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岸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2026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开始申报 补助最高达100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20:28
项目申报概述 - 福建省财政厅与住建厅联合开展2026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申报工作,旨在围绕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发展大局[1] - 申报工作重点引入台湾乡建乡创团队扎根基层,推进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农房改造、公共空间完善、产业培育等项目[1] - 申报涵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典型工程和合作项目,典型工程涉及县域连片、集镇、村庄三类[1] 申报与合作要求 - 申报的典型工程和合作项目需与台湾团队签订金额50万元人民币以上服务合同[1] - 合同约定陪护式服务期限不少于1年,每月指导服务不少于10天或每年累计不少于100天[1] - 优先考虑列入省级合作典型工程、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或当地重点发展的乡村[1] 财政补助详情 - 对入选项目给予补助,县域连片典型工程不超过3个,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2] - 集镇典型工程不超过13个,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2] - 村庄典型工程不超过13个,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2] - 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不超过100个,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2] 项目历史与成效 - 自2018年以来,福建在大陆首创以乡建乡创为主题的闽台合作模式、第三方全程辅导服务模式以及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模式[2] - 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已累计引入184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681名台湾专才入闽服务[2] - 台湾团队服务覆盖600多个村庄,覆盖93%的县(市、区)[2]
2025年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活动在福州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07:55
活动概况 - 2025年两岸同胞迎中秋联谊活动在福州举办,主题为“福聚中秋月 '船'承两岸情”,约250名两岸同胞参与[1] - 活动由福州市和马祖县共同主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马祖县议会议长张永江及约200位台胞参加[1] - 现场布置中秋花灯、马祖文旅、民俗体验、台企展示等主题展区,展示福州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1] 活动亮点与氛围 - 500架无人机在天空排列出“两岸一家亲 闽台亲上亲”等图案,现场反响热烈[1] - 与会两岸同胞载歌载舞,共祝两岸明天更美好[1] - 活动前举办两岸同胞迎中秋茶话会,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出席并慰问台胞[1] 政策与交流立场 - 宋涛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国人,应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促进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1] - 连胜文表示中国国民党将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2] - 台胞认为大陆日益繁荣强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使台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更便利[2] 行业与区域发展 - 活动宣介赴马祖旅游,展示闽台中秋传统民俗,推动文旅合作[1] - 台企展示主题展区凸显两岸经贸交流机会,台胞呼吁把握机遇为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2]
我省大力推进琼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9-27 08:46
琼台经贸合作 - 2025年琼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将于9月27日在海口开幕,吸引台湾工商业界、大陆台商协会、海南省台商企业及台青代表等200余人参与 [2] - 2025年1月至7月,海南对台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0.4% [4] - 截至今年8月,海南累计注册台资企业超过2808家,累计实际使用台资突破59亿美元 [4] 台资企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澄迈琼台交流合作基地已引入盛翠(海南)投资有限公司等台资企业60多家,涵盖农业、加工、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服务、文创、物流等多个领域,流转租用土地2万多亩 [3] - 海南自贸港的加工增值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 - 今年以来,海南省先后修订出台“促进琼台交流合作30条”,从经贸交流、实习就业、创新创业、住房教育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 [8] 合作平台与服务保障 - 海南省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在海口成立,为台湾青年在琼创业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市场拓展等全方位服务 [7] - 省市场监管局优化“海南e登记”的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在线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提升台胞台企在琼办事便利度 [8] - 该服务中心通过组织展会、沙龙、座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多家有影响力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拓展业务 [7] 琼台文化交流 - 2025年第二届琼台“宝岛杯”两岸青少年文体交流活动在海口举行,来自琼台两地的200余名青少年选手参与 [5] - 海南七仙温泉嬉水节是当地黎族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盛大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琼台两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是嬉水节的特色活动之一 [6] - 持续举办“情系琼台两岛,助力自贸港建设”姻亲交流活动、琼台慢垒球交流赛、“情系琼台·魅力双岛——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活动等,打造琼台文化交流品牌 [5][6]
