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近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妇女大会与中国全国妇联一直保持密切合作。采访中,扎米拉特意带来《吉尔吉 斯斯坦妇女》一书,向记者展示了其中收录的照片:"这是中国援建的电脑教室;这是我们共同建立的 纺织工作室。"她说,吉中合作项目帮助更多吉尔吉斯斯坦妇女掌握了新的技能,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 改善。 "1995年,我曾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时隔30年,感谢中国再次让全球代表齐聚一堂,为妇 女发声、为妇女行动。"吉尔吉斯斯坦妇女大会主席扎米拉·阿克巴吉舍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 示,"习近平主席就妇女发展事业的倡议和主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回响,鼓舞全球妇女事业向前迈 进。" 10月1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扎米拉表示,她在现场聆听讲话 后颇受鼓舞:"这是中国为全球妇女创造的又一个团结时刻。全球妇女命运与共,只要我们携手发展、 共迎挑战,世界就会更加稳定与美好。"扎米拉认为,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冲刺期,中国 适时举办全球妇女峰会,有助于将更多妇女纳入全球发展议程,推动医疗、教育、气候变化以及减贫等 领域的妇女国际合作。中方还宣布一系列务实举措,在民生发展领域援助1000个" ...
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 丰富人类文明百花园(和音)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会议概况 -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 [1] - 约50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1] - 会议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 [1] 研究领域与属性 - 世界中国学被定义为跨文化的学术实践,具备联通中外文明的属性 [2] - 该领域既有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中国叙事,也有丰富多元的他者视角 [2] - 世界中国学被称为“中外交流之学”和“文明互鉴之学” [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研究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理解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1][4] - 通过增强彼此认知来弥合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认知鸿沟 [2] - 有助于向世界讲清楚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并增进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 [2] - 为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启迪智慧、凝聚共识 [4] 研究热点与趋势 - 全球学术界对“何以中国”的多元回响使世界中国学成为促进文明和合共生的思想园地 [2] -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建“一带一路”和四大全球倡议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对象 [3] - 世界中国学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世界现代化理论,为各国走好现代化之路提供借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