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中亚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凝聚发展梦想 引领世代友好(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41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 化"的"中国—中亚精神"。这一精神根植于六国在长期合作中形成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彰显了六国循睦 邻之愿、强信任之基、聚团结之力、行互助之举的坚定意志,为双方世代友好,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 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引领和遵循。 "中国—中亚精神"以双方长期的合作实践为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中国—中亚精 神"诠释于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0余年来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坚定相互支持、相互 尊重,标注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双边和区域命运共同 体"三个全覆盖",也展现于当前六国在中国—中亚机制牵引下的全方位合作。以实践为基础,提炼"中 国—中亚精神",既是对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事业的经验总结和理念升华,更昭示着赓续合作、共 赴新程的坚定决心。 "中国—中亚精神"提炼了双方合作的成功密码,为双方世代友好、守望相助提供了重要指引。习近平主 席精辟概括了这一精神的核心要义,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深化互信、同声相应;坚持互利 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这 ...
中吉乌铁路启航,互免签证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6-20 20:05
中国-中亚峰会成果 - 中国与中亚国家提出"中国—中亚精神",这是长期交往合作形成的理念与价值的提炼与升华,为务实合作提供凝聚力和向心力 [1] - 202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达9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前5个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0.4% [7] - 中国已成为中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 [7] 互联互通项目进展 - 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实施,建成后年过境运费收益预期达2亿美元,将提升跨境物流效率并促进贸易往来 [2] - 中吉乌铁路为乌兹别克斯坦提供通往国际市场最短通道,显著提升中亚在国际物流格局中的地位 [3]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第三条跨境铁路规划稳步推进,阿斯塔纳轻轨项目首列列车完成吊装,通车后通勤时间缩短近一半 [3] - 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中亚机制六大合作优先方向之一,多个项目成为务实合作真实写照 [4] 人员往来便利化 -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生效,首批乌兹别克斯坦旅客免签入境中国 [6] - 免签政策促进经贸往来,哈萨克斯坦商人可便捷赴中国进行商务考察与合作 [6] - 哈萨克斯坦自然风光对中国游客吸引力显著,互免签证缩短旅游距离 [6]
新华述评丨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必然——深刻领悟“中国—中亚精神”的宏阔意涵
新华网· 2025-06-20 10:11
中国—中亚精神的核心内涵 - 习近平主席提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强调相互尊重、深化互信、互利共赢、守望相助 [1] - 该精神植根于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新时代通过解决边界问题(3300公里共同边界)和应对"三股势力"等实践深化 [2][3] - 通过能源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基建项目(中吉乌铁路)、新能源(阿拉木图光伏电站)等务实合作体现互利共赢 [3] 经济合作与现代化路径 - "共同现代化"理念摒弃零和逻辑,中国与中亚五国通过发展战略对接(如减贫中心设立)、技术共享(新能源、数字丝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7][8] - 合作领域从传统能源转向绿色矿产、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新增长点,中国新能源技术助中亚跨越式进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8] - 中方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通过"鲁班工坊"培养技术人才,支持中亚产业升级 [7][8] 机制化合作与全球意义 - 建立元首会晤机制、13个部级合作平台及100对友城关系,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推动制度化合作 [9] - 该精神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南南合作范例,主张平等互利(非援助或地缘附庸),推动多极化国际秩序 [11][12] - 通过影视作品(《山海情》)、文化中心等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强化"心联通" [11]
中国中亚关系发展展现坚实确定性(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中国—中亚峰会核心成果 - 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其内涵为"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该精神被写入《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作为成员国关系基础[1] - 六国元首签署《阿斯塔纳宣言》,将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确立中国中亚关系发展方向[1] - 中国—中亚机制已成为区域合作标杆,其发展速度、务实合作和成果数量获中亚各国高度认可[1] 中国—中亚合作战略意义 - 中国将中亚定位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合作植根于历史渊源、现实需求和民意基础,为抵御风险挑战提供平台[1] - 合作方案聚焦高质量发展,通过务实举措为各国现代化事业注入动能,西安峰会共识正在全面落地[1] - 在全球动荡变革期,中国中亚合作被视为全球南方团结典范,关乎地区稳定繁荣及多边贸易体系维护[2] 国际合作与理念认同 - 中亚国家积极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三大全球倡议,愿与中国协调维护国际公平正义[2] - 合作体现六国共同利益,通过弘扬"中国—中亚精神"推动历史进步,目标锚定命运共同体建设[2]
第一观察 | 丝路的回响 时代的创举
新华社· 2025-06-19 22:49
中国—中亚合作机制 - 习近平主席2013年首次访哈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开启新时代中国与中亚合作篇章 [1] - 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正式建立元首会晤机制,5年内从无到有成为区域重要合作平台 [1] - 2025年第二届峰会擘画新蓝图,"中国—中亚精神"(互尊互信互利互助+高质量发展)成为合作核心密码 [3] 区域合作成果 - 中企承建的阿斯塔纳轻轨项目获当地民众高度期待,兼具交通与观光功能的民生工程 [3] - 中亚地区"中国热""中文热"持续升温,中文教育普及与民间友好交流显著增强 [3] - 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所有国家整体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亚成为高质量示范区 [3] 战略意义与创新 - 六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创中国周边外交先例 [4] - 机制被各国领导人评价为"区域合作典范",战略地位突出且促进中亚经济社会发展 [2] - 合作打破零和博弈思维,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共同现代化 [4] 地缘经济影响 - 中亚作为亚欧大陆心脏地带,六国协作使其成为和平发展沃土,为全球注入确定性 [5] - 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区域,阿斯塔纳与西安作为丝路关键节点焕发新生 [2][3] - 合作模式展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家相处范式,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 [5]
致力永久睦邻友好 树立区域合作标杆——习近平主席中亚之行推动中国中亚携手迈向共同现代化
新华社· 2025-06-19 22:30
致力永久睦邻友好 树立区域合作标杆——习近平主席中亚之行推动中国中亚携手迈向共同现代 化 新华社记者张伟 王雅楠 杜鹃 6月16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哈萨克斯坦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阿斯塔纳不到 48小时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十余场多双边活动,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叙传统友谊,共商合 作大计,共绘发展蓝图,达成百余项合作成果。 多国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此行推动全面提升中国中亚合作水平,对做 优做强中国—中亚机制、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 中国—中亚机制发展快、合作实、成果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各国人民期待、契合地区共 同利益,已成为区域合作的标杆。中国同中亚国家致力永久睦邻友好,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 代化,将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体现高度的政治互信" 本届峰会最突出的亮点是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中亚精神"。"这一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 淀,彰显着团结的力量、凝结着合作的智慧、守护着友谊的纽带、加固着信任的基石,体现了中 国与中亚国家对探索现代化道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期盼和决心。"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秘 ...