10月底还有重要纪念活动,两岸交流有望再提速,年内多项政策已经发布
选股宝· 2025-09-26 17:03
纪念活动与政策背景 - 大陆、海外及台湾岛内将举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大会、学术研讨和文物展览等[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写入“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2] - 海关总署推出十项措施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包括支持厦门航空口岸迁建和优先设立综合保税区[2] 两岸融合具体措施 - 福州市发布第二批政策共10条举措,围绕融入两岸共同市场、提升生活便利化和增进福马同城交流[2] - 央行与外管局发布金融支持措施,旨在建设多层次两岸金融市场[2] - 相关政策聚焦优化两岸金融生态,通过简化跨境结算、提升支付便利性及支持台资企业投融资为台胞台企提供便利[3] 相关公司与业务机遇 - 厦门港务因其对台地理位置优势和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地位,将受益于两岸融合发展[6] - 平潭发展作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唯一上市公司,在绿色能源、跨境电商与冷链物流领域有业务布局[6] - 厦门信达的业务涵盖贸易与物流,其在对台贸易和物流方面的业务有望因政策推动迎来新发展机遇[6] - 海峡创新以智慧城市与智慧医疗业务赋能平潭对台融合发展,在两岸交流合作领域有业务拓展机会[6]
福建厦门:拓宽路径 促两岸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8:36
经贸融合 -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 - 同安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1] - 大陆首个台企金融服务联盟在厦门正式成立 [1] - 厦门推动建设对台海运快件集散中心,方便大陆商品快速进入金门、台湾市场 [2] 社会融合 - 厦门出台政策法规涵盖台胞在厦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1] - 政策涉及台企在行业标准共通、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各项支持举措 [1] 厦金融合 - 厦金大桥(厦门段)建设正稳步推进 [2] - 厦金通气项目大嶝LNG气源站已具备投产条件 [2] -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出入境旅客占两岸"小三通"总量的90% [2] - "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在五通码头启用,为台胞出游、出行提供便利 [2]
两岸同名村交流激发共鸣(两岸脉动)
人民日报· 2025-09-21 05:48
同名村历史渊源 - 福建与台湾存在约280对同名同宗村,这些同名村源于明清时期福建人迁居台湾时将祖籍地府州县乡村名复制到新聚居地,以凝聚宗族力量并提醒后人不忘故土[1][2] - 例如台湾嘉义县的东石乡名称沿袭自福建晋江东石,明代以前就有先民自福建东石到台湾谋生,至今周边乡镇的福建人后代仍自称为东石人[4] 同名村文化交流活动 - 两岸同名村通过多元化活动加强交流,例如第十三届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以语同音为主题,活动内容从最初的寻根续缘拓展到食同味婚同俗居同厝曲同调笺同墨祠同宗等日常生活习俗领域[7][8] -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起两岸东石人开展为期3天的数宫灯活动,上一年新婚的新郎官将宫灯挂到嘉应庙祈福,两地互报宫灯数共庆人丁兴旺[4] - 第二届海峡两岸同名村村BA篮球邀请赛有24支两岸球队参与,260名台湾嘉宾中青年占比近九成,促进青年一代交流[10] 同名村实体平台建设 - 闽台寻根溯源服务交流中心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展示区以160余件文献实物和案例讲述台胞迁台与寻根故事,其查询区已收录300多个姓氏44765个分支谱超500万条记录,截至6月馆藏谱牒涉及两岸21个省份174个姓氏共2852部11021册,已协助360多对两岸宗亲成功查谱寻根[5] - 大陆首座闽台同名村宗亲自发筹建的交流平台板桥两岸同名村交流中心在厦门落成,该中心由朱红色闽南古厝风格建筑构成,清康熙年间集美板桥张氏族人大量移居台湾新北市板桥区,1989年台湾板桥宗亲首次组团返集美后交流频繁,中心未来将开展民俗文化交流及青少年研学等活动[9] 政策支持与融合发展 -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福建围绕社会融合经济融合情感融合全面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9] - 福建推动闽台共修共建同名同宗村村志馆网,2022年发起征集保护两岸家书倡议,进一步巩固拓展同名同宗村交流[8]
与大陆企业共同开拓全球市场、链接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9-17 07:32
