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岸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和平使者 爱连两岸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9:50
两岸婚姻家庭 - 刘孝怡与杨正浓2015年在台北相识 2020年结婚 两人共同走访台湾老兵并拍摄纪录电影《日暮·归乡》[1] - 刘孝怡出生于两岸婚姻家庭 父亲来自贵州 母亲是台湾客家人 父亲曾回贵州探亲带回茅台酒和黄果树大瀑布的记忆[1] - 杨正浓在养老院表演京剧《四郎探母》引发老兵共鸣 这成为拍摄《日暮·归乡》的灵感来源[1] - 《日暮·归乡》经过8年筹备拍摄 于2023年5月10日在大陆上映[1] - 刘孝怡通过访谈老兵找到了与已故父亲连接的方式 这些老兵与父亲有共同记忆和乡愁[2] 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 -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以"心中的鸽"为主题 于近期举办 230余名两岸代表参加[2] - 论坛内容包括《日暮·归乡》观影交流 两岸融合主题讲座 参观战地观光园等活动[3] - 论坛上嘉宾围绕两岸关系历史变迁分享个人或上一代人的经历[2] 两岸婚姻数据 - 自1987年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以来 已有超过40万对两岸情侣结为夫妻[3] - 福建围头村与金门相距5.2海里 曾有138位围头姑娘嫁到台湾 10位台湾姑娘嫁到围头 共形成148对两岸婚姻[2] - 围头村主任称两岸婚姻是"和平鸽" 在促进两岸交流和增进感情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3]
热评两岸丨海峡论坛交融交心 融合发展不可阻挡
央视新闻· 2025-06-19 15:23
海峡论坛概况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最"草根"的民间交流平台,累计吸引10余万人次台湾同胞参与 [3] - 本届论坛克服台海局势复杂严峻等困难,吸引7000多位台湾同胞参与,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出席 [3] - 论坛设置主论坛及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56项活动 [4] 两岸交流现状 - 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张安乐表示岛内存在"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 [4] - 民进党当局近期采取驱逐陆配、恐吓两岸宗教交流等措施阻挠两岸交流,但未能阻止台湾民众参与热情 [3] - 论坛举办地福建被称作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台湾嘉宾分享在闽创业故事体现两岸亲情 [5] 融合发展举措 - 论坛四大特点:厚植民间交流、展示融合成效、拓展青年交流、保持台胞参与热度 [4] - 大陆推出惠台利民政策,落实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具体行动 [4] - 论坛通过有温度、接地气的活动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和有效交流 [4] 历史与未来展望 - 202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台湾光复80周年,需共同维护历史成果 [5] -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自然情感无法阻断,民间交流往来不可阻挡 [5] - 期待两岸青年携手守护共同家园,续写中华民族新辉煌 [5]
两岸交流大势不可阻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9 05:33
台湾媒体从各个角度做了报道,尤其关注本届海峡论坛的特色和亮点。 《联合报》关注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首度出席海峡论坛,并引述他在大会上的发言指出,两岸唯有 透过不间断的交流与认识,才能减少误解、避免误判,建立信任与共识。《中国时报》的报道详细介绍 论坛系列活动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成果,指出系列活动"聚焦青年基层",显示无论台海局势如 何变化,海峡论坛都持续推进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工商时报》关注两岸融 合发展示范区、金厦同城生活圈等最新成效,重点聚焦最新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 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并引述专家观点认为,"短期来看,新政可为台商 提供更多金融支持","长期来看,则是朝向两岸融合发展的方向迈进"。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日前在福建举行,台湾有关政党代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民间信俗、农渔水利、 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工商金融等各界人士超过7000人参加。台湾各界广泛关注、积极评价海峡论坛, 舆论指出,本届海峡论坛亮点纷呈,台湾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充分表明常来常往、走近走亲是两岸同胞 的共同愿望,两岸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这些年 ...
