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争夺
icon
搜索文档
中欧争夺困境中的美国科研人员,日本谨慎
日经中文网· 2025-05-22 15:55
美国研究人员外流现象 -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研究预算大幅削减 导致75%的研究人员考虑离开美国 [1][3] - 东京大学等日本院校开始收到美国研究人员的咨询请求 但整体接纳态度不积极 [1][4] - 美国传统优势在于充足预算和优越待遇 当前环境恶化导致人才流失加速 [1][3] 日本接纳现状与挑战 - 东京大学教授佐藤佳拟通过任期制聘用美国研究人员 需每年追加1000万至数千万日元/人经费 [3][4] - 日本主要大学中仅北海道大学明确商讨吸引美国研究人员 计划采用交叉任职制度 [4] - 日本文科省态度谨慎 仅表示关注事态 未推出专项人才引进政策 [5] 国际竞争格局 - 欧盟推出移民支持政策 法国/德国设立专项项目吸引美国研究人员 提供所长级职位 [7] - 中国高科技企业通过社交网络定向招聘被解雇的美国科学家 [7] - 日本在国际合作论文中占比仅5.7% 外籍教师比例不足10% 远低于美英50%水平 [5] 日美研究环境差异 - 东京大学教授平均年薪1200万日元(约60.5万元) 仅为美国教授15.5万美元(约112万元)的54% [6] - 日本研究机构与美国合作基础薄弱 语言障碍和国际化不足降低吸引力 [5] - 欧洲通过政府主导项目快速响应 日本因预算限制和官僚态度错失先机 [4][5][7]
普通公司与一流公司的差别,在于如何用人
36氪· 2025-04-29 10:49
人才争夺战现状 - 各大公司已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吸引、开发和留住顶尖人才 [1] - 目前人才争夺战处于僵持状态,大多数公司拥有的顶尖人才数量相当 [1] - 只有将顶尖人才视为稀缺资源的公司才能成为一流公司 [1] 顶尖人才分布研究 - 贝恩对25家跨国公司进行组织审查,调查300名全球大型公司高管 [3] - 平均15%的员工是顶尖人才(约每7人中1人) [3] - 一流公司顶尖人才占比16%,普通公司占比14%,差异不大 [3] 一流公司与普通公司的用人差异 - 一流公司实行不平均主义,将95%以上关键业务职位分配给顶尖人才 [4] - 顶尖人才集中在对公司业绩有巨大影响的职位(如科技公司软件开发、消费品行业品牌管理) [4] - 普通公司无意中实行平均主义,将顶尖人才均匀分配到所有职位 [4] 人才调度与公司绩效 - 一流公司与普通公司的生产力差异主要源于人才调度方法 [5] - 平均主义方法虽看似公平,但无法创造优异业绩 [5] 发挥顶尖人才作用的五个最佳做法 识别顶尖人才 - 需通过表现和潜力评估识别顶尖人才(高报酬和职业晋升评分者) [6] 了解职位匹配 - 需明确顶尖人才当前职位和可替代性 [7] - 多面手顶尖人才可填补关键职位空缺 [7] 识别关键职位 - 一流公司能清晰识别对公司战略和业绩最重要的职位 [9] - 关键职位需由顶尖人才担任(如消费品行业的品牌经理和营销人员) [9] 全公司资源调度 - 顶尖人才应作为全公司资源,避免被单一部门囤积 [10] 优先分配关键职位 - 需非平均分配顶尖人才,优先确保关键职位由顶尖人才担任 [11]
券商研究所人才争夺正酣 外引内培“组合拳”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证券日报· 2025-04-29 02:55
行业转型与人才战略 - 券商研究业务正经历战略转型期,人才成为突破发展困局的关键变量,近一年分析师人数同比增长超15% [1] - 行业竞争格局深度重构,券商研究所采取外引内培策略优化团队结构,构建研究业务护城河 [1] - 2024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109.86亿元,同比下降34.74%,收入压力加速业务转型与人才引进 [2] 明星分析师流动 - 明星分析师流动频繁,华福证券引进经济学家洪灝担任CEO兼首席全球资产配置官,强化人才突围战略 [2] - 东方财富证券引进中信建投原策略首席陈果,团队将结合基本面、量化与科技赋能深化策略研究 [2] - 国金证券一个月内引进两位首席分析师(宋雪涛、尹睿哲),分别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和首席资产配置官 [2] 内部人才培养 - 申万宏源内部提拔王胜任研究所所长,后备干部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逐年下降 [3] - 天风证券研究所原副总经理唐海清升任所长,体现内培机制对领军人物选拔的作用 [3] 分析师数量增长 - 证券行业分析师总数达5606人,同比增加762人(增幅15.73%),20家券商分析师超100人 [4] - 中金公司以337名分析师居首,国泰海通(294人)、中信证券(266人)紧随其后 [4] - 67家券商分析师人数增长,25家增幅超30%,中信证券增加76人(增幅40%),华福证券增幅82.46% [5] - 东方财富证券、华源证券分析师数量同比分别增长306.67%、700%,反映研究业务快速扩张 [5] 研究业务布局 - 东吴证券深化"产业深耕+区域赋能"战略,巩固长三角及新兴产业研究优势 [6] - 东方财富证券依托科技赋能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7] - 国金证券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优化线上研究服务平台并拓展保险、私募等客户 [7]