外媒聚焦:中国—中亚峰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增长动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20:13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进一步指出,面对世界格局变化,中国同中亚五国之间定期开展建设性对话,有 利于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地区安全治理。中国同中亚国家"自信地展现了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发展模 式,正在以更加坚定的决心面向未来"。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时报》也关注到"中国—中亚精神"。该报还指出,中亚五国同中国之间的战略伙 伴关系意义重大,是亚欧大陆的"和平基石",并称,在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球舞台上卷土重来的大 背景下,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和增长动力"。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通讯社援引专家分析称,对于中亚国家而言,本次峰会不仅将巩固先前达成的协议, 而且将为做出重大且重要的决策奠定基础,这些决策未来将对整个欧亚空间产生影响。 乌兹别克斯坦民族新闻社也对此次峰会的成功举办进行了报道。报道援引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 夫的话称,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而这种友谊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 基础上,期待中国同中亚国家未来开展更多高质量合作。 多家外媒指出,以此次峰会为战略支点,中国同中亚国家在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绿色转型和民心相通 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 ...
6月19日周四《新闻联播》要闻22条
快讯· 2025-06-19 20:08
6月19日周四《新闻联播》要闻22条 3、赵乐际在内蒙古调研和开展执法检查; 4、前五个月我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5、【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冲锋在前 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上海:电影节里的文化产业新发展; 7、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 8、中东部迎强降雨 国家防总对五省市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9、6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洪灾灾后应急恢复; 10、2025年空军高考后招飞定选在北京启动; 11、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经费10年增长86.5%; 12、《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发布; 13、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14、第八届世界闽商大会签约845.3亿元; 15、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预计将有3.6万名运动员参赛; 16、2025年暑期档票房目前已超10亿元; 18、以色列称袭击伊朗阿拉克核反应堆 伊朗称使用"泥石"弹道导弹打击以色列; 19、媒体称美军正在向中东地区部署第三艘航母; 20、联合国秘书长敦促以色列和伊朗缓和冲突实现停火; 21、美"星舰"飞船在点火测试中发生爆炸; 22、印尼火山持续喷发 三座机场临时关闭。 1、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通电话; ...
热解读|“新的里程碑”是如何铸成的?
央视网· 2025-06-19 08:24
中国—中亚峰会核心成果 - 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国—中亚精神",定义为六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2] - 中国同中亚五国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世代友好原则[2][15] - 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建立13个部级合作平台[15][14] "中国—中亚精神"内涵 - 核心原则:互尊、互信、互利、互助,通过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4] - 具体体现: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平等协商,支持彼此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4] - 历史根基:源自2000多年丝绸之路交往,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推动全面复兴[6] 合作机制发展历程 - 2020年启动中国—中亚外长会晤机制,2022年升级为元首层级机制[9][10][11] - 2023年首届峰会签署《西安宣言》,2024年成立机制秘书处[13][14] - 2025年第二届峰会明确弘扬"中国—中亚精神"[15]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中国与中亚贸易额达948亿美元创纪录[20] - 中吉乌铁路、跨里海运输走廊等基建项目取得进展[20] - 新能源车、农产品等领域形成双向供应链,签署12份新合作文件[20] 人文与战略协同 - 建立110项峰会成果清单,覆盖旅游、教育、减贫等领域[21] - 六国合作被比喻为"石榴千籽同心",反映民心相通基础[21] - "八点建议"推动产业投资、荒漠化治理等务实合作[17]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我欣喜地看到,从千年古都西安到草原明珠阿斯塔纳,从黄海之滨到里海之畔,从天山南北到帕米尔 高原,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共识全面落地,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当地时间6月 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独立宫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发言,系统阐 释"中国—中亚精神"的深刻内涵,宣布进一步加强中国中亚合作的务实举措,引发中亚各界人士热烈反 响。他们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主旨发言中提出的"中国—中亚精神"将引领中国中亚合作始终沿着正确方 向阔步前行,中亚国家与中国开展更加紧密的务实合作,将为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前 景。 "中亚国家同中国各领域合作不断践行着'中国—中亚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发言中强调,我们的合作根植于2000多年的友好往来,巩固于建交30多年的团结互 信,发展于新时代以来的开放共赢。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 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 "我们高度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中亚精神',中亚国家同中国各领域合作不断践行着'中国—中 亚精神'。"哈萨克斯坦旅游和体育部副部长叶尔詹·叶尔金巴耶夫说,在元首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