百姓的论坛,交流的盛会——第十七届海峡论坛综述
新华社· 2025-06-17 21:37
海峡论坛概况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包含56场活动,覆盖青年、基层、文化、经济四大板块 [1] - 论坛累计吸引两岸同胞35万余人次参与,其中台湾同胞超过14万人次 [2] - 本届论坛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数千名台湾同胞突破政治阻挠参会 [2] 两岸经贸数据 - 2024年一季度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5.2% [5] - 福建省实际利用台资6.4亿美元,同比增长显著,占大陆比重超50% [5] - 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吸引325名台湾专业人才,规模创新高 [4] 青年交流与创业 - 海峡青年论坛吸引约470名两岸青年参与,台湾青年占比70% [3] - 论坛推出"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涉及电商物流、乡创文旅等项目 [5] - 厦金同城生活圈论坛推动大健康、人工智能等台青创业基地落地 [4] 产业融合实践 - 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系列活动展示乡村振兴路径,包括社区治理经验交流、中医师承等 [6] - 科技创新议题聚焦人工智能应用与台企升级 [5] - 两岸自媒体通过脱口秀、沉浸式直播等形式构建"数字纽带" [3] 文化与社会联结 - 两岸同名村"村BA"、龙舟赛、歌会等活动强化民间互动 [2] - 台湾青年通过纪录片《两岸家书》等文化项目寻根 [3] - 闽南语配音、河洛雅言等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吸引青年参与 [3]
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日月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06:13
凤凰花又开,鹭岛宾朋来。6月15日,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 环境和台海形势下,论坛的如期举办充分证明,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两岸同胞 希望常来常往、走近走亲的共同心愿没有改变;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海峡论坛是两岸百姓的论坛、交流的盛会。之前成功举办的16届论坛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 性"的定位,共开展各类活动近800场,累计吸引两岸同胞35万余人次参与,其中台湾同胞超过14万人 次。尽管当下民进党当局抛出所谓"17项策略"大搞"绿色恐怖"、恐吓阻挠台胞参与两岸交流交往,但超 过7000名同胞仍冲破阻挠、义无反顾地来大陆共襄盛举,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首次与会,更达到台 湾知名人士参加海峡论坛的最高层级。两岸嘉宾积极参与四大板块的56场活动,话亲情、叙友谊、谈交 流、促合作,其乐融融,画面温馨,生动诠释了"两岸一家亲"。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17年来,海峡论坛广邀两岸青年参与,不断新增以青年为主角的论坛 活动。本届论坛共举办海峡青年论坛、青少年新媒体论坛、海峡视听季、艺术交流汇等10多场活动,一 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交融交心、 ...
促进两岸交流  共绘融合愿景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海峡论坛概况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于6月15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为"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涵盖主论坛及四大板块56项活动 [1] - 论坛强调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发展、交流与合作 [1] 参与规模与代表性 - 台湾各界人士超过7000人参与,包括政党代表及工会、青年、妇女、农渔水利、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工商金融等领域 [2] - 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张安乐表示两岸发展期待相通,呼吁团结克服困难 [2] - 金门同乡会总会创会总会长李台山提到厦金"两门一家"的融合感受 [2] 经济与基建进展 -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累计运送旅客2244万人次,厦金大桥厦门段进入大规模装配化施工阶段 [2] - 福建省已发布四批共62条对台融合政策措施,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3] 青年与产业交流 - 台湾青年苏轩仪在两岸特色乡镇交流论坛中提出共建和美乡村的愿景 [4] - 海峡青年论坛等活动中,两岸青年探讨动画电影合作及新媒体发展机遇 [4] - 台湾博士生陈翊瑄认为两岸青年需通过交流消除隔阂,创造共同未来 [4] 媒体与政策关注 - 台湾媒体关注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首次出席论坛,强调交流减少误解 [6] - 《工商时报》报道金融支持福建两岸融合示范区的措施,专家认为短期可助台商,长期推动融合发展 [6]
金融助力福建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金融时报· 2025-06-16 07:39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 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6月15日,介绍《若干措施》出台背景、政策亮点及下一步工作举措的政策发布会在福建厦门举行。中 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永礼,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纪 敏,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庆昉,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燕添,福建省直有 关部门和福州、泉州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 陆磊表示,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 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从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促 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等方面系统擘画了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宏伟蓝图。 《若干措施》涵盖四方面12条政策措施,是金融领域贯彻落实《意见》的务实举措,是金融支持福建探 索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的具体实践,是完善增进两岸同胞利益福祉的制度安排。 王永礼表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人民银行 ...
