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困境中的跨越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9 11:04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 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强调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 [1] - 经济建设不仅是GDP增长,更是社会财富增长过程中要素的综合优化与协同发展 [1] - 任何历史阶段和国家都不可能忽视经济建设,只是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 [1] 建国初期经济基础 - 1949年新中国面临严峻经济形势:人口5.4亿,人均寿命35岁,成人文盲率80%,农业占国民经济81% [4] - 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钢铁产量13.5万吨(人均0.75公斤),电力消费人均8度,原油消耗人均0.23公斤 [4] - 面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和技术封锁,建设异常艰难 [4] 苏联援助与工业建设 - 苏联援助中国完成156个大型建设项目,奠定工业基础框架 [5] - 苏联援助并非无偿,中国需偿还债务并给予专家优厚待遇 [5] - 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被迫走上自主发展道路 [5] 自主发展阶段成就 - 六十年代完成"两弹一星"重大科技突破 [6] - "大三线"建设工程历时17年,投入2053亿元,提升国家防御能力和工业布局 [9] - "四三方案"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完成26个大型项目,投资约200亿元 [9] 经济成就数据 - 1949-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从466亿增至4467亿(增长10倍),国民收入从358元增至2503元(增长9倍) [12] - 粮食产量从1.1亿吨增至2.8亿吨(2.5倍),钢铁产量从13.5万吨增至2390万吨(177倍) [12] - 发电量从43亿千瓦时增至1958亿千瓦时(45倍),GDP年均增长率8.43% [12] - 1949-1978年固定资产累计增长56.3倍 [12] 国际比较 - 1949年中国与美国经济规模相差28倍,1978年缩小至5.52倍 [10] - 农业年均增长4.0%,高于美国1.6%、苏联3.1%、日本1.7% [14] - 工业年均增长12.5%,远超美国4.0%、苏联8.8%、日本11.5% [14]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证监会发布· 2025-06-13 18:50
陈云同志的经济建设贡献 - 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实现全国财政经济统一 稳定金融物价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4] - 反对急躁冒进 较早发现"大跃进"问题 参与调整国民经济 解决农业困难和粮食紧张问题 [4] -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 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 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思想 - 支持改革开放 维护邓小平同志核心地位 推动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 [5] - 提出"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思想 克服苏联模式弊端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新体制 [8] - 强调经济建设必须综合平衡 建设规模与国情国力相适应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 [8] 经济工作领导经验 - 主持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 既学习苏联经验 又从国情出发 科学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 [8] -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强调有计划按比例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8] - 指出经济建设最终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 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基础 [8] 组织工作思想 - 选拔干部要"德才并重 以德为主" 强调才德统一 用干部要五湖四海 [9] - 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是战略任务 坚持老中青结合 保持干部队伍连续性稳定性 [9] - 支持干部队伍革命化 年轻化 知识化 专业化方针 提拔党性强作风正派的干部 [9] 纪律检查工作理念 - 强调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 反对"纪律松绑"错误观点 [10] - 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重大论断 [10] - 指出解决维护人民利益和反对党内不正之风是保持党群血肉联系的关键 [10]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 坚持"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交换 比较 反复"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11] - 强调从战略上思考问题 要站得高看得远 拿出时间考虑战略性问 [11] - 重视调查研究 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时间作调研工作 [11]
新四军第7师有多牛?一年收入高达6000余万元,能养活20个甲种师
搜狐财经· 2025-05-28 17:41
第一个人物是曾希圣。作为第七师的核心人物,曾希圣在部队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参与制定的所有发展策略和方案,都直接影响了第七师的 兴旺。除了经济方面的迅猛发展,曾希圣还亲自主持了多个民生工程的建设,例如著名的黄丝滩大江堤工程,便是他主导的项目之一。 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的记忆中,新四军和八路军在长时间内面临着经济困境。即使是在八路军成立初期,很多留守的部队甚至无法按时领取军饷,队伍的生存 只能依靠自给自足,通过打胜仗获得战利品来支撑。可即便如此,仍然有特例存在。在新四军中,就有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新四军第七师。 在那个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不仅不需要依赖上级军部的拨款,反而能够大方地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军部。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数字的意 义,笔者可以通过国民政府给甲种师的军饷作个对比。当时,甲种师每月的军费是20万元。然而,蒋介石对新四军的军费支援始终百般刁难,甚至将16.6万 元的军费硬是削减到了6.5万元,这样的军费对于一个师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周恩来得知此事后,曾力争上游,但最终只能勉强争取到每月8万元。 更令人尴尬的是,即便是当时的国民党军丙种师,每月的军费也是10万元,而新四军的军 ...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见效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14:46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 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施行 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标志着民营经济从"政策支持"迈向"法治保障"新阶段 [1][2] - 法律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条文 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推出7方面53项配套政策 包括《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和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等 [1] 法律创新与意义 - 法律首次以专门立法形式确立民营经济"平等市场主体地位" 突破政策文件局限性 构建系统性保障框架 [2] - 法律共9章78条 明确规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4] - 专家指出该法将重构民营经济发展生态 但效能释放依赖实施细则精准落地 [5] 民营企业参与机制 - 国家将推出总投资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重点覆盖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 [3] - 前4个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1亿元以下项目中标数量占比超80% [3] - 金融部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共同优化发展环境 [3] 政策实施保障 - 国家到地方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 设立专门机构协调解决问题 [4]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多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听取关于经济形势和政策落实的意见 [4] - 广东、山西、浙江等地相继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门机构 落实法律要求 [4][5] 产业转型方向 - 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向高端制造、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转型 提升产业链韧性 [3] -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 平等使用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3] -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创新与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