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战争
icon
搜索文档
新四军成立时,四大支队的司令分别是谁,后来被授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06
新四军成立背景与初期组织架构 - 新四军于1937年12月25日在湖北汉口成立,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整编而成 [1] - 初期领导层包括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1] - 下设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成为早期核心作战力量 [1] 各支队兵力与装备情况 第一支队 - 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初期兵力1000余人,后扩至2300余人 [3] - 装备极差,平均十几人共用一把枪,兵员主要来自湘鄂赣边、湘南红军及赣粤边等游击队 [3] 第二支队 - 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由谭震林后调整为粟裕,兵力约1800人 [3] - 装备水平与第一支队相近,兵员主要来自闽西、闽赣边及闽粤边游击队 [3] 第三支队 - 司令员张云逸(兼任新四军参谋长),初期无副司令,后由谭震林接任,兵力约2100人 [5] - 装备优于前两支队伍,实现人手一枪并配备机关枪,兵员来自闽北、闽东红军 [5] 第四支队 - 司令员高敬亭(无副司令),兵力3100余人,为新四军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支队 [5] - 由红28军改编而成,高敬亭曾任红28军政委,作战经验丰富 [5] 将领后续发展与1955年授衔情况 - 陈毅:新四军重组后代军长,解放战争任第三野战军政委,1955年获授元帅 [7] - 傅秋涛:参与济南、淮海等战役,1955年获授上将 [9] - 张鼎丞:解放战争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因转地方未参与授衔 [11] - 粟裕:解放战争表现卓越,1955年获授大将 [11] - 张云逸:1955年获授大将 [13] - 谭震林:转任地方未参与授衔 [13] - 高敬亭:1939年早逝,未参与授衔但资历深厚 [15] 新四军历史评价 - 整体实力弱于八路军,但将领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卓越,创造重要战果 [15]
胡发坚是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他牺牲的有点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15
新四军第一支队历史 - 新四军第一支队由南方八省游击队组成,成立于1937年10月12日,初期领导人包括陈毅(司令员)、傅秋涛(副司令员)、胡发坚(参谋长)和刘炎(政治主任)[1] - 1939年11月7日第一支队与第二支队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后被授予元帅军衔,傅秋涛获上将军衔,胡发坚和刘炎在战斗中牺牲[1] 胡发坚个人背景 - 胡发坚1906年出生于江西吉安贫农家庭,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并逐步晋升至团政委[3] - 长征期间任红五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参谋长,参与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战役,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师副参谋长[3] 胡发坚在新四军的贡献 - 1937年进入抗大学习后调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协助陈毅开展苏南抗日游击战争,起草联合地方武装抗日的公告[5] - 1938年6月推动建立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抗日总会,奠定根据地政权基础[5] - 1939年1月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副司令员,指挥西王村战斗并创办随营学校培训抗日骨干[7] 胡发坚牺牲事件 - 1939年3月15日在武进县处理大刀会冲突时,因鸣枪示警引发混乱被流弹击中身亡,年仅33岁[8] - 1985年在其牺牲地建立纪念碑,2014年被列入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8]
心相近丨“永远不会忘记”——中俄友谊故事世代流传
新华社· 2025-05-05 16:4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中俄两国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友谊故事和历史传承,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建议提供与公司、行业或经济相关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更符合任务要求的分析总结。
我们都是收信人(重读抗战家书)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31
赵一曼烈士生平事迹 -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 又名李一超 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满洲总工会秘书 组织部部长 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 铁北区委书记等职[1] - 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 时年31岁 在囚车上写下给儿子宁儿的遗书[4][5][6][7] - 被日寇关押在伪满哈尔滨警察厅(现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遭受严刑拷打两个多小时仍坚贞不屈[2][3] 赵一曼文学创作与纪念 - 组织哈尔滨有轨电车工人大罢工 创作大量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发表[2] - 著有诗歌《滨江述怀》"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等豪迈诗句[8] - 郭沫若题诗"四海今歌赵一曼 万民永忆女先锋" 表达对英雄的永久怀念[8] 历史背景与地域关联 - 赵一曼主要战斗地区为珠河县(今黑龙江尚志市) 当地民众视其为亲眷[1] -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 距赵一曼牺牲信近90年[8] - 张广才岭 蚂蚁河畔为赵一曼事迹主要流传地域[1][7]
新四军成立之初10个团的团长在1955年都被授予什么军衔?
搜狐财经· 2025-04-23 18:59
新四军初期团长背景及任职 - 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共10个团 第一支队含第1、2团 第二支队含第3、4团 第三支队含第5、6团 第四支队含第7、8、9团及手枪团[1] - 团长包括傅秋涛(兼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张正坤、黄火星、卢胜、饶守坤、叶飞、杨克志、周骏鸣、顾士多、詹化雨[2][5][8][10][13][16][19][20][22][23] 团长革命经历及抗战表现 - 傅秋涛1927年参加革命 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中率部突围保存实力[2] - 张正坤土地革命时期负伤13次 皖南事变中血战七昼夜后重伤被俘 因掩护狱友牺牲[6][7] - 黄火星参与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卢胜参加三年游击战争 饶守坤参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8][10][13] - 叶飞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 指挥黄桥战役等重大战斗[16] - 杨克志1939年因生活作风问题叛逃至新桂系部队[19] - 顾士多1940年与日军激战时牺牲 年仅26岁[22] 团长解放战争及建国后任职 - 傅秋涛担任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 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 后任人民武装部部长[4] - 黄火星任三野25军政委 卢胜任三野23军政委 饶守坤任三野30军副军长[10][12][15] - 叶飞任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 参与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8] - 周骏鸣转任水利部副部长未获军衔[22] - 詹化雨任华野7纵队副司令员[26] 1955年授衔情况 - 授上将者:傅秋涛、叶飞[4][18] - 授中将者:黄火星、卢胜、饶守坤[10][12][15] - 授少将者:詹化雨[26] - 未授衔者:周骏鸣(转业)[22] - 牺牲及叛逃者:张正坤、顾士多牺牲 杨克志叛逃后被处决[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