金融支持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政策发布会在厦举行 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新华财经· 2025-06-16 00:21
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若干措施》,旨在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1][3] - 政策聚焦优化两岸"生活圈"金融生态、跨境贸易便利化、资本项下投融资开放及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 [3][4][5][6] - 金融机构代表包括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海峡银行等参与政策落地交流 [7] 生活圈金融生态优化 - 允许福建省内银行为台胞办理商品房交易相关跨境人民币收付业务,覆盖合法合规交易款项 [3] - 推行境外人员境内支付服务试点,包括ATM境外卡取现功能改造、外币兑换点布局及线上预约开户等便利措施 [3] 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 - 福州、厦门、泉州开展试点,审慎合规银行可为优质企业办理单笔超5万美元服务贸易外汇支出事后核验 [4] - 支持银行创新新型跨境贸易结算,允许试点企业与境外交易对手开展经常项目外汇轧差净额结算 [4] - 货物贸易特殊退汇免登记,服务贸易代垫分摊业务审核权限下放至银行 [4] 资本项下投融资便利化 - 台资企业在闽再投资参照外资企业免登记,外债及境外上市外汇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 [5][6] - 允许福建企业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集中运营境内外资金并开展轧差结算 [6] 两岸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与新三板合作,支持优质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 [6] - 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金融市场发展,创新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6] 政策实施与监管 - 强调风险防控底线,要求试点银行及企业专项监测,保障跨境资金流动平稳 [7] - 央行与外汇局将推动政策细化落实,强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撑 [7]
跨越海峡 同心同行——两岸最大民间交流活动启幕
新华网· 2025-06-15 23:02
新华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跨越海峡 同心同行——两岸最大民间交流活动启幕 新华社记者李寒芳、郑良、许雪毅 本届海峡论坛前,民进党当局变本加厉限阻两岸交流交往,一再污名化海峡论坛、恐吓阻挠台胞参与, 但众多台湾同胞克服困难与会,展现希望交流合作的意愿和担当,体现两岸同胞血脉亲情与交流意愿是 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两岸交流不会间断,会一直持续。"首次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许家齐说,如果两岸来往更多,两岸 人民的情谊会越来越深厚。 凤凰花开时节,又迎新朋故知。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15日在厦门隆重举行。带着闽南乡音,带着热切 期待,众多台湾乡亲再次跨海来相会,共叙两岸情。 "我的年轻朋友中有很多人向往大陆,想来看电影'哪吒',想来逛逛大陆的潮玩店。"台湾青年余纪萱几 乎"全家总动员"来出席本届论坛。她说,我们是两岸婚姻家庭,我和先生一起来参加海峡论坛,我妈妈 也从台湾和一些朋友一起过来。"两岸民众之间有很多天然的纽带和桥梁,不会因为个别政党的阻挠而 中断。" 作为两岸百姓的论坛、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会,海峡论坛2009年举办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近800场,累计 吸引两岸同胞35万余人次参与,其中台湾同胞超过14万人次 ...
常来常往 走近走亲(观沧海)
人民日报· 2025-06-15 06:12
海峡论坛与两岸交流 - 第十七届海峡论坛大会即将举办 该论坛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6届 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 [1] - 论坛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交友交心 厚植情谊 有力推动两岸民间交流 增进同胞福祉 [1] - "江苏·南京台湾周"吸引千余名台湾工商团体、基层民众、青年代表及大陆代表参加20余场活动 [1] - 两岸基层民生发展交流会分享服务基层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经验 [1] -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汇聚两岸文化、学术领域等各界代表人士800余人 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扬 [1]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政策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 [2] - 政策旨在通过创新措施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坚实保障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2] - 赖清德当局上台后采取多项措施阻挠两岸交流 包括维持"禁团令"、调升旅游警示等级、发布旅行安全手册等 [2] - 当局阻挠两岸客运直航航点航班全面恢复 抵制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 [2] - 这些措施导致岛内旅游业经营困难 社会民怨累积 [2] 两岸旅游业发展现状 - 两岸旅游业发展受阻 民进党当局操弄"反中抗中" 渲染"统战渗透威胁" [3] - 当局担心台湾民众了解真实大陆后会拆穿其编造的"信息茧房" [3] - 大陆持续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 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 [3] - 两岸交流合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3] - 越来越多台胞台商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两岸交流合作 [3] 两岸交流合作前景 - 岛内主流民意要求和平、发展、交流、合作 [4] - 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愿望无法被压制 [4] - 台湾民众参与两岸交流活动的热情持续高涨 [4] - 大陆欢迎台湾同胞多来旅游 参与交流合作 共享发展成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