投洽会平台与两岸经贸交流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展览总面积12万平方米 举办投资促进活动超过百场 超过120个国家和区的代表团参会 [1] - 投洽会被视为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 为台商台企寻找商机、对接客户、洽谈合作提供便利 [1] - 投洽会成为连接两岸经贸合作的关键桥梁 为台商融入大陆发展、对接国际资源提供宝贵契机 [6] 两岸融合发展专区与参展企业 - 首次设立“两岸融合发展专区” 主题为“新融合·通两岸·创未来” 面积500平方米 集中展示两岸经贸合作发展成果及台资企业新技术新产品 [2] - 台企森田药妆首次参与投洽会 展示主打产品和新产品 旨在通过平台结识更多海内外伙伴探索合作 [2] - 台企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包括打破垄断的无油空压机等原创产品 展现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2] 对台营商环境推介与产业对接 - 举办“五省市对台营商环境推介活动” 吉林、浙江、山东、湖南、四川五省围绕区位特点、产业特色进行推介并与台商开展项目对接交流 [4] - 台商希望加强产业对接合作 将台企技术优势与大陆市场优势深度结合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模式 [4] - 台商对大陆特定省份的特色产业表现出兴趣 例如吉林的人参产业可与大健康和保健食品业务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4] 福建对台经贸合作成果 - 福建积极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新设台企企业数和实际使用台资规模连续3年位居大陆各省份首位 [3] - 2024年闽台贸易额增长4.2% 大陆首支由台商发起的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在福建设立 [3] 两岸产业优势互补与发展机遇 - 大陆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动能强劲 台湾在半导体、电子信息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 两岸产业界可优势互补 [6] - 大陆在AI、机器人、医疗等领域的发展远超预期 为相关领域的投资人和企业家提供机遇 [4] - 台商可借助投洽会平台与大陆企业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在低碳产业、生物科技、医药健康等领域探寻合作机会 [6]
“与大陆企业共同开拓全球市场、链接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06:42
两岸经贸合作平台建设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首次设立500平方米两岸融合发展专区 集中展示台资企业新技术新产品[1][2] - 投洽会展览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 举办超百场投资促进活动 吸引超1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会[1] - 福建新设台企数量和实际使用台资规模连续三年居大陆各省首位 2024年闽台贸易额增长4.2%[3] 台企参展与技术展示 - 森田药妆集团首次参展投洽会 展示医美护肤主打产品和新产品 寻求海内外合作伙伴[2] - 厦门东亚机械工业展示自主研发的无油空压机、两级压缩设备和真空泵等核心技术产品[2] - 台企通过投洽会平台积极嵌入大陆产业链供应链 加快融入大陆市场进程[5] 跨区域产业对接 - 吉林、浙江、山东、湖南、四川五省在投洽会期间开展对台营商环境推介 重点介绍区位特色和产业优势[4] - 台商关注吉林人参产业与大健康业务协同机遇 认为大陆不同省份特色产业为台企提供广阔发展空间[4] - 大陆在AI、机器人、医疗等领域发展超预期 台商计划将产业信息分享给台湾投资人和企业家[4] 两岸产业互补优势 - 台湾在半导体、电子信息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 大陆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和丰富应用场景[6] - 两岸企业可通过投洽会平台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在低碳产业、生物科技、医药健康等领域探寻合作机会[6] - 投洽会已成为连接两岸经贸合作的关键桥梁 助力台商对接国际资源并融入大陆发展[6]
太平人寿推出台胞专享服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17:51
政策背景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8月印发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 包括优化台胞金融服务体验和便利台胞在闽生活等多项政策[1] 公司服务举措 - 在福建分公司各网点设立台胞客户专属服务窗口[1] - 开通台胞快速理赔绿色通道[1] - 编制《台胞服务指南》覆盖投保 保全 理赔 续期缴费 养老服务全流程[2] - 实体网点设立台胞专属绿色通道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长[2] - 线上渠道支持台胞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太平通App办理账号变更 证件更新 地址变更等高频业务[2] - 针对理赔急难问题开设快速通道提供及时支持[2] 具体案例 - 台胞L女士2013年配置年金险 寿险 医疗险及意外险全面保障方案[1] - 近期因意外受伤获赔4.6万元理赔款 公司提供上门探望及材料梳理服务[1] 行业意义 - 保险服务成为连接两岸同胞的桥梁之一[2] - 推动台胞在大陆享受更便捷金融服务[2] - 体现金融机构对台胞客户的尊重与关怀[2]
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之“保险为民办实事”: 跨越海峡的守护:太平人寿推出台胞专享服务 助力两岸融合发展
中金在线· 2025-09-16 09:28
政策背景与公司响应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8月发布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政策措施 包括优化台胞金融服务体验和便利台胞在闽生活[1] - 太平人寿福建分公司设立台胞客户专属服务窗口和快速理赔绿色通道等专享服务[1] 台胞专属服务举措 - 编制《台胞服务指南》覆盖投保 保全 理赔 续期缴费 养老服务全流程[3] - 实体网点设立台胞专属绿色通道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长[3] - 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和App支持账号变更 证件更新等高频业务办理[3] - 开设理赔快速通道为不熟悉流程的台胞提供支持[3] 具体服务案例 - 福建分公司为2013年投保的台胞L女士提供全面保障方案 涵盖年金险 寿险 医疗险及意外险[2] - 协助受伤台胞客户梳理理赔材料并高效赔付4.6万元理赔款[2] - 上海分公司通过预审资料和协同客户子女 在客户来沪当日完成复杂保单复效业务[4] 服务成效与行业意义 - 服务举措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 推动两岸深度融合发展[1][2] - 保险服务成为连接两岸的桥梁 实现跨越海峡的"零距离"守护[4] - 台胞在大陆享受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趋势日益增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