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体育精神
搜索文档
“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声动香江 大型无人机光影表演展现活力湾区
中国基金报· 2025-11-18 22:28
以下文章来源于紫荆 ,作者紫荆HK 紫荆 . 《紫荆》杂志是一家时政类、智库型媒体机构。立足香港,报道重要时政大事,关注香港的经济、民生和文化,展现给你一个真实的香港。 " 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 " 香港站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第 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以 " 昂扬体育精神 创新迎接未来 " 为主 题,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 奥委 会、紫荆文化集团共同主办,紫荆杂志社承办,得到中国银行(香港)、中国移动香港、英皇集团 的 大力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高超,紫荆文化集团副总经理丁伟,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文部副部长林 枬, 霍英东集团主席、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震霆 , 东京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孙一文,中国银行(香港)副总裁陈文,中国 移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石晓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英皇集团副主席杨政龙,紫荆杂志社总编辑袁建出席 活动 并 担任 主礼 嘉宾 。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高超致辞 当晚, "中华体育精神颂十五运站"(香港站)在 湾仔海滨公园 启幕。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高超 在致辞中 表示,中华体育精神是一代代体育 人 ...
体育让我明白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力量(人民家书·中华体育精神颂·全运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8 07:18
黄雅琼。 新华社记者 江 汉摄 所有喜欢"雅思"的朋友们: 感谢所有为我们加油的朋友,谢谢你们一路以来的鼓励和陪伴。体育教会我不轻言放弃,也让我明白了 什么叫梦想照进现实的力量。希望"雅思"的故事能给你一点力量——去热爱、去努力,找到自己的心之 所向。 雅琼 于十五运会 见字如面。 当"雅思"组合站在巴黎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时,我认为这段并肩的旅程已经足够圆满。可当我再次走进 全运会赛场,看着熟悉的场馆,听到大家喊出"'雅思'加油"的声音,还是会忍不住心跳加快。 从2017年至今,我和思维一起搭档走过了8年时光。其实,小时候的我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是羽 毛球让我学会了勇敢,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努力和信念真的能改变一个人。 刚开始搭档时,我们在场上并不默契,很多比赛都靠着各自的能力硬拼。在比赛中遇到问题,也是在场 上现讨论、临时调整,没有成熟的套路。慢慢地,我们找到了属于"雅思"的节奏。无论是连胜的喜悦, 还是失利的低谷,我们在沟通与磨合中成长,变得更加强大。 体育的世界很残酷,也很温暖。东京奥运会的银牌曾让我动摇过,也一度想过是否该离开。但当我真的 停下来,又发现心里还有不甘——那股"想继续打球"的冲动,一 ...
中华体育精神持续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 2025-11-18 06:40
体育文化发展 - “十四五”时期体育的文化属性更加鲜明、文化功能更加丰富、文化价值更加彰显 [1] - 中华体育精神在更大范围持续深入人心,体育正能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1] - 全国体育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总量截至2025年6月突破200家 [1] 体育文化品牌实践 - 朗诵节目《中华体育精神颂》是精心打造的体育文化品牌具体实践之一,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引发观众共鸣 [1] - “中华体育精神颂”体育文化品牌已在多项大型活动上亮相 [1] - 国家积极拓展体育文化展示平台 [1]
力与美的不懈追求(读画)
人民日报· 2025-11-16 05:51
中华体育的历史渊源 - 射箭运动在古代兼具狩猎、军事、修身和礼仪功能,后发展为竞技娱乐活动,体现了对精准和卓越的执着追求 [3] - 蹴鞠运动起源于黄帝时代用于军事训练,在汉代被视为治国习武之道,至宋代发展为全民运动,并存在女性参与的场景 [4] - 传统角力运动演变为现代摔跤,龙舟竞渡发展为赛艇、皮划艇等全运会项目,传承了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 [5] 体育运动的艺术表现 - 清代《乾隆射箭图》和《端阳故事图册之射粉团》分别描绘了乾隆皇帝和女性射箭的专注姿态 [3] - 元代《蹴鞠图卷》表现宋代皇帝与大臣蹴鞠场景,明代《清明上河图卷》和《仕女图卷》记录了市井和女性蹴鞠的流行 [4] - 与西方艺术注重肌肉刻画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更强调表现运动的韵律和精神内涵 [5] 古今体育精神的传承 - 从先秦“六艺”中的“射”到全运会射箭比赛,运动形式变化但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变 [3] - 传统绘画中运动员奋力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面貌与今日赛场形成跨时空共鸣 [5] - 传统运动项目如蹴鞠、角力、龙舟的现代化演变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延续 [4][5]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内有座博物馆(全运“进馆”看)
人民日报· 2025-11-16 05:51
博物馆概况 -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超7318平方米,展厅面积约3000平方米,首批入藏展品逾2000件,精选380余件对外展出[1] - 博物馆分为主馆与副馆,主馆常设展览“广东体育的历史与发展”,副馆设文创区与临展区[1] - 博物馆坐落于历史可追溯至唐代“阅武堂”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内,该场地先后承办六运会、九运会及亚运会等重大赛事[1] 展览内容 - 主馆展览以“敢为人先,永争第一”为主题,系统梳理从古代武备、民俗体育到现代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1] - 展览分为四大篇章:“粤动千年”展现体育场千年变迁及岭南特色体育实物,“勇攀高峰”展示广东健儿辉煌成就及奥运冠军金牌与装备[2] - “律动岭南”篇章以动态手绘长卷呈现全省21个地市的全民健身盛景,“潮涌湾区”篇章聚焦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展出智能无人机、高性能自行车等“广东制造”成果[2] 文化意义 - 博物馆不仅展示体育文物,更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其建成圆了许多老一辈体育人的心愿[3] - 博物馆所在地承载深厚文化底蕴,是见证中国现代体育发展的活力舞台[1]
漫评:潮涌大湾区,全运绘同心
环球网· 2025-11-15 11:04
