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困境中的跨越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9 11:04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 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强调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 [1] - 经济建设不仅是GDP增长,更是社会财富增长过程中要素的综合优化与协同发展 [1] - 任何历史阶段和国家都不可能忽视经济建设,只是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 [1] 建国初期经济基础 - 1949年新中国面临严峻经济形势:人口5.4亿,人均寿命35岁,成人文盲率80%,农业占国民经济81% [4] - 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钢铁产量13.5万吨(人均0.75公斤),电力消费人均8度,原油消耗人均0.23公斤 [4] - 面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和技术封锁,建设异常艰难 [4] 苏联援助与工业建设 - 苏联援助中国完成156个大型建设项目,奠定工业基础框架 [5] - 苏联援助并非无偿,中国需偿还债务并给予专家优厚待遇 [5] - 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被迫走上自主发展道路 [5] 自主发展阶段成就 - 六十年代完成"两弹一星"重大科技突破 [6] - "大三线"建设工程历时17年,投入2053亿元,提升国家防御能力和工业布局 [9] - "四三方案"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完成26个大型项目,投资约200亿元 [9] 经济成就数据 - 1949-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从466亿增至4467亿(增长10倍),国民收入从358元增至2503元(增长9倍) [12] - 粮食产量从1.1亿吨增至2.8亿吨(2.5倍),钢铁产量从13.5万吨增至2390万吨(177倍) [12] - 发电量从43亿千瓦时增至1958亿千瓦时(45倍),GDP年均增长率8.43% [12] - 1949-1978年固定资产累计增长56.3倍 [12] 国际比较 - 1949年中国与美国经济规模相差28倍,1978年缩小至5.52倍 [10] - 农业年均增长4.0%,高于美国1.6%、苏联3.1%、日本1.7% [14] - 工业年均增长12.5%,远超美国4.0%、苏联8.8%、日本11.5% [14]
新四军第7师有多牛?一年收入高达6000余万元,能养活20个甲种师
搜狐财经· 2025-05-28 17:41
新四军第七师的经济奇迹 - 新四军第七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从经济困境发展为"富七师,甲全军",1943年财政收入超过2400万元,1944年飙升至6000万元 [6] - 第七师支援军部资金从1943年的700多万元增长到1944年的1400多万元 [6] - 部队从最初1000多名战士发展到3万余人,地方部队达十几万 [13] 经济困境与对比 - 国民政府给甲种师每月军费20万元,但将新四军军费从16.6万元削减至6.5万元,最终勉强争取到8万元 [3] - 国民党军丙种师每月军费10万元,新四军军费低于丙种师标准 [3] - 第七师成立时仍能获得部分军费支持,但后期面临更大压力 [3] 经济转型关键人物 - 曾希圣作为政委主持军政工作,主导经济建设如黄丝滩大江堤工程,制定发展战略使部队在封锁中立足 [8][10] - 蔡辉提出七条紧急财政措施,发展敌区商业建立南北贸易路线,成为经济命脉和情报渠道 [12] - 两人合作推动成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通过无息贷款支持农业手工业发展 [13] 部队条件改善 - 从"人少、枪少、钱少、物资少"发展为兵力充足、财力雄厚,成为中共武装中津贴最丰厚部队 [4] - 部队伙食标准为大米饭,每月配发零用钱、牙膏、三条香烟 [5] - 武器装备几乎全部更新为日式装备,从战略机动部队转变为主力部队 [5] 根据地经济建设 - 在皖中抗日根据地面积小、人口有限情况下,通过商业和金融创新实现经济繁荣 [10][12] - 建立贸易路线引入物资资源,同时抵制日伪币流通 [12][13] - 1941年1-11月期间控制47%土地面积和60%人口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