赛事规模与组织 - 本届全运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4252名运动员参赛 [2] - 超过90%的比赛场馆采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未新建任何大型场馆 [2] - 赛事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 [2] 科技应用与创新 - 开幕式上机器人火炬手"夸父"惊艳亮相 [2] - 赛事直播首次运用AI技术与"赛事自由视角系统"以提升观赛体验 [2] - 智能安检系统与智慧导览设备保障入场秩序与安全 [2] - 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融入赛事组织全过程,助力资源调配 [2] 社会协同与区域发展 - 铁路部门加开"赛事专列",联动当地交通部门优化运力配置 [3] - 赛事描绘出"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生动篇章 [3] - 盛会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 [3]
好评中国|漫评:潮涌大湾区,全运绘同心
环球网· 2025-11-15 10:44
赛事规模与影响 - 本届全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筹办的体育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4252名运动员参赛 [2] - 赛事营造出浓厚的"全民全运、全运惠民"氛围,其发展红利持续惠及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 [2] - 盛会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气象 [3] 赛事运营与基础设施 - 超过九成的比赛场馆采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 [2] - 赛后会全面向公众开放,转化为市民健身文化新地标 [2] - 铁路部门加开"赛事专列",联动当地交通部门优化运力配置,确保赛事期间观众出行顺畅 [3] 科技应用与创新 - 开幕式上机器人火炬手"夸父"惊艳亮相,赛事直播首次运用AI技术与"赛事自由视角系统" [2] - 智能安检系统与智慧导览设备为入场秩序与安全提供保障 [2] - 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融入赛事组织全过程,助力运营方及时调配资源、保障赛事平稳推进 [2] 社会协同与区域融合 - 赛事描绘出"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生动篇章,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携手共进 [3] - 中华体育精神闪耀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更加一体化、更具活力的大湾区呈现在世界面前 [3]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省委“十五五”规划建议起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事项
大众日报· 2025-11-15 09:1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学习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并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2] - 建好上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并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 - 全面对标对表中央部署以修改完善十五五规划建议确保契合山东实际 [2] 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并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 - 加快编制耕地保护和国土绿化空间专项规划探索产业链供地模式 [3] - 完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机制提升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 [3] - 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健全长效机制 [3] 社会与民生事业 - 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提升山东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2] - 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和健康强省 [2] -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2]
在“时光长河”品体育之美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41
展览核心信息 - 展览名称为“粤动全运——中华体育文化展”,在广东体育博物馆举办,展期持续至明年2月 [1] - 展览精选超过150件珍贵藏品,通过五大板块展开体育文化对话 [1] - 开幕式有全国群众体育及体育系统先进代表共600余人参观 [1] 展览内容与展品 - 展品涵盖历史文物,如元代磁州窑人物角抵雕塑、明代蹴鞠俑,展现古代体育智慧 [1] - 现代展区呈现中国百年奥运历程,包括许海峰的领奖服、中国女排签名排球、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种灯等展品 [1] - 特别设置“城市文脉 体育赋能”板块,聚焦北京、广州、杭州通过举办赛事惠及民生和城市的实践 [1] 参观者反馈与行业意义 - 从业30多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表示直观感受到中华体育的源远流长,并指出群众体育需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1] - 行业观点认为体育是扎根民间的幸福工程,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1] - 展览旨在让观众成为中华体育文化及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使体育成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动力 [2] 相关活动与行业趋势 - 展览将在十五运会期间配套举办多场交流活动 [2] - 自2022年起,行业围绕国内外大型赛事配套举办中华体育文化展,推动“全民全运”理念深入人心 [1][2]
“粤动全运——中华体育文化展”启幕 在“时光长河”品体育之美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39
展览概况 - 展览名为“粤动全运——中华体育文化展”在广东体育博物馆启幕,将持续至明年2月 [1] - 展览精选超过150件珍贵藏品,通过五大板块展开体育文化对话 [1] - 全国群众体育及体育系统先进代表600余人参观了展览 [1] 展览内容与展品 - 展品涵盖历史文物如元代磁州窑人物角抵雕塑和明代蹴鞠俑 [1] - 现代展区陈列许海峰的领奖服、中国女排签名排球、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种灯等物品 [1] - 特别设置“城市文脉体育赋能”板块,聚焦北京、广州、杭州通过办赛惠民营城的实践 [1] 参与者反馈与行业理念 - 社会体育指导员李金玲表示直观感受到中华体育的源远流长,并认为群众体育需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1] - 代表们交流讨论,感悟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交相辉映 [1] - “全民全运”理念深入人心,体育被描述为扎根民间的幸福工程,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1] 展览目标与未来活动 - 展览将在十五运会期间举办多场交流活动 [2] - 自2022年起,围绕国内外大型赛事配套举办中华体育文化展,旨在让观众成为体育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者 [2] - 目标是让体育成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